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人可以在公园娱乐项目进行的带有积极意义的娱乐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 >> 城市公园设计开题报告 >> 公园开题报告
公园开题报告
来源: 时间:
【公园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 题 报 告 书题目:指导 :专业:学号:姓名:日期: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一、选题的目的选题的目的音乐文化在当今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大环境下, 已经越来越成 为人们不可或缺且日益重视的精神生活需求。此次项目生态音乐公园广场。是想依托香港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下,孕育 而生出一个公园广场。怀旧及复古是这个音乐广场将呈现给人们的姿态和效 果。让港人及大陆人找到一个怀念过去,静静思考的栖息之地。使其在物欲横 流之中找到一个精神安然释放的场所。二、选题的意义选题的意义本规划选题定位在香港。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香港把华人的智慧 与西方社会的优势合二为一。本次项目依托香港红|地区背景。红|地区地处繁华,可以看到维多利亚 港的景色。坐拥维多利亚港海景的住宅、酒店或,在香港被视为富裕的 象征。维多利亚港的存在,让红|无数的建筑物增添了景观价值和金钱价值。红|体育馆常年有许多娱乐文化和体育盛事。此区域的交通繁忙,海底隧道便 利,人车流量大,为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如此繁华喧嚣的地带,为使反衬, 期待规划一块地用于静谧的生态音乐公园。香港有其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香港作为中西文 化交融的地方,对外开放程度极高,文化及精神生活丰富多元化。香港流行歌曲,香港电影,香港漫画,香港名人与文化。都对内地产生了 巨大影响。粤语歌是香港早年普及的大众娱乐,1980 年代的徐小凤、谭咏麟、 张国荣、梅艳芳雄霸香港乐坛,使粤语歌曲达到顶峰。这几位歌手在几乎所有 华人地区都有歌迷,深深影响了中国内地的流行文化。香港电影以徐克、王家卫为代表,在上世纪的末的几十年走在了艺术的前 端, 贴切的表现当时港人生活的状态和对现实的批判对未来的诉求。作家金庸、 李碧华、亦舒都对读者及当下的年轻人和人生价值观上产生了很大的冲 击,他们的作品都大量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已成经典。近年来,香港回归之后,与大陆、世界接轨。高速发展,使其原有的文化 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渐渐的香港味道不如以往那么浓,生活鱼龙混杂,文化精 神生活略有缺失。市民对填海维多利亚港乃至整个香港填海意见很大。2003 年,对于香港的经济及文化都是痛苦的一年。非典,金融危机,传奇 巨星张国荣和梅艳芳相继辞世, 芳华绝代的两的离开给香港人带去了无限 的悲痛和怀念。出于此考虑,必须把人文生态摆在首位。重新拾回过去的点滴 经典。张国荣先生已成为港人爱港的第一理由,梅艳芳也被人们称为香港的女 儿。可见这两人在港人心中的地位。这次项目的意义在于在繁华地带抽离出一 小块地方给人们心灵以净化,对经典报以追思与回味,使人们思想上精神生活 上有个寄托的场所。 二、 本题的基本内容一、 绪论 景观行业在国内近年已经越来越受重视,人们对景观艺术提出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手来协调自然人工社会三种不同环境之 间的关系,使之达到最佳状态与效果。通过联系地域当下及过去时代背景,分析地段周边环境,并对地域发展方 向以及人们未来精神生活的需求进行设计定位。二、 灵感来源 由于本人对香港文化的钟意,诸如语言,电影,文章,小说,音乐,无数 的港人对其文化的贡献。红|体育馆是本人一直梦想去的地方。尤其是对张国 荣梅艳芳两位传奇艺术家的怀念与追思,让本人有十足的悸动去诠释出一个概 念公园,让喧闹的红|地区也有一小块地方给人们安放思绪。三、 背景调研 红|地区比邻九龙湾与维多利亚港。地标建筑为香港体育馆,简称红馆。自香港体育馆落成后,香港歌手一直以在红馆举行个人演唱会作为事业的主要 目标。而各大传媒机构每年一度举行的乐坛颁奖礼,香港电影金像奖等电影颁 奖礼,及香港小姐竞选等选美亦多于香港体育馆举行。早年香港缺乏室内大型表演场地,香港体育馆在 1983 年启用后,逐渐取代 同类型运动场地如位于香港岛的伊利沙伯体育馆及九龙的大专会堂等表演场 地,进行体育比赛、演唱会、综合性节目及选美、宗教、毕业典礼等。香港体育馆的交通配套、地理位置、场地设施及座位数量等方面占有一定 优势,甚受主办机构的欢迎。这里有最纯粹的个人演出秀。四、总体规划 了解香港的气候,对整个园内的生态进行规划设计。香港植物是以热带及 亚热带植物为主。有灌木、乔木及草本植物。做好景区的全局规划,在总体的 指挥下,表达主题,从而使其自身融入城市整体又脱离城市束缚,提升城市空 间艺术品质。用现代的手法表现出怀旧的静谧。总体平面规划设计,注重此园的功能布局与动线分析。定位此公园是个休息之所亦是个放空思绪,怀念过往之地。保证整个园内 的休息空间足够,有种小隐于市的感觉。整个动线为主干道的大直线,两边有分支,讲述张国荣梅艳芳两位巨星的 传奇一生,如一故事娓娓道来,到高潮有个中心广场,最后归于思考平静。良好的把握好整体规划、景区意象、园林小品及园林设计的关系。从形象入手,具化成意象,升华为意境。通过对国内外优秀设计的汲取和分析比较,提炼出一种适合此次项目需要 营造的一种氛围和环境,从而达到一种艺术文化的高度。 结合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以及山水意境的空间,同时依衬香港整个大的文 化背景,做出一项别致的景观设计。五、特色空间及中心广场 粤语流行曲的全盛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不仅是粤语流行曲百花齐放的日 子,亦是香港乐坛的全盛时期,徐小凤、罗文、甄妮、谭咏麟、张国荣和梅艳 芳雄霸乐坛,是这个时代的乐坛巨星,几人不但开演唱会次数场数极多,更是 票房保证,皆因各人歌艺出众而且形象和台风都令观众和歌迷受落,可谓声色 艺俱。特色空间,整个生态文化公园将记录张国荣、梅艳芳两位巨星传奇的一生, 对香港做出的贡献。用现代的手法,带有一定私密空间的处理,加以当今的科 学技术,让人们在一种舒适的环境下,真实的感受到当时的岁月。释放寄托对 他们的感情。张国荣先生生于香港,是一位在全球华人社会和亚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著 名歌手、演员和音乐人,大中华地区乐坛和影坛巨星,演艺圈多栖发展最成功 的代表。他是香港乐坛的殿堂级歌手,曾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他是 第一位享誉韩国乐坛的华人歌手。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主演的《霸王别姬》 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他亦凭此片蜚声国际影坛,并获得日 本影评人大奖最佳男主角奖、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以及中国 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贡献奖。美国CNN全球五大指标音乐人,CCTV-MTV 音 乐盛典亚洲最杰出艺人。于 2003 年悲剧自杀身亡。梅艳芳生于香港,祖籍广西合浦,少时家境拮据,四岁半已登台演出,是 二十世纪后半叶大中华地区的歌坛和影坛巨星,香港演艺人协会的主要创办人 及首位女会长,在华人社会和亚洲地区具有极大影响力。梅艳芳以醇厚低沉的 嗓音和华丽多变的形象著称,引领粤港一个时代的潮流,是香港乐坛最年轻的 终身成就奖得主,保持着华语女歌手全球演唱会场次最高纪录。梅艳芳同样蜚 声影坛,获得过两岸三地的影后荣誉,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她一生致力公益慈善,推进大中华演艺事业的交流合作,被誉为“香港的女 儿”。于 2003 年癌症不幸身亡。中心广场将以他俩最后的表演的经典之作,音乐与电影。将整个故事推向 高潮。香港人每年都自发的组织怀念他们,以后将有如此的平台表达对他们的 追思和怀念。六、结束语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文明程度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升, 此设计规划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给人们在紧张生活的同时有个享 受经典怀念过去的场所,引起人们的对过去的追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三、完成期限和主要措施1.进度 1.进度计划 ?1.10-15: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文章和图片。?1.16-20:中文期刊网以及网络查阅相关资料。?1.21-2.13:确定题目方向并整理调研资料。?2.19-28:撰写《开题报告书》 。?3.1-18《开题报告书》交指导教师审阅,返回修改,定稿。提出设计概念, 画草图并推敲,确定设计概念和设计方向。制作开题答辩 PPT。?3.19:开题答辩。?3.20-22:绘制生态音乐公园的概念规划平面图。?3.23-31:制作相关设计图纸。?4.1-4.30:制作效果图。?5.1-23:制作演示动画,展板,报告书。?5.24:提交作品光盘,布置毕业展览。?5.25-6.7:制作演示 PPT,打印报告书、展板等。?6.8-6.21:准备毕业答辩。2.主要措施 2.主要措施 1. 明确地域生态和文化背景,提出景观规划观念; 2. 在项目主题定位后,确定生态音乐公园如何围绕主题进行规划; 3.根据地域气候条件进行园林设计,规划整个园内平面; 4. 着重对主题中心广场及特色小空间进行设计。5. 围绕主题进行展开,达到整体景观的最佳效果; 四、预期达到的目标效果图 5 张,CAD 平面与立面 10 张, A3 设计报告 5000 字以上,英译汉 5000 字符以上, PPT15 张,展板 1 张。通过这次对生态音乐文化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了解一些优秀的音乐文化 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有个初步的了解 和概念。吸取其好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并结合现状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图 书馆资料,参考借鉴实例成果,发挥专业特长,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结 合主题,抽象构想去完成此次设计改造。最终能达到让过去的经典沉淀,通过 设计提升地域的品味,人文素养,满足精神需求。提升人们对文化的重视, 营造一个现代静谧怀旧的空间,创造一定的商业价值。五、主要参考文献[1] 《广场尺度:100 个城市广场》主编:艾瑞克 J 詹姆斯 天津大学出版社; [2]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主编:史明 过伟敏 东南大学出版社 [3] 《景观设计原理》主编:郝赤彪 中国电力出版社;六、指导教师意见(包括毕业) 包括毕业实习)指导教师签字指导教师签字:七、系审查意见 系主任签章系主任签章:八、学院审查意见院长签章院长签章:
【公园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题目某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Ⅰ 崔 浪 __学生姓名 _ 学号 ___
城规 07102 班 孙 蓉 蓉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2011 年 03 月 06 日 论文(设计) 某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Ⅰ 题目 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一、课题目的 课题 1、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与城市广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相关的专业知 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独立进行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国内外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动态、规划策略和设计方法,正确使用本 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 外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水平; 3、针对现状地形图,在收集大量现状资料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 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4、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掌握正确的图纸表现方法。二、课题意义 课题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 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 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 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 加大了生活空间, 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相关研究动态三、相关研究动态相关研究动态 1、广场的起源与发展广场起源于公元前 8 世纪的古希腊,最早只是作为市民会外交往和聚会的场 所,当时古希腊人就用来表示广场。公元前 7 世纪后,广场具有丰富和开放的文 化内涵,它除了原先市场交易弁p,还是庆祝、审判和表演的场所。中世纪的广场 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建筑规模尺度适合所在的城市小区,围合性很好。文艺复兴 时期的广场更加注重时代美学精神, 透视原理, 比例法则和美学原理在广场的建设 上得到很好体现, 这与当时人们追求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是一致的。中国古城广场 分两类。一类存在于封建统治城市中心, 体现整体规划, 形状方正, 讲求轴线对称。另一类存在于结合交通、贸易、宗教活动之需的城镇空地。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 由于帝国主义侵略, 本国资本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变化。城市设计与建设体现帝国主 义明确的侵略意图,建筑形式全是搬用占领者本国的形式,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城市规划图都是西方古典的形式主式,及早期资本主义规划特征 的搬运及模仿, 与中国传统的规划手法完全不同。2、现代广场的发展态势 2.1 功能的多元化 休闲、民主、多信息、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目 标, 原来功能单一的政治性集会广场、 交通广场等已不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 而以文化、休闲为主,其它功能为辅的多功能市民广场则取而代之。各种年龄层次 和背景的人们能在广场内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 广场因此变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具 有可塑性的环境系统。2.2 规模的小型化 充分利用临街转角处的建筑物留出的一部分空地,或是两座建筑之间的空间, 建设一些分散的、小规模的城市广场,或称中心花园广场,不但可以节约资金,疏 散人流, 而且它们在城市空间中还具有视觉心理上、 环境行为上等多方面的调节和 缓冲作用,为单调的城市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景观。2.3 空间的立体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处理不同交通方式的需要,立体化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 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下沉式广场、台地式广场、多层立体广场、空中广场、地下广 场等多种空间形式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都已或多或少出现。立体广场的出现为疏 散人流,丰富城市景观起了重要的作用。2.4 环境的生态化 在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呼声中,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被提出 来并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而加以实施。将自然元素纳人城市空间, 已成为今日城 市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2.5 立意的场所化 场所既包括物质真实又包括历史。在场所内每一新的活动, 在其中既含有对过去 的回‘忆,也预示着对未来的想象。在今天的城市广场设计中,注重表现地域文化 和环境文脉, 力图创造一个具有清晰可识别性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场所, 以求在人内 心留下深刻的印象。2.6 设计的整体化 城市是一个大系统,而特殊地段的广场是一个小系统。如果不作全面的把握,如 果没有总体性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广场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设计中 应使广场与城市原有的肌理、道路相吻合,地铁、公交、高架线路、隧道线路、设 备用房、给排水电气管道等都应预先予以规划和设计,以免引起冲突和浪费。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 创新之处、创新之处 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 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1、要求根据地形周围的现状对城市广场布局进行调整,在资料搜集时以体现 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民族特点为主要关注点。2、对广场内的活动设施及场地进行整合设计,合理地体现城市广场的内涵, 分析人们生活中对广场性及可达性的内在要求,进行人性化设计。3、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要素,在设计中穿插团队思想主线,将广场与外部 城市环境有机地串联起来, 同时安排合适的外部广告系统, 使人能较直接地了解广 场概况,做出城市品牌。4、对现有水边路网进行综合性分析和定位,注意城市主次道路的内外交通应 如何考虑,同时注意停车空间、外立面广告及灯光设置。5、与目前国家相关政策《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结合考 虑城市设计布局。6、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有长远规划,预留发展空间, 分期实施。二、创新之处 方案设计上“庭院的概念”作为全园设计的指导思想,庭院是中国古典造园的 精华部分。