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有一波红颜,春蚕商城倒死丝方尽是什么生肖

春蚕到死丝方尽……完整的诗词是什么_百度知道春蚕到死丝方尽打一成语_百度知道千古情圣李商隐(一)——“春蚕到死丝方尽”
千古情圣李商隐(一)——“春蚕到死丝方尽”
作为无题诗的光大者和终结者,李商隐将无题诗引入了辉煌,同时又使其成为了绝响。李商隐对于无题诗,恰若李白之于唐诗,功不可没。然而,对于无题诗的评价,却是赞者有之,毁者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攻其为“闺房淫语”,或誉之为“爱情奇葩”。或谓“隐词诡寄”“晦涩生僻”,或曰“言近旨远”“深情绵邈”,或曰“包蕴密致”“沉博绝丽”“寄托深而措辞婉”。近人梁启超也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义山的很多无题诗,都具有梁启超所说的特点,它含蓄朦胧,幽细婉约,同时又深情款款,沁人心脾。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滋味说”历史悠久。钟嵘曾在《诗品》中提倡以味论诗,他曾盛赞五言诗曰“无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也曾批评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可见其推崇的是一种“文已尽而意有余”的诗学境界。晚唐司空图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若醯非不酸也,止於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於咸而已。中华之人所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而其《二十四诗品》中则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来定义含蓄,可见其对“神韵”的推重。李商隐的无题诗之“绵邈”,恰恰就有此神韵,同时还具有一种“味无穷而炙欲出,钻弥坚而灼不竭”的特色,在似与不似之间创造出来的模糊不清形象。其朦胧美,犹如雾里观山、海市蜃楼,似有似无;又像沙漠幻景、梦中之境,缥缈迷离。“望之邈然,即之氤氲,似乎难以触摸,而又浓郁地弥漫在你的周围。”这是一种模糊的、悠远清丽迷人的意境,温馨柔情的气氛弥漫于诗的空间,又从空间流向读者心田。虽然无题诗的范围目前学术界暂且还没有定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无题的理解和阐释,“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秋水篇》)我们只需领会其精神实质就可以了。就让我们先从李商隐的言情绝唱,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也”(赵臣瑗语)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来看一下他是如何在诗中具体体现“深情绵邈”这一特点的吧。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篇《无题》,全以首句“别”字为主眼。“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是一篇惊心动魄而又美丽的赋。而商隐的这首《无题》,则是一首凄艳浑融而“黯然”的歌。“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论是怎样状态下的离别,词人以一“难”字摄人心魄。何以相见难,又何以别亦难。此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无形中给人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跌宕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说到“别”,就不能够不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造成“别”的原因,不能够不提起李商隐那番令人心酸的爱情经历。其一,他曾因《燕台诗》与洛阳富商的女儿柳枝互相爱慕,欲订终身。然而却因为一位朋友的玩笑而失约了,当他风尘仆仆归来时,得到的却是“为东诸侯娶去矣”的令人失望消息。其次,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但这次恋情同样是没有结果,留下的却是一辈子难以忘记的惨痛。李商隐在很多诗中出现的女冠的形象,可能就是宋华阳的缩影。当然其中也能窥见很多作者自身的影子。后来,和王氏的联姻,本应是一对真情男女的美满结合,却由于党争的缘故,处处笼罩着悲凉的气氛。加上商隐连年辗转,沉居下僚,不得不过着聚少离多,含辛茹苦的生活。王氏的早逝对商隐可谓是痛彻心扉的打击,为此商隐写下了“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后来有人曾经想要把一位貌美的舞姬赠送于他,却被他婉言谢绝了。可见,商隐并不是一个轻薄之人,他之所以能够写出那么多关于爱情的诗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爱情道路的多舛和失意。相较而言,这首诗很可能是商隐与宋华阳分别之后所作,盖宋华阳所在地灵都观与李商隐修道地相隔甚远,况中途山谷险溪,路途遥远。毒蛇猛兽,时时出没。若非痴情深种,岂能够冒着生命危险去赴约?再者,他们的恋情本来就不符合礼教清规,一旦被发现,面临的不仅是永久的分离,还有名誉的受损等等。这在他,一个初出茅庐的后起之秀,该鼓起的是多大的勇气呀!也唯有如此,这两个“难”字方不落虚处,果真是“千难万难”。沿着这起句的感叹,诗人不在直抒胸臆,而是像飞流之下后的浅滩,把人带入舒缓的情景之中:东风无力百花残。一说东风软软地吹拂,意识着力量的衰弱,春天将尽,百花凋残,是从客观的场景中传递着春残局面,也正是诗人的伤感的心境表现。二说百花凋残,曾经给百花带来生机的东风,现在却没有能力扶助它们的保持鲜艳。既带将春来,又何带了春去,花自飘零水自流,无可奈何花落去。而这句又正好补充了首句的突兀。花经过了严冬,好不容易在春天绽放了,才让人看到它的美丽。这是相见难,面对花的凋零,这么美丽的东西一旦凋落又何时再见呢,怪不得红楼梦中林黛玉叹道“明年花开知有谁”。命运的无常,美丽的东西的无常,恰似爱情的无常。经过千难万阻,百转千思,“不见又相思,见了还依旧”,感情升温,于是离别更加恋恋不舍。爱情的理想还能不能实现呢?诗人是有着担忧的,既希望于“东风”的救助,也知是大势难转。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该做如何选择呢?百花盛开,得东风之有力也;及至东风力尽,则百卉群芳,韶华同逝。花固如是,人又何尝不然。此句所咏者,固非伤别适逢春晚的这一层浅意,而实为身世遭逢、人生命运的深深叹惋。