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火线武器换购5.12号换购

名人名言导航:
穿越火线透视挂下载 - 竞技赛事加倍赢
穿越火线换购活动是一家绝佳体育平台,穿越火线透视挂下载有着全球最顶级的PT娱乐场,信誉好,结算快,秒提款。穿越火线10月换购活动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老牌线上娱乐网,玩家首选,另有通关大奖等你来拿。
  永远的父亲,永远的清明  ——野渡自渡人  “清明节到了,一定要记着给你爸烧头香……”  电话那头传来了母亲的反复叮咛,我方才从忆想中惊醒:父亲大人确实是离我远去了……  父亲于今年2月27日19时04分与世长辞,这必将是我终身难忘的时刻。医生在死亡单上注明:死于脑梗,脏器官衰竭。人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84岁的父亲得以享受亚圣天年,极乐世界里也算是幸运了。  父亲所谓“死于脑梗”,其实更确切地说,父亲是死于中国人常说的“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在医学上叫做“阿尔茨海默病”,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发的。可能是饮酒过多等原因,80岁那年,父亲就有了病灶苗头。父亲的脑病变是渐进的,这个过程的痛苦恐怕永远只有他自己知道了。由于目前全世界对于“阿尔茨海默病”仍然束手无策,所以四年时间里,为了努力克服病魔,尽管全家齐心协力配合父亲,但终究是一切不可逆转……  父亲过世,3月5日“头七”——“烧七”,17日“社日”——“挂社”,4月4日清明——“挂清”,儿子我都去不了,是为终生遗憾。父亲一走,老母亲难免终日以泪洗面。电话里叫我烧香,肯定是母亲在想儿子了。作为独子来说,不能尽忠过世的老父亲,不能尽孝在世的老母亲,每当想到这些,泪水就在我眼眶里打转。母亲说得有道理,京城隔老家关山万重,忠孝难以两全,叫儿子何以时时处处尽忠尽孝?  离开老家二十年,来京工作十多年,我们父子往往聚少离多,加上自己忙忙碌碌,应酬不断,很多时候我都忘了与父亲沟通。而今随着年岁增长,记忆力减退,常常会忘记刚刚过去的人和事。记性模糊之时,有时迷茫甚至挂不住父亲音容笑貌,这不能不说是做儿子的大不孝。去年四次专程回家看望父亲,原本想弥补以往不孝不敬过失,不想后来我们父子竟然成为永别。当一切都已模糊,儿子脑海深处只留下父亲的背影了……  记忆深处的父亲背影有四次出现。第一次是去年四月我出差顺便回老家看望父亲。  当时春意盎然,桃红柳绿。父亲气色很好,能吃能睡的,根本不像病人。虽已患“阿尔茨海默病”三年,但由于母亲悉心照料,父亲还能嘟嘟囔囔出一些简单话语。最可喜的是,父亲还能完整叫出我的名字,甚至孙女的名字。但我知道,父亲已经是在费尽心思寻找记忆中的印象了。都说父子连心,知子莫如父,我想父亲一定是猜中了儿子心思的。告别时刻到了,最难忘的一幕发生了,不知是有意还是下意识,父亲居然爬上了出租车驾驶座,嚷嚷着不让司机开车。此时后座上的我,望着父亲抖动的背影,我第一次落下了眼泪……  父亲是雄浑的大山,父亲的肩背是宽阔摇篮,儿时我正是坐着它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父亲一生工作平凡,并没有什么振奋人心的业绩,但父亲勤奋好学,却是儿子的榜样。父亲湖南芷江师范毕业,从初师到中师,一读六年,这也就是父亲大过母亲8岁,他们居然还是同班同学的原因。58年父亲师范毕业,因为个人能力出色,被组织点招到黔阳师专搞开发。来到当时行署所在地——安江清香坪,父亲打下了第一个窝棚,挖下了第一个坑,种下了第一颗树,成为黔阳师专(今怀化学院)当之无愧的第一代“元老”。但父亲与世无争,这些旧事甚至今天怀化学院校史都给遗漏了。62年父亲调往地区人民医院,也成为医院第一代创始人。后来直至黔阳地区改名黔阳县,黔阳县又改为洪江市,父亲一直在原单位工作到退休……  父亲从小打渔为生,终日飘泊在沅江河畔。后来祖母病故,爷爷上岸给人做了上门女婿,父亲好歹念了几年私宿。在当时爷爷看来,也就巴望他能认几个字,将来算个账罢了。但父亲却不甘心。解放后父亲分了田,他一边种地,一边勤奋自学,终于跳出龙门考上了芷江师范,成为我们家族里第一个文化人。