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清水河和普贤菩萨寓意意什么

突然想起来我梦见的是五台山这个地名、五台山是哪的呀?_百度知道  怎么上了两张山门出口照?
  见北房码头下得墙角里,卧着一只黄白相间的小花猫。走过去一看,这小家伙睡得正香。估计是看守了一夜的寺院食堂,天亮了,那些小耗子也都回洞睡觉去了,它也得了闲,那就睡上一觉吧:      低声叫了几声猫咪,想让它起来,拍下它伸懒腰起床的样子,可它就像一只鼓楼底下的麻雀,耐惊耐怕,对我叫它无动于衷,只是动了动左耳,好像是听到了我在叫它,心里一百个不高兴:“烦死我了,我刚刚梦见抓到了一只又肥又大的耗子精,正要下口品尝这顿美餐,竟让你惊动了我的好梦,快快走开......”。我也仿佛听到了小猫咪的心里话,就赶紧走开了:    但我还是想看看这只小猫咪,就站在远处不去再惊动它了:    
  反正有的是时间,那就多选几个角度拍照      :
  刚好了两天的京城天气,今天又翻脸了......
  精美的盘龙石旗杆:    青峰顶,这会游人才多了起来:  
  @南坡清泉 304楼
11:44:42  刚好了两天的京城天气,今天又翻脸了......  -----------------------------  仙气迷漫。
  @南坡清泉
11:44:42  刚好了两天的京城天气,今天又翻脸了......  -----------------------------  @悠闲悠闲楼
12:18:42  仙气迷漫。  -----------------------------  海市盛楼!
  阳光刚刚照耀在牌楼的青瓦兽脊上,这会已是早上六点二十分了。正是:山中阳光晚,林内鸟早鸣:  
      
  红衣女士身后就是大螺顶观景亭:    山门右边:    
  黛螺顶简介:    水陆法会缘记:  
  水陆法会:  为祈祷世界和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及超度荐拔先袓宗亲、历劫冤亲债主、男女孤魂等众,五台山黛螺顶于日(农历七月初七)隆重启建十方法界圣凡冥阳两利水陆空普度大斋胜会。为庄严坛场恭请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黛螺顶住持昌善法师,五台山佛协副会长、殊像寺监院果祥法师,五台山佛协副秘书长妙荣法师,五台山黛螺顶监院昌信法师、隆真法师为法会主法。  由于法会是在下午举行仪式,我未等候观看。
  晨雾中的西山:  
  七点钟之前就开始有人在售票口排队了,我也不去争第一炷香,排到了十几位上。排队是幸苦的一件事,起码还要再等上半个小时(七点半售票,八元一张)。但一会我就来了精神,只见一位年轻僧人开了右边的山门,拿着扫帚撮子出来,开始了山门前的清扫工作。看着年轻僧人的一举一动,看着他从山门最上面的台阶往下清扫,一扫帚一扫帚地扫,半寸不落,生怕有一丝头发未扫干净。扫完一个台阶,又回到右边的下一个台阶处,再由右到左扫起。这就是佛门的规矩,一切都是从右边开始,反复轮回。看到此景,赶忙把镜头对准这位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年轻僧人:      又回到右边开始打扫:      又从右边开始:    
  看到台阶上并无多少赃物:    已开时扫下面的地面了:      我看得仔细,他扫得认真:      
  大家从上(上面的)到下看看他的脚步与动作,真是脚步不乱,步不乱行,佛门之规,一心修行:        看到台阶上还有一丝赃物,清扫下来:    工作完成:    两人商量,快开山门:      
  老哥,早晨好!哈哈你真有闲情逸致,看的那么滴仔细。
  @悠闲悠闲楼
09:32:42  老哥,早晨好!哈哈你真有闲情逸致,看的那么滴仔细。  -----------------------------  打发时光也要一心一意。否则就没有这么好的动画片了。