庭院虽小,却又咫尺山林,别有洞天的感觉;庭院虽小,却包含了佛, 道,儒等中国古老哲学思想和禅宗理念;庭院虽小,却要素齐全,包含着中国许多 的传统文化;庭院虽小,却富有诗情画意,陶冶情操,沉淀思想,洗礼心灵……以 庭院的概念,庭院的精神,庭院的手法,来进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即从微观入手 来进行宏观的设计,让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面子工程,而是承载文化,传播幸福, 营造生活,回归自然的一个大庭院。让巢湖市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庭院! 构思原则突出小中见大、大中有小的思想,体现城市广场不同以往的集锦式总 体规划。城市广场虽然以回归传统、追溯文化,庭院概念为构思原则,但实际情况 毕竟会有若干不如意之处。规划设计时, 可巧妙地扬长避短。如大、 中、 小相结合, 运用小中见大,咫尺丘壑的筑山理水的手法,在广大的范围内连续展开,体现雄浑 气魄与精致小巧的完美结合。。以往比较成功的城市广场设计,常利用具有鲜明的 城市文化特征的小品,雕塑及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灯具、铺地图案,坐登等元素烘 托广场的地方城市文化特色,使其广场达到文化性、趣味性、识别性、功能性等多 层意义。在城市广场特色方面,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 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承继巢湖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 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 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 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 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 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 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 以适应 当地气候条件。总之,城市广场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广场在一个 城市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力求整个城市广场突出于开朗中透露亲切幽邃的气 氛,体现城市广场的特色性,亲民性,文化性。规划设计独具匠心,巧妙运用庭院 造园的手法与精髓,略加修饰,不留痕迹,弱化广场的感受,强化庭院的氛围。总 之城市广场体现的是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借鉴, 充 分发挥城市广场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满足未来城市发展 的需要! 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一、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1、实地调研(踏勘、走访或表格调查)――社会实践训练。2、资料查阅――文献查阅训练(含专业外语能力训练) 。3、相关知识讲授――知识结构充实。4、调查资料分析研究――综合能力训练。5、调研报告及图纸――文字与图纸表达能力训练。6、规划方案或初步研究报告――规划设计构思及构思确定、方案研究训练。7、汇报会、研讨会或公共参与活动――口头表达及公共交往能力训练。8、意见与建议收集、分析、研究、修改并完善规划方案或研究报告――综合 能力训练。9、规划说明书或研究报告――文字表达能力训练(含计算机能力训练) 。10、规划成果图纸――图纸表达能力训练(含绘图软件能力训练) 。二、设计方案1、第一阶段,总体规划阶段1.1 确定总体布局;确定广场结构分区;配置公共建筑。1.2 制定道路等级和红线宽度, 标出主次干道交叉点坐标和标高, 确定道路断面 形式。1.3 制定绿化系统、环境卫生及防灾规划。1.4 确定必要的控制点的坐标和地面标高。1.5 确定给水、排水主干管线的长度和管径;确定电力、电信、有线电视除主干 线外的支线走向。1.6 制定各建设项目的分期实施计划,确定工程量(包括项目、用地、建筑面积、 密度、层数等)。1.7 制定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和措施。现状图除区分用地外,应标明建筑与工程质量,可具体分为保留、可利用、应 拆除三个等级。2、第二阶段,广场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2.1 建筑的的空间组织、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2.2 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标明道路控制点坐标,道路断面,交通设施。2.3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标明植物配置的种类、景点名称。2.4 工程管线规划设计:标明工程管线的走向,容量、位置、相关设施和用地 2.5 竖向规划设计:用标注法对规划后的地形地貌进行标注。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期进度 1、 开题报告:一周 2、 方案草图设计:两周 3、 方案二草设计:两周 4、 方案定型设计:三周 5、 方案成果出图:两周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荆海英,王耀武.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 蔡永洁. 城市广场[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3] 福建金正照明设计工程有限. 公园广场景观照明[M]. 福建:福建美术出版 社,2004. [4] 耿毓修. 城市特色四说[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1,(05) [5] 克利夫?芒福汀. 街道与广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 魏士衡. 漫谈城市特色[J]. 城市规划 , 1990, (06) [7] 顾坚. 城市特色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 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01) [8] 刘韶军. 城市广场建设要结合居民的休闲特点[J]. 城市规划 , 2002,(03) [9] 谌鸿, 骆尔提. 城市广场的文化与生活意义探讨――以深圳市为例[J]. 广州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06) [10] 张云路,李雄;,章俊华.极简主义园林与日本传统园林融合的探索[J].中国园林, 2010, (08) [11] 吴义曲. 现代景园对传统景园的继承与拓展[D]武汉理工大学 , 2006 . [12] 温全平. 论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规划的范式演变[J]. 中国园林 , 2009,(09) .指导老师意见指导老师意见:签名:年月日 开时 间 2011 年 3 月 7 日题 报 告 会 纪 要地 点 土建楼 职 务与 会 人 员姓名职务(职称)姓名职务(职称)姓名( 职 称)王龙 李冰 孙蓉蓉副院长 讲师 工程师会议记录摘要老师在听完我的开题报告后,分别给出了几点建议1、 王院长认为以“庭院的概念”来进行广场设计具有一定的新意,但是对于新 意之处怎么去诠释和最后落实到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细化。2、 王院长同时对我的开题报告的格式和规范以及内容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特 别是相关动态研究方面和设计内容部分有待改善。3、 指导老师孙老师给的意见是以“庭院的概念”来做广场,是做成庭院的形式, 还是创造庭院的氛围,希望我能够把握好尺度。以上便是老师对我开题报告的一个初步建议,当然很多地方还有待完善!会议主持人:王龙 记 2011 年 系 工 作 小 组 意 见 负责人签名2011 年 3 月 7 日 录 3 人:崔浪 月 7 日
【公园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 题 名 称 :基于地域文化的上海城市公园休闲空间 设计研究――以徐家汇公园为例 学 专 姓 学 院 业 名 号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 王玉
潘文焰 __指 导 教 师 :二一二 年十二月十一日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一)对城市公园的研究最早的现代城市规划中己经包含了公园规划的内容,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 利物浦的博肯海德公园和法国的奥斯曼改造计划是最早的公园规划。此时, 3 人们已经认识到公园对于改善城市卫生与健康环境,美化城市,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地产升值等方面的作用。在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过程中 , “人”的休闲权益 被放置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针对城市公园的研究越来越多。阿尔伯特 J?拉特利奇是西方研究公园与休闲、公园设计的代表人物,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公园与休闲和公园设计方面的著作, 其中《大众行为和公园设计》一书在 1990 年被翻译成中文,对我国公园设计产 生了重大影响。书中从行为学的角度出发,把人的行为习惯作为公园设计中最核 心的要素,由此提出一系列如连接体系、袋状空间、看与被看、环形设计等评价 标准、观察与调查方法以及规划程序。其他的研究成果主要也是从案例从发,研究公园在城市和生活中的角 色、不同阶层居民对公园的使用要求、公园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政府和政策对城市公园的影响等,使用的研究方法多为问卷调查、访谈法、现场 观察等。