后来父亲放弃教师工作,改行行政管理,同样是通过他的勤奋好学。早年在师专和医院工作期间,他在后勤管理方面还颇有建树,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但与世无争的父亲,终于受不了中国特色的行政工作种种潜规则。  父亲终于选择退出行政,改学中医,他的勤奋好学精神也就此得以升华。记得我刚入小学时,父亲第一次捧起了药学书籍;我上中学时,父亲已经是正儿八经的中级药剂师了。在后来的不断学习中,父亲勤奋进取,业务水平、职称技能步步高升。在父亲主导下,药剂科有多项新药发明,成为整个医院的摇钱树。印象中父亲总是成天泡在中药房、草药房里搞科研,我们家里的药学书籍成堆,父亲的药学笔记成捆,甚至我们家烧的柴禾也全是晒干的中药渣……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份才。今天父亲离我远去了,但父亲与世无争,勤奋好学精神留给了我。正是父亲精神的鼓舞,在后来的处世为人,教书育人,经商做人中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下来。  记忆深处的父亲背影,第二次是暑假期间我专程回老家看望病中的父亲。  赤日炎炎,酷暑难耐。此时父亲气色大不如前,走路已经踉踉跄跄,必须由母亲搀扶了。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病魔的折磨,父亲已叫不出儿子名字,甚至不认识隔壁邻居了。记得与父亲告别时,老人家口齿含混,嘴里咿咿呀呀的。我紧紧搂住父亲,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当时我多么希望手头能够有一个周星驰“月光宝盒”让时光倒转,听到父亲再叫一声儿子名字啊!出租车开动了,我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望着父亲远去佝偻着的背影,我的眼泪又一次流了下来……  什么时候父亲的山变得嶙峋了,什么时候父亲的背影变得单薄了?“阿尔茨海默病”忒凶狠,难道盗走了父亲健康脑细胞,还要盗走父亲的健康身体吗?  父亲一辈子生活淡泊,并没有什么惊涛骇浪,但也许平平淡淡才是真,父亲正是靠他的勤俭节约,支撑起了我们这个大家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样板戏里的台词是父亲惯常用来教育子女的口头禅。父亲是这样说的,其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做的。为了这个家,父亲一辈子忙忙碌碌。文革年代,由于爷爷过世前长期住院欠下不少医药费,我们一家六口日子紧巴巴的。父母工资补贴全部加起来不到100元,扣除欠费和每月必买的计划粮油等,往往花费工资一半,所剩下的钱就是全家一个月生活费。所以我们三姊妹一两年也难添一件新衣裳。  为了节省开支,父亲尝试着勤俭持家。他最先在我们家后面开荒种地,解决了基本蔬菜问题。父亲还养鸡养鸭,带领我们上山采蘑菇、挖野菜。一家人日子虽然清贫,却也其乐融融。父亲脑瓜聪明,什么东西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他的动手能力是出了名的。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干木匠活,我们家的老式圆柱床、大立柜、衣箱、饭桌、沙发、凳子,全部出自父亲之手,做得有模有样,受到行家称赞。印象最深的是父亲车圆柱床的六个葫芦抽,父亲只是看了木工书图片,就两张凳子,两根棒子,两条绳子张罗着干开了,父亲终于做成了漂亮的葫芦抽。  母亲上课用的许多教具、图画、幻灯片都出自父亲之手,甚至他喜爱的胡琴,也是亲手制作的。父亲还画得一手好画,拉得一手好二胡,炒得一手好菜。画画是没什么展示机会,后来传给了我;拉二胡最拿手曲目是《赛马》,后来他多次上台展演;而炒菜绝活,但凡医院里红白喜事帮忙他总是随叫随到……当然,父亲最擅长的还是抓全盘搞后勤管理,以至于退休前院长还特别点将父亲主持了家属楼、办公楼等基建工作……  父亲走了,没留下什么惊世名言,没留下什么多余遗产,但父亲勤动脑,勤动手,勤持家好传统却留给了我。