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芝加哥影片 景别分析用了那些景别光线的有

无标题文档
第二节 电视景别
电视画面是一种平面造型艺术。也就是说要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上再现三维空间中景物。而这个二维的平面又是有界的,所有视觉形象都需要在电视屏幕这个有限的“窗口”里得到展现。所以电视画面就给我们带来一个明显的任务: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个二维的有限的屏幕,来进行三维的现实生活空间景物的造型。这就需要通过利用有效的电视画面造型手段,模拟和适应人类视觉和对空间的主观感觉,尽最大可能地表现立体空间中的现实状况,实现电视画面造型的要求。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主要包括画幅比例、画面景别、拍摄角度、光学镜头的使用、光线、色阶、运动、调度、时间的表现及构图这十个方面。这些元素各有特点,在使用技巧上更是变化无穷,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会对这些方面逐一进行剖析。然而,在电视画面中他们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共同完成画面构图,每一部分都对画面的造型表现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项的疏忽都可能对电视画面的表现力造成致命的影响,只有合理运用这些造型元素才可能完成符合电视艺术特色和要求的画面造型效果。
电视画面中景别意味着画面中景物在画框中呈现的范围和主体所呈现的大小。景别的处理,是在电视摄像中的一项重要的造型手段。它是摄像师根据所要表现内容的不同,对拍摄对象在画面中出现的范围大小进行的选择和取舍,从而实现造型意图。不同的景别,表现的是不同的视野、空间范围、视觉韵律和节奏。与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画面相比,景别的作用主要突显在它能更直接地表达拍摄者的意图,将那些与主题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减或者削弱,使得观众能对面画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更直接的了解。而更重要的一点是,画面景别的单独存在、前后排列、段落组合等的有机运用将形成一定的造型效果和视觉效果,这也是在屏幕视觉形象中,电视片风格的重要体现之一。
一、 景别的意义
1、景别是视觉语言的一种基本表达形式
根据对人的视觉心理的考察,当我们在屏幕上看到任何一个画面时候,在最初的第一时间内视觉所发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认同、感受到画面的景别形式,也就是先辨别出这幅画面是一个什么样景别的画面,其次才会从这种画面形式范围进入到画面内在的如画面内容、构成结构、造型元素等的观察、接受、感知和理解分析。
2、景别是画面空间的表达形式
作为电视画面最根本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而景别就是一种对画面空间表达的描绘与再现。从一个景别所包含的画面内容和多个景别交替变化排列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相应的画面空间,想象现实空间形式,产生空间感觉,在头脑里形成一个三维的视觉概念,进而对视觉心理产生相应的影响。比如当观众观察到屏幕上的远景全景系列画面的时候,可以体会到画面空间的宽广和包容,这样视觉感受上的遥远感觉在他们心理上就会产生距离感、旁观感、非参与性;而当看到的屏幕形象是近景特写系列画面的时候,又会感受到画面空间的狭小性和非具体性,这样视觉感受上的接近感觉在他们心理上就会产生亲近感、渗透感、参与性。
3、景别是导演和摄像师对观众视觉心理的限定
在观众观看舞台剧或者其他现场节目,或者现场节目的参与的时候,观众视觉选择是自主的,在他们眼里是没有“景别”这个概念的。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试图观察的对象,不受任何局限。但是在电视画面中不是这样的。导演和摄像师通过不同景别的画面的接续进行叙事和抒情,呈现给观众的电视画面次序是确定的,景别是由创作人员设计安排和选择的,是不受观众控制和主观意愿约束的,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因此,景别是创作者主观意识的体现,它由创作者施加,限定了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和视觉心理。
