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何来忧怨夜中荡是什么动物

那年月 那琴声
    那年月 那琴声
        (曾题为《万人听二泉 几人是知音》)
最近偶然读到一篇文章,讲一个老外听《二泉映月》的独特感受,让我如醍醐灌顶。
那年月,那琴声,本来早已在我的记忆中淡出,现在却沉梦唤醒,跳跃的音符,不肯罢休的旋律,时时回荡在耳际。
读高中的时候,班上突然兴起学二胡的风气,我也被卷进去了。我拉得很差,二胡在我手中发出的声音让人惭愧,但有好几首二胡乐曲却令我着迷,拿起二胡就舍不得放下。渐渐的,在这些美妙乐曲中,有一支乐曲让我觉得最美妙最动人,那就是盲人音乐家阿炳的《二泉映月》。它令人感受到一种夺魂摄魄的魅力,感到自己的心灵被它那美妙无比的乐音深深的打动,又说不出从中到底听到了什么。
于是便总想听懂它。
在同学间传抄的《二泉映月》曲谱,末了附有几句乐曲说明,不知出自何处。原话我记不得了,那大意是说,乐曲着力描写了无锡二泉月夜的美丽风光,同时曲调中又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似乎蕴含着作者的身世之叹。
这乐曲说明,让我自以为已经懂得《二泉映月》了。于是,一次次听二胡拉
同学演奏,又一次次自我体验,我都是循着这样的思路,欣赏,解读,陶醉。
有一天晚上,记得好像是个周末,我走在夜色笼罩的校园中,忽然听到夜空中飘来了《二泉映月》。但那是怎样的一首《二泉映月》呀!它与我所熟悉的《二泉映月》比较,尽管曲调完全相同,却又似乎迥然不同。它是用小提琴演奏出来的,琴声不像二胡的低吟浅唱那样温婉含蓄,却带着一种很强的冲击力和穿透力,酣畅淋漓。与我听惯了的那个《二泉映月》更加不同的是,我听到的不是淡淡的忧愁,而是浓郁的悲愤,不是轻轻的叹息,而是沉痛的倾诉。
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二泉映月》!
我被震慑了,惊呆了!
驻步在夜幕下,停留在琴声中,忘记了时间和空间。
不知何时琴声已经消失。也不记得是何人告诉我,那小提琴的独奏者是学校里的一位老师,大家叫他“邱右派”。
不叫邱老师却叫“邱右派”,很怪,但过来人都知道,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特色。一般来说学生们当面还是不会直呼“某右派”的,但似乎有规定也不允许叫老师。如果要与“右派”老师说话,是什么也不叫。而在背后议论时,“某右派”的称呼就不会回避了。这位“邱右派”是在当大学生时被定为右派的,能够分配到县城里的中学校来,没被流放到边远山区去劳动改造,要算是非常走运的幸运儿了。
“邱右派”没有给我们班上过课,所以我不知道他的课讲得好不好,是不是真有本事。我们班是学校非常看重的一个班――全县七八所中学,为了渡过“三年困难时期”那最后最困难的一年,只招了一个高中班。学校给我们班安排的老师,全是课讲得很好的。其中只有一个是当过右派的人,因为他的数学课讲得实在太好,在整所学校数第一,资格老,人很狂,但此时已经被收拾得老老实实循规蹈矩,右派帽子也已经摘掉。这位“邱右派”资格还浅,学校不可能让他来教如此被重视的班。
但是,“邱右派”的小提琴拉得实在太好了。
我虽学过几天二胡,对小提琴却一窍不通,不知他的演奏技巧是不是很高明。但在校园中那个夜晚,他的小提琴《二泉映月》,在我听来,比我们一群学生中二胡拉得最好的人的《二泉映月》,还要好听得多动人得多。而最令我不能忘怀的是,这曲调这琴声,竟可以负载那么多的感情,那么多的悲愤。
这位当了右派的年轻老师,胸中该有多少积郁想要宣泄呀!
