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队歌员们唱着欢快的歌,在水中划着小船这情景会想到哪些词语

查看: 10035|回复: 105
[一课一帖]三上 1.让我们荡起双桨(2013秋)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目录二楼——4322 藤椅电子教材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2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6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2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6 积分
以下是引用在路上的呼声在 20:23:00的发言:
{以下内容早就发在作业贴4中,看了大家在群中的交流才知道发这个帖,抱歉,才移过来。}
4310 在路上的呼声 作业4&& Post By: 14:22:00
苏教版三上《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材解读及教学价值选择
&&&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滋润着几代人的心田。孩子们乐呵呵地唱着,感受着幸福;大人们轻轻地哼着,回味着童年。苏教版教材把它作为三年级语文学习的首篇一定有编者慎重的考量。作为歌曲,它的创作是先有旋律后有歌词,现在作为教材,它就不再以旋律取胜而是以歌词所带给我们的美好画面和美好的情感而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少年儿童泛舟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饱含了少年儿童热爱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写完了北海的代表建筑,作者接着写四周的景物,作者用一个动词连接,先让学生借助图片/动作理解“环绕”的意思,再将“白塔”“绿树”“红墙”三个语词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词语的特点,并适当拓展带颜色的词语“白头红装 绿草 青梅 紫气 碧波 青山 绿水 红叶 黄鹤 银装 灰头”等。其中,“周、墙”是本课的生字,先进行部件的分析,再对细节部件指导书写以帮助学生记忆。)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本句在诗歌三个小节的末尾重复出现,丰富了诗歌意境,读来亲切感人,这也是本课结构上的一个特色。“轻”是本课的生字,“轻轻”这个词要帮助学生积累,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说一说从语言中体会到什么,也许是舒服,也许是愉悦,再追问学生的感受从何而来。从而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再次感受景美。有了这个基础上,相机理解这里为何是“轻轻”,也许人们早就忘了划桨,完全沉醉在美景中了。最后,从整体上朗读背诵文字。)
[第2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满童趣。
  红领巾迎着太阳,(本句中“红领巾”是学生的理解障碍,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扫除它,可追问的方式“谁迎着太阳?”引导学生理解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在适当补充“白衣天使——护士、掌勺——厨师”。)
&& 阳光洒在海面上,(和第一节相比,文本的叙述视角由远及近。用“洒”而不用“照”,教师可做做这个动作,引导学生体会“洒”在用词上更活泼、更有生气。其次,是字形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比较右边是“西”而非“酉”)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这句话多么富有童趣。孩子们不会管它是不是比喻句,只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这句话出彩之处在于它没有单独的写鱼儿或我们,而是用望和听两个动词将两者联系了起来。“悄悄”这个词也很有意思,“悄悄”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的意思,为什么要“悄悄地听”?因为我们在愉快地歌唱。在小朋友的生活里有没有“悄悄地”做过什么事?联系儿童生活既能理解和积累语词也能进一步体会词语听趣味,还可适当补充“慢慢、徐徐”“津津有味、炊烟袅袅”等语词。)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第二次出现这个句式,可先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作者第二次使用。教学时,还是要先引导学生从感觉说起,再引导学生联系前句体会少先队员们愉快的心情,最后引导学生朗读背诵本小节。)
&[第3小节]则由尽情欢乐中的少年儿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激之情。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时,作者由景回归情。先交待了小朋友来此尽情玩耍的前提,同时不忘表达感激的感情,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孩子来说,如果让他回答这个问题,多数会说是父母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党、祖国、人民对儿童的关怀?可适当补充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在世界一些经历战乱、自然灾害的国家儿童的生活,让学生体会现今和平、富足生活是祖国、党、人民共同创造,从而产生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感情。)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第三次出现这个语句,和前两处一样,水波荡漾,小船悠悠,更是情感的荡漾。在凉爽的风里,在荡漾的船里,感激之情、珍惜之意在此酝酿。教学时依然要引导学生在表达感受时联系上文内容加深情感的体悟,再进行了语段的感情朗读和背诵。)
二、教材价值分析:
&&&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联系学情、编者意图、课标要求,对“教什么”作出如下梳理: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课生字共10个,其中一类字9个,二类字1个,需积累的新词10个。根据我班班情(二下时已进行标、读、画、查四步预习步骤培养),多数学生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朗读课文。但不是全部学生都能掌握,特别是生字部件的记忆还不能达到完全依赖自学的程度,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某些字音(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三连音)进行纠正和强调,对“桨、塔、墙、洒、愉、排”等字(易错部件、细节笔画、特别偏旁)进行分析和书写指导。
