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端午节插艾叶插艾子

青岛地区端午节习俗 插艾传说好人好报
10:42来源: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端午节的起源,普遍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但青岛地区农村传统说法是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
清代《即墨县志》载:“端午食角黍、泛雄黄酒饮之,门悬蒲艾,人簪艾叶,儿女系五色比于臂,以辟邪。”端午这天,家家门窗插艾,有的加插桃枝,因桃枝亦“避邪”。
关于插艾,即墨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皇帝朱元璋怀疑永乐不是他亲儿子,想直接杀害又觉得不妥,便令他带残兵出兵扫北,想借敌手将他除掉。当永乐率兵到即墨境内时,见一村妇正怀抱一个大孩子、领着一个小孩子落荒而逃,永乐追问为何抱大领小。村妇说,长子为前房所生,小儿为自己所养,长死无后,幼弃尚可再生。永乐深受感动,从路旁拔一艾蒿,交待村妇回家挂在门旁,并命令士兵见门上插艾蒿者不得入内,村妇将这一消息告诉村人,于是家家户户门上插艾,全村人皆平安无事。所以后人将艾蒿改名为艾子,即“爱子”之意,将村名改为留村,即现在的即墨城东3公里处。
在崂山,则传说是汉王刘秀打天下时退到崂山,口渴之极,一老媪烧米汤为他解渴,刘秀感激不尽,叫她插艾为记,免遭杀戮。
这天,家长给儿童手脖、脚脖、手指上系五彩线(用五色线配成,意在避蝎、蛇、蜈蚣、壁虎、蟾蜍等“五毒”,亦叫长命线)。七岁以下小女孩要带石榴花,民谣云:“五月端午不带花,死了变成癞蛤蟆”。50年代以前,农村妇女、小孩还要带香布袋,叫“香荷包”。香布袋用花布缝制,内装多种中草药、香料,戴在身上香气四溢,玲珑可爱,此俗可以“驱瘟避邪”。60年代以后此俗渐绝。莱西还有给小孩带小条帚之习。
端午的早晨,即墨兴早起带上毛巾到春苗地里采露水洗脸;即将青苗或草木上的露珠沾到手巾上,用它擦脸擦眼,说这样擦脸清爽,擦眼明目,不得眼病。有些人还把沾湿的手巾带回家中,给不能出门的老人擦脸、擦胳膊和脖子,说是擦了不生疮疖。同时还采青蒜、小白菜吃,此俗可以“医百病”,如能抓到小动物都是“仙丹妙药”。
端午节家家吃粽子、鸡蛋,即墨外加“荷叶”(荷叶形的面食)。端午节时还喝雄黄酒,儿童不能喝酒则将酒点在耳孔里,此俗可以“避虫蛇”。
建国前,端午节在青岛市区之习俗主要根据居民原籍之传统习惯和当地习俗自包“角粽”吃,其次亦有居民门查艾叶者。
(根据《青岛民俗》、《青岛市志o文化志o风俗志》整理)责任编辑:张兆新
上一篇:下一篇:
& & & & & &
& & & & & &
& & & & & &导语: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2016年的端午节就要到了,那么2016年端午节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关于烟台端午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呢?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呢?现在就与日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烟台端午节习俗吧。2016年端午节时间为:日
星期四烟台端午节习俗烟台人过端午节以家家户户早上食粽子、鸡蛋为主。烟台粽子用粽叶将糯米包成三角型,也有糯米中参小黄米或以将糯米换成小黄米,包成黄米粽,米中夹红枣,花生等,沾糖食用。品种,品味没有南方粽子丰富。但现在市场上也有不少南方的肉粽,口味很不错。我的奶奶以前就包过南方肉粽,味道真的是好极了。烟台在端午这天没有赛龙舟这一风俗,也许是因为河流太少,而在海上赛龙舟又太危险吧。不过赛龙舟这一习俗的确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是乡亲们泛舟寻屈原。端午这天烟台人会在门口插艾子,艾子又称艾蒿,好像是一种可以入药的植物,据说可以驱蚊子。也有的地方插桃枝,有避邪祛病之意。端午这天老人会给小孩带上“五毒兜”,兜上绣有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毒”;身上还要带桃木棒槌、小扫帚、荷包,以扫除五毒,驱瘟避邪;手脚脖上拴五色线,叫做长命缕,拴命线。我小时候就带过小扫帚,荷包,也拴过五色线,记得小荷包里还有香味呢。端午节来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以上内容就是烟台端午节习俗的全部内容了,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日历网(伪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相关链接
( 责任编辑:.cn )
相关文章:【后三篇】
【后二篇】
【后一篇】
【前一篇】
【前二篇】
【前三篇】
