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费用是一命换一命吗

满月小宝救回哥哥一命 成沪脐血库供者年龄最小的一位-脐带,移植,上海,血库,骨髓,脐,相合,安安,供者,造血干细胞,-上海频道-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满月小宝救回哥哥一命 成沪脐血库供者年龄最小的一位
图片说明: 昨天,安安母亲抱着安安的妹妹,凝视着移植手术的全过程。  东方网11月26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昨天下午3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的移植病房,4岁男孩安安躺在病床上,眼睛里闪着希望的光芒,一份“生命的种子”正缓缓输入安安的体内,而这份脐血正是来自于他刚满月的妹妹。  据悉,自体储存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又一次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安的妹妹也成为上海脐血库有史以来供者队伍中年纪最小的一位,这也是上海脐血库成功完成1035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4岁男孩患上“绝症”  2011年,安安出生于江西高安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今年8月,当父母发现安安食欲不振,连续发烧的病症后,带他去医院求诊,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十分严重。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一时间让安安的父母难以接受。他们怎么也无法接受儿子患上绝症的事实。收到确诊通知书的那一刻,夫妻俩泪流满面。9月3日,安安的父亲带着怀孕的妻子,怀着沉重焦虑的心情,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求医问诊。“听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能治疗这个病,期望能救回我们孩子的命,他还那么小……”安安的母亲有些哽咽。  “双保险”带来希望  很快,安安的父母了解到,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有三种治疗方案,一是进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是使用患者父母的半相合骨髓进行移植,三是寻找合适的供者提供骨髓进行移植。  由于安安的父亲检测乙肝呈阳性,母亲尚在怀孕期间,无法提供半相合骨髓进行移植。而安安的病情又十分严重,医生担心熬不到小宝生下来,于是紧急找中华骨髓库进行配型。幸运的是,配对成功。为此家境贫寒的安安父母花去了2万元。  在等待志愿者体检结果的过程中,安安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也等来了妹妹的降生。10月21日,在听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陈静主任的建议后,夫妻俩果断将女儿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存入上海脐血库中。更令人欣慰的是,兄妹两人HLA高分配型结果显示完全相合,这份高质量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非常适合移植,夫妻俩决定采用骨髓联合脐带血共同移植。  “双保险”成“独木桥”  一切都朝着顺利的方向前进,不出意外,安安不久就可以出院,像正常的小孩一样去上幼儿园了,这幅美好的画面让安安父母内心充满喜悦。然而就在安安做好一切准备,等待接受移植手术的关键时刻,骨髓捐献志愿者无故反悔。“双保险”瞬间变成了“独木桥”,妹妹存下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成了救治安安的唯一希望。  昨天,安安的母亲抱着安安的妹妹,焦急地凝视着移植手术的全过程。而父亲则一直陪着安安,接受脐带血干细胞移植。随着妹妹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缓缓流入哥哥的体内,安安脆弱幼小的生命被重新点燃。对于这一切,安安的父母感慨万千。直到医生告知手术很成功时,俩人再次哽咽。  [链接]  上海脐血库完成1035例脐带血移植  据悉,此次亲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非常成功,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不良反应发生。如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上海脐血库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上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历年来已合作完成91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今年的合作移植达20例,成功挽救了患者的宝贵生命。  目前,脐带血已经成为继骨髓、外周血之后的另一种重要造血干细胞来源。据专家统计,目前全球完成的脐带血移植病例近4万例。在日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移植患者的首选方案,每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中超过50%使用的是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这也是上海脐血库成功完成1035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对很多严重疾病都有关键性的治疗作用,它的价值是不用怀疑的。如今通过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创造的生命奇迹越来越多,以后会造福更多的患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陈静主任表示。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满月小宝救回哥哥一命 成沪脐血库供者年龄最小的一位
日 09:01 来源:东方网
图片说明: 昨天,安安母亲抱着安安的妹妹,凝视着移植手术的全过程。  东方网11月26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昨天下午3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的移植病房,4岁男孩安安躺在病床上,眼睛里闪着希望的光芒,一份“生命的种子”正缓缓输入安安的体内,而这份脐血正是来自于他刚满月的妹妹。  据悉,自体储存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又一次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安的妹妹也成为上海脐血库有史以来供者队伍中年纪最小的一位,这也是上海脐血库成功完成1035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4岁男孩患上“绝症”  2011年,安安出生于江西高安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今年8月,当父母发现安安食欲不振,连续发烧的病症后,带他去医院求诊,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十分严重。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一时间让安安的父母难以接受。他们怎么也无法接受儿子患上绝症的事实。收到确诊通知书的那一刻,夫妻俩泪流满面。9月3日,安安的父亲带着怀孕的妻子,怀着沉重焦虑的心情,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求医问诊。“听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能治疗这个病,期望能救回我们孩子的命,他还那么小……”安安的母亲有些哽咽。  “双保险”带来希望  很快,安安的父母了解到,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有三种治疗方案,一是进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是使用患者父母的半相合骨髓进行移植,三是寻找合适的供者提供骨髓进行移植。  由于安安的父亲检测乙肝呈阳性,母亲尚在怀孕期间,无法提供半相合骨髓进行移植。而安安的病情又十分严重,医生担心熬不到小宝生下来,于是紧急找中华骨髓库进行配型。幸运的是,配对成功。为此家境贫寒的安安父母花去了2万元。  在等待志愿者体检结果的过程中,安安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也等来了妹妹的降生。10月21日,在听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陈静主任的建议后,夫妻俩果断将女儿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存入上海脐血库中。更令人欣慰的是,兄妹两人HLA高分配型结果显示完全相合,这份高质量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非常适合移植,夫妻俩决定采用骨髓联合脐带血共同移植。  “双保险”成“独木桥”  一切都朝着顺利的方向前进,不出意外,安安不久就可以出院,像正常的小孩一样去上幼儿园了,这幅美好的画面让安安父母内心充满喜悦。然而就在安安做好一切准备,等待接受移植手术的关键时刻,骨髓捐献志愿者无故反悔。“双保险”瞬间变成了“独木桥”,妹妹存下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成了救治安安的唯一希望。  昨天,安安的母亲抱着安安的妹妹,焦急地凝视着移植手术的全过程。而父亲则一直陪着安安,接受脐带血干细胞移植。随着妹妹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缓缓流入哥哥的体内,安安脆弱幼小的生命被重新点燃。对于这一切,安安的父母感慨万千。直到医生告知手术很成功时,俩人再次哽咽。  [链接]  上海脐血库完成1035例脐带血移植  据悉,此次亲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非常成功,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不良反应发生。如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上海脐血库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上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历年来已合作完成91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今年的合作移植达20例,成功挽救了患者的宝贵生命。  目前,脐带血已经成为继骨髓、外周血之后的另一种重要造血干细胞来源。据专家统计,目前全球完成的脐带血移植病例近4万例。在日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移植患者的首选方案,每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中超过50%使用的是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这也是上海脐血库成功完成1035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对很多严重疾病都有关键性的治疗作用,它的价值是不用怀疑的。如今通过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创造的生命奇迹越来越多,以后会造福更多的患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陈静主任表示。15岁少年患白血病需骨髓移植 父亲希望好心人能救娃一命 - 东北网 - 汉丰网
15岁少年患白血病需骨髓移植 父亲希望好心人能救娃一命
12:36:36 &&来源:东北网 &&
  东北网5月14日讯 家住林甸县鹤鸣湖镇南岗四屯林奇岛村的15岁少年田成龙,正值花样青春,大好年华,却深受病魔的折磨。  日田成龙突然得病,几经波折去齐齐哈尔附属北院和北京301医院看病后,最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月8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调查采访。  患病的消息如晴天霹雳  当日,记者见到了孩子的父亲田雷。  田雷告诉记者,家里平时的收入除了有15亩地以外,就是靠他常年给别人推羊草和投苇子打零工维持生活。  家中土地由年迈的父亲耕种,田雷也没有什么文化和手艺,只能靠力气吃饭。  “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我们生活得也很幸福。”田雷说。由于村里面只有100多户人家,民办教育办的并不是很好,儿子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不得不去县里面上学,家里的日子也因此过的拮据一些。  “但是心里觉得,平平安安就是福。好在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田雷说。  田雷盼着孩子能有出息,这一点从起出“田成龙”这个名字便可知晓。  田成龙是这个家的希望,可是他的患病,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打碎了田家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孩子发病的时候,总是高烧不退,一测量体温一直都是高烧39度多,一烧能连续20多天。”回忆起孩子发病时的情况,父亲田雷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孩子的心疼。
& ( 12:36:33)
& ( 12:36:19)
& ( 12:36:12)
& ( 12:28:27)
& ( 12:28:16)重庆晚报数字报
第033版:重庆城事
&&&&&&&&&&
患白血病生命只剩三五年好心人捐款捐骨髓救一命
  32岁的杨梅很不幸,30岁时患上白血病,医生说最多再活三五年。不过,她很幸运———她和弟弟骨髓配型成功,好心人又为她捐款做移植手术。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在新桥医院看到,她眼里闪着新生后的光芒。  杨梅是永川区茶山竹海街道办事处粽耙社区的临时工。20岁时,她结婚并生下一个女儿。2006年,她和丈夫离婚,独自带着女儿生活。  2009年端午节,不幸的事发生了———“我觉得头昏得厉害,躺在床上都还觉得天花板在旋转。”随后,她在新桥医院查出得了白血病。  医生告诉她,要么做骨髓移植手术,需要约20万元费用;要么放弃,最多再活三五年。  20万元,对她那样的家庭来说,真的无力承担。  得知杨梅病情,10岁女儿吵着不读书了,要把学费拿给妈妈买药;60岁已经退休的父亲到一学校当保安。居委会帮她找了一个在社区做人口普查的工作。  要治好白血病得骨髓移植。去年10月,24岁的弟弟表态:只要配型成功,愿意捐骨髓。当月,他们配型成功。但是,20万元医疗费怎么办?  茶山竹海街道办的干部职工为她捐款3.5万元。离20万还差得很远,街道办工作人员在天涯、腾讯等网站发布求助信息,又向一些企业筹到5万多元。  今年初,加上杨梅自己借到的钱,共筹集到15万元左右。此后,街道办工作人员又帮杨梅加入社保民生政策———“大病医疗保险”,采用滚动报账的方式,保证了杨梅20万元的治疗费用。  昨日,杨梅的主治医生文钦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杨梅手术成功,目前情况很好,不出意外的话,她以后就是一个正常人,但可能会有一些并发症。  “我很幸运,我遇到了这么多好人。”见到重庆晚报记者,在死神面前走过一遭的杨梅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重庆晚报记者&莫雪庆您的位置: &
用爱找回生命——一个骨髓移植者的真情故事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血病骨髓移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