认识兔宝宝的教案幼儿园活动设计教案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我的朋友球宝宝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一、主题的产生
  小班幼儿年龄虽然偏小,但孩子们对&球&却非常的感兴趣,教师在&进行什么主题&活动的讨论上,有的教师提议孩子们既然对&球&这么感兴趣,就进行&球&的主题活动,教师们这个主题都产生了极大兴趣。经过讨论认为:
  1、孩子们是在游戏中进行学习的,小班幼儿更是这样,而玩球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运动之一,孩子们一定会很感兴趣的。
  2、在秋季这个运动的黄金季节里开展,可以增加幼儿的运动量,增强幼儿的体质。
  3、在玩球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化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分享和交往,而这些对孩子们是非常重要的。
  4、教师们对主题&球&的兴趣非常浓厚,全身心的投入会直接影响孩子。
  主题的效果如何,还在于孩子们的兴趣,主题能否推行,还要等到孩子们讨论之后做决定。与孩子们的讨论是在&班级里来了一位小客人&&彩色篮球&以后引发的,孩子们都表示愿意和球宝宝成为朋友。有孩子提议要像妈妈一样照顾球宝宝,帮它冲凉,给它讲故事;有的孩子提议要和球宝宝做游戏;还有的孩子建议可以把更多的球带来,与球宝宝进行比赛&&每个孩子都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并观察同伴们是否接纳这些想法。所有的构想都在飞翔、跳跃、积累,最后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计划以大致形成,还缺少什么?还缺少一个鼓舞人心的主题名称&&教师们在商讨后,小朋友们一致同意主题名称《我的朋友球宝宝》。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这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主题探究活动。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1、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球类运动增进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对球类运动的兴趣。
  2、尝试用手、眼、脑体验、感受各种球的质的和不同之处,提高幼儿运用感官探索事物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
  3、通过研究水中的球,大求和小球谁滚的快等现象培养幼儿观察、记录、概括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4、在各种各样的玩球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幼儿交往以及身体协调的能力。
  5、通过各种形式的球类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体验合作的乐趣,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增进家长与幼儿间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
  6、通过与球宝宝交朋友等活动培养幼儿关心物品、爱护球类用具的良好品质,并愿意与他们成为好朋友。
  7、欣赏五颜六色的球,并能利用球来进行美工创作,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达力,锻炼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绒布足球
  胶乒乓球
  塑料保龄球
  皮革网球
  羽毛球
  锻炼身体
  圆圆的
  踢在水中能浮起
  拍能弹跳
  滚会滚动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我的朋友球宝宝
  亲子足球赛年级传球赛小朋友拍球赛
  儿歌:《球》故事:《谁丢了皮球》
  数学球的分类和统计球的大小排序
  美工绘画:球宝宝给球宝宝设计服装
  讨论分享玩球的经验和玩球的规则
  音乐歌曲:《大皮球》歌表演:《大皮球》
  五、主题活动计划
  日期:3、15星期一
  活动名称:谈话&&球宝宝来做客
  日期:3、16星期二
  活动名称:绘画&&我眼中的球宝宝
  日期:3、1星期三
  活动名称:讨论&&球宝宝的种类
  日期:3、18星期四
  活动名称:探索&&水中的球
  日期:3、19星期五
  活动名称:分享小朋友带来的球宝宝
  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1、环境创设
  室内:为了让幼儿了解球的种类,在活动室墙面上布置各种球的种类图片展览,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走廊:宣传球的知识,把幼儿在活动中制作的作品展示在墙面上。
  活动区
  体育角:摆放幼儿带来的各种球和球拍。以便幼儿在玩球时便于拿取。
  2、家长参与
  (1)、为孩子准备两种球,其中有一种是蓝球,另一种自选(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要写好名字带到幼儿园。
  (2)、集各种球类的实物、图片、海报、图书等。
  (3)孩子交流有关球的知识经验。
  (4)平时在家多与孩子一起练习拍球、抛球等球类游戏。
  (5)邀请家长参加我班进行的&亲子足球赛&。七、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
  活动一
  谈话&&球宝宝来做客
  一、设计思路
  为了引起幼儿对球宝宝的兴趣,教师制作了一个特别的道具,给大篮球贴上有趣的五官,带上帽子,然后在谈话活动开始时,告诉小朋友今天要来一位客人。
  二、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打扮好的篮球,&哈罗!小朋友你们好!&幼儿说:&哇!好漂亮啊!&孩子们亲切的和他大招呼,向它问好。
  这时,有一个小朋友问,他是什么球?它是男的还是女的?它会和我们交朋友吗?
