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同期电影网票房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国庆票房十年首次下跌!呵呵,我高兴坏了!
这两天,时光网做了这么一张banner。
国庆七天长假结束,是时候,所长和好基友明光暗影一起,来为大家盘点一下这个“十年来首次票房下跌”的国庆黄金档期!
总的来说,电影市场下行,整体质量下降,电影类型增加,中国电影市场步入了理性时代。
文|黄岛主 明光暗影
票房大盘下跌国庆档同比下降15.30%
先提一下2016年国庆档大盘情况,
15.8亿的成绩收官,相比去年同期18.5亿票房,
跌幅14.6%,2015年同期增加71%。
近十年来国庆档首次出现票房下跌。
把主旋律题材拍出港产类型片的爆裂感,《湄公河行动》以5.31亿夺冠,
这部前期从牌面看来(类型、明星号召力)最弱的电影凭借一路发酵的好口碑逆袭。
此前,所长的好基友、资深院线人士明光暗影预测这部电影能成为本档期票房冠军,理由?
他说:电影改编自张嘉佳同名小说,10个大学生里就有4个看过他的小说啊!邓超、白百何演的电影拿过超高票房,杨洋又是当红鲜肉,张天爱也是流量担当……
没错,确实如此。电影前期宣传也很给力,王菲,李荣浩等为电影创作主题曲,都为这部电影成功预热。
《全世界》提档1天,成为国庆档首发,第一天获得7400万票房。
但最终口碑不敌《湄公河行动》,被反超。
但若是不看排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票房还是相当可观,它最终刷新张一白导演作品票纪录.
之前最高为《匆匆那年》,票房5.85亿。
明星阵容强大的话题电影《爵迹》则遭到滑铁卢——仅以2.74亿获季军,
这部电影明星云集,足以召唤“神龙”,
有哪些“大神”在我就不重复了,你都一定知道。
在业界不少人的眼里,这本是郭敬明导演攀登10亿票房的作品——尽管对它的质量并不看好,
如今累计票房与10亿相去甚远。
郭敬明虽然表示,做这部电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开拓新的类型——你信吗?
王晶的《王牌逗王牌》,终于没有再出现《澳门风云》系列“低口碑高票房”的异象,以1.88亿票房在“四大金刚”之中垫底。
这次国庆档票房下滑,有观点认为和暑期档类似,“票补退潮”是一个重要因素,
但所长查找对比后发现,今年国庆档与去年相比,差距在于“观影人次”,而不是平均票价上涨。
去年的国庆档期,观影人数有5685万人次,今年这一数字减少了704万,降幅12.4%。
其中《夏洛特烦恼》场均人次高达55,今年夺冠热门《湄公河行动》场均47人,和它还是有差距的。
所以今年国庆档票房低迷,主要是因为入场的人少了。
为什么入场的人会少?当然是因为烂片多嘛!
