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行 相册名字有多少人名字叫龙光富

贵州名人录
&&&&&&&&&&&&&&&&&&&&&&&&&&&&&&&&&&&&&&&&&&&&&&&&&&&&&&&&&&&&&&&&&&&&&&&&&&
贵州名人录
王若飞,原名王运生,生于1896年10月,贵州安顺人。自幼崇拜民族英雄,1903年迁居贵阳,随舅父黄齐生生活学习,1915年在舅父黄齐生的带领下,参加“反袁运动”,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月七日成为中国的国耻纪念日,看着日本人举行庆典,王若飞等义愤不已,愤然离日回国。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1922年6月,同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曾任中央执委会委员,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同年秋,同赵世炎、陈延年等一起,由阮爱国(即胡志明)介绍加入。1923年赴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4月转为党员。1925年3月回国,先后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中共豫陕区委书记,领导了河南党的建设和工农运动。1926年调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即秘书长),参与处理中央日常工作,并参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第六次代表大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中国驻农民国际代表,并入列宁学院学习。1931年回国,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参与领导西北地区包括陕、甘、宁、晋、绥、新等地农民斗争,开展土地革命。日在-泰安客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近6年的铁窗生活中,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1937年5月全国抗战爆发前夕,他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同年8月到达延安,先后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1940年起历任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等职。期间,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许多政治、军事文章,参与研讨和制定了许多关于建设的政策、指示,对推动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前后,他曾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之一,多次参加同国民党的谈判。1944年5月,他作为的助手赴西安、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他还协助董必武主持中共南方局的工作,11月起任中共南方局工委书记,负责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与进行斗争。1945年6月,他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抗战胜利后,他作为中共代表,随同、周恩来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重庆谈判期间,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协助、周恩来工作。1946年1月,他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会上,他按照党中央要求,既坚持原则,又掌握灵活的斗争策略,在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重大问题上,团结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的独裁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日,王若飞携带着中共代表团就宪法、国民政府组成等问题同国民党谈判的最后方案,同秦邦宪、叶挺、邓发和黄齐生等,乘飞机离开重庆返回延安,准备向中共中央请示汇报。因天气原因,能见度很低,飞机中途迷失方向,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上撞山坠毁,同机13人全部遇难,王若飞时年50岁。毛泽东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周恩来得知王若飞遇难后,悲痛地说:“失掉了他,好像失掉一种力量,失掉一种鼓励,失掉了一个帮手。”王若飞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
周逸群,男,字立凤,1898年出生于铜仁,去世于1931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铜仁市碧江区(原铜仁县城关镇,即今碧江区市中街道办事处)人。湘鄂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领导人之一。7岁入铜仁城南小学,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贵阳南明学校中学部。1919年赴日本留学,1924年赴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率宣传队到贺龙部队,经政治部主任。“八一”南昌起义时,任起义军二十军第三师师长。1928年1月,奉命与贺龙一起来湘鄂本西地区创建工农武装,开辟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红军第六军政治委员、红军第二军团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湘鄂西联县政府主席等职。领导开辟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在湖南岳阳贾家凉亭附近遭敌伏击,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三岁。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 何应钦(日-日),男,字敬之,贵州兴义人。国民党籍、、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仅次于的第。在日本加入中国。入日本振武学堂。参加,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军参谋长等职。夏任教务长。