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47具棺材是什么时代的辽代墓葬的考古学研究

47具群棺开棺:全为十几岁妙龄美少女-经典传奇-凤凰视频-最具媒体价值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网
47具群棺开棺:全为十几岁妙龄美少女
将视频分享给站外好友,或嵌入到博客、论坛
选择成功,请使用ctrl+c进行复制
扫一扫分享更方便
下载客户端独家抢先看
已成功订阅
纪录片分类
下载客户端
独家抢先看丛棺疑云——江西靖安春秋徐墓
& &2007年1月6日,在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几名盗墓贼惊醒了埋藏了2500多年的东周古墓。墓葬位于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茅屋组李洲坳山东坡,是有封土的大型土坑竖穴墓葬。原封土高约12米,封土底部为圆形,直径30-35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在封土的正中下方位置,挖有长方形竖穴土坑作为墓穴。墓穴南北长14.5米,东西宽11.3-11.7米,墓口至底部深约4米。墓穴四壁陡直,表面抹有一层青膏泥作为保护。墓葬东壁南端挖建一东西向斜坡墓道,与东壁基本垂直,墓道宽度3.2米,坡度25度。
墓穴底部东南高,北部低,不甚平整。填埋时,先在墓底垫厚40-60厘米的青膏泥,使底部平整。在青膏泥上放置棺木47具。在棺木底部,普遍垫有一层竹席;竹席上还保存有十分清晰的捆绑棺木的竹绳。这些竹绳、竹席层次关系清楚,没有明显的打破关系。棺木用多层竹席包裹,下葬之后,再次用青膏泥覆盖墓葬及棺木;之后用厚约10厘米的黄土覆盖棺木及墓底,夯打并火烤,形成致密的包裹层。黄土包裹层比较明显的分3个区域。主棺所在的C区,首先封裹并火烤,单独享用墓葬东南一角,单独成小冢,然后是A区和B区。埋葬后墓底形成3个小冢。
墓穴内填土由北往南逐层夯筑填起,分4层,每层填土颜色均有所不同,各层之间有大块石块间隔。填土深度达到墓葬开口后,开始扩大面积封土。棺木主要为东西向分布,排列密集,大小基本一致,大多数保存完好。棺木均上下半圆形结构,用原整木对半剖开,然后用斧、锛类工具挖成。棺木多数东西向,少数南北向;死者多数头东脚西,仰身直肢,少数为侧身屈肢。下葬时使用纺织品匹料或竹席包裹尸身,有的可能未穿衣物。随葬品放置在死者脚边或脚边的竹笥之中,最多随葬19件,最少3件。随葬品组合有小型青铜手工加工工具、木质纺织工具、竹质纺织工具和陶纺轮、漆勺等。少数随葬原始青瓷器、青铜鼎、彩绘漆剑。棺木中有22具发现有人类遗骸。人类遗骸能够检测的个体均为女性,年龄15-25岁。死者少数为侧身屈肢,多数仰身直肢。
&&墓葬的罕见形式以及其出土的47具棺木,震惊了全国考古界。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靖安东周墓以高票入选,其发掘过程和创造的多项国内第一。
&&22名青年女性裸体入殓
22名青年女性集体裸死等多项数据均为首次发布,据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介绍,47具棺木中,有22具发现有人类遗骸。主要包括人体骨骼和脑髓组织,12具骨骼中发现有绿色的结晶体。死者多数为侧身屈肢,少数仰身直肢。一些头骨上保存了十分完美的秀发,和清晰的发髻以及捆扎头发的发带。从目前只发现四个棺内有服饰的情况分析,入殓时,多数死者未穿戴服饰,只是使用纺织品匹料或者竹席包裹尸身,一些死者身上佩戴有精美的小件玉饰。随葬器物主要放置在死者脚下的竹笥之中。主要随葬品有小型手工加工工具,如刀、削、凿等,以及木质纺织工具绕线框、梭、打纬刀、陶纺轮、漆勺等。少数随葬原始青瓷器、青铜鼎等。
  人类遗骸的相关研究工作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承担。结果表明,能够检测的个体都是女性,年龄在15-25岁之间。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对出土的人骨绿色结晶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类结晶物质主要是磷酸铁盐类物质。