其次,字词(环绕、洒、悄悄地、愉快、安排)送到句中,从词义的理解到句中朗读的停顿连贯要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和训练。
&&&再次,文本的背诵应引导学生梳理构段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语句、语段的联系,避免死记硬背。文本共有3个小节,每个小节2句话,每小节的第一句话按照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景及情的顺序表达,写了远处的白塔、绿树红墙、阳光、鱼儿、我们,同时每段的最后一句采用重复的方式,使得文本的段落清晰、情景交融,背诵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2)在随文学词时学习汉语四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1)此“海面”非彼“海面”。文中第一小节第三行中有句“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并非是荡舟海中,而是取名为“北海”的人工湖中。在借助图片、文字说明的同时,可适当补充“河床不是床,鲸鱼不是鱼”,让学生感受汉语表达不能望文生义。
&&&&2)文中出现了“轻轻”“悄悄”两词,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比较体会,“小船儿轻轻飘荡”“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去掉这两个语词也是合适的,但却没了荡舟湖中惬意的感觉和鱼儿听歌的情趣,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迁移运用,还可适当补充相关的语词,这将有利于丰富学生语言和语感。
&&&&3)“红领巾”是象征义,实指少先队员,这种语言现象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白衣天使”“掌勺的”,在教学中适时引导下将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感受汉语的有趣。
&&&&4)语词中带色彩,同样会增强的语言效果。比如“红唇、白雪、青山、绿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些语言密码渗透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语感培养都有益处。
(3)在反复处回味,体会语段重复的魅力。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3个小节中反复出现,学生应该不难发现这个特点。我认为,这句话的魅力在于,它代替了文本内容的长篇累牍,每个语段两句话,写完四行便用这句收尾,既是对前面内容的回味又是下面内容的过渡,船儿漾漾值得回味。教学中,我们要此处稍作停留,让学生入境般地读读,闭上眼睛浮想浮想,既是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是对学生语感培养。每次出现,还可以成为学生遐想身临其境的机会。
&&& 这样看来,这真是个好文本,放在三上,让学生第一次接触没有拼音的文本,不但不会有畏惧的感觉,还以它的景、情感染着学生。有时间,还可以跟学生讲讲曲作者作曲的故事,学唱歌曲,多有趣呀!
&下载信息&&[文件大小:&&下载次数:]
好深邃的解读 学习了 谢谢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随笔:秦小米的随笔2015秋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1469&fromuid=213119
主题帖子积分
以下是引用※丝路花雨在 19:13:00的发言:个人觉得,课文读通顺,会唱这首歌,对照插图,感受少先队员的快乐,生活的美好,能用钢笔把十个生字写的漂漂亮亮,这节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只是个人的一些见解,不当之处,请专家指教。
同意!我也是这么想的。解读再深,也得结合孩子的学情。
欢迎到丰盈小家做客:/userlog/18849/index.shtml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2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教材的原生价值:
&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因为是歌曲,课堂上教孩子们轻松吟唱,在歌声中感受意境的美好,体会出诗歌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此乃教材的第二个原生价值。
编排特点:
从三年级起,苏教版各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均为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篇歌词,从文本形式上看,可以归类为现代诗歌。对于三年学生而言,这也是学生第一次在教材中学习诗歌体裁的课文。
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题中的“桨”为生字。“桨”是形声字,“木”为形旁,表现了该字的最初来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加之书中插图,即可知道“双桨”就是一对划船用的木桨。
桨一般应该用动词“划”,文中却用“荡起双桨”,有人说,这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我觉得不妥。借代应运用于两个相关联的物与物之间。“荡起”实际传递了孩子们当时一种闲适,自然的心境。学生在初读课题时,可能无法体会到位,对于“荡起双桨”只要理解到“划船”即可。教师可在让孩子们学完课文,体会到愉悦心情之后,再品悟“荡起”一词使用的韵味。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题时已经理解,不再重复。
小船儿推开波浪,“推开”动词,词意对于学生而言不是难点,重点是对拟人化用法的解读,小船好似有灵性一般,形象地表现了小船分开波浪前进的情景。“儿”这个词缀,读来轻柔、温婉,从另一个侧面可见作者景中有情的写法。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首先,这里的“海面”,并不是指“大海的海面”。这里的“海”即“北海”,它在北京市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1952年辟为公园,是我国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其次,在词意上要区分“倒影”与“倒映”的差异,在字形上要关注“应”与“映”的区别。最后,“白塔”是北海公园里的标志性建筑。“塔”为生字,
