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剪辑技巧教程都有哪些技巧?

电影预告片的剪辑有哪些技巧?
很多电影很烂,但预告片剪出来让人觉得很好看,这是怎么做到的?
之前很多人问我怎么剪预告片,这里面能说的太多了。后面有我会花点时间整理出一个很详细的文章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作为行业里最好的电影预告片剪辑师之一,给大家分享下内部干货。今天简单聊一聊,预告片剪辑师们是怎么提高剪辑技艺的。其实刚开始谁也不知道电影预告片要怎么做,我们平时看很多好莱坞的预告片,等你真正有机会上手剪辑时就会发现,预告片是所有短视频里面难度最高的,而且欣赏和制作完全不是一码事。预告片的难度在于:一.大家的期望值与要求很高,毕竟是一部电影最重要的物料;二.预告片制作需要广告语言和电影语言的结合,广告属性夹杂着叙事属性,如何讲故事、设悬念、让观众产生兴趣,是一件特别复杂的事情,需要在精通叙事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经验才能做好。三.电影预告片要求的完成度在音响设计、特效等层面,是和电影一样高的。1大部分人不是天才,天资一般,所以不要幻想成为大师。不过掌握方法,也能够做到很高的完成度。我大学学的是外语,所以我直接把学外语的那个方法——精读和泛读——拿来训练自己,也训练后来的剪辑师。每天看大量的预告片,这是泛读;每天必须拉一到两条预告片,这是精读。我要大家拉片时,不但得把片子背下来,还需要画一张我们称为“情绪曲线图”的东西。这个图是我自己在做拉片的时候每次都会画的,包含结构、节奏、音效和对话等信息,对于学习和参考有很大的帮助。就我和其他人来看,效果还是很好的。(自己做的示例,拉的是我们剪的《小时代1》终极预告。横轴是秒数,纵轴是情绪高低)(自己做的示例,拉的是我们剪的《小时代1》终极预告。横轴是秒数,纵轴是情绪高低) 视频链接: 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预告片的结构、对白是怎么衔接的、音乐的能量以及节奏点。所有能力都是可以习得的,也会在正确的训练里渐进,这与学外语原理无异。2另外,我还让每个剪辑师、音响师和特效师都要建立自己的参考片库。使用参考片是广告行业的习惯,参考片库就相当于你的词汇库。要有创新和创意,必须先有足够的积累和研究。当你的词汇量足够的时候,你自己就能说话了。积累词汇量这事很简单,因为人脑容量有限,你填新东西进去,有些旧的就会慢慢忘记,久而久之,积累总被限定在一个量级。所以脑子不够用就借助工具。所有的参考、积累、资料,第一要用硬盘来存储;第二要分类整理好,制定自己的一个索引系统。我自己的参考片库分类很细致。各个类型要分类,如“惊悚”“爱情”“喜剧”“动作”“警匪”;也会根据片目的特点分类,如“节奏点好”“音乐好”“叙事好”“特效好”“结构好”;还会用一些元素分类,如“旁白”“大字卡”“music remix”“倒叙”“闪回”“悬念”等。每次剪片前,我都会按照需求,找到自己喜欢的几支参考片,反复研究。参考片也不限于电影预告片,广告和各式短片也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3剪预告片我最大的经验是,一定要尽全力复现看片之前的那个想象。这个期望、这种感觉,是灵魂,其他的都是技术手段,是血肉。有灵有肉,才是最好的状态。结构是决定你预告片身材比例是否协调的关键,是剪辑之前就要确定好的,这是骨架。具体的剪辑处理,每个剪辑师都有自己的剪法和风格,扬长避短即可。在做事前我很注重条理和逻辑,先安排布置好,特别理性;执行时,我则完全依赖于感觉,沿着之前的条理和逻辑去发挥,这时又特别感性。节选自写给朋友的公号文章《》。恩,简单说来就是这些,希望能帮助大家。微博@倪闻天
预告片的剪辑技巧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就是「讲故事」。无论你用什么技巧什么包装,能把观众吸引进电影院的预告片就是好预告片。观众为什么要去看电影?他是去看「故事」的。这个「故事」比中文原意的范围要更大一些,用Story来概括更合适。讲故事的技巧推荐麦基的《故事》一书。具体剪辑的技巧,推荐《眨眼之间》一书。你能讲一个让观众产生好奇心进而引发消费冲动的故事,你的预告片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是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让他对这个故事的好奇心和冲动,延续到电影院。
电影预告片基于电影本身,服务于电影,可以看作是电影的广告。预告片有很多种,例如先导预告,剧场预告,终极预告,有些电影还会有概念预告角色预告等等,一支电影预告片的诞生绝不是剪辑师凭着感觉搭着音乐做出来的,它会涉及到电影的气质,客户的需求,影片的卖点,对应的观众人群等等一系列因素。我觉得一支预告片的难点在于,将一部2小时左右的电影故事融入到一个1分到2分的短视频之内,而且还要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和好奇心,并且不能过多剧透,但又条理清晰,留有悬念。这并不是熟练操作剪辑软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大量的实际经验,良好的逻辑性,和极大的阅片量(预告片)。同时音乐音效,特效还有剪辑的技巧和逻辑每一个步骤都影响着预告片的完成度。这并不是好多人觉得把精彩镜头挑出来随便就做了的工作。如果你真的想做好预告片清参考 其实预告片很好电影很烂的片子有很多,但是如果它的预告片能让你有消费的冲动,不得不说单从预告片的立场出发,这支预告片达到了它的目的