  舜舜:这是篮球宝宝,我家里也有一个,我每天都和它玩。
  琪琪:它是女的,带个花帽子。
  巍巍:不是,它是男的。
  欣欣:这是篮球弟弟。
  龙龙:不是,这是篮球妹妹。
  亮亮:它没有头发,但它长的很漂亮。
  飞飞:它头发狠短,所以是篮球弟弟。
  教师:你们愿意和篮球宝宝成为好朋友吗?我们可以和篮球宝宝做些什么呢?
  坤坤:我和篮球宝宝一起拍球玩。
  雯雯:我愿意和篮球宝宝一起打篮球。
  俊伟:我和它一起投篮,看看谁投的多。
  晶晶:我俩一起画画。我和球宝宝一起念儿歌。
  三、活动评价
  在活动中,幼儿对球特别喜欢,孩子们愿意发言,而且都愿意和球宝宝交朋友,显然,球宝宝已经成为班级的一员,孩子们都有兴趣与它做朋友。
  活动二
  活动名称:绘画&&我眼中的球宝宝
  一、设计思路
  在孩子门对球宝宝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喜欢球宝宝我们决定让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增进和表达对球宝宝的认识。用他们的小手画出自己眼中的球宝宝。
  二、活动过程
  师:你眼中的球宝宝是什么样的?请你好好把它画下来吧!
  顺顺:我画的是乒乓球。
  浩宇:我画的是篮球宝宝,我和爸爸天天在球场上玩。
  巍巍:我画的是彩色皮球。它可漂亮了。
  帅帅:我画的是大球和小球。
  三、活动评价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画的都非常认真,边画边讲给老师听。画的都很棒。他们都能把球宝宝当成好朋友,画了很多种球,而且也很形象,显然孩子们对球宝宝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三
  活动名称:讨论&&球宝宝的种类
  一、设计思路
  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对球宝宝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常见的球类中,能知道更多的球类,我们在活动区里提供很多球的图片,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丰富孩子们的经验,认识并说出更多球宝宝的名称。
  二、活动过程
  教师请幼儿随音乐每人抱一个球宝宝,去游戏,然后让幼儿说出自己球宝宝的名字,然后进行分类和统计。
  雨萱:球宝宝家有篮球。
  亮亮:还有足球。
  晨晨:有网球。
  莹莹:有保龄球。我打过保龄球。
  强强:有乒乓球。我在电视里看过打乒乓球。
  琪琪:有皮球。皮球可以在水中玩。
  请篮球宝宝站起来。让幼儿数一数,然后填入统计表。
  请乒乓球宝宝站起来。让幼儿数一数,然后填入统计表。
  请彩色皮球宝宝站起来。让幼儿数一数,然后填入统计表。
  请网球宝宝站起来,让幼儿数一数,然后填入统计表。
  请足球宝宝站起来,让幼儿数一数,然后填入统计表。
  活动评价
  在给球宝宝进行分类的活动中,幼儿完成的很好,对球的种类有了新的认识,对不同球宝宝的玩法有了更多了解,幼儿的数数能力有所提高,在活动中丰富了孩子们学习经验。
  活动四
  活动名称:探索&&水中球
  设计思路
  教育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成功的。其活动的优点是:让孩子们在动中学、玩中学,使一个个活动都在精心设计的游戏中进行。
  由&球宝宝来做客&引发了&我的朋友球宝宝&的想法,并围绕着这个想法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在给球宝宝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并知道了球宝宝英文名;给球宝宝洗澡,与球宝宝做游戏等活动使孩子们学会了照顾球宝宝、爱护球宝宝;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打扮球宝宝,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活动中,幼儿观察球宝宝在水中情况,大球和小球看谁跑得快等活动使孩子们更深入了解了球宝宝的特性;与球宝宝进行各种比赛中孩子们不仅增进了体质,掌握了足球、乒乓球、保龄球、篮球、拍皮球等球类的玩法,还能创作性地产生一些新的玩法,学会了分享。
  显然球宝宝已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做游戏。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球的认识和学习上,孩子们的社会性更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使活动升华为具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学习活动。而亲子足球赛、拍皮球赛、投篮比赛把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在呼,再呐喊,为自己的成绩鼓掌。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欣喜的看到主题活动带给孩子们的快乐。主题虽然结束了,可是我们教师还沉浸在主题活动学习中,一些有趣的活动,孩子们童真的笑容,稚气的语言依然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是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成就。
  主题活动带给孩子们的成长是显著的,带给教师的成长更是具大的。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了,主题的设计和把握也更加灵活、娴熟了。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小编工资已与此赏挂钩!一赏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我的电子书亲宝儿歌播放器
下载播放器
幼儿园托班美术教案:认识红黄蓝
游戏目的:轻松的让孩子认识颜色:红黄蓝
  适合年龄:2—2.5岁
  准备:红黄蓝三张A4纸,红黄蓝色板一套(每个颜色2个色板)
  开始:将3张A4纸排列摆开,给孩子色板,让孩子将不同颜色的色板放在对应颜色的A4纸上。
  一般2岁多的孩子就认识红色,两岁半认识红色,蓝色,绿色,对于黄色认识的较少。所以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红黄蓝三色。游戏简单,并让孩子通过游戏得到成就感和鼓励。
幼儿园托班语言教案:雨中的舞活动目标:  1、创造下小雨的情景,感受想象、创造带来的乐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幼儿园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1-4课时)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11-20各数的认识(1-4课时)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11-20各数的认识(1-4课时)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11-20各数的认识(1-4课时)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一)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11~20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二)教材编写特点和建议11~20各数的认识※以计数单位“十”为基础,认识11~20各数。※丰富数数的经验。