“土”为形旁,“土”作左偏旁时,最后一横应改为提,本课中的生字“墙”可一并讲解。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四周”与“周围”可以结合理解,四周着重于范围,即“四面”,“周围”既可以指范围,也可以指一种关系的亲近程度。
“环绕”为并列式的合成词,可以通过看图,做动作等方法理解。“墙”形声兼会意字。从啬(表示收藏谷物),从爿(表示筑墙)。《说文·啬部》:“墙,垣蔽也。从啬爿声。”本义为筑起外围屏障来收藏粮食。由此引申泛指:1、起遮蔽作用的屏障垣壁;譬之宫墙。也指2罩棺四周的帷幔:由奠乃墙。有了这样的了解,我将甲骨文画出:先收了很多“粮食”要求大家收藏,砌墙(一面),后由此理解要求围起来,就有了现在楷书中的“回”。“绿树红墙”形容北海周围的景色非常美。此句缺少主语,恰恰体现了诗歌“成分省略”的特点,它可以使表达更凝练,更简约;使诗句更硬朗、更坚实。往往省略一些成分,让读者去体味,去补白。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轻轻飘荡”这一偏正短语,不仅描写了船儿在水面的轻巧的状态,也体现了孩子们荡舟时那种舒畅、轻松、愉快的心情。但“飘荡”的释义分别为“随风飘动”和“在空中随风飘动或飞扬”;而“漂荡”的释义分别为“随波漂动”和“在水面随波浮动”。这样看来,我觉得该句中用“漂荡”似乎更为合适。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事情发生于1955年7月初,时值夏日。按理孩子们划船、嬉戏,应是比较热的,我们时常会有一种体会,即:一阵风来,身上的汗似乎也被带走,那时我们常说“真凉快!”所以“凉爽”既是切肤的感受,也是孩子们内心愉悦的表现。第一小节最后两行在全诗第一次出现。它重点写了孩子初到北海,刚刚划船时的兴奋,朗读的声音应该响亮、语速也应该是稍快的。
(诗歌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北海风光。语文的教学价值:(1)作者选取的景物是有代表性的:“塔”、“树”、“墙”。(2)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了颜色特点,几笔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的北海风光:“白塔”、“绿树”、“红墙”给人视觉的冲击。(3)注意偏正式词语的构词特点。(4)诗歌押韵的特点。(5)关注“景中有情”。)
红领巾迎着太阳,“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借代的手法可使语言形象化。“红领巾”与下文“阳光”交相辉映的,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迎着”让人感觉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一种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太阳”在这里似乎已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现象,它似乎预示着一种指引,一个方向!这就是诗的语言,有鲜明的形象性,同时又做到言之有意。
阳光洒在海面上,此句表面是写自然现象,但结合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所以“阳光”不仅仅是实写,作者也借“阳光”一词表达的是“党的关怀如阳光般温暖美好”,“少先队员沐浴党的阳光健康成长”,“少先队员感谢党和国家”等丰富的语用意义。“洒”这个动词,读来让人豁达。阳光在水面跳跃,跳动的是一份美丽,一份顽皮,一份关怀,这和人的心境是相通的。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鱼儿也有了灵性,他们被孩子们感染。一个“望”字,多么传神,它流露的是羡慕,是祝福。它传递的是孩子们的无拘无束、自由快乐!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此处与第一小节的第四行一样,出现了成分的省略。鱼儿“悄悄听”是一种沉醉,这与上一行“望”两处拟人手法的运用,其目的都是表达:新社会的孩子,不仅能够上学,还能尽情赏玩美景、享受自然和生活的美好,这是旧社会的孩子所难以实现的幸福生活。实际是对党的关怀的一种感谢与肯定!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这句话第二次出现,表达的情感色彩与第一次相近,但读起来的感觉却不同。诗歌叙述至第二小节,孩子们已然与北海融为一体,在静静享受荡舟北海,文字是那么富有童心、童趣。这句话的朗读应该是舒缓的,语速较慢。
(第二小节表现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语文的教学价值:(1)借代、象征、拟人的修辞手法。“红领巾”、“阳光”、“望”、“听”。(2)学习诗歌“反复”的表现手法。(3)关注“景中有情”。(4)关注诗歌的押韵。)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功课”指作业。“功”与“攻”要进行区分。
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指由着自己的情感,不加约束。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伙伴”在这里指同学。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是一个疑问句。“安排”有精心筹划、细心考虑的意思,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生活的真挚关怀。结合本文的创作意图来看,此句有两种理解:其一、党和人民给了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其二、少年儿童享受着新社会的美好生活,应该感谢党和人民。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此两行在文中第三次出现,在写法上运用了反复的写作手法。这样的写作手法,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得到了逐步的推进和升华。但作为诗歌尾声的朗读则应更为舒缓、语速渐慢、声音渐弱,体现了“思考”、“回味”的情绪意味。
(第三小节表达了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拥有如此幸福生活的少年儿童们理应学会感激和珍惜。诗歌先描述了北海风光,再写愉快感受,最后一小节提出问题,一步步将情感推向深处。语文的教学价值:(1)区分形近字:功与攻;(2)疑问句的作用;(4)反复的表达效果。
结合课标和学生特点,本课的最终教学价值:
1、掌握诗歌的文体形式。
全文共分为三个小节,一句一行,行首空两格,每小节之间空一行。
理由:可以让学生认识现代诗歌,感受它和其他文体的不同。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基础。