  仔细拍照了年轻僧人打扫清除的全过程,七点半也到了。那两位僧人把台阶上的桌子搬到了山门前,开始验起游客的票来。我也买了一张门票踏进寺院山门。  初升的太阳刚刚露出东山山顶,撒下了千丝万缕阳光。正是:黛螺顶祥光普照,寺院内庄严肃穆。古人有诗云:“祥云凝翠黛,佛日映青螺”。  恕我赘述,还是再介绍一下黛螺顶的历史沿革吧:  黛螺顶就是乾隆皇帝“小朝台”的地方,黛螺顶依偎在东台一脉而下的碧山秀屏之中,奇峰突兀,远观形如大螺(大海螺),故名大螺顶。每到春夏,满山披绿着青,阴翠欲滴,尖尖峰顶,郁郁吐黛,故又名黛螺顶。黛螺顶峦回谷抱,时有浓雾白云于山间生出,飘游流动之时,沾绿惹翠其依依秀色,袅娜风韵,自古就有文人墨客高僧的诗赞。明代高僧法本有诗云:  踏遍尘区念已休,  归来结社碧峰头。  无穷松韵清双耳,  不尽云山豁两眸。  黛螺顶在秀逸的山顶上开始建寺,是在明朝的成化年间。据寺内碑记称,黛螺顶亦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和清康熙、乾隆年间都曾重修。因为了了乾隆皇帝的心愿,黛螺顶才建起了小朝台道场,成为五台山驰名的一处“小朝台”的地方(佛顶庵也随之改为黛螺顶)。那是乾隆十一年(1746)的九月,风华正茂的弘历第一次朝山,他在菩萨顶歇宿时,眺望到对面青翠秀逸的黛螺顶,从此就喜欢上了这处佛地。  传说乾隆每次朝台,屡欲朝拜五个台顶,终因风大寒冷,雨雪阻路,未能如愿。乾隆四十六年(1781)二月,弘历第二次朝山,便将黛螺顶住持青云传至行宫说:“听说你在中台顶演教寺住过20年,我怎么一次也上不去?”青云和尚说:“五台山一年12个月,有8个月是降雪刮大风,要上台顶最好是在六月间。五月、七月、八月也可勉强登临。其余时间最好不要上台顶。”乾隆皇帝听了,觉得大朝台是难于实现了。但转念一想,认为自己是一个皇帝,难道还有什么办不成的吗?便对青云说:“五年后我再来朝山,既不登台顶,还要朝拜五方文殊,你替我办这件事。”皇帝的一句话,给青云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青云口中唯唯承诺,心中却非常犯难时间过去了两三年,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个好办法来,眼看朝台日期一天天逼近,青云日日如坐针毡。其时,寺中有一个沙弥拴柱因偷吃供品犯戒,青云没按寺院戒规处罚,却限他在三日之内,想出一个既不登台顶,又要朝拜五方文殊的办法来。也是这个小沙弥乖巧,三日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将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即台东聪明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一齐合塑于正殿,称为五方文殊殿,这样登上黛螺顶,就等于登上了五个台顶,到五方文殊殿朝拜,就等于朝拜了五个台顶的文殊。于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三月,弘历第五次朝山时,顺利地登上黛螺顶,入五方文殊殿进行了朝拜,从而实现了他久久渴盼的夙愿。学识渊博、能文善文的乾隆皇帝,这一次非常惬意,他身临佳境,诗情涌动,遂以《黛螺顶》为题,挥毫写下了如下诗句:乾隆皇帝《登黛螺顶》诗云:“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拥现芙蓉。窗间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供养五台曼殊像,阇黎疑未识真宗。”诗末自注云:“黛螺顶为清凉山东峰,林峦回互,络绎奔凑,与五台顶灵气若接。寺中像设中台演教寺孺童文殊师利菩萨,东台望海寺聪明文殊师利菩萨,北台灵应寺无垢文殊师利菩萨,南台普济寺智能文殊师利菩萨,西台法雷寺狮子吼文殊师利菩萨。夫菩萨言一亦可,言百千万亿亦可,岂拘五台五像乎?未考始自何时,亦如是随喜而已。”  诗中写了他亲历黛螺顶的体验和感受,寄托了他借助佛教行怀柔之道、固国安邦的愿望。这首诗后来镌刻于五方文殊殿前五侧的碑亭之中。这能御制碑,正面是他在1750年(乾隆十五年)写的“大螺顶碑记”。诗作就刻于背面,字迹端庄洒脱,丰润流畅,思识才情跃然而出,为五台山珍贵的艺术文物。乾隆皇帝的这两次墨迹,前后相隔了36年,浓缩了黛螺顶前后变化的一段历史,是清朝帝王们对五台山佛教尊崇和扶持的见证。  黛螺顶的“小朝台”,就因乾隆皇帝朝拜而留传下来,相沿至今,成为习俗。在五台山,佛教信徒们把礼遍全山寺庙,再到五个台顶朝拜称为“大朝台”,而把到黛螺顶的朝拜称为“小朝台”。“大朝台”没有足够的时间是难于办到的,而“小朝台”多则几个小时,特别是如今增设了680米空中缆车索道后,仅用十几分钟就可到达螺顶,大大方便了信众游人。人们说:“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因此,大凡来五台山的游人,总要去一趟黛螺顶。
  踏进寺院第一眼看到的景象:  
