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可以赚票房,那拍电视剧和拍电影靠什么挣钱

现在的电影,拍得挺烂也随便过亿,电影市场真的这么好么?
有没有业内比较了解情况的,告知一下这几年观影人数的增长情况
按投票排序
228 个回答
先说结论,中国的电影市场的确越来越大,可电影赚钱却越来越难。
真的吗?可是我们看到的是票房过亿的电影遍地开花,电影人赚钱不是更容易了吗?no。国产电影赚钱不是说“很困难”,而是“极其困难”!
首先,一部公映电影,先要从中抽出5%交给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作专项基金,然后再扣3.3%的营业税。剩余的钱,影院和院线要拿走57%,剩下的43%归投资方和发行方。而发行方一般能分到3%至10%,剩下30%多的票房,才真正属于投资方。这意味着,票房要比投资高3倍才能赚钱。随便举一些例子,《白鹿原》《太极1》《太极2》《二次曝光》《铜雀台》《逆站》这些电影都过亿,却统统赔钱了。票房过亿不过亿,太不重要了。大陆电影目前仍然90%以上是赔钱的,能够赚钱的电影不到10%。仔细想想现在什么行业赔钱率能这么高?而且赔钱也有门槛哦,只有20%的人才有资格赔钱,因为80%的国产电影拍出来都进不了院线啊!12年103部上映的国产片有85部亏损,剩下10部艰难保本,最后不到10部盈利。而且就这可怜的10%的盈利率,在之后的几年里,都不断被新生力量抢夺。“繁荣只是表象”,新影联负责人高军说。蛋糕变再大,能吃到的人却不见得更多。刘德华在宣传《寒战》时曾感叹“路太难走了,中国电影的路太难走了”。这是为什么?
因为有新生力量掺和进来了,而且让你哭笑不得。简单回顾一下这几年高票房的大陆电影,你会发现,每一部烂片虽然各有各的烂处,但能取得高票房都是必然的,几乎没有一部是单靠运气。这里不讨论影片质量和国产片的前途,俗一点,抛开一切说票房。你会发现《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成功是必然的,《后会无期》《小时代》成功是必然的,《致青春》《左耳》成功是必然的,《狼图腾》《何以笙》成功也是必然的,《泰囧》《心花路放》成功还是必然的,《同桌的你》《北爱》简直票房就是白给的。因为大陆的观众是没有认导演的习惯,他们只有认熟悉的习惯。观众看《观音山》不是因为是李玉导演的,而是因为范冰冰。观众进去看《逆战》不是因为林超贤导演,而是为了看周杰伦。近两年有没有比跑男和爸爸还火的真人秀节目?无出其右吧?因为太火,因为受众太多。你把《一站到底》搬上去试试。实际上这并不是电影,只是荧幕方式的延伸; 同样的,80后成长起来的标签人物里,名气和争议能超过韩寒和郭敬明的?没有吧?观众太想看看这两位陪伴成长起来的问题和争议少年如今拍电影是怎样的,而不在于电影本身的娱乐或艺术性; 黄勃宝强碰到一起就是戏,而且内地有几个能超过徐黄宁的铁三角组合?没有!;又有几位演员可以靠一部电视剧长久不衰的家喻户晓,还珠格格的收视率和重播率可是亚洲第一,受众从30后到00后全民通吃。有几个团体组合成功如小虎队?所以投资人极力怂恿苏有朋拍左耳。投资人是疯了吗主动找一个没有经验的明星做导演?小燕子拍电影是什么样子?那五阿哥呢?足以令人好奇和期待。何况又有辛宜坞和明晓溪的坚实受众。对,粉丝受众非常重要!《狼图腾》《何以笙》的读者群从初中高中大学早已酝酿了多年,粉丝坚实而广泛;《同桌的你》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过可爱的同桌,每个人毕业时都要哭着唱一遍同桌的你,无论小学初中高中。《北爱》就是因为有一大波电视剧 脑残粉,管它说的是不是同一个故事。《那些年》就是因为片名太伤感,每个男生都有那些年,都追过女孩鲁过管,虽然不是在课堂上。(名字也是实力,如果《同桌的你》名字换成《打胎记》,《那些年》换成《新娘结婚了新郎不是我》来感受一下,会不会损失票房)这就是熟悉感。这也就是为什么经纪人也敢出来拍电影,出版商也敢出来拍电影,赛车手也敢出来拍电影。导演实际上是一个专业要求度极高的职业,他们不怕吗?不怕,有恃无恐,一定有人看。所以我非常相信,如果哪天马云李宇春和王思聪也出来做导演拍电影,也一定会票房大卖。《鬼吹灯》《诛仙》拍出来也同样的结果。所以票房比拼的从来都是实力,接下来才是档期、制作、宣传、乃至运气因素。