今年国庆档四部电影质量,只有《湄公河行动》获得及格线以上的高分,但四部电影豆瓣平均分5.38分,远低于去年的6.28分。
电影整体质量差,受众的电影选择偏理性,是这次国庆档电影票房下降的主要原因。
好口碑带来胜利 《湄公河行动》逆袭成功
香港知名动作片导演林超贤,执导的《湄公河行动》目前累计票房6.107亿,成功逆袭夺冠。
这部电影,在一开始,并不被看好。
比起《爵迹》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当红小鲜肉,张涵予和彭于晏就稍显弱势。
10月1日,《湄公河行动》单日票房为5960万,位居当日第三;影院给排的场次也相当谨慎。
10月7日,《湄公河行动》单日票房上涨到8000万,占据单日票房第一。
从《湄公河行动》的趋势来看,跟去年的《夏洛特烦恼》类似,都是以口碑支撑票房上扬。
《夏洛特烦恼》单日票房在国庆档7天内翻了2.77倍,
而《湄公河行动》票房在7天内翻了1倍多。
那么,这部电影好口碑是如何炼成的--
近几年,有过一些主旋律电影,红色题材电影,早出了好票房。
相同类型题材的《战狼》票房5.45亿,
同样博纳出品的《智取威虎山》票房8.94亿,
主旋律题材电影经过商业类型化,已经不那么让普通观众抗拒,且题材中的爱国主义,也受到主流观众欢迎。
《湄公河行动》取材来源于真实事件,轰动一时,耗资2亿、林超贤执导、公安部支持……多种因素让这部电影成为较为出色的犯罪动作类商业片。
最值得一提的是,林超贤在这部电影里作出许多本来在内地公安题材、偏主旋律的电影里鲜有出现的大尺度表达。
比如吸毒、娃娃兵、杀俘虏、爆头、人肉炸弹……他在制作及送审的过程中如何坚持自己想要的东西,所长在两天前的推送里已经请林超贤自己讲过了,在此不再罗嗦。
大多数专业影评人对这部电影也是持正面态度。
对比《爵迹》,《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湄公河行动》没有小鲜肉,
但彭于晏和张涵予称得上国庆档电影中演技最出色的演员。
其中,作为一部以男性观众为主的爆裂动作片,彭于晏成功吸引了大批女性粉丝。从演员阵容上看,这是《湄公河行动》与《战狼》、《智取威虎山》的最大不同——有一个吸引女观众的主角。
彭于晏也获得大量网友和观众的好评。
烂片果然扑了《爵迹》,《王牌逗王牌》远低于预期
郭敬明导演的最新作品《爵迹》国庆7天票房2.74亿,目前累计票房3.41亿。
郭敬明目前有5部导演作品,
《爵迹》的票房目前排在第四位,
《小时代3》5.22亿;
《小时代4》4.89亿;
《小时代》4.85亿,
许多人说,郭敬明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他对客户需求把握非常敏感,紧凑有序的电影前期宣传,加上利用本人和演员的粉丝号召力,《爵迹》在映前是被预期能上10亿的!
来看看演员的粉丝数……
单纯从看新浪微博的粉丝,
杨幂6429万,郭敬明4046万,范冰冰5319万,
陈学冬和吴亦凡,陈伟霆都有接近或超过2000万的微博粉丝,加上其他明星,粉丝总人数高达上亿。
有上亿粉丝加持,难怪乐视影业认为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至少10亿。
但目前《爵迹》的票房经历过暴跌,估计将会止步4亿。
对比郭敬明之前的电影,靠粉丝推高票房的时代,在慢慢改变。
在金融产品支撑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一段快速成长的野蛮期:票补、保底发行、
大量的劣质电影充斥市场,观众也不断经历了洗礼,对待电影态度也趋于理性。
到最后,回归电影核心,还是电影的质量。
我们看看影评人对于《爵迹》的看法如何。
之前所长也吐槽过《爵迹》,如果你没读过,可点击前面蓝字温习……
再看看王晶导演的《王牌逗王牌》,票房目前累计票房2.11亿,与《澳门风云》系列票房差距明显。
在国庆“四大金刚”之中,王晶这部电影,豆瓣评分只有3.6,排名最低,
这部电影被认为是套用老007搞笑版,
王晶也和刘镇伟,被认为盛产烂片的导演。