&&(主棺上出土的金箔饰品)
& 人类遗骸填补我国研究空白
  棺木内普遍有人类遗骸发现,并有保存完好的脑髓组织或头骨、人牙、头发等,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南方地区先秦人类遗骸研究的一项空白,意义重大;而许多人体骨骼内长满翠绿色的磷酸铁盐类结晶物,这些物质晶莹剔透,折射出翡翠般的光芒,这在科技考古界也是极其罕见的发现。人头骨上发现的发辫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实物,对于我国早期服饰史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此次发掘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提出的“边发掘、边保护”的要求,多学科专家第一时间参与发掘和保护,最大限度提取了文物信息,有效地保护了平时发掘中容易损毁的文物。
  墓葬中出土了中国最早、密度最高的织锦及服饰,可以改写中国纺织织造史;保存的大量人类遗骸,为先秦时期南方地区体质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墓葬及出土物代表了江西地区一支具有越人风格又受到楚文化影响的新型青铜文化;其年代当在春秋晚期,距今约2500年左右。
&&(出土完整的人脑组织)
& 650件出土文物价值极高
  截止目前,已经清理棺木清理完出土的47具棺木。共出土各类文物650余件。其中竹木器144件,漆器12件,玉器13件,青铜器30件,原始青瓷器7件,金器1件,金属器5件,以及纺织品300余件。此外,还出土了一批的人类遗骸标本。从出土文物分析,许多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些文物大致可以归类为:金质饰物1件。圆形金质饰物,直径达30厘米,表面用錾刻技法装饰出三圈龙形纹饰;外围环以双层陶制装饰品,其上刻有精美的云雷纹饰。这组器物造型独特,工艺考究,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同期体量最大、装饰最为繁复的金器。
  竹器,竹器品种有竹笥、竹席、竹扇、竹勺等。便面(竹扇),长37厘米,用精细的竹篾编成,保存完好,为我国出土最早最完整的扇类实物证据,堪称中华第一扇。竹席,发现并成功取出3床竹席,长约180、宽约80厘米。织法讲究,保存相当完好。竹笥,出土有方形和圆形。有的四周衬以丝织物,有的四角包裹了金属附饰。圆形竹笥,用0.4毫米的竹丝编织成,制作极其精巧,美仑美奂。 漆器,漆器品种有漆勺、漆盒、彩绘漆剑、漆盘等。漆勺,扁腹、曲柄。造型奇特,数量较多。长约40厘米。异形漆盒,长17厘米,高6厘米。保存完好,造型奇特,表面装饰规整的凹凸弦纹,髹黑漆;在黑漆表面刻划有极其精细的刻饰线纹,刻饰线纹等距,间距1毫米,深浅如一。在中间的凹形方框内还镶嵌有极其精巧的箭镞状饰物。堪称髹漆制品的精品佳作。彩绘木剑,长约50厘米,保存完好。通体饰彩,鲜艳夺目。
  木器,木器品种有纺织用具、木盒、木梳等。
  青铜器和原始青瓷器,青铜器出土多件。造型简单,没有装饰纹样,属越系青铜器的制作风格;原始青瓷器制作较精美,既有越系青瓷的造型特点,其瓷胎、釉色有具有强烈的本地文化特色。
  将改写中国的纺织织造历史
  李洲坳东周墓葬出土了300余件纺织品,这些纺织品的品种有桑蚕丝和麻两种。桑蚕丝织物有各种不同密度纱、绢、绮、织锦、刺绣及经编织物——组带。其中G11号棺木出土的一块184厘米X133厘米的方孔纱是中国纺织品文物出土最早、面积最大的整幅拼缝织物。此外,该墓葬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织锦实物,且是由朱砂矿物颜料染线织造花纹,这是中国第一块密度最高的织锦实物,每厘米织物经线240根,花纹有各式几何纹和动物纹样。值得惊喜的是,古墓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服装,同时还出土了几种复杂的纺织新品种,完全可以改写中国的纺织织造历史。