导语: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 …导语: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 …导语: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 …导语: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 …
[][][][][][][][][][]艾子插在门窗上,迎风舞
“艾子插在上,迎风舞,防五毒,驱邪气,蹦蹦跳跳过端午。”
这是儿时在我的家乡过端午节,我和小伙伴们唱的一首儿歌。这歌是大人教的,当时的我们并不太明白这歌的意思,只是觉得好听好玩,所以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和伙伴们一起跳,一起唱。我的老家在昌邑南乡,那时候,每年到了端午的前一天傍晚,爷爷就边教我唱歌,边带我去坡里拔艾子(我们当地把艾蒿叫艾子),边唱边拔。到家后,爷爷便把艾子的根用镰刀削去,之后爷爷便竖了梯子依次到门窗上面,把艾子插到门楣和窗楣的上端缝隙里,每个门窗都要插上六枝,说是六六大顺。插艾子不只在正屋,就连偏房和栏门(茅房门)也都要插上。大门口当然更不例外,里面和外面全都要插。刚开始,我问爷爷为啥要插艾子,爷爷告诉我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习俗,五月里邪气盛,毒虫也开始出没,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插艾子,就是为了防五毒、驱邪气。
过端午这天,娘在家里包粽子,我便去找了小伙伴们上街玩,去村头水湾边上打水漂儿。水湾两头长满了芦苇,村里人包粽子的苇叶,就是从这些芦苇撸下来的。那水中的芦苇长的很旺盛,有些大的都像高粱棵子。夏天水湾里的蛤蟆很多,也有不少是疥蛤蟆,我和伙伴们都不敢下水。在我们的伙伴中,也有几个女孩子,女孩子这天头上都戴了石榴花,听大人说也是为了避邪驱灾。女孩子戴了石榴花十分好看,我们男孩子见了就去抢。有女孩子被抢了就呜呜地哭了跑回家,我们就嘻嘻哈哈地扔花玩,直到她们的家人怒冲冲地找来,我们就四散跑回家。
端午这天,其实主要是吃粽子。在我们昌邑南乡,当时包粽子没有糯米,都是用了大米和黍子米加上红枣,吃起来比糯米还要香得多。尤其是苇叶蒸出来的清香味儿,让人总是吃了还想吃,年年都盼着过端午。过端午吃粽子时,我们还常常要听老人讲古,讲端午节的故事和来历。那时候人小,只隐隐约约记得古时候有个什么大官儿,那大官儿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投了江,过端午就是为了纪念他……
时光荏苒,转眼几十年过去。如今的我,早已离开农村深居城市,但每年到了端午节,都不由要想起儿时的情景,让人陡生感慨。现在城里人过端午也就是吃吃喝喝,再别无情趣,所以我近几年端午节都选择回一趟老家,在家乡的坡里拔几枝艾子,去插到祖茔的坟头;再摆上几个粽子,在坟前拜祭。这一是宽慰祖辈们的在天之灵,另外也是再重新体验一下童年的乐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好,分享的企鹅
& 宜昌经济 & 正文
又是一年端午到 盘点各国各区如何过端午节
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五月五,过端午,挂香包,插艾蒿,家家要祭祖。五月五,过端午,画个王,喝雄黄,人人庆端午。五月五,过端午,欢欣又鼓舞。”自春秋战国时期发源以来,端午节乘着历史的车轮延绵至今已走过了2000多个年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与元宵、中秋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饮食节日,粽子、汤圆和月饼是这三个节日绝不可少的主角。日,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它被国家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日,“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的这次成功入选,恰如一次华丽转身,让本就历史悠久的端午在新时代里绽放出新的光彩,谱写出新的乐曲。在今年端午节来临之际,本报推出特别策划“我们的端午”系列主题报道,将从“端午祀”、“端午事”、“端午诗”三个侧面来为您展示端午节的别样风情,敬请读者关注。各地端午大不同说起端午节,屈原、汨罗河、粽子是三个不可或缺的相关名词,屈原投江生端午是坊间关于端午节由来最广泛最受欢迎的说法。然而除此之外,最常见的说法还有以下四种:吴越民族图腾说在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据专家推断,该遗存的族属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史称吴越族。吴越人称端午节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恶月恶日驱避说端午节插艾草、悬菖蒲并不稀奇,多是为了夏日祛防病。古俗视五月为“恶月”、视五月五日为“恶日”,五月五日的端午节起源也因此有“恶月”、“恶日”说。曹娥说传说东汉有孝女名曹娥,其父在江上划龙船迎潮神时溺水而死,数日不见尸体,时年仅14岁的曹娥沿江号哭七天七夜后于五月初五跳江寻得父亲尸首。