4、景别是画面造型的重要手段,是形成画面节奏变化的方式
观众在观看一组电视画面时,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画面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者温婉抒情,或者急切紧张,或者朴实大方……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创作者通过景别的变化加以表现的。单个画面根据作品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景别来表达拍摄者的思想,或者大远景,或者是特写,从而表达出不同的创作意图。而当一组连续的画面相互衔接时,表达的内容则更加丰富多彩,创作者可以通过景别的变化实现画面节奏的变化,引导观众紧紧跟随创作者的思维,使拍摄内容更具吸引力。这些变化也给拍摄者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要拍摄一个好的作品,在景别的处理上更要仔细推敲。
二、景别的划分
景别表现的是被摄对象在画框内所呈现的范围的大小。这种范围的大小受到两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拍摄距离和镜头焦距。在其它拍摄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被摄对象处于距离摄像机较远的位置时候,所得到的画面范围较大,而被摄对象的尺寸相对较小,细节不显著,景别较大;而当被摄对象处于距离摄像机较近的位置时候,所得到的画面范围较小,被摄对象的尺寸相对较大,景别较小。
而在拍摄距离(物距)不变的条件下,我们也可以利用摄像机的变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是现代摄像机中广泛采用的镜头,它可以实现成像的焦距在几毫米至一、二百毫米之间的连续变化,从而实现成像放大率的变化,影响景别。关于镜头成像和变焦距镜头的情况,我们将在第五章中做详尽分析。)实现画面的景别变化。由于焦距短则成像放大率小而焦距长则成像放大率大,所以利用短焦距拍摄的画面的景物呈现的范围较大而利用长焦距拍摄的画面的景物呈现的范围较小,所以焦距越短,画面景别越大,而焦距越长,画面景别越大。当焦距连续变化时,将形成画面景别的连续变化,实现运动画面推和拉。
正如上面所述,景别之间是连续变化的而不是阶进变化的,所以在理论上景别的划分并没有十分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概念和理论定义,由于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方法不同,它只是具有一般的语意含义和创作表达。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拍摄中按照以被摄主体(人物)在画幅中被画框所截取的部分的多少或一被摄主体(景物)在画框中所占据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作为景别划分的依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对画面景别的划分只是对拍摄主体在画框中所呈现的范围的一种综合表述,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也只是有相对划分而无绝对划分。
景别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而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靠近远景、全景这一端的景别称做“大景别”,而把靠近近景、特写这一端的景别称做“小景别”。
在远景中, 人物在画幅中的大小通常不超过画幅高度的一半,用来表现开阔的场面或广阔的空间,因此这样的画面在视觉感受上更加辽阔深远,节奏上也比较舒缓,一般用来表现开阔的场景或远处的人物。
从表现功能上细分的话,远景还可以包含大远景和远景两个层次。大远景一般用来表达宏大的场面,像连绵的山峦、浩瀚的海洋、无垠的沙漠以及从高空俯瞰的城市等等。它的画面有时幽远辽阔,有时气势磅礴,一般节奏舒缓,易于抒情。
图 2- 2 大远景画面
在大远景景别中,画面有较大的空间容量,环境景物是画面内的造型主体,而人物仅仅是画面构成的点缀。画面的构成则需依靠人物和景物自身的色阶、明暗关系、激烈动势、曲线及形体变化来与其它环境造型元素相区别。
这个景别中的表现主体,往往从属于画面内所表现的环境。相比之下,这类画面多是以景为主,以景抒情,以景表意,人物则成为画面中的一个构成元素。景别本身的宏大与主体的微小,使画面周围的场景显得宏伟而威严。