&“一坑多棺”型墓葬创全国第一
  据樊昌生介绍,李洲坳东周墓葬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结构最为奇特的“一坑多棺”型墓葬。该墓葬在填埋时,先在墓底垫厚约40-60厘米的青膏泥,使底部平整。在青膏泥上放置棺木47具。棺木主要为东西向分布,排列密集,大小基本一致,大多数保存完好。发掘表明,在棺木底部,普遍垫有一层竹席;竹席上还保存有十分清晰的捆绑棺木的竹绳。这些竹绳、竹席层次关系清楚,没有明显的打破关系。这从考古层位学上证明,这批棺木是同时下葬的。棺木同样用多层竹席包裹,下葬之后,再次用青膏泥覆盖墓葬及棺木;之后用厚约10厘米的黄土覆盖棺木及墓底,夯打并火烤,形成致密的包裹层。47具棺木中,28具保存相对完好。棺木多数东西向,少量南北向埋葬,排列密集,大小基本一致。长2.4-2.8米,最长3.4米,宽50-80厘米,最宽1.5米。除主棺有棺有椁外,其余棺木均为单棺。棺木均上下半圆形结构,用原整木对半剖开,然后用斧、锛类工具挖成。有圆形榫卯套合型、平面套合型和凹面套合型三种不同形式,其中以圆形榫卯套合型加工最为精湛,工艺最复杂。棺内内空部分,也可分为长圆形和长方形。经南京林业大学初步鉴定结果,所有棺木尚未发现使用锯子的痕迹,棺木木质均为杉木。
&&墓主是谁?死亡原因是什么?
& 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纺织女工就是奴婢,当时做工的人地位是很低的,宫廷里面,来给官府生产丝织品、纺织、织布。分析、根据这种状况来分析,那个有棺椁的那个人,他的地位,可能是她们这些女工,特别是纺织女工的首领。
&&如果主棺的主人不是徐国的贵族,而只是一个为徐王负责纺织工作的官吏,那么他在埋葬过程中,能够享受棺椁的待遇,而陪葬的物品不多的现象也能够解释。那为什么在主棺上会有显示诸侯王身份的金器呢?徐长青解释,这或许它并不代表帝王的身份,很有可能是古人崇拜太阳的一个图腾,也有可能是徐国的标志。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说明当时这个地区的越人、越文化,它在葬俗有自己很独特一个特点。特点之一,就是在它的棺材前面,要有这么一个装饰性的东西在。
尸骨上神秘的结晶体,经过有关专家的化验和分析,认定是磷酸铁盐类的物质,而它是否与毒药有关,还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
靖安古墓从特征上看,它高高的封土堆和青膏泥包裹棺木,都符合楚墓的条件,那为什么墓穴内的情况却与楚墓的结构完全不相同呢?专家的分析是,靖安在历史上地处“吴头楚尾”的楚国的交界线上,尽管受到楚文化的影响,但是当时的南方地区属于越人的势力范围,必然受越文化的影响更深。同时,越文化有庞大的体系,战国时期就有“越有百越”之说。也许就是因为越文化当中的某种文化,影响到了靖安古墓,因此形成了既有楚文化的特征,又具有越人风格的奇特墓葬形式,才有了两千多年后人们的震撼。现在看来,由47具棺木组成的巨大棺阵、主棺外闪闪发光的圆形金器、遗骸上华丽繁复的织锦所组成的巨大谜团,似乎就要水落石出了。
&&然而,靖安大墓中的47人集体死亡而又集中埋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靖安这个墓葬,它很可能就是一个下一级的为更高的人来陪葬。专家推断,靖安大墓是一个陪葬墓,墓中埋葬的人死于陪葬。与以前的猜测不同的是,四十六位年轻的女子不是给大墓主棺中的人陪葬,而是她们四十七人全体为附近一个更大的墓葬陪葬,而这个人墓葬的主人或许就是末代徐王章禹。专家的推测为人们展现了两千五百年前东周时期的一个片段。在靖安风光秀丽的山水间,生活中一群美丽的姑娘,她们身材窈窕而又心灵手巧,能够编织出世上最为华丽繁复的织锦。每当浣沙的时候,是她们最为快乐的时光。或许在她们当中,有的无忧无虑,有的在思念远方征战的亲人。这些年轻的姑娘掌握了十分高超的纺织技术,每天在一个专门为徐王服务的作坊里辛勤地劳作,这是她们生活的主要来源。