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我梦见我在比赛父亲在房上收麦

洪立,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宁夏吴忠市,1979年开始诗歌创作,在《诗刊》《青年文学》《朔方》《诗选刊》《诗歌月报》等刊发表诗歌、散文500余篇首。获诗刊社“中国诗人西部之旅”诗歌创作奖、宁夏文学艺术评奖诗歌奖等。出版诗集《露珠上的太阳》。我的农民父亲父亲越来越老了,看着他日渐弯曲的脊背,走路时颤抖的双腿,说话时眼窝里努力发出的光亮,我心想,这个倔强而刚毅的老人也有被岁月催老的时候,心里的酸楚便如绒绒的雪花慢慢地堆积。父亲是个农民,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也许因为他没有念过书,才做了一些让人非议的事情,后来经过事实的验证,才证明他是对的。他解放前逃过马匪抓兵,使祖母受到牵连,被拉到河里差点淹死。土改时,他将自己栽植的一百多棵大柳树和辛勤开垦的十几亩荒地积极地献给生产队,被评为上中农。“文革”时因成分高,我们入不了共青团、上不了大学,他顶撞了队长被拉去批斗。这一系列的事实证明,父亲是个脾气耿直、做事爽快的人。从我记事起,就因为父亲脾气不好,全家人都怕他,尤其是我们九个子女,一听见父亲的脚步声或大发脾气时,就围在母亲的身旁。其实母亲也怕他,但为了还小的儿女,她总是用身子挡了上去。有一次,在院子里捶豆子,调皮的二哥既没去念书又不愿干活,惹怒了父亲,父亲就提着棒槌追着二哥跑,灵巧的母亲一把将他揽进怀里,不料,父亲一棒槌打了过去,正好打在母亲的脚上,母亲痛得抱起脚尖抽泣了起来。这时,我们都憋红了眼睛,表现出对父亲的敌意。母亲把父亲骂得无话可说,父亲也只是挥汗如雨地干着急,从他的表情上却没有看出一点后悔之意。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从表面看心比铁硬,神情严肃,从不懂别人的自尊,错了的从不放过,对了的也从未夸奖过。这也影响了我的一生,虽然干过许多令人赞同的事,但从没有骄傲过,对错事也从未放弃过纠正。现在想来,这都是因为那个年代,父亲要面对严峻的生活,要养活一家十一口人,才养成了那种严谨的生活态度。但父亲也是一个疼爱儿女的人。那还是上世纪60年代,因为家境贫困,我们连肚子都吃不饱,父亲正担任着生产队的饲养员,掌管着全队骡马牛驴的草料。一次天刚亮,我们兄弟几个还趴在被窝里,他就从饲养场回来朝地上一站,屋里就弥漫出一股沁人心脾的豆香味。他从棉袄兜里掏出一把炒熟的黑豆朝炕上一按,我们几个就争着抢着朝手里抓,他看我们嚼得嘎嘣响,才显出一种欣慰的样子,然后,朝我们的小脸上轻轻一拍悄悄说:“吃了不要说,就这一次。”我们才意识到,那是从骡马的嘴里抠出来的,传出去,父亲就会被拉去挨斗的。因为当时只有那些犁地、拉车的牲畜,才能吃上这种炒得半生不熟的黑豆。据说这种炒得半生不熟的黑豆,牲口吃上才容易上膘、容易长劲,等到来春才能有劲犁地、耕田。而这次父亲回来,跟以前不一样,看得出他是想多看看我们吃豆子的馋样子,为这一把豆子他也承受了本质上所不能接受的做法。也就是这次,父亲脱掉鞋祙,一骨碌爬到炕上,往热焐冰冷的双脚,我们才看见他面容清癯,目光里透露出那种酷暑般的爱意。直至他下炕,炕上落下从他身上掉下的一片草屑,母亲边用笤帚扫,边嘟囔着,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看着他走出门外融进了清晨的寒冷中的身影而感到心痛。