纯属抛砖引玉。预告片是电影营销的一部分,直接目的就是「让观众想到电影院看电影」。除了「精彩」之外,还有可能完成交代背景、情绪及主体铺垫等基本作用,但毫无疑问,吸引观众才是它根本的出发点。就预告片来讲,要剪辑得「精彩」比起整部电影来说要简单一些,在长则三四分钟短则一两分钟的时间内,利用音乐、节奏的变化很容易造成「扣人心弦」的效果。而整部电影提供的素材又是如此之多,而且又有比较定型的预告片模式——起:通常是交代背景或者是心理独白,节奏不是很快的片段。这部分更像是静态照片的效果,让人一眼看上去要清楚你画面里的是什么,但不明白画面在表达什么,为什么会是如此的画面。任务是要抓住观众的好奇,但又不能给观众太大的冲击。背景声音也会比较简单。承:通过连续不断的对话或者心里独白来简单交代剧情(比如钢铁侠3或星际迷航2),通常是为接下来高潮的紧张气氛铺垫,比如交代矛盾、情感纠葛,节奏随着音乐节奏的提升、音乐声音的变大开始变快,也会加入比较激烈的背景音效(碎裂、爆炸、哭泣等等),画面内容也开始比较有冲击力。转:预告片的高潮部分。音乐、音效都是节奏最快、声音最大的部分。通过激烈画面的快速闪动、人物剧烈的情绪变化、人物大量动作(最常见的是奔跑和怒吼,囧)来突出一种特别紧张的气氛。BTW,国内预告片可能会在这里换成演员亮相……就是字幕显示XXX,然后给个他在剧中或特别威武霸气或惨兮兮的画面……然后把主要演员列完。合:音乐通常会戛然而止,然后有一个像「起」部分一样的独白。上映日期,结束。整个预告片剪辑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和音乐、音效的配合。在引起观众好奇心上面,画面、对话的内容是主要部分;但在「让观众觉得精彩」,引起心理情绪变化上面,音乐、音效是主要部分。最近真正特别有印象的预告片为两部,一是「那些年」,青春流怀念流比较早的作品;二是「悲惨世界」,直接把安妮海瑟薇 I dreamed a dream演唱的原声作为背景。但实际上决定这两部脱颖而出不是他们本身的质量,而是影片的特性。P.S. 我觉得最好的预告片是给观众适当心理预期的预告片,能让每个去电影院的人回来感到「我知道它是个3星电影也就这样但我看了预告片就是想到电影院看看」的感觉。下段转自(太空堡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总监):已经说的很全面了,我就不回答了哈哈。不过真正剪辑的时候,这些都是一般原理,大家都比较清楚,也需要根据不同影片进行变化。技巧很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全看完成度。比如仅仅你提到“整个预告片剪辑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和音乐、音效的配合。”这个,极少人能做到很高的完成度。好莱坞也只有顶级预告片,能保证音效和音乐的设计既贴合影片和预告片气质,又能看起来爽,并且贯穿整体,在声音方面辅助叙事和卖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预告片,但只有少数可以制作顶级的预告片。在真正制作预告片的时候,为了贴合影片的卖点、主题、气质,会作大量的调整。虽然不太用叙事,也要有一定的叙事结构,能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对于具体的例子,推荐我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的典型预告片,也是来自太空堡垒和 之手:《小时代3:刺金时代 预告》并附上生产手记
打破电影原本的故事逻辑用镜头 剪辑技巧重新讲一个新的故事
其实电影Trailer可以和正片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目的只有一个,让观众看完以后想有去影院的冲动。国外给电影专门做预告片的剪辑工作室很多,当然国内最近几年也多了起来。电影预告片主要分三步:第一就是编剧,从几个小时的电影素材里找出你要的东西,甚至重新编出一个新的故事或者逻辑顺序,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片子看起来很牛X,很邪乎,本来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往往trailer看起故弄玄虚的,就是这么来的,当然,这里还得涉及字幕什么的,哪黑屏,哪起字幕。第二就是剪辑,现在剪辑的主流方向受好莱坞影响,就是快,煊,画面频繁黑闪,显的很吊,关键时候节奏慢一下,或者黑屏出个字幕,总之就是吊你胃口。第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就是音乐,题主可以查下X-ray Dog,好莱坞专门做trailer音效的,这里的音效可以和电影完全没有关系,就是服务这几十秒的,情绪渲染得非常到位,还有在好多trailer里的人声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显的厚重有质感题主可以注意下。总之短短几十秒的片子,凝结了很多艺术家的创作,所以好多烂片全靠这帮人的起死回生,把大家骗到了电影院,