大远景大多数采用静止的画面,或缓慢的摇摄完成。即使是画面主体有剧烈的运动,也不会影响画面的构成。
相对于大远景画面,远景与之区别并非显著,只是在这样的景别中,主要被摄对象在画幅中的比例有所增大,一般情况下如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大约为画幅高度的一半左右。这样,虽然整个画面还是以远处的景物为主,但是由于主体的视觉重要性增强,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表达目的来决定画面中的主体到底是人物还是景物。
远景画面并不像大远景那样强调画面的独立性,而是更强调环境与人物之间的相关性、共存性以及人物存在于环境中的合理性。在这一景别中,画面主体视觉突出,除了光影、色阶、明暗、动势关系的强调外,还需要注意构图形式的作用。
对于景物而言,全景是表现该景物全貌的画面。而对于人物来说,全景是表现人物全身形貌的画面。它既可以表现单人全貌,也可以同时表现多人。从表现人物情况来说,全景又可以称作“全身镜头”,在画面中,人物的比例关系大致与画幅高度相同。
与场面宏大的远景相对比,全景所表现的内容更加具体和突出。无论是表现景物还是人物,全景比远景更注重具体内容的展现。对于表现人物的全景,画面中会同时保留一定的环境内容,但是这时画面中的环境空间处于从属地位,完全成为一种造型的补充和背景衬托。
表现人物的全景在拍摄过程中会经常用到,这样的画面把观众的视线集中到人物的活动上来,有利于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如图2-3,该画面是一个典型的表现人物的全景画面,人物的活动成为画面的主要内容,画面中的环境内容,在侧面烘托了人物所处的场景,起到了说明和解释的作用。
因此,全景画面比远景更能够全面阐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特定环境来表现特定人物,这在各类影视片中被广泛地应用。而对比远景画面,全景更能够展示出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相貌,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全景画面中包含整个人物形貌,既不像远景那样由于细节过小而不能很好地进行观察,又不会像中近景画面那样不能展示人物全身的形态动作。在叙事、抒情和阐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功能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中景画面一般是表现人物多半身形貌的,由于拍摄人物时候往往都要表现面部情况,所以通常意义上的中景指人物膝盖以上的部分。
中景画面主要表现人物上半身的行为动作,在其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表现不包括头部的人物形体的某一部分的动作形态。和远景以及全景画面相比,人物在画面中是不完整的,但是形象已经明显增大,神态相貌更加清晰。人物失去了整体形象,而环境空间也不如前面两种景别表现得显著,环境因素已经变成次要因素。这时候画面的重点是人物的形体动作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交流关系(中景可以是单人的,也可以是双人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是多人的)。
因为中景画面中的景物和环境居于次要位置,多处于背景之中,有的时候根据情况的不同也可能出现在前景。所以在实际拍摄时,由于被摄主体的物距、镜头的焦距等不同因素的影响,画面中的景物有可能出现在焦点之外,形成虚像,因此,画面空间感不强烈,环境影像细节部分有可能产生一定的损失。
和远景、全景相比较,中景可以看到更多的画面细节,观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主体上面,因此会产生相对于前者更多的感染力。
中景是叙事功能最强的一种景别。在包含对话、动作和情绪交流的场景中,利用中景景别可以最有利最兼顾地表现人物之间、人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景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动作以及动作的目的。表现多人时,可以清晰地表现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近景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的画面。