(二)对休闲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1899 年由 Thorstein Veblen(凡伯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 (TheTheoryofTheLeisureClass)是现代休闲学诞生的标志。而休闲学真正开始发展 则是二战之后的事情了。1950 年美国学者 Davi5Riesman 出版了《孤独的人群》 , 认为休闲问题属于“大众消费” ;1962 年,Peter Berger 发表了《闲暇社会学》 , 将休闲问题归类为“大众文化” ,两者都将休闲问题纳入文化社会学的范畴。20 世纪 60、70 年代,欧美的很多社会学家一致认为国际社会正进入一个具 有新的社会休闲伦理观和娱乐道德观的大众休闲时代。新的休闲观念强调,休闲1 开题报告是生活的主要乐趣,休闲是生活的目的,不从属于任何工作。同时美国还出现了 外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最终会造成工作和休闲一体化。两种观点虽然 对立,都明确的表达了休闲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美国、加拿大的休闲研究异常活跃。这一时期,学 者们对休闲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认为休闲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心。随着新千年的到来,全球范围内的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兴起, 人们休闲的时空区域得到拓展,人们的休闲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对传统的休闲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研究,并将来带休闲 学理论新一轮的发展。1.2 国内的研究现状 (一)对城市公园的研究1979 年以后,我国有关城市公园的研究开始出现,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公园 发展、功能分析、规划设计、休闲游憩行为研究、景观设计、生态研究、公园容 量研究等多个方面,与国外研究类似,国内学者也多采用法,从研究单 个或多个公园入手,普遍经验,同时对国外经验的总结和应用也是国内学者 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 公园系 统的研 究主要 有:石 金莲等 (2005)运用 POE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的研究方法,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研究对象,得到了 POE 评价分析 报告,为公园的设计管理提供意见。李丽萍等(2006)探讨了开放式公园的地位、 作用和经营模式,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公园发展的对策。李 博、宋云、俞孔坚(2007)针对城市公园的绿地规划和建设特点,综合考虑绿地规 模、 人口分布和交通成本等因素, 采用 GIS 技术建立了一种绿地可达标指标定量 评价模式。此外还有李素英 (2006)对城市带状公园的研究,江俊浩(2008)对成都 市城市公园系统的研究。学术论文中对城市公园的研究主要有:孙风林(2009)在其博士论文中,以北 京通州西海子公园为个案进行,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切入,对社区公园休闲 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 并对社区公园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意见。张运吉(2009)2 开题报告和陆启瑞(2010)分别在各自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中对老年人公园利用进行了 研究,得出了公园在满足老年人需求应注意的建设和管理问题。余汇芸(2010)在 其硕士论文中就杭州太子湾公园中游人的游园感受、 时空分布及其行为与环境的 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太子湾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 改造对策。何赛男(2012)在其硕士论文中以上海市为例研究了休闲视角下城市公 园的更新与提升的内容和方式。(二)对休闲的研究我国有关休闲文化的历史相当悠久,古代关于休闲文化的记载也相反丰富, 其中既有文人、 官宦和帝王的生活情趣, 也有平民百姓在闲暇时的节庆游戏。《诗 经》中的许多诗歌就在描述自然和生活的同时表达了大量的休闲思想、休闲文化 和休闲方式。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对我国休闲文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但相比西方而言,我国将休闲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历史并不长远。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国内关于休闲学的研究才进入起步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在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 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消费结构的转型推动了包括旅游在内的休闲生活方式的转 变。实践的发展促进了理论研究的进步。2000 年《休闲研究译丛》这套丛书的 发表,标志着西方休闲理论正式传入我国,丛书系统的介绍了北美的休闲哲学、 休闲文化学、休闲经济学、休闲社会学。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国内休闲研究的理论逐渐深入,围绕休闲研究的论 文数量大幅度增加。进入 21 世纪后更是出现了一批既有实证基础,又有理论高 度的休闲研究著作。从 2000 年起,有多所高校陆续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尝试 开设了休闲学专业课程或专题讲座, 开辟了休闲旅游的研究方向。2005 年 10 月, 章海荣、方起东编写了教材《休闲学概论》 ,对休闲学基础理论、休闲心理和伦 理、 休闲经济和产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概括, 涉及多个学科, 对规范学科建设, 构建理论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的目的3 开题报告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是承载城市文化、 文明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化载体,是表达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在 现在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植根于地域文化的公园设计概念是十分必要。“只有民 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植根于城市文化的沃上中,公园才可能具有“此区别 于彼”的独特面貌;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城市景观才会有生命力。而城市公园中休闲空间的设计,是将市民从城市的功能容器中解放出来, 把 原本属于人的空间还给人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上海城市公园休闲空间的设 计现状以及地域文化如何融入城市公园休闲空间设计, 并对地域文化背景下城市 公园休闲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思路。2.2 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 就理论意义而言,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公园、休闲学、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研 究均已趋于成熟,然而关于相互之间联系的研究相对欠缺。而本论文将在前人研 究的基础之上,将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园休闲空间设计结合起来,为城市公园休闲 空间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二)实践意义 就实践意义而言,通过对地域文化背景下城市公园休闲空间设计的研究, 发 现城市公园休闲空间设计在满足游客休闲及文化需求方面的不足, 向有关提 出改进建议,有助于城市公园在规划建设以及使用中,更好的满足游客的休闲及 文化需求,使城市公园中的休闲空间更加合理,同时也更好的传承当地的地域文 化。3、论文研究框架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4 开题报告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1.3 理论基础 1.3.1 相关概念 1.3.2 基础理论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方法 1.4.2 实地调查法 1.4.3 案例研究法 2.上海城市公园中休闲空间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城市公园休闲空间的现状 2.2 上海城市公园休闲空间设计的不足 2.2.1 数量略显不足 2.2.2 质量有待提高 2.2.3 缺乏地域特色 3.