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聂隐娘 迅雷下载影评1000字左右

刺客聂隐娘:掀起中国正在觉醒的文艺复兴
来源:李冬君的文化江山
作者:李冬君
第1页 :《刺客聂隐娘》奢华用“静”
  李冬君 : 搜狐自媒体专栏作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政治思想通史、中国政治文化史。
  《刺客聂隐娘》,一如其名,不喧嚣。
  能蹑手蹑脚,绝不万马奔腾;能隐在暗处,绝不全身而现;能用幽暗表达权谋,绝不多给一丝光亮;能只言片语,在背景里镶嵌出情节,绝不给大段的台词;能一刀割喉,绝不摆拍一招一式。杀人实在不必要表演,即便在理性成熟的年代,看客的良知也会在享受快感的同时,为暴力美学所吞噬。
  相反,在这个主义喧燥的时代,这部电影却在“静”中极尽奢华,镜头在自然山水的大美景中,慢慢地拉着,就像一双纤手在江山中慢慢地摊着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蓝蓝的湖上,雾霭悠悠,弥漫着纯粹的美的趣味,除了宣泄美,还是美,屏蔽了一切与意义相关的暗示;帷幔是静的,只有轻风纠结的光影,悄然地撒着颤抖的碎片,隐喻了房间里的各种情绪和杀机;聂隐娘的行走是极为安静的,一袭黑衣是静的沉郁,在山川之间远远的一个黑影慢慢移动着,刺客高手的静是有意味的,那种孤寂的静,暗示了它与其他武侠片的不同,悄然中为悲剧的蓝调美埋下了伏笔。
  奢华的静,缓缓的静,其实是价值观的一种克制和潜藏,导演不想无视观众的智力和期待,他想和观众一起保持立场中立,不要各种主义包括西式主义及其理念的包装,要脱掉政治外衣,去掉一切意识形态的包围,他想呈现的最高价值就是人性内在的精神之美。
  侯孝贤的镜头很谦虚,即便展示最奢华的部分,也是那种传统保守主义的分寸,一种内在的克制,是那种精神自信的克制。因此,他彻底地使用东方式的道具表达,他让道具说话,说着和他一样风格的话,在道具上也是极尽节俭和含蓄,常常点到为止。在剪辑时完全是他的价值观和艺术追求在动刀子,他为聂隐娘剪出一首爱情的悼亡诗,也为自己剪出一首个体自由的赞歌。
  爱情和自由是艺术的永恒主题,但他只顾在精神上将古典、现在和未来连缀起来,却忘了炫耀一下他的道具确实是唐代或仿唐代的。因此,上述种种,皆招来各种像不像历史上的唐朝的诟病。
(责任编辑:孟晋园 UM023)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一半掌声,一半鼾声” 中的《刺客聂隐娘》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如果《刺客聂隐娘》对于投资方最大的价值是获得“电影殊荣”,那么负责赚钱的“任务”可能就得靠其参与投资的其他项目了
  陈汉辞
  “一半掌声,一半鼾声”,侯孝贤的8年巨制《刺客聂隐娘》8月27日上映后,口碑出现两极分化。
  评价好的说“它简直就是一幅惊世绝伦的山水画”;评价差的说“就是一组催眠版古典写意风景幻灯片”。
  截至8月30日,《刺客聂隐娘》4天票房累计仅为3864万元;同是拿奖拿到手软的犯罪悬疑电影《烈日灼心》27日同时上映后,累计票房为1.25亿元,虽然高于《刺客聂隐娘》,仍远不及一些商业大片一天1亿的票房。
  “未来几天,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排片能有所上升,但这些并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提及《刺客聂隐娘》,其中国大陆唯一投资方和发行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有些无奈,但“基本预期是不亏钱的”。
  “按照当下的市场环境,口碑不错的艺术电影票房一般不会太高,而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给艺术电影释放的空间,毕竟,有些作品是需要人们能够记下来的。”院线公司星美集团高管郝彬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
  侯孝贤的光环与“任性”
  “这部电影的核心灵魂还是导演。在我们这一代的电影人心里,侯孝贤被称为大师并不为过,我最喜欢侯导的长镜头,《小毕的故事》里&榻榻米的小厅,斜阳来到这里也觉得是另一个年代的阳光了&的书面语言在长镜头里欣赏,是件让人迷恋的事情。而且东方美学的特质是体现在侯孝贤电影的体悟、远观和静默的美学风格之中。”从事影视制片人多年的王璐表示。
  确实,《刺客聂隐娘》头顶的光环多与侯孝贤有关:一是两个月前的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侯孝贤凭《刺客聂隐娘》摘得最佳导演奖;二是侯孝贤个人的号召力,作为台湾电影的代表人物,大陆影迷所熟悉的《悲情城市》、《戏梦人生》等全出自其手,2014年,侯孝贤获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终身成就奖;除此之外,该片有号召力的就是舒淇与张震的组合了。
  《刺客聂隐娘》整整磨了8年,侯孝贤更是选用了阿莱的胶片机进行拍摄,耗费44万尺胶片。幕后班底是功力深厚的廖庆松(剪辑指导)、杜笃之(声音设计)等侯孝贤的“老朋友”,编剧则包括作家阿城、朱天文。