看上面的都答得这么好,看看上面各位大神说的也就够了。我就偷个懒,把那个八分钟破解好莱坞大片预告片制作公式的视频里说的那几点抄出来,搬运过来,梳理一下,大家全当是个补充吧~结尾附上那个视频的地址1、以城市远景作为定场镜头2、“全面启动”类的音效(也就是让人有一种开始感觉的音效)3、神秘隐晦又暗藏玄机的台词4、让片中角色看起来很酷5、从精彩镜头陷入寂静,然后,“砰”的一声!6、动作场面蒙太奇,与此同时,加上震撼激励人心的对白7、结束动作蒙太奇,并且瞬间进入无声8、插入一些射向天际的激光类的场面9、出片名,别忘了声音动效10、一个机智或者幽默的片段作为终场词11、打出上映日期,end~优酷视频地址:版权属于原作者和字幕组。
只是補充。現在的預告片經常用蒙太奇 Montage ,蒙太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蘇聯時期的戰爭宣傳片,最初提出這種現象的人是:Lev Kuleshov Montage 的 大致意思就是一張男人臉,然後一個家庭美滿的圖片,然後這個男人的笑臉,你就會覺得幸福了。同一張男人臉,一張女人的照片,然後男人的同一張笑臉,你會覺得這個人很色。而使用的代表人是 Sergei Eisenstein。所以蒙太奇一開始(約1920)就是為了宣傳,但是後期被好萊塢(約1940)當作一種剪輯技巧來使用,而且我們年輕一代一開始就接受這種視覺,所以早也習慣了這種手法,而不會覺得奇怪或者是不舒服,也不會覺得這種手法很新穎或者特別,甚至一點都不突出,因為這種手法已經完全融入生活了。後來MTV(約1970)也經常使用蒙太奇,再後來預告片也經常使用蒙太奇,利用人腦自動聯繫畫面的能力,簡單介紹故事,讓你感覺信息量很大,最後不給結局,抓住你的注意力,讓你好奇,讓你感興趣。總結,蒙太奇本身就帶有宣傳的目的,而預告片利用的是這種強烈宣傳目的的手法來簡單介紹這個電影的感覺以及劇情。所以觀眾就會被宣傳手法收買。
我用韩国电影《恐怖直播》练手剪过一个一分半的预告。我把男主角最后的陈述和他与罪犯即将交手的部分提到了最前面,然后再过渡到整个事件的开始。简单交代故事背景,人物,事件,矛盾。还在于提炼出关键语句,例如《恐怖直播》里罪犯要求和总统对话,进行电视直播。我还剪入了男主角条理清晰的将罪犯说的关键词记下来进行分析。这部分也是在引导观众,引起观影欲望。最后我将在片中出现的几次在直播中主播耳机爆炸的事件用作预告片的结尾,随着爆炸“嘣——”的一声出片名,导演,主演名单。这也是为了紧扣“恐怖直播”的片名。其实也是为了渲染观影效果。总的来说,预告片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对影片的重组,交代故事主线,引起悬念。剪之前定好音乐,寻找合适的音乐节点让预告片的节奏张弛有度,最后在高潮中结尾。
电影预告片[1]的剪辑策略与营销功能标签: 文化
录中文摘要
………………………………………………………………………… Ⅰ外文摘要
………………………………………………………………………… Ⅱ绪论 …………………………………………………………………………………1一、电影剪辑与电影预告片剪辑的不同 …………………………………………1二、电影预告片的剪辑策略 ………………………………………………………2(一)剪辑预告片的基本剪辑策略(二)类型电影预告片的剪辑特点
(三)针对不同宣传对象的预告片剪辑策略结论………………………………………………………………………………… 10参考文献…………………………………………………………………………… 11后记 …………………………………………………………………………………12电影预告片[1]的剪辑策略与营销功能王子谦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电影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其商业化程度逐步加深,而电影预告片这一电影的传统营销方式也随之更加多样化。那么,电影预告片的剪辑与电影剪辑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之处呢?而预告片是如何通过剪辑技巧达到其营销的宣传目的呢?本文我们将从电影预告片剪辑策略的共性和差异性两个大方面对以上的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及探讨。本文中,我们将归纳出电影预告片的基本特征及要素,包括:时长、镜头的选择、预告片所包含的基本元素,预告片的剪辑节奏及类型电影预告片的侧重点。另外,我们也会着重分析相同电影针对不同宣传对象,其不同版本的电影预告片所应该注意的内容及相应的调整方法。关键词: 电影预告片,剪辑策略,营销功能
Editing strategies of film trailersCynthia WONGABSTRACTBecause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China, Chinese film industry and its commercialization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se years. Consequently, as one of measures to advertise the film, the film trailer becomes increasingly various. However,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diting strategies of films and the ones of film trailers? And what is the best way for us to edit the trailer so that we can better advertise the films?
