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收麦子扛一袋麦子

2006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
洪战辉:历经艰难&脊粱不弯(怀化学院)
洪战辉和妹妹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DD男生宿舍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13年了……  11岁惨遇家庭崩溃  1982年,洪战辉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偏远的西华县东夏镇洪庄村。11年前,他和众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有着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共同组成的家庭。生活尽管艰苦但也很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8月的一天,让洪战辉的人生命运彻底改变了。  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中午,向来慈祥的父亲突发精神病,他砸碎了家里所有的东西。小战辉和弟弟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这个样子,恐惧地站在门外,母亲根本劝不住父亲的举动,尚不谙人事的妹妹蹲在门旁哭泣。  最可怕的一幕出现了,父亲突然抢过妹妹,母亲哭叫着来抢女儿,被父亲一脚踹倒在地,然后将妹妹高高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了下来。  妹妹死了,父亲疯了......洪战辉的天空就在这个普通的日子里轰然倒塌。洪战辉趴在已经骨折的母亲身上号啕大哭。  周围的亲友帮忙把战辉的父亲和母亲都送到了医院。&照顾住院的父亲、母亲、照顾年幼的弟弟,12岁的洪战辉稚嫩的肩膀上开始肩负了家庭主人的责任,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洪战辉奔波在医院、学校、家里,不分白天黑夜,风雨无阻,三个月的艰辛,让洪战辉长大了,三个月后,母亲出了院,父亲间歇性精神病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可家里也负债累累。  捡来的妹妹,让战辉燃起生的希望  这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小年的日子。一早起来,洪战辉就没有看到父亲,他慌忙告诉母亲。即将过年了,是不是父亲的病又犯了?是不是父亲又出去惹事了?母亲急了,母子俩满村寻找。临近中午时分,在离村庄约10里地的一棵树下,洪战辉找到了父亲,此时的父亲,怀里抱着一个包裹,那是一个婴儿。  这是一个女婴,用粗线缝制的棉衣上面摞满了补丁。在孩子的贴身衣服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无名女,农历1994年八月十八日生,哪位好心人如拾着,请收为养女。天快黑的时候,一家人把孩子抱回了家。眼前的女孩勾起了她内心深处最痛苦的伤痛,她似乎没有抱起女孩的勇气。临时照看小孩的任务就落到了洪战辉的身上,他一抱上小女孩,小女孩就直往他怀里钻,他想起了妹妹。  贫寒的家庭承受不起哺育小女孩的花费,母亲让他把孩子送回去。战辉抱着孩子走在刺骨的寒风中,一种爱怜伴随着一种痛苦,这是他梦中的妹妹啊,不忍心的他哭着又拐了回去。他对母亲说:“不管怎样,我不送走这位小妹妹了……你们不养,我来养着!”小孩子留下了,洪战辉给她起名为洪趁趁。在洪战辉眼里,洪趁趁就是他的亲妹妹。  小妹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乐。父亲对死去女儿的内疚让他把力所能及的父爱倾注到了小妹妹身上,父亲的病情稳定了一段时间。父亲毕竟是病人,经济的原因不可能让父亲长时间的吃药,一旦没有药物维持,他就不可抑制地要狂躁。除了不打妹妹,家里任何东西都成了他发泄的对象,包括他相儒以沫的妻子,伺候他很长时间的儿子。可怜的母亲身单力薄,身上常是旧伤没好,又添新伤。一个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的母亲身上,这本身就是不公平,更不公平的是她还经常遭受父亲无缘无故的毒打。  稚嫩肩膀压上生活重担  1995年的8月20日,在吃过午饭之后,母亲不停地忙着蒸馒头,直到馒头足可以让一家人吃一个星期之后,她才停了下来。  第二天,母亲不见了,家庭重担、父亲的拳头让母亲不堪重负,她选择了逃离。  “娘,你去了哪里?回来吧......”