  上述所有的信息足以让宣发方围绕电影本身,做层层递进的新闻点,而每一条也是媒体关注的;宣发方本身控股及参股的影院数量也有31家,再加之他们在票房排名靠前的几大省市院线的大力宣传,这样使得《刺客聂隐娘》在某种程度上对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造成了“威胁”。
  “这是我们公司进入电影发行领域的第一部电影,虽是一次试水,但是全力以赴,这次发行团队中有上百人投入到这部影片中,首映票房排片达10%以上,票房达1000多万,基本达到了我们的预期。”上述投资方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
  但现实是残酷的,电影上映后,在众多网站出现的最低分与最高分的拉锯战中,平均分从最初的7.5下滑到了7左右。
  评价好的说“它简直就是一幅惊世绝伦的山水画,饱含中国文化之留白精粹,寂寥一笔,却形神俱备,不着一字,无物胜有物”;评价差的说“就是一组催眠版古典写意风景幻灯片,让人昏昏欲睡”。
  这就难怪舒淇会在微博里有些无奈地转载了那篇《我不想推荐聂隐娘》,然后自嘲地说:“喜欢侯导的、懂他的去感受一下吧。从没看过侯导电影的、怕闷的,隔壁戏院也有别的戏。”
  “我是冲着侯孝贤导演去看的,个人认为导演还是任性了点,但从专业的角度看,这是侯孝贤粉丝或者文艺青年小众关注的一部电影,并非现在核心的80、90后的观影人群所关注或者喜欢的类型与题材。”一家影视传媒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
  投资方的“两手抓”算盘
  三年前,侯孝贤前往杭州出任西湖影像促进会荣誉主席时与投资方相遇。随后,投资方多次带着诚意到台湾与侯孝贤沟通,最终参与投资并获得大陆唯一发行权,至于投资比例是否为10%,上述负责人表示无法透露。
  《2015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80后、90后共约32%的电影观众贡献了近八成中国电影票房,约4000万16岁至35岁的年轻人在2014年贡献了约23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
  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观影人数接近1.3亿,比上年增长16.11%。全部观影人群中,“90后”以17.1%的人口占比贡献了42.1%的票房,“80后”以14.9%的人口贡献了35.2%的票房。
  虽然侯孝贤的粉丝群没有大数据支撑,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随机调查了8月29日晚某一场次的20位观影者后发现,35岁以上的只有6人,评价都是“不错”;14位85后均表示“看不懂”,其中3人曾看过侯孝贤的电影,其他观众是冲着舒淇与张震来的。
  目前来看,《刺客聂隐娘》并非80后、90后的菜,那投资方为何愿意砸钱?
  “我相信艺术电影同样也可以影响80后、90后,和侯孝贤这样的导演合作,最根本的还是我们对真正艺术的尊敬、对电影市场的判断,如果企业只想着商业是做不好的,可以&一手小鲜肉,一手艺术大咖&两手抓。”上述投资方负责人表示。
  对于是否考虑盈利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基本预期是不亏钱的。”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推算,《刺客聂隐娘》的投资若是9000万元,未来两周内,只要保证仍以10%的排片匀速发展,票房会在3亿元左右,收回成本不是问题。
  如果《刺客聂隐娘》对于投资方最大的价值是获得“电影殊荣”,那么负责赚钱的“任务”可能就得靠其参与投资的其他项目了。
  以另一个“极端”《小时代4:灵魂尽头》为例,上映6天票房就超过了4亿元,《小时代》系列的累计票房则高达17.28亿元。尽管该投资方没有透露《小时代》系列的盈利率,但其近期发布的2015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9.26亿元,同比增长20.45%,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7.55%。
  “不少产业都是二八比例,电影也是一样。”王璐表示,“大的影视公司基本每年投资15部左右,如果有5部赚钱,再有几部持平,整体上就能盈利。”
  以光线传媒(300251.SZ)为例,2012年共发行了12部影片,总共带来了16亿元票房,其中《泰濉芬徊烤痛锏12.6亿元,占比达到79%。
  如此“好运”,并非每家影视公司都能碰到的,今年暑期档几部黑马电影背后的投资者,就没有大的影视公司身影。其中,《大圣归来》背后的主要投资者是横店影视;《捉妖记》的主要投资者是江志强的安乐影视。
  夹缝中的艺术电影
  “面对每年只有5%~8%的电影赚钱的现状,电影公司还是要在所投影片的每个环节上多下功夫。”制片人胡总表示。
  于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同时给6位影视界人士抛出了同一个问题:“若你是《刺客聂隐娘》的发行方,你会怎么做?”