In the essay, we will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editing strategies of the film trailers in order to discuss those two problems. What’s more, we will summarize the basic characters of film trailers, including the time that film trailers will last, shots we should select and elements that film trailers should have. Especially, we will discuss how to edit different film trailers for the same film according to audience sharing the different cultur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or regions.Keywords: Film trailers, editing strategies, marketing绪 论电影,作为近现代的一门新兴艺术,有着与其他艺术的不同之处。电影艺术的制作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往往是艺术家个人所难以承担的。所以,一名电影艺术家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家,想要在电影艺术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往往其作品不仅要获得艺术上的认可,还要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即要吸引到足够的观众并得到其肯定。因此,电影的宣传在电影艺术的发展中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影预告片,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商业化及发展,自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大多数电影预告片中,其制作通常是应用与电影本身相关的镜头或者素材,进行重新的架构及剪辑。所以,能否选择正确的预告片剪辑策略,就决定了电影预告片的成功与否,也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电影营销的能否成功。鉴于此,本文将着重针对电影预告片的剪辑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及讨论,以期找出电影预告片剪辑的共性及特点。一、电影预告片与电影剪辑策略的差异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电影业也随之蓬勃发展。随着其商业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电影预告片这一电影传统营销方式也随之得到更多的重视,其制作也逐步趋向专业化与多样化。然而,从剪辑的角度出发,在其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电影预告片的剪辑与电影剪辑又存在着哪些不同?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电影剪辑与电影预告片剪辑在其根本目上存在的差异。众所周知,在电影的剪辑中,最小的单位是镜头。一部完整的电影,就是由林林总总的镜头通过剪辑有机的组合而成。而对于大多数故事片,其首要任务就是讲故事。因此,我们不难推出,故事片剪辑的根本目的即是将电影的所有镜头通过剪辑有机地进行结合,以其最为精彩的方式叙述电影承载的故事情节,并使其更具艺术特色。因此,在制定故事片的剪辑策略时,需要剪辑师更多的从艺术角度出发进行思考,通过对于影片艺术性的不断完善及提高,最终帮助影片同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而电影预告片的剪辑则极为不同。电影预告片在其本质上就与电影有着极大的差别。电影本身,是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向人们讲述一个故事,以表达某种观点,传播某种思想。也就是说,一部电影,本身即是完整的,独立的。而电影预告片则不同。不论是先行预告片还是正式预告片,他们都是电影的附属品。其作用,或为了帮助影片融资成功,或为了更好的对影片进行宣传。因此,没有最终的电影,电影预告片的意义则荡然无存。也就是说,一部电影预告片,脱离了电影,不具备其独立的艺术价值。而其本身,也仅仅是一系列电影营销策略的衍生品。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明确营销这一词汇的基本概念。关于营销的定义可谓异彩纷呈。而其最简短的定义方式,便是Philip Kotle在其Marketing management一书中所采用的“Meeting needs profitably”,即盈利地满足(他人)的需求。通过这一定义,我们不难发现,电影预告片作为营销手段的一种,其最终所要达成目的是使观众或投资人意识到:电影可以满足观众的需要,即通过预告片吸引观众,以使电影本身获得利润。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电影预告片作为营销策略的衍生品,其存在的根本目的自始至终都是建立在商业而非艺术目的之上。也就是说,一部电影预告片可以不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可以不具备多高的艺术水准,但是他却要具备基本的营销理念,即寻找观众的兴趣点并满足其需要,以期可以吸引观众步入电影院观赏影片。因此,电影预告片剪辑的根本目的便呼之欲出——通过剪辑,使预告片符合营销的基本理念,以达到最佳的营销目的。所以,故事片及其预告片在剪辑策略上的根本差异,我们最终可以归结为:故事片的剪辑策略更多的建立在艺术基础上,剪辑师往往更多的从艺术的角度,即如何精彩的传达影片本身所承载的故事情节制定最终的剪辑策略。而在其预告片的剪辑策略则完全建立在商业的基础之上,这是由预告片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在预告片剪辑策略的制定中,剪辑师往往需要更多的从营销的角度进行思考,以使最终的预告片达到其最佳的商业效能。二、电影预告片的剪辑策略了解了故事片及其预告片在剪辑目的上存在的不同之处,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在电影预告片剪辑过程中所要注意的实际问题。(一)电影预告片的基本剪辑策略1 电影预告片的时长谈到电影预告片的剪辑策略,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即电影预告片的最佳时长。通过对于多部预告片的整理,不难发现,预告片的时长其实没有非常固定的规定——有一些稍长,有一些稍短,然而一般在两分钟左右。电影预告片的时长为何要控制在两分钟左右,究其根本,我们首先要明确电影预告片的使用场合及其性质。播放电影预告片的场合,一般有一下几种情况:ü
电影院放映正在上映的电影前,播放未来即将上映电影的电影预告片;ü
在电影院休息区的大屏幕上播放;ü
在电视台及各种公共场所的移动传媒上播放;ü