洪战辉哭喊着和弟弟在周边村落寻找妈妈,夜已经深了,母亲那天没有回家。寻找母亲的他们还没有走进家门,就听到了妹妹的哭声,看着嗷嗷待哺的妹妹,弟兄俩眼泪流了下来。娘走了,父亲又是个病人,还有这个刚刚才1岁的妹妹,洪战辉的心似乎在抽搐:“娘啊,你怎能撇下我们不管了啊!”生活就是这样无情,洪战辉的哭声消失在如漆似墨的夜里。  吃饱了的妹妹还听话,难熬的是晚上,每到夜深,妹妹就要哭闹一场。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谁能想到一个才13岁的孩子,就得承受这样的压力。似乎一夜间,洪战辉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抚养尚不会走路的妹妹,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年仅13岁的他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承担责任。  在他去学校的时候,他就把妹妹交给自己的大娘照看,放学回到家里面,再忙着准备全家人的饭。更难的是妹妹的吃饭问题,每天一早,妹妹“哇哇”不停的哭声总会让洪战辉手足无措,只好抱着孩子去求附近的产妇们。天天讨吃也不是办法,洪战辉后来千方百计筹钱买了一些奶粉。在一些有经验的人的指导下,他学会了给妹妹冲奶粉。为了让奶的温度适中,喂奶的时候,他考虑到自己用口吮吸不卫生,他就将调剂好的奶水先倒点在手臂上,感觉不冷也不烫了,他才喂她。  吃饱了的妹妹还听话,洪战辉只要上学前和中午及时回来喂奶两次,她就不哭闹。难熬的是晚上,也许是因受了惊吓,每到夜深,“妹妹”就要哭闹一场。这时,洪战辉毫无办法,他不知道怎样哄她,只是抱起她来,拍打着她,在屋里来回走动……  夏天还算好过,冬天的时候,妹妹的棉裤尿湿了,又没有多余棉衣可供替换,每天晚上,洪战辉都是把湿透了的棉裤放在自己的被窝里面暖干,天明的时候,再给妹妹换上。  1995年时,洪战辉已到西华县东夏亭乡中学读初中,学校离家有两三公里,他在学校期间,把妹妹放在什么地方也成了他心中的一个难题,如果放在家里,患病的父亲会不会伤害妹妹?于是,洪战辉又找到邻居,让邻居帮忙在他上学期间照顾妹妹。在读初中的三年中,洪战辉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及时照顾妹妹吃饭。  日子尽管过得很艰辛,但也很平淡,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了1996年的春节。那年后的不久,妹妹经常拉起了肚子,一天要拉好几次,看着逐渐消瘦的妹妹,洪战辉只得给老师请假带妹妹去医院,诊断结果出来了,妹妹得了严重的肠炎。此后,在连续20多个日子里,卫生院又成了学校、家庭两点外的第三点。  几年了,母亲杳无音讯,父亲的病情也不断反复,&为防意外,每一个夜晚,他都将妹妹放到自己的内侧睡,只要夜间一有动静,他就先摸摸里侧的妹妹。  几年的生活让洪战辉成熟了,成熟意味着一种艰辛的经历,洪战辉年轻的生命年轮上蕴含有一种特殊的含义:生活的不公平让洪战辉稚嫩的脊梁坚强且执著。  1997年,是洪战辉几年来最为幸福的一年,妹妹3岁了,她从一个处在襁褓中的女婴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也开始懂事了。这年洪战辉也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学业,成为东夏镇中学考上河南省重点高中西华一中的三个学生之一。  立志求学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洪战辉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幸福。伴随幸福的还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是辛酸?是痛苦?都不是,又都是。要上高中了,家贫如洗的现实又成了面前的一道门槛。学费钱从哪来?妹妹怎么带?洪战辉第一次想到了退缩。  西华一中离家30多公里路,也不可能像上初中一样天天回家,自己也不可能带妹妹上高中,怎么办?思来想去,洪战辉想到了妈妈。他想找回娘,让娘承担一部分自己的难处,万一找不回娘,就只能把妹妹送回到她亲生父母身边。  上高中前的这个暑假,洪战辉开始了他的寻母之旅。10多天后,一位好心邻居告诉他,她曾在石羊一次“赶会”时见过他娘。这条信息让洪战辉听了大喜,一大早就骑车赶了过去。3个多小时后,他终于到了石羊,在向路边一人家询问时竟撞见了日夜想念的母亲。儿是娘心头的肉,骨肉分离已经一年了,娘一把把洪战辉抱在怀里,放声大哭起来。所有的委屈终于爆发了,洪战辉有多少心里话要对娘讲啊,也许只有哭才能发泄自己的情绪,只有哭才能抚平已经伤痕累累的内心,只有在娘的怀里酣畅淋漓的大哭才能解脱对娘的思念,对娘的期待。  