  他们的观点大概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应该避开暑期档,8月27日上映并不是好的时机,前有好莱坞电影《终结者》“轰炸”,后有《碟中谍》强势上映,留给《刺客聂隐娘》的只有两周时间。此外,同期上映的还有一些口碑不错的国产片,更有《百团大战》的“空降”。
  8月30日当天的票房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是好莱坞大片《终结者5:创世纪》,票房达5470万元;《百团大战》紧随其后,票房为4153万元;第三名是《烈日灼心》,票房为3485万元;第四名是《捉妖记》,虽然已经上映46天,可1211万元单日票房依然超过了《刺客聂隐娘》的826万元。
  从票房数据可以看出,艺术片《刺客聂隐娘》很难与其他商业大片抗衡。于是,上述影视界人士的另一种观点是,呼吁给文艺电影更大的关注。
  在电影诞生地法国,共有1100家艺术影院,且官方会对其进行财政补贴并给予税收优惠;电影工业极其发达的美国,已形成固定的艺术片观影市场,全美共拥有约300家艺术影院,共约1000块银幕在放映艺术电影。
  “前者通过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形成造血循环;后者通过半个世纪多的市场培育,达到稳定的院线结构,这基本上可以看作艺术院线的两条路,我们其实也有。”郝彬表示。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北京地区的艺术影院只有3家。
  “整个行业都急着赚钱,国外的艺术电影产业链上的每一端相互磨合、通力合作,共同推进艺术院线和艺术影片的发展,甚至艺术影院都有了连锁经营。”胡总表示。
  “我们现在连分级制都没有,更不要谈艺术电影了,这个市场只有靠耐心与时间去培育细分市场、赢得观众。”该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UC001)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刺客聂隐娘》真的很难懂吗?
公号连连看
《刺客聂隐娘》公映了,很多观众都被震惊了,面对这样一部与众不同的武侠爱情片,很多人纠结于自己的见识和领悟力是否够用。《刺客聂隐娘》真的很难懂吗?影评人铁任认为:一点都不难懂,只是没有太多廉价的快感。大家都不习惯看《刺客聂隐娘》,正是因为当下的风气不佳,华语电影多数都太圆滑,为了利润最大化,讨好献媚,不断地加料,加打戏,激情戏,撕逼戏,加小鲜肉,加话题。《刺客聂隐娘》一定不是迎合大多数的那种,但它一定是一部经典,可以流传很多年。详见微信公号南都全娱乐(nd_ent)。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share_link').append(html);
},out:function(){
$('.qrcode').remove();
var share_window=function(share_url){
window.open(share_url,'_blank','scrollbars=no,width=600,height=450,left=75,top=20,status=no,resizable=yes');《刺客聂隐娘》票房仅5500万,文艺片“票房魔咒”怎么破?|界面新闻oJMedia9月8日,中国电影市场打上了一道新的分隔符,符号的一边是《碟中谍5》的强势上映,分走了近56%的影院排片,符号的另一边是正在黯然离场的艺术大片《刺客聂隐娘》。
《聂隐娘》是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筹备了二十五年的心血之作,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预想将这篇唐代传奇搬上荧幕,从筹拍到杀青,《聂隐娘》耗时10年,投资近亿元。
如今来看,《聂隐娘》的商业回报难称乐观,根据美团猫眼提供的信息,截止到9月7日晚,《聂隐娘》上映12天后的票房总计为5906万元,9月7日的当日票房仅88万元,排片占比不足2.45%。
而实际情况可能更糟。一家著名电影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数娱梦工厂》,按照另一套票房监测数据的结果,《聂隐娘》到9月8日中午的票房只有5500万左右,比猫眼的数据还要少400万左右。
数娱君打听获悉,一些地区的放映方,比如上海联合院线旗下的绝大多数影院,已经开始从初期的削减排片,到如今直接将《聂隐娘》下档,不再安排排片。
如果按照这种趋势,保守预计《聂隐娘》的票房可能最终只能定格在7000万元左右。文艺片&票房毒药&的魔咒依然难以打破。
1. & &豪赌&文艺片,华策是赢是输?
