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视频教案,说课稿,视频

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 说课稿,教案,课件,评课稿,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 找教案
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资料名称: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资料类型:数学
运行环境:WINRAR/WORD
资料语言:简体中文
授权方式:免费版
资料大小:8.00 KB
官方主页:
更新时间: 16:19:00
《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88-89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这是学生在课本中第一次接触小数,虽说是第一次,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识别小数,并会正确读写。、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归纳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
||||||||||||||||||||||||||||||||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数加减法
(四年级下册)
冀教版四下数学教案:《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感到有兴趣的&克隆牛&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旧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法则。
5、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二、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的教学预设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尝试练习
充分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克隆&,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第二层,总结方法
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层,巩固应用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设置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教材(自主练习第三、第四、第六、第七题等)提供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四、说课时安排:&&&&&&&&& 本内容共安排2课时
五、说教学程序
&&&&&&&&&&&&&&&&&&&&&&&&&&&&&&&&& 第1课时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设计意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习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二)创设情境,引起回忆。
&1、师: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在克隆技术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2003年克隆牛的后代健健和壮壮也顺利出生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的情况,看他们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2、&&&&&& 出示情境图。
&&&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们能发现什么信息?
生:健健出生时,胸围是0.77米,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比健健多0.03米。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壮壮的胸围是多少?
师:了解了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胸围,你们还想了解他们出生时的其他信息吗?
出示克隆牛健健与壮壮出生时的其他情况记录: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壮壮比健健体长长多少?
生2:壮壮和健健的体重一共重多少?
(三)、自主尝试,明确算理。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师:好!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先来了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学生列式,说明意义。师板书:0.77+.003=&&& (米)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合作交流自己发现的成果
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计算过程。
2、优化算法
师: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小组代表板书出自己的算式,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评论。
生1:我们用是口算,0.77米就是77厘米,77厘米加3厘米就是80厘米。
生2:我们用的也是口算,3厘米就是0.03米,0.77米加0.03米就是0.80米。
生3:我们用的是竖式:&&&&&& 0.77
&&&&&&&&&&&&&&&&&&&&&&&&&&& &&+& 0.03
&&&&&&&&&&&&&&&&&&&&&&&&&&&&&&&& 0.80
生3解释:3厘米就是0.03米,从百分位加起,百分位相加满10 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相加得8,再加个位是0就写0,最后点上小数点。
师:对于她的讲解,谁还有想问的吗?
生4: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教师出示另一学生的算式:只有数位相同,他们才能直接相加,对齐小数点就对齐了数位。
&&&&&&&&&&&&&&&&&&& &+ 0.& 0&& 3
&&&&&&&&&&&&&&&&&&&&&& 0.& 8&& 0
总结梳理结论: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3、迁移算理
(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竖式计算。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让学生进行计算。
在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尝试验算。
4、反思算理
(1)想一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讨论)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 TEXT-INDENT:
《冀教版四下数学教案:“小数加减法”说课稿》摘要: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 ◇
&? &? &? &? &? &? &? &? &? &? &? &?