春任广州元帅府参谋,不久,任总教官,后兼教导一团团长,成为的亲信。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叛乱和两次东征。任第一军军长兼教育长,同年7月率第一军参加北伐。任国民党海陆空司令部参谋长。在国民党“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军政部长,后任“剿共”军前线指挥,参与对的一、二、四次军事“围剿”。九·一八事变后,任特别事务委员会委员。任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与日本签订《》、《》。4月2日授一级上将军衔。爆发后,暂代总司令职,主张“武力讨伐”。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负责战时的军制、计划和指挥。参与了新四军事件(皖南事变)。任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指挥了和湘西反攻战。代表国民党政府接受日本投降。任行营主任,后赴美任联合国军事参谋委员会中国政府代表。1948年回国,支持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打击,任。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时,一度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旋即辞职。后去。任蒋介石战略顾问委员会主席,兼任国民党中央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10月病逝于中国台北。何应钦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暴发后,回国参加沪军。失败后,再到日本就读,1916年秋回国,到贵州任讲武学校校长、参谋长等职。1924年赴广州,任大本营参议、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等职。北伐后任国民政府委员、政府、陆海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军政部长。1934年授一级上将军衔。时期,任第4战区司令长官,[4]总司令。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
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
&谢孝思,当代著名书画家,字仲谋,一九O五年生于贵阳市。一九三三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系。师从汪采白、吕凤子。一九三五年任达德学校校长,曾与黄齐生先生一起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与黄齐生、王若飞舅甥关系亲密。一九三九年起,先后在重庆正则艺专、国立艺专、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任教授,并历任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政协副主席,苏南市人大副主任、苏州市文化局局长、苏州市文联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民进苏州市主委等职。已出版的着作有《黄齐生先生传》、《谢孝思画集》、《槿花楼诗词集》、《苏州园林品赏录》(主编)等。谢孝思对姑苏古城有两项历史性的杰出贡献:一是新中国成立伊始,他以苏州市文化局长身份,提出并主持苏州园林的修复工作,使当时已破败殆尽的多处重点园林获得再生,数十年后荣获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称号;二是在改革开放中,他担着风险,一再向中央上书,痛陈保护姑苏旧貌的大计,终得部分实现,使古城获适宜居住城市称号。苏州市为纪念谢孝思百岁寿辰,《姑苏晚报》连载长文介绍他的事迹,称他为千余年来对苏州贡献最大的两位杰出人物之一(另一位是春秋时代的伍子胥)。
&严寅亮,男,名碧承,字剩庵,号弼岑,1854年出生,去世于1933年,清末著名书法家,印江县农场乡阳坡村人。寅亮幼年入塾读书,学识超群,尤好书法,常临六朝唐宋诸家法贴,尤其酷爱王羲之的字,14岁便能提笔书匾联。光绪十五年(1889)赴贵阳乡试,中己丑恩科举人,授四处候补知县,次年赴京会试未中,习业于国子监,以求深造。光绪十七年九月,朝廷修建颐和园竣工,诏谕国中书法家书写颐和园匾额。严寅亮受翁同和之嘱,书就“颐和园”三字献上,慈禧欣然赏识,朱批“录用”,并破例召见,赐以龙纹镶边的“宸赏”玉章一枚。严寅亮不仅以书法闻名于世,文辞也甚佳,所书楹联,多为自撰。著名书法鉴赏家张冤堂、饶伯高称他“书法可比东坡、道德可比庐陵”。
&戴秉国,男,土家族,1941年3月生,四川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毕业,北京外交学院毕业,大学学历,铜仁市印江县人。曾任外交部苏欧司科员、驻苏联使馆随员、外交部“五七”干校劳动、外交部苏欧司科员、外交部苏欧司副处长、外交部苏欧司处长、外交部中苏谈判办公室副组长、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派驻安徽联络组成员、外交部苏欧司副司长、外交部苏欧司司长、驻匈牙利大使、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党委委员、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外交部党委书记等职。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旷继勋,男,原名大勋,号集成,1895年生于思南县大河坝庙塘湾村,铜仁市思南县人。1916年,随父去四川,到军阀赖心辉部当兵。年先后担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月,党中央在湖北监利县组建红六军,担任军长。当年7月,红六军与贺龙领导的红四军合编为红二军团。次年,他被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1931年10月,党中央派他到二十五军任军长。1932年初他率军解放霍丘时因敌众我寡,县城陷落。张国焘却以此为由撤销旷继勋的军长职务。解放通江后,担任川陕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因写信给原在军阀部队中的几位朋友,劝其带兵起义,信落在张国焘手中,成了“与国民党勾结”的“罪证”,被逮捕于1933年6月秘密杀害。