2、了解诗歌特殊的韵律美---押韵。
“桨、浪、墙、上、唱”这些出现在句尾的字,它们的韵母同为ang,这是押韵。诗歌,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歌一般都要讲究押韵。
理由:诗歌与其他文章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押韵,押韵使得诗歌朗朗上口,这也是了解诗歌特点必要的基础知识。
3、诗歌中运用的借代、反复的写作手法。
“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阳光”喻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这些的表达方式,更加体现了诗歌的用词准确、精当以及意境美。这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文中三次出现,在写法上运用了反复的写作手法。这样的写作手法,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得到了逐步的推进和升华。
理由:让学生了解诗歌常用的表现形式,而“红领巾”、“阳光”对揭示文章中心起到关键作用。所以要讲。
(37 KB, 下载次数: 198)
10:1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9:27:01编辑过]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2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1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2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1 积分
&&泛舟湖上的诗意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材解读
4305 一路书香
& 一、整体解读:
&&&& &准确地来说,《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故事片《祖国的花朵中》中的插曲,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歌曲旋律清新流畅,富于民族风格,歌词充满诗情画意。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这应该属于诗歌体裁的一篇课文。从三年级开始,苏教版每册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安排的都是一篇现代诗歌,如《长城和运河》、《老师,您好!》。我以为,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是要从三年级开始,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有关现代诗歌的文体特点、写作特色、以及表情达意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学生学习现代诗歌文体的开始,在整册教材中作用不可小觑。
二、文本细读:
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题中“荡起双桨”代指“划船”。借代是诗歌常用手法,读起来也比“让我们划船”更优美,更有动感,属于陈述性知识应该教,学生了解到这里的“荡起双桨”是表示“划船”的意思即可。可读一读,比较一下,读起来更优美,有动感。)
(桨为生字,是个形声字,船桨多为木质的,故形旁为“木”字。这里的“桨”与“奖状”的“奖”比较记忆,注意区分不同。交给学生区分的方法属于策略性知识。)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小船儿“推开”波浪中的“推开”一词有拟人化的写法,属于陈述性知识,需教。)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这里的“海面”,指的是“北海”,在北京市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白塔”是北海公园里的标志性建筑。陈述性知识,交代一下即可)
(“塔”为生字,形声字,“土”为形旁。值得注意的是,“土”、“王”、“车”作左偏旁时,最后一横应改为提,本课中的生字“环”、“轻”可一并讲解,此乃陈述性知识。)
(“倒映”与“倒影”读音相似,两者之间也存在联系,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差,此处需比较讲解,做到理解记忆、学会运用。会读会用这两个词语是陈述性知识,如何区别不混淆是策略性知识。)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周”是生字,但难度不大,可以不讲。“墙”这个生字比较难写,也是学生错误较多的生字,可以突出字形,寻找方法,重点记忆。)
(“绿树”、“红墙”以及前一句中所提的“白塔”都为北海公园的景物,是课文描述的少年儿童们泛舟时眼前所见的景物,对于理解时增强诗歌的画面感有比较重要的价值,可以结合书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阅读的情景再现,并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此为程序性知识。)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轻轻飘荡”、“凉爽的风”描述了船儿在水面漂浮的样子,也体现了孩子们荡舟时那种舒畅、愉快的感觉,这两句话反复出现,渲染了这种感受,抒发了这样的情感。想象体会词语的语用效果,有益于理解课文,体会诗歌的情感,应重点教。诗歌的抒情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借助描写和叙述来进行的,也就是诗歌常用的“赋”的创作手法。但这些文学知识不宜教授给三年级学生,不教。通过朗读、想象、体会就行了。)
(第一小节作者在“物”的描写上,抓住了景物的颜色特点,几笔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碧波荡漾的北海风光。学完本段,应引导学生关注“白塔”、“绿树”、“红墙”这三个偏正式词语的构词特点,属于陈述性知),并适当做练习。结合图片,展开想象,说说还有哪些景物可以用这样的词语写进诗中,例如:蓝天、碧水、白鸥等属于程序性知识。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