&#12288;|&#12288;
&#12288;|&#12288;
&#12288;|&#12288;
&#12288;|&#12288;
&#12288;|&#12288;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2288;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小学数学说课稿:《用数学》说课稿
《用数学》DD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 & &说课稿三亚市崖城镇南山小学& 陈芳&&&&&&&&&&&&&&&&&&&&&&&&&&&&&&&&&&&&&&& &获市级二等奖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2、教材简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教学中孕伏,这节课既是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习应用题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重点及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数学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的编排内容,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变化,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滋生应用数学的意识。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建构形式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⑴知识技能目标: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⑵能力目标:学生在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⑶情感目标: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与同伴交流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⑷教学重、难点依据数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等教学环节都是使学生能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所以这是教学的重点。教材创设了“作业评比红花活动”这一情境入手,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而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难点。⑸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准备了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及学生游戏用的学具、小红花贴纸等。二、说教法、学法在教材处理上,充分创设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自主探索等方法,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搜集信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发现法”的原理激发学习动机,并培养学生自问自解,合作交流、操作探索等学习方法。&三、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思路,以及学生的特点及经验,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设计意图复&习&铺&垫&师:大家一起来摘苹果,看谁摘得多?课件出示:&& WWW。hbban。cN &&把你摘到的苹果放进相对应的篮子里通过复习,更好地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创造知识迁移的环境,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谈话引入师:小朋友们,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作业评比得、红花的活动,你们一定都得到了许多红花吧!能告诉大家吗?谁得的最多?谁的最少?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话题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讲授新课做好准备。探&&&究&&新&&&知&&发&现&问&题师:有3个小朋友也得到了很多红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课件出示红花榜图,指导学生看图。&&&&&师: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讲给你的同桌听听。小雪多、小磊少小雪有12朵,小磊有8朵,小华有9朵……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观察、发现问题。这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经验,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探&&&索&&&新&&&&知&&提出问题你根据这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汇报、师板书)a、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b、小雪比小磊多几朵?c、小雪比小华多几朵?d、小磊比小雪少几朵?……让学生根据图画提出数学问题,这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展开积极的思维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解决问题以四人为小组,通过摆红花、学具来解决问题,(小组汇报,老师板书)(a)12+8=20(朵)(b)12-8=4(朵)(c)12-9=3(朵)(d)12-8=4(朵)教师强调写上单位名称师: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算吗?为什么“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的算式,都是12-8=4(朵)?设置学生操作、讨论、试说,试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揭示算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认识结构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从中体会与同伴合作获得得成功的愉悦。&拓展问题课件出示:小雪说:“我得的红花比小磊与小华两个人合起来的还要多,你认为也是这样吗?为什么?”①学生小组进行讨论。②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知识的建构原理,设计了有梯度的学习活动,由浅入深,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巩固运用&&&&&深化理解1、课件出示第73页“做一做”。&&&&& 冀教网好,好冀教网 师:你们会解答小明提出的问题吗?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集体订正。2选择题(教科书74页第3题)课件出示:&&&&师:你能根据算式选择正确的问题吗?算式:44-40=4(盆)问题:一共有多少盆?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菊花比月秀多多少盆?还剩多少盆?3、课件出示:李平家养的家禽&鸭鹅鸡只数302045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教师指导,集体订正。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次一次体验成功,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滋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被激发起来。&&&&&&&&&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设计这一环节,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力。
&&&全课小结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踊跃发言)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倒我们!促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让学生带着知识去寻找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功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四、说板书的计: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而且为了使学生便于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协调知识的内化,于是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1、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12+8=20(朵)2、小雪比小磊多几朵?12-8=4(朵)3、小雪比小华多几朵?12-9=3(朵)4、小磊比小雪少几朵?12-8=4(朵)
[小学数学说课稿:《用数学》说课稿]来自冀教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责任编辑: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小数知识的起始部分,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扩展,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沟通分数与小数联系的重要基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小数知识的起始部分,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扩展,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沟通分数与小数联系的重要基础。小数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数,部分学生已经会读或会写小数。本节课我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授课的。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3、能用学过的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是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小数; 难点:知道一位小数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两位小数可以用百分之几表示。 四、说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 1、创设情景,感受新知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学生阅读相关信息,引出小数,并通过板书“1505”这一小数,对学生进行小数的读写指导。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教材中的情境图,是经过多位专家反复研讨和论证的,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富有极强的科学性,能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小数重要性。因此,本节课我通过选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引出小数进行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在教学一位小数的含义时,我采用了老师领学的教法,向学生渗透一位小数所示的含义,从而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两位小数的含义做好迁移。这样设计是让学生通过经历“学习――模仿――迁移――反思”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3、分层训练、巩固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技能的双重效果,授课时,我设计了“知识窗、欢乐谷、智慧园”三种形式的练习。在组织练习时我注重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二是练习设计的趣味性和层次性。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形成技能,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4、联系生活,运用新知 本环节通过“量一量、填一填”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像04,048,25……这样的数,就是小数。&&& 1505读作:十五点零五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数,如:01=1/10&&&&&&&&&&05=5/10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如:001=&1/100&&&&&&&003=3/100 总之,本节课我通过四个教学环节的设立,让学生经历了“学习――模仿――迁移――反思”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通过三个注重,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