所以,过亿的电影都未必赚钱,真正赚钱的是远远甩开一个亿票房级别的,而且在保证投资票房比至少1:2.5的情况下,仔细数数吧,真就那么几部,然后再除以上映电影的分母数,你就会觉得恐怖了。毫无专业性的新生力量进来了,给大家留下了电影业繁荣好赚钱的假象。实际上赚钱的几乎全是名门,而不是名导,真正的电影人正在被边缘化。如果你能做到综艺节目的no1并且是这几年的现象级,去拍成电影吧。如果你是长久不衰家喻户晓的人物,去拍电影吧。如果你是90后标签争议人物里的惟二,去拍电影吧。如果你的书已经被跨年龄广泛传读深入人心,去拍成电影吧。如果你的一首歌已经是时代经典,校园民谣里的“圣经”,一个字都不要改,去拍成电影吧。票房大卖的时候别忘了我就行。。。如果不是,赔钱几乎是定律。
我非常同意王小帅导演说的”这也许是商业片最好的时代,也许是严肃片最坏的时代”,第六代导演里除了宁浩管虎,张元、王一持、王小帅、贾樟柯、娄烨等几乎都吃不到票房的饭,王小帅的新作《闯入者》甚至创造了史上最低的1%排片率,而不得不靠呼吁,想起来让人真的很痛心。第六代导演境况尚且如此,遑论其他的电影人。中国的银幕数早已破万,却挤不出几块来给中国电影最重要的接力群体。严肃电影不惟票房,但也要生存,院线也要吃饭冲业绩,观众要看好电影,好电影排不到片,排到片的都是烂片,不是烂片的都是进口片.....哎!
我已经怒赞了范无为老师的答案。补充一下题目中所提到的观影人数: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用170天票房破百亿人民币,观影人次2.83亿。2012年票房170亿人民币,观影人次4.67亿。2011年票房131亿人民币,观影人次3.68亿。2010年票房102亿人民币,观影人次2.8亿。所以你看,仅仅过了3年,中国电影市场就用半年时间做到了2010年全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而如果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10倍不止。但是要知道,中国现在观影人数最高的单部电影是去年的《泰囧》,观影人次不过3890万人,占据中国总人口的数字不足3%。宫崎骏大师的收山制作,目前仍在上映中的《起风了》迄今在日本国内的观影人次已经破700万人次,占日本总人口的6%。而当年那部风靡全国的《千与千寻》的总观影人次达到2350万,占到日本总人口的将近20%!我记得之前在电影票房吧看过一个帖子,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电影市场可谓爆炸式增长。文化压抑后的人们对于电影说带来的体验有着极度的渴望。当年一部热门电影的观影人次数以亿计,全年中国电影的观影人次则是数以十亿计。当然,时代不同,这种情况不可能再度出现。但是一部电影票房收入1亿人民币,按照现在的票价只要285万人次入场观看即可,以中国的人口而言,占不到千分之二。一部电影只要做到每千人里面有2人愿意入场观看,票房便能过亿,这就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能。这也是郭敬明聪明的地方,他知道他的《小时代》系列不会受到所有人的欢迎。他面向的15~30岁的女生可能只占了总人口的10%,但他有本事让这10%的人口中,有十分之一能够到电影院去看他的电影,小时代就足够有能量近5亿票房了!那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说的不就是这个意思么!四爷果然练过九阳神功,谁敢再笑四爷不够男人!