我常想,现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今年轻人最缺的就是动手能力。光有理论,空有理想,没有实际动手精神,没有勤俭奋斗意志,一切所谓创业创新也就是镜花水月了。这也许是父亲人生留给我的最大遗产。  记忆深处的父亲背影,第三次是国庆长假我专程回老家看望病重的父亲。  凄风伴着苦雨,那是一段难熬的日子。此时父亲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母亲特别聘了保姆。受“阿尔茨海默病”折磨,父亲每晚有事无事起夜五、六次,根本让人无法睡觉。母亲和保姆都饱受其烦。我便自告奋勇陪了父亲三个晚上。我和父亲隔床而睡,父亲总是躺下了又爬起来,爬起来又躺下,反复折腾。前两晚我还能忍受,后来也实在困不住。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天半夜,本来刚安顿他躺下,没过一会儿,迷糊中突然看到一个黑影站在床边。我赶忙开灯一看,父亲正背对着我站着,裤子尿湿了,地上也湿了一片。父亲显然又一次小便失禁了……望着父亲抖抖索索的背影,我茫然了:这是我印象中的老爸吗?生活中您曾那样干练精致,衣服整整齐齐,浑身干干净净,行路端端正正,怎么现在会变成这样呢?我的眼泪再一次簌簌落了下来……  凝视着父亲消瘦的背影,抚摸着父亲发烫的额头,紧攥着父亲颤抖的手……老爸啊,您一定要坚强些。总是教育别人助人为乐,好人终有好报,您能熬过这一关吗?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四十年前……  那年我还未上学。一天有位不认识的中年妇女来我家,塞给我一把水果糖,并热情地抱起了我。那糖真的很甜很甜啊。后来我才得知,这位父亲管我叫“杨伯母”的女人,是一位坚强的母亲。“杨伯母”在搬运社工作,丈夫在一场事故中丧身,从此“杨伯母”拉扯六个孩子读书长大。父亲同情“杨伯母”遭遇,多年来不但在物质上多方照顾她们一家,还主动让母亲认六个孩子为干儿女,从此我们两家结下深情厚谊。一个寡妇拉扯六个孩子,小孩还要读书,对于小城镇人,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在父亲影响下,母亲也主动承担了孩子们的教学辅导重担。  后来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我有幸再次见到了其中的四个哥哥姐姐(另外两个哥哥已故),他们是专门前来为父亲送终的。也是在这个追悼会上,父亲的“老庚”——一位84岁的农民蒋叔叔也专程赶来了,当年为了帮助这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也是主动叫我们认穷亲戚的(父亲与蒋叔叔故事见《重阳节回忆父亲二三事》)。同样是在这个追悼会上,我还意外结识了一位80岁的退休老教师,听他说,父亲早在黔阳师专工作时,恰逢“过苦日子”(即三年灾害),父亲用一碗糯米饭救了这位频临饿死学生的性命……  父亲原本从事教育工作,但因种种原因,父亲改教从医,悬壶济世。父亲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不善言辞的他到底还做过多少好事,也许永远都是一个谜了。在儿子心里,父亲与世无争,永远善良,乐于助人,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美德吧!  记忆深处的父亲背影,第四次是春节期间我专程回老家看望病危的父亲。  寒风裹着残雪,湖南冬天从没今年这样冷。得到父亲病危消息,我立马请假赶了回来。由于飞机晚点,到内科危重病房时,已是掌灯时分。此时病入膏肓的父亲蜷曲在病床上,病床周围满是氧气瓶、吊瓶、生命仪等医疗器械。父亲恰好背对着门口,护士正在为他擦洗背上的褥疮。显然父亲已经卧床多日了。此时望着父亲肩胛外露,瘦骨嶙峋,脊背弯曲,满布褥疮的背影,我的泪水一股股涌了出来……  父亲老了,老得再也不能动了,准确地说,饱受“阿尔茨海默病”折磨的父亲即将老死而去。但对于生活,对于生者,对于儿子来说,父爱如山,情比山高;父爱如水,爱比海深。在儿子模糊泪眼中,父亲永远都是年轻力壮的摸样……  文革时代讲究斗争哲学,打人和被人打是出了名的。传染到每个家庭,在子女教育上,没有挨过打的孩子几乎是没有的。然而,在我印象中,善良的父亲从没有打过我们。