  刚拍完这第一张进入寺院的照片,照片中那只可爱的小猫就过来迎接我,它在我的鞋上、裤腿上来回蹭着。一点也不认生,就用这样方式和我打着招呼。心想:你这乖巧的小猫,我们互不相识,你却来迎接我的光临,那就谢谢你了。你如果不介意的话,我就把你的玉照拍下来,上传到《天涯社区》旅游休闲栏目,让你红遍中国,亮相世界。小猫咪看着我,“喵喵”的叫了两声。就坐在地上,摆出各种美姿来,任凭我给它拍照:  站着:    闭眼:    睁眼:      
  左看看:    右瞧瞧:  
  小猫咪往前走了几步坐下:    又走了回来:  
  小猫咪伸出了舌头舔着嘴唇,它一定是饿了,但我的包里什么吃的都没有。“对不起,小猫咪,我没有吃的给你,请你谅解!”小猫咪仿佛听懂了我说的话,就把头低了下来:  
  小猫咪伸出了舌头舔着嘴唇,它一定是饿了,但我的包里什么吃的都没有。“对不起,小猫咪,我没有吃的给你,请你谅解!”小猫咪仿佛听懂了我说的话,就把头低了下来:    
  当我和小猫咪说再见时,它抬起了头,眼睛睁的大大的望着我,再见!小猫咪,下次来一定给你带好吃的:  
  感觉就像人工似的
  黛螺顶坐东向西,占地3000平方米,寺宇规模虽然不大,但殿宇构筑华美雅致,布局严谨规整,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一进寺门,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座六角重檐攒尖顶旃擅殿,亭柱重檐玲珑筑就,匠意不俗,在五台山是独具一格的建筑。关于这个旃檀殿,还有一段动人的历史传说。那段历史就铭刻在天王殿右侧的石碑上:说的是在康熙年间,这个寺有一位道高德重的立禅和尚,他寄隐台山,灰心泯志,一十三年,身不就床,苦练禅功。那时,旃檀殿的地方还是一块空地,他为了修禅练功,就在空地中央立了一根木柱,并以这根木柱为他意念中的“佛”,每天虔诚绕拜,一刻不怠,终于练就了入定禅功,成为远近闻名的得道高僧,声名享誉京城,故名立禅和尚。立禅和尚圆寂后,弟子们为他建了灵骨塔(这个灵骨塔就在寺左侧山坡上)。京师信徒阿勒积泰闻得立禅法师辞世,仰其行德,遂在绕佛处建亭供养,后又雕旃檀木像以记其德。这个康熙年间修建的旃坛殿即此而来。  旃檀(zhantan):  旃檀功德佛,旃(形声,本义:赤色的曲柄旗)檀  如来佛封唐僧为旃檀功德佛,为何会如此呢?因为早在唐代的时候,楚州地区有个文通塔,供奉旃檀佛。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认为,旃檀佛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佛,于是在创作《西游记》时,最后运用了生活中鲜活的素材,确定唐僧的佛家封号为旃檀功德佛。旃檀,香木名,古有旃檀树,用来做佛像。  佛不是封官职,而是一种授记。授记,就是佛以无碍天眼,遥见无量劫的未来,得知某弟子应在某某世界,化度若干众生,成佛时名号是某某佛,住世多久时间。然后给面前的弟子授记,你将来过多少劫在什么世界成佛叫什么住世多久,等等。  旃檀殿:  
  大家看殿的正面上边一层挂着一块匾,上写“调御丈夫”,下面就说说“调御丈夫”之意:  调御丈夫  佛十号之一。佛能教化引导一切可度者﹐故称。  佛陀大慈大智,能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的心性,使往涅盘正道,正如驯马师善于调御马性,故名「调御丈夫」。  调御丈夫是在佛十个通号里面。‘调’是对情绪来说的,‘伏’是对烦恼来讲的。我们凡夫没有能力调伏,所以情绪、烦恼常常现行;佛家讲现行,人讲发作,喜怒哀乐常常发作,没有能力调伏。佛给我们示现,他有能力调伏,调也就是化解,他能够把情绪化解为智慧,高明!能把贪瞋痴一切烦恼伏住,不发作。特别是在逆境,能调,就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能伏,不会对人有负面的影响,这个利益很大。所以佛十个通号里面有“调御丈夫”,能调能伏,我们应当向佛学习。
  旃檀殿后面:    看到此匾,便使我想起弘一大师的《清凉歌》来:“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这首禅歌道出了追求清凉、消除热恼的无限快意,以及无上的清净。  我想:做人要向清风明月一般,不含半丝杂念,心地光明,即可消灾免祸。如果一个人的心中有污秽,即使是他(她)来烧香拜佛,把头磕出了血,也不能免除掉他(她)的灾难。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让我们都有一颗“清风明月”般的心:为家人,为朋友,为他人解除烦恼,祈福清凉!