主要是蛋糕越做越大了,记得上小学时候跟老爸去工人文化宫看《英雄》时候,全长春的院线电影院也就是两三家,那时候一个片子能过几千万就是超级大片了,等到上大学的时候,基本每个商圈都会有一两家电影院,总体来说也得有个二三十家,而且现在看电影已经不再是什么高端消费了,就像KTV一样,成为一项比较受欢迎的普通娱乐项目,人们也越发愿意来电影院享受一些动作大片和感情戏,特别是《阿凡达》那个年初的狂热,IMAX, 加上3D技术,让很多人来电影院尝鲜,结果发现真的很爽很过瘾还不贵,从此过亿基本不是一个电影好坏的标准,而是排片的多寡决定了。确切数字:2005年,长春四家院线电影院,2011年19家。2010年,中国总票房就过了100亿大关,也就是平均来说,每周大概有2亿的总票房(当然贺岁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那几周单周可能要超过三四月一个月),但当时阿凡达就独大了占了近十亿票房,并在年初的两个月时间独霸当时的贺岁档院线,也就是说阿凡达的9.8亿大概用了两个月时间。这基本也就是一个受欢迎电影在当年的顶点了,折算成8周,大概一周一亿多点。而这股劲头褪去之后,一个相对受欢迎的电影(排片是阿凡达一半左右),大概两周到三周才能过亿。2011年,中国总票房130亿,随着阿凡达的热销,各个城市的电影院也越来越多,在2010年形成井喷之势(其实如果没有阿凡达,估计2010年总票房应该不会超过90亿)。但《伟业》的上映把很多电影(特别是国外的)的上映日期向后延了几乎一个月,导致好多外国电影没等上映,盗版已经满天飞了,例如《变形金刚3》的票房,如果全球同步,可能会增加50%甚至更多,很多朋友都说已经在家看过了,没必要再去电影再看一遍,而《伟业》的票房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八亿到十亿,而它所带来的影响至今没有消除。2012年,中国总票房170亿,大片云集,上半年的《福尔摩斯2》《战马》《碟中谍4》《复仇者联盟》《敢死队2》《超级战舰》以及最重头戏的《泰坦尼克号3D》,一下子把相当多的人吸引进了电影院,我们同学就有很多从去年养成了定期两三周去看一场电影的消费习惯,因为大概两三周就会刷新一批电影,而其中总有一两部值得一看,也就是说,我们的消费群体开始越发固定。下半年11月因为两部国产正剧《1942》和《白鹿原》的上映,让很多观众认识到电影其实不仅仅是搞笑和爽的艺术,但对于更多观众来说,不搞笑不爽的片子就没必要来电影院看,这期间,我的很多同学都憋了很久都没有去电影院,等到12月12号《泰囧》上映的时候,几乎万人空巷,五天就破了三亿,上映一个月就破了12亿大关,应该说很大程度上,人们是被憋坏了终于有个搞笑的了,如果把《泰囧》放到之前的十一档、暑假档,它的票房未必就能有这么高。2013年上半年,全国总票房109亿9413万元,其中国产收入68亿,进口片收入41亿,几部国产大片《西游降魔》《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都过了5亿大关,外国片《钢铁侠3》得到7.5亿,剩下的《疯狂原始人》《007》《星际迷航》等都在3亿左右。现在来看,31周总票房是5亿7900,30周是4亿,29周是3亿亿8,基本除了大假期,都在4亿左右徘徊,而且按排片来看,能有一部超级大片过两亿,一部小片子一亿左右,是比较正常的现象,过亿就不是一个电影好坏的问题,现在来看,一周第二也都能过亿了,再算上一部片子的平均寿命两三周左右,过亿应该算是一个及格线而不是优秀线了。以我对我们周围大学生同学和这个圈子朋友的了解,适当的宣发加上院线排片的力度,影响了大部分人的的选择,你说我想看某个片,结果只有上午那一场,可能我就不会选择它了,而是选择相对场次较多的片子来看,这一点对于很多刚上映的片子并不公平,某些片子上映就有50%的排片率甚至更高,你让消费者怎么选择?谁能起个大早九点多来看场电影?再好看的片子,你宣发没有跟上,照样除了死忠,看的人很少。记得那年《饥饿游戏》上映,在国外票房非常好,但国内宣发非常不到位,除了我这种看过书的人跟对象去看了一下,我都没好意思推荐我同学去看,因为一个IMAX影厅,基本就五六个人在看,同学会质疑我的眼光的。暂时能想到这些,算是抛砖引玉,其他的想到了再谈,谢谢
也有亏掉裤子的,每年电影产量不断提高,有的电影连发岀声音的机会都没有。只见几人笑,没见一群角落里哭的。
我们上了一天的班然后想去放松一下,看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时候观众不在意,也不想去看那些主题高深,意味深长需要回味好几遍才能读出含义的电影,他们选择的纯属是个能让自己神经完全放松的一个环境,如题主所说,现在烂电影票房高,这一方面也是观众心态的改变,另一方面也确实缺好电影,现在的青春片是一大块肥沃的市场,不能说因为小时代、匆匆那年、等这些类型的青春片泛滥就把这块市场垦得贫瘠,相反,青春市场真正开发出来的,寥寥无几,就不提阳光灿烂的日子了,那个是好书、好编剧、好导演共同促成的,但阳光姐妹淘、初恋这件小事、扶桑花女孩(我把它定义青春理想奋斗片),那些年甩了它们n条街,至于那些好莱坞大片,很多人也爱看,爽啊!