他所热衷的教子方法便是每天在饭桌边给孩子们“上政治课”。“吃亏是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父亲惯常对我们所教育的……  父亲逢人笑容满面,他的与人为善是出名的。甚至宁可自己吃亏,绝不欺侮他人。文革时代,苦大仇深的父亲被忽悠加入了造反派。当时机关事业单位的年轻人造反是一种时髦。后来看到造反派种种整人打人恶行,父亲却是第一个退出了造反派。由于父亲出卖了造反派组织,所以文革时代父亲挨造反派们整;又由于父亲曾参加过造反派,所以改革年代又被当做“三种人”挨整。结果是两头受气,父亲算是倒霉透了。后来的升职、入党、调级都受到影响,父亲甚至终身与组织绝缘。当然这也是父亲最终改行学医的主要原因。  但父亲并未就此埋怨组织,相反他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爱变得更加深沉。父亲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升华。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是,2008年汶川“5.12”地震,父亲第一个捐出512元人民币支援灾区重建,而当时父亲退休工资也就几百元。在父亲带动下,我们一家老小都主动捐款,甚至高考前的女儿也捐出了200元生活费。后来的甘肃舟曲泥石流、四川芦山地震……父亲都有捐款义举。此外,政府修路铺桥募捐,医院集资建设,亲朋好友借款,甚至庙里烧香还愿,父亲都从不吝啬。父亲一生究竟做了多少好事,捐出了多少善款,恐怕永远都是一个谜了。从他临终未留下什么储蓄,我们才知道一二。我常想,钱不在多少,重要的是,父亲对子女的教诲,父亲对国家的忠诚,父亲对人民的热爱,一颗为国为民赤子之心,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啊!  羊年过后是猴年,猴年是父亲本命年。父亲终于没有逃脱“七十三、八十四”的本命年魔咒。青山处处埋忠骨,沅水时时慰英灵。父亲就此长眠于雪峰山下、沅江河畔——那个曾经生他、养他、教育他的地方……  清明节到了,这是父亲的清明节,是父亲的第一个清明节。永远的父亲,永远的清明。老爸,请接受儿子远在他乡的祭奠吧!父亲清贫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什么光宗耀祖的功勋,没有什么多余遗产,甚至没留什么警世名言,但这一切恰好表现了父亲的为人: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们眼里所看到的永远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父亲走了,永远地离我们去了。父亲的正面形象确实不咋地,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神奇的声名,没有骄人的业绩,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丰厚的金钱……但镌刻在儿子记忆深处的,却永远是他老人家微博的背影:与世无争、勤奋好学、勤俭持家、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莹莹泪眼中,冥冥梦境里,父亲背影一次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在沅水晨曦中,在芷师校园里;在清香坪花海中,在草药房药香里;在白天饭桌边,在夜晚睡梦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父亲啊父亲,儿子何时才能融入你高大的背影……  (日于野渡阁)
编辑:名人名言故事 栏目:经典励志名言
本文网址:
------分隔线----------------------------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马行软地易失蹄,人贪安逸易失志。 我认为成功没有定律,但你可从失败中学到很多东西。 空谈家用空谈来装饰...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人的才华...