目前我们还很难判断,《聂隐娘》背后主要出品方的华策影视,是赢是输?
《聂隐娘》一共有6家出品方,分别是:银都机构、光点影业、华策影业、中影国际、中国梦和寰亚电影。其中华策影视扮演的是&主投+中国大陆独家发行&的角色。
如果从商业回报来看,这似乎是一门亏本的买卖。8月27日《聂隐娘》上映首日,其票房收入1088万票房,排片15.28%。客观说,这一数据在近两年的文艺片中算是相当可以的。
仅有张艺谋的《归来》首日票房超过3000万,柏林金熊奖影片《白日焰火》首日票房过1000万,其他文艺片的首日数据普遍只在几百万左右。
然而首日数据只是昙花一样,《聂隐娘》在上映2日后的排片就下滑至10%以内,6天后排片下滑至3%以内。上座率更是非常低下,目前日均票房已不到100万。
上海一家影院的经理对《数娱梦工厂》说:&如果票房不好,我们就会降排片,如果降了排片上座率依然不好,我们就再降票价,如果降了票价依然不好,影院就会考虑下档。&显然,《聂隐娘》就是不幸进入&被下档&名单中的那一个。
按照目前形势推算,《聂隐娘》在中国大陆的票房预计很难突破7000万元。而华策影视的发行权利仅在中国大陆地区,因此在不考虑台湾地区及海外市场收益的情况下,这似乎很难以称之为一笔好生意。当然,外界并不清楚华策和《聂隐娘》的具体发行协议,亏不亏本还都不好说。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有的片是为赚钱而来,有的片是为挣名而来。前乐视影业的一位做发行的朋友对《数娱梦工厂》说,像《黄金时代》《聂隐娘》都是大导演强卡司,融资相对容易,有经验的投资人基本做了预亏的心理准备,图个名而已。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华策似乎又是成功的。因为此前《小时代》系列作品虽然为公司带来了不菲的票房回报,但是也被冠以&低俗&、&拜金&、&小镇青年最爱&的辞藻和印象。而侯孝贤的《聂隐娘》带来则是另一截然不同的口碑。
综合戛纳及海外媒体和影评人的评论来看,《聂隐娘》是一部颠覆性质的电影,全片不仅大胆采用了文言文对白,而且台词精简到了&不能再少&的地步,而作为女主角的舒淇也只有寥寥十几句对白,然而即便如此,电影中流淌出来的诗意又纯粹的美感,依然摄人心魄。
美国电影评论家詹姆斯&乌登评价:首先是一部侯孝贤的电影,其次才是一部武侠片。而它也将是一部不同于以往任何同类电影的武侠片。
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曾对数娱君表示过:华策未来电影板块的比例是70%:15%:15%。70%说的是基于大众商业需求的电影,即粉丝电影(我们可以理解为郭敬明类,用来赚钱的电影。)
15%投资于具有艺术价值的,且能够与世界电影接轨的大片。(指的就是《聂隐娘》这类,数娱君的理解是,在不怎么赔钱的前提下,靠这类电影来平衡口碑,显示逼格。)
第三个15%,是基于华策自己热门电视剧、网络剧IP改编的电影。
数娱君不想武断和简单来评价华策在《聂隐娘》上的输赢,因为这一切要取决于华策自己的原始意愿。
2. 最惨文艺片票房只有《聂隐娘》的六十分之一
其实《聂隐娘》并不是最惨的,《数娱梦工厂》整理了一下近些年的文艺片作品,让大家宏观的感受一下文艺片的集体遭遇。
首先是2014年的两部海外获奖作品:
《白日焰火》: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影片。
《警察日记》:东京国际影展获得影帝大奖。
《警察日记》是一部与警察、破案有关的影片,由宁瀛执导、芦苇任文学统筹、宁岱编剧、王景春主演。影片上映首日,排片率仅有3.8%,还不及《聂隐娘》的一个零头。最终票房仅锁定在206万元。
《白日焰火》的开盘格局似乎有些不一样。顶着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的双项国际赞誉,加上犯罪悬疑的故事外壳,以及桂纶镁的人气上映首日全国排片比例超过17%,首日票房突破千万,但最终票房也仅为1.03亿元。
如果我们再往前看会发现,不单单是收获戛纳的《聂隐娘》,这几年欧洲三大影展获奖作品,在国内电影市场都不怎么吃香,比如《图雅的婚事》、《三峡好人》曾分别获得金熊、金狮奖后,进入市场后均不约而同地遭遇票房惨败。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曾夺得威尼斯金狮奖,但国内票房不到100万元,不到《聂隐娘》的六十分之一。
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曾夺得柏林金熊奖,但国内票房仅有200万元。
此外的获奖文艺片遭遇还有:
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五项大奖的《黄金时代》,票房仅5155万元。
亚太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奖的《闯入者》,票房1004万元。
2012年金马奖最大赢家《桃姐》票房7051万。
张艺谋2014年的人文大作《归来》斩获票房2.9亿,已算是国产文艺片的票房巅峰。
但即便是《归来》、《白日焰火》这类票房过亿的文艺片,抛除税费和专项基金,片方最终能获得的收益也十分有限,大致也就在3000万~1亿元之间,如果再扣去各类早期成本,盈利空间可想而知。
3.&票房毒药&魔咒该怎么破?