“文革”中,就因为我们家的成分是上中农,虽然父亲没有被批斗,但儿女的上学、入团因成分高不能被推荐和批准。父亲常说:“我是个双手写不了八字的人,但我却希望你们都能念上书、念成书。”他还说:“我就因为没念过书吃了好多亏,在队里干活是出工最多的,但挣的工分最少,这主要是不识字。人家为有面子的人多记、胡记,我也没办法呀!所以无论吃多少亏,受多少苦,也要让你们都念上书。”他虽然从来不愿出面求人帮忙说话,但他清楚母亲是一个比他还疼爱儿女,并为儿女的前途着想的人。最后还是在他的默许和提示下,通过母亲的央求和找门路,才使我们都念上了高中。而父亲从不显山露水,只是劳作。面对成分带来的压力和接二连三的打击,他都平静如故,那是出于对儿女们无边的爱心来支撑他的信心和勇气的。1960年低标准时,大哥考上了当地的一所职高,因交不起学费,父亲将家里唯一的一个米柜背到街上卖了。1966年,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他连夜卖掉了家里的一头大猪,凑够了钱,让大哥去北京天安门广场见到了毛主席。父亲说那是他一辈子干得最幸福的事,也是最让他炫耀的事。是的,父亲没念过书,也没出过远门,他只顾种地,所以他对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了如指掌,如同自己的身体。他常指着河边的那一片土地说那些地因为靠河,田高河低,容易干,要多淌水,否则就容易缺水影响收成。他说湖边的那些田,过去都是盐碱地,因为长期受水的浸泡,底子瓷,一下雨就得撤水,否则受浸也会影响庄稼的长势。果然如此。他还说新开垦的河滩地,因为全是积沙,要用农家肥和秸秆还田的办法去调理,否则土地不能疏松,会影响庄稼的扎根。也是如此。他用诸多的事实证明,一个人无论走多远,也抵不住将一块土地读懂、读精、读好,他还说就像我们读一篇文章,读懂读通了才能了解它的含义。这些话让我感受至深,后来我写了一首诗:《父亲与土地》。
从身体里捧出种子种进土里 又从身体里挤出汗浇灌 用手掂量着土的凝重与温暖
父亲从种田开始 就没离开过土的陪伴 挖地、插秧、拔草 手就感觉出土的坚强与柔软 土地也能感觉出父亲的勤劳与坚强 父亲挖高处的土放进洼处 他就感觉出土的平等与均细
他把日子过得勤劳俭朴 过得和土一样执著 孕育了一片金黄色的岁月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性情耿直、思想严谨、作风传统,甚至执拗的一个人。他身高力大。大跃进那年,他带着几个还在念书的哥哥,操着一把大板锹挖沟开路,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队上分给我们家的任务。那时,我还小,老是在高音喇叭里听到表扬他的声音。他还赶过大车,是因为有人说他喂的牲口只听他的话,一到队部就撒着欢子朝饲养场跑,使大车几次刮坏了饲养场的大门,所以他常坐在车辕上,那扬鞭子的动作让我羡慕不已。我也常看见在大车装满一车的粮食或石头上坡时,父亲总会帮着拉,他把鞭子朝车辕子上一插,肩上套根绳子,身体前倾,那时骡马会格外用力。若遇到下坡或骡马受惊撒野,在车跑得如风团时,他便声嘶力竭地喊出最欢的那一匹马的名字。他给骡马都起了好听的名字,至今我还记得,什么大骡子、二骡子、红儿马、黄骟马……若是哪个实在不听话,他会沉着冷静地抡起鞭子朝哪个的额头就是一响鞭,那骡马会立即收住脚步。父亲一手打鞭子的功夫,就是在那时练就的。有一次,几个车户提出比赛打鞭子的功夫。父亲在一台磅秤的标杆上挂了二百公斤的秤砣,然后叭地一声打在秤盘上,秤杆就在二百公斤左右的准星上翘了起来,使周围的人目瞪口呆、一阵唏嘘。