  @三维美容 327楼
21:52:51  感觉就像人工似的  -----------------------------  欢迎进来!  但我没看懂你所说的“人工似得”是何意?是说那只猫咪吗?说它像只玩具猫咪吗?
  老哥,上午好,五山的五台我没去,就上了黛螺顶和佛母洞。  看了你写的游记,感觉自己去了等于没去。
  @悠闲悠闲楼
10:24:43  老哥,上午好,五山的五台我没去,就上了黛螺顶和佛母洞。  看了你写的游记,感觉自己去了等于没去。  -----------------------------  我也没去几个地方,原因是天天下雨。只登了东台,穿着军用棉大衣都觉不暖和。佛母洞未去。下次去,一定要在6、7月份去,天气晴朗,几个台观景,再好不过。
  旃檀殿侧面:    
  走进山门,在弥勒佛的背后是韦驮殿,他面对大雄宝殿,注视着出入大殿行人的动向。是佛寺的守护神。韦驮殿的屋檐下“三洲感应”的巨匾高悬。
  佛教把欲界天分为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庐州”韦驮天将虽然是四大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属下的八天将之一,却是菩萨化身,护教镇邪是他的职责。北俱庐州的众生由于物质生活太富裕,福报极大,念衣衣来,念食食至,而且一个个寿足千岁,所以他们每天只知道享乐,根本就不愿闻法修行,考虑不到自己虽然福报大,寿命长,但总是有一天要享尽的,等福寿享尽了,同样还会堕落受苦,甚至连韦驮菩萨这样大神通的护法天神也教化不了他们,所以任其自然,不护他们的法。其他三洲的众生善根深厚,能听闻佛法,用功办道,与韦驮菩萨这位护法天神感应道交,韦驮菩萨愿给他们护持佛法,故名“三洲感应”。      香客排队进入膜拜:      
  旃檀殿后,就是游客、信徒们登顶“小朝台”的第一圣殿五方文殊殿,殿为单檐歇山顶,面宽五间,四出廊。殿中所奉,即为乾隆皇帝在此朝拜的五方文殊,五文殊通体金色,各呈姿态,中为中台孺童文殊,左为北台无垢文殊,右为南台智慧文殊,左右佛坛上分别为东台聪明文殊和西台狮子吼文殊。这五方文殊,不仅体现了文殊菩萨完美的内涵精神特质,而且是“到处现身宏佛法,闻声救苦偏婆心”的多种身像。五方文殊殿前的一座碑楼,内中就是乾隆皇帝所写的御碑。  正在绕大殿祈福的居士信徒,香火正旺,青烟袅袅:      大殿外右侧就是乾隆御碑及碑楼(不叫碑亭):  
  五方文殊殿:      
  大殿一角,佛光普照:  
  今天的京城,又是阴雾连连,空气达到了重度污染。致人呼吸不畅,咳嗽气喘......
  好玩~~~~
  五方文殊殿后面就是大雄宝殿,今天恰逢七夕,这里将要在下午五点举行水陆空法会。    游人大都集中在这里,观看这布置庄严隆重的会场:    两株参天古松直插云霄,并列于大雄宝殿前面,把大雄宝殿映衬的更加庄严肃穆:      
  大雄宝殿正面:      
  就在拍照大雄宝殿正面时,看到挂在殿檐下的横幅挡住了大雄宝殿四个字的大匾,正在犹豫之时,一阵清风拂来,撩起了横幅,露出匾额,赶紧按下了快门。
  @霉鸡 340楼
11:30:47  好玩~~~~  -----------------------------  不是好玩处,  应怀虔诚心。  谢谢你的光临!