在表现人物的时候,近景画面中人物占据一半以上的画幅,这时,人物的头部尤其是眼睛将成为观众注意的重点。近景常被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因此,近景是将人物或被摄主体推向观众眼前的一种景别。
在近景画面中,环境空间被淡化,处于陪体地位,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选择利用一定的手段将背景虚化,这时背景环境中的各种造型元素都只有模糊的轮廓,这样有利于更好地突出主体。
在表现人物的近景画面中,人物的面部特征、表情神态、喜怒神情尤其是眼睛的形象,眼神的波动,成为了画面中表达的最重要内容,留给了观众深刻的印象。这样无疑可以拉近画面中人物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观众与人物产生强烈的亲近感。这样的效果在像远景和全景这样的大景别中是不容易得到体现的。所以,近景画面通常是我们用来表现人物面貌,表达人物情感,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揭示人物感情世界的主要景别。在电视节目中,我们通常使用近景景别来加强画面内人物和观众之间的交流感和亲近感,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向观众传达画面内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世界,吸引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意识。如《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主持人就以近景画面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使得他们播报的新闻内容更利于被观众接受。
拍摄近景画面人物大多数是由单人构成,但并非完全不能由两人甚至更多人同时在近景中出现,这要取决于摄像师的创作意图和电视片本身的需求。无论如何,关键是要做到视觉鲜明,角度大胆,表现充分。
由于近景画面视觉范围较小,观察距离相对更近,人物和景物的尺寸足够大,细节比较清晰,所以非常有利于表现人物的面部或者其他部位的表情神态,细微动作以及景物的局部状态,这些是大景别画面所不具备的功能。尤其是相对于电影画面来讲,电视画面的尺寸狭小,很多在电影画面中大景别能够表现出来的比如深远辽阔、气势宏大的场面,在电视画面中不能够得到充分的表现,所以在各类电视节目中近景使用较多,观众对近景画面的观察更为细致,这样有利于在较小的电视屏幕上做到对观众更好的表达。
在创作中,我们又经常把介于中景和近景之间的表现人物的画面称为“中近景”。就是画面为表现人物大约腰部以上的部分的镜头,所以有的时候又把它称为“半身镜头”。这种景别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景和近景,在一般情况下,处理这样的景别时候,是以中景作为依据,还要充分考虑对人物神态的表现。正是由于它能够兼顾中景的叙事和近景的表现功能,所以在各类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这样的景别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特写是表现人物身体某个局部细节或者某被摄景物局部细节部分的画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表现细节”。
对于人物来说,特写画面除了表现人物头像或面部表情这一最基本的形式以外,还可以表现诸如手部,脚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形象、动作,如大笑、猜拳、点蜡烛等等。而如果进一步再将这样的景别减小,在画面中表现如一只手、一只眼睛、一张嘴等更小的局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景别称作“大特写”。这种大特写镜头可以重点表现人物细微表情的细节部分和人物形体、动作的细微动作点,在叙事上、视觉上、构图上是必不可少的。
大特写画面
特写画面范围进一步缩小,视觉感觉进一步接近,被摄对象的尺寸进一步被放大,可以表现被摄人物身体局部细节和景物局部形态的细微之处。这时候画面内只存在单一主体,景深缩小,细节显著突出,环境空间由于构图和镜头焦距关系而完全淡化和虚化。
特写画面除了具象地表现被摄对象的局部的细节之外,由于它还在构图方面的单一性,直接性,所以还能够突出强化观众对此形象的心理认同感,进而影响到观众内心深处,使之产生共鸣与联想。所以在有的时候,特写画面所表达的,除了人物局部特征和景物细节这一表面实际状况之外,还可能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境。比如画面中一只握紧的拳头,除了表现拳头的细节之外,它还可以进一步地象征一种权利,或者一种力量,一种决心等心理情绪。