(“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阳光”既是实写,又喻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此处是学生阅读及理解方面的障碍,需要教师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作相应的介绍。因为对理解诗歌的感情有一定的帮助,需教。此处,理解“阳光”的比喻意义属于陈述性知识,而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体会则是程序性知识。生字“洒”提醒不能多一横,与酒区别。)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畅游在“水中的鱼儿”,为什么会“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呢?这是少先队员借鱼儿自由自在、欢快来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真切感受,这是童心、童趣的真实流露。此处可教。但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生字“愉”区别“偷”。)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这句话第二次出现,表达的情感色彩与第一次相近,但读起来的感觉却不同,这是因为语境不同了。第一小节重点写了孩子欣赏北海风光,情绪是高昂的,带着初到北海,刚刚划船时的兴奋,朗读的声音应该响亮、语速也应该是稍快的。诗歌叙述至第二小节,虽然没有明写时间的流逝、但可以感受到此时的孩子们在静静愉快享受荡舟北海,欣赏美景,愉快歌唱的快乐。这句话的朗读应该是舒缓的,语速较慢,声音较低的。这是关于朗读的知识:朗读的情感基调应该切合文本、语句的情感色彩。应教。)
(诗歌的第二小节主要抒发孩子们荡舟湖上的愉快感受。如果说第一段侧重于描写,第二段则侧重于抒发感受。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可以尝试由学生来概括,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整体把握一下每小节的主要内容,大概地了解一下,诗歌“寄情于景“的特点。)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这句描写的场景是学生熟知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此时的欢乐,是程序性知识)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这是一句疑问句,句中隐藏的含义和情感距离学生较远,我们每个人都有上学受教育的权力,而且上小学初中无需缴纳学费、书本费;看病有医疗保险;为了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国家制定了《未成年人青少年保护法》……这些,都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这些需要学生了解,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才能体会到党和人民对孩子的关怀,也是课文理解的难点。)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此句在文中三次出现,在写法上运用了反复的写作手法,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得到了逐步的推进和升华。仍可联系上文发现,词句的朗读、要表达的情绪、情感是与上两次是有区别的。作为诗歌尾声的朗读更为舒缓、语速渐慢、声音渐弱,体现了“思考”、“回味”的情绪意味。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在孩子的生活:读书学习、泛舟娱乐,这实际上是新社会儿童生活的写照。有了这样的写照,下文中的”设问“才事出有因——“是谁给了孩子们这样的幸福生活呢?”由此可见,诗歌虽然讲究物象的铺陈、意象的跳跃,但仍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诗歌先描述了北海风光,再写愉快感受,最后一小节提出问题,一步步将情感推向深处。理解把握这首诗歌的这样精心安排的写作顺序,确实有益于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深入到”如何写“的程度上去,但对于三年接学生而言,这样的理解过深,不宜如此剖析。应教,但只需要粗知各小节的主要内容即可。)
我认为本课可以教的知识点: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诗歌特殊的文体形式,能正确书写诗歌。
3、朗读体会诗歌特殊的韵律美。
4、诗歌中运用的借代、拟人、反复的写作手法。
&5、体会当下的幸福生活,充满感恩之心。
(32 KB, 下载次数: 190)
14:5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1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3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1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3 积分
{以下内容早就发在作业贴4中,看了大家在群中的交流才知道发这个帖,抱歉,才移过来。}
4310 在路上的呼声 作业4&& Post By: 14:22:00
苏教版三上《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材解读及教学价值选择
&&&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滋润着几代人的心田。孩子们乐呵呵地唱着,感受着幸福;大人们轻轻地哼着,回味着童年。苏教版教材把它作为三年级语文学习的首篇一定有编者慎重的考量。作为歌曲,它的创作是先有旋律后有歌词,现在作为教材,它就不再以旋律取胜而是以歌词所带给我们的美好画面和美好的情感而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少年儿童泛舟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饱含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文本进行认真的解读从而发现它独特的教学价值。
一、文本细读:
(一)题目解读:
&&&& 课题取文本的第一句——“让我们荡起双桨”为题,读起来琅琅上、富有感召力,加上文题上的插图,仿佛一下子就让人有种泛舟湖上的冲动和向往。读题时,要注意停顿连贯不能一字一顿:让我们/荡起双桨/,“荡起双桨”就是划船的意思,可是如果我们改成“划船”顿觉语言没有了美感,关键就是要读好“荡起双桨”四个字,也就是要跟随声调吐字清楚有起伏,其中“荡”读第四声、“起”和“桨”读第二声、“双”读第一声,读的时候要有种随着水波荡漾的感觉。“桨”是本课的第一个生字,它和“奖”读音一样,因此要在形和义上帮助学生辨析。
&&&& 小结:课题有两个教学点:一是生字“桨”,随课题识字音、形、义的教学自然而然,易于学生掌握;二是读好课题培养语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锐敏的感觉。”“荡起双桨”与“划船”的比较,一个“上口”一个 “拗口”,一个有“意蕴”一个无“意蕴”,不言而喻。
(二)正文解读:
[第1小节]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到的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令人陶醉。
&&&让我们荡起双桨,(首句富有情境感,让人入境。)
  小船儿推开波浪,(明明是船儿向前,作者却用“船儿推开波浪”,可让学生读读文字做做动作体会人在舟中的感觉,积累语词推开和波浪。同时,也暗示着作者的叙述视角由眼前向远处展开。)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荡舟湖中,我们看到什么?可借助图片练习说话。诗句不直写白塔,而是与水面联系起来,写水中倒影,更显湖清塔净。可简单介绍北海公园和它的代表建筑白塔,相机请学生借助图片说说字形与图片的联系,从而建立对字形的部件感知记忆字形,同时明白这里的“海”也不是真正的海,指的是北海公园人工湖的湖面,就像鲸鱼不是鱼,河床不是床。“倒映”这个词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可借助此词帮助学生理解湖水的清澈。)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写完了北海的代表建筑,作者接着写四周的景物,作者用一个动词连接,先让学生借助图片/动作理解“环绕”的意思,再将“白塔”“绿树”“红墙”三个语词放在一起,让学生体会词语的特点,并适当拓展带颜色的词语“白头红装 绿草 青梅 紫气 碧波 青山 绿水 红叶 黄鹤 银装 灰头”等。其中,“周、墙”是本课的生字,先进行部件的分析,再对细节部件指导书写以帮助学生记忆。)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本句在诗歌三个小节的末尾重复出现,丰富了诗歌意境,读来亲切感人,这也是本课结构上的一个特色。“轻”是本课的生字,“轻轻”这个词要帮助学生积累,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说一说从语言中体会到什么,也许是舒服,也许是愉悦,再追问学生的感受从何而来。从而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再次感受景美。有了这个基础上,相机理解这里为何是“轻轻”,也许人们早就忘了划桨,完全沉醉在美景中了。最后,从整体上朗读背诵文字。)
[第2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满童趣。
  红领巾迎着太阳,(本句中“红领巾”是学生的理解障碍,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扫除它,可追问的方式“谁迎着太阳?”引导学生理解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在适当补充“白衣天使——护士、掌勺——厨师”。)
&& 阳光洒在海面上,(和第一节相比,文本的叙述视角由远及近。用“洒”而不用“照”,教师可做做这个动作,引导学生体会“洒”在用词上更活泼、更有生气。其次,是字形的指导,要引导学生比较右边是“西”而非“酉”)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这句话多么富有童趣。孩子们不会管它是不是比喻句,只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这句话出彩之处在于它没有单独的写鱼儿或我们,而是用望和听两个动词将两者联系了起来。“悄悄”这个词也很有意思,“悄悄”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的意思,为什么要“悄悄地听”?因为我们在愉快地歌唱。在小朋友的生活里有没有“悄悄地”做过什么事?联系儿童生活既能理解和积累语词也能进一步体会词语听趣味,还可适当补充“慢慢、徐徐”“津津有味、炊烟袅袅”等语词。)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第二次出现这个句式,可先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作者第二次使用。教学时,还是要先引导学生从感觉说起,再引导学生联系前句体会少先队员们愉快的心情,最后引导学生朗读背诵本小节。)
&[第3小节]则由尽情欢乐中的少年儿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激之情。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时,作者由景回归情。先交待了小朋友来此尽情玩耍的前提,同时不忘表达感激的感情,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孩子来说,如果让他回答这个问题,多数会说是父母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党、祖国、人民对儿童的关怀?可适当补充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在世界一些经历战乱、自然灾害的国家儿童的生活,让学生体会现今和平、富足生活是祖国、党、人民共同创造,从而产生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感情。)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第三次出现这个语句,和前两处一样,水波荡漾,小船悠悠,更是情感的荡漾。在凉爽的风里,在荡漾的船里,感激之情、珍惜之意在此酝酿。教学时依然要引导学生在表达感受时联系上文内容加深情感的体悟,再进行了语段的感情朗读和背诵。)
二、教材价值分析:
&&&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联系学情、编者意图、课标要求,对“教什么”作出如下梳理: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课生字共10个,其中一类字9个,二类字1个,需积累的新词10个。根据我班班情(二下时已进行标、读、画、查四步预习步骤培养),多数学生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朗读课文。但不是全部学生都能掌握,特别是生字部件的记忆还不能达到完全依赖自学的程度,因此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某些字音(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三连音)进行纠正和强调,对“桨、塔、墙、洒、愉、排”等字(易错部件、细节笔画、特别偏旁)进行分析和书写指导。
其次,字词(环绕、洒、悄悄地、愉快、安排)送到句中,从词义的理解到句中朗读的停顿连贯要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和训练。