国庆档电影票房大跌,讨论起来其实跟暑期档类似——把黑锅砸给“票补退潮”很简单,但这不是问题的核心啊~
资本浪潮逐渐退出,市场就会呈现原先的模样——我相信这是“票补”稍微减少(绝不是消失)带来的好现象。
有的人悲观亿票房目标泡汤,但谁都知道,靠注水撑起来的数字,并无意义,它只会让电影远离电影。
冯小刚和刘德华此前在接受影视圈研究所记者专访时都提到过对今年以来票房下降的看法,他们的共同观点是:挺好的。
电影,终究是艺术行业,内容才是核心。
话说回来,这次《爵迹》开创的国产CG奇幻电影,对国产类型片带来的新活力,是不应该被抹杀(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如同《湄公河行动》再次试探主旋律题材的爆裂底线,都值得欣喜。
看到“四大金刚”,好片逆袭、烂片暴跌,说实话,所长高兴坏了。
似乎市场已经趋于理性,主流观众的观影审美经过多年的培养渐渐形成——说“似乎”,是因为我不太能预见下一个火热档期会不会也能这么理性。
编辑:伍洁敏 编辑助理:黄超
公众号ID:ent_Insitute
影视圈研究所
影视歌行业资讯平台,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官方发布平台
一手资源、专业视角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wupapa(敲门暗号:影视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跟徐克电影同期上映的其他大片都会被黑!_电影票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27,478贴子:
跟徐克电影同期上映的其他大片都会被黑!收藏
金陵十三钗我还没忘,跟龙门飞甲同期。结果豆瓣,微博上一大帮人黑金陵,说是传递不正确价值观喽,还有人说丑化日本人喽,说什么历史上日本人本来就没这么坏,张艺谋刻意丑化之类的谬论。这次一步之遥被黑,大家自己想想哈。
金陵还好,不怪徐克,是看不惯老谋子的人多。
     从来就是遇贴回,怎么没人眼熟哥,不高兴   
关徐克屁事,徐克人品可不是那么低!
要是自己质量不行,也要怪徐克,要不要这样搞笑?
烂就烂了,怪不了别人,难道任志强也是水军
呵呵!徐克又故计重施!
是姜文和姜吹吹大了
评价有好有坏很正常,但两极分化这么严重真心就是质量问题了。姜文被文艺愤青捧上神坛够久了,不能说所有负面评价都是在黑他吧。
自己不争气,怪到低调的徐克身上。网民对大片关注度高。老实说金陵十三钗,那个排队炸坦克,就烂片气息很浓
13钗确实被黑得厉害,当时窝心死了,但应该和徐克无关。
我大一步登天要在18号上映了,据说头天排片超70%,影院到处飘红,票房过30亿毫无压力,脚踏变形金刚,拳打国内渣渣,横扫宇宙世界唯我一步登天,试问何人能敌???
喜欢姜文支持一步之遥
评论有吹有喷很正常,一边倒的才有问题
质量真好的话,黑子黑也是反炒。打铁还看本身硬。
总共有不到30条评价,编了个段子,一黑黑三,4,5条差评连一块,微博营销帐号一转,气势如虹,感觉三千人现场集吼姜文完蛋。太过,就显的太假
这徐克都能躺枪?你这脑洞开的有点大
黑?到时第一天观影评价出来就知道了现在说这话为时尚早
反炒也不一定,毕竟观众和所谓的媒体审美不一样,支持一步
自己口碑不好还赖别人
哪里来的姜文吹
醉了。。。
十三钗豆瓣7.9照样吊打飞甲 而且同学看了飞甲都骂,十三钗则是震撼,感动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2015年喜剧片票房井喷 观众:接地气、戳中生活经历|票房|喜剧片_凤凰资讯
2015年喜剧片票房井喷 观众:接地气、戳中生活经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解说)2015年是国产喜剧片票房井喷的一年,《夏洛特烦恼》、《煎饼侠》、《港囧》等国产喜剧大片纷纷刷新票房纪录。而在即将来临的贺岁档影片中,《万万没想到》、《恶棍天使》等喜剧片也将在年末上演票房争夺战。为何今年喜剧电影尤其火爆?