由于特写画面视角最小,视距最近,画面细节最突出,所以能够最好地表现对象的线条、质感、色彩等特征。特写画面把物体的局部放大开来,并且在画面中呈现这个单一的物体形态,所以使观众不得不把视觉集中,近距离仔细观察接受,有利于细致地对景物进行表现,也更易于被观众重视和接受。
尽管无论人物还是景物都是存在于环境之中的,但是在特写画面里,可以说我们几乎可以忽略环境因素的存在。由于特写画面视角小、景深小、景物成像尺寸大,细节突出,所以观众的视觉已经完全被画面的主体占据,这时候环境完全处于次要的,可以忽略的地位。所以观众不易观察出特写画面中对象所处的环境,因而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画面来转化场景和时空,避免不同场景直接连接在一起时产生的突兀感。
不同景别划分之间的总体关系情况,如下图所示:
电视景别示意图
三、 拍摄各种景别画面时的不同要求
不同的景别有着不同的表现功能、适用环境、构图形式,因此在拍摄不同景别的画面的时候,对摄像师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从字面意思表达上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大远景和远景画面的意境。因此在进行这样的景别画面构图时,更加注重的是表现画面远端辽阔深远的景物。这时候观众的视线处于画面深处。为了产生这样的画面效果,要求摄像师在构图时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前景,防止前景景物喧宾夺主。另外,拍摄远景画面时候一定要形成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造成一种空间距离感。因此在光线处理方面,可以采取侧光或者侧逆光照明的手段,突出大气透视效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采用一般在拍摄人物画面时候所忌讳的顶光照明的方法。
在大远景画面中要尽可能清楚地表达环境规模、空间范围、地域位置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主体运动方向等,使环境更能够独立表达出视觉效果和视觉信息。
远景画面一般采用静止画面形式,即使有运动摄像的情况存在,也是极其缓慢的摇摄。另外,在画面内部运动方面,远景画面中要严格限制人物主体的运动范围,不改变画面的构图形式,从而造成宁静、广漠、空旷、深远、回味的境界。
最后,由于电视屏幕有一个明显区别于电影银幕的特点,画面尺寸较小,所以,远景画面的表现力通常不如后者充分,大远景更是如此。有时候在电影银幕上具有很强表现力的远景画面会在电视画面中产生细节过分不清晰,视觉感觉弱化的现象。因此在拍摄时候应该注意,远景画面内容不能过分复杂,要有目的性。画面尽量不要运动或者缓慢运动,以便观众进行观察。
拍摄全景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管人物在画面里是以全身姿态出现的,但是在构图时候绝对不能使人物在画框中给观众产生“顶天立地”的感觉,要留出一定的上下空间范围,保持画面构图的美观和完整性。另外,由于人物通常情况下是以竖线条形式存在的,所以在构图时要考虑与其它构图元素之间的线条相匹配吻合。
对于有人物参与的全景画面,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表现出场景中人物位置关系、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它既承接远景画面表现外围,又要下联中景画面进行叙事,所以这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起到制约场景中其他画面构成元素的作用。因此对于照明、角度、运动及场面调度等造型元素来讲,在全景中最能够被集纳表现。全景也通常是一个场景中场面调度时候的总角度景别。
由于人物处于环境中,在全景画面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最密切的,所以拍摄全景时要注意重视环境气氛和环境因素的表现。除了对于画面主体形象的渲染之外,还要能够交代出画面的空间感觉和空间内人物以及景物的内在联系。
在进行全景画面构图时,可以选择采用前景和背景来突出主体和体现空间感觉,也可以丰富画面内容。全景经常是一个场景中的第一个镜头,因而全景画面也为一个场景中的画面光线效果、色彩效果等定下了基调,在这个场景中的其他景别画面的光线色彩,要以全景画面作为依据。
