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夏尔咖啡里面经常喝咖啡好吗放的英语歌,女生唱的,比较抒情,慢歌

1、冬天到了,夜长尿多。&br&2、人越成熟就越像毛遂,总喜欢自贱。&br&3、党和人民把你教育成人,却没给你成人教育。&br&4、不要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当你得到了整片森林,你会发现你需要的仅仅只是一棵树。&br&5、最难的,不是给不出答案,而是找不准问题。&br&6、没有公主的命,却得了公主的病。&br&7、以大多数公司的能力和领导员工的素质眼界,根本轮不到跟人拼品牌号召力和创新意识。&br&8、生活不应只有诗与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br&9、我知道很多人的灵魂,一直在路上,而且,迷路了。&br&10、什么叫身不由己,就是傻逼提出要求时,你只能满足。&br&11、俗话说:人各有病,不能强求。&br&12、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父母。&br&13、尊严只能自己给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自尊&的原因。&br&14、别害怕黑暗,当你把所有的门关上,就会发现哪里有光,那就是你的方向。
1、冬天到了,夜长尿多。2、人越成熟就越像毛遂,总喜欢自贱。3、党和人民把你教育成人,却没给你成人教育。4、不要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当你得到了整片森林,你会发现你需要的仅仅只是一棵树。5、最难的,不是给不出答案,而是找不准问题。6、没有公…
&p&&b&&i&长文预警。&/i&&/b&&/p&&br&&p&读书和看电影,都是很主观的事情,我觉得好的,你不一定觉得好,我觉得不那么好的,你可能会奉为圭臬,这都是常有的情况。但作为一个真心喜欢这些书和电影的人,我真的希望因为我的推荐看了这些书或是电影的人确实会觉得有所裨益。&/p&&p&我的原则是,所推荐的书和电影一定都是我自己看过的。没有看过的书,无论多么经典,赞誉多么多,我都是不敢妄言的。我自己读书其实不多,阅片量和那些看过几千部电影的大神相比更是不值一提,所以推荐的水平也会有限,意见相左会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有说的不那么妥当的地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p&&p&我看到题主的问题是“想要充实自己,有哪十本书和十部电影值得推荐?”,“充实”这个词其实意思很宽泛,不管是知识上的充实还是精神上的充实应该都可算作“充实”,不过我从题主的问题中读出了一丝急切,所以我在书和电影的选择上会舍弃一些我很喜欢的小说作品,因为有的作品虽然真的很不错,但从“充实”的角度来看,看过之后可能收效甚微。&/p&&p&先从书籍开始吧,我没有明确的顺序,更不敢给这些作品排座次,所以可能有些乱,多请担待。&/p&&p&&b&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b&&/p&&img src=&/f46e2ef3aed6eb98bd30e9_b.jpg& data-rawheight=&220& data-rawwidth=&1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6&&&br&&p&&b&关键词:人生、宗教、现实&/b&&/p&&p&上大学后,我有一件很开心的事情,那就是我终于敢读陀氏的作品了。我依然不敢说我终于能读懂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以我的智力和年龄,离读懂陀氏恐怕还差好远。&/p&&p&其实我知道陀氏是很早的事情,早在中学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名字很拗口的俄国作家,但那时的我翻开《罪与罚》后却根本看不下去,拿着《被损害和被侮辱的人》也只当狗血的家庭剧去看。那时我就知道,这个俄国人的作品,我得过些年再看,才会真的觉出好来。&/p&&p&后来隔了很久,到大二的时候我又拿起了《卡拉马佐夫兄弟》,一读之下,惊以陀氏为天人,上一个让我差点跪下来的文学家,应该还是鲁迅吧。&/p&&p&恰巧鲁迅也评论过陀氏,他在《忆韦素园君》里说:“对于这先生,我是尊敬,佩服的,但我又恨他残酷到了冷静的文章。他布置了精神上的苦刑,一个个拉了不幸的人来,拷问给我们看。”也许大师之间冥冥中便有灵犀,能把陀氏说的这样透彻,也只有鲁迅这样的大家。&/p&&p&文学和哲学本就是一母同胞,《卡拉马佐夫兄弟》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更是部伟大的哲学作品。看《卡拉马佐夫兄弟》其实是个很困难却又很享受的过程,因为在阅读中充满着思考,而这种思考给你带来的东西,才是这本书对你来说独一无二的意义。&/p&&p&感谢俄国带给我们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而某种程度上说,陀氏是属于这个民族的,但这个民族的东西能够震撼整个世界;而托尔斯泰是属于这个世界的,但他从世界里回来,唤醒了一个民族。&/p&&p&这里重点推荐陀氏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也顺便推荐托尔斯泰、果戈里、普希金等作家的作品,从文学的角度看,俄罗斯是个伟大的国家,毋容置疑。&/p&&p&&b&黄仁宇《万历十五年》&/b&&/p&&p&&b&&img src=&/ad223ab523d91c61ea8d39_b.jpg& data-rawheight=&220& data-rawwidth=&18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4&&&br&关键词:历史&/b&&/p&&p&对于历史初学者来说,黄仁宇教授的《万历十五年》是极好的入门作品。我说是“入门”,不是说这本书的内容很浅显,其实这本书讲的东西大有深意,但这本书写的却真的很易读,非常有趣味性。可以说《万历十五年》颠覆了我对历史书的理解,看过《万历十五年》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么写,历史可以如此读。&/p&&p&因为我本人《明史》只看过一部分,《明实录》更是因为水平问题看不下去,所以在历史书的推荐上真的不够专业,但这本《万历十五年》作为充实一个大学生知识的读物,绝对是绰绰有余了。&/p&&p&关于明朝历史,《明朝那些事儿》也是近年来很热门的书籍,当年明月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者,所以这里也合并推荐。另外顾诚先生的《南明史》真的是良心之作,读来可以废寝忘食,也能学到很多东西。&/p&&p&&b&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b&&/p&&img src=&/f3bacb65bd270dc9426682_b.jpg& data-rawheight=&220& data-rawwidth=&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p&&b&关键词:媒体、社会&/b&&/p&&p&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里,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一切似乎都成了娱乐的附庸。&/p&&p&于是尼尔.波兹曼说:“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p&&p&我不只一次思考过人类将会如何消亡,看到“娱乐至死”这四个字我心里真的是耸然一惊,也许,我们真的会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p&&p&看完这部书后不妨再看看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其实波兹曼的观点由此书引申而来。&/p&&p&&b&杨绛《干校六记》&/b&&/p&&img src=&/9900cde33a1d6d5ca1c83715f3fcd6c2_b.jpg& data-rawheight=&220& data-rawwidth=&1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35&&&p&&b&关键词:苦难&/b&&/p&&p&那段历史可能是我们这个国家的人民永远都不愿意再提起了的吧。&/p&&p&杨绛先生文笔细腻,又极平实,她的文字我是非常喜欢的。读她的散文,总像是在午后品茶,悠然自得,沁人心脾。&/p&&p&但《干校六记》作为一杯茶来讲,绝对是极苦的,苦的人流出了泪,苦的人揪起了心。&/p&&p&用淡然的笔触描绘苦难,总是比大声的哭喊更能戳中人心。&/p&&p&&b&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b&&/p&&img src=&/a7aff840e_b.jpg& data-rawheight=&220& data-rawwidth=&3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2&&&p&&b&关键词:艺术&/b&&/p&&p&我始终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欣赏艺术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p&&p&我们可以学不会创作,但我们不能不懂得欣赏。