(日—日),,上将军衔,人。日(光绪29年)出生于贵州省三穗县八弓镇木界村的一个侗族家庭。父亲在他出生前三个月,遭歹徒谋害死于非命。母亲一人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养育杨至成,还有他之上的一兄一姐长大成人。7岁开始读私塾,11岁进入县高级小学。14岁被省甲科农业学校养蚕专业录取,1921年毕业。1922年,辗转云南、四川。次年在重庆入川滇黔联军,任军需官。1925年夏,随联军赴粤,参加北伐。1926年春随联军到广东,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同年经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正当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反击叛军夏斗寅部的战斗。后被派到由贺龙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3师任连政治。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南下广东作战失利后任连长,随部艰苦转战于闽粤赣湘边。1928年春参加湘南起义,在与前来镇压起义的国民党军许克祥部作战中右腿受伤。同年4月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后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团1营4连连长。在参加反国民党军“进剿”作战中腹部受伤,随即在反“会剿”作战中兼任留守处主任,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负责伤病员的管理工作,解决给养和医药供应。1929年1月随红4军向赣南、闽西进军,任军部副官长。同年4月,杨至成担任红四军副官长后,筹款建立了一个临时被服厂,带领工人们夜以继日地赶制了4000多套,这是红四军第一次穿上统一的军装。1930年起任红12军副官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务部部长,中央军命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兼红军总兵站主任、总供给部部长兼1934年10月,杨至成随一方面军参加。他率工作团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调查研究,搜集信息,做当地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筹集粮食、物资、弹药、药品等供给部队,使红军能顺利地通过少数民族地区,为红军四渡赤水、抢渡、爬雪山、过草地提供了物资保障。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任中革军委先谴工作团主任。到陕北后,任军委采办处主任和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参加东征、。1936年12月任军委后勤部部长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兵站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杨至成任中共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黄河两延(、延川)卫戌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1938年冬因病到苏联就医,后入远东局党校、苏联陆军大学(即伏龙芝军事学院)进行理论上和军事上的深造。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与刘亚楼、卢冬生等准备经蒙古回国。1946年1月回国后,杨至成任(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政治委员。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1949年夏随第四野战军南下,杨至成先后任华中军区和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中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1955年调任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1958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院务部部长。1962年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日于北京病逝。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获一级、二级和一级。&
&&&&&&&廖锡龙,男,土家族,1940年6月生,大专学历,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上将军衔,铜仁市思南县人。曾任贵州省军区四十九师一四五团四连战士、副班长、班长,贵州省军区四十九师一四五团四连排长、副连长,五连连长,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司令部作训股副股长,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司令部军务科副科长、作训科副科长,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副团长,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团长,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副师长,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师长,陆军第十一军副军长,陆军第十一军军长。1985年6月担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95年7月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2002年11月担任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现任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吴向必:男,苗族,&1926年12月生于贫寒的松桃县牛郎镇苗族家庭,铜仁市松桃县人。年给地主放牛当长工、雇工。1949年先后任牛郎第二村村长、土改工作队队长、乡长、区长、区委书记。年担任铜仁县委副书记,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书记、贵州省委委员。1973年9月担任贵州省委书记。1978年12月~1982年7月担任中央民院副院长、党委常委,第五至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第十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2岁。创作出各种题材的书画作品200多幅,事迹和名字被载入年第51版《世界名人录》。
廖海程,男,苗族,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研究员职称,