名人名言大全
推荐阅读 - 名人名言网
热点阅读 - 名人名言网
名人名言网
版权所有:名人名言导航:
穿越火线透视挂下载 - 竞技赛事加倍赢
穿越火线换购活动是一家绝佳体育平台,穿越火线透视挂下载有着全球最顶级的PT娱乐场,信誉好,结算快,秒提款。穿越火线10月换购活动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老牌线上娱乐网,玩家首选,另有通关大奖等你来拿。
  永远的父亲,永远的清明  ——野渡自渡人  “清明节到了,一定要记着给你爸烧头香……”  电话那头传来了母亲的反复叮咛,我方才从忆想中惊醒:父亲大人确实是离我远去了……  父亲于今年2月27日19时04分与世长辞,这必将是我终身难忘的时刻。医生在死亡单上注明:死于脑梗,脏器官衰竭。人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84岁的父亲得以享受亚圣天年,极乐世界里也算是幸运了。  父亲所谓“死于脑梗”,其实更确切地说,父亲是死于中国人常说的“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在医学上叫做“阿尔茨海默病”,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发的。可能是饮酒过多等原因,80岁那年,父亲就有了病灶苗头。父亲的脑病变是渐进的,这个过程的痛苦恐怕永远只有他自己知道了。由于目前全世界对于“阿尔茨海默病”仍然束手无策,所以四年时间里,为了努力克服病魔,尽管全家齐心协力配合父亲,但终究是一切不可逆转……  父亲过世,3月5日“头七”——“烧七”,17日“社日”——“挂社”,4月4日清明——“挂清”,儿子我都去不了,是为终生遗憾。父亲一走,老母亲难免终日以泪洗面。电话里叫我烧香,肯定是母亲在想儿子了。作为独子来说,不能尽忠过世的老父亲,不能尽孝在世的老母亲,每当想到这些,泪水就在我眼眶里打转。母亲说得有道理,京城隔老家关山万重,忠孝难以两全,叫儿子何以时时处处尽忠尽孝?  离开老家二十年,来京工作十多年,我们父子往往聚少离多,加上自己忙忙碌碌,应酬不断,很多时候我都忘了与父亲沟通。而今随着年岁增长,记忆力减退,常常会忘记刚刚过去的人和事。记性模糊之时,有时迷茫甚至挂不住父亲音容笑貌,这不能不说是做儿子的大不孝。去年四次专程回家看望父亲,原本想弥补以往不孝不敬过失,不想后来我们父子竟然成为永别。当一切都已模糊,儿子脑海深处只留下父亲的背影了……  记忆深处的父亲背影有四次出现。第一次是去年四月我出差顺便回老家看望父亲。  当时春意盎然,桃红柳绿。父亲气色很好,能吃能睡的,根本不像病人。虽已患“阿尔茨海默病”三年,但由于母亲悉心照料,父亲还能嘟嘟囔囔出一些简单话语。最可喜的是,父亲还能完整叫出我的名字,甚至孙女的名字。但我知道,父亲已经是在费尽心思寻找记忆中的印象了。都说父子连心,知子莫如父,我想父亲一定是猜中了儿子心思的。告别时刻到了,最难忘的一幕发生了,不知是有意还是下意识,父亲居然爬上了出租车驾驶座,嚷嚷着不让司机开车。此时后座上的我,望着父亲抖动的背影,我第一次落下了眼泪……  父亲是雄浑的大山,父亲的肩背是宽阔摇篮,儿时我正是坐着它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父亲一生工作平凡,并没有什么振奋人心的业绩,但父亲勤奋好学,却是儿子的榜样。父亲湖南芷江师范毕业,从初师到中师,一读六年,这也就是父亲大过母亲8岁,他们居然还是同班同学的原因。58年父亲师范毕业,因为个人能力出色,被组织点招到黔阳师专搞开发。来到当时行署所在地——安江清香坪,父亲打下了第一个窝棚,挖下了第一个坑,种下了第一颗树,成为黔阳师专(今怀化学院)当之无愧的第一代“元老”。但父亲与世无争,这些旧事甚至今天怀化学院校史都给遗漏了。62年父亲调往地区人民医院,也成为医院第一代创始人。后来直至黔阳地区改名黔阳县,黔阳县又改为洪江市,父亲一直在原单位工作到退休……  父亲从小打渔为生,终日飘泊在沅江河畔。后来祖母病故,爷爷上岸给人做了上门女婿,父亲好歹念了几年私宿。在当时爷爷看来,也就巴望他能认几个字,将来算个账罢了。但父亲却不甘心。解放后父亲分了田,他一边种地,一边勤奋自学,终于跳出龙门考上了芷江师范,成为我们家族里第一个文化人。后来父亲放弃教师工作,改行行政管理,同样是通过他的勤奋好学。