在拍摄中景画面时,要从光线、色彩、明暗、虚实关系上强调和突出人物。由于中景画面是一种典型的用以叙事的景别,因此要突出表现对象的表情动作和精神状态。当为了表现人物之间产生语言情绪交流的时候,要注意画面结构的变化应该随着这种交流进行,并且应该尽量使镜头有所变化。
在画面构图上,一般要避免单人画面,尽量采用双人或多人构图,以使画面尽可能丰满。在这种双人或多人中景构图中,要防止产生视觉呆板,避免平面排列或者线性布局,更多地要强调前后景关系和角度变化,并适当使用镜头焦距变化来改变画面背景的虚实变化。
当画面表现物体的中景时,由于被摄对象并没有完全以全貌的姿态出现在画面中,所以作为摄像师对画面一定要有所提炼和取舍,把景物最具有表现力的部分展示在观众面前,也就是说,虽然拍摄的是一个局部,但是要用这样一个局部画面反映出景物的整体特征。
拍摄近景画面的时候,由于景别较小,视角较近的关系,更应该通过近景表现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手势等。在这时应注意,场面调度过程中人物动作幅度应该有所控制,无论人物的身体和手势如何动作,都不能破坏人物的面部表情,这一点应该在选择拍摄角度的时候确定。另外,由于近景画面具有传神达意的功能,人物在近景里面的表情、动作都是为了叙事,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因此,重要的对话、表情、反应、动作细节等大都要用近景画面记录下来。
近景画面中的人物由于景别小,视角近,比较容易表现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较强的作用。而这时候环境则属于从属地位,背景起到的作用,是与主体在层次上分离开,以产生一定的空间感。如在很多电视采访节目当中,被采访对象是以近景景别出现在画面中的。拍摄者利用拍摄距离和镜头焦距的变化,减小画面景深,使背景模糊,主体突出出来。所以拍摄近景时应该尽量避免清晰明亮杂乱的背景,防止对观众视线产生干扰。
拍摄近景时,由于画面范围缩小,景深减小,所以画面焦点是否准确就是近景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当被摄主体处于动作状态的时候更要注意。近景画面中,画面内容应尽可能的突出被摄主体,排除或忽略那些有可能影响到主体的内容。
近景画面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活动。而又由于近景拍摄距离比较接近被摄对象或者使用较长焦距拍摄,人物形象清晰,表情一清二楚。所以一定要控制好人物的表演(如在影视剧中)或者人物的情绪(如在采访中),否则被摄人物一旦有脱离剧情或者拍摄要求的动态,就会被观众轻易地察觉,进而影响观众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
在拍摄人物特写的时候,画面主要表现的是人物头肩关系和人物头部关系。应特别注意眼睛在构图中的位置,靠上不靠下,尽可能地体现出人眼和嘴所表达出来的人物性格及情感。人物的视线方向应该适当提高一些,避免平视、俯视对画面造成的死气沉沉的感觉。
所谓“特写”,在拍摄中一定要表现到位,对象形象在画面中力求饱满充实,尽量减少画面内出现空旷的空间。这时候画面内不需要前景和背景,只有一个突出细节的主体存在。
由于景深最小,所以在拍摄特写时候要格外注意主体的焦点位置。有的时候在特写画面中只有局部焦点清晰,而其他部分则不清晰。比如在拍摄人物面部特写的时候,经常眼睛清晰的时候,鼻子和耳朵已经离开景深范围,处于不清晰的状态。所以一定要注意画面表现意图,把焦点放在最能够表现对象特质的地方。
另外,特写画面中还要重视画面曝光和色彩的正确运用,否则也不能甚至影响到对象内容的表达。
在镜头排列中,一系列镜头中不能过多使用特写镜头,否则将减弱观众视觉环境空间关系,增加观众视觉变化节奏,造成叙事上迷茫脱节、疲于猜测的后果。所以,不要滥用特写景别画面,要顾及画面的整体效果和连贯性。
特写画面中的人物动作幅度一定不能太大,离摄像机的距离变化也应该尽管控制在一定的小范围之内,否则由于构图和焦距的关系,将会出现画面构图失准,主体焦点模糊的现象。
四、 景别处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电视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它不是由一个个单独的镜头构成的,而是由不同的镜头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组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连接而成的,所以在进行画面处理的时候,对于包括景别在内的各种视觉元素,不能单独在一个镜头内进行研究,还要把它们放在整体视觉语言环境中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对于画面景别来讲,它不但关系到整体画面的构成,还会在艺术创作上影响片子的造型、构图、节奏、运动风格以及画面的视觉流畅性。所以在拍摄活动中,作为摄像师,对于景别的处理必须考虑到以下的一些问题。