而管理她们的是一个小官吏,他或许是一个认真而严厉的人,因为他想要通过这些美丽的织锦得到徐王的赏识。可以想见,徐王是一个残酷和冷漠的人,即使偏安在靖安一隅,他仍旧喜爱美色,同时他还偏爱华美的服饰。他众多的嫔妃们也用各种漂亮的服装来争得他的宠爱,而这些华美的服饰就出之年轻姑娘们的手中。然而,不久之后,大病中的徐王憔悴如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即将油枯灯灭了,但是他依旧露出凶残。他命人叫来一个将军,给他下了一道指令,而这个指令让跟随他多年的将军也吃了一惊。不久之后,徐王便一命呜呼。这天晚上,在姑娘们居住的地方升起了一堆篝火,小官吏为她们准备了甜美的瓜果。这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不可能知道,这是她们最后的晚餐,因为徐王让将军带来一个指令,他让在场所有的人为他殉葬,泯灭人性的徐王要把生前享用华美的服饰带到阴间,让这些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在那里继续为他服务。这时的小官吏或许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并不比姑娘们的更好,为徐王殉葬而死是自己生命的结局,但他还是忠实地执行了徐王的指令。就在小官吏监督姑娘们吃有毒瓜果的时候,将军偷偷地溜走了,他不想就这样地死去,而他很有可能就是靖安大墓中那个空棺里的主人。小官吏万万没有想到,多少年来,自己恭恭敬敬地为徐王服务,不敢有任何地懈怠,却落了个如此下场。在悲愤中他吃下了有毒的瓜果,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这也许就是在靖安大墓中所发生的一切。帝王的残酷和无情如同一把利剑,将花样年华中的姑娘斩杀在黑暗之中。随后,年轻姑娘们凄婉的故事以及她们悲剧的命运,被永远地埋在了靖安大墓之中。当重新发掘开来时,才有了两千多年后人们的震撼。
&&尽管目前靖安古墓的争论仍然存在,但是所有专家都认同这是一个陪葬墓的判断。那真正的主墓究竟会在哪里呢?那里面埋葬的很有可能就是末代徐王章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江西靖安发现22名女性集体裸死的东周古墓(图)
- 奥秘世界
江西靖安发现22名女性集体裸死的东周古墓(图)(2)
作者:aomicom
字体大小:
650件出土文物价值极高
截止目前,已经清理棺木清理完出土的47具棺木。共出土各类文物650余件。其中竹木器144件,漆器12件,玉器13件,青铜器30件,原始青瓷器7件,金器1件,金属器5件,以及纺织品300余件。此外,还出土了一批的人类遗骸标本。从出土文物分析,许多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些文物大致可以归类为:金质饰物1件。圆形金质饰物,直径达30厘米,表面用錾刻技法装饰出三圈龙形纹饰;外围环以双层陶制装饰品,其上刻有精美的云雷纹饰。这组器物造型独特,工艺考究,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同期体量最大、装饰最为繁复的金器。
竹器,竹器品种有竹笥、竹席、竹扇、竹勺等。便面(竹扇),长37厘米,用精细的竹篾编成,保存完好,为我国出土最早最完整的扇类实物证据,堪称中华第一扇。竹席,发现并成功取出3床竹席,长约180、宽约80厘米。织法讲究,保存相当完好。竹笥,出土有方形和圆形。有的四周衬以丝织物,有的四角包裹了金属附饰。圆形竹笥,用0.4毫米的竹丝编织成,制作极其精巧,美仑美奂。
漆器,漆器品种有漆勺、漆盒、彩绘漆剑、漆盘等。漆勺,扁腹、曲柄。造型奇特,数量较多。长约40厘米。异形漆盒,长17厘米,高6厘米。保存完好,造型奇特,表面装饰规整的凹凸弦纹,髹黑漆;在黑漆表面刻划有极其精细的刻饰线纹,刻饰线纹等距,间距1毫米,深浅如一。在中间的凹形方框内还镶嵌有极其精巧的箭镞状饰物。堪称髹漆制品的精品佳作。彩绘木剑,长约50厘米,保存完好。通体饰彩,鲜艳夺目。
木器,木器品种有纺织用具、木盒、木梳等。
