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年还剩下多少长征红军现在还剩多少过来的战士

欢迎来到作文网!
全站搜索:
> 字数分类:
> 体裁分类:
当前位置: >>>> 《长征中的红战士》读后感600字
《长征中的红战士》读后感600字相关作文
《长征中的红战士》读后感600字相关作文
热门体裁作文
《长征中的红战士》读后感600字
《长征中的红战士》读后感600字
在《长征》毛主席写的几句话使我终身难忘,因为它激励着我要有坚强的意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完这本书,令我最感动的是《七根火柴》这个故事。它主要讲了:红军在过草地的时候,面对那被暴雨冰雹浸湿后的草地,面对那潮湿的寒冷,是多么的渴望火呀。无名战士也需要火,可是,他却把这些火柴保管得很干燥,甚至为了这些火柴,他还失去了那宝贵的生命!后来,这七根火柴连同党证转交给了卢进勇,让他把火柴交给组织,给战士们带来温暖。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每根火柴都是火炬,传递着不可战胜的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长征精神会永远闪光,它是我们人生之旅中驱散寒冷的不息火焰,坚定信念的强大支柱,增添力量的无穷源泉。
读起这个故事,还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我的故事。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烧火柴,一天至少要烧掉十几根火柴。妈妈看见了,说:&张雨琪,不要在玩火柴了。你知不知到,以前红军长征的时候,这一根小小的火柴,就是生命呀!我们不应该浪费呀。&我望着妈妈的脸,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告诉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红军长征是多么艰难,但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重险阻,我们要学习红军的勇敢精神,敢同敌人作斗争。红军的种种英雄事迹,将会在我们的历史上永远做光芒。
编辑推荐:
更多进入:
更多进入:
注意本文有无分页。原文地址
献花:4 朵
扔蛋:7 个
与“《长征中的红战士》读后感600字”相关的作文: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完还剩下多少红军_百度知道8万多名红军战士夜渡于都河 两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步 | 北晚新视觉
8万多名红军战士夜渡于都河 两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步
编辑:TF005
日讯,立秋后的于都,天气依然炎热。室外走一圈,很快就浑身湿透。夜幕降临,秋风从河面吹来,带来丝丝凉爽。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于都河是当地人的叫法,地图上标的名字是贡江。贡江和章江是江西境内的两条重要水系,“贡”和“章”合起来组成了江西的简称“赣”。82年前的秋天,8万多名红军战士夜渡于都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于都河畔,红军长征的8个渡口还在。82年前渡江时搭建的浮桥早已不见踪影,在于都几栋老民房中,我们竟发现了当年搭桥时用过的门板。门板无声,岁月有痕。每块门板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1933年9月,国民党纠集100万兵力,200架飞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在战争一开始,就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实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全线出击,使中央红军陷入被动局面。到了1934年4月至5月,中央根据地的北大门广昌、南大门会昌筠门岭及福建建宁等先后失守,这意味着中央根据地的南北门户大开。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开始考虑以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为目的的战略转移,向共产国际报告了战略转移计划,得到共产国际的明确答复后,成立了“三人团”,准备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从中央苏区西南方向突破国民党粤军的封锁线。确定主力突围转移之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最终将突围转移地点选在了于都。于都县地处江西省赣州东部,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时称雩都,以北有雩山而得名。日起,因字生僻,改“雩都”为“于都”。于都素有“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县政府驻贡江镇,县城距赣州市65公里,北距省会南昌市422公里。82年来,不断有人追问:为什么会选择于都作为长征的出发地?于都博物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说,那是因为于都的地理位置适合红军主力部队集结出发。当时,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突围转移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东线,敌东路军威逼中央根据地的东方门户福建长汀;北线,敌北路军集中兵力加紧“围剿”,逐渐推进至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瑞金已成为敌重点监视地域,红军主力根本无法在这些地方集结;西线,有大山和隘口阻隔,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南线,红军与粤军陈济棠有过秘密谈判,达成“停战借道”协议,红军如果经过,不会有大的战事发生。于都境内多为丘陵地带,既隐蔽、又开阔,山水相连、民风淳朴,有利于大部队行动、宿营、隐蔽、休整。于都还是中央苏区赣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赣南军区所在地,是中央苏区的大后方,政治、物质条件都很好。从政治条件看,于都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为革命不怕牺牲。红军在于都集结,能满足保密等政治需要。从物质条件看,于都粮食相对充足,同时人口众多,可从人力、物力方面给中央红军以足够的补充。“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十送红军》真实再现了当时于都人民送别红军的场景。与其说,他们送别的是红军,不如说送走的是自己的亲人。从1928年开始到长征前,先后有68000多名于都人参加了红军,当时于都县的人口才30多万。这意味着,每5个人里就有一个人参加红军了。于都河上,送红军就是送亲人。82年过去了,于都河水依然奔流不息。河边的于都县城,仍然随处可见长征的印迹。长征大桥、红军大桥、长征源小学,甚至连网吧都取名长征。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于都人也爱跳广场舞,只不过伴舞的音乐不是小苹果,而是红色歌曲。长征已经融入这个城市的血液里。&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王军华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微信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
邮箱:takefoto(at)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09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损失最大的一场血战士_百度知道目前全国健在的老红军还有多少?抗日军人有多少?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军长征后还剩多少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