  现在的大雄宝殿内,正在为几位信徒做道场。我也上到台阶往里观看,只见黛螺顶主持善昌法师正在诵经,只是不能拍照,但有幸目睹了善昌法师的真容: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日下午(农历七月初七)黛螺顶水陆空法会实况(来自百度):  佛教在线五台山讯 为祈祷世界和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及超度荐拔先袓宗亲、历劫冤亲债主、男女孤魂等众,五台山黛螺顶于日(农历七月初七)隆重启建十方法界圣凡冥阳两利水陆空普度大斋胜会。为庄严坛场恭请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黛螺顶住持昌善法师,五台山佛协副会长、殊像寺监院果祥法师,五台山佛协副秘书长妙荣法师,五台山黛螺顶监院昌信法师、隆真法师为法会主法。  8月2日下午17时,五台山黛螺顶大雄宝殿内隆重举行了2014年水陆法会洒净熏坛仪式,黛螺顶住持昌善法师为仪式拈香主法。是时,殿内两序大众恭诵《大悲咒》,法师执持杨枝净水依次遍洒水陆道场所设的各大坛口,并由维那圆满法师一一宣读疏文;众斋主在引礼师的带领下依次上香,虔诚礼拜。整场仪式有条不紊、如法如律。  本次法会历时七天,意在为苍生祈福,保佑世间太平。分设外坛、华严坛、楞严坛、诸经坛、法华坛、净土坛等坛场,内坛法事分为结界、发符悬幡、上堂、上供、告赦、请下堂、供下堂、授幽冥戒、圆满供、圆满香等佛事。法会期间还将举行瑜伽焰口法会,焰口是对亡者追荐超度,减轻罪障往生极乐的重要法事之一。以利七世父母,历代宗亲,堕胎亡灵。  仰仗诸佛菩萨威神之力,通过每天诵经、拜忏等佛事,为信众祈福消灾、报恩超度,以期冥阳两利、福慧双增。(图:悟慈)  五台山黛螺顶隆重启建十方法界圣凡冥阳两利水陆空普度大斋胜会:    主法法师:    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黛螺顶住持昌善法师拈香主持:    洒净熏坛:  
  上面介绍完黛螺顶水陆法会洒净熏坛仪式(法会历时七天)。  下面再介绍黛螺顶水陆法会圆满送圣仪式(来自百度):  腾讯佛学五台山讯(编辑清凉)8月9日,五台山黛螺顶水陆法会举行了浩大壮观的送圣仪式,法会终告圆满。据信,这是黛螺顶有史以来第一次举行水陆法会,也是改革开放后五台山规模较大的水陆法会。  9日上午8点,内坛举行上圆满供、烧圆满供及送判官疏法事,意即法事圆满,向诸佛菩萨、六道佛子供养,并劝请六道各类佛子供奉三宝、依教奉行,得大解脱。此后,金刚上师及法师们到大坛及外坛各坛口上供回向,坛内法事俱告圆满。  供上堂斋说法语:    下午1时,送圣仪式开始,送圣,即将法会迎请的三宝及六道群灵的牌位焚化,将他们送归各处。  七位金刚上师内坛迎请诸圣:    送圣队伍从大雄宝殿开出,经中门出寺,最前面是水陆道场的巨型横幅,紧跟两面铜锣,而后是“肃静”、“回避”牌引导诸大菩萨圣号仪仗,再后是“护国息灾”、“风调雨顺”、“正法久住”等标语牌。仪仗后面,是来自菩萨顶的藏传佛乐队和黛螺顶的汉传梵乐队。菩萨顶、显通寺等寺院的法师们参与送圣。庄严的宝盖下面,是七位主法的金刚上师,三十余人的功德主们捧花持香跟在后面,末尾跟随着随喜的信众和围观的游客。  诸位功德主    为庆贺法会圆满,黛螺顶从早开始,全天不收门票,中午向所有参拜信众和游客免费提供午餐,施行无遮斋会。为表达僧俗同庆,还从繁峙请来威风锣鼓队,在山门口助阵表演。  繁峙的威风锣鼓    法乐齐鸣,宝盖庄严,在晴空白云下,连日细雨放晴后草木苍翠,重山如黛,浩浩荡荡的送圣队伍自马道下山,首属相望,蜿蜒如龙,绵延数里,过桥后,经台怀街向停车场行进,在清水河边举行送圣法事,约半小时,法事结束。  