早年在师专和医院工作期间,他在后勤管理方面还颇有建树,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但与世无争的父亲,终于受不了中国特色的行政工作种种潜规则。  父亲终于选择退出行政,改学中医,他的勤奋好学精神也就此得以升华。记得我刚入小学时,父亲第一次捧起了药学书籍;我上中学时,父亲已经是正儿八经的中级药剂师了。在后来的不断学习中,父亲勤奋进取,业务水平、职称技能步步高升。在父亲主导下,药剂科有多项新药发明,成为整个医院的摇钱树。印象中父亲总是成天泡在中药房、草药房里搞科研,我们家里的药学书籍成堆,父亲的药学笔记成捆,甚至我们家烧的柴禾也全是晒干的中药渣……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份才。今天父亲离我远去了,但父亲与世无争,勤奋好学精神留给了我。正是父亲精神的鼓舞,在后来的处世为人,教书育人,经商做人中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下来。  记忆深处的父亲背影,第二次是暑假期间我专程回老家看望病中的父亲。  赤日炎炎,酷暑难耐。此时父亲气色大不如前,走路已经踉踉跄跄,必须由母亲搀扶了。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病魔的折磨,父亲已叫不出儿子名字,甚至不认识隔壁邻居了。记得与父亲告别时,老人家口齿含混,嘴里咿咿呀呀的。我紧紧搂住父亲,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当时我多么希望手头能够有一个周星驰“月光宝盒”让时光倒转,听到父亲再叫一声儿子名字啊!出租车开动了,我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望着父亲远去佝偻着的背影,我的眼泪又一次流了下来……  什么时候父亲的山变得嶙峋了,什么时候父亲的背影变得单薄了?“阿尔茨海默病”忒凶狠,难道盗走了父亲健康脑细胞,还要盗走父亲的健康身体吗?  父亲一辈子生活淡泊,并没有什么惊涛骇浪,但也许平平淡淡才是真,父亲正是靠他的勤俭节约,支撑起了我们这个大家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样板戏里的台词是父亲惯常用来教育子女的口头禅。父亲是这样说的,其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做的。为了这个家,父亲一辈子忙忙碌碌。文革年代,由于爷爷过世前长期住院欠下不少医药费,我们一家六口日子紧巴巴的。父母工资补贴全部加起来不到100元,扣除欠费和每月必买的计划粮油等,往往花费工资一半,所剩下的钱就是全家一个月生活费。所以我们三姊妹一两年也难添一件新衣裳。  为了节省开支,父亲尝试着勤俭持家。他最先在我们家后面开荒种地,解决了基本蔬菜问题。父亲还养鸡养鸭,带领我们上山采蘑菇、挖野菜。一家人日子虽然清贫,却也其乐融融。父亲脑瓜聪明,什么东西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他的动手能力是出了名的。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干木匠活,我们家的老式圆柱床、大立柜、衣箱、饭桌、沙发、凳子,全部出自父亲之手,做得有模有样,受到行家称赞。印象最深的是父亲车圆柱床的六个葫芦抽,父亲只是看了木工书图片,就两张凳子,两根棒子,两条绳子张罗着干开了,父亲终于做成了漂亮的葫芦抽。  母亲上课用的许多教具、图画、幻灯片都出自父亲之手,甚至他喜爱的胡琴,也是亲手制作的。父亲还画得一手好画,拉得一手好二胡,炒得一手好菜。画画是没什么展示机会,后来传给了我;拉二胡最拿手曲目是《赛马》,后来他多次上台展演;而炒菜绝活,但凡医院里红白喜事帮忙他总是随叫随到……当然,父亲最擅长的还是抓全盘搞后勤管理,以至于退休前院长还特别点将父亲主持了家属楼、办公楼等基建工作……  父亲走了,没留下什么惊世名言,没留下什么多余遗产,但父亲勤动脑,勤动手,勤持家好传统却留给了我。我常想,现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今年轻人最缺的就是动手能力。光有理论,空有理想,没有实际动手精神,没有勤俭奋斗意志,一切所谓创业创新也就是镜花水月了。