娘俩就在路旁痛哭了一场,一年的想念化成了泪珠,浸湿了娘俩的衣襟。洪战辉用双手捧着娘消瘦的脸颊,恳求母亲回去。母亲亮出身上被他父亲殴打而致的累累伤痕,哭着使劲摇着头……&父亲给母亲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洪战辉知道,这种内心的伤害比身上的伤疤更能让人痛苦,看到母亲的样子,洪战辉的心软了,他想娘,娘何尝不是,他希望娘能过得很好,可回去又能给娘带来多大的快乐呢?母亲不愿意回来,那就只好送妹妹回家了。经过四处打听,一位邻居告诉他,“妹妹”的母亲可能在西华营乡赵家村。  第二天,洪战辉就给妹妹洗了个澡,换了套干净的衣服,带她去西华营镇赵家村。3岁的妹妹高兴地坐在自行车前面横架上,一路上开心地笑着。洪战辉想起了妹妹襁褓中绽放的笑容,他想起了这几年妹妹给他带来的欢乐和痛苦,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始终闷在心头,无法抹去,无法回避。到了那户人家,女主人爱怜地搂着“妹妹”哭成了泪人,可她说“妹妹”不是自己的女儿。在走的时候,洪战辉决定放下妹妹离开。妹妹望着面前这个陌生的妇女,露出一种恐惧的表情,她把头扭向一边,寻找着哥哥DD她最亲的人。突然,她蹒跚着向洪战辉走来,扑在他怀中,哭喊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一瞬间,兄妹之情在洪战辉泪水中爆发了,他知道,妹妹已经离不开他了,他亦如此。离开那家人的时候,对方说非常可怜妹妹,拿了1000块钱给洪战辉。洪战辉出具了一张欠条,收下了。  一天,他趁父亲病情稍有稳定时说:“大(注:豫东一带对父亲的称呼),我想挣钱去读书”,父亲似乎听懂了他的话,把家里的一袋麦子换成了50元钱。洪战辉怀揣着这50元钱冒着炎炎烈日在河南周口市、漯河县等地跑了一趟,在西华县城时,他脏兮兮的模样引起了一个中年人的同情,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他在那位中年人承建的装雨棚的工地上找到了一份传递钉枪的工作。一个暑假,他挣了700多元。  这年9月1日,洪战辉到西华一中报到了。他把人家给的1000元中留下500元给了父亲作药费,用余下的加上这个假期里打杂工所挣的钱,交了学费。高中生活是一个崭新的生活,洪战辉第一次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喜悦中充满着一种恐惧。  高中的学习压力是初中所无法比拟的,可喜的是洪战辉具有着一种同龄人少有的坚毅秉性。他担心妹妹的生活,担心她的吃,担心她的身体。在入学逐渐安定下来后,洪战辉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从家里面把妹妹接到了身边。自此,洪战辉开始如上初中一样,每天奔跑在学校与住处之间。一早,他要让妹妹吃早点,再交代她不外出,然后上学。中午和晚上,他从学校打了饭,带回住处与妹妹一起吃。  妹妹很懂事,这么小似乎知道了哥哥的艰辛和不易。哥哥交待她不外出,她就呆在小屋里面,等着哥哥放学。上晚自习时候,洪战辉担心妹妹一人呆在房中出事,就把她带到学校,怕她闹,就把她放在门边让她玩耍。有几次,等他下了自习走出教室,妹妹就在外边的楼道里睡着了。抱上妹妹,洪战辉就着路灯的光线,回到租住的小屋。  来到县城读书,一切开支都大了起来,洪战辉知道,如果失去了经济来源,父亲的病情好转、弟弟、妹妹的生活以及自己美好的理想都是空谈,打工挣钱成了洪战辉繁重的学业之后最大的任务。  挥泪告别中学校园  从此,洪战辉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卖起了圆珠笔、书籍资料、英语磁带。用微薄的收入来负担整个家庭的生活。校园推销是一个被别人看不起的事,洪战辉的举动让很多不了解内情的人很反感。在他一次推销的过程中,有个老师对他小小年纪就满脑子赚钱的行为非常恼火,将他毫不留情地赶出了教室。洪战辉没有辩解,强忍住眼中的泪水,收拾东西走了出去。  在众人不理解的眼色中,洪战辉边挣钱边学习边照顾妹妹,还得定时给父亲送药回家,日子虽然艰难,但洪战辉还是平稳地过了下来。生活不会永远的一帆风顺,即使对洪战辉这样的不幸儿,这种用艰辛的汗水和屈辱的泪水换来的短暂安逸也没有持续很久。在洪战辉上高二的时候,父亲的精神病突然犯了。  孝心和自己的学业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父亲住院需要照顾,父亲看病需要花钱,为了借钱,他跑了周围的几个村子,求了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给人家说好话,甚至给人家磕头。洪战辉跑了两天才借来了47元钱,这对父亲的病是杯水车薪。就在他极度困难的时候,有一位阿姨伸出了援助之手。  洪战辉在学校的时候,曾经帮助西华县南关的一个个体户卖油漆,这个老板是一个极具同情心的一位阿姨,也曾经有过艰难的生活经历。