地域文化的价值和可融入性分析 3.1 地域文化的资源价值 3.1.1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3.1.2 地域文化的传承性 3.1.3 地域文化的不可转移性 3.1.4 地域文化的不可替代性 3.2 地域文化融入上海城市公园的必要性 3.2.1 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需要 3.2.2 创建城市公园特色的需要 3.3 可融入城市公园的上海地域文化元素 3.3.1 自然环境层面 3.3.2 社会环境层面 3.3.3 人文环境层面 4.案例分析:地域文化在上海城市公园中的成功运用――徐家汇公园5 开题报告4.1 徐家汇公园简介 4.2 地域文化在徐家汇公园中的体现 4.2.1 总体布局――延续上海历史文化脉络 4.2.2 绿地设计――沿袭上海传统园林造景技法 4.2.3 文化活动――营造特色文化氛围 4.3 案例启示 4.3.1 挖掘区域历史文化 4.3.2 把握城市文化脉络 4.3.3 灵活运用造景技法 4.3.4 丰富游园文化活动 5.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上海城市公园休闲空间设计新思路 5.1 应遵循的原则 5.1.1 文脉原则 5.1.2 地域性原则 5.1.3 独特性原则 5.1.4 整体性原则 5.2 城市公园休闲空间整体设计 5.2.1 城市公园中地域文化的选择和传承 5.2.2 休闲空间中地域性符号的穿插融合 5.2.3 情景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再现和表达 5.3 城市公园休闲空间细部设计 5.3.1 休闲漫步空间的设计 5.3.2 趣味活动空间的设计 5.3.3 运动健身空间的设计 5.3.4 社交活动空间的设计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6 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4、论文研究的内容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旨,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 本论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作出界定。第二部分共三章,分别对上海城市公园中休闲空间的现状、地域文化的价值 和可融入性进行重点分析, 并以徐家汇公园为案例分析地域文化在上海城市公园 中的成功运用和相关启示。第三部分共两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地域文化背景下上海城市公园 休闲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最后总结全文,以及论文存在的不 足和对未来的展望。5、论文研究的方法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地域文化背景下城市公园休闲 空间设计进行探讨研究。具体来说,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5.1 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各种相关的文献,了解城市公园与地域文化表达、城市公园休闲及 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研究成果, 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相关调研成 果,查阅对象包括各类相关的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5.2 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可以直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感官认知,是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进 行实地考察时不能带有未经检验的或已经明确定义的假设, 应该做到以探索未知 的心态去观察所要研究对象的细节及整体结构。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采取 两种调查方式。一是对上海市内的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园进行考察,通过直 接的观察、记录(拍照和书面记录)等方式,广泛收集与地域特色相关的休闲空间 设计,储备相关一手资料,为选择具体的研究对象做准备;二是对选择的案例公7 开题报告园进行详细调查,收集大量的实际资料,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可参照性。5.3 案例研究法根据本文研究目的的需要, 将选取在地域文化运用方面有代表性的公园或公 园中的某处景点进行分析,作为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说明和佐证。6、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1.重点探究城市公园休闲空间设计的文化内涵, 研究地域文化如何融入城市公 园休闲空间设计之中。2.难点上海城市公园休闲空间设计现状的分析, 找出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点以及 如何将上海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公园休闲空间的设计之中。7、日程安排序 号 1 2 3 4 5 6 7 8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选题方向,安排指导教师 日 期 备 注-11.6确定题目, 完成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12.6 英文翻译 开题检查 毕业论文初稿写作 论文中期检查
― 完成论文正稿,同时交电子文档初稿
前 论文答辩 交电子文档最终稿 -5.21
前8、参考文献[1]李丙发.城市公园中地域文化的表达[D].北京林业大学,2010. [2]韩秀茹.城市公园中休闲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3]何赛男.休闲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更新与提升[D].华东师范大学,2012. [4]许亚萍.基于地域文化元素的上海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理工大8 开题报告学,2012. [5]陈思路.城市公园中的休闲制约研究初探――以武汉市为例[D].华中农业大 学,2008. [6]魏巍.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中再植与传播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7] 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8]任家h,李雨红. 基于地域文化的餐饮空间设计探讨[J]. 艺术与设计(理 论),4-106. [9]陈虎. 地域文化在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9. [10]咸宇鹏. 城市公园绿地中体育休闲空间的设计与营造[D].北京林业大 学,2010. [11]刘洋,杨柳青. 地域文化在森林公园广场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以东台山森 林公园广场设计为例[J]. 绿色科技,-54. [12]张振雷,王建军.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J]. 陕西林业科 技,-68. [13] 秦莉萍.文化遗产景观保护性开发建设――天心公园景观规划设计[J].设 计与人文. [14]林瑛. 城市社区户外休闲空间设计――以无锡某居住区一期社区为例[J]. 规划师,-48. [15]孔艳丽. 城市公园设计地域文化的表达[J]. 安徽建筑,-22. [16] 王禹.城市空间特性――城市休闲空间设计[J].河南科技,-9. [17]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1988. [18]石金莲,王兵,李俊清.城市公园使用状况(POE)应用案例研究――以北京玉 渊潭公园为例[J].北京:旅游学刊,):67-70. [19] 李丽萍,吴祥裕.关于开放式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沈阳:理论 界,0-242. [20] 李博,宋云,俞孔坚.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可达性指标评价方法[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18-624.9 开题报告[21] 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06. [22] 江俊浩.城市公园系统研究一一以成都市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博士 学位论文,2008. [23] 孙风林.社区公园休闲生态系统研究一一北京通州西海子公园个案考察[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4] 张运吉.老年人公园利用的研究 [D].山东:山东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09. [25] 陆启瑞.上海市公园中老年人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26] 余汇芸.杭州太子湾公园游人分布与行为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10. [27] Heather Hamatt.touchstongs of Memory [J].landscape architecture, June