面对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我们如果看不到其中的美,那实在是件悲哀的事情。&/p&&p&其实给艺术冠以艺术这个词本就是个不太高明的作法,艺术应该是玄妙的,应该是无法定义的。&/p&&p&世界上只有艺术家,没有艺术。&/p&&p&跟着贡布里希去了解艺术的故事,是一种真正纯粹的享受。&/p&&p&&b&曼昆《经济学原理》&/b&&/p&&img src=&/7e01c56dfec63ed63acedd_b.jpg& data-rawheight=&450& data-rawwidth=&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7e01c56dfec63ed63acedd_r.jpg&&&p&&b&关键词:经济&/b&&/p&&p&请千万不要被这本书的体量和书名所吓到,因为这本书真的很有意思。作为一部经济学的入门教材,我想不出比它更好的作品了。&/p&&p&当然,经济学我是门外汉,懂得不多,我只能说这本《经济学原理》对我个人大有裨益,起码,我学会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p&&p&&b&木心《文学回忆录》&/b&&/p&&img src=&/54cdf235d41a9e71a84b2e93_b.jpg& data-rawheight=&220& data-rawwidth=&29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p&&b&关键词:文学&/b&&/p&&p&木心先生是我很尊崇的作家之一,这部《文学回忆录》是陈丹青先生所记载木心先生生前的讲稿,可以说是木心思想的结晶,读来大有趣味。木心的文笔是不消说的,他的一些观点也很有见地。&/p&&p&但我一定要说的是,木心这个《文学回忆录》,只能当“木心”来读,不能当文学史来看。这书私货太多,木心是极聪明的人,极聪明的人的思想,有很多都并不是那么适用于普罗大众的。&/p&&p&当然,学一些知识,跟着木心读一些大师的作品,揣摩揣摩木心的文字,这部书是极好的。&/p&&p&&b&梭罗《瓦尔登湖》&/b&&/p&&img src=&/52e2cbe24edc_b.jpg& data-rawheight=&220& data-rawwidth=&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p&&b&关键词:生活&/b&&/p&&p&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总会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我真的想要的?&/p&&p&梭罗或许给出了一个答案。当然,我不得不承认,梭罗的生活方式我学不来,但梭罗的生活态度却是大可以借鉴的。&/p&&p&
驶一艘轻舟,到自己内心的深处去吧,也许你会发现很多之前不曾看到的东西。&/p&&p&&b&史铁生《我与地坛》&/b&&/p&&img src=&/0b3c836c05d095affcc84f_b.jpg& data-rawheight=&220& data-rawwidth=&1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7&&&p&&b&关键词:死亡&/b&&/p&&p&我们离死亡大都很远,但死亡却无疑是一个人人生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p&&p&我们不知道死后会去哪里,我们深知活着的乐趣,所以对死亡无限恐惧。但更可怕的其实不是死亡,而是把你放在生与死的边缘反复折磨,时刻都感受着活着的痛苦,也时刻都感知着对死亡的恐惧。&/p&&p&史铁生就是这样一个在生与死的边缘抗争了半辈子的作家。读他的作品,我会不自觉地落下泪来,有些事,我虽然不能感同身受,但却也能懂得几分。&/p&&p&另外推荐他的《病隙碎笔》,也是绝佳的散文,不要因为史铁生特殊的经历就忽视了他的文笔,世界上有着史铁生经历的人很多,史铁生却只有一个。&/p&&p&&b&孔子、老子、庄子《论语》、《道德经》、《南华经》&/b&&/p&&img src=&/f1aa48f36ecf7f7dcbe363_b.jpg& data-rawheight=&220& data-rawwidth=&21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8&&&p&&b&关键词:经典、人生、哲学&/b&&/p&&p&写出这几个名字我都是很惶恐的。&/p&&p&其实我也仔细想了很久,要不要推荐中国传统的经典。不是说它们不够格,它们太够格了,它们比前面推荐的所有书都够格的多,只是我来推荐,我不够格。但我还是要把它们写出来,因为这几本书对于一个大学生来充实自己来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p&&p&我没有足够的学力和见解对这几部书评价些什么,我只想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读一辈子,也读不完,读不透。&/p&&p&我为祖先们的智慧自豪,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骄傲。&/p&&br&&p&在书籍的推荐上,因为这里只能推荐十本,我在另一个回答里做了补充,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查看。&/p&&p&&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大学读哪些书可以增加知识,或者是提升眼界? - 李霁琛的回答&/a&&br&&/p&&p&=========================================&/p&&p&想到要选取十部电影,这其实是个让我非常头疼的事情,好的电影那么多,该选哪十部呢?和书籍一样,我依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每个关键词我选取了一到两部电影,都是很经典的电影,我的选片原则一是能够满足题主“充实自己”的要求,二是好看且不晦涩,能够给观者带来一定的思考。&/p&&p&我不会对电影所蕴藏的意义进行过多解读,因为你自己最后想到的,才是你真正看到的。&/p&&p&依然没有排序,电影这种东西,其实永远都不是评分、排名能够说得明白的。&/p&&p&&b&《十二怒汉》&/b&&/p&&img src=&/8a72fbe07cbdadfff442803fbacd5ee2_b.jpg& data-rawheight=&414&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8a72fbe07cbdadfff442803fbacd5ee2_r.jpg&&&p&&b&关键词:法律&/b&&/p&&p&我想《十二怒汉》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更是一场关于法律、生命、社会的宏大讨论。&/p&&p&抽丝剥茧的剧情,演员们酣畅淋漓的表演,妙语连珠的台词,这种种的元素构成了这部美国电影史上的永恒经典。时间是一部电影最好的试金石,时间已经证明了《十二怒汉》的伟大,我无需多言。&/p&&p&&b&《返老还童》&/b&&/p&&img src=&/00ddc640ec44b49ca04b07be87623ca4_b.jpg& data-rawheight=&402&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0ddc640ec44b49ca04b07be87623ca4_r.jpg&&&p&&b&关键词:人生&/b&&/p&&p&假如你的人生倒过来过,该是种怎样的体验?&/p&&p&《返老还童》又称《本杰明.巴顿奇事》,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但事实上,这是少数改编后比原著还要伟大的电影之一。大卫.芬奇赋予了这个故事更深的内涵,而布拉德.皮特则给与了这个角色全新的生命。&/p&&p&有人说没有女人能抵挡皮特的魅力,我想说的是,就算是直男,也没法不被皮特所征服。&/p&&p&&b&《美国往事》&/b&&/p&&img src=&/0aab6f46d10db_b.jpg& data-rawheight=&768& data-rawwidth=&1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0aab6f46d10db_r.jpg&&&p&&b&关键词:朋友、爱情、人生&/b&&/p&&p&看完这部电影,我像是过了一生。&/p&&p&我总是期待着能有电影像《美国往事》一样让我看完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其实我也说不上来原因,只是觉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几十年过去,不过是一场大梦罢了。&/p&&p&另外,罗伯特.德尼罗是我最爱的演员,没有之一。詹尼佛.康纳利年少时那张剧照是我最喜欢的剧照,也没有之一。&/p&&p&&b&《阳光灿烂的日子》&/b&&/p&&img src=&/8ff26a2b814e6ecced66ca31aa77a950_b.jpg& data-rawheight=&400& data-rawwidth=&5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8ff26a2b814e6ecced66ca31aa77a950_r.jpg&&&p&&b&关键词:青春&/b&&/p&&p&对于近几年流行的那些所谓的青春电影,我只想告诉那些导演,去看看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才是青春电影,你们拍的不过是一种新的类型片而已。