&&&再次,文本的背诵应引导学生梳理构段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语句、语段的联系,避免死记硬背。文本共有3个小节,每个小节2句话,每小节的第一句话按照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景及情的顺序表达,写了远处的白塔、绿树红墙、阳光、鱼儿、我们,同时每段的最后一句采用重复的方式,使得文本的段落清晰、情景交融,背诵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2)在随文学词时学习汉语四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1)此“海面”非彼“海面”。文中第一小节第三行中有句“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并非是荡舟海中,而是取名为“北海”的人工湖中。在借助图片、文字说明的同时,可适当补充“河床不是床,鲸鱼不是鱼”,让学生感受汉语表达不能望文生义。
&&&&2)文中出现了“轻轻”“悄悄”两词,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比较体会,“小船儿轻轻飘荡”“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去掉这两个语词也是合适的,但却没了荡舟湖中惬意的感觉和鱼儿听歌的情趣,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迁移运用,还可适当补充相关的语词,这将有利于丰富学生语言和语感。
&&&&3)“红领巾”是象征义,实指少先队员,这种语言现象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白衣天使”“掌勺的”,在教学中适时引导下将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感受汉语的有趣。
&&&&4)语词中带色彩,同样会增强的语言效果。比如“红唇、白雪、青山、绿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些语言密码渗透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语感培养都有益处。
(3)在反复处回味,体会语段重复的魅力。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3个小节中反复出现,学生应该不难发现这个特点。我认为,这句话的魅力在于,它代替了文本内容的长篇累牍,每个语段两句话,写完四行便用这句收尾,既是对前面内容的回味又是下面内容的过渡,船儿漾漾值得回味。教学中,我们要此处稍作停留,让学生入境般地读读,闭上眼睛浮想浮想,既是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是对学生语感培养。每次出现,还可以成为学生遐想身临其境的机会。
&&& 这样看来,这真是个好文本,放在三上,让学生第一次接触没有拼音的文本,不但不会有畏惧的感觉,还以它的景、情感染着学生。有时间,还可以跟学生讲讲曲作者作曲的故事,学唱歌曲,多有趣呀!
(38.5 KB, 下载次数: 319)
20:2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18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4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18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4 积分
大家认为歌曲在什么时候介绍给学生比较合适?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课文时,边学边唱;结尾时,升华诗歌的情感。大家有何好的想法?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18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4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18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4 积分
乔羽(1927~ 今)山东济宁人。原名庆宝。著名词作家,在中国有“词坛泰斗”之称。
1946年入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曾任华北大学三部剧本创作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曾担任中国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文化部剧本创作室创作员。
1977年后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院长,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乔羽的创作与时代同步,上个世纪50年代,他著有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红孩子》,歌词《我的祖国》、《牡丹之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作品。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乔羽创作的《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思念》、《说聊斋》、《巫山神女》、《夕阳红》、《爱我中华》、《祖国颂》等歌词表达了新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因而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成为人们传唱的经典之作。
乔羽代表作品:《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等。
主题帖子积分
藏风真君, 积分 23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81 积分
藏风真君, 积分 23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81 积分
诗歌中运用的借代、反复的写作手法。
“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阳光”喻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这些的表达方式,更加体现了诗歌的用词准确、精当以及意境美。这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这些都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对于文本的解读,是不是要全部教给刚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孩子呢?个人认为,没有必要,特别对于“阳光”的解读,观课后习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用钢笔描红,读一读,再抄写,难道,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不挖掘出点人文价值,就不是好的语文教学吗?