[28]Iamtrakul,PTeknomo,KGe,JHokao,Kazunori,Interactio n of activity involvement and recreational location selection behavior in Lowland CityA case study of public parks in Saga City, Japan[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900-906. [29]Mahadin,Kamel O.Ghanimeh,Ali Abu,Al-Najjar,Sonia,Al-Ejel, Najwa ,People's perception and behavior patterns in Amman's public parks and plazas[J].AEJ-Alexandria Engineering Journal,):237-255.指导教师意见:导师签名年 月 日10
【公园开题报告】学科代码学科代码 学 号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浅析花溪湿地公园十里河滩北广场植物配置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专 年 业级:刘彦卿 赵建华 园 林2008 级2011 年 12 月 6 日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系别理学系 专业园林 班级园林班 级别:2008 级课 题 名 称 学 生 刘彦卿 学 号 姓 名 开题报告内容要求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研究动态、见解 3.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4.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 一、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选题的理论、浅析花溪湿地公园十里河滩北广场植物配置 指导教师 姓 名 赵建华 职 称 学 位 副教授 硕士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所以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问题。近 几年来,环境的保护与生态建设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各种保护环境的措施及法律也相继出台。同时也在全 球各国建设或改造各种环境保护区和环境主题公园。中国中国贵州省贵阳市花溪湿地公园就是其中之一。在 提倡低碳能耗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念的大背景下,各种生态植物的种植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 节。因为植物可以起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减弱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与植物种植的相 关信息也同时成为世界环境工作者关注和讨论的中心话题。建设中大量增种各种不同的色叶、色花、色果、 常绿和不同季相变化的观赏性植物。以完善十里河滩的植物景观效果和提高生态效益。目的是使其成为林城 贵阳的一大重要的观光旅游佳地。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类似的湿地公园建设或改造提供借鉴和宝贵经验。二、研究动态、见解研究动态、见解国内 针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申请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城市湿地公园,获得国家的批准和大力支持。花溪湿 地公园以花溪河为纽带,串联起十里河滩、花溪公园、洛平至平桥观光农业带三个景区[1]。目前,全国各地 都在兴建湿地公园,单是中国建设部批准设立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就有 30 处之多[2]。城市湿地公园的本质 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 造、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 3 大特点,集生态保护、 观光休闲、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3]。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在城市中的表现 形式,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还具有调节环境、美化景观的巨大功能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具体可以归纳 为: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 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 美化城市环境和提供休闲娱乐场所[4]。在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时,应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 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 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 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 态、经济和社会效益[5]。生态学理论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景观生态学 原理可以研究分析湿地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从而确定合理的景观功能分区边界和大小,提出更好的动 植物保护方式。而水文生态学、湿地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则从微观角度分析揭示湿地系统的演变方式和方 向[6]。在城市中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7]。国外国外:格特鲁德?杰基尔(Gertrude Jeky Ⅱ )在《花园的色彩》中指出:“我认为只是拥有一定数量 的植物,无论植物本身有多好,数量多充足,都不能成为园林,充其量只是收集。有了植物后,最重要的是 精心的选择和有明确的意图。对我来说,我们造园和改善园林所做的就是用植物创造美丽的图画[8]。1854 年,奥姆斯特德主持修建了纽约中央公园,此后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园运动,并逐渐影响到了世 界其它各地。这时期植物造景在形式上虽然主要是沿袭自然式风景园的外貌,但在设计思想和植物群落结构 上明显己有了更多生态的意识和相应的措施。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环境运动的诞生,生态问题成了社会关注 的焦点,“保护和凝聚,保存和过程占据了统治地位”。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 )著作《设计结 合自然》的影响,植物造景开始更多地关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问题[9]。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三、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1.研究思路:(1)思考并确定研究方向。(2)根据研究方向通过阅览书籍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察研究地概况,记录现场的文字资料和影 像资料。然后依据所得到的资料,围绕主题对十里河滩北广场植物景观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最和进行总结并 提出意见与建议。 2.研究方法:采用了文献查阅法(翻阅书籍、上网查阅) 、实地拍照法(到研究进行现场拍照) 、文字记录法(通过文 字记录植物种类、数量等) 、统计分析法(整理资料进行分析) 、归纳总结法(分析的结果总结)等对研究对 象进行分析研究。3.技术路线确定研究方向对象选定题目针对研究对象收集资料文献查阅实地拍照文字记录统计分析结合资料与实践分析植物种植的概况植物种类、规 格、数量植物具体种植 场地植物景观营 造方式种植植物的现 状分析分析、归纳、总结撰写论文、修改定稿、上交、准备答辩 四、总体安排、进度计划总体安排、进度计划2011 年 9 月下旬,确定选题。2011 年 9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2012 年 12 月下旬,提交开题报告。2012 年 1 月上旬,提交论文初稿。2012 年 2 月下旬,论文修改第一、二、三次。2012 年 3 月上旬,论文定稿,准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1]俞青青,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四川;四川环境,);57-59. [2]黄洁琼,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初探[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3]赵思毅,侍菲菲,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3. [4]仇保兴,城市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J].中国园林,-8. [5]国家建设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建城[2005]16 号)[EB/OL].()[]. [6]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8-23. [7]孔杨勇,夏宜平,西溪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景观形成[J] 现代园林,-23 [8]格特鲁德?杰基尔,花园的色彩[M];1903,42. [9]伊恩?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1978,13 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意见:签 名年 月 日