影片融资时播放。通过以上的整理,我们不难发现,电影预告片播放的场合,往往是或杂乱或随意的场合,因此受众在多数情况下不会投入全部精力去观看这些预告片。即使是在融资时播放,没有具体投资意向并稍有闲暇的投资人往往也不愿耗费太多精力去了解影片的故事大纲。以上所提到的种种情况就决定了电影预告片的时长不宜过长这一特点。首先我们可以试想,在电影院播放正式电影之前,插播的预告片每一部都足足超过十分钟。即使影院仅仅插播了两部预告片,结果会是怎样?我们要注意到,观众买票走进电影院,自然是因为最终播放的正式影片。而进场后,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播放的内容都与正式影片无关,所产生的结果可想而知——观众或者选择推迟20分钟进场,或者因无法及时看到影片而对冗长的预告片产生反感。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到营销的定义:meeting needs profitably。可见,预告片作为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最终目的自然是要通过其自身使最终的电影达到盈利。既然如此,预告片的时长过长所导致的两种结果,都与营销的基本理念相违背:观众推迟进场,导致了预告片宣传功能的丧失;令观众产生逆反情绪,则自然无法吸引观众步入影院观看最终影片。其次,在其他公共场合和移动传媒的播放中,例如地铁等地,十分钟往往意味着好几站。试想,地铁上的乘客上上下下,如果其只能看到预告片的片段,难以很难对影片建立起基本的故事架构,因此这样的预告片自然也没有办法达到有效地宣传目的。通过以上的举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预告片的时长过长是不可取的。剪辑人员要做的是在短时间内,聚集整部影片的精华,同时对主要情节有所保留——达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以吸引观众。2 电影预告片中的重要元素确定了电影预告片的时长,那么在电影预告片的剪辑中,我们还要注意使其包括哪些重要元素呢?经过整理,我发现,一般情况下电影预告片会包含以下几个关键元素:电影的发行公司、电影的片名、电影中重要的演员及其名字、导演名字、电影的主旋律音乐、电影中重要的片段和台词、著名影评人的评论及所获奖项、以及电影中别具特色的镜头和画面。当然,以上所总结的元素,一部电影预告片中不一定都要囊括。事实上,大多数预告片都是将以上几组元素根据营销策略,进行适当的取舍并有机的加以结合,最终剪辑而成的。这里,我们不能不再次强调电影预告片剪辑的基本目的——商业目的。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营销理念应始终贯穿于电影预告片的整个剪辑策略之中。这也是不同类型的电影预告片存在共性的必然原因。因此在电影预告片的剪辑中,如何对于以上元素进行取舍自然也要服从营销的理念。这里,我们以一个具体的片例 “Jeux d’enfants” ——《两小无猜》美国地区的预告片进行详细的剖析:预告片一开始,首先是派拉蒙公司的标志。紧接着在一个旋转木马的动画画面上就出现了“法国电影受欢迎度排名第一”的字幕——这样的开头,显然是独具匠心的。首先,动画画面作为电影的开头,本身就会引起观众的好奇。其次,旋转木马的画面正是影片中两位主人公所做游戏时拿着的铁盒子上的画面。而后,法国电影最受欢迎的字幕,则会让人们对这部电影产生期待,抓住观众的眼球,继续去了解这部预告片,进而进一步了解整部电影。在随后的时间里,预告片抓住了几个主要的故事情节和画面,比如多次强调了影片中标志性的盒子、影片结尾两位主人公最后被水泥浇筑的震撼镜头……而预告片的整个构架和组成则是按照时间顺序,以那个永远不变的游戏将男女主人公的孩童时期到成人的生长过程进行串联。向观众概括性的勾画了一对不同寻常的恋人。而在预告片的后半部分,则出现了本片最为经典的旋律:La vie en rose,导演的名字——Yann Samuell以及电影的英文版名称:Love me if you dare。这部预告片囊括了前面所总结的五个元素,却忽略了对于影片中演员本身的介绍。而那个时候,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在美国的知名度还不高。因此,演员本身并不能起到什么明星效应,因此忽略不做介绍,也并不影响预告片的宣传作用。3预告片的镜头选取在预告片的制作过程中,如何选取恰当的镜头自然也是剪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得出结论,电影预告片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抓住观众的眼球,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因此,在预告片的剪辑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挑选那些能够抓住观众眼球的电影相关镜头,即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又对电影的情节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镜头。同时,在电影预告片剪辑的过程中,我们不必拘泥于预告片中镜头出现的顺序是否与电影中的叙述顺序相符。大多数情况下,在预告片中镜头的排列往往起到增加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即可。事实上,在电影预告片的剪辑中,使所有镜头都按照电影的叙述顺序进行剪辑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诚然,使观众在短时间中了解电影的大致内容,并被情节吸引,使之自愿消费进入电影院观看电影是其首要目的。但是,如果在一部电影预告片中,将电影的所有关键情节泄露殆尽,已经将故事情节明了于心的观众,又怎会消费去观看一个没有任何悬念的影片呢?因此,在电影预告片中,适当的打乱镜头在电影中的顺序,一方面自然是为增加其视觉的冲击力服务,另一方面也达到隐藏电影主要情节,使之具备一定悬念的作用。4预告片的剪辑节奏讨论了预告片的时长、镜头的选取以及其所要包含的重要元素,我们所要涉及的另一个问题自然就是预告片的剪辑节奏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节我们提到的预告片剪辑节奏的快慢,都是就同部预告片而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快慢都是同部预告片剪辑节奏的相对快慢,而非多部预告片剪辑节奏的横向对比。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多数预告片的剪辑节奏遵循快慢结合的规律。例如,在影片《两小无猜》和《漫长的婚约》两部影片中,剪辑的节奏可以归结为:慢——快——慢的模式。在《骇客帝国》预告片的剪辑中,则是由多个“快——慢”的镜头组组成。这里我们不禁要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电影预告片的剪辑节奏要遵循这样的规则?”首先,我们要明确,对于预告片剪辑节奏的把握对于整部预告片的最终能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其节奏太慢,不免难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节奏太快,同样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孔子强调“中庸之道”。而我们也常说做事情要:“张弛有度,所谓过犹不及。”同样的,在电影预告片的剪辑中,对于剪辑节奏的控制,我们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其次,我们已经讨论过,一步电影预告片的长度一般为两分钟左右。这样的时长,虽然相对于整部电影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相对于同样用于宣传其他商品的电视广告,两分钟的时长,可以说是相当可观。试想,如果一部电影预告片一直保持极快的剪辑节奏长达两分钟的时间,难免会令观众感到视觉疲劳。虽然快速的剪辑节奏可以在预告片一开始的时候抓住观众的眼球,但是终究还是难以吸引观众看完整部电影预告片,自然也就无法通过预告片本身吸引观众步入电影院观看影片。因此,在电影预告片的剪辑中,我们往往在一连串的快节奏剪辑后,使剪辑节奏趋于舒缓或者加入少量相对静止的镜头,为观众设置视觉停留间隙,以期达到吸引观众的最佳效果。(二)类型电影预告片中的特点诚然,在不同类型的电影预告片剪辑中,有着许多共性的剪辑策略。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即电影预告片的剪辑不仅仅存在共性,更重要的,其剪辑策略还存在着极大地差异性。当然,鉴于电影预告片数量之繁,我们不能一一的进行分析,以下所做的总结,只是根据一般情况加以分析和探讨,并不排除有个别现象。总体来说,电影预告片的剪辑策略的特点可以根据类型电影自身特点的不同进行分类,即爱情文艺片一组,恐怖惊悚片和动作片一组,战争片和灾难片一组。根据电影类型的不同,我们发现电影预告片中,其剪辑技巧也会发生变化。1.