而这个类型叫做堕胎片。&/p&&p&我们都有过骑着车子穿越大街小巷无忧无虑的日子吧,我们都有过一个可望而不及的女神吧,我们都曾被灿烂的阳光照着,其实我们现在已经长大,心里却总有一片光明不会让别人触碰吧。&/p&&p&&b&《革命之路》&/b&&/p&&img src=&/19a80e3b74_b.jpg& data-rawheight=&40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19a80e3b74_r.jpg&&&br&&p&&b& 关键词:婚姻&/b&&/p&&p&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所以会选择《革命之路》作为婚姻这个标签下的电影。但悲观一点总没有什么坏处。看到有人问小李和肥温为什么不在一起,也许这部电影早就做了一个回答:婚姻是悲剧性的,做朋友多好。&/p&&p&萨姆.门德斯善于拍这种关于家庭的电影,《美国丽人》我也强力推荐。&/p&&p&&b&《搏击俱乐部》&/b&&/p&&img src=&/d62d6cd93bcc54c73605_b.jpg& data-rawheight=&398&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62d6cd93bcc54c73605_r.jpg&&&br&&p&&b&关键词:自我&/b&&/p&&p&其实很多时候认清自我是件无比困难的事情,在现实和虚幻之间迷失是年轻人经常出现的状况,看完这部电影,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反思。&/p&&p&另外我想说的是,小李拿奥斯卡之前真的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可惜,毕竟皮特和诺顿可都还没拿过奥斯卡影帝呢。&/p&&p&&b&《恋夏五百天》&/b&&/p&&img src=&/c7ec539bfc7c_b.jpg& data-rawheight=&40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c7ec539bfc7c_r.jpg&&&p&&b&关键词:爱情&/b&&/p&&p&大多数都曾在年轻时经历过一段失败的爱情吧,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告别夏天之后,还会有秋天到来,真正适合自己的,可能只是没有出现而已。&/p&&p&我们的人生还很长,等一等不要紧,我们的人生也很短,怎么可以随便将就呢。&/p&&p&&b&《鬼子来了》&/b&&/p&&img src=&/16f375cee1bdd6eadb75_b.jp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3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4&&&p&&b&关键词:历史&/b&&/p&&p&请原谅我对姜文的偏爱,但我真的是太喜欢这部《鬼子来了》了。&/p&&p&再没有哪部电影能把那段历史用如此荒诞的手法解构的那样清晰,也许这就是姜文的强大之处。&/p&&p&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p&&p&这句台词我可能永远也忘不了。&/p&&p&&b&《熔炉》&/b&&/p&&img src=&/1eac2b386a_b.jpg& data-rawheight=&398&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1eac2b386a_r.jpg&&&p&&b&关键词:社会&/b&&/p&&p&一部电影能够吸引全社会关注一个问题,就足够说明一切了。&/p&&p&我们不得不佩服韩国人的勇气和魄力,在我们自己的国家,这样的电影是绝对拍不出来的。&/p&&p&&b&《海盗电台》&/b&&/p&&img src=&/02cac710f28c1ebe74e743_b.jpg& data-rawheight=&398&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2cac710f28c1ebe74e743_r.jpg&&&p&&b&关键词:梦想&/b&&/p&&p&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p&&p&总有人会问,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p&&p&我想,那应该是梦想吧。没有梦想的生命像是行尸走肉,又怎么快乐的起来呢?&/p&&p&另外这部电影里的音乐真的超赞,让我们一起摇滚吧。&/p&&br&终于写完了。因为只能写十本书和十部电影,有很多非常经典非常好的书籍和电影我都没有提到,也欢迎大家来补充。&br&&br&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YI日刊(youngimagination),帮助你成为一个更有趣的人。&br&&img src=&/5b66a6d0f277a9bdcc168e_b.jpg& data-rawheight=&430& data-rawwidth=&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5b66a6d0f277a9bdcc168e_r.jpg&&&br&&p&相关回答:&/p&&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大学读哪些书可以增加知识,或者是提升眼界? - 李霁琛的回答&/a&&br&&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有哪些书适合每天睡前读,有趣又能学到知识的? - 李霁琛的回答&/a&&br&&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有哪些好看的负能量电影? - 李霁琛的回答&/a&
长文预警。读书和看电影,都是很主观的事情,我觉得好的,你不一定觉得好,我觉得不那么好的,你可能会奉为圭臬,这都是常有的情况。但作为一个真心喜欢这些书和电影的人,我真的希望因为我的推荐看了这些书或是电影的人确实会觉得有所裨益。我的原则是,所…
1、不能说衰落吧!诗歌本来就是属于小众的产物,要求象流行歌那样,估计不太可能。&br&2、海子死了&br&3、人们物质了,那样去看诗歌。觉得自己很傻逼。
1、不能说衰落吧!诗歌本来就是属于小众的产物,要求象流行歌那样,估计不太可能。2、海子死了3、人们物质了,那样去看诗歌。觉得自己很傻逼。
读诗除了获得精神享受外,没有其他功利性的好处,因此人们不愿读诗。&br&写诗除了抒发情怀赚点人气或稿费外,创造的价值十分有限,而且现在工具性知识泛滥的时代里,这种无用之用不受人待见,因此人们也不愿意去写。&br&大家都在经济社会里淘金逐利去了。
读诗除了获得精神享受外,没有其他功利性的好处,因此人们不愿读诗。写诗除了抒发情怀赚点人气或稿费外,创造的价值十分有限,而且现在工具性知识泛滥的时代里,这种无用之用不受人待见,因此人们也不愿意去写。大家都在经济社会里淘金逐利去了。
诗歌其实谈不上衰落,题主如此认为,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在于题主认为现在读诗的人少了,写诗的人少了。&br&对于读诗的人少了,这个原因其实和语文课上的鲁迅文章差不多,因为被人解读得太深刻,以至于很多人不想自己被别人认为是个肤浅的人也就不敢同那些侃侃而谈的人讨论诗歌。这个就是和我最近加入的一个诗歌讨论群一样。最开始加入之时,我是高兴以及好奇的。但在里面开始谈论诗之后,我的兴趣就被打击得差不多了。其原因在于他们对一首诗歌的过分解读,诚然一首有深刻意义的诗会是一首好诗,但类似于致橡树这样的诗歌又何尝不好?那个讨论群里有一个读诗的老师,所以里面的讨论让我不想多言,本应是各抒己见的讨论,最后只是去为了博得那个老师的肯定,而那个老师自身又是不喜那种简单的诗歌的,对于其他的诗歌又是逐字逐句的解读,普通语文老师解读鲁迅的文章。简单的东西被强行加上了复杂的含义,搞得我好像是一个白痴一样。我记得里面有一个同学如此说:我们在这里讨论那么多,而诗人真的有想这么多么?而这一句话被那老师直接否定了,说我们看诗不应该去考虑当时诗人的想法。或许我算是个庸俗的人,我认为就算是诗人自身也不想被别人解读得多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而就算如海子这样的事,你又如何敢肯定自己的解读就是对的?&br&所以我觉得读诗是自己的诗,写诗也是自己的诗,不应该让别人干预自己的想法也不应该强加自己的想法于别人身上。&br&这是读诗的问题。&br&另一个就是写诗的问题了。&br&现在的人,那些如今的白话诗人就不说了,我想说的是那些在如今写古体诗的人,诗的题材不变可以理解,为何还用古时的意向?难道说自己经历过那些么?所以当今写古体诗的人大多是为了写诗而动笔,然后用以前的意向拼凑,表达自己本没有的感情,这样的东西自然无法给人新鲜感。&br&如今白话诗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有的诗人喜好故弄玄虚,有的诗人又把内容写略重口,这样让初接触诗的人自然而然便产生了厌恶。&br&到底,写诗写文重要的还是感情的真实。不应该信奉看不懂的就是文学的准则,也不该说别人审美我写丑这般特立独行(当然不排除有的人写得很好,但其一定具备有真实的感情。)。&br&诗歌并非衰落,而是有的人,也许就是那些自喻喜诗的人,将诗歌导向了背离普通群众的路。&br&第一次回答,多有不足,还望指教。