【公园开题报告】广西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梦?壮乡 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设计方案系 专 班 学 姓别 业 级 号 名艺术与设计系 艺术设计 艺术 082 班指导教师2012 年 1 月 5 日 1 课题背景介绍广西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位于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旁, 南宁是出于 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结合,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正扮演着西 部“出海大通道”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的重要角色。借此契机, 将在此城市建设一个广西壮族文化主题公园, 壮族文化主题公园将是广西目前唯 一的一个以广西壮族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将具有文化、旅游、生态、经济价值, 同时也将成为广西旅游印象中的品牌。场地占地约 195 亩。1.1 国内主题公园分析主题公园过分密集,产品雷同严重,缺乏鲜明特色。引进最先进的游乐设备,很有可能陷入“高级游乐园”的形态,生命力的是 就行将大打折扣。繁复的主题景观中包装了仍然是文化的苍白, 缺文乏人情景体验的设计和文 化感情的调动。专家预测,中国和印度将成为主题公园的重要新兴市场,经济条件的改善促 进了亚太区国内旅游的升温,而主题公园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1.2 广西区内市场分析广西首府南宁,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形成“旅游集散地” ,南宁经济发展 迅速,近年来不断增长。2010 年全国 GDP 增长 10.3%,2010 年南宁市 GDP 增长 14.2%。区内目前还没有功能较完善的大型的主题公园,特别是民族性文化主题公 园,南宁的经济发展给主题公园带来发展机遇,依托广西旅游大区的大环境,带 动广西旅游业的发展。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定位2.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选择文化主题,文化是主题公园之魂,也是一个主题公园有别于其他主题公 园乃至其他旅游吸引物的根本。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区,尤其是壮族居多, 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民族优势, 使得壮族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有 异于其他自治区的独特资源,而对广西壮族文化,旅游文化的深刻解读,则成为 了一项不可回避的问题。壮族文化主题公园以 “文化” 为主题, 用文化诠释文化, 用文化再现历史, 用文化演绎生活, 用文化展示民俗, 用文化塑造广西旅游品牌。是一个集旅游、餐饮、展览、教育与文化交流和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中国第一2 个全方位展示广西壮族文化风情的文化主题公园, 是广西第一个以壮族文化为主 题的主题公园。2.2 本课题研究的定位作为广西旅游窗口,以动、静结合历史回顾、民族民俗风情体验为载体的壮 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则将主要客源锁定在到广西观光的海内外游客上,以立体 的、互动的、民族的、历史的方式展示广西壮族文化、旅游文化,给人以强烈的 视觉冲击,让旅游者认识广西、体验广西,了解壮族、感悟壮族文化,最终留驻 广西。开创独具特色的壮族文化游乐方式(文化视听厅、民俗表演广场、风情“四 街”等) ,符合普通大众能接受的消费水平。创造效益,共同打造南宁乃至广西 旅游市场更美好的未来。3 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广西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设计方案是以探究广西壮族文化为出发点, 以民 族文化自然生态的高度融合为设计理念,充分主要表现“壮家风情”的艺术风格 和本土的文化底蕴。是一个集旅游、餐饮、展览、教育与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中 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广西壮族文化风情的文化主题公园。设计功能特点根据环境景观的组成元素而划分的, 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 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 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动静相结合,达到园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本设计方案在设计中依据其主要功能布局,坚持“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统 一”“人文与历史并进”的设计原则,运用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营造一个符合 、 人性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主题公园,实现了艺术性,美观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的完美结合。4.本课题总体构思和规划设想4.1 设计构思本设计方案的设计构思是以循环利用标志产生的的联想, 人与文化与自然三 者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一个自身完善的循环系统。通过思考、分析人与自然、 人与文化、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探讨出人与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 一个自身完善的循环系统。通过理性的设计理念,将这三者间完善的循环关系转 化为设计方案,打造一个体现人与自然与文化共生、共赢、共融、和谐的壮族文 化生态主题公园。3 4.2 规划设想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主园区由 3 个不同特色的主题园区组成,分别是4.2.1 历史风貌展示区 历史风貌展示区内设有历史文化广场、壮族博物馆、壮族人民纪念馆、历史 长廊、农耕广场,让游客了解壮族历史文化,感受壮族的发展、演变。4.2.2 文化底蕴展示区 文化底蕴展示区内设有文化视听厅、壮乡茶楼、铜鼓塑像、绣球植物造型、 刘三姐雕像、花山崖壁画假山,通过视觉、味觉、知觉、触觉等感官方式充分展 示了博大精深的壮族文化,是壮族文化的与传承。4.2.3 民俗风情展示区 民俗风情展示区内设有风情“四街” (作坊街、饮食街、服饰街、银饰街) 、 竹排码头、风情村寨、民俗表演广场、梯田、 “七月香”池,让游客娱乐其中, 切实的感受壮族的风情民俗。整个园区又规划为动静两大区域,前区以静为主,后以动为主,动静区分又 相互联系统一。园区景观结构为一轴两点两线,为别为一个主轴线,两个次轴线,一个中心 节点和控制点。5 本课题研究的条件5.1 场地现状该项目设计场地位于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旁,衔接跃秀路。北临国际会展 中心,南靠黄茅坪水库和南宁青秀山公园,西背山体,东临大片林地隔鑫龙小区 和石门森林公园。项目场地占地 195 亩,为中等公园(120 亩―1500 亩)面积范 围。5.2 环境现状5.2.1 生态环境现状 该场地中植被整体上分布比较松散,局部施工地段水土流失严重。因该地段 区处于人类活动频繁区,经济相对发达,场地内现存的主要动物是一些鼠类、爬 行类、鸟类及昆虫类等。项目评价区内动植物种类均为区域内常见物种,评价范 围内无国家及自治区野生保护动植物或古树名木分布。5.2.2 声环境现状 项目评价范围内现状声环境污染源主要为竹溪大道交通噪声、 跃秀路交通噪4 声以及居民生活噪声等。5.2.3 空气环境现状 项目评价区内无大型排污企业存在, 区域空气污染主要源于周边在建施 工场地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5.2.4 水环境现状 本项目南侧毗邻黄茅坪水库, 项目建成后流域范围内雨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 场地内设的雨水管网,并进入竹排冲,最终汇入黄茅坪水库。5.3 空间结构5.3.1 化曲为直 在整个场地的规划设计上, 采用从横交错的手法划分景区, 化单一为多样性。5.3.2 化有限为无限 用绿化把景点隐掩,让游客感到空间无限,通过不同景观节点的视线互通, 从而把视线引向天际的天地。5.3.3 空间对比 通过组织各种大小、开朗与闭锁,明与暗,以及不同的情趣空间,给人以不 同的景观感受,从而产生丰富的空间景观。5.3.4 开辟空间的渗透线 运用长廊、景门、漏窗等从一个空间透视到另一个空间的景物。有意识地开 辟透视线,加深景观层次。通过借景、对景、框景的手法,增加景深,达到步移 景异的效果。5.4 建筑设计该公园主要建筑形式为壮族独特建筑风格,采用古典园林的造林手法,形成 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感觉。建筑外形采用的是壮族古木楼形式构成,其特点是 屋顶举折合屋面起翘,形成如鸟翼伸展是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和优美的曲线。