爱情文艺片在爱情文艺类的影片中,导演往往会给观众带来一个或温馨或凄婉,或热烈或含蓄的爱情故事。然而,不论这类故事的情绪属于哪一类,其最终所要营造的氛围都是一种诗话的浪漫情怀,而这也是爱情文艺片的最大特点。作为对其进行宣传的预告片,毋庸置疑的要将爱情文艺片的这种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在类型电影爱情文艺片的预告片中,镜头的选择通常比较唯美。影片的剪辑节奏相对于其他类型电影预告片的节奏较慢,其给观众的营造的氛围往往是舒展而细腻的。另外,在此类预告片中,主题音乐的演奏乐器往往会选择传统乐器,例如提琴或者钢琴等。音乐的质感往往比较细腻、内敛和浪漫。对于音效的使用相对其他类型电影预告片更加慎重。例如,在《向左走向右走》的预告片中,背景音乐采用了钢琴与小提琴相结合演奏的方式,为观众塑造了一种纯净而浪漫的氛围。虽然在预告片的后半部分加入了电子乐器的成分,但是乐器的演奏风格却毫不夸张,仅仅起到了烘托情绪,推出高潮的作用。而在《花样年华》的英文版预告片中,其背景音乐则采用的是电影主题音乐之一的一首英文歌曲。音乐旋律舒展而优美,伴有极富节奏感的鼓点,却丝毫不露张扬——给人以一种怦然心动,却含蓄不发的感觉。在上述两部影片中,其所讲述故事内容都是抒情委婉的。而其对于观众的吸引点,也是其缠绵细腻的情感。因此,正如我们在开始提到的,其预告片采取如此的处理方法也就不足为奇了。2.
惊悚片、动作片和科幻片在类型电影惊悚片、动作片和科幻片的预告片中,镜头一般比较细碎凌乱。剪辑节奏相对较快。往往给观众营造了一种紧张而虚幻的氛围。特别的,在此类电影预告片中,我们更加强调音效的使用。并且,在使用的这些音效中,通常都会包括带有虚幻感的金属质感音效用以增加影片的神秘感和超现实感。同时,在本类预告片中,对于特技的使用也尤为频繁。可以说,特技与音效的结合使用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增加了此类电影预告片的冲击力和动感。例如,在《骇客帝国》中,整部预告片自始至终贯穿了带有金属质感的音效,增强了《骇客帝国》整部电影的科技感和超现实感。而在韩国恐怖片《公寓》中,出现了大量恐怖片常用的音效——被夸张的关门声,充满灵异效果的金属质感音效,都使得整部预告片充斥在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情绪中。而配合预告片的配乐,镜头剪辑零碎,多采用跳接的方式,使人产生空间与时间上的错乱,致使整个预告片的氛围更加灵异,更加惊悚。在这里,这些电影预告片所营造的氛围,正是电影本身所要营造的氛围,也正是此类电影最能够吸引观众的卖点。这也正是此类电影预告片为什么选择此类剪辑策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3.
战争片和灾难片在类型电影战争片和灾难片这一类别中,我认为电影预告片的主要形式是:主要人物 + 众生相 + 灾难/战争场景。剪辑师在这类预告片中,往往会挑选影片中所涉及的主要人物,以及其周边环境中的人与物,用以展现大众的常态,以期为观众塑造出灾难之前或来临之际的一副众生相——或表现山雨欲来,人们却浑然不知的忐忑;或表现战争肆虐,饱经风霜历尽生死的坎坷;又或是灾难刚过,满目狼籍的无可奈何。同时,配以或战争,或灾难的大场面镜头,使观众产生一种真实感,沧桑感,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另外,在战争和灾难电影的预告片中,剪辑师往往努力为观众在虚幻中建立起真实的观感。通过对于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后天》、《泰坦尼克》等预告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类影片预告片的剪辑往往是以“局外人”的视角进行剪辑。使观众在观看此类预告片的时候,感觉到绝对的真实,仿佛身临其境,直接见证了预告片像我们展现的灾难场景。特别要提出的是,在这类预告片中,音乐以及音效的使用都被淡化。剪辑节奏在此类片子中舒张变化并不明显。往往镜头如同幻灯片一样,在低沉的音乐中在我们面前顺序展现。不激烈不煽情,似乎有些冷漠,但却如同历史的画面在眼前划过。以上,就是在电影预告片中所包含的重要元素以及一些共性和个性的剪辑技巧。(三)针对不同宣传对象的预告片剪辑策略随着电影市场商业化的不断成熟,电影预告片的制作也愈加完善。在过去,往往一部电影仅仅有一部预告片进行宣传。即使有两个版本,也仅仅是内容上与第一个版本稍有不同。而不会因为电影宣传对象的不同,而制作多版本的电影预告片。也就是说,制片人并没有针对不同文化及地区的电影观众,为每一部电影设计不同的预告片,增加其宣传的针对性。但是近些年来,尤其是我国的电影市场发展迅猛,逐步成熟,因此也更加注重对于电影的宣传。而作为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影预告片也变的更加异彩纷呈。越来越多的,我们发现,往往一部电影根据宣传对象所在国家以及文化的不同,所设计出的预告片也不尽相同。因此便出现了一部电影,针对不同宣传对象,制作出多版本预告片的情况。那么,在针对不同地区观众剪辑电影预告片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1.