11~20的加减法※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只要求学生认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接着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例2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在练习十七中第12题,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中填上适当的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例3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如练习十七的第2题,要求学生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例4教材安排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题,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例如,教学9加4时,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教材中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有助于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例5教材安排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如11+2、13-2。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一点准备,但是这些计算不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例6教材安排了一道实际应用题,通过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最后验算得出答案。《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3--74页例1、2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各数,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教学重点:认识11~20的各数,能正确数数和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难点:体验计数单位“十”。教学准备:小棒、萝卜教具、尺子、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尝试发现秋天来了,小兔子一家去地里收萝卜,看看兔宝宝收多少?(课件出示小兔子一家拔萝卜的情景)估一估兔宝宝拔了一堆萝卜,如果不数,你能猜猜这堆萝卜大概有多少个吗?(生猜)同学们都猜有十几个,那看看兔妈妈拔了多少个?(学生猜)兔爸爸呢?(学生猜)过渡:看来小兔子一家的萝卜大丰收,他们都拔了10多个萝卜,是这样吗?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教学11&1、数一数,兔宝宝一家拔的萝卜,都比10个多,都是多少个呢?咱们先来数一数。兔宝宝:12,2、自主学习教师: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1根吗?动手摆:请数出11根小棒摆成一排。要求:先想想怎样摆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摆的是12根,再动手摆一摆。(生独立地边数边摆)师巡视,找不同的摆法,并发纸条让生摆在上面。同桌互相检查摆的是不是11根小棒。3、展示方法,先在展台下展示,再贴在黑板上并在纸条上标上号码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摆在一起)教师:他摆的是11根吗?(全班一起数一数)(2)((1捆带2根))教师: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他摆的是11根吗?怎么知道的?4、方法优化教师:这些摆法都是对的,那种方法最简单,能看的很清楚,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为什么呀?师生共同小结:1根小棒表示1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5根小?棒表示几个一那么10根小棒表示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为了更清楚地表示11根小棒,我们可以把这十根小棒捆成一捆。(师慢慢地捆小棒)现在10根小棒变成什么了?(一捆小棒)这一捆小棒有多少根?以后小朋友们再看到像这样的一捆小棒,就表示这一捆里有10根,它表示1个十。读“十”(板书:1个十)(全班齐读10个一是十),1根小棒是1个“一”,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二)教学12--201、 教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2、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在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11―19各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同桌合作数一数,重点讲解20。一人数兔妈妈的,一人数兔爸爸的。一边数一边说。够十个用皮筋捆上。让我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个萝卜。师:谁数的是兔妈妈的,说一说,摆一摆。(师板书:一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兔妈妈真能干一口气拔了这么多。谁数的是兔爸爸的,说一说,摆一摆。(2捆)一捆表示的是“1个十”,那2捆表示的是几个十?(2个十)。(师板书:二个十是20)读作:“二十”。(三)教学11―20各数的数序1、看直尺,教学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师出示尺子图(1)师:在这把尺子上有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吗?在哪里?(10后面)(2)全班从0数到20,在自由读,最后同桌检查。(3)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从左往右数越大,从右往左数越小)。(4)从0到10是一个十,从10到20又是一个十,那从0到20就是几个十?2、在活动中强化对数序的认识(1)师:刚才我们看着尺子会数11到20,如果没有尺子,你会从7数到17吗?(男生数)从11数到20呢?(女生数)(2)遮住14、18、20这几个数,问:红房子里躲的是几?你是怎么知道的?17的邻居是几?你还可以怎样问?(指名问)(3)18离10近一些还是离20近一些?(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出来 师:有谁是数出来的?)三、游戏巩固。1、数一数,开头的情境图,每样东西各有多少?2、比一比,谁翻得快。找出教材8、12、17、20页。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在数出20页看看有多厚。3、拿出10-20的数字卡片,发给11个小朋友,站到讲台上。一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 教师和剩余的学生提问。(1)排序,(2)请你介绍一下你手里的这个数?(3)15前面的数请站出来。(4)12和14中间的数请站出来。四、小结:教师: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呢?鼓励学生交流收获。《11―20各数的写法》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5页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教学难点:认识“十位”、“个位”,初步认识十进制。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数数。从1数到20。从20数到1,从10数到20。2、(出示图片)读出各数并说说数的组成。