原标题:2015年喜剧片票房井喷 观众:接地气、戳中生活经历(同期)观众:我觉得像《夏洛特烦恼》能戳中日常生活中人的经历吧。(解说)2015年是国产喜剧片票房井喷的一年,《夏洛特烦恼》、《煎饼侠》、《港囧》等国产喜剧大片纷纷刷新票房纪录。而在即将来临的贺岁档影片中,《万万没想到》、《恶棍天使》等喜剧片也将在年末上演票房争夺战。为何今年喜剧电影尤其火爆?(同期)观众:我觉得像《夏洛特烦恼》能戳中日常生活中人的经历吧。观众:比较接地气吧,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观众:它的笑点比较多,挺开心的。而且在笑点中还传达了一些道理吧,就是说对人生的感悟。观众:电影院普及的比较大众化了吧,也是一种消遣方式吧。观众:和以前不太一样,因为之前冯小刚真的是看的太多了,会有不太一样的感觉出来。观众:明星比较多,阵容比较强大。观众:一直觉得看喜剧片比较轻松吧。观众:让我太笑得不行啦。观众:应该是大家都想高兴一点吧,平常生活也比较单一,或者是想找点乐趣这样的。(同期)瓦力(影评人):其实他们作为喜剧来说,更加是借助了他们之前积攒下来的人气。那么同时国内来说,这一两年喜剧(票房)是井喷的。其实我觉得这也很正常,因为首先第一以投资方面来说,喜剧的投入比较少,投资比较少,比较容易不赔嘛,然后获得比较大的收益,这是第一。第二的话,因为目前这一两年来说,国内三、四、五线城市的电影院,普及非常非常多,那么他们选择电影来说,肯定首先是从他们之前在网络上看到的,反正是他们有印象的,他们会选择这些电影来看。另外的话,由于现在国内大城市里面的话,大家比如说工作压力比较大,所以进了影院之后呢,比较倾向于选择一些比较开心,看完之后没有什么烦恼的电影。其实大家更倾向于把电影当做娱乐方面的一个消遣吧。中新网路伟北京报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3740235
播放数:643480
播放数:63760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2016年中国内地票房增速减缓,究竟是什么原因?
除了春节档之外,今年的国产片没出什么大热门的电影,引进片也都不温不火,看上去增速在放缓,很难达到2015年那种不可思议的增长率,根本原因是什么?
按时间排序
观众开始挑电影了
电影院不好好放电影了
片方只会靠噱头做营销了
第三方补贴少了
粉丝片太多。
2016年上半年票房246.86亿元,去年同期203.63亿元,增长21.2%。2016年第一季度144.93亿元,同比去年96.63亿元,增长超50%。2016年第二季度100.59亿元,同比去年106.44亿元,跌9%。2016年第三季度106.9亿元,同比去年125.6亿元,跌14.9%。2016年国庆档15.8亿元,同比去年18.5亿元,跌14.6%。而之前三年第三季度的票房增长为32.6%、52.9%、54.1%,今年环比第一季度跌了近40亿元。(图片及统计数据引用自时光网)(图片及统计数据引用自时光网)而环比各月可见,整年只有二月的票房出现了一个较高幅度的增长,往年十分火爆的暑期档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比甚至下跌了6.2%。中秋档期3天仅产出票房5.12亿元,同比去年2天的6.06亿下跌15.6%。可以说今年只有二月份爆发了市场预期的票房,而其他月份统统照预期大幅下跌。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1、“爆款”电影较少。去年的各个档期都有十分出色的“爆款”电影,比如春节档《天将雄师》《狼图腾》等,暑期档《速度与激情7》《捉妖记》《煎饼侠》《夏洛特烦恼》等,国庆档《港囧》等。而今年同期春节档的《美人鱼》不负众望刷爆了票房排行,暑期档的《寒战2》《致青春2》等电影都没有产生很高的票房,国庆档四大影片《湄公河行动》《爵迹》《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王牌逗王牌》票房产出都没有达到预期。