在电影的整个宣传过程中,明星效应的应用自然是重要的营销策略之一。我们知道,明星的票房号召力有时可以帮助影片有效地增加票房收入。因而,作为电影宣传的一种手段,在电影预告片中,自然会对明星效应这一手段进行应用。然而,针对不同地区所设计的宣传片中,关于明星效应的使用就要特别注意。因为明星在不同地区的票房号召力大小是不同的。比如,有的明星在亚洲的影响力比较强,而有些明星则在欧美有很强的号召力。有的明星在国内的影响力可能很强,但是跨出国门,可能就没有什么影响力了。而这些问题,在电影预告片的剪辑中,都是应该注意的。我们不妨以几个具体的电影预告片为例。首先,我们不妨来看看电影英雄的预告片。电影《英雄》在宣传的过程中,在北美地区和日本使用了不同的电影预告片。而明星效应的使用,在这部电影预告片的剪辑中就有着明显的体现。首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这部片子中的几位主演:李连杰、章子怡、梁朝伟、张曼玉和陈道明。可以说,在这几位主演中,除了陈道明的国际影响力略显不足以外,以上的四位明星都可谓是国际巨星,也都有其特定人群的票房号召力。那么,我们能说,李连杰、章子怡、梁朝伟和张曼玉在预告片中孰轻孰重对于观众都无所谓么?又或者说,因为他们都有巨大的影响力,都有其票房号召力,我们就完全按照他们戏份的多少在预告片中对他们进行介绍就可以么?我们注意到,《英雄》在其北美地区和法国地区的两个版本预告片中,剪辑人员并不是如此简单处理的。其实,不难发现,李连杰、章子怡、梁朝伟和张曼玉虽然都是国际影星,但是他们的国际影响力大小在不同的地区也有所差异。我们知道,李连杰多年来,一直在好莱坞打拼。他精彩的武打表演,博得了美国观众的认可。而章子怡则凭借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和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在好莱坞一炮而红,被美国观众所熟知。因此,李连杰和章子怡在北美地区被观众广为熟知并喜爱。而梁朝伟和张曼玉的事业发展轨迹则与李连杰和章子怡大不相同。梁朝伟97年凭借王家卫导演的《春光乍泄》在法国的戛纳电影节第一次被欧洲的观众所熟知。而后其参演的《花样年华》更是一举赢得戛纳影帝的头衔。而张曼玉在事业上发展的轨迹与梁朝伟则有着几分相似。可以说,是王家卫的电影将张曼玉带入了欧洲观众的视野。而电影《清洁》则让她最终在戛纳封后。通过对于这四位明星事业发展的回顾,我们不难发现,章子怡和李连杰在北美的认知度非常高,影响力也最大。而梁朝伟和张曼玉事业的天地则在欧洲,自然被欧洲的观众更为熟识与喜爱。然而,无论是这四位明星中的哪一位,在亚洲中、日、韩三个国家中,影响力和知名度都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他们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影迷,可谓是平分秋色。因此,在制作《英雄》这部电影的预告片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这四位明星在不同地区影响力的不同。并在预告片中加以体现。在观看北美版预告片中,剪辑人员着重强调了李连杰。而在影片中,虽然李连杰所饰演的角色贯穿了整部电影,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但是这个人物本身,在影片中更像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一个参与者。那么为什么在北美版预告片中,李连杰被放到了如此重要的位置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李连杰本身在北美的影响力极大,具有很强的票房号召力。而章子怡,虽然在《英雄》这部电影中,戏份并不多,但是在北美版预告片中的地位却丝毫不亚于另外三名影星。其原因自然是因为章子怡在北美的认知度较高。而相对于李连杰和章子怡,张曼玉和梁朝伟虽然在影片中的戏份更重,但是在北美的认知度却相对有限。因此在北美版预告片中,刻意提高李连杰和章子怡的地位用以吸引观众,不失为一种妙计。而在日本预告片中,对于四位明星的强调更像是平分秋色。原因似乎也很容易理解。即四位明星在日本的认知度都相差无几。那么,在日本的预告片中,除了通过故事情节本身吸引观众,只要将这几位明星展示给观众,就足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以增加票房收入了。2.