1971年10月出生,贵州铜仁人。我国著名策划专家,系商政经济学创始人,被誉为“商政经济学之父”、“中国策划泰斗”、“中国殡葬改革策划第一人”、“传媒大腕”、“世界华人营销之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3年9月大学毕业参加工作,199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贵州省铜仁市人民检察院供销检察室检察员、贵州省铜仁市供销社法律事务所副主任、《铜仁晚报》编辑、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会长、《贵州政协报》编辑记者、《新白话诗歌》杂志主编、《创业导报》总编辑、《澳港晨报》总编辑、省长秘书、中国殡葬改革研究院副院长、省长决策顾问、省委书记决策顾问、国家重点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总理提议重点工程项目总策划、联合国特聘策划专家、北京大学总裁班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家培训班特聘教授等职。在美国留学期间,担任过美国沃尔玛百货集团全球营销总监、美国西雅图企业集团高级副总裁、《美国华人之声》杂志(人物版)总编辑。先后荣获首届世界名家艺术大赛诗歌类一等奖、首届英国全球华文诗歌大奖赛长篇诗歌创作一等奖、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1997年度最佳报告文学奖、美国第二届世界通俗诗歌大会卓越贡献伟大诗人成就奖(与波兰著名女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一起获得此大奖)等四十余项;先后被评为贵州省“二五”普法先进个人、贵州日报通讯报道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献爱心模范艺术家、《美国华人之声》杂志2000年“最受读者欢迎的中国作家”、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十大策划专家、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策划专家、中国十大卓越策划专家、中国改革开放30年十大最具影响力策划大师、首届中国十大策划领军人物、全国优秀企业家、亚洲50位最具成长力青年企业家、全球最具潜力企业家等上百个荣誉奖项。2008年1月,入选日本《东方企业家》杂志2007年度亚洲500位亿万富翁排行榜,位居186位;2008年被美国国际管理学会推举为“世界第一商政营销管理大师”。主要成功策划案例有:世界和谐城市高层论坛、全球华人企业家国际论坛、中国品牌走向世界21个国家巡回展系列活动、美国檀香山国际浪漫文化节、加拿大世界华人诗歌节、美国世界通俗诗歌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策划高峰论坛、第一至四届中国商政经济发展论坛、第一至三届中国诚信企业家国际论坛、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殡葬改革、湖南省吉首市殡葬改革、“华夏之星”2007全国青少年音乐舞蹈新秀选拔活动、“省委书记省长谈发展”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国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等上千个。已出版著作《中国策划史》、《总理品牌》、《我为总理做策划》、《我在联合国做策划》、《策划师培训教程》、《现代策划学》、《商政经济学》、《想赚就赚》、《廖海程诗选》、《中国律师内幕》、《独步世界的成功法则》、《中华大地廖氏人》等38部,部分作品先后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泰国、日本、英国等50多个国家以20多种文字出版发行。2007年荣登加拿大《华人世界》杂志全球畅销书排行榜第二名,年连续两年荣登加拿大《华人世界》杂志全球畅销书排行榜榜首,2009年荣登美国《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2009年入选新加坡《世界日报》年全球十大畅销书,2009年荣登《英国青年报》最受读者欢迎的财富图书排行榜榜首。其策划案例多次荣获中国著名策划案例一等奖、中国经典策划案例一等奖、中国优秀策划案例一等奖。他是继中国策划学创始人陈放、联合国世界和谐基金会执行主席刘藩之后第三位走进联合国做策划的中国专家,受到过中国国家领导人、美国总统、加拿大总理、联合国秘书长的接见。1997年起,其事迹及传略被编入香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出版的《世界名人录》,陈列于法国国家博览馆国际名人展厅。现任中国策划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国家重点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电广国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美国老板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全国策划行业协会名誉主席、中华全国策划行业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策划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策划专家团团长、中国策划讲师团团长、世界通俗诗歌学会副会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专家委员。
龙永图(生于1943年5月),湖南长沙人,在贵州贵阳长大,他是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原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现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他曾就读于贵阳八中、贵州大学外语系。1965年毕业后到外交部工作。1973年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国际经济学专业。1978年到1980年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担任外交官,后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任职。1986年奉调回国,先后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经贸部国际联络司司长。1993年调入外经贸部工作,2002年-2003年初担任外经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2003年1月至今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自1992年开始,龙永图介入中国复关谈判。1997年2月被任命为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负责贸易谈判及多边经济与法律事务,是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2001年11月,中国终于成功地加入了世贸组织。龙永图这位中国入世的功臣,以他的自信、果敢、从容与睿智,赢得了世界的尊敬。2003年初,龙永图辞去了外经贸部副部长的职务,出任非官方国际组织——博鳌亚洲论坛的秘书长,致力于让博鳌论坛成为最活跃的国际经济论坛,成为全球研究亚洲问题最权威的智囊机构和高层次的对话平台。2003年底,龙永图被评为央视2003年度经济人物。