诗歌其实谈不上衰落,题主如此认为,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在于题主认为现在读诗的人少了,写诗的人少了。对于读诗的人少了,这个原因其实和语文课上的鲁迅文章差不多,因为被人解读得太深刻,以至于很多人不想自己被别人认为是个肤浅的人也就不敢同那些侃侃而谈…
转发:作者:殷实。当代生活的平庸,造就了一种与之相应的生命的空幻感、乏味感,一种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感,诗人们不是用激情和睿智与之对抗,而只是玩味,从精神层面看,当代诗歌就是没有什么精神性可言。&br&爱惜母语,尊重典籍文化,在从传统到现代的变乱中提炼永恒的诗歌元素,如飞蛾扑火般忠实于生命趋向无限崇高的热望,这样的实践者实在是少而又少。&br&一&br&&br&我很乐意把阅读《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刊》和《中国诗歌》2014年首期头题作品的过程视为一种随意的抽样调查。这样做的最大便利是,通常诗歌评论者排列当下诗人们名单序列或座次先后的困扰可以被免除———在现代传播业和大众媒体泛滥的时代,不断重复一些人的名字,意味着将这些人临时经典化,还可能意味着稀奇古怪的荣誉地位和市场利益,这与衡量一个真正诗人的标准相去甚远,对冀求能够深度体验作品的真正读者而言,也是无关紧要的。我想说的是,我们完全可以忽略作者而只看看当下正常生长出来的诗歌作品能不能读下去。&br&《诗刊》之显要地位,并不一定总是能代表现阶段诗歌的最高水平,但这份刊物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或多或少是存在的,即便是隐性的引领和导向。第一期上半月刊头题,我们看到的是“视点”栏目下的组诗《更年期》。从生物含义透视女性的身体,然后发现一种年轮之诗,或者如作者所说的“更年之诗”,是这组诗的大致面貌。作品中有尖锐的疼痛,有过来人的释然与超脱之感,有心绪的缠绕耿怀,还有人生的小小的胜利喜悦,自然也有对身体的自我查看:“她的盆腔也能虚度光阴/并积满了灰尘,看见孩子就疼”、“脏器里的小结节和血液里/清除不尽的淤积物”,诸如此类。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当代中国女性诗人的歇斯底里气质、语词和句法错乱,往往是并举的,不知为何,这种情况多年来一直都没有被纠正过,从孙桂珍、翟永明到海男等等,她们总是任性而为,又总是受到不恰当的恭维,包括外国人的恭维。即如这样的诗句:“这只穿过多年风暴仍抓紧内心狂草的手”,或者是这样的:“像两个阵营的人以相俘的方式走到一起”,我们不能说这里有什么实质性的语病,但读来就是觉得有点“原始”、有点潦草,有点不那么讲究。再就是像独对镜子、手持酒杯,或哭喊悲泣、吟咏“残剩的爱”之类模式,刻画寻常生活中寻常的烦忧,不一而足。&br&但我在此并不是想要挑剔这位诗歌作者率性的写作习惯,只是想指出,这种与琐碎的个体生活说明书相类的诗意生成模式,在各种各样的诗刊中俯拾皆是,而这也是现代新诗在今天的一种常态:偶有对生活理趣的捕捉,对语言语感的机智操控,有时通篇可见汹涌意象或精致的愤怒,也不乏幽默与反讽,但整体上却是轻率的,有时是未完成的和失控的,与修辞意义上的恣肆挥洒和美妙疯狂是两回事。当代生活的平庸,造就了一种与之相应的生命的空幻感、乏味感,一种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感,诗人们不是用激情和睿智与之对抗,而只是仅仅呈现,有时候是玩味,这种空幻和乏味,大部分诗歌都有点小说化了,专注于各种微小的叙事而不是真正的抒情。在那些草草而就的篇章建构中,读者基本上感受不到什么内在的风骨气韵,情绪的不均衡、不节制一望而知,诗人们甚至也不太注重起码的句法逻辑,不再追求文辞的珠圆玉润、文体的构成性和完成性了。从精神层面看,当代诗歌就是一种与世俗生活的苦乐笑闹般配的说唱之词,最多是对“现世之痛”的无奈的表达,再就是无聊的撒泼,总之没有什么精神性可言。&br&也有意外的情况,却似乎可遇不可求。例如这组诗中有一首《心舍利》,就看不到通常与现实平行的失意、沮丧或心气难平,达到了一种纯净的喜乐状态:&br&多少年了/她用黑夜追着他的星光&br&当他猜忌/挑剔/使小性子&br&她也正在猜忌/挑剔、使小性子&br&“神啊,愿他是完美的。&br&不猜忌/挑剔/使小性子。”&br&“神啊,如果这辈子他无法完美,&br&让我继续迷信他的不完美。&br&无限依恋他的猜忌,挑剔和小性子。”&br&宽厚、柔情、信任、眷恋……这是与恩怨无关的情感状态;叙述、引语、对话、祈祷。虽是从翻译语体中学来的东西,但用得恰切,用得纯熟。同样是对世俗生活的写照,却获得了一种提纯后的干净,有似佛教智慧中的了然与放下,并且达成了一个顺乎语感的自然结构。最后,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这首诗不会再为难它的读者了,谁都可以读懂。这也让我可以顺便提及一个相关话题,那就是现代汉语新诗的所谓元写作问题。
转发:作者:殷实。当代生活的平庸,造就了一种与之相应的生命的空幻感、乏味感,一种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感,诗人们不是用激情和睿智与之对抗,而只是玩味,从精神层面看,当代诗歌就是没有什么精神性可言。爱惜母语,尊重典籍文化,在从传统到现代的变乱…
1、自媒体的崛起
现在,但凡会打字的,就想说点什么。微博、博客、电台等平台又这么多。于是“百家争鸣”,写诗的比读诗的多。读诗的少,所以看上去诗歌没落了。(其实写的人很多的)
2、网络文本的盛行
网络文本盛行,其独特的形式和劲爆的内容,吸人眼球,传播面广。让诗歌失去了独特的光环。
3、诗派眼花缭乱
垃圾派、下半身派、性灵派等等,派别纷繁,各分配了一些受众。顾,受众太分散,难聚合,难形成规模,难完成影响。派别眼花缭乱,此起彼伏,互补承认,烧一下就死,难成气候。
1、自媒体的崛起
现在,但凡会打字的,就想说点什么。微博、博客、电台等平台又这么多。于是“百家争鸣”,写诗的比读诗的多。读诗的少,所以看上去诗歌没落了。(其实写的人很多的)
2、网络文本的盛行
网络文本盛行,其独特的形式和劲爆的内容,吸人眼球…
一个东西的流传必须要有足够的受众和传播者。&br&诗歌在现代难以生存的原因是受众过少。这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词汇的选用,句式的构成,情感的表达和社会大众脱节过大,难以为多数人所感知和接受。&br&诗歌盛行的时期,大众对于诗歌拥有足够的解读能力,加上“偶像”的传播影响,诗歌成为一种潮流,一种象征,就像现时的摇滚,哪怕真正知晓的人不多,但是传播和谈论就能体现自己具有足够的品味,所以它能够流行开来。&br&流行的东西大多数是大众的,却能够给予传播的人认为这是小众的错觉,并且这种小众能够彰显出一定的内涵。&br&英剧和美剧并不一定是小众的,但是观看的人群认为自己是少数人,并由于这种少数的特殊性产生了优越感,所以他们能够在公众面前谈论并宣传,这实际上也起到了一定的传播作用,有利于推广。但是观看天线宝宝的人或许也不多,独特而新颖,很有标志性,但是极少有人宣扬自己在观看天线宝宝,这是由于它不能带给自己需要的符号化标签,反而可能带来反面的标签。&br&诗歌或许流行过,但是在现代的时候,谈论诗歌可能会给予他人一种迂腐呆板的影响,即使真的存在爱好者,也鲜有公开谈论。&br&这会形成进一步的反馈。流行的越流行,没落的越没落。&br&但诗歌的衰落与其他传媒载体的兴起也有联系,诗歌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为其他内容所同化,优势慢慢消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自然难以生存。
一个东西的流传必须要有足够的受众和传播者。诗歌在现代难以生存的原因是受众过少。这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词汇的选用,句式的构成,情感的表达和社会大众脱节过大,难以为多数人所感知和接受。诗歌盛行的时期,大众对于诗歌拥有足够的解读能力,加上“…
看到有人说谈论诗歌迂腐呆板?我想你是说当代还做绝句的那种吧。以及@陈明辉这位对现代诗完全处于无知,直接上来就喷其恶心的知友。我真诚的说一句,现代诗歌真的,真的很酷,如果有个妹子能和我谈谈巴列霍,那简直屌到爆棚!一般的小文青也许最多到叶芝惠特曼就停了,往后还有R.S、奥登、沃尔科特,巴赫曼这些巨擎呢,以及北欧那好些个在天生冰天雪地下冻出来的让人惊奇的词语脑子。更有北毛子以布罗茨基为首的那些造句大师,真是不胜枚举。 这些都是有些年头的,算作现代,而说起当代,就更是百花齐放了,什么千奇百怪的都有,什么样的语言实验都敢作,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其实中国唯在诗歌上未见得落后国外多少。当然,想象力过于驰骋的副作用,就是三不五时的碰出个奇葩,跳到大众视野中,比如说前几年以羊拉屎出名的那个谁谁谁,就如同一位南京法官毁三千年道德一样(这个例子有些偏激),几乎毁了很多人对诗歌的第一印象。搞得大家都以为断行就尼玛是写诗了??fxxk!还有对生冷比喻和构造奇境等等诗歌技术的施展用力过度,过猛,过重口味的 …很多不见经传的小诗人某某某,某某等。也令普通受众甚至是“爷略懂,略懂”的文学爱好者,都对现代诗的可读性产生质疑,对其在精神层面和美学上的着力点缺乏理解进而引发了抵触心态。那么现在这种一见到现代诗,都往往先敬而远之,甚至是群而攻之,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贬诗人为湿人的景象也就不足为奇了。&br&&br&
但显然,这只是诗歌境况的一个侧影而已,自然无法包揽全部,就拿微博举例,去年莫名其妙就火起来的贱与不贱,以及以长舌妇为主脑的天涯八卦偶尔都会有条发现代诗歌惊艳句子的帖子,不都能说明作为人类本性的那条“诗歌神经”,自始而终就从未退化过吗?( 你能说文革之后,中国人个顶个生下来就是偏执狭隘的小魔头了? 海大爷被摧毁和被击败之论在这儿要反过来说,你可以暂时的击败它,但你永远无法将某些人性亘古有之的东西摧毁!)