这也许是父亲人生留给我的最大遗产。  记忆深处的父亲背影,第三次是国庆长假我专程回老家看望病重的父亲。  凄风伴着苦雨,那是一段难熬的日子。此时父亲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母亲特别聘了保姆。受“阿尔茨海默病”折磨,父亲每晚有事无事起夜五、六次,根本让人无法睡觉。母亲和保姆都饱受其烦。我便自告奋勇陪了父亲三个晚上。我和父亲隔床而睡,父亲总是躺下了又爬起来,爬起来又躺下,反复折腾。前两晚我还能忍受,后来也实在困不住。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天半夜,本来刚安顿他躺下,没过一会儿,迷糊中突然看到一个黑影站在床边。我赶忙开灯一看,父亲正背对着我站着,裤子尿湿了,地上也湿了一片。父亲显然又一次小便失禁了……望着父亲抖抖索索的背影,我茫然了:这是我印象中的老爸吗?生活中您曾那样干练精致,衣服整整齐齐,浑身干干净净,行路端端正正,怎么现在会变成这样呢?我的眼泪再一次簌簌落了下来……  凝视着父亲消瘦的背影,抚摸着父亲发烫的额头,紧攥着父亲颤抖的手……老爸啊,您一定要坚强些。总是教育别人助人为乐,好人终有好报,您能熬过这一关吗?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四十年前……  那年我还未上学。一天有位不认识的中年妇女来我家,塞给我一把水果糖,并热情地抱起了我。那糖真的很甜很甜啊。后来我才得知,这位父亲管我叫“杨伯母”的女人,是一位坚强的母亲。“杨伯母”在搬运社工作,丈夫在一场事故中丧身,从此“杨伯母”拉扯六个孩子读书长大。父亲同情“杨伯母”遭遇,多年来不但在物质上多方照顾她们一家,还主动让母亲认六个孩子为干儿女,从此我们两家结下深情厚谊。一个寡妇拉扯六个孩子,小孩还要读书,对于小城镇人,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在父亲影响下,母亲也主动承担了孩子们的教学辅导重担。  后来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我有幸再次见到了其中的四个哥哥姐姐(另外两个哥哥已故),他们是专门前来为父亲送终的。也是在这个追悼会上,父亲的“老庚”——一位84岁的农民蒋叔叔也专程赶来了,当年为了帮助这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也是主动叫我们认穷亲戚的(父亲与蒋叔叔故事见《重阳节回忆父亲二三事》)。同样是在这个追悼会上,我还意外结识了一位80岁的退休老教师,听他说,父亲早在黔阳师专工作时,恰逢“过苦日子”(即三年灾害),父亲用一碗糯米饭救了这位频临饿死学生的性命……  父亲原本从事教育工作,但因种种原因,父亲改教从医,悬壶济世。父亲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不善言辞的他到底还做过多少好事,也许永远都是一个谜了。在儿子心里,父亲与世无争,永远善良,乐于助人,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美德吧!  记忆深处的父亲背影,第四次是春节期间我专程回老家看望病危的父亲。  寒风裹着残雪,湖南冬天从没今年这样冷。得到父亲病危消息,我立马请假赶了回来。由于飞机晚点,到内科危重病房时,已是掌灯时分。此时病入膏肓的父亲蜷曲在病床上,病床周围满是氧气瓶、吊瓶、生命仪等医疗器械。父亲恰好背对着门口,护士正在为他擦洗背上的褥疮。显然父亲已经卧床多日了。此时望着父亲肩胛外露,瘦骨嶙峋,脊背弯曲,满布褥疮的背影,我的泪水一股股涌了出来……  父亲老了,老得再也不能动了,准确地说,饱受“阿尔茨海默病”折磨的父亲即将老死而去。但对于生活,对于生者,对于儿子来说,父爱如山,情比山高;父爱如水,爱比海深。在儿子模糊泪眼中,父亲永远都是年轻力壮的摸样……  文革时代讲究斗争哲学,打人和被人打是出了名的。传染到每个家庭,在子女教育上,没有挨过打的孩子几乎是没有的。然而,在我印象中,善良的父亲从没有打过我们。他所热衷的教子方法便是每天在饭桌边给孩子们“上政治课”。“吃亏是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父亲惯常对我们所教育的……  父亲逢人笑容满面,他的与人为善是出名的。