有时我想,父亲这些充满韧性及坚毅果断的性格,也是来自他的不平凡经历的磨砺。在他十六岁时,遇上马鸿逵抓兵,之前,他就听说过他们是反动势力。在马鸿逵的兵包围了院子后,他一蹦子跳到了房上,又从后墙跳了下去,一头扎进离家几十米的黄河,游到了河那边,靠一把镰刀、一把铁锹开垦了几亩地才活了下来。一年后,他参加了解放军。后来,他常说起在解放盐池的战役中,子弹就像蜜蜂一样嗡嗡地从耳边飞过,但当时只要有一口气就只能向前冲,什么都不顾了。我常想起父亲,从战争中走出来,九死一生,又从部队复员到农村务农种地,永远在赶时间、争速度,日子在忙碌而艰辛的劳作中如拉弹簧一样被拉紧拉长。无数个万籁俱寂的夜晚,鸡鸣天亮的五更天,都能听见父亲在外面干活的声音,母亲常说他的命是鸡刨食的命,刨一爪子吃一嘴,总也闲不住。后来,我想这还是因为生的儿女太多。再说,一是当时就面临着那个艰苦的年代,二是受过军队的考验和农民的传统影响,才使父亲有了对人对事都认真负责的品格。其实,他对儿女的教育也是严格的,甚至有些残酷。一次,父亲让我们哥几个用两辆人力车,前后错开往庄台地上连夜拉土坷垃,就在我们拉到深夜一点钟已筋疲力尽、饥肠辘辘时,父亲还是不发话休息,我们又没人敢说。忽然,在城里念书的三哥提议要唱《国际歌》,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就放开嗓门唱起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那天,月亮很亮,歌声在天空荡漾开来,是那样的豪壮,不知父亲听见了没有,但我们还是按他事先要求的时间停工休息。在那极度艰苦的日子里,父亲的生活态度一直是积极而又严肃认真的。他除了忙碌还是忙碌。他靠一身苦力担起一家十一口人的生活重担,像一头老黄牛一样把家庭这辆车拉得很远很远。到了改革开放那年,曾在父亲身边的哥哥都开始出外做生意。我最小,时年六十岁的父亲当然随我过。我爱好文学,种田之余经常看书写文章,也到外面采风。父亲认为这就是做学问,了却了他没念过书却培养有学问的儿子的心愿。但他更加努力地劳作着,自己饲养了牛羊和骡马,还多了几头小骡驹,验证了那句“马下骡子阔希了”的方言,日子过得如雨后春笋一般。上世纪80年代文学热,我依然写诗。所以,有很多朋友常来我家做客,我们在屋里谈诗、喝酒,而父亲依旧忙他的事,喂羊、打草……忙完了,他总躲在门外,听我们大声吟诗。什么诗?他不懂,但他喜欢听。有好多次,都是朋友和我把他拉进屋里,见他不胜酒力的样子,说话时也是怀旧为多,我才意识到父亲已经老了。就在这个时候,我听到村里有人开始说他的怪话,其实我心里都明白,只是一笑而过。有一位和父亲一起赶过大车的大叔对我说,父亲有一次跟他赶着大车到山里为队里拉萝卜,车到村口已经到了午休时,村里十分宁静,他们几个人就偷偷地将装了半麻袋的萝卜背回家,接济家里的生活;父亲随后就一捧一捧地将车上的萝卜,送给追在车后要萝卜的孩子们,他们认为那是父亲对他们这种占公家便宜的做法气愤不已。后来,我问父亲,他说光兴他们成麻袋地朝回扛,还不兴让那些饿着肚子的孩子吃一点?岂不知,父亲就是这么一个干什么事情都照顾全面的人。可有些事情我也是想不通,他图什么呢?有一次,本村一个王姓人家的牛吃了另一家的稻秧,这家的人扬言要用铁叉戳王姓人家的牛。父亲听见后就找到王家人,劝说他们把自家的牛拴好,王家人不但不领情,还骂父亲是小人,把父亲气得说不出话只是张着嘴发急。后来还是我,向王家人说清楚了父亲的好意,这家人后悔莫及。像这些事,都是父亲憨厚直爽的本性所造成的。但不管怎样,父亲的这种活法给我最大的影响,还是他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从不贪图享受的心态。