而诗歌这种东西,就正是因人类天性而萌发的,因某个内心比较敏感的原始人面对求不来的原始妹子而对着铜器时代的落日而发的,既然人类这条神经延续至今,那么诗歌这种诸神所命定的文体,又谈何衰落呢?古埃及的书记员在超度亡魂渡过尼罗河时,不会去念一篇散文,而是祭起诗歌之大成的《亡灵书》,而比小说更宏大壮阔的,我们仍然称其为史诗, 那么诗歌谈何衰落呢?这种大可揽江海,小可入心扉的文体又谈何衰落呢?当然,你也可以说贱或不贱太小情小调,不知要“低到哪里去了”。但这里是天朝,没有人比我们曾经经历过更多流血的“否定”,我们现在更需要的乃是团结在一起并因之而强壮的内脏——和一颗善于等待的心,来抵抗当下弥漫在沉默大多数中的犬儒思潮和道德虚无主义;来等待,等待也许还要再过几年才会出现顾城那种一首《一代人》,“激励一代人”的诗歌盛景。 而在这之前,任何诗性的重新萌芽和对诗歌价值的尊重的都是值得我们庆贺与喜悦的。正如一个连读泰戈尔都不流泪的人,再往下谈曼的儿石塔木,侧栏,米沃什,雅阁太,那不纯粹瞎扯淡吗?同样,我也相信将来这些名字也会普及到输入法的词条里的- - ,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的只是耐心和宽容。或许你可以试着多深入了解下当代诗坛,间或以20世纪那个诗歌黄金时代作标尺。而不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 不要忘了老多多,在当代,对作为一个整体的汉语,而不是诗学意义上的“词语”的运用,已臻化境的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读读他的《在突尼斯》。不过不大推荐以前韩东等等那些动辄被冠以“第几代第几代”的弄潮儿式的诗人,这又不是尼玛的windows,这种隔代贴标签划属性的方式真的很恶,就如同什么第三四五七八九代导演一样,往往不靠谱 。而我个人认为其为诗歌所做的贡献抵不上对读者的毁人不倦。当然,以北岛为头子的今天军也值得一战。同样是个人认为,北岛现在重新进入一个新的迷茫辗转期,在古稀之年以前,其过程值得关注。至于更多民间的草根论坛,那过程就是大浪淘沙了,需有慧眼。&br&&br&
再谈谈其他范畴,尽管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后知后觉,但现代诗歌也仍以其神秘的魅力和直接在你头脑中“敲锣”的独特能力影响着各个文艺行当儿以及各种文体。 玩隐逸的梭罗,造流行的村上春树,执意要给人类灵魂构筑“场所”的大江。一个用诗的语言、一个借诗的比喻、一个垒诗的砖瓦,再看看与生活相近的吧,现在就连房地产的文案,都开始学习起海子,动不动就面朝大海以梦为马了,开始学起顾城,要在大地上开出许多绿色视野,四面环山的窗棂来了。如果非要说诗歌衰落,那么最好,你先拿起本现代诗一百首,或者干脆普希金,来医治下衰落的心吧!&br&&br&
如果现在,任何人仍对诗歌存有敬仰之心。而不是随人喷而我亦喷绝不慷慨于献出哪怕一点点的个人理性思考以至于甘愿做个愚众一员。那么我想说,阅读认真的诗歌,和认真的阅读诗歌,两者需要相等的勇气。这是一种阶段式的,递进的探索,读者与诗人依靠诗建立起一条神秘的联结,两者都需为对方负责。至今我也不会排斥没事儿干时从头再读遍里氏的哀歌, 哪怕这过程有多么伤头脑多么烦闷而且沉重。同样,阅读任何的、以人类语言与思考之间那顶高悬的王冠为标的物的诗歌,也是亦然。这种态度,倒也真如西川所言,像是领取圣餐的孩子,大着胆子但是屏住呼吸。请以这种态度来面对或是在遣词用喻上使你困惑,或是在行文表达上使你惊奇的诗歌吧。 不想究竟什么人类终极,为消遣放松,或为体验诗语言的神奇,看看拉金庞德博尔赫斯洛尔加,俄国双娃。甚至舒婷席慕容仓央嘉措,都好。为融入在诗人痛苦的顶点所产生的冥思并追问其追问,那就看特拉克尔怎样以色彩做锤为其人生悲剧敲响丧钟, 看巴列霍怎样以乖张而暴戾甚至悖离人伦的词句“打破上帝规定做人类的习惯”
看特朗斯特罗默越过文字狱的禁区与独裁之桥,擎住那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看看这些伟大的狄金森们是怎样“斜斜的,迂回的说”,看看他们是怎样在“时代吞噬他们如同吞噬一枚硬币”的境地下仍从容阐述他们梦中迸发的真理。诗人的口将永远是长者之口,因为“智慧是长者的方式” ,尽管怀着这种信念,并保持你对诗歌艺术,对人类创造力,乃至对汉语的预期,都始终大胆而无畏吧!始终具备这种认真阅读甚至于认真书写的双重勇气吧,那么奥西普那朵轻与重的玫瑰必将重新盛开,并被编成双重花环。诗歌将不会以任何事物为前提而衰落,人类也必不以诗歌为灭亡。
看到有人说谈论诗歌迂腐呆板?我想你是说当代还做绝句的那种吧。以及@陈明辉这位对现代诗完全处于无知,直接上来就喷其恶心的知友。我真诚的说一句,现代诗歌真的,真的很酷,如果有个妹子能和我谈谈巴列霍,那简直屌到爆棚!一般的小文青也许最多到叶芝惠…
狄德罗说: “现代人越是精致优雅,就越缺乏诗意” &br&&br&&br&上高中时,有一所小小的图书馆,记得有一本短短窄窄的诗刊:最贫瘠的土壤里迸发出诗的火花。
狄德罗说: “现代人越是精致优雅,就越缺乏诗意” 上高中时,有一所小小的图书馆,记得有一本短短窄窄的诗刊:最贫瘠的土壤里迸发出诗的火花。
诗歌,衰落了&br&&br&“诗歌,衰落了”&br&散文告诉小说,&br&小说写进了微博,&br&&br&在朋友圈里,&br&传记转发了此句。&br&&br&“诗歌,衰落了”&br&得到的赞,却已超过,&br&他曾经的荣光。&br&&br&— — — —不得转载,谢谢— — — —&br&&br&试着用诗歌来回答,&br&然后诗歌孤独的等待&br&等待着第一个赞...&br&这就是诗歌落寞的原因!