走出山门    因阵势壮观,一路引来商户、游人围观赞叹,都说,好多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阵势。为维护,公安部门派出交警维护交通秩序,还出动特警维护安全  送圣队伍蜿蜒如龙(摄影/田春生)    此次水陆法会由深圳周大生珠宝有限公司、山西中晋投资有限公司、山西中亿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周氏、江氏功德主等共同发起,以期护国息灾,超拔六道众生,冥阳两利。  送圣法事    7天法会中,大坛拜梁皇宝忏24部、放焰口两坛、斋天一坛、每日供斋、上堂一坛,各诵经坛口讽诵华严、法华、楞严、金刚等经近千部(卷),净土诵念佛七永日,内坛严格依水陆仪轨进行……各坛法师每天开经前先点名,秩序井然,法事如仪,种种供具庄严具足。法会恰在结夏安居期间举行,斋天正值立秋,圆满适逢中元前一日,所谓僧自恣时,佛欢喜日,功德感应诚不可思议!  水陆仪轨,由历代大德祖师依据显密教法制成,一千数百余年传承不绝,集中体现了大乘佛法殷重报恩、慈悲济苦的精神。  据五台山佛协会长、黛螺顶住持、法会主法昌善法师介绍,这可能是黛螺顶有史以来首次水陆法会,也是五台山改革开放后规模较大的水陆法会之一,因缘不可思议,功德感应不可思议。  五台山作为历史上重要的护国道场和世界佛教圣地,举行严谨如法的大型法事,于国土众生利益无量,于三宝道场意义非凡。(文/清凉,图/悟慈)
  虽然没看到这样的仪式,但从图片中已了解了此次黛螺顶水陆法会庄严隆重的场面。令人感叹!  让我们一起来祈祷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继续上图:  五方文殊殿后面:          
  西方三圣殿:  
  回头向大雄宝殿望去:    旃檀殿的右边:  
  出了山门,这会的游人才多了起来。只见几只流浪狗在游人面前晃悠着,也未见有谁施舍点吃食给他们。  流浪狗:  
  站在汉白玉观景亭前,对着山下佛国境界又拍了几张照片:              
  以上图片:  p1,p2,p3,p7为众寺院集集区,清水河环绕,蓝天白云点缀,虽因有雾而画面不通透,但真实的记录了佛国的美好景象。p4大白塔与普萨丁遥相呼应,p5菩萨顶,p6大白塔与三塔寺遥相呼应。
  拍完山下佛国景象,准备下山。当走下牌楼前的小坡时,看到一位耍猴的靠着山顶围墙,小猴子身穿黄衣,头戴紧箍咒帽,帽上竖起两根孔雀翎毛,正坐在墙顶上玩耍:      为主人清理着什么:      那么的认真:      主人在打电话;    不耐烦了,拉起了拴自己的铁链子,主人只好回头:  
  老哥,周末愉快。  
  @悠闲悠闲楼
10:43:02  老哥,周末愉快。  -----------------------------  谢谢!
  边往下走,边拍照,看似同一个画面,实则是不同角度:        上山的游客与信徒:    山下景象:    挂锁台:    这会的上山台阶已开始拥挤了,还是早起来清净:  
  @我很好还能笑 359楼
14:06:22  暖  -----------------------------  你好!
  又一个角度拍照大白塔与隐翠中的菩萨顶:    小狗拉着主人上山:  
  交通堵塞:  
  穿百衲衣的朝拜者:            
  再往下走,见一位年轻信徒拖着单拐,吃力的往上爬。又见他双手合一举过头顶,单腿站立,然后弯腰下跪俯伏在台阶上,那艰难的动作打动着每一位看着他的游人。这就是毅力,就是一种不缺不饶的精神,就是虔诚的心态和佛的力量融于一身的表现:    
  跪下:    双手合一:  
  再跪下:    艰难的起来:  
  站了起来:    再上一个台阶:  
  擦擦汗水,休息一下:    准备再拜:    五体投地:  
  真诚所致,金石为开。祝这位有疾信徒佛主保佑!阿弥陀佛!