当她了解到洪战辉的情况后,及时地把看病所需要的钱送到了洪战辉的家中。父亲需要照顾,欠了很多外债和人情的洪家需要洪战辉的休学来救急。就在他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二个年头,洪战辉挥泪告别了难舍的校园。  回到了家里面,他收拾农田,照顾父亲,闲暇的时候教妹妹识字,并在农闲的时候出门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出外打工的日子,洪战辉愈加地懂得知识的重要。到了2000年的时候,妹妹已经6岁了,父亲的病情也控制了下来。这时,久别的校园充溢着他的梦境,他渴望再度与之相逢。  也就在这年夏天,在西华一中曾经执教过洪战辉的秦鸿礼老师调到西华二中。秦老师一直在关心着洪战辉的事情,来到新的工作岗位后,他就让一个了解洪战辉情况的学生给洪战辉捎信:希望洪战辉能重新回到学校上课。在秦老师的帮助下,洪战辉又重新回到了学校。不过,当时二中的高中部是新建的,只能从高一读起。于是,洪战辉成了西华二中的一名高一新生。  洪战辉又把妹妹带在身边,妹妹到了上学年龄了,秦老师帮助他在二中附近找了所小学,妹妹也开始上学了。  新的高中生活又开始了。和以往不同的是,除了挣钱除了自己学习除了照顾妹妹的生活,辅导妹妹的学习又成了洪战辉每天要做的事情。  接下来的生活一切都很平淡,可上天颇有些捉弄人的味道。2002年10月份,父亲的精神病第三次犯了。他把父亲送到了一家精神病医院,可是不交住院费人家不愿意接受病人,洪战辉给医生跪下来磕头,医生的铁石心肠并没有被洪战辉最为传统的乞求方式所感动,洪战辉的哭求无济于事,医院把他们赶了出来。弟弟可能厌倦了这个家,不辞而别,出去打工了。  10月底的一天,扶沟县精神病院被洪战辉的孝心所感动,答应收下他父亲并免去住院费只收治疗费。父亲有救了,洪战辉高兴极了,赶紧回家取住院用的东西,到家后又连夜骑上自行车赶往医院。家到医院有近100公里路,夜已经很深了,一天的奔波让洪战辉极度的疲惫,骑着骑着,他的眼睛就睁不开了,结果连人带车栽倒在路旁的沟里……等他醒来时,自行车压在身上,开水瓶的碎片散落一地。他已经没有了力气推开自行车,身体只有一个感觉DD疼痛,无比的疼痛。公路上已经很少有行人,不时的车辆通过后,瞬即又陷入了黑暗,痛苦、委屈、酸楚、绝望全部涌上心头,他不禁号叫起来:“大,你几时才能康复过来啊?娘,你咋不回来呀,你知不知道儿子的苦呀,一个人支撑了这么多年,你都不会来看我。妹妹的父母,你们既然生下了她,为什么又要遗弃她……所有的重担,为何都要压在我的身上?老天爷,为什么?为什么啊?”在深秋的夜里,只有风的声音伴随着他的哭声呜咽......  他想到了父亲,恨起了母亲,想到了妹妹,怨起了老天的不公......,也不知在沟中躺了多久,他似乎看到了父亲的眼神,似乎听到了妹妹的哭叫。“不,我一定要起来,我不能倒在这里,要不我的全家就完了。”他顽强地站了起来,摸索着爬出了水沟……  就在洪战辉读高二时,迫于生计,他在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做过杂工,每天早上帮助老板洗碗碟,每月老板支付30元工钱,并且可以吃上一顿早餐,中餐他一般不吃,晚上就喝一点稀饭。有的时候,周末时,他还要赶回家中浇灌全家人赖以生存的8亩麦地。  后来,他看到学生对复习资料的需求量很大,就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坐车到郑州批发图书回学校来卖。为了节省成本,从汽车站到郑州西郊的郑州图书城,他都是用2个多小时的时间步行过去,然后乘车返回。由于他的情况大家有所了解,再加上诚信经营,他的生意很是红火,甚至外校的学生也来他这里购买图书。可是一种灾难也悄悄地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在西华县南关附近有几个当地人也在经营图书生意,他们看到自己的生意逐渐被洪战辉抢走后,就心存不甘。在一天晚上,下过晚自习后,洪战辉准备回租住的小屋,突然从黑暗里窜出来几个年轻人,对洪战辉就是一顿毒打,鼻子流血了,眼睛打得也看不见了东西。打过后,洪战辉没有报警,甚至老师、同学都不知道,他害怕更大的报复,可是严重的眼疾落了下来,至今眼睛还是看不清东西。从那以后,洪战辉晚上下课的时候,手中多了一根棍子,那是他防身的武器,图书也自然卖不成了。  困难毕竟是暂时的,洪战辉怀着不屈的信念,2003年6月,洪战辉走进了高考考场。  终于圆了大学梦,带着妹妹上大学  7月,高考成绩公布,最后,洪战辉以490分的成绩被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录取。可5000元的学费和妹妹的照顾让他很是作难!利用这个假期,他在一弹簧厂打工得了1500元。考虑学费都得欠着,去的又是新地方,开学这段时间洪战辉不准备带妹妹去学校。  