青铜器和原始青瓷器,青铜器出土多件。造型简单,没有装饰纹样,属越系青铜器的制作风格;原始青瓷器制作较精美,既有越系青瓷的造型特点,其瓷胎、釉色有具有强烈的本地文化特色。
将改写中国的纺织织造历史
李洲坳东周墓葬出土了300余件纺织品,这些纺织品的品种有桑蚕丝和麻两种。桑蚕丝织物有各种不同密度纱、绢、绮、织锦、刺绣及经编织物&&组带。其中G11号棺木出土的一块184厘米X133厘米的方孔纱是中国纺织品文物出土最早、面积最大的整幅拼缝织物。此外,该墓葬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织锦实物,且是由朱砂矿物颜料染线织造花纹,这是中国第一块密度最高的织锦实物,每厘米织物经线240根,花纹有各式几何纹和动物纹样。值得惊喜的是,古墓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服装,同时还出土了几种复杂的纺织新品种,完全可以改写中国的纺织织造历史。
&一坑多棺&型墓葬创全国第一
据樊昌生介绍,李洲坳东周墓葬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结构最为奇特的&一坑多棺&型墓葬。该墓葬在填埋时,先在墓底垫厚约40-60厘米的青膏泥,使底部平整。在青膏泥上放置棺木47具。棺木主要为东西向分布,排列密集,大小基本一致,大多数保存完好。发掘表明,在棺木底部,普遍垫有一层竹席;竹席上还保存有十分清晰的捆绑棺木的竹绳。这些竹绳、竹席层次关系清楚,没有明显的打破关系。这从考古层位学上证明,这批棺木是同时下葬的。棺木同样用多层竹席包裹,下葬之后,再次用青膏泥覆盖墓葬及棺木;之后用厚约10厘米的黄土覆盖棺木及墓底,夯打并火烤,形成致密的包裹层。
47具棺木中,28具保存相对完好。棺木多数东西向,少量南北向埋葬,排列密集,大小基本一致。长2.4-2.8米,最长3.4米,宽50-80厘米,最宽1.5米。除主棺有棺有椁外,其余棺木均为单棺。棺木均上下半圆形结构,用原整木对半剖开,然后用斧、锛类工具挖成。有圆形榫卯套合型、平面套合型和凹面套合型三种不同形式,其中以圆形榫卯套合型加工最为精湛,工艺最复杂。棺内内空部分,也可分为长圆形和长方形。经南京点击查看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林业大学初步鉴定结果,所有棺木尚未发现使用锯子的痕迹,棺木木质均为杉木。
目前,我省对李洲坳东周墓葬的文物清理、保护工作还在继续,文物普查也在进行当中。这次发掘,对于江西乃至南方地区的周代青铜文明结构研究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来源:《江南都市报》 作者:许南平
关于的文章
猜你感兴趣
关注周排行
关注总排行靖安东周古墓五大谜团--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靖安东周古墓五大谜团
  来源: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字体:&&】&&&&&&&&&
新闻热线:
  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表示,李洲坳古墓葬的整个开棺及棺内文物的初步清理和保护过程,需要半年左右时间。
  ■新闻回放
  靖安东周古墓填补多项考古空白
  日,江西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突然接到了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发现一座古墓的报告。日,文物专家组通过现场初步勘测后发现,这极有可能是一座先秦时期的墓葬,当即向国家文物局紧急报告,请求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并且很快就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随后被列为国家文物局2007年第一号关注项目。