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而这个话题的答案应该从2个层面来看:
为什么美国很多文艺片就能够取得非常不俗的票房?
比如李安的《少年派》全球总票房为14.7亿人民币、比如昆丁的《被解救的姜戈》全球票房高达26亿元人民币。
你无法否认这些不是艺术电影,而与国内不同的是,好莱坞的艺术电影更接地气,也更愿意融入一些商业片元素,《少年派》的特技水平堪称顶级,《被解救的姜戈》融入昆丁风格的暴力美学和黑色幽默的镜头感。
商业电影的艺术化,和艺术电影的商业化已经成为当今电影的一种潮流趋势。有很多商业电影的艺术价值并不亚于纯粹的文艺片,而很多艺术电影的商业价值也似乎不亚于纯粹的商业片,遗憾的是,在中国的两岸三地,这似乎还很难做到,文艺片和商业片非常泾渭分明。
国内的许多文艺片更类似强烈个人风格的作者电影,&看不懂&、&不接地气&往往是对这类电影最多的评价,比如此次的《聂隐娘》,豆瓣评分7.5,在国产片中也并称不上很高,评价也是两极分化&一半掌声,一半鼾声&,评价好的说&它简直就是一幅惊世绝伦的山水画&;评价差的说&就是一组催眠版古典写意风景幻灯片&。
文艺片的制作者们嚷嚷了好多年,要扶持、要培育文艺片市场,要教育观众。其实,这是一个极端狭隘的理念。观众是你能教育的吗?市场的培育周期要多长?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抽象而不确定的。能够看懂抽象艺术片的观众永远只是一小部分窄众群体,片方不能与时俱进,只有等着被观众用脚投票,被市场化的力量所淘汰。
文艺片缺少系统性的变现渠道。
前乐视影业负责发行的一位朋友对《数娱梦工厂》表示,做文艺片的发行的确比起商业片要难很多,因为中国没有专门的艺术院线。
在美国,很早就已形成固定的艺术片观影市场,全美共拥有约300家艺术影院,共约1000块银幕在放映艺术电影。但是在中国目前仅有少数院线和影院会开发专门的艺术电影区域。更多的是需要文艺片与商业片直接捉对厮杀,排片结果和上座率可想而知。
在电影诞生地法国,共有1100家艺术影院,且官方会对其进行财政补贴并给予税收优惠;美国通过半个世纪多的市场培育,达到稳定的院线结构,法国则是通过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形成造血循环;这基本上可以看作艺术院线的两条路径。
除此以外,国内的文艺片收入主要来自单一票房,而海外的文艺片收入除了艺术院线以外,还包括影像店DVD、在线视频网站、电视台电影频道等多个渠道。相比欧美,国内文艺片的变现渠道相对过窄,这导致了一旦票房失利,文艺片就必然难逃亏损厄运。
0界面JMedia联盟成员数娱梦工厂是数字娱乐产业一线自媒体垂直平台,我们由业内资深人士精心打造,专注于文化娱乐产业的投融资,在证券投资二级市场有卓越的影响力,后台目前吸引来自各大基金、投行、券商、私募、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的专业人士,同时也包含大量标的公司的高层。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刺客聂隐娘电影影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