1、景别包含被摄对象所能够表达的信息容量
通常情况下,被摄对象的体积、范围,就其画面景别表达而言,应成正比例关系。景物体积越大,表达上越全面,越应采用远景或者全景的方式;景物体积越小,表达上越具体,越应采用近景或者特写的方式。同样,由于景别关系也会造成人物在画幅中的比例和画面容量的不同变化。正常情况是:远景和全景中人物比例变小但是画面容量增大,近景和特写中人物比例变大但是画面容量减小。所以, 摄像师要考虑主体(人物)、体积、范围、容量这四组变量关系对画面构成的影响,通常是采用正向处理的方法,但也不排除片子整体风格、内容以及创作上的反向处理方法。如果一旦采用这种反向处理方法,就会对片子整体的叙事风格、情节、画面情绪、观众心理产生更大的影响,画面视觉效果也会有更大的变化。
2、景别对叙事内容和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
景别作为单个画面来讲,仅仅表达一种视觉形式,而它们一旦排列起来,又和内容相结合,必然会对戏剧内容和叙事重点的表现与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视觉语言及镜头规律分析,叙事内容越重要,越应该在画面的景别上采用中景、近景等系列景别;反之,则采用远景、全景系列景别。当然,这是在导演与摄影创作中,针对人物作为被摄主体而言常规处理镜头的方法,其出发点主要是为人物动作而设计使用的景别。导演在宏观设计影片及结构视觉时就要考虑叙事重点和戏剧内容上的需要,在视觉表达形成-----景别上体现出来。
现代电影语言中,作为环境造型元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就形成了叙事镜头观念的转变,戏剧内容、叙事重点、环境造型都成为视觉语言诉求的主要重点。这样使得全景系列景别在视觉上有较大的兼容性。
摄影师同样要从导演的总体要求出发,在完成不同景别画面时,根据叙事重点与戏剧内容的具体要求,在画面构图上使视觉造型得以突出。
当然,现代电影创作中的艺术倾向追求,导演风格的强烈体现,有的也会采用一种反向处理的方法。在叙事上,戏剧内容处理越重要、越应强调时,反而不用近景系列景别,而用全景系列来处理。这种风格化的处理在创作中是存在的,也是允许的,处理得好,会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3、景别的组接变化
电视画面是通过分切镜头组接叙事的,在镜头组接的时候,不同的景别的镜头的组接方法对视觉形象的表现和叙事结果的表达都有重要的意义。
景别组接变化的形式,有以下两种类型:
(1). 逐步式组接
这种景别变化方式是递进形式的,基本分为两种类型。
由近及远----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
由远及近----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这种排列组合变化方式是一种比较有规律的处理方式,或者是多数处理方式.它是以人眼通常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作为依据的。我们又可以把前者称作“前进式句子”,而后者称作“后退式句子”。但它并不说明在进行任何镜头的组接时候都要构成这种关系,而只表明一种基本镜头景别的变化方式或风格。
(2).跳跃式组接
这种景别的变化方式是跳跃式的,它可以是由远景直接接中景再接特写、远景直接接近景或者特写的跳跃,也可以是由特写接中景再接远景、特写或者近景直接接远景的跳跃,也可以是别的并非相邻的景别接续形成的。这种跳跃式的方式在艺术创作中运用较多,也正是由于景别跳跃式的方式符合空间关系和心理关系,因而更具有视觉变化特征。同时,景别的这种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在创作上有统一的划分或有规律可循。
景别的跳跃式方法组接镜头的时候,不同幅度的景别跳跃变化将对会对片子节奏、视觉效果产生影响,同时这种跳跃的幅度变化的大小,也决定了片子的整体风格、导演风格、对环境和空间的表现以及叙事风格。同时这样的景别表现可以生动镜头组接的视觉效果和视觉悬念,不至于像逐步式组接一样让观众能够预先感知下面的镜头将是什么样的形式。
一般情况下,不能把既不改变景别又不改变角度的同一对象的画面(三同镜头)组接在一起,否则会产生视觉跳动。组接同一被摄对象的画面时候,通常在景别上要至少保证一个变化幅度(如近景到中景、或者中景到远景),或者拍摄角度变化15度以上,才能避免这种视觉上的跳动。如果在素材当中没有合适的镜头进行组接的话,可以在后期中使用一些淡入淡出效果,或者在这样的镜头中间增加白场等方法来组接。