  5月20日,专家组在47号主棺木内发现了一圆形金箔饰物,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同期最大的金器饰物,该饰物直径达30厘米,表面用錾刻技法装饰出三圈动物纹饰,外围环以双层陶制装饰品,其上刻有精美的云雷纹饰。经考古专家鉴定,这个金箔饰物可定性为国宝级文物。
  7月1日,墓葬中的G33号棺木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完整的人脑组织,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体质人类学教授朱泓非常兴奋,亲自跑到发掘现场,用手轻轻捧起已经变成胶状的脑组织。他告诉记者,目前为止,我国的考古工作进行了很多,但是只有在北京的老山汉墓提取到了一个古人DNA,所以非常期盼着这次能够再次在这个&宝贝&上提取到古人的DNA,这对将来研究先秦时期人类活动规律、生活方式、亲缘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7月2日下午,考古队又意外地从G34号棺木中发现了发亮的绿色结晶体,当时在场的几名专家组成员都非常激动,立即召集所有媒体记者宣布,&我国除了在长沙马王堆发现了白色结晶体外,绿色结晶体是第一次发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专家、首都博物馆丝织品研究保护中心王亚蓉教授激动地告诉记者,这些绿色的东西是人骨的结晶体,它为考古界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课题。
  ■未解之谜
  谜团一:其他棺木内是否还有重要文物?
  据了解,水口乡的地理平面图形状如马鞍,位于靖安县的中部和南部交界处,东邻双溪镇和雷公尖乡、宝峰乡,南界奉新县躁下乡和本县香田乡,西连烟竹乡和高湖乡,北毗躁都乡和三爪仑乡。其北部高峰耸立,有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3座,南河从中部穿过,两岸较为平坦。
  在李洲坳发现先秦时期的墓葬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早在1979年3月,水口乡李家村的农民在修机耕道时,就曾挖出春秋时期徐国青铜器3件。包括刻有铭文&徐王义楚,择其吉金,自作盥盘&的水器盥盘一件,刻有铭文&雁君之孙徐令尹者旨型,择其吉金,自作卢盘&的卢盘(即炉盘)一件,全器素面无铭文、类似现在炭箕的村一件。
  在前期的发掘中,专家组在考察一些因腐烂程度较高而先期开启的一些棺木过程中,已经发现有青铜器、漆木竹器、陶瓷器、玉石器、铁器、金器、丝织品约100余件。
  专家猜测,随着47口棺木的陆续开启,会不会发现更有价值的重要文物和科研标本?值得大家期待。
  谜团二:墓主的真实身份和族群
  专家称,东周时期南方越人有百余族。目前探明,2500年前,江西境内只有干越人、扬越人。
  那么,棺木内躺的是干越还是扬越人呢,或者还是其他越族人或外越集团?专家介绍,徐国在西周时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韩非子》说它地域五百里。《诗经&大雅&常武》篇说&率彼淮浦,省此徐土&。徐国疆域最大时包括整个苏北、皖中、鲁南、赣西北等江淮广大地区。据史书记载,夏禹时,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于徐(今安徽泗县一带)建立徐国。至徐偃王嬴诞时,徐国四周有32个小国家向他朝贡。徐偃王被周穆王打败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山中隐居下来,其子孙继续管理徐国。
  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灭掉。
  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漆木器国家文物局重点研究基地吴顺清教授告诉记者,从水口乡3件青铜器、贵溪东周崖墓等文物的发现来看,徐人在东周时期已经遍及江南地区。那么,这个棺墓群的主人是否属于徐国人,他是国君还是王公贵族呢?