诗歌,衰落了“诗歌,衰落了”散文告诉小说,小说写进了微博,在朋友圈里,传记转发了此句。“诗歌,衰落了”得到的赞,却已超过,他曾经的荣光。— — — —不得转载,谢谢— — — —试着用诗歌来回答,然后诗歌孤独的等待等待着第一个赞...这就是诗歌落…
作家的品格在于独立,诗人的态度在于真诚。&br&或者这样说&br&当作家没有独立之品格的时候,便不再有伟大的作品&br&当诗人没有真诚之态度的时候,便不再有伟大的诗篇&br&海子卧轨了,还记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吗?&br&顾城喋血激流岛,还记得“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吗?&br&国民渣男徐志摩,还记得“我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吗?&br&很忙的杜甫,还记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吗?&br&诗有平仄,有格律,但是伟大的诗篇共同都有真诚。
作家的品格在于独立,诗人的态度在于真诚。或者这样说当作家没有独立之品格的时候,便不再有伟大的作品当诗人没有真诚之态度的时候,便不再有伟大的诗篇海子卧轨了,还记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吗?顾城喋血激流岛,还记得“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
藁城宫灯算嘛?
藁城宫灯算嘛?
&b&酸菜鱼&/b&以其特有的调味和独特的烹调技法而著称,虽为四川民间家常菜,但流传甚广。此菜以鲜草鱼为主料,配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肉质细嫩,汤酸香鲜美,微辣不腻,鱼片嫩黄爽滑。
&br&酸菜鱼始于重庆江津的江村渔船,属四川菜系。草鱼味甘、性温、无毒。做此菜时鱼片一定要用蛋清抓匀,才够鲜嫩,忌用淀粉,煮鱼一定要用冷汤冷水,这样鱼才没有腥味,汤色才会发白。酸菜鱼中的酸味完全来源于长时间腌制的酸菜,所以烹饪时使用的酸菜是味道的关键,挑选正宗、质量过关的酸菜尤其重要。
&br&&br&&b&回锅肉&/b&是中国川菜中一种烹调猪肉的传统菜式,川西地区还称之为熬锅肉。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作为一道传统川菜,回锅肉在川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考级经常用回锅肉作为首选菜肴。
&br&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肉要使用当天宰杀的鲜猪肉,猪肉时加入生姜、大葱等调味,切肉时更讲究巧功。另外,掌握火候是回锅肉的关键,用中火,下肉片后,即下剁细的郫县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特有的色泽和味道深入肉中。
&br&&br&&b&水煮牛肉 &/b&相传北宋时期,在四川盐都自贡一带,人们在盐井上安装辘轳,以牛为动力提取卤水。一头壮牛服役,多者半年,少者三月,就已精疲力尽。故当地时有役牛淘汰,而当地用盐又极为方便,于是盐工们将牛宰杀,取肉切片,放在盐水中加花椒、辣椒煮食,其肉嫩味鲜,因此得以广泛流传,成为民间一道传统名菜。
&br&现在的水煮牛肉,已经不是简单的清水加花椒了。是将牛肉切成一寸五分长、八分宽、一分厚的薄片,盛在碗里,加精盐、酱油、醪糟汁、湿 淀粉拌匀。油锅中放郫县豆瓣、干辣椒炒成棕黄色,再下花椒、葱段、莴笋片炒香,加肉汤烧开,将牛肉片下锅,煮至肉片伸展,外表发亮,盛入碗中,淋上辣椒油,即可食用。这菜的特点是麻辣味厚,滑嫩适口,具有火锅风味。
&br&&br&&b&郫县豆瓣酱&/b&可谓川菜中的灵魂。鱼香肉丝等川菜中都少不了郫县豆瓣酱。
&br&郫县豆瓣酱由四川郫县人陈守信创始于清康熙年间。郫县地处成都平原中部,因得都江堰灌溉之利,盛产稻、小麦、油菜籽、蚕豆、大麻等。这些优质作物都造就了郫县豆瓣酱。郫县豆瓣酱油润红亮、豆瓣酥脆。
&br&&br&&b&龙抄手&/b&皮薄馅嫩,爽滑鲜香,汤浓色白,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
&br&&br& 龙抄手的得名并非老板姓龙,而是创办人张武光与其好友等三个伙计在当时的“浓花茶园”商议开抄手店之事,在
店铺切磋店名时,借用“浓花茶园的“浓”字,以谐音字“龙”为名号(四川方言“浓”与“龙”同音),也寓有“龙腾虎跃”、“吉祥”、生意兴“隆”之意。“抄手”是四川人对馄饨的特殊叫法,抄手的得名,大概是因为包制时要将面皮的两头抄拢,故而得名。成都的“龙抄手”1941年开设于成都的悦来场,上个世纪50年代初迁往新集场,60年代后又迁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了。
&br&&br&&b&棒棒鸡&/b&始于乐山汉阳坝,取用良种汉阳鸡,经煮熟后,用木棒将鸡的肌肉捶松,使调料容易入味。
&br&成都棒棒鸡虽只是一道凉菜,但也是四川的百年名菜,风味独特、做工精细、选料考究。此菜不含姜、葱、蒜、酱油,由原汁鸡汤加祖传配方精制而成,麻、辣、鲜、香、甜一应俱全,口感极佳,真正色、香、味皆具。
&br&&br&&b&麻婆豆腐&/b&是我国川菜中的名品,主要原料由豆腐构成。其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被称为八字箴言。
&br&此菜据传是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店主陈森富(一说名陈富春)之妻刘氏所创制。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锦城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时至今日,麻婆豆腐已经成为许多外国朋友眼中的中国代表菜。
&br&麻婆豆腐用嫩豆腐、牛肉末烧制而成。成菜色泽红亮,豆腐嫩白,制作时豆腐宜选用细嫩清香“石膏豆腐”,辣椒面以红辣椒为最佳,牛肉以黄牛肉为最佳。
&br&&br&&b&鱼香肉丝&/b&里没有鱼。
&br&鱼香肉丝,以鱼香调味而定名。鱼香肉丝的“鱼香”,由泡辣椒、川盐、酱油、白糖、姜末、蒜末、葱颗调制而成。此调料与鱼并不沾边,它是模仿四川民间烹鱼所用的调料和方法。
&br&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览》收录了1328种川味菜肴,但却没有鱼香味菜,说明鱼香味菜是1909年以后才出现的。
&br&此菜主料是猪里脊肉,要选用三成肥、七成瘦的猪肉切丝滑炒。
&br&&br&转自美团编辑
每天一封小邮件
酸菜鱼以其特有的调味和独特的烹调技法而著称,虽为四川民间家常菜,但流传甚广。此菜以鲜草鱼为主料,配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肉质细嫩,汤酸香鲜美,微辣不腻,鱼片嫩黄爽滑。 酸菜鱼始于重庆江津的江村渔船,属四川菜系。草鱼味甘、性温、无毒。做此菜时…
无人邀请,想和知乎各位分享一些看法。匿名用户(貌似是&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陳浩& data-hash=&828da5d68a& href=&///people/828da5d68a& data-tip=&p$b$828da5d68a&&@陳浩&/a& )的答案“我错了”非常好,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主要是强调可证伪性。但实际上,&b&科学和迷信的分界并没有那么清楚,实际上科学有很多东西无法证伪,而迷信却有很多东西可以证伪。&/b&&br&&br&按照dogcat@紫丁香在哲学的反叛系列(四): 牛顿力学可以证伪么?的说法,物理学的根基,牛顿三大定律就是无法证伪的。&br&&blockquote&&p&牛顿力学有三个基本的定律作为支撑,其的表述一般如下:&/p&&p&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当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r&第二定律:运动的加速度正比于所受的外力,反比于物体的质量。&br&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p&&/blockquote&牛顿定义的运动是在其绝对空间中进行的,绝对空间是什么,如何证伪?如此,力又是什么,如何证伪?牛顿发现苹果落地和太阳绕着地球旋转以后,不是怀疑自己的理论有误,而是设计了万有引力来修正了理论。之前天文学家观测到天王星的轨迹不符合牛顿定律,牛顿定律被证伪了吗?有人确实这么认为,但更多人觉得是还存在一颗尚未被观测到得行星,后来发现了海王星。牛顿定律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力的定义,而不是一个可以证伪的理论,就像经济学中的供给需求曲线甚至马克思主义一样无法被证伪。