报到的日子到了,他把妹妹托付给了大娘,独自一人来到了湘西山区的怀化学院。他只带了2000元钱,报到的当天,学校破例让他只交了1500元学费,剩下500元钱他全部买了电话卡,他想自己赚钱把欠下的学费交清。  为了生活和学习,他在不仅在校园里做起了小生意,而且利用休息时间做营销,他为怀化电视台《经济E时代》栏目组拉过广告,给一家“步步高”电子经销商做起过销售代理,每月下来也有600多元,仅够全家的勉强生活。开始,同学们只以为他具有经营头脑,可吃饭时却从未打过一份荤菜,并且往家里寄钱,就感到无法理解了。  2003年春节的时候,一个充满温馨的即日到了,洪战辉回到了久别的家,妹妹已经辍学了,又黑又瘦的她,看到失学在家的小妹又瘦又黑,身上爬满了虱子。几个月没有见到哥哥的妹妹依偎在哥哥的身旁,看着妹妹的样子,洪战辉内心的一种内疚油然而生。  想到家庭的情况,妹妹“小不点”的处境,他经常彻夜难眠。在经过认真的思考与权衡以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出现:把妹妹带到怀化来上学。但同时又有顾虑:妹妹来了以后,住在哪里?这样做是否违背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在经过了反复的权衡以后,他决定把妹妹接到学校来。因为在他的脑海里,经常梦见爸爸发病时的情景。一想到这,他就更加担心妹妹的安全。  2004年6月他把妹妹接到了怀化学院。学校在了解他的情况后,非常关心和重视,在宿舍特别紧张的情况下破例给他和妹妹提供了一间十多平方米的住房,学院领导、同学都十分关心,经常问寒问暖,同时还帮助他解决了妹妹读书的问题。  “小不点”的到来,使原本贫困的洪战辉在经济上更加拮据。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学院和系领导、老师一次次伸出了援助之手,当系领导将捐款3190元交给洪战辉时,他却无论如何都不肯收下。最后系里将这笔捐款直接代交了他的学费。对此,很多人都不理解。但他却就:“贫穷绝不是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能摆脱贫困。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一遇到困难便想博得别人的同情,继而便希望获得别人的帮助,那是没有自尊的表现。我始终深信的是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住的大山!”  在读书期间,他既要学习,又要打工赚钱养活妹妹、完成学业。作为学生,学习应是最重要的事情。因而,如何处理学习与勤工俭学的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为了处理好这一矛盾,他尽可能合理地安排时间,以勤补拙,别的同学休息了,而他还在抄笔记。别的同学玩去了,而他却正在看书。每一堂课他都全神贯注地听课、记笔记,每一门课程都想弄懂弄通,尤其是高等数学和外语,开始学得较费劲,每一天花费大量时间看书做练习题,为了增加自己外语词汇量,时刻将单词本拿在手上,在双休日跑业务的路上,有机会就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其他课程每一章节的内容,他总是力求将它们弄懂弄清楚、理解透彻,并想将书本上和老师讲的知识在实践中用一用。正在这时候2002级的同学成立了市场营销协会,他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这个协会,想和协会的会员一起开展对外交往,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2003年10月,营销协会承接了怀化“大道天成”工作室的市场调查任务。在分组的时候,大家总认为洪战辉其貌不扬,不善交际,都不愿意和他一组,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他能吃苦,跑的远,锲而不舍,第一天就完成了任务。公司负责人很满意他的工作。此后,这家公司还经常将业务交给他去做。2004年暑假,他承揽了怀化一家企业营销业务,那是一个非常炎热的夏天,每天都顶着炎炎烈日,奔波于大街小巷。由于经验不足,拿到的报酬很少,仅仅只能应付每天的吃饭开支。与他一起的另一位同学跑了20天就坚持不住了,战辉却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虽然辛苦一个暑期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是他却开心地说:“赚不到钱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锻炼,赚到了能力,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洪战辉特别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正因为如此,在实现勤工俭学目标的同时,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得过奖学金,被评为优秀学生,营销协会 的同学们还一致推举他为会长。  