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壮族特色加以现代手法处理表现的半现代化壮族特色建筑, 如文化视听厅等。5.5 绿地系统绿地设计要达到四季常青、四时花香,充分展现植物的个体美。同事也表现 植物群落的群体美。体现文化内涵, 丰富植物景观, 展示自然植物的生物多样性, 体现自然环境意境景观效果。在绿化树种选择上依照生长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 课在短期内达到5 一定的景观效果,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 结合自然环境资源,形成生态网络空间,既起到分隔组团的作用,也将地段 内零散的景观资源和绿地有机地连接起来,达到了整合的效果,充实、完善了绿 地体系的作用。5.6 道路系统道路系统规划结合地形,采用自由式布局,道路的设计是为了让游客达到步 移景异的效果。6 课题研究拟解决的问题6.1 向自然景观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 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 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 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 遭到失败。6.2 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 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在空间上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 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 “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 “嘉则收之,俗则屏之” , 。借景借得巧 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7 本课题研究成果形式7.1 设计说明7.1.1 设计构思 本设计方案的设计构思是以循环利用标志产生的的联想, 人与文化与自然三 者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一个自身完善的循环系统。通过思考、分析人与自然、 人与文化、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探讨出人与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 一个自身完善的循环系统。通过理性的设计理念,将这三者间完善的循环关系转 化为设计方案,打造一个体现人与自然与文化共生、共赢、共融、和谐的壮族文 化生态主题公园。7.1.2 设计内容 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以“壮族文化”为主题,用文化诠释文化,用文化6 再现历史,用文化演绎生活,用文化展示民俗,用文化塑造广西旅游品牌。是一 个集旅游、餐饮、展览、教育与文化交流和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中国第一个全 方位展示广西壮族文化风情的文化主题公园, 是广西第一个以壮族文化为主题的 主题公园。充分挖掘广西壮族历史文化内涵,提高广西旅游文化品位,选择文化主题; 加强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确定目标客源;通过对广西民族旅游文化资源 的有效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7.1.3 总体规划设想 壮族文化主题公园主园区由 3 个不同特色的主题园区组成,分别是①历史风貌展示区 ②文化底蕴展示区 ③民俗风情展示区 整个园区又规划为动静两大区域,前区以静为主,后以动为主,动静区分又 相互联系统一。7.1.4 景观结构 强调“一轴两点两线” 一轴:即主轴线。横穿历史风貌展示区、文化底蕴展示区、民俗风情展示区 三大功能区。两点:即控制点和中心节点。以壮族人民纪念馆为控制点,此景观可以俯览 该园全景。以刘三姐湖心岛为中心节点,以此点向四周扩散,立体展示了文化底 蕴区,该点也为文化中心展示点。两线:即两条次轴线。分别贯穿历史风貌区与民俗风情区,立体展现了该两 园区的景观风貌。注(详见功能分区) 7.1.5 功能分区 ①历史风貌展示区――了解壮族历史文化,感受壮族的发展、演变。内容1.生态历史广场 2.壮族博物馆 3.壮族人民纪念馆 4.历史长廊 5.农耕广场。②文化底蕴展示区――壮族文化的宣传与传承。内容 1.文化视听厅 2. 壮乡茶楼 3.铜鼓塑像 4.绣球植物造型 5.刘三姐雕像 6.花山崖壁画假山。通过视 觉、味觉、知觉、触觉等感官方式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壮族文化。③民俗风情展示区――感受壮族的风情民俗。内容:1.风情“四街” (作坊7 街、饮食街、服饰街、银饰街)2.竹排码头 3.壮村寨 4.民俗表演广场 5.梯田 6. 木吊桥 7.“七月香”池。让游客娱乐其中,切实的感受壮族的风情民俗。7.2 图纸7.2.1 场地方位图 表现该区域在城市中的位置、轮廓、交通和四周街坊环境关系,利用园外借 景,处理好景观之间的关系。7.2.2 场地现状分析图 根据现状资料分析整理,形成若干空间,对现状做综合评述。可用抽象图形 将其之间的关系概括地表示出来。7.2.3 设计主题构思及意向分析 7.2.4 功能分析 根据规划设计原则和现状分析图,根据不同的功能把该场地分为若干空间, 使不同的空间既要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又能反映各区内部设计因素间的关系。功 能分析包含空间分析、生态环境、道路及广场、绿化、视觉廊道分析等内容。7.2.5 场地总体设计 根据总体设计原则、目标,总体设计方案图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该场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②该场地出主次入口位置、道路、内外广场、停车场; ③该场地的地形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规划; ④该场地建筑物、构筑物等布局情况,建筑平面要能反映总体设计意图; ⑤该场地植物设计; ⑥陆地与水体的形状,陆地地形起伏状况,水体边界线(驳岸线)形式及水 位线; ⑦准确标明指北针、比例尺、图例等内容; ⑧图纸包含总体设计详细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鸟瞰图及局部效果图。7.2.6 竖向设计(地形设计) 根据设计内容和景观要求,绘制出陆地及水体造型;水体要表现出驳岸线及 水位线。7.2.7 广场及道路系统详细设计 内容要求表现广场及主次道路的尺度、材料、构造、铺装形式。7.2.8 植物种植设计8 ①种植设计图; ②苗木统计表。7.2.9 部分园林建筑设计、景观小品设计 平面图、立面图、剖立面图、节点详图及局部施工大样图、效果图。7.2.10 主要经济指标 建筑、绿化、水景、道路、密度等。7.3 模型制作①按 1:400 比例制作模型; ②利用色彩、材质、地形、植物等真实反映设计原貌,材料不限。8 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本设计方案中,在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广西壮族特色 的了解,以及对该地形景观规划结合风水进行分析,以此对该方案进一步的设计 和规划有了良好的基础。9 本课题设计研究进度安排2011 年 12 月 7 日 2012 年 2 月 15 日 2012 年 3 月 1 日 一草方案上交时间(打印稿) ; 二草方案上交时间(打印稿) ; 申请校外毕业实践环节的上交申请书(校外指导教师需附中级以上职称资质证明) ; 2012 年 3 月 15 日 2012 年 5 月 15 日 三草方案上交时间(打印稿) ; 毕业设计作品+施工图+模型上交; 毕业设计作品集 (另行安排,建议自行组织印刷) ; 2012 年 5 月 20 日 2012 年 5 月 25 日 2012 年 5 月 22 日 2012 年 5 月 26 日 2012 年 5 月 26 日 2012 年 5 月 31 日 2012 年 6 月 2 日 毕业设计手册上交; 毕业设计说明书上交(电子版) ; 毕业设计作品展; 答辩申请表上交; 答辩 PPT 制作完成; 模型照片+展览照片上交; 光盘刻录,所有文件名均按此格式:学号尾数 2 位+姓名+内容名称(光盘中包含内容:任务书、开题报告、说明书、毕业作品展览版、 答辩 PPT、CAD 施工图、模型照片) ; 2012 年 6 月 4 日 资料袋文件整理打印上交。9 10 本课题设计成员 11 主要参考文献[1] 谷康.园林制图与识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 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年 [4]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年 [5]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年 [6] 耿欣、 程炜、 马娱.园林花卉应用设计 (配植篇)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年 [8]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年 [9] 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年 [10] 尼古拉斯?T?丹尼斯、凯尔?D?布朗.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年 [11] 潘雷.景观设计 CAD 图块资料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年 [12] 朱家瑾.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年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娱乐圈gl文带有真人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