这种事,外行人是不清楚的。
观众太不差钱了,只要宣传做得好分分钟就能回本大赚。我们的电影市场实在太好了,不然怎么好莱坞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国元素了
《速7》票房已过20亿,最快破亿、最快破10亿、最高票房……成纪录粉碎机。之前《泰囧》刷新三观,《变4》刷新三观,《速7》又一次刷新大家三观。考虑到在可预见的未来,大家的三观会一次又一次被刷新。这里我就一次刷新完毕,以后不用再惊讶。中国电影票房历史数据:2000年,中国电影票房8.6亿;2005年,中国电影票房20亿;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101亿;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296亿;从2000年到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年均增长28.75%;从2010年到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年均增长30.84%;按照这个增长速率,我们计算一下8年之后的2023年:按年均增长30%计算,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将达到3138亿,年度最佳电影票房有望达到188亿;按年均增长20%计算,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将达到1527亿,年度最佳票房有望达到91亿。微博上有人指出,3138亿的数据不能达到。原因在于,如果以60元/张计算,这相当于50亿人次,相当于每个中国人年均看近4次。这在2023年很难达到。这是正确的。不过,到202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000亿左右,这十分有可能。回到题目,现在的电影,拍的挺烂也随便过亿?这是幻觉。我查了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数据。这一年总共有283部电影上映,票房上亿的有66部,占比仅为23%。你看到的是这些,也只听说过这些:这些票房几十万元的,你没听过:这些票房几万元的,更是闻所未闻:
很多说烂片为啥票房高的肯定是经常在家下盗版的“电影爱好者”,因为即使是烂片,哪怕只有音乐不错,在电影院里也是很容易就能看下去的。所以,烂片也有票房 好片票房更多。
你先拍个电影看能不能过亿再说……你能在影院看到的电影就跟晚间黄金档各省级卫视电视剧一样,已经是大浪淘沙的幸存者了。要是真的随便拍个电影就过亿,光线华谊万达股票早就涨到1000块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扫描关注游侠网
热门资讯排行
精品手机游戏
热门游戏专题
赛车竞速RAC(英文)
动作游戏ACT(英文)
角色扮演RPG(中文)
小游戏在线玩十几年了,每次抢修都这样。心疼他,但用水更重要。
在一个包房里,李女士找到了正在写作业的两个孩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金山网讯 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近日上映,市民吴小姐看完电影后就在电影院购买了一本笔记本,价格超过100元,但是吴小姐却觉得很值得。“我被这部动画电影里的情感打动了,会用这本笔记记录下平时的工作灵感。”吴小姐从事设计工作,读大学时就看过了《大鱼海棠》的动画短片,因此对这部电影有很大的期待,现在她更是买来周边产品做珍藏。
  钥匙扣、充电宝、数据线、随身水瓶、明信片……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的生活用品都做成了周边产品。这些产品里既有借着动画形象纯粹卖产品的小厂家,也有借助电影的新概念扩容自己品牌形象的知名厂家,以合作的形式共赢。
  其实,无论是好莱坞动画《功夫熊猫》、《大眼仔小黄人》等,还是去年实现逆袭的国产动漫《大圣归来》均不乏周边产品。但这些动画的周边产品出现时间相对滞后,是在获得一定市场认知之后才打开的市场。而这次的《大鱼海棠》则因宣传方早早宣传,而获得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其中部分产品和电影一样,都是通过众筹得来,在首映日前就推出了。
  随着这部电影知名度进一步打开,还有许多商品仍在众筹中。不过电影的票房和口碑决定了周边产品的热卖度。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口碑褒贬不一,其中一些周边产品的销量并不高,有的正版授权的产品只有个位数。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动画电影卖出周边产品的授权是其盈利的重要一环,像之前《超能陆战队》的大白、《疯狂动物城》的兔子朱迪都被做成了卡通抱枕,电影大火后这批周边产品“一物难求”,有的电影的公仔形象集齐整套后甚至升了值,在淘宝上卖出比当初的市场价高出一倍的价格。(俞佳融)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4833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视剧演员拍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