严格按照可证伪性的定义,牛顿三大定律可以被排除在科学之外,可谁敢声称牛顿三大定律不是科学呢?&br&&br&相比较之下,&b&很多迷信是可以被证伪的,我列举几条,都可以用实验或者统计方法来检验&/b&,比如:&br&&br&拿筷子的时候手距离筷子尖远的 说明以后会嫁到很远的地方去&br&猫洗脸时洗到耳朵就会下雨 &br&往人身上吐口水 自己脸上会长麻子 &br&在厕所里吐痰会得蛀牙 &br&朝井里撒尿要遭雷轰 &br&往火堆里面撒尿 小DD会变得很大&br&&br&比如知乎上很多人不齿的星座。如下图,仔细把“过于温柔之类”之类的词定义一下,完全可以做实验来检验,而且我觉得很有可能结论是正确的。&br&&img src=&/7bd2fb958d5e985ca3bfb95585bfbdf5_b.jpg& data-rawwidth=&525&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5& data-original=&/7bd2fb958d5e985ca3bfb95585bfbdf5_r.jpg&&&br&确实,科学可能被证明是错的,迷信可能是对的。科学如牛顿三大定律可能无法证伪,迷信如“往火堆里面撒尿 小DD会变得很大”反而可以证伪。那为什么应该相信科学而不是迷信呢?&br&&br&&b&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科学家比所谓的风水大师,星座专家更可信一些&/b&。原因如下,&br&&br&按照科学社会学奠基人罗伯特 莫顿的说法,科学包含四点要素:&br&&br&&li&&b&Communalism(社群性)&/b& – the common ownership of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ccording to which scientists give up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exchange for recognition and esteem.&/li&&li&&b&Universalism(通用性)&/b& – according to which claims to truth a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universal or impersonal criteria, and not on the basis of race, class, gender, religion,&/li&&li&&b&Disinterestedness(非利益性)&/b& – according to which scientists are rewarded for acting in ways that outwardly a&/li&&li&&b&Organized skepticism(有组织的怀疑)&/b& – all ideas must be tested and are subject to rigorous, structured community scrutiny.&/li&&br&&br&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点,有组织的怀疑。科学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遵循共同规范的一个群体。任何一个发现得到科学界的认可,都必须能够解释前人未能解释圆满的现象,而且必须经过同行匿名审查,并能经受重复试验的检验。从牛顿发扬近代科学开始四百余年,无数人类最聪明的头脑投身于科学事业的进步。按照OECD2006年的数据,全世界有560万名科学研究人员在日以继夜地研究重重大大小小的困扰人类的问题。可以认为目前学界所公认的结论都是经过数代相当数量的研究者反复验证的,目前相对历史上所有其它解释比较可靠的答案。&br&&br&有一点上面的答案可能没有完全注意到,科学确实更基于理性,但某种程度上科学和迷信并不那么界限分明,科学里也有基础是不能被怀疑且必须绝对被相信的。当然很多具体问题上,科学还解释不了,很多尤其是新兴的领域很多答案可能都会被证明是错的。&b&如果遇到冲突的解释,作为精力有限的普通人,我也无法去一一校验真假,如果非得相信一个,相比较个别聪明的江湖郎中,我宁愿相信五百万的研究者群体。&/b&
无人邀请,想和知乎各位分享一些看法。匿名用户(貌似是 )的答案“我错了”非常好,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主要是强调可证伪性。但实际上,科学和迷信的分界并没有那么清楚,实际上科学有很多东西无法证伪,而迷信却有很多东西可以证伪。按照dogcat@紫丁…
谢邀。&br&&br&个人倾向认为增加更多农村子女的名额后,如果农村入学的子女收入比被其排挤掉得城市子女收入更低的话,收入不平等差距是能改善的,但这种改善是以学校在学术和育才方面的损失为代价的。&br&&br&美国有研究有关与上常青藤学校是否能改善收入,其中挑选了当时拿到常青藤录取但没去和最终去了的学生进行跟踪比较,发现两类学生大学毕业以后的表现几乎没有什么差异,除了那些来自较差家庭背景入读常青藤学校的人,他们的收入和未入读的人相比显著增长。当然该研究结果可以被质疑,中美背景也不大一样,不过我觉得类似的结果在中国也是对的,相对收入较低的子女更能在好的环境中客服一些自己家庭带来的不利因素比如思维方式等,同时好学校能提供的资源对于没有背景的学生来说更有利一些。&br&&br&但是另外一方面来看,大学也有自己的利益,即学术和育才。从产生学术成果角度来看,知乎上也经常讨论,如果家庭过于清贫,对物质改善的需求比较强烈的话,并不是很适合搞学术。如此而来,好大学一些好的研究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仅仅依靠其招牌成为其学生就业的敲门砖,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损失。从培养出色校友角度来看,城市殷实家庭的子弟往往视野更加开阔,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做出出色的业绩,作为学校也能从中沾光。&br&&br&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改善社会贫富差距当然是很重要也很有意义的目标,但其和大学最有效地履行其研究育人的职责存在一定矛盾。同时对于各个利益群体而言收益和损失也都不同,加上一些操作上的复杂问题,所以这个政策出台也没有那么容易
谢邀。个人倾向认为增加更多农村子女的名额后,如果农村入学的子女收入比被其排挤掉得城市子女收入更低的话,收入不平等差距是能改善的,但这种改善是以学校在学术和育才方面的损失为代价的。美国有研究有关与上常青藤学校是否能改善收入,其中挑选了当时拿…
因为缺乏立竿见影的时效性。&br&&br&让我们看看人都喜欢做什么:&br&旅行,很多人喜欢旅行,到了地方,疯狂的拍照留念,吃好吃的,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景点,可能一天就收在自己的相机里了,这是时效性。&br&赌博,你把筹码放上去,下一秒就知道输赢,就算去参加世界扑克大赛,从六千多个人里决出胜负也只要七天而已。这种及时反馈的游戏让人乐不思蜀,不用坐在那里拼命工作才能拿到月终那点薪水,坐在这里,搂着美女,谈笑风生,钱就流进来了(当然也可能流出去)。&br&玩。比如说游戏,游戏也是随时带着立即反馈的效应来吸引玩家的,只要你投入时间玩,你就会提升等级,获得更多的钱,亮闪闪的装备,这和现实如出一辙,只是现实中人们,只是游戏中一个月能达到的成就,现实中可能十年也达不到。喝酒,召妓,吸烟,这些能带来立即快感的东西,也让人流连忘返,人们都喜欢用最少的付出来获得及时快乐。&br&&br&而努力呢?大家都知道努力是好的,可是大多数的人,都缺乏努力的方向和动力。一个是不知道从何努力,一个是在努力的路上很快就忘记了为何努力。很多人都后悔小时候没有坚持学钢琴,可是让你再回到小时候,你还是会被好玩的所吸引,尽量逃避枯燥的练习。&br&&br&所以速成的方法总是很受到欢迎,比如什么一周减二十斤,七天背完GRE单词,三天之内拿下女神,看完这本书你就成为百万富翁。&br&&br&明明知道成功不可能这么廉价,但是人们还是会前赴后继的去尝试,反正,也不花什么时间。
因为缺乏立竿见影的时效性。让我们看看人都喜欢做什么:旅行,很多人喜欢旅行,到了地方,疯狂的拍照留念,吃好吃的,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景点,可能一天就收在自己的相机里了,这是时效性。赌博,你把筹码放上去,下一秒就知道输赢,就算去参加世界扑克大赛,…
