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快节奏的歌曲太快锻炼人的底气

有一首歌我就记住里面 一句 (我的心会不会跳得太快 咚咚咚咚) 节奏有点快 是个女的唱的_百度知道怎么练肺活量?我朗诵和唱歌时老没底气,怎么在短时间内把气练好呀?_百度知道对于不会唱歌的人是节奏快的歌还是节奏慢的歌好唱? 怎么样让我唱的时候声音不变呀跟气息平稳_百度知道原创:“弹铗而歌”的底气
高三的语文复习备考课,容量大,节奏快,为缓解紧张压力,常常会和学生一起唱唱歌。我不反对学生唱成人情感方面的歌曲,但我需要的是鼓舞士气,鼓劲加油,鼓掌振奋。千万别误会,这样的歌曲,不是吼叫,不是发泄,它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它会给人丰富的营养。别看一首小小的曲子,如果了解了它的内涵以及唱作的背景,味道可能就截然不同了。
沈从文的《边城》,一部田园牧歌式的作品,淳朴的乡情,淳厚的人们,纯美的风光,令人陶醉神往。黄磊用一首歌很好地演绎了这个小说——《等等等等》(好“漫长”好折磨人的歌名啊)。歌词如何呢?能揭示翠翠的命运吗?
这原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
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村子
翠翠和她爷爷为人渡船过日
十七年来一向如此
有天这女孩碰上城里的男子
两人交换了生命的约誓
男子离去时依依不舍的凝视
翠翠说等他一辈子
等过第一个秋
等过第二个秋
等到黄叶滑落
等等到哭了
为何爱恋依旧
她等着他的承诺
等着他的回头
等到了雁儿过
等等到最后
竟忘了有承诺
一日复一日翠翠纯真的仰望
看在爷爷的心里是断肠
那年头户对门当荒唐的思想
让这女孩等到天荒
那时光流水潺潺一去不复返
让这辛酸无声流传
曲调悠悠,缓缓讲述,娓娓叙来,几可打动人心,但不能接受的是把湘西变成了城里乡下,于故事也就篡改为“那年头户对门当荒唐的思想,让这女孩等到天荒”,这是《边城》的异化。其实,
生活在世外桃源、远离工业文明的人们,包括船总顺顺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怎么可能会滋生出这样的等级观念啊?我只是欣赏黄磊的演唱,不仅人帅,而且对故事、对人物情感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这来自他的修养,这就是做演员的底气。
第二个要说的是荆轲。秦国的铁蹄肆意践踏燕国的土地,太子丹复仇之心日渐急迫,恰有荆轲知恩图报,士为知己者死,于是便有了易水送别时的苍凉与悲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的歌声穿越千年响彻耳边,凄厉哀伤而又义无反顾。刺客的命运早已注定,他知道此去必无生还的可能,图穷匕见之时,便是蹈死命绝之日,自己的一腔热血将要洒在秦国的朝堂,映红燕国的天空。残阳如血,古道烟尘腾起,将荆轲渐渐吞没。不知道你是否听得出来,荆轲的歌声里还有勇气和智慧!
第三个说说孔子。孔子身高八尺,虽然容貌不是特别出众,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皆精通,只乐一项,有文为证: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潇洒如孔子者,惬意如孔子者,能有几人?圣人的志趣当真是俗世之人难以企及的。孔子的底气来自哪里?来自于他的以天下为己任,来自于他的知其不可为而为的气魄和胆识!
还得回到题目上。
“弹铗而歌”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冯谖因为待遇问题三次倚门弹剑而歌,歌曰: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三次看似不知天高地厚的要求均得到了满足,于是,冯谖这匹千里马为孟尝君这个伯乐筹划了“狡兔三窟”,使孟尝君“高枕无忧”了许多年。冯谖弹铗而歌、仗剑走天涯的底气,凭的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长远的眼光呀,岂是其他酒囊饭袋可比?
还有庄子,记得他“鼓盆而歌”的超脱吗?还有鲁迅,记得他“长歌当哭”的愤激吗?还有鲍照,记得他“举杯断绝歌路难”的吞声踯躅吗?
以上这些内容倒也满足语文课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诗言志,歌传情。所以,孩子们,歌可以唱,应该唱,如果在唱歌时还能未雨绸缪,为自己的未来储备一点儿底气,悟出一点儿做人的道理,并能从唱歌中看出世道的模样,就是额外的收获,我们当然更应该放声高歌了,不是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节奏的纯音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