如影片《垂廉听政》导演为了强调宫庭的宏伟规模拍了许多壮观的全景和远景,而且常常略去中景直接跳接特写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3、对不同画面景别的时间长度的控制
电视画面中某个景别的镜头在片中出现的时间长短,就单纯视觉、单纯创作而言,它的长度是任意的。它完全依赖于导演的叙事要求、语言要求、视觉排列和创作风格的要求。但是观众在观察画面的时候对于不同时间长度的镜头和对于不同画面容量的镜头(即不同景别的镜头),所表现出的接受能力和视觉兴趣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镜头组接的时候,必须考虑什么样景别的镜头在画面中出现多长的时候才是最合适的,最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心理的。
首先,分析一下观众对不同时间长度的画面在视觉上的感受。
0.4秒的镜头时间长度,电影为9.6格,电视为10帧,视觉上会产生印象。
当你在两个较为相关的镜头中接0.4秒的一段镜头时,无论什么景别画面,都会作用于观众视觉,产生视觉效果。但由于时间关系,它对主体形象、构图方法等都不会产生实质印象。
0.7秒的镜头时间长度,电影为16.8格,电视为17.5帧,视觉上会产生形象。
当你在两个镜头中接入一个0.7秒的一段镜头时,无论什么景别画面,都会产生较为清晰的视觉效果,加之受被摄主体的造型关系、构图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会在视觉上产生形象感。
0.5秒的镜头时间长度,电影为12格,电视为12.5帧,是影视作品创作中应用最多、时间最短的镜头画面。正是由于0.5秒界于0.4与0.7秒两者之间,界于“有印象”与“有形象”的视觉效果之间,所以,才显得更具有实际意义和视觉意义。
在3―5秒钟的镜头画面之后,观众的视觉兴趣开始下降。从人的视觉生理分析,除了画面内容与画面形式以外的吸引,无论什么景别的画面效果,3―5秒钟以后,人们的视觉注意力都会逐步下降。如果这一类镜头想继续延长使用,导演和摄影就要加强构图的视觉性,表演的丰富性,声音的辅助性,动作的可看性。摄影机运动的变化,以延续和保持这种视觉兴趣。
以上这四点,我们在设计镜头景别和拍摄时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以上内容参考《电影摄影画面创作》,张会军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
其次,分析镜头画面景别和镜头长度应该如何把握。
从景别的划分角度来讲,对于远景和全景这一系列的景别(大景别画面):由于画面的广泛性,景物影调的丰富性,画面内容的包容性,使得人眼视觉看清物体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这一类镜头的时间相应地应该长一点。而对于近景和特写这一系列的景别(小景别画面),由于画面的局限性,构图的明确性,景物影像、形象鲜明,使得人眼视觉看清物体的时间较短,因此这一类镜头的时间相应地应该短一点。
从片子内容表现上来讲,戏剧内容愈多,画面信息负荷愈重,所需镜头时间长度也会愈长。在思想、感情、情绪、意境、视觉的宣泄程度上,镜头时间愈长,这种程度会愈强。镜头长时间的表现,会产生一种强调或加重的效果。
从视觉效果上来讲, 大景别画面对视觉的吸引力不太大,但是镜头时间长度愈长,这种吸引力愈会被强调。而小景别画面对视觉的吸引力本身就较大。镜头时间长度愈长,这种吸引力愈会被加强。在被摄主体较为规范,构图、角度、影调都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在相同镜头时间长度的情况下,大景别画面较难看清而小景别画面比较容易看清。
从心理上讲,景别对观看者的心理作用,完全来自于视觉上的距离感受。视觉效果上的这种心理反应,对控制观众、完成叙事、表情达意尤为重要。大景别画面对人的心理压力较小,但随着镜头时间加长,这种压力就会被强化。小景别画面对别人的心理压力较大,镜头时间越长,这种作用越为明显。
从连接上讲大景别画面节奏慢,如镜头时间长度短,视觉节奏、叙事节奏也不会太快。如镜头时间长度长,视觉节奏、叙事节奏会更慢。而小景别画面节奏快,如镜头时间长度短,视觉节奏、叙事节奏会更快。如镜头时间长度长,视觉节奏、叙事节奏会相对慢下来。
一般情况下,小景别画面在连接中所产生的节奏感远比大景别强烈,这些因素在景别设计、选择上不能不考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芝加哥影片 景别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