有一点,上面的答案都没有说到。&br&&b&「努力就可以进步」,这个信念本身,就是很沉重的。&/b&——越是把这句话当回事的人,生活中往往越是受到束缚,有压力。他们很可能会取得进步,但是,需要克服远远更多的阻力。&br&&br&下面是详细解释:&br&&br&什么叫努力?努力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对行为的定义——小明今年看过100本小说,还在豆瓣写了100篇书评,每天都写到凌晨1点。请问这个行为是否叫努力?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不一定。&br&一方面得看小明做这些事的状态,他是很享受做这些事呢?还是硬撑着勉为其难?&br&——假如这就是小明的一个业余爱好,看得高兴,写得轻松,我要说小明是个努力的人,你多半会撇撇嘴不同意:这就算努力了啊?我刷美剧还刷了100部呢,每天还能刷到凌晨2点呢。&br&所以,努力这个词本身,必须要包含「克服痛苦」的元素在内。&br&&br&但是克服痛苦,就可以算作努力了吗?也不一定。&br&在「&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a&」这个问题的说明里,提到过一个现象:&br&「题主并不是一个喜欢游戏的人,实际上我玩游戏并得不到快感,并且觉得厌烦」。那么,他强忍厌烦,一遍一遍地打着毫无快感的游戏,这一行为克服了大量痛苦,但似乎也不算努力?&br&对此你会有一个很通俗的解释:光克服痛苦有毛用啊?干的又不是正事。&br&所以,什么是正事,对于努力与否的判定也很关键。&br&前面的问题,如果加一个预设条件,小明今年准备考研,但是他每天不看书复习,而是焚膏继晷地看小说和写书评,这些事他做得很辛苦,也并不快乐,但他就是忍不住做啊做,反正就是不复习。现在他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你还是会觉得他不努力——因为你觉得他干的不是正事。&br&可是,如果小明是一个专栏作者,职业写书评为生,或者他是大学里研究通俗文学的博士生,总之看小说是他的「正事」。然后,他做出的行为和前面的情况一模一样——已经快看得吐了,但还是很辛苦地看啊看,每天看到凌晨。这时,你一定会对他肃然起敬:真努力啊!偶像啊!&br&&br&所以一模一样的行为,有时叫做努力,有时不叫做努力,完全取决于参照系。&br&「努力」逼着你把全部的痛苦聚焦在所谓的「正事」上,也就是,你希望取得「进步」的地方。&br&&br&现在我们来说进步。&br&什么叫进步?为什么不是左步右步?不是退步?&br&「进」代表了一种时间关系上的参照,即「未来要比现在更好」。至于这个「好」在哪里,则取决于不同人的价值观,俗一点不妨是挣钱多少,高尚一点不妨是知识能力的高低,对这个人是复习考研多看两页书,对那个人是多写一篇专栏的稿子,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提到「进步」的时候,我其实就暗含了一个思想:现在这样,是我不满意的。我不想继续像现在这样。&br&&br&把以上几点结合起来,我们把「努力就可以进步」这句话,可以翻译如下:&br&现在这样,是我不满意的。我不想继续像现在这样。我希望能够针对我不满意的方向,持续做一些特定的事情(我知道需要克服大量的痛苦)——但愿,我就终于不用像现在这样了……&br&「努力就可以进步」,你以为是很积极昂扬的,健康振奋的。&br&不是,它的潜台词,实则是很阴暗沉重的。最沉重的一点就在于:&b&现在,我不满意自己。&/b&&br&&br&&b&现在,我不满意自己。&/b&好好想想,这个信念潜移默化地,给你带来了多少压力。&br&会让你不快乐,让你觉得现在这些时间都没有价值。&br&会让你耽于幻想,沉迷于将来有朝一日成功后的如释重负。&br&会让你忍不住泄气,自怨自艾,精神萎靡,缺乏动力。&br&「啊,还是先睡一觉,先吃点零食,先刷刷淘宝,养精蓄锐再开始努力好了……」&br&因为啊,努力,一定是&b&痛苦&/b&的。&br&&br&被这个信念坑苦了的人想:我不想那么痛苦行不行?能不能找一件让我快乐的事情去努力?&br&把兴趣当做努力方向不就可以了吗?从今以后就研究美剧、电影或游戏为生了不就可以了吗?&br&这样是不是就乐趣百倍,没有痛苦了啊?——不,这样的结果只会是你慢慢失去兴趣。&br&然后重新感觉到痛苦……感觉到肩上的担子一天比一天重。&br&原理很简单:既然努力,你就要当正事来做。&br&做正事,你一定会想要「进步」。&br&「进步」我们说过了,就等于说现在——你,还,不,满,意,自,己。&br&&br&大概就是这样了。努力就可以进步,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怪圈。它创造了痛苦(对自己的不满),同时又指导你用痛苦(努力)去克服这种痛苦。然后如果你做不到,你就会更痛苦。至于说,为什么我做不到?从目前的答案来看,最通常的解释无非就是:因为你还不够能忍受痛苦呀……&br&我有时会尝试另一种思路,试图帮助别人建立不一样的信念,这样问题会清爽很多。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也没法通过这道题目解释清楚。我在这里把这个信念写出来,供大家参考:&br&&br&&b&「做事就可以有结果,不管做的是什么事,都一样。」&/b&&br&这句话和「努力就可以进步」,实质上是一回事,但是它们背后的情感含义完全不同。如果你用这句话来取代「努力就可以进步」,也许做事对你来说就会容易一些。大家感受一下。
有一点,上面的答案都没有说到。「努力就可以进步」,这个信念本身,就是很沉重的。——越是把这句话当回事的人,生活中往往越是受到束缚,有压力。他们很可能会取得进步,但是,需要克服远远更多的阻力。下面是详细解释:什么叫努力?努力并不是一种客观的…
给个思路吧:&br&&br&“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而是按照你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准则而活。”&br&康德论自由,&br&我现在也难以忘记四年前在Justice课上听到这段话时醍醐灌顶的感觉。
给个思路吧:“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而是按照你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准则而活。”康德论自由,我现在也难以忘记四年前在Justice课上听到这段话时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个问题大概有三层:&br&&br&1. 为什么发声?&br&很简单,只要这个社会相当一部分人仍然认为同性恋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需要有人站出来说同性恋是同样正常的。为了引起注意力,在当前的环境下,一定程度上矫枉过正说同性恋更优越激起更多关注是可以接受的。&br&&br&2. 为什么要为同性恋发声?&br&也很简单,因为同性恋不能因为被批评而改变性向,而且同性恋者并没有做错什么事情。&br&同性恋者或因为先天基因或因为后天环境,他们形成了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性取向,这个并不受她(他)们的控制,不能因为“批评”而改正,就像单身狗不能因为找不到女友转而专心搅基一样。&br&在人口过剩相对社会保障比较完善的现代社会,也并不是那么需要同性恋也必须繁衍生息。同性恋者最大的错,就是让某些人看着很不爽,但这本质上不能算是伤害。&br&&br&3. 为什么异性恋要为同性恋发声?&br&这个是问题真正有趣的地方。异性恋和同性恋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一种共鸣,实际上不是异性恋者在歧视同性恋者。而是社会学中所说的一种社会结构在歧视同性恋者。这个社会结构看不见摸不着,不太好理解,但就像风,安静的时候还好,一旦人的行为违背了他的意愿立马就能知道他的厉害。&br&&br&他不光歧视同性恋,他歧视女人,他歧视儿童,他歧视老人,他歧视穷人,歧视没权的人,歧视长得丑的人,歧视失败的人,尤其是歧视那些努力还是失败了的人。更可恶的是,他不但歧视嘲讽这些人,而且像棋子一样驱使这些人去做一些有时候不符合他们利益的事情,比如他觉得人太多了安排大家只生一个好,他发现人不够了又鼓励大家多生一点。他比较喜欢听赵家人说话,但他本质上不是赵家人。有些棋子开始慢慢理解自己作为棋子的本质,有些甚至发现自己或者旁边的棋子被安排在送死的路上,于是他们开始惊呼,有时候这些棋子的呼喊会改变这盘棋局的走向。
这个问题大概有三层:1. 为什么发声?很简单,只要这个社会相当一部分人仍然认为同性恋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需要有人站出来说同性恋是同样正常的。为了引起注意力,在当前的环境下,一定程度上矫枉过正说同性恋更优越激起更多关注是可以接受的。2. 为什么…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6787 人关注
711 个回答
1774 人关注
144 个回答
2282 人关注
7695 人关注
9697 个回答
582 人关注
1494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常喝速溶咖啡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