2、观众审美疲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今年的暑期档依然是青春片主打,比如《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七月与安生》都没有产生往年同期的高票房,影片质量是一方面,观众审美疲劳则是主要的问题。港产警匪片虽然有《寒战2》《使徒行者》等佳作,可惜受众群体单一,也没有产生较大规模的口碑营销,所以票房不高不低。而一些贩卖情怀的电影例如《大话西游3》则随着观影人群审美的提高而被较快淘汰。3、票房补贴的减少。同比去年的网购影票补贴大战,今年的网购影票随着价格的上涨,已经无法吸引更多新受众进入影院观影,去年往往每个月都有平台推出9块9观影,甚至变相免费送票的情况,而今年几大平台都相对克制,影票价格回归往常,导致一些徘徊人群选择更少的进入影院观影。加上各大视频网站自制网剧、电影的推出,一部分观影群体被网络分流,实体观影人数不回落已经是很大的成功。4、社会各种资本纷纷入场,电影投资盲潮来临。随着近年来爆炸性的票房增长,越来越多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进入电影市场,无论是大规模资本砸大IP,还是细水长流走亲民接地气路线,今年的电影市场可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而其中又以复制成功类型片为主导,比如更多的青春片,更多的IP电影,更多的粉丝向电影,更多的真人秀节目大电影。这些影片质量良莠不齐,稀释了很多原本爆款影片的排片,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这也给观影群体更多选择。截止国庆档期结束,2016年国内总票房仅有368亿元,与年初“保五争六”的目标相差十分悬殊,第四季度想要“保五”则还需要132亿元的票房,而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下旬的这段时间又是我国传统的票房低谷期,再去观察一下这一个半月的电影也仅仅有《机械师2》《圆梦巨人》《侠探杰克》《驴得水》等中小成本国内外影片,想要爆发出《复仇者联盟》《美人鱼》级别的票房几乎没有可能。但随着11月下旬《我不是潘金莲》《彼得林恩的中场战事》等大导演大作的推出,贺岁档《罗曼蒂克消亡史》《长城》《神奇动物在哪里》也可以爆发出较高票房,可以说“保五”的目标还是很有可能达成的。票房数据参考电影票房数据库、时光网、《中国电影报》微博,图片引用自时光网。
全是烂片儿,十五二十的看看还行,五十八十的我还不如买俩螃蟹吃吃。
烂片太多,我就基本只选想看的看了,以前我可以泡一天电影院
1、前几年的高票房让市场变得浮躁,催生大量速成烂片2、经济不景气传导到了电影市场3、团购补贴减少
很有意思啊。一个青春片玩不转了,去年那种左耳右睾的抢钱盛况估计看不到了,喜剧片勉强承认一个美人鱼,个人觉得中国观众最吃的还是喜剧片这套,没有好的喜剧片出来,票房就整体阳痿,动画片去年是有了画面上的巨大进步,所以有了大圣归来,今年的大鱼就没了先机(虽然一样水)其他暂时没想起来,即便有极其恶心的保护月也没保住国产片的票房
最简单的道理
去年 大火的捉妖记 夏洛特烦恼煎饼侠 全部有票补 全天候9.9元 这让大批的大爷大妈 城乡结合部等平时根本不去影院的人 挤入了一次电影院 而这些人又与煎饼侠 夏洛特烦恼这种小品级电影的受众高度吻合。
因为美团的补贴少了,所以我不想去看了。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今年我的孩子出生了,所以没时间去电影院造成的票房滑坡。
我就随便说说如有错误还望指正先直接上一下数据 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 年度国产故事片票房及占比 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接着是2016由于还没有完所以看一下截止目前为止是295亿2012年
171亿2013年
218亿2014年
296亿2015年