不知何故,后来校园中再也没有响起过这位老师的琴声了,至少我没有听到过了。尽管有时还看到他独自在校园中不紧不慢的行走。
如今回想起来,很后悔自己没想法去接触这位老师,没能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同时便又联想到另外两位“右派”老师,我学生时代更早遇到的“右派”。
一位是我小学五年级时的学校教导主任,姓朱,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他曾顶替任课老师来给我们班上过几堂地理课,讲得绘声绘色,特别吸引人,我至今还记得他形容什么地方蝴蝶翩翩起舞的神情。那个夏天的暑假过完后,我再上学时,却听说他已经成了“右派”,不再到学校来了。他的妻子王光灼老师是我们班的班主任,班上的学生在她面前都避免提到她丈夫。王老师本人外表上却似乎没有任何改变,一如既往地对学生特别好。她自己腿脚不太好,小河涨水时,却要专程护送我们村几个小孩过河。考初中前夕,我的腿被狗咬伤了,她怕我耽误一次重要的复习课,特意把我接到学校去,中午还专门给我做了一大碗鸡蛋炒饭。我小学毕业后再没见到过王老师,更不知道她丈夫后来的命运了。
另一位右派老师是初中时见到的,我连他姓什么都不记得了。听说他也是在大学里当了右派的。他被分配到这所农村中学时,这里本来缺教师,他却没有教书的资格,只能当食堂管理员。有一次我还看到老师们正在开会批判他。我们班的班主任,一个只能讲《农业常识》,而且连这门课也讲得很差的老师,在那个批判右派的会上可厉害了,嗓门很高,声色俱厉,而那位右派则悚悚发抖战战兢兢。后来偶然看到这位“右派”打了几板乒乓球,身手不凡,动作潇洒,完全不像平时那种很委琐的样子。当时我也正热衷于打乒乓,所以挺想他多露几手让我看看。但他却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很快离开了球台。再后来,在乒乓球台边就再也没见到他的身影了。他又恢复成那个一天到晚畏畏缩缩的人了。
岁月蹉跎,世事沧桑,我自己也经历过了许多的坎坷,事业无成青春已逝人却老了。慢慢的,许多曾经亲近关心过我的老师被我淡忘了,几个被称为“右派”而离我很远的老师更不曾被想起了。
“流光容易把人抛”,&记忆平静已如水。
向平静的水面投进一块石头的是那个老外。
我读到的那篇文章介绍说,这个老外听《二泉映月》后,居然议论道,这乐曲好像并没有表现月光和泉水,就是在述说忧怨与感伤。这样彻底地否认《二泉映月》与泉和月的关系,让已经习惯于按定式思维的我大吃一惊。
我的记忆突然被唤醒了,那位被称为“右派”的邱老师的小提琴声,又在我耳边响了起来。
我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也许那才是真正懂得《二泉映月》的人啊!
我一遍遍重听《二泉映月》,用我的心去听。
如今,被称为瞎子阿炳的我国天才音乐家
华彦钧离开我们已逾半个世纪,他的身世经历已经被尽可能多地发掘出来。
通过互联网,借助搜索引擎,关于这首乐曲和它的作者的信息,我们很容易得到一大堆了。
现在我才知道,
《二泉映月》这个名称,本来就是当年录音后几个参与者临时拟定的。
我国音乐家贺绿汀早就说过:“《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
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二泉映月》的反应,引人深思,更令人震动。他竟然当场泪流满面,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无限感慨地说,这是真正的天籁,是世界级名曲,是应该跪下去听的。
万人听“二泉”,几人是知音!
一切写景皆是写情,王国维先生早有此名言。
说《二泉映月》完全没有月光和泉水的影子,也许过于绝对。但若把《二泉映月》当作风光片风景画一般欣赏,那就是太遗憾太离谱的误会了。
对于《二泉映月》这样一首乐曲,这样一支饱含对人类苦难的倾诉、抗争、感悟和美好期盼的命运之歌,我几乎用了一生才有些许感悟!
愧对这位历尽人生五味的天才音乐家的旷世杰作!
愧对这代表中华民族音乐走向了世界的国之瑰宝啊!
我想对所有喜欢《二泉映月》的国人说,真正听懂它,少一些对它的误读,多一些对它的理解吧。
我想对自己说,那年月,逝去了就让它逝去吧;那琴声,愿它永驻我心伴我一生!