&任正非,生于1944 年10 月25 日,深圳集团创始人兼,党员,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任正非生于贵州安顺镇宁县,父母是乡村中学教师,中、小学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城,中学毕业后在重庆建工学院学习。1974
年为建设从法国引进的辽阳化纤总厂,应征入伍加入承担这项工程建设任务的基建工程兵,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无军衔。在此期间,因作出重大贡献,1978
年出席过全国科学大会,1982 年出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3
年随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而复员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工作不顺利,转而在1987 年集资21000
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1988 年任华为公司总裁至今。华为最初代理产小型,后自主研发成功,逐渐发展为中国大陆研发能力最强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任正非深居简出,神秘莫测,是中国现代突出的企业家,分析来看,其性格鲜明,思想极具战略性和开放性,睿智、务实、坚韧,在公司内部具有极高威望,在国内外多次被评为最具影响力商业领袖。在华为2000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大谈危机和失败,确实发人深省。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3位,个人财产估计为5亿美元。2003年荣膺评选的"2003年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2005年他入选《时代周刊》全球“建设者 与巨子”
100名排行榜。201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财富》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位居第一。2005年和2013年两次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全球一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季克良,男,1939年4月,季克良出生在江苏南通,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大学学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现)食品发酵专业,分配到贵州茅台酒厂工作,曾从事茅台酒的生产技术、科研、质量管理、党务等工作。1963年,茅台酒的质量出现了波动,这引起了周恩来总理和原国家轻工业部的极大关注,周总理指示要求选拔、培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茅台酒厂,以便跟踪研究茅台酒的生产工艺,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保证品质。1964年,刚刚毕业的季克良被轻工业部选拔、分配到远在贵州的茅台酒厂工作。经过近一个星期的颠簸,季克良第一次踏进了茅台酒厂的大门,这一干就是47年,小季成为老季,又成为了今天的季老爷子。季克良来到茅台酒厂的时候,正值酒厂的低谷时期,当年产量只有220吨,亏损则高达84万元,人员只有300多人。1981年,季克良被任命为副厂长,1983年,他成为茅台酒厂的厂长。1985年,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做行政工作的季克良主动辞去厂长职务,成为茅台酒厂历史上第一位总工程师。1991年任厂长兼厂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同时,季克良还是我国著名评酒专家,曾任全国第四届、第五届评酒委员,中国白酒协会常务理事,中共十五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1992年、1995
年全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家;全国 “ 五一 ”
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贵州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贵州省有突出贡献的国企经营管理者;从1999年到2002年茅台年销售收入从6亿元上升到20多亿元,稳居全国第二,远远超过第三位品牌。1995年被评为“中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曾发表白酒技术及企业管理论文数十篇。1997
年当选十五大代表,是贵州省第九届人大代表,省七届政协常委。1998年,金融危机剧烈冲击加上毒酒案爆发,使得整个中国酒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连一向是“”的茅台也出现了滞销。当年5月,季克良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公司党委书记,集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于一身。日,贵州茅台挂牌上交所,并在之后成为中国A股市场为数不多的“百元股”之一。这一年,茅台酒厂实现了产量6000吨。2003年,茅台产量首次突破了一万吨,这也是当年和周总理对茅台的期望。在产量突破万吨举行的庆祝活动上,季克良感慨万千,“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他说。[2]2011.10
任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集团)董事、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贵州省酒业高级技术顾问、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名誉董事长、技术总顾问。在近50年的时光里,茅台与季克良慢慢交融在一起,季克良的研究成就了茅台,茅台也成就了季克良。他成为茅台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第一个用科学理论解读茅台的人,在茅台酒厂的悠悠岁月中揭开了茅台酒的神奇工艺之迷,成为了世界级酿酒大师、著名的白酒专家,也是国家级传承人。