十七年前,母亲撒手而去。但令我最感动的是,父亲在晚年的吃苦耐劳还是未减当年。在我们家的田地里,经常能看见他劳作的身影,虽然脚步缓慢,有时摇动得像个影子一样,犁地、收麦却都是第一个走向田间地头。就属他拴的耙耱和犁铧方便耐用,磨的镰刀锋利快捷。每次播种或收割时,只要父亲一来,我家的活总是提前完成,令失去老人的家庭羡慕不已。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尤为突出的爱好就是栽树。他是个农民,种稻子、种麦子、侍弄玉米是他的本职,自不必说,可还爱栽树。我家院子里有他栽的枣树、杏树、梨树和苹果树,被他侍弄得根壮干粗,修剪得枝叶分明,结的果子又大又甜。特别是那几架从上辈子传下来的本地大青葡萄树,结的葡萄羊眼那么大,吃起来跟马奶子一样。几十年来,葡萄从没断过。当老葡萄藤还没枯萎,父亲就早早地留了新枝条,新枝条能结葡萄了,老藤才退化。时间长了,这几架葡萄树也为父亲赢得了美誉,人人都说他栽培的葡萄不一般,比蜜还甜。在葡萄熟了的时候,父亲总大包小包送给在城里工作的几个儿女们,表达了他对儿女们的挂记,几乎把一生最安慰的笑全集中在那一刻。但也勾起了我的心痛,因为这意味着老了的父亲要不间断地劳作。事实上果然如此,这些伴随了父亲几十年的葡萄树,成为父亲晚年生活的慰藉和寄托。这么多年来,父亲所做的事情真是太多太多,而我们对他的关心太少太少。在我想重新建几间砖房让父亲住一住的时候,他兴奋得忙个不停,总抢先包揽一些事情,譬如请匠人、抬东西之类的,见我走近会赶紧放下手中的活,我总觉得那神色像个被呵斥过的孩子。等我走了,他又不遗余力地干这干那。我想父亲还是心里不服,可能他想像建房这样的大事,他必须撑持,再说他还能干得动。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不服老的人啊。然而,让我更没想到的是,房子盖起来了,父亲却一病不起,经查,结肠癌。我心痛如绞。那些日子,我对唯一能倾诉苦衷的妻子说怎么办啊!怎么办?我那贤惠的妻子说,该治的还是要治啊。于是,我像哄小孩一样地将父亲哄到了省医院,可癌细胞已经扩散。我的天哪!我不由自主地喊了出来,这个时候,我为之愧悔得呜呜大哭了起来。但父亲还是含笑对我说人活一世总该走的,他活够了。那天早上,父亲拔掉了维持生命的输液管,要求回家。他把我单独叫到跟前,告诉我说他不想治了,再说癌症这种病也不好治啊!在我再三央求下,他又安慰我说毛主席那么伟大都走了,周总理也走了,看着我们日子都过得这样好,他就放心了,再治下去他也不会好,还连累所有的人。我深爱着的父亲,咋就这样犟呢?我由不住又哭了起来……【责任编辑 梦也】. . . . . . . . . . . . . .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关注微信公众帐号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微信号和暗号可长摁复制)
猜你感兴趣父亲去世了,母亲健在,房产证上是母亲的名字,我父亲的妈妈有权来继承我父母房子的一部分吗?_百度知道2016年小学招生新政策我和孩子的户口都在上学所在地区域內,但我的房产证上是我父亲的名字。父亲的户_百度知道父子财分割我的父亲是继父,还在房子土地都收了,他说没有我和我弟弟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继科我梦见我在比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