人们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建曹娥庙将其常年供奉,并于每年五月五日赛龙舟以示纪念。伍子胥说在江浙一带,端午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自刎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后人们于五月五日过端午节以纪念伍子胥。四大端午最风情一个地域一个口音,一个地域一个风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的节日气氛弥漫于中华土地的每一个角落。除却宜昌“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和湖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的“苏州端午习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宜昌“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传说伟大诗人屈原投江之后,楚国百姓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为防江中鱼虾食其尸身,渔夫们边划着船只来回打捞,边向江州抛撒饭团、鸡蛋等食物,一位老医师更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以期药晕蛟龙水兽。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黄石“西塞神舟会”西塞神舟会以制作神舟、唱大戏、祭祀、巡游、送神舟下水等活动为主,从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开光,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40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和祭祀活动。湖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到五月十五止。汨罗江边的楚塘、渔街、凤凰山、河市、归义、红花、新市、浯口、长乐等乡镇一带的端午习俗,除了办盛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外,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祭龙、祭屈等都有神秘的仪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观龙舟、回娘家、辞端阳、插艾叶、喝雄黄酒更有浓郁的地方含义。苏州端午习俗苏州民间端午习俗,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端午节是苏州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民间节日,具有一整套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日常生产生活习惯、经济文化特征相适应的民俗活动。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戴香囊、挂钟馗像驱鬼等传统项目。国外也有端午节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引发中国网民一片抗议,认为韩国抢走了中国的端午。4年后,中国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三省四市打包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成功,成为唯一入选的节日类项目。韩国:女士爱化“菖蒲妆”在韩国,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日本:端午也是“男孩节”每年的公历5月5日是日本的儿童节,又称“男孩节”、“鲤日”。在每年的5月5日,日本的家庭都会庆祝孩子的长大。柬埔寨:用布袋裹粽子柬埔寨的粽子称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叶包裹,而是取一个布袋,将糯米、赤豆、红枣等一层隔一层地塞满布袋,然后扎紧口袋蒸熟。朝鲜:粽子做成车轮形朝鲜端午节这天也有用艾蒲的习惯。朝鲜端午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打糕,是用艾蒿与糯米打制而成的糯米糕。
更懂湖北更懂你,欢迎关注大楚网微信
1、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
2、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关注dachuwang或大楚网
[责任编辑:wyyichang]
宜昌共青团官方微博
三峡商报官方微博
宜昌新闻排行
大楚新闻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明插柳 端午插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