在学校,洪战辉不仅自己要学习功课,到外面勤工俭学,还要照顾妹妹的生活和学习。一早,她要送妹妹上学;中午,他要为妹妹做中餐;晚上他要辅导妹妹功课,教她说普通话。  妹妹很懂事,也学会了做饭,如果有时候哥哥出去推销东西,回不来,她就一个人做饭然后等哥哥回来吃,不论夜多深,不见哥哥回来,她不会上床睡觉。2005年4月一个周末,洪战辉去外面推销产品,回来时误了公汽,只得步行回家。从怀化市中心到怀化学院,约4公里。洪战辉回家时,已很晚了,打开门,却惊讶地看到“妹妹”还没上床,而在桌上睡着了……多好的妹妹啊,洪战辉不由得一阵心酸,忙抱起她放到床上。就在挨床的一刹那,“妹妹”醒了,睁开眼睛就扑到了他的怀里:“哥哥,我等呀等呀,你怎么才回哟!我担心你路上不安全咧!”这不是一个普通10岁的孩子会说的话,尚年幼的妹妹如此懂事,洪战辉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每次看到洪战辉不高兴,妹妹都会记在心里,她听哥哥的话,尽力帮哥哥做事。哥哥贩了电话卡,去女生宿舍推销不便,她会拿着去一个个宿舍叫卖。路上看到空瓶子,她会捡了回来。遇到哥哥从市里进了学生用品回来,她也会去帮着搬运。  二00五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是洪战辉的生日。这一天,他突然听到校园广播里在为自己生日点播歌曲,他吃了一惊:这么多年来,从没人说起过自己的生日啊!便忙去打听是谁点的。这时,他才知道,妹妹记住了他的生日,是妹妹,是他相牵10多年的妹妹为他点的。这天晚上,妹妹放学回来,还为他送上了一只千纸鹤。妹妹说:“哥哥,这是高琴姐姐教我的,好难折,我还是折成了,我没钱,不能买什么东西送给你,就送这个了……”  2005年7月,妹妹在石门小学组织的期末考试中,她语文考了94分,数学考了96分,并以特别的人生经历和在校的优秀表现被学校授予“十佳少年”的光荣称号。&没有比这叫洪战辉更为高兴的了。端详着“妹妹”的奖励证书,10余年的磨难之后&,洪战辉从来没有体现到的一股暖流陡然涌上心头,今天的亲情是对他10年来艰辛的最好报答。  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2005年12月以来,洪战辉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及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日,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号召全省学习洪战辉;12月21日,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洪战辉&“全国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称号;12月26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向洪战辉同学学习的通知》,号召教育战线学习洪战辉;2006年1月,洪战辉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  洪战辉出名后,得到了各级党和政府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爱护,许多好心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出了名的洪战辉,也没有让自己晕倒在名人的光环里,他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常对媒体说:“其实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么多年来自己所做的,都是平常人所应该做的。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的时候,也感到很难,但我觉得我做的事情很简单,能够做好就是因为坚持。这或许就是与别人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忘记我的责任与使命。下的路无论踏实不踏实,我来走过,都该是寂寞无声。”  为了回报社会,洪战辉在社会捐助的基础上,设立了“洪战辉教育助学责任基金”,将爱心投向了那些象他一样需要社会帮助的贫困学生。