& ( 曾天海的博客  http://&&)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月夜琴声
&&&&&&&你笔下校园月夜之迷人,让我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当年林老师旳《江河水》倾诉旳《月园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心平》旳忧怨,的确让人伤心。善良人总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用人月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细腻生动的语言,用爱心再次打动了读者。&&
&&&&&&&&&&&&&&
&风起帘动处,见窗外月色很好,于是停下手中批改的作业,起身到屋外去。今天是旧历十六,月亮又大又园,映照着天际如垂下了银色的帷幕。远处幽谷中也能朦胧望见连绵蜿蜒的黛色山峦。我伫立在檐下,凝望着在云彩中缓缓穿行的月亮,仿佛看见了传说中桂树和白兔。
&月光似水,泻满校园,正是赏月佳境,我步下石阶,在铺了霜似的校道上慢慢踱步。往日这条校道,在夜色笼罩下,漆黑不见路面,行走时必须打着手电筒。可今晚却亮如白昼,就连低洼积水处,也因反射着月光,清晰可辩。一排排熄了灯的教室、宿舍,还有礼堂,甚至连操场上的篮球架也看得清清楚楚,倘若有球,还可玩投篮呢。周末的夜晚,校园里空不见人,如小鸟般叽喳活泼的学生们都飞回家去了。银色的月光,静谧的校园,一片宁静安祥,人的心灵仿佛也得到了净化。
&校道两边,葱茏的树木亭亭玉立,婆娑的树影,恍如少女们在月下悄悄起舞。我最爱足球场边上那一丛丛排成篱笆形的九里香,透过溶溶的月色,可以看见一簇簇纯洁可爱的小白花正在枝头上微笑。无论走到哪,都能闻到温馨的芬芳,仿佛在迷人的月色下,整个校园都浸透了九里花香。古人赏月吟诗,花间有一壶酒,可我不会饮酒,也不会作诗。夜阑更深,“月移花影上栏杆”,我只能用身心去感受古人诗中的意境。
&忽然,从校园的西北角,那片菠萝蜜林里传来悠悠的二胡声。琴声婉转,回荡在夜空,划破了校园的寂静。我知道是林老师又在拉二胡了。每当周末的夜晚,林老师总喜欢把椅子搬到院子里,斜靠着宿舍门前的柱子,全情投入地拉二胡。他拉的《二泉映月》,舒缓如流泉,激荡如潮水,一次又一牵动了远离家乡的山区教师的乡情。但今晚,萦绕耳畔的旋律却是《江河水》,此曲子表现的内容是:丈夫被强拉去当壮丁,一去不返,妻子坐在河边上哭诉着满腔的悲愤。七十年代大型歌舞片《东方红》,其中一段“卖女”的情节,就是用《江河水》配的乐,凄怆的旋律扣人心扉,曾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今晚,山区月明之夜,再次听到这凄美的旋律,让人感觉过于沉重。
林老师住在刘老师的隔壁,一天下午,经过他的宿舍门口,见门敞开着,偶然瞥见屋里有个女的斯斯文文坐在书桌前,身材娇小,五官秀气,她就是林老师的妻子了。林老师性格稳重,为人诚恳,而又才华横溢,在教师中人缘极佳。可出身红五类的妻子,抵受不住当年恶劣的政治环境,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压力,提出与出生黑五类的丈夫离婚。这对林老师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打击。今晚林老师就好像是在透过琴弦,在向明月倾诉积压在胸中的满腔忧怨。夜深人静,琴声哀怨,如泣如诉,听了让人感到无限伤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今,林老师早已了却尘缘,得道成仙去,月夜琴声,只成追忆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唯有琴声悠悠不绝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认识你已3年了,印象永远定格在第一次见到你的那一刻,白色短袖,白净的皮肤,微胖,你在给孩子们上课,感觉清晰一亮,仿佛旷野中一泓清泉,于是我坐下来,听你腼腆的继续讲课。见过你坐着弹钢琴之后,便发觉在面前的分明是教室里倾心弹琴没有世事纷扰的青春学子,清纯而安静。在你安静时有一种淡淡的典雅,仿似一杯香茗,让人宁神静心,每次在路上遇见你,你一闪而过的身影,又象是天空中飞过的一只白天鹅,优雅地飞翔,可你顾盼言辞间的笑声更象是飞檐流角上的风铃,惊动西天的云霞。
这是我心中的秘密,一个从没有对任何人说过的秘密。世事纷繁芜杂,唯有那一泓清泉,在我心中最宁静,象荷塘中的波浪,微微荡漾。后来几次见你弹琴,我遥想,你并不复杂短短的生活历程一定有许多深沉忧怨的故事,就象有着一个叫丁香姑娘的愁怨的心事。你静谧地弹琴,每一个音符下都埋藏着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钢琴声是你的心声,诠释着你内心的波澜起伏和心路历程,阐释浪漫情怀。
假如我的思念能永远持续,那是我幸福的往事。
假如我的思想能永远纯洁,那是你心灵的感应。
假如我的脚步能一直行走在老街上,我希望我们的故事象街心石板一样久远。
假如我的记忆能永远珍藏在我心中,我希望我们的记忆象老街风景一样美丽。
你的身影如古老的建筑中传来的钢琴声一样,给人永恒的记忆。那老街是我最喜欢走的地方,千万双脚把石头磨光,发亮,沉甸着历史的久远。我喜欢听老者娓娓讲述过去的故事,喜欢站在河边码头上看船来船往,老街两边的房子虽有些旧,但每个地方总是很干净,住在这里的人们平静,和睦,没有纷争。你就象这街上偶然遇到的一个美丽姑娘,长长的秀发,总是笑容满面。就象我这样的外来客第一次走在这陌生又感觉十分熟悉的老街,突然看见一朵盛开的玫瑰花,艳丽而芬芳,驻足神往,伫立在街角,细细远看。
然而你又是一个不一样的姑娘,你给人们带来欢乐,教人们跳舞,给人们弹琴,琴声如诉,这琴声寄托着你多少美好的向往。相遇的甜蜜、孤单、苦涩,都是你我的回忆。你的心是我最留恋的地方,你的脸是我最向往的风景,你的琴声是我最喜欢的音乐,你的笑容是我最喜欢的春天。
&&&&&&&&&&&&&&
二O一O年四月十四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查看: 619|回复: 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026 小时音符42681 阅读权限100积分42681帖子主题精华2UID1295624
13:38:48 上传
13:38:32 上传
专辑中文名: 马头琴魂传说
艺术家: 包朝克
资源格式: WAV/分轨
发行时间: 2006年
地区: 大陆
资源下载:115网盘,现在115网盘限制非VIP用户不能接收礼包,不能用者请不要购买,以免浪费音符!