441亿2016年
295亿 (截止目前8月4号)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开始谈了个人愚见今年再差最终应该也能以350亿上下收官!从题主的问题慢慢回答除了春节档之外,今年的国产片没出什么大热门的电影,引进片也都不温不火,看上去增速在放缓,很难达到2015年那种不可思议的增长率,根本原因是什么?1、除了春节档之外,今年的国产片没出什么大热门的电影,热门怎么算?排除春节档,叶问3是不是?大鱼海棠是不是?火锅英雄是不是?谁能给个热门标准2、引进片也都不温不火不温不火嗯~这个魔兽算不温不火吗?疯狂动物城算不温不火吗?美国队长3算不温不火吗?这个不温不火又是怎么定义的呢?3、看上去增速在放缓,很难达到2015年那种不可思议的增长率,根本原因是什么?都说是不可思议了说明2015年确实是很难得的。不难发现近几年单单从票房来看一直是以增长趋势进行着可是15年实现了一次爆发,直接比14年增长了近1.5倍!可以这么说15年就是一次大爆发,而爆发不可能是年年都有,增长的曲线也不可能是年年都是上升,现在已经可以说是处于了一种饱和状态,自然而然的就会慢慢下滑。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最后再说一个残酷的现实,国内观众并没有水平越来越高,不难遇见观众依旧还是会为烂片明星买单不信走着瞧郭导的《爵迹》播出后估计会被大骂,然后依然可以以很好的票房成绩收官(笑)
到目前为止,今年的电影质量与2015年相比,差之甚远,而国产电影这部分,简直可以称之为天上地下先说外国片,2015年在国内有上映,且豆瓣评分高于7.5分的,主要是这几部:《王牌特工》 豆瓣评分8.4《火星救援》 豆瓣评分8.4《速度与激情7》 豆瓣评分8.3当然,这一部有情怀因素当然,这一部有情怀因素《暗杀》 豆瓣评分8.0《侏罗纪世界》 豆瓣评分7.7另外动画片的表现也很不俗:《头脑特工队》 豆瓣评分8.7《小羊肖恩》 豆瓣评分8.4《小王子》 豆瓣评分8.0动画片部分是家庭亲子观影的主力,动画片的观众经常会是全家人一起出动;整体来讲,去年的引进片,整体水准不俗,票房贡献巨大。动画片部分是家庭亲子观影的主力,动画片的观众经常会是全家人一起出动;整体来讲,去年的引进片,整体水准不俗,票房贡献巨大。而今年上映的外国片,7.5分以上的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这些:《疯狂动物城》 豆瓣评分9.2分扛鼎之作居然是动画片……扛鼎之作居然是动画片……《X战警·天启》 豆瓣评分8.0分《魔兽》 豆瓣评分7.9分《奇幻森林》 豆瓣评分7.8分《美国队长3》 豆瓣评分7.8分可以明显看出,质量水准比去年下降了一大截,而且!《魔兽》《美队》《X战警》有很大程度上是粉丝贡献的情怀分,相对来讲去年只有《速激7》有情怀加持那么再看国产电影,2015年的国产电影7.5分以上的如下:《心迷宫》 豆瓣评分8.6分《大圣归来》 豆瓣评分8.3分《十二公民》 豆瓣评分8.2分《老炮》 豆瓣评分8.1《师父》 豆瓣评分8.1《解救吾先生》 豆瓣评分7.9《山河故人》 豆瓣评分7.8《烈日灼心》 豆瓣评分7.8《寻龙诀》 豆瓣评分7.6《夏洛特烦恼》 豆瓣评分7.5《唐人街探案》 豆瓣评分7.5而还有一部,算是争议比较大的,有人认为是今年非常有诚意的青春片,也有人认为不过尔尔,而且台湾电影的性质我不太好划分,就是《我的少女时代》 豆瓣评分7.8台湾电影从广义来讲当然也是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台湾片虽然也算是引进片,但是引进台湾电影是不受进口片配额限制的(我记得是这样)。台湾电影从广义来讲当然也是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台湾片虽然也算是引进片,但是引进台湾电影是不受进口片配额限制的(我记得是这样)。去年的国产(华语)好片几乎是个小井喷的状态,而今年呢?今年目前为止评分上7.5的,我只记得一部《路边野餐》 豆瓣评分7.8题主你觉得,今年的电影市场拿什么跟去年比?