19& 13& 12& 15& 14& 18& 20& 103、选一个数用小棒摆一摆,怎样使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教师: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板书:写数。二、探究新知1、感知数位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新朋友(计数器)出示并介绍。从右边起第一档我们称它为“个位”。第二档称它为“十位”。不看计数器,请学生说一遍。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什么?(个位上的1表示一个一)&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呢?(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3个一就要在个位上写几?(在个位上写3).写数时有一个十就在十位写一,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2、学写12出示小棒图: 师:这是多少根小棒?(12根)  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随学生回答,将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两根小棒移到个位上。师:计数器的十位上拨几,个位上拨几?(十位上拨1,个位上拨二。)十位上的一表示(一个十),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师:有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有2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这个数是多少?请你用手指在桌子上写出一个123、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5师:请你先拿出计数器,然后在计数器的上面摆出17根小棒.说一说1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在什么位上?写几?5个一呢?请同学们把它写出来.(学生试写)请学生到黑板说自己是怎么拨珠和写数的。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摆小棒,一个拨计数器,另一个在数位表上记录写数。写数18、19。分别抽一个小组来示范。5、学生独立探索20的写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写法。师: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为什么?老师演示:擦掉数位表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学生书空,边说边写“20”.6、总结:(1)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就是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2)有一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就写几。三、巩固练习。1、出示图片写数。P75页做一做1题2、用数字卡片摆出来下面各数。P75页做一做2题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十九&& 二十3、老师读数学生写数。12& 11& 15& 17& 16& 204、给小马虎改错。十二写成102十七写成71二十写成2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11~20各数的认识》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8页例4、5教材分析: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知识,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第八单元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本节课例4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口算虽是是新内容,但大多数学生在学前已有一定的口算基础,例5的计算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不作为数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因此,本课设计主要从创设情景入手,通过学习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方法的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并从中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2.让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数字卡片11~19、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常规训练,复习旧知1.出示口算卡,口答。4C2&&& 7C6&&& 5+5&&& 8C2&&& 9C53+7&&& 4+4&& 10C2&&& 3+4&&& 7C56C3&&& 2+6&& 10C7&&& 8C4&&& 9+14+5&& 10C6&&& 7+2&& 10C5&&& 7C32.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抢答)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2个十是(& )。二、开门见山,直接引入(一)教学例41.引导操作,感知四式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生:这是13。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学生摆,教师巡视。)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生:可以列10+3=13。生:可以列3+10=13。生:可以列13-3=10。生:可以列13-10=3。(老师板书)2.小组合作,展示算式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卡,想请小朋友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生:好。师:那么,小朋友们就要听老师说清要求了:(1)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数,找一个代表来前面把数卡和汇报卡拿回去。(2)先在桌上用小棒摆出这个数,然后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数卡和汇报卡贴在黑板上。注意:如果不摆小棒也会写,你们这一组就可以直接写出来算式。(学生到前面争先恐后地拿数卡,8张数卡拿完后,剩下的小组随意写,也写自己喜欢的数。)师:写的一样的小组,比一比,谁的汇报卡写得漂亮,把谁的贴在黑板上。(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对程度较差的小组进行辅导。)3.集体讨论,民主评议师:小朋友们都把算式展现给大家看了,可是这么多算式都贴上,有点太多了。老师提一个小建议。我们评一评,找出最好的留下,其余的先取下来,好不好?生:(略)生评(略)(从字体上评,从对错上评。)师:被淘汰的小组不要气馁,向别的小组学习,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机会。师: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生:都是用10去加的。师: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出示课题)4.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教学例5)师: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分一分类,可以怎样分?