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之子陈潜琛近况

纪念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纪念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俞正声指出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为上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不断提高政治素养道德情操
纪念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举行,韩正主持,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参
市委、市政府11月15日上午在上展中心隆重举行纪念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缅怀陈国栋同志的历史功绩。市委书记俞正声讲话指出,目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时代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没有改变,革命前辈们的进取精神、负责态度、工作作风没有过时,仍然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我们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不断提高政治素养、道德情操,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努力为上海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主持座谈会,市领导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吴志明、杨晓渡、杨振武、李希、丁薛祥,全国政协常委蒋以任,老同志叶公琦、陈铁迪、王力平、罗世谦以及陈国栋同志亲属、生前好友、原身边工作人员和家乡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俞正声在讲话时说,陈国栋同志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克己奉公,始终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对人民群众满腔热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勤恳工作,奉献了毕生的精力。陈国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虽然陈国栋同志已经离开我们6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光辉业绩和感人事迹,依然被上海人民所铭记。
俞正声说,我们纪念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就是要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我们要学习陈国栋同志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昂扬锐气,学习陈国栋同志胸怀坦荡、实事求是的刚正骨气,学习陈国栋同志高瞻远瞩、勇于破局的豪迈胆气,学习陈国栋同志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把上海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座谈会前,俞正声等市领导看望了陈潜等陈国栋同志亲属代表。
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建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江西婺源县委书记周遐光,市委组织部原部长周克,国栋慈善助学基金会受助学生、复旦大学学生陈硕在座谈会上发言。
来源:解放日报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www.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市举行纪念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上海市委、市政府15日上午在上展中心隆重举行纪念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缅怀陈国栋同志的历史功绩。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讲话指出,目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时代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没有改变,革命前辈们的进取精神、负责态度、工作作风没有过时,仍然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我们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不断提高政治素养、道德情操,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努力为上海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主持座谈会,市领导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吴志明、杨晓渡、杨振武、李希、丁薛祥,全国政协常委蒋以任,老同志叶公琦、陈铁迪、王力平、罗世谦以及陈国栋同志亲属、生前好友、原身边工作人员和家乡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俞正声在讲话时说,陈国栋同志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克己奉公,始终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对人民群众满腔热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勤恳工作,奉献了毕生的精力。陈国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虽然陈国栋同志已经离开我们6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光辉业绩和感人事迹,依然被上海人民所铭记。
    俞正声说,我们纪念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就是要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我们要学习陈国栋同志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昂扬锐气,学习陈国栋同志胸怀坦荡、实事求是的刚正骨气,学习陈国栋同志高瞻远瞩、勇于破局的豪迈胆气,学习陈国栋同志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把上海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座谈会前,俞正声等市领导看望了陈潜等陈国栋同志亲属代表。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建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江西婺源县委书记周遐光,市委组织部原部长周克,国栋慈善助学基金会受助学生、复旦大学学生陈硕在座谈会上发言。
(本文来源:文汇报
没有相关新闻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31976条
评论27591条
评论24201条
评论12289条
评论9069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陈国栋:推动选拔中青年干部
――在纪念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今天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上海市委举办纪念座谈会,邀请我出席和发言,使我深为感激。下面,我就自己知道和经历的往事作一个发言,以缅怀敬爱的陈国栋同志。