“东风无力百花残”,令人置身于“闲愁万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痛苦而又美丽的境界中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二句最是为人称道,它采用了比喻与双关的表现手法,“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曲歌》)李商隐从此诗中另创新意,变希望为执着,将铭心刻骨的柔情通过感知的“春蚕”形象,让人看后更具体、更真切。为爱情燃烧着的生命化成了点点泣血的红泪,义无反顾的道出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元遗山《摸鱼儿》)的心声。丝,即是思,蜡烛之泪即相思之泪,蜡烛有心“替人垂泪到天明“,此处烛泪却是用自己燃烧至死的决心,一种缠绵至死的执著,一种无怨无悔的钟情,将人带入一种人生境界,这心声几乎就是誓言,至死不愉的表白。这种彻底的感伤,深情至无以复加的地步,爱情升华到以一种彻底地牺牲精神来代替。春蚕那洁白柔韧的曲线不就是她伶娉袅娜的倩影吗?也不正是她纯洁而柔韧的爱情内质吗?蜡烛那刚直笔挺的躯体,殒身不恤的个性,不就是他风骨凛然的爱情象征吗?阴柔与阳刚,优美与壮美,汇成一条河流最后流向蓬莱仙境,满怀希望的诗句恰恰写出了彻底绝望的心态,诗篇所表现的相思苦痛,浓郁的悲剧气氛绵延不绝,使它成为爱情的绝唱。“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一个“改”字,从诗的工巧而言是千锤百炼而后成,从情的深挚而是千回百转而后得。青春不再,逝水常东,怎能不悄然心惊,而唯恐容华有丝毫之退减?留命以待沧桑,保容以俟悦己,其苦情密意,全从一个“改”字传出。然后,诗人的思绪从自身开始转换成关注被思念者身上,诗人想像着心上人一定和自己一样,红颜易改,青春易逝,自己的爱情何时才能实现呢?她多么希望能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有一个美好的结果啊,揽镜自照,生怕华发早生。她日夜思念,夜深了,还在望月长吟,“愿逐月华流照君“。不仅想到自己,而且还想到了她的冷暧,她的感觉“夜吟应觉月光寒”,正是“所思在远道”,阻碍重重,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她长久地望着月光,借长吟以抒郁闷情怀,这时不仅是对人的思念,还会有更为复杂的担忧、忧虑、失望、期待、渺茫等种种的情绪反映,此时的月光便显得更加冷清。此情此景,诗人同样有所体会,于是联想到对方也会象自己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关心、体贴与牵念啊。“我思君思我”(苏轼《蝶恋花》)、“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曼《诉衷情》)。分别后苦苦相思的一对恋人几乎绝望,这正是他们心情的真实写照。夫当春暮,百花已残,岂有月光觉“寒”之理?此寒,如谓为“心境”所造,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他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本篇的尾联,意致婉曲。蓬山,海上三神山也,自来以为可望而不可即之地。李商隐在另外一首诗中曾提到:“刘郎已恨蓬山远”。而此处偏偏却说:蓬山此去无多路。真的?假的?其答案在下一句已然自献分明:试遣青鸟,前往一探如何?若果真是“无多路”,又何须劳烦青鸟之仙翼神翔?诗人之笔,正是反面落墨,蓬山去此不远乎?曰:不远——而此不远者实远之甚矣!蓬山万里,青鸟难凭——毕竟是否能找到他面前而且带回音信呢?抱着无限的希望——可是也知道这只是一种希望和祝祷罢了。此诗情绪由急到缓,由喷薄而出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到缠绵悱恻哀感动人,又由沉郁到一线光明,柔肠百转,宕荡起伏,极尽曲婉之妙,更兼其深情动人,实为咏唱爱情的千古名作。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_百度知道春蚕到死丝方尽 诗
  《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探看  【赏析一】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来源:国际在线  【赏析二】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这从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可以知道.“东风”即春风,隐指季节;紧随着用“百花残”点出时令,是为春暮.在这样的时节,两个相爱的人儿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又不得不面临着分离.相见本已是万分“难得”,而离别就更为“难舍”.按一般而言,诗歌是先写景,后抒情;在这里,作者却是先述离情,再描悲景,更衬出诗人处于“两难之境”的伤悲心情.“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紧接着,作者在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早晨对镜梳妆的时候,担心因饱受思念之苦而愁白了头发;夜晚对月低吟的时候,害怕不能表达出那一份思念而倍觉月光的清寒.对“镜”,是顾影自怜;对“月”,则是形只影单;再加上一“晓”一“夜”的时间点示,写尽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末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话色彩.“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是很恰切的.“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当时,诗人处于玉阳山东山,虽与恋人同处一山,距离不算遥远,但因为他们的爱情不能见容于社会,所以会遭遇到种种的波折和阻碍.句中的“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或“没有别的什么路”来理解,但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诗人却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最后,让我们再以译读的方式来领略一下这首“爱情的绝唱”——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  我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  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蚕商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