阿幼朵,又名,苗族人,1977年4月出生于贵州黄平县谷陇镇大寨村六组。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阿幼朵在贵州省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一举夺得金奖,又在国家民委组织的新世纪民间歌手选拔赛中赢得贵州赛区第一名,从而进入演艺圈。此后,阿幼朵在向歌坛攀登的路上,事业成功的荣誉接踵而来,现已成为当今中国歌坛极受欢迎的青年歌唱家。2005年1月参加了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演唱《苗岭飞歌》。她成为第二位走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苗家人。2月,又参加了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这使得阿幼朵的名字很快传遍了中华大地千家万户,有“苗族歌后”之称。阿幼朵曾随国家及演出团体出访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地区演出。受到媒体和广大观众、听众的关注与好评。主要作品有歌曲《醉苗乡》、《》、《》、《》、《》等;影视作品主要有《卧槽马》、《火中凤凰》等。现为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邹市明,日出生于贵州遵义市绥阳县,奥运冠军,中国男子拳击队48公斤级拳击运动员。16岁进入贵州拳击队,2000年成为国手。在国家队,邹市明拿过48公斤级20个全国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拳击48公斤比赛中获得金牌。日,获得伦敦奥运会男子拳击49KG级冠军,成功卫冕。日,职业首战轻松获胜。日,获得职业生涯三连胜。2013月2月,参演《》,于日在全球公映。日,邹市明击败泰国拳手获得蝇量级世界金腰带强制挑战权。日,邹市明获WBO泛太平洋洲际组织颁发的“国际杰出拳手奖”。2007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1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被誉为“西南巨儒”,字子偲,号郘亭,贵州独山人。清代嘉庆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四川盐源知县和贵州遵义府学教授,著有《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贞定先生遗集》等书。
&&&&&孙应鳌(),明朝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他是明朝的名臣大儒,是在王阳明学说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理学家,为明代四大理学家之一。孙氏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求仁",他进出"无欲"、继承了王阳明学说思想,是贵州省古代第一位哲学家。
周渔璜(年),清初著名学者,在清初中国诗坛有很高的地位。晚清"西南大儒"郑珍在瞻仰周渔璜的遗像后赞说:"诗当康熙,如日正中。起问汉大,惟渔璜公。周渔璜的另一些学术成就是奉诏参与编篡《皇舆表》、《康熙字典》、《渊鉴内涵》等书。
&&&&&尹珍(79-162),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正安县)人。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20岁到京师洛阳,拜儒学大师许慎为师,手建草堂三楹,开馆教学,西南地区自此始有学校教育。尹珍贵州文化教育的鼻祖】尹珍(79-162),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正安县)人。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20岁到京师洛阳,拜儒学大师许慎为师,手建草堂三楹,开馆教学,西南地区自此始有学校教育。
舍人,古代贵州的文化先驱者,汉武帝时代犍为郡敝邑(今贵州遵义)人,西汉时学问家。曾任犍为郡文学卒史,著有《尔雅注》三卷。《尔雅》是春秋到西汉初期,儒家为了解释经书编辑而成的一部训诘书籍,将中国古代经传中难懂的同义词和各种名物,分别归类,逐一解释。它是我国古代解释次和名物的第一部重要词书。尽管如此,一般人阅读起来仍感艰深难懂,不易理解。因此犍为文学卒史舍人特为该书作注,"注古所未训之经,其通贯百家,学究无人"。此书南朝肖粱时期失传。
盛览,字长通,汉武帝牂牁郡(今贵州福泉一带)人。当时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通西南夷,他曾去成都拜司马相如师,学习辞赋,后被称为"牂牁名士"。刘向的《西京杂记》中有提到他《列锦赋》和《合组歌》两篇赋。盛览学归故里,积极从事教育,传播学术文化,促进了古代贵州学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亡波,汉牂牁鉤町(今贵州兴义和广西西部一带)侯。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益州廉头、姑缯民反,杀长吏,谈指等二十四邑,凡三万余人皆反,朝廷遣水衡都尉发蜀郡、犍为、奔命万余人,击牂牁,大破之。"&鉤町侯亡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击反者,斩首捕虏有功,汉中央朝廷封他为鉤町王。
邯、承邯,西汉末年牂牁(今贵州福泉一带)鉤町王,承为其弟。公元9年,王莽篡位,命五威将军王奇带着印绶,到各地更改王侯以下各级官吏官名,贬鉤町王为侯。鉤町王邯"怨怒不附",起兵反叛。王莽指示牂牁大尹周歆设圈套诱杀邯。承起兵复仇,杀歆,西南各地群起响应。王莽于公元16年至21年间,先后三次派兵镇压,更激起西南各族人民反抗,王莽军死伤数万,终未镇压下去。
谢暹,西汉末年牂牁郡(今贵州福泉一带)人,任牂牁郡功曹。时逢各地农民大起义,地方豪强纷纷割据,西南大部为公孙述所占。公元25年刘秀河北称帝,建立东汉政权。同年(即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谢暹以牂牁郡功曹身份,联合本郡龙、傅、尹、董几家大姓起来"保境为汉",反对公孙述的地方割据,并派遣专使,绕道番禺江北上河北,向汉光武帝刘秀进贡,示忠于汉。刘秀封谢暹"义郎",并世代承袭。
付宝,字纪图,东汉牂牁郡平夷县(今大方、毕节、织金、黔西一带)人,历任尚书郎,长安令、巴郡太守等,有德名。
尹贡,东汉时牂牁郡夜郎县(今安顺一带)人。历任尚书承郎,长安令,彭城相等,是继付宝之后被称为"亦有名德"的人才。
济火,彝名妥阿哲,三国时蜀汉牂牁郡西部(今贵州黔西、大方一带)人,部落首领,为六祖中慕齐齐(即默部)东移贵州水西的第五代彝族君长,他习战斗,尚信义,善抚其家众,深受部落的爱戴。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相诸葛亮南征,济火与其结盟,献粮通道以迎师。佐诸葛武侯平定西南和擒孟获。武侯表封他为"罗甸国王",授予"丹书铁卷",令治理慕胯(今贵州大方、金沙、黔西、织金、纳雍、水城一带),世长其地。后又受刘禅诏,讨平普里叛乱。时济火年见高,刘禅赐银鸠杖,以表宠异之极。济火是贵州水西安氏的始祖之一,水西安氏大姓自此发迹一千多年。
爨习,三国时蜀汉南中(今贵州境内)人。为南中大姓,世为宁州地方豪强,拥有大批部曲。诸葛亮南征时,收为部属,官至领军。