区域文化的不同及电影风格的差异众所周知,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必然会存在其独特的文化。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自然也存在这样的特点。在美国,大多数电影一般都采用好莱坞经典叙事的方法,即多是线性叙事。而美国的观众,也早已对这种叙事方式习以为常。巧合的是,经过整理,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各种电影预告片的北美版中,无论本源电影的叙事方法是好莱坞经典叙事还是时空交错的方式,该片的电影预告片都会将故事整理成线性叙事的方式。难道这真的仅仅是一种巧合么?当然不是。由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方式已经在美国深入人心,因此,电影预告片往往会将所宣传的电影整理成观众所熟知的叙事方式,方便观众的理解,吸引观众步入电影院观赏电影。不同于美国,欧洲的电影往往更加个性化。自然影片的叙事方式也因此更加多样,别具一格。因此,在欧洲的电影预告片中,对于电影的叙述方式往往比较随意。有时候是将之调节成一个线性故事的状态。而有的时候,则极为随意,往往是对精彩情节及镜头的有机结合。同样的,我们仍举具体的片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花样年华》和《东邪西毒终极版》中,宣传方也根据宣传地区的不同制作了不同版本的预告片对电影进行宣传,即:美国版与法国版。在《花样年华》北美版预告片中,我们发现,尽管王家卫的电影,往往叙述方式略显凌乱,北美版预告片还是尽全力以字幕和画外音的方式,通过剪辑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线性叙述的故事。让我们知道这是一对已婚的男女之间,发生的非常微妙且动人的恋情,以勾起观众的遐想。然而,《花样年华》的法国版预告片则更像是许许多多令人回味的镜头的拼贴与展示。给人的感觉有些纷乱,有些错综,仿佛对情节知道了些什么,然而更多的则是对影片本身的一种朦胧感觉。同样的,在《东邪西毒终极版》的北美地区预告片中,预告片通过台词,也同样尽可能的为我们勾画出本片故事的大概轮廓。让观众对于故事的脉络有了基本的了解,以此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但是,法国版本的预告片则不相同。在整个1分56秒的预告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出现,更多的,正如同《花样年华》法国版的预告片,向我们展示了精彩的镜头和美丽的画面。两个国家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预告片,能够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即预告片的剪辑是要考虑不同地区观众的观影习惯的。只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将之融入预告片的剪辑与制作,才能制作出能够有效地引起受众共鸣的预告片。在这里,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预告片播放的场所是非常纷乱嘈杂的。人们的注意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专注于所播放的预告片。而正如我们所知,美国的一般大众,可能更青睐线性叙事的方式。这样的叙述方式自然也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并且接受。那么预告片采取这样的方式来介绍影片,则更容易在短短的两分钟左右的时间引起大众的共鸣。那么,法国版预告片为什么以那样的方式呈现呢?为什么这种形式的预告片对于法国观众更有吸引力呢?或许我们应该先从法国的文化开始入手分析。通过对于法国文化的了解以及与法国人的接触,我发现,法国人喜欢探险,喜欢猎奇,对于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因而,广阔的沙漠,飞扬的沙尘,对于喜欢探险的法国观众来说,这样的画面本身就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另外,法国是一个文化极为绚烂的国家。而巴黎又一度是欧洲的文化中心。绘画艺术在法国的影响可谓是源远流长。因此,王家卫电影中光影变化极为丰富绚丽的镜头,自然就成为了吸引法国观众的一大亮点。鉴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北美版本和法国版本中,预告片的剪辑策略如此不同。通过对于以上两部相同电影的不同法国版本和美国版本电影预告片的分析和总结,不难引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即电影预告片的剪辑策略要根据宣传对象特点的不同加以调整。这一点,在剪辑预告片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特别加以注意。结 论以上,就是电影预告片剪辑策略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的一些问题。在预告片的剪辑中,我们既要注意电影预告片剪辑策略中的共性问题,注意在预告片中包含所应该包含的重要元素。同时也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其剪辑策略进行相应的必要调整。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到电影预告片的基本属性是商业属性,而其根本的作用是对影片起到有效地宣传,以达到营销的根本目的——帮助其本源电影获得最终的销售成功。因此,在预告片的剪辑中,我们一定要把握营销学的基本理念。也就是说,在预告片的剪辑之前,我们就要根据营销的理念做好详尽的准备工作——对于影片本身的充分理解、掌握受众的不同特点、了解预告片的播放场合等。针对不同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剪辑策略,才能使电影预告片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最佳的营销功能,从而达到最终目的。例如,在融资过程中使用的先行电影预告片就与正式电影预告片在剪辑策略上略有不同。而对这种不同产生决定作用的,则是两种不同预告片根本目的的不同,即营销功能的差异。先行预告片的展映,是讲述导演和编剧的构思以及故事架构,以期得到注资。因此,在剪辑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尽可能多的展示故事中的精彩情节,理清故事脉络,而不必担心泄露太多情节——因为我们的受众是投资人而非走进电影院的观众。理清影片的大致脉络,交代故事的精彩情节,往往可以让投资人在短时间内更好的把握电影,增加其投资信心。然而,在面对观众的正式预告片的剪辑中,如果仍然采用相同的剪辑策略,窃以为难免产生北辕适楚之效。因此,在电影预告片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明确“预告片的剪辑策略是围绕营销理念展开的”,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明确电影预告片所要达到的营销功能,再据此应用相应的营销理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剪辑策略。明确此点并加以应用,剪辑出成功的电影预告片并获得最佳的营销效果,自然也就不成问题。参考文献一、中文部分1.
主编 吴贻弓《上海电影志》 二、英文部分1. Philip Kotler
Marketing Management, Millenium Edition参考的预告片:《花样年华》、《2046》、《春光乍泄》、《东邪西毒终极版》、《东邪西毒》、《无间道》、《美版无间道》、《两小无猜》、《放牛班的春天》、《英雄》、《骇客帝国》、《漫长的婚约》、《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后天》、《泰坦尼克》、《向左走向右走》、《初雪》、《色戒》、《赤壁》、《阿飞正传》等。后 记在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我发现,完成这篇论文:《电影预告片的剪辑策略与营销功能》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看起来非常复杂。但是经过分析及剖析,我们不难发现电影预告片剪辑的常规方法。这让我认识到,不论影片的最终形式多么复杂,通过分析及归纳,我们最终都能找到其内部的规律。另外,通过本文的写作,让我认识到:对于事物的探究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篇论文,可以说几经易稿。其中的每一次变动,每一次修改,其重点往往不在于文字,而是对于文中所提观点更加深入的认识及推敲。最后,我想特别感谢在此次论文写作中提供帮助的朋友,以及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同时也感谢诸位评审老师的点评![1] 这里的电影预告片仅限于故事片电影的预告片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视频剪辑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