唱片公司:星文唱片 
出版公司:广东音像出版社 ISRC:CN-C18-06-427-00/A.J6 
专辑介绍:
中国马头琴第一人 史上最昂贵马头琴包朝克经典传奇曲目。
 蒙古利亚风情十足,国之瑰宝,悲怆苍凉憾人心肺,丰富频响,超级享受,感染力爆棚。
悠悠的马头琴声、抑扬的蒙古长调、余辉下的勒勒车影、蒙古包的袅袅炊烟、远处飘来的奶茶清香……所有的人事悲欢,所有的岁月流转,都让它在古老的马头琴声中化为轻絮。
马头琴,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琴名称的来源来自乐器本身:那是因为乐器的顶端有一个端庄生动的马头雕像而得名。故而称为马头琴。马头琴音色柔和、深沉带有一些苍凉感,具有浓郁的草原韵味而深受到牧民们的喜爱。马头琴除了它的声音具有独特的魅力以外,它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科尔沁草原上有个爱唱歌的牧人,名叫苏和。他有一匹心爱的小马儿,浑身雪白,它的皮毛像缎子一样光亮又美丽,它的性格活泼又可爱,它嘶鸣起来,声音像银铃般清脆悦耳。
  几年以后,小马儿长成了膘肥体壮的大白马儿。在一次赛马会上,苏和的白马儿夺得锦标后却被王爷抢去了。
  白马儿日夜思念着主人。
  一天,王爷骑着白马儿在众人面前炫耀,白马儿奋蹄将王爷摔下,摔得王爷头破血流,然后白马儿挣脱缰绳向苏和的蒙古包奔驰而去,却不幸中了王爷的毒箭,待跑回主人身边时,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在蒙古包前。
  苏和失去心爱的白马儿悲痛欲绝,日夜守护在白马儿的尸体旁不忍离去,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也不睡。这天晚上,苏和朦朦胧胧地睡着了,他梦见白马儿复活了,向他欢蹦乱跳地跑来,嘴里不住地嘶鸣着;苏和也呼唤着向白马儿跑去,眼看就要和心爱的白马儿相逢在一起了,可就在这时他惊醒了。举目远望,四野茫茫,苍穹像蒙古包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草原。
  草原上马群滔滔,羊群像天上的朵朵白云,但就是不见他心爱的白马儿。只有它那动人的嘶鸣声一直萦绕在耳边。这声音寄托了苏和对白马儿深情的怀念。终于有一天苏和猛醒过来,他用白马儿的腿骨做琴杆,头骨做琴箱,马皮蒙琴面,马尾搓成琴弦,套马杆做弦弓,并在琴杆上面按白马儿的头型雕刻了一个马头,做出了草原上的第一支马头琴。
  马头琴拉响后,就好像梦中听到白马儿嘶鸣的声音一样动听。从此,每天夕阳西下的时候苏和就拉起马头琴,用沉思、悲哀、愤怒的琴声诉说着蒙古族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对王爷、牧主的仇恨;用嘹亮、高亢、优美的琴声表达蒙古族人民对牲群、草原、蓝天、白云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从此,马头琴便成了蒙古族人民的心声。暮色降临时,牧民们漫步在草原的牧场上,一缕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传来,沁人心脾,感人心魄。马头琴拉响的是蒙古人的心旋。
   有人说:对草原的描写,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传神,更赋有艺术感染力。
拿到此专辑,听了N遍,被旋律深深打动,实在不敢独享;特奉献出来与朋友们分享!(原版CD抓轨)
01.远飞的大雁( 试听)
02.嘎达梅林
04.森吉德玛
05.田野静悄悄
06.牧羊姑娘
08.万马奔腾
10.草原晨曲
11.美丽草原我的家
12.我爱祖国的大草原
13.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
优秀会员勋章
优秀会员勋章
炫音绿叶勋章
炫音绿叶勋章
炫音支持勋章
炫音支持勋章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琴声美妙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