主题帖子积分
藏风真君, 积分 23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81 积分
藏风真君, 积分 23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81 积分
个人觉得,课文读通顺,会唱这首歌,对照插图,感受少先队员的快乐,生活的美好,能用钢笔把十个生字写的漂漂亮亮,这节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只是个人的一些见解,不当之处,请专家指教。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1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3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1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3 积分
感觉最后学唱这首歌,因为这个是在语文课上,是作为现代诗歌出现的。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2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2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 积分
解读真到位!受益匪浅!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2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2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 积分
我的备课: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PPT;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前不久,央视做过这样的调查:你幸福吗?那今天我们先来聊聊让我们觉得幸福的事。2.是呀,在全社会的关爱,在家人的呵护下,我们少年儿童幸福的成长着。瞧,一群少先队员正在公园上快乐地划船呢!他们一起欢乐地歌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初读感知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四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2范读课文,感受美景与愉快心情:你仿佛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你感受到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3.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诗;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说说自己的收获。
4.全班交流。
三、学习生词
1.PPT出示生词。      
2.字音提醒:浪 lang 后鼻音;爽 shuang 翘舌音;洒 sa 平舌音)
3.分清字形:
左右结构:推  浪  塔  墙  洒  悄  环  形近字辨析“谁”——“推”  “狼” ——“浪”“消” ——“悄”  “西” ——“洒”“不” ——“环”
字形分析:“塔”和“墙”,强调 “墙”的笔顺 4.指导书写:“荡、桨、墙”要写得紧凑。“爽”要居中写。5.学生练习描红。
四、整体感知。
1.分自然段读三节小诗,指导读出画面
(1)美丽风光图。相机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愉快歌唱图。
(3)欢乐感激图。
2.聆听歌曲,简介乔羽: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歌坛不老松”、“词坛泰斗”
五、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小诗,学唱歌曲。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2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2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 积分
一、复习导入
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整体回顾:让“我们”在“哪儿”怎样的荡起双桨?那儿的景色如何?
二、精读感悟
(一)美丽风光图
1.首先让我们来欣赏美丽风光图。你看到了哪些美好的风光,可以用铅笔把你读到的美景画出来。白塔、绿树红墙、湖面
2.风光美在哪里?色美:白、红、绿。
水清:理解“倒映”
人乐:感受“荡”“推”的妙用。“推”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3.理解“环绕”,结合图片,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
4.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想象: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
5.指导朗读。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读出景色之美。 
(二)愉快歌唱图 
1.质疑解题: “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2.“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3.“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4.指导朗读。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读出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三)欢乐感激图。
1.指读。想像说话: “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会做什么,说什么,唱什么? 
2.我们曾经读过的《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能这样尽情欢乐吗?
3.这样的欢乐是谁给予我们的呢?理解:“谁” 4.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5.指导朗读: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三、回顾全文
1.这篇小诗在结构上与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有哪些不同呢?课文作为歌词,像这样的写法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反复的作用让读者感受到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2.指导背诵:
方法一:抓关键词:①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时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方法二:想画面。
3.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4.齐诵全诗。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上指定的练习。
3.有条件的观看电影《祖国花朵》
◆板书设计:
&&&&&&&&&&&&&&&&&&&&& 1、让我们荡起双桨
&&&&&&&&&&& 荡起双桨&&&&&&&&&&&& 推开波浪
&& 红领巾&& 迎着太阳&&&&&&&&&&&& 愉快歌唱
&&&&&&&&&&& 做完功课&&&&&&&&&&&& 尽情欢乐
&& 谁&&&&&& 安排&&&&&&&&&&&&&&&& 幸福生活
◆教学反思: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1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3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14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3 积分
谢谢,受益匪浅!
主题帖子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1 积分
弄潮儒生, 积分 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1 积分
大家是如何教三年级的生字的?用田字格边讲边练?还是挑选几个重点字边讲边练?
主题帖子积分
以下是引用※丝路花雨在 19:13:00的发言:个人觉得,课文读通顺,会唱这首歌,对照插图,感受少先队员的快乐,生活的美好,能用钢笔把十个生字写的漂漂亮亮,这节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只是个人的一些见解,不当之处,请专家指教。
可以这样教,只是要适当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
主题帖子积分
藏风真君, 积分 24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68 积分
藏风真君, 积分 24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68 积分
三备的首个研备帖,学习啦!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19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19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 积分
几位的解读很到位,学习了。初到三备,来学习
主题帖子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5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50 积分
溪头醉仙, 积分 5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50 积分
初来三备,跟诸位学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希望和各位多多交流,QQ:
主题帖子积分
春江载友,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春江载友,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 积分
解读得很好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先队队歌歌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