甚至宁可自己吃亏,绝不欺侮他人。文革时代,苦大仇深的父亲被忽悠加入了造反派。当时机关事业单位的年轻人造反是一种时髦。后来看到造反派种种整人打人恶行,父亲却是第一个退出了造反派。由于父亲出卖了造反派组织,所以文革时代父亲挨造反派们整;又由于父亲曾参加过造反派,所以改革年代又被当做“三种人”挨整。结果是两头受气,父亲算是倒霉透了。后来的升职、入党、调级都受到影响,父亲甚至终身与组织绝缘。当然这也是父亲最终改行学医的主要原因。  但父亲并未就此埋怨组织,相反他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爱变得更加深沉。父亲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升华。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是,2008年汶川“5.12”地震,父亲第一个捐出512元人民币支援灾区重建,而当时父亲退休工资也就几百元。在父亲带动下,我们一家老小都主动捐款,甚至高考前的女儿也捐出了200元生活费。后来的甘肃舟曲泥石流、四川芦山地震……父亲都有捐款义举。此外,政府修路铺桥募捐,医院集资建设,亲朋好友借款,甚至庙里烧香还愿,父亲都从不吝啬。父亲一生究竟做了多少好事,捐出了多少善款,恐怕永远都是一个谜了。从他临终未留下什么储蓄,我们才知道一二。我常想,钱不在多少,重要的是,父亲对子女的教诲,父亲对国家的忠诚,父亲对人民的热爱,一颗为国为民赤子之心,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啊!  羊年过后是猴年,猴年是父亲本命年。父亲终于没有逃脱“七十三、八十四”的本命年魔咒。青山处处埋忠骨,沅水时时慰英灵。父亲就此长眠于雪峰山下、沅江河畔——那个曾经生他、养他、教育他的地方……  清明节到了,这是父亲的清明节,是父亲的第一个清明节。永远的父亲,永远的清明。老爸,请接受儿子远在他乡的祭奠吧!父亲清贫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什么光宗耀祖的功勋,没有什么多余遗产,甚至没留什么警世名言,但这一切恰好表现了父亲的为人: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们眼里所看到的永远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父亲走了,永远地离我们去了。父亲的正面形象确实不咋地,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神奇的声名,没有骄人的业绩,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丰厚的金钱……但镌刻在儿子记忆深处的,却永远是他老人家微博的背影:与世无争、勤奋好学、勤俭持家、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莹莹泪眼中,冥冥梦境里,父亲背影一次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在沅水晨曦中,在芷师校园里;在清香坪花海中,在草药房药香里;在白天饭桌边,在夜晚睡梦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父亲啊父亲,儿子何时才能融入你高大的背影……  (日于野渡阁)
编辑:名人名言故事 栏目:经典励志名言
本文网址:
------分隔线----------------------------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马行软地易失蹄,人贪安逸易失志。 我认为成功没有定律,但你可从失败中学到很多东西。 空谈家用空谈来装饰...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人的才华...
名人名言大全
推荐阅读 - 名人名言网
热点阅读 - 名人名言网
名人名言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火线枪战王者换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