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乐器有哪些人给康熙演的是什么乐

康熙似乎很欣赏自然科学,但清朝还是没走上科学之路
康熙本人对自然科学兴趣大吗?为什么当时传教士众多,但清朝仍没有走上科学强国之路?
Hasuran Li,Manju
这是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
关于康熙与西学传播方面的评论,虽有人赞扬康熙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但在网络上更多的可能是对康熙本人并未推广自然科学的指责。我看到不少(奇葩但)广受网友支持的观点如:&康熙严禁自己之外的人学习科学因为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给百姓,将会极大的动摇统治&、&康熙对科学的所谓兴趣,一方面是用来炫耀,另一方面则也是当玩具供他个人取乐消遣的意思&等等。
总结来说,网友喜欢讲康熙时期自然科学没能得到推广归因于两类:1.威胁统治 2.康熙不够有前瞻性 这两点上来。
我个人认为,第一类观点属于脑补过度,第二类观点则属于忽视了彼时社会环境文化等具体背景。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传教士。
当代人们提到明清的在华传教士,总是把他们和自然科学的传播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就好像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的就是在中国当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点点点的教师一样&&你们都忘了他们的职称其实是传。教。士。咩!
对,传教士历经艰难险阻跋山涉水冒着在大海上九死一生的风险来到中国,其实为的是传播上帝的荣光。《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里面 90%的内容都是在讲&今日我说服了门口老大妈信上帝我相信上帝的荣光一定会在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在位的皇帝蛮喜欢传教士我相信上帝的荣光不久之后就会在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今日一位有身份地位的人临死的时候信了上帝说明上帝的荣光会在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今日许多教徒因为被人看不惯所以被揍我要怎样才能让上帝的荣光在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 T T&&&
讲到科学神马的最多也就是顺嘴一题。能找到的全文全篇都在说科学著作方面事情的,唯有巴多明给法兰西皇家科学院先生们的一封信而已。
这说明了什么呢?虽然当年有 100 多位传教士活动在中国,但是他们大多数人每天做的事情,是传播一种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宗教,没科学什么事。换句话说,传教士在儒教社会里天然就是不讨好的角色。题主所说&摆脱儒教枷锁走上科学强国之路&,想要实现这一点他们所代表的角色(还尚不涉及到科学)首先要被当时的社会接受才行&&
&&&&(详解的分割线友情提示此段可不看)
为什么说传教士的主张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涅?《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讲到了很多例子&&
首先天主教一夫一妻制,所以他们想说服有点社会地位的人信天主教,的确是件很有难度的事情&&但他们确实偶尔也有成功的例子,一个已经娶了好多妻子的人信了教,传教士给出的专业建议是遣散他其他的妻子们 - -b。但我想这是多数当时的中国人不喜也不接受的戒条。
其次天主教也决不允许拜像,利玛窦时期尚且考虑到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祭祖传统,改了改教义说祭祖祭孔不算拜像,但是康熙末年开始罗马教廷派了个脑残特使&&多罗&&来华,裁定利玛窦规矩非法,不许教徒祭祖祭孔,所以后来终于闹到了被驱逐的地步。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还记录了一个事件。说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女性出嫁的时候因为拒绝拜像,被婆家按着脑袋强拜(后来如何我不记得了&&)
还有天主教所说的&上帝造物&的理论也不被儒生接受,等等。
------------
所以说多数传教士每天所做的事情主要还是局限在宗教上面,也不会提到什么科学。
然后我们来说说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
前文说道彼时传教士想要被传统的儒家社会所接受是非常困难的,儒生天然的不喜欢传教士。所以为了能把上帝的荣光广泛的传播,传教士们在多年的摸索后,终于走上了&投皇帝所好&的上层路线。历任打入高层的传教士们,被皇帝所好的项目大体上就那么几条:历法、测绘等。
所以说从利玛窦开始,传教士们就开始了用历法来吸引上层关注的策略。但是指责中国历法不准这件事情,一是有违儒生们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二是损害到了某些官员的利益。所以康熙时期杨光先恨死了南怀仁,在南怀仁与文官关于历法的争论中说道:
臣监之历法,乃尧舜相传之法也。皇上所正之位,乃尧舜相传之位也。&&今南怀仁,天主教之人也。焉有法尧舜之圣君,而法天主教之(历)法也?南怀仁欲毁尧舜相传之仪器,以改西洋之仪器&&使尧舜之仪器可毁,则尧舜以来之诗书礼乐、文章制度皆可毁也。
以百刻推算,系中国之法;以九十六刻推算,系西洋之法。若将此九十六刻历颁行,国祚短了。如用南怀仁,不利子孙。
这就是把南怀仁往死里弄的节奏&&
即便不提天主教那些严重侵害儒教尊严的条款,光说说这些科学内容,朝廷中也有一批人视传教士为眼中钉。所以后来才有康熙感慨:
汉官中对传教士有偏见之人不在少数。康熙时期在历法测绘上重用传教士,另外康熙也比较喜欢西医&&西医跟中医又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一。在这种社会文化下,即便皇帝本人想要推广科学,在文官系统中也会遭受层层阻力。
可以说雍正时期驱逐了传教士,恐怕也是很多大臣喜闻乐见的。
最后再说说康熙。
在我看来,康熙本人是很欣赏自然科学的,他也很愿意让他的儿子们了解这些知识。但康熙自小也受到儒家文化的传统教育,受时代和教育所限,先入为主的观念还是存在的&&因此他本人没有、也无法像现代人一样,认识到自然科学有如此重要。康熙或许是想要普及科学教育的,但是如上所说,在社会环境的反弹下,他恐怕也不想为此做出太大的努力。
毕竟传教士没在康熙小时候就进入到他的必修课教师表中,没给康熙开门&自然科学&以及&欧洲历史&课&&从娃娃抓起,不是跟你闹滴~
倘若康熙时期满族高层尚未正式接受儒家文化教育,而是首先接触到欧洲自然科学,可能科学文化会比儒家文化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得到推广。这一点巴多明与大皇子关于西方语言、满语、汉语之间的争论中或许可得到一定程度的佐证&&
大皇子因不了解西方语言,认为&人们无法把他母语的意思(更不要说文笔了)令人满意地译成任何一种蛮语表达&,因此要求巴多明给葡萄牙耶稣会士苏霖神父写信,并且要求&鉴于他不懂鞑靼语,我把要通知他的事向您口授,由您将其译成拉丁语&&苏霖神父必须以汉语给我回信,因为如果他写欧洲文字,您就可以以您的方式回答我了。&最终由于大皇子得到了苏霖神父令人满意的回信,
&因此(大皇子)开始对欧洲语言有了较高评价,即把它们紧接着排在他的母语之后,而此前他曾想把汉语排在上述两种语言之间。我引证了汉语中存在的大量歧义反对这种不公正的排列。于是他笑道:&好吧,就依您吧,在这一问题上不愿被说三道四的汉人自己会起来辩解的。&
所以说到底依然是个眼界的问题,再加上儒家文化比较保守又自视甚高,朝堂上的文官出于各方面考量,接受的可能性要比皇帝个人接受小得多。
与其他只关心历法、测绘等实用主义的皇帝不同,康熙在当时极大的肯定了欧洲人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他确实是希望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识。巴多明在给法兰西科学院的一封信中讲到:
我若把皇帝在我阐述每段课程时提出的所有问题全部告诉你们,那我真写不胜写了;我只需告诉你们,他不断向我提问,而且往往从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远远超出了解剖学范围。特别是有一天,不知因什么缘由,他向我谈起了蜘蛛网。我不失时机地把蒙彼利埃(法院)首席院长邦先生的发现及德&雷奥米尔先生奉你们之命所做的实验告诉了他,因为我在《特雷武报》上读到过这次实验的细节。他命我把报上这些内容翻译出来一一这一度中止了解剖学书籍的翻译。皇帝读译文时十分人迷,因此把它交给了三个儿子,要他们三天后谈读后感。三个皇子中最年长的那个承认,他在读过的许多书中从未见过就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而做了如此准确而勤勉的研究的篇章。他说:&只有欧洲人才能如此深入研究,甚至连蜘蛛网也加以利用。&皇帝道:&他们在这方面比我们能干,他们想知道自然界中的一切。&另外两位皇子说了一些其他的赞扬话。总之,我可以向你们肯定,这项研究给它的作者们(我把他们的名字告诉了皇帝)带来了荣誉,也加深了我使他对这个著名团体(指法兰西科学院。一一中译注)所产生的印象一一因为它拥有如此杰出的成员。
这段内容提到的解剖学著作便是《钦定骼体全录》,有不少攻击康熙故意不推广自然科学居心叵测,便是拿此书满文本定稿之后康熙下令:&此乃特异之书,不可与普通文籍等量观之,亦不可任一般不学无术之辈滥读此书&【见 一文。其实康熙原话是说&不可让它被不学无术之人任意处置&】,而没有将这本书出版一事做文章&&这类人一般会以此事为例,无限扩大到&康熙不出版任何科学书籍&上来。
但事实上除了这本书以外的其他自然科学书籍,其实都是出版了的。为何独独不出版这一本?还是因为担心文官们的反弹和抗议。这里我不得不上一些此书的截图&&
如这般有伤风化的:
甚至还给丁丁配了图:
这种涉及到(绝对不会被儒家所接受的)&解剖人体&才能出现的东东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巴多明留下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记录:
&&谁是不学无术之人,又会被如何处置,可以参照乾隆是怎么对待他爹的《大义觉迷录》一书的&&
更何况此书基于解剖学之基础上,这又是儒家不能碰的雷点之一。康熙也只是部分接受解剖的观点,巴多明如是说:
就以这张图片最后一句作为结尾总结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洋乐器分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