这再次体现了洪战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4月22日,“洪战辉教育研究会”暨“洪战辉教育助学责任基金”,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成立。洪战辉用爱心再次演绎了一幕“爱和责任”的感人场景,他将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延续给了更多的优秀寒门学子,全国391名贫困学子成为首批受助对象。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现场授予他“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称号。  洪战辉说,自己倡导成立的这个助学基金与其他助学形式最大的不同,是责任基金强调的是责任。这种资助不是施舍,也不是捐款,而是采取“借”的形式,每个受助学子都必须签订一份“道德责任状”,受捐助者将来走出困境成才后,要回馈基金,形成良性循环,使基金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基金前期以资助贫困高中生为主体,今后还将逐步兴建战辉学校,并建立完善义教师资培训机构,兴建战辉责任教育基地。  同学的榜样,老师的骄傲  洪战辉关爱他人胜过关爱自己,在同学们的眼里,他是善良的,是真诚的,因为他把同学们当兄弟姐妹,纵使自己有困难,只要同学们需要,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2004年6月份,我院中文系02级贫困生蔡文武患了重病,他知道后,主动跑到中文系为这个同学捐了50元钱。这50元钱,对战辉来说可是半个月的生活费。陈邦建是洪战辉的同班同学,温州人,家里条件宽裕,上大学后不集中精力学习,有时玩电脑游戏至深夜,影响白天学习,得知这个情况后,作为班干部的战辉主动找他谈心,在战辉的影响下,陈邦建改变了不良习惯,学习主动了,成绩上去了,他们也成了好朋友。  洪战辉已毕业的老乡李红娥专门跑到学校向老师说了这么一件事:今年春节,他们两约好在郑州火车站见面,一起回怀化,而当时李红娥去晚了一点,当天到怀化的票早已售完,而且最早的票也要等两天以后才有。这时,战辉把他的票硬塞给李红娥,并说:“你先走,我正想去看望郑州的同学呢。”随后他提着行李把送李红娥上了火车。后来李红娥才得知,他郑州哪来同学,平时连吃饭都舍不得花钱的他,竞是靠啃着从家里带来的干冷的馒头、睡候车室冰冷的坐椅来熬过两天两夜的!每每想起这件事,李红娥的心就会微微地作痛。”  在老师的眼里,洪战辉是一个懂事并且知道感恩的人。对于关心他、爱护他的老师,洪战辉一直在寻找机会报答他们。一次,他在与企业打交道的进程中,老板把几箱饮料作为报酬给了他,他又转送给平常爱护他的老师,老师却要他放到超市寄卖掉,平常大方健谈的他竟然急得面红耳赤的说:“这是我挣来的,我不过是表达一份心意。”对贫穷落后的家乡,洪战辉充满依恋和感激。他的事迹通过媒体报道后,引起家乡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政府决定帮他家整修住房,洪战辉听到这个消息后,他致信婉言谢绝了,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村的小学连院墙都不整齐,如果政府把给我家翻盖房子门楼的砖用来整修学校,这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碳。”  作为一名家庭极度困难的学生,洪战辉用自己平凡的经历谱写了令人感喟的不平凡的篇章。他最能感动人的,就是在艰难生活中显现的执着和坚韧、责任和爱心。&“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我们为有洪战辉这样自强不息的学生而感到自豪!为祖国能有这样承担道义的青年感到骄傲!  (该人物资料由怀化学院推荐)
(责任编辑:张葳)
相关新闻:?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或反映。
1、短信投票:
 ?编辑“选手编号”发送短信到1510666(移动)、9510666(联通),每条短信评选一位候选人;
 ?资费标准:1元/条,每个号码每天限投15票。
2、网上投票:
 ?通过提交选票
 ?每人全程限投50票。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网
 邮政编码:100733
 联系电话:010-369992
 传真号码:010-
 电子邮件: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收麦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