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师:减法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也应该有一个名字呀。大家都愿意给他们取名字。那你们告诉我,你们取的名字。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起的名字,方便吗?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统一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差。(边说边板书)谁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5.分类比较,揭示规律师:我们把这些算式分为4组。下面我们先来观察第一组,这4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生:第一组算式“+”前面都是10,都用10加了一个数。师:那么10加上几就等于?生试说。师:根据这组算式,我们总结出了10加几等于十几。(板书:10+几=十几)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第2组算式,我们也根据算式的特点编出这样的计算规律。板书:几+10=十几师:其实,它就是将第一组中“+”两边的数颠倒了位置,得数变了吗?也就是说,10与几相加就得十几。师:第三组呢?板书:十几-几=10&&& 最后一组?板书:十几-10=几三、多种形式,巩固练习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师:请看。1.(出示口算卡片)11+2&&&&& 13-2&&&& 10+7&&&&& 14-411+3&&&&& 13-2&&&& 11+2&&&&& 8+10生算(对有困难的学生稍加辅导)。2.比一比&&&&& 10+3○12&&&&&&& 13-10○35+10○18&&&&&&& 11+2○1415-2○10&&&&&&&& 16+1○1712-2○11&&&&&&& 18-6○1314+6○19&&&&&&&& 19-4○153.三数四式。用11、7、18写两道加减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4.听写算式。 (1)被减数是16,减数是10,差是几? (2)一个加数是12,另一个加数是4,和是几? (3)一个加数是10,和是18,另一个加数是几? (4)差是3,被减数和减数可能是几?5.“?”下面藏着谁(78页2题)小结:“?”在大括号的下面,表示的问题是:一共有几个气球?用加法来计算。&“?”在大括号的上面,表示的问题是:一部分有几个?用减法来计算。四、全课小结师: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11~20各数的认识》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9页例6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11~20各数的组成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课的开始要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生起来比较容易上手。但是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为避免学生可能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本节课的练习穿插到故事的情节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教具准备: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算法,现在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看看哪位同学可以又快又好地口算出来(出示题片):10+3=&&& 12+5=&&&& 14+1=&&& 13+6=&&&&&&&&&&&& 18-2=&& 19-7=&&& 15-5=&& 17-4=2、猜数字:14、15、(& )、(& )、18、( )、(& )20、19、(& )、(& )、16、(& )、(& )2、4、6、(& )、10、(& )、14、16、(& )、20。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前一段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大家掌握的都很好。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想)好了,排队,咱们出发吧!(一)教学例6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孩子们,看着我们这队人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1) 一共有多少个人?&(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3)再来几个女生就和男生一样多了?&(4) 小丽排在第10,小宇排在第15,猜猜他们之间有几人?……………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重点引导第四问)师:(1)要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我们得先知道什么?生:小丽排在第10,小宇排在第15.师: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探究方法:(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1)&&&&&&& 数一数(2)&&&&&&& 画一画(3)&&&&&&& 算一算请列式计算的同学说一说理由,为什么用减法?3、游戏:“对口令”师:同学们刚刚积极动脑解决了一个个问题,下面让我们来做个游戏放松一下。介绍游戏规则:这个游戏是以击鼓传花的形式来完成。教师拿出一张写有数字的卡片说:“我说几,”铃鼓传给一个同学,这个同学说:“我对几。”再把铃鼓传给下一个同学说:“几和几组成几。”依次类推往下传。如果有说错或重复的,要他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再往下继续进行。4、袋鼠学跳远:“数学乐园”运动会快开始了,小袋鼠报名参加了跳远,为了能得第一名,小袋鼠每天都在努力练习。今天,小袋鼠又在练习,它从11一直跳了4格,跳到了“?”。大家想想问号是数字几?你怎么知道的。三、巩固练习,全课小结师:同学们,今天在“数学乐园”里大家玩得开心吗?生:……师:今天是10月12日,咱们6天后再来玩。是哪一天呢?2、想一想,猜一猜出示要求: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是“数学乐园”的国王送给大家的纪念物,你们想知道它是什么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1页完成“数学游戏”。&&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学前班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习。&学前班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木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学前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识。让学生猜一猜有几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是多了还是少了,然后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兔宝宝找快乐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