  好一派佛国风光,可惜镜头躲不过这高高的松树枝头:  
  再往下走,见一位用漆包铜丝编工艺品的艺人,坐在草丛中,手里正忙着。他的身后,一棵大树破房顶而出,倒也罕见。又见灰色的砖墙上已摆了一排编好的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等:    
  摩托车:    三轮车:    自行车:        
  老哥早晨好  看到单腿磕长头的信徒,感动。  信仰力量的强大  
  艺人之巧手:    讨价还价:  
  下了几阶台阶就是善财洞:    刚才看到的那颗破房顶而出的大树,原来是善财洞里面的东房。在这佛国圣地,什么都讲究对称,你看:西房上面不也有一颗大树破房顶而出吗?    
  往里走了几步,也未见有游人进来,再看也无什么特色。就在西墙下拍了几张山下的照片(又一个角度拍到的大白塔和普萨顶):    
  出了善财洞,对面台阶下影壁上的佛字进入视线:  
  回头一看,西墙边有孙悟空站立,头戴金箍帽,肩扛金箍棒,身穿红袍,脚蹬黑靴,威风凛凛,倒也不难看。孙悟空身旁的那位,嘴叼香烟,分明是凡人一个,如果他在扮成猪八戒,就更有一些看头了。正是:黛螺顶上拍小猴,山下又来孙大王:  
  再往下走,见右砖墙上放着一只鸟笼子,里面有几只鸽子,笼子上挂一块小牌子,写着“放生”二字。这些人也真会做“生意”,岂不想你这鸽子就是你家养的,游人花钱买来放生,一会就又飞回你家了,明天你再来做这“买卖”,无本万利,“高明!”  
  再往下走,就到了立有大智路石碑的亭子前,上从此处上,回从此处回:  
  下到山底,回头举目再望黛罗顶,阳光普照,云开雾散。翠微中一架石梯直挂碧空,不禁诌出几句来:  《登黛螺顶感怀》  一架石梯挂壁云,  数声鸟啼翠微中。  双眸欲穷佛国画,  耳畔钟声伴磬声。  脚下浮名渐远去,  清风头顶荡世尘。  五殊供佛一朝拜,  他日临朝台五峰。
  边走边想边看,不觉已来到清水河边。只见清水河水不大,有几位外地人(不像是游人,像是来这里做生意的)在河边大石上坐着乘凉。看看时间,已是上午九点二十分了。算算自己在黛螺顶竟转悠了四个小时二十分钟。俗话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出来游玩,还是早起为好,既能看到佛国早晨的景象,又能多转几个地方。  正是;早起前来小朝台,下山再去菩萨顶。  乘凉:    远处的菩萨顶:  
  第七回  菩萨顶一览众寺院  灵鹫峰放眼台怀村  过了清水河,穿过停车场,向菩萨顶走来:  前面的两位游客:    回头望,塔院寺、梵仙山、清凉胜境牌楼:  
  来到灵鹫峰山下:    
  爬上山来,这里就是通往菩萨顶的路(正路应从圆照寺或罗睺寺那边上来):    墙角下看到一只刚出窝的小麻雀,又好像是受伤的样子,佛主保佑:  
  红墙下深深的胡同:  
  门洞里边慢坡上山路:    门洞外边(可看到圆照寺的鼓楼):  
  来到向左拐的第一个台阶:    指路牌(左右通行):  
  第二个台阶:    第二个台阶上面看到的大白塔:  
  是聚财源还是敛财店:    出售的佛像:    
  仔细看铁  
  仔细看帖  
  看到这东西两处院落的房屋里都在经营旅游纪念品和佛像,总觉得在佛的眼皮底下做生意有点不大合适,让人心里有一种摆脱不掉金钱买卖的习俗,更让游客的心静不下来。
  第三个台阶,比下面的两个更陡一些:    在第三个台阶上拍到的大白塔:  
  @悠闲悠闲楼
22:45:21  仔细看铁  -----------------------------  不是铁的,是铜的。哎 !谁又能看见里面是铜是铁呢?
  西房上边一老榆,  探向东屋好遮荫。  
  @南坡清泉
23:00:03  @悠闲悠闲楼
22:45:21   仔细看铁   -----------------------------   不是铁的,是铜的。哎 !谁又能看见里面是铜是铁呢?  -----------------------------  嘿嘿,俺就是大条,三岁看到老,改不了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殊菩萨寓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