烂片太多,观众猎奇的兴趣都没有了。。。
一个是之前票房水分太大 叶问3出事后刷票房的事才公之于众 再一个是脑残的国产烂片保护月 国外高质量影片不引进 全是国产烂片 比如现在这个8月份 特想去看场电影 没一部能看的
觉得今年电影整体没有去年好。
1.票补强度减弱2.院线排片不合理3.电影数量多,质量与之成反比4.观众的审美品位阶段性升高
其实,今年增速放缓从春节开始就早有预兆!第一,贺岁档被寄予厚望的星战连10亿这个坎还差了一个身位,春节前夕上映的功夫熊猫,因为其质量原因也并没有如预期般引爆影市,刚刚触及10亿。第二,来到了春节大假,把本该功夫熊猫没有爆发完的那一股劲全部爆发,但是,三部影片除了美人鱼口碑稍好,但评价也两极分化严重,其余两部口碑近乎跌至谷底,让观众逐渐对影市失去信心。第三,春季档一般是全年影市的冰点,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今年口碑最佳就是在春季档这个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档期里上映的疯狂动物城,还有就是表现高于预期的奇幻森林,与美队3的勉勉强强,bvs的惨败形成鲜明对比。第四,暑期档,天启被仅仅一周之后上映的魔兽腰斩,魔兽又因为自身的质量原因引发票房断崖,寄予厚望的大鱼海棠因为糟糕的口碑导致离10亿级别的大圣归来差了不止2个身位,勉强靠成龙支撑的绝地逃亡表现差强人意,但是自身口碑在近几年成龙主演的电影里垫底无误,封神传奇几乎和澳门风云3烂的不相上下,目前整个暑期档,只有寒战2的表现可以说是达到甚至略超过预期。好了,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上映的高票房电影中,口碑较好,并带动票房超过预期的只有两部,奇幻森林和寒战2,口碑大热并成功引发观影热潮的电影仅仅只有疯狂动物城这一部,而且还是动画片!今年增速大大放缓,首先最该背锅的就是春节档上映的3部电影,在全年最好的档期里,拿走了档期超过百分之90票房的电影几乎全部口碑失利,可以说是带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头。其次,或许是观众对进口片已经产生了些许的疲劳,三部超级英雄s级大片,美队,bvs,天启,可以说都远没有达到预期,。最后,暑期档可以说是真正的一个败笔,魔兽(虽然本人魔兽粉)开了一个不是很好的头,占尽档期优势,端午过后顺利进入暑期档,接下来的几部被寄予厚望的大片除了寒战2,可谓口碑全部跌至谷底。可以完全负责任的说,今年增速放缓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影片整体质量和去年比起来,呈现了断崖式的暴跌!什么票补都是次要原因,只要片子好,谁在乎那几块钱的票补?最后,表明立场。很高兴国民的观影素质得到了提升,让那些拍电影的知道,我们不是傻子,找几张好脸就可以乖乖让我们掏钱买票,我们真正想看的是可以讲好故事的电影,不是那些ppt,mv!
烂片太多。上当受骗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聪明了,用脚投票。
好现象啊,越来越多的人不为只有明星和宣传的烂片买单了,这个市场越来越健康了。2016年能在电影院看到的好片子确实少,但是如今电影票房已经愈发的由口碑左右了。以后的国内电影市场增长会是因为好片子太多了,大家哪部也想看,哪部都愿意支持,电影市场欣欣向荣,而不像之前只是因为电影消费的人群人数越来越多。那些靠明星玩资本圈钱的越来越挣不到钱了,有追求的电影人才真正的是这个行业的主角。继续下去,电影分级制度应该也不远了。
票补减少,票价太高,看电影的人少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釜山行同期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