谢恕,西晋牂牁郡(今贵州福泉一带)人,任牂牁郡太守。西晋末年,中国出现了分裂混战的十六国割据局面,李雄在成都建立割据政权,自封成都王,国号大成。东晋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李雄以东晋统治者力量薄弱,无暇顾及西南的时候,派其弟李寿率大军打败宁州刺史尹奉,南中地区尽为大成所有,惟有牂牁郡太守谢恕保郡为晋,将李寿击败,受到东晋王朝的信任和嘉奖,官至抚夷中郎将、宁州刺史冠军。东晋还在今贵阳地区置晋乐县,以表"万民康乐","长治久安"之意。东晋成帝咸康六年(公元340年)。李寿又派李奕带兵征牂牁,太守谢恕保城拒守,再次受到东晋王朝的褒奖。
爨瓒,南北朝时梁朝宁州(今贵州境内)人。世为地方豪强,拥有大批部曲。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梁王朝调徐文盛带兵往荆州勤王,宁州空虚,爨瓒乘机据有其地,并有诸部,延袤二千余里。梁元帝承圣二年(公元553年),爨瓒以其地降北周,北周授其南宁州刺史,允其子爨翫、爨震承袭,作为羁縻州。
阿台、阿轮,两兄弟,南北朝北周时东爨(今贵州贞丰一带)人。为乌蛮人,系三国蜀汉罗甸国牂牁酋长济火的后裔。阿台时居毋县地(今贵州兴义境内)一带,北周时(公元561-583年)遥授为树帅大将,支持他发展地方势力。阿轮则居漏江县(今普安县地)。
爨震,南北朝时梁朝宁州(今贵州境内)人。世为地方豪强,拥有大批部曲。其父爨瓒于梁元帝承圣二年(公元553年)以其地降于北周,被北周授为南宁州刺史,死后,分东、西爨,爨震称为东爨,居夜郎县、谈指县,即今贵州贞丰一带。隋朝初年(公元581年),南宁州爨震恃远不附降。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朝廷派韦冲为南宁州总管,以解决地方割据势力。东爨爨震、西爨爨翫见形势变化很快,不能观望,便自动到总管所在地降附于隋朝。
田罗驹,隋朝黔安郡(今贵州沿河一带)人。黔安蛮起义首领。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田罗驹率众起义反隋,暴君隋炀帝派武侯骠骑大将军郭荣带兵镇压。
田思飘,隋朝黔安郡(今贵州沿河一带)人。黔安蛮起义首领,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继头年田罗驹起义被镇压下去后,田思飘又率众起义,杀隋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隋朝行军总管周法尚率将军李景、裴仁基等分九路围剿,攻进清江一带。黔安一带的少数民族遭残酷镇压。
谢龙羽,隋朝末年牂牁郡(今贵州福泉、瓮安、余庆一带)人。为当时土著首领。隋朝末年,政局动荡,天下大乱,"土宇分崩",居住在黔中地区的牂牁郡首领谢龙羽"保境自固",以待定局。唐王朝建立之后,天下大定,于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谢龙羽遣使入朝,率土归附。唐王朝以其地置牂州,封其为牂州刺史、夜郎郡公。当时牂州与充州、应州、矩州、庄州、琰州等都归其统治。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谢龙羽亲率谢氏各支首领晋京朝贡,唐王朝以其地分数州,以谢氏各支首领分封刺史,封谢龙羽为牂州刺史,辖今瓮安、余庆等地,史称"牂州谢",各支首领分别为"东谢"、"允州谢"、"南谢"、"西谢"、"矩州谢"等。
谢元深,唐朝应州(今贵州黔东南一带)人。为土著酋长。在当地威信很高,其部落的人都尊敬他。谢氏一族,法不育女,自云高姓不可下嫁。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随牂州刺史谢龙羽晋京朝贡。他"冠乌熊皮冠,若今之髦头,以金银络额,身披毛帔,韦皮行膝而著履。"朝廷以其地置应州,封他为应州刺史。史称东谢。
谢元齐,唐朝充州(今古阡、铜仁一带)人。。为土著首领。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随牂州刺史谢龙羽晋京朝贡。朝廷以其地置充州,封他为充州刺史。史称"充州谢"。
谢强,唐朝庄州(今贵州惠水、长顺一带)人。为土著首领。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随牂州刺史谢龙羽晋京朝贡。朝廷以其地置南寿州,封他为南寿州刺史。史称"南谢"。四年后改为庄州。
谢法成,唐朝矩州(今贵州贵阳)人,为土著首领。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随牂州刺史谢龙羽晋京朝贡。朝廷以其地置矩州,封他为矩州刺史。史称"矩州谢"。曾受唐朝黔州都督府派遣,前往古牂牁昆明罗氏(又称乌蛮)"招谕",说服昆明比楼等七千户于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670年)归附唐朝廷。
赵摩,唐朝明州(今贵州贞丰一带)人。土著酋长,有户万余。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遣使入朝,内附唐朝。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朝以其地置明州,封他为明州刺史。史称"西赵"。
比娄,唐朝禄州(今贵州毕节一带)人。彝族君长。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比娄应矩州刺史谢法成招慰,率部落七千户内附,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670年)设禄州、汤望州,由比娄和他弟弟阿七分治。禄州即毕节,汤望州即是后来的郎岱(今六枝)、平远(今织金)、水城等地。
谢无灵,唐朝矩州(今贵州贵阳)人。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谢无灵率众起义,经过一番战斗,被黔州都督李子和镇压。
田道远,字从善,号世魁,唐朝思州(今贵州务川县)。唐朝义军兵马使田克昌之长子。唐睿宗景云二年(公斤711年)参加征剿黄土坡%僚有功于朝廷,授义军兵马使,为贵州思州田氏五世。
谢疆,唐朝庄州(今贵州独山、惠水一带)人,土著首领。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朝廷许其地为羁縻州,封他为庄州刺史,史称"南谢蛮",领八县。
田公荣,字子爵,号竹齐,唐朝思州(今贵州务川县)人,唐朝义军兵马使田道远之子。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八月贡宝马方物,授父职义军兵马使,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加思州节度使,升中书侍郎。为贵州思州田氏六世。
赵君道,唐朝%%(今贵州境内)人。土著大酋长。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曾入朝进贡,献方物。唐代宗大历中年(公元772年左右)和唐德宗贞元初年(约公元785年),还数次遣使晋京朝贡。
赵国珍,唐朝充州(今贵州境内)人。为唐朝明州刺史赵摩之后,初任充州刺史谢嘉艺的部属首领。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南诏王阁逻凤叛,宰相杨国忠兼剑南节度使,以国珍有方略,授黔中都督。诏其征计南诏。他实力强盛,屡败南诏,成为唐朝抗拒南诏的大劲敌,护五溪十余年。唐代宗年间(公元762-779年),擢升工部尚书。其后人取代谢氏为充州酋长,世袭黔中都督到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