  谜团三:墓主的死亡原因
  在靖安东周墓葬里,47余具棺木排列成阵,多数为东西向,局部也有呈南北向。东周时期如此大的一坑多棺的葬俗,实为中国考古界目前所仅见。但是,专家对东周墓葬群的属性还有争议。有专家称,从李洲坳古墓分四个区、每个区的土色都不相同来看,棺木入土时间是有先有后的,因此很有可能是家族墓。
  也有专家提出非家族墓的观点,认为一个坑里密集地安放这些棺木,棺木的主人们有可能是集体死亡?专家认为,从棺木排列有密有疏的情况看,似乎可以看出当时下葬时有些匆忙。也有可能是主人们突然遇到了瘟疫等疾病灾难或者战争,再被集体安葬。
  朱泓教授指出,他将利用分子考古学的方法进行DNA比对,还要提取人骨中的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分析食谱,要想探明墓主的真正死亡原因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江西此前极少有古代古人骨,这次古墓发掘工作,不仅对江西的考古研究有帮助,就是对整个南方都大有帮助。
  7月4日,工作人员在对G7和G8两具棺木的清理过程中,意外地在两具遗骸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香瓜瓜子。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徐长青告诉记者,从两具棺内发现的瓜子可以断定,两名死者在死亡前曾吃过相同的食物,有可能是集体进餐,并且死亡时间应该在夏季,死者在吃下香瓜数小时内死亡,由于胃酸还来不及消化吃下的瓜子,在棺木内无氧的环境下,瓜子才得以完好地保存。关于现在外界流传的东周古墓的死者都是集体死亡的说法,有关专家表示,由于墓葬内一共有47具棺木,而目前仅仅在两具棺木中发现了香瓜瓜子,所以尚不能断定此墓葬中死者为集体死亡和集体安葬。
半年来,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成为了全国考古界和新闻界关注的焦点。
  谜团四:48号坑为何没有棺木?
  在考古发掘中,工作人员在墓葬坑中准备了一个&清洗池&,工作人员将地下水引入这个池中,以便于他们的清理工作。这个&清洗池&的位置就在主棺的隔壁,位于整个葬坑的左上角,而且尺寸也比主棺的尺寸略大。后来记者才了解到,这个所谓的&清洗池&其实是整个墓葬区内原先就有的第48号葬坑,整个墓葬区内共有47口棺木,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预留出来准备摆放棺材的位置。那么,为什么在葬坑里会挖出一个坑准备放入棺材,到后来却将这个葬坑闲置呢?
  对于这个疑问,专家们并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专家称,这种情况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非常少见,关于第48号葬坑被空置有多种猜想,目前均无有力的佐证来支持,所以一切猜想都只是假设。专家称,如果在考古工作全面结束后,还不能从墓葬中找到文字资料或其他有力证据的话,48号葬坑被空置的真正原因也许会成为一个永远的不解之谜。
  谜团五:DNA比对结果
  朱泓教授在休息的间隙,曾对李洲坳墓葬中各种人体组织的DNA比对结果进行了假设。如果能够顺利检测出DNA,那么专家组将会把结果和李洲坳墓葬周围的居民的DNA进行配对,但问题是比对结果证实这些居民如果真是墓葬主人的后裔,为何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当地村民的族谱上有记载过这些先人的踪迹,而且各种资料也没有任何关于2500年前这个小国的信息,这些后裔的祖宗为何神秘失踪?是战败后被集体屠杀还是逃去了另外一个国度?此外,如果比对结果显示这里的村民与墓葬内的古人并没有亲缘关系,那么墓葬里这些主人的后裔到底又去了哪里?这将是考古界今后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文/图记者许南平 曾珂
&&&&相关新闻: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
江南都市报
今日家庭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墓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