海通,唐朝贵州人。他是一个和尚,四川乐山大佛就是他开凿的,他为了募集资金,挖出自己的一只眼球放在盘子里,托钵化缘,以示自己的决心和诚意。现在乐山大佛后有海通塑像,上书"唐代贵州人"。
宋鼎,唐朝蛮州(今贵州开阳一带)人。自称西南番大酋长。曾任正议大夫,检校蛮州长史。继袭蛮州刺史,资阳郡开国公。在唐朝的黔中地区为后起之秀,户口殷盛,人力强大,邻侧诸蕃皆敬惮。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晋京朝贡,同行的有巴江县(今贵阳市乌当区巴香里)县令宋万传等。朝廷官封依旧。
赵主俗,唐朝牂牁(今贵州境内)人。土著酋长。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晋京朝贡,次年,朝廷授主俗官封,褒奖其"朝贡不绝",其后十一年中,还五次遣使入朝,与唐中央朝廷保持较密切的关系。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又三次入朝,朝廷委官领其使,并"斋国信物,降玺书赐其王"。唐穆宗长庆中年(823年左右),和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均有朝贡。唐文宗大和五年(公元831年)至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1年),凡七次遣使入朝。
阿珮,彝族,唐朝明州(今贵州贞丰一带)人,土著首领。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阿珮以所属明州地归附唐朝廷。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36),朝廷封他为罗甸王(简称罗王),所领地曰罗甸国(简称罗国),治所在令贞丰县东南的罗王亭,辖地在今贵州贞丰、晴隆,关岭一带,世袭爵位。朝廷又封其别帅乌蛮普里部首领为滇王(今贵州晴隆境内某山有滇池而得名,非云南滇池),后改名普宁郡王,治所在今贵州安顺西七十里羊武寨。
罗太汪,罗荣的玄孙,唐朝播州(今贵州遵义县)人。世袭播州土官。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南诏叛唐,攻陷播州,罗太汪逃到泸州祖罗仁勇家避住,朝廷命蔡、宋、康、高四经略讨之,不克。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朝廷又命总戎太原人杨端率军讨伐。杨取道泸州、叙永,罗太汪赴军营献策,并随军收复播州。罗太汪与杨端共领播州,自居副职。
宋朝化,五代后唐时牂牁清州(今贵州清镇)。当时任清州八郡刺史。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宋朝化率领八郡各刺史和罗甸王、普露静王等九个昆明大鬼主等153人的使者团晋京朝贡,献方物。朝廷赐赠银器等礼品,增进了贵州与中原的联系。
尹怀昌,五代后晋时都匀人,土著大酋长。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2元),尹怀昌率其所属十二部归附于湖南的楚王马希范。
莫彦殊,五代后晋时南宁州(今贵州惠水一带)人,为当地土著酋长。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2年),率其本部十二州归附于湖南的楚王马希范。
张万凌,五代后晋时牂牁(今贵州境内)人,为牂牁土著酋长。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2年),张万凌率领所属的思州、夷州等八州归附在湖南的楚王马希范。
田景迁,北宋初年珍州(今贵州正安、桐梓一带)人。土著酋长,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率土归附宋朝廷,朝廷赐名珍州,封田景迁为珍州刺史。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改名西高州,又称夜郎郡。领夜郎、丽皋、荣德、乐源四县。
龙彦滔(?-971),五代时南宁州(今贵州惠水一带)人。土著大酋长,为黔南八姓番奉为西南番主。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晋京朝贡,宋王朝授其为南宁州刺史、归德将军、番落使。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去世,由其子龙汉塘袭南宁州刺史。
普贵,北宋初年乌蛮(今贵州大方一带)人。彝族土著首领。北宋初年,其祖父乌蛮豪长罗氏主色入侵矩州(今贵阳市),驱逐矩州领主谢氏,毁其城垣,改名黑羊箐,自己则驻扎石人山(今贵阳市白云区)控之,自称"石人部落"。不久罗氏主色退居水西之地,由普贵的父亲若藏守石人山和矩州。宋太祖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普贵晋京,以所领矩州之地归顺宋朝廷,土语讹"矩"为"贵",宋太祖赵匡胤予以敕书,文中有"惟尔贵州,元在要服"。"贵州"一词始见于文献。宋太祖封普贵为矩州刺史。
宋景阳(?-987),宋朝初年蛮州(今贵州开阳、贵阳市乌当区一带)人。土著豪长。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景阳奉朝廷派遣平定广右壮族有功,被授予"宁远军节度使、蛮州总管府部管"。从此,宋氏实力大增,遂驱逐乌蛮罗氏,夺得矩州(今贵阳市),设大厅谷落总管府,将罗氏鸭池河以东属地全部占领,形成雄长一方的封建大领主,史称"水东宋氏",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宋景阳逝世,赠太尉,谥忠成。朝廷录其功,俾子孙世爵兹土。
龙汉璿,北宋南宁州(今贵州惠水一带)人。南宁州事兼番落使。宋太宗太平天国六年(公元981年),龙汉璿遣牂牁诸州酋长赵文桥率百余人晋升京朝贡献方物,并上缴后蜀孟氏所授的印符,于是,朝廷授龙汉璿为归德将军、南宁州刺史,以赵文桥等并为怀化司戈。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龙汉璿又遗其弟龙汉兴入朝,三年(公元992年),龙汉兴及都统龙汉尧、刺史龙光显、龙光盈等贡马及朱砂等。
龙汉尧,北宋南宁州(今贵州惠水一带)人。南宁州都统,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曾随南宁州刺史龙汉璿之弟龙汉兴、刺史龙光显、龙光勇等入朝,进贡马匹及朱砂。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龙汉尧遣使龙光进率西南牂牁各部一庞大的使节团入朝,并带去一个民族歌舞团,第一次把贵州的歌舞和芦笙带到了中原,促进了贵州与中原的文化交流。皇帝诏授龙汉尧为宁远大将军,封归代王,授保顺将军龙光盈、龙光显并为安化大将军,授龙光进等24人为将军、郎将、司阶
、司戈,其从者分授甲头王子、刺史、判官、长史、司马、长行、兼人等职。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龙汉尧又遗使者龙光腆率牂牁各部千余人入朝,诏授龙光腆等130人安封。五年(公元1002年),龙汉尧再遣1600人入朝,进贡马460匹等。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龙光进再次入朝。南宁州龙氏盛极一时,成为黔南的一大望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所有县城的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