我父亲朱理治是陈国栋同志的入党介绍人。1930年,他在上海从事地下党活动时,与战友发起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简称“社研”),并担任第二任会长和党团书记。通过“社研”,他开辟了党在上海民用无线电台和国际无线电台的工作,吸引那里的进步青年组织公开的读书会和半公开的“社研”分会,陈国栋同志便是参加“社研”分会的一名积极分子。1931年10月,他经我父亲介绍加入了共青团,成为电台团支部的第一批成员,以后又于1932年春天转为中共党员。当时他已是电台的高级职员,月薪140块大洋,生活非常优裕。我父亲留下的那个年代的唯一一张照片,身上穿的西装便是向他借的。可见,陈国栋同志走上革命道路,并非生活所迫,而是出于救国救民的强烈使命感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唯其如此,更为难能可贵,更能显示共产党人追求真理、舍身忘己的崇高精神。我认为,他的这种精神尤其值得后人,特别是今天的年轻人学习。
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担任陈云同志秘书,与陈国栋同志也有过工作上的接触。那时,陈云同志刚刚忙完第二次国民经济调整的工作,把注意力转到中青年干部的提拔培养上。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便开始强调这个问题,但动静一直不大。为此,陈云同志很是着急,于1981年5月写了一篇题为《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的文稿。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中央于同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开过后,把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留下,专题讨论陈云同志的意见。会上,小平、陈云同志就这个问题都讲了话。1982年春天,陈云同志到杭州休养时,让我给时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的陈国栋同志打电话,约他来杭州一谈。国栋同志于4月21日到后,陈云同志用两个上午同他作了一次长谈,中心议题就是上海市要大胆选拔中青年干部,市级班子里不仅要有50岁左右的人,还要有40岁左右的人,特别是要有40岁以下的人;不仅要有第二梯队,还要有第三梯队。他说,只有这样,干部交接班才能稳定地进行,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造反起家的、帮派思想严重的、打砸抢的“三种人”,今后才闹不起大乱子。陈国栋同志表示,回到上海后,一定和市委领导同志一起,认真落实陈云同志的指示。那一年,陈云同志77岁,陈国栋同志71岁。他们这种为了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殚精竭虑、运筹帷幄的精神,至今回想起来,仍然令我感佩不已。
1983年春天,我再次陪陈云同志到杭州休养。陈国栋同志给我打电话,说经过一年的努力,已从基层选拔了18位年纪轻、有专业知识、政治思想好的干部,进入市一级领导班子,希望陈云同志能到上海来亲自见一见。我向陈云同志作了汇报,他欣然同意。于是,在5月返回北京途中,他特意路过上海,亲切接见了他们。记得那天,由陈国栋和胡立教、汪道涵等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带到陈云同志住地的中青年领导干部,一共有10位,其中包括吴邦国、黄菊等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同志。陈云同志见了他们非常高兴,跟大家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这一天距离国栋同志到杭州与陈云同志谈话,刚巧一年零一个月,由此也可看出他和上海市委在贯彻陈云同志指示上的态度之坚决、行动之迅速。
据我所知,当年在省级领导班子中一下子充实这么多中青年干部的,上海还是第一家。后来,邓小平、李先念同志来上海视察时,也都接见过这批中青年领导干部。所以,我认为这件事可以看作是陈云同志在亲自为全党树立一个大胆选拔中青年干部的样板,也是陈国栋等市委老领导在陈云同志推动下,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组织路线和上海市级领导班子新老交替而作出的一个突出贡献。它对于推动全党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由于我父亲和陈国栋同志是老战友,我在学生时代就多次到过国栋同志的家。他和沈阿姨平易近人、生活俭朴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晚辈,我们对国栋同志最好的纪念,莫过于继承、发扬他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忠于祖国忠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沿着他们的足迹不断前进,为把他们开创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而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延伸阅读】
2011年11月15日上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上展中心隆重举行纪念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缅怀陈国栋同志的历史功绩。市委书记俞正声讲话指出,目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时代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没有改变,革命前辈们的进取精神、负责态度、工作作风没有过时,仍然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我们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不断提高政治素养、道德情操,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努力为上海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主持座谈会,市领导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吴志明、杨晓渡、杨振武、李希、丁薛祥,全国政协常委蒋以任,老同志叶公琦、陈铁迪、王力平、罗世谦以及陈国栋同志亲属、生前好友、原身边工作人员和家乡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俞正声在讲话时说,陈国栋同志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克己奉公,始终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对人民群众满腔热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勤恳工作,奉献了毕生的精力。陈国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虽然陈国栋同志已经离开我们6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光辉业绩和感人事迹,依然被上海人民所铭记。
俞正声说,我们纪念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就是要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我们要学习陈国栋同志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昂扬锐气,学习陈国栋同志胸怀坦荡、实事求是的刚正骨气,学习陈国栋同志高瞻远瞩、勇于破局的豪迈胆气,学习陈国栋同志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把上海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座谈会前,俞正声等市领导看望了陈潜等陈国栋同志亲属代表。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建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江西婺源县委书记周遐光,市委组织部原部长周克,国栋慈善助学基金会受助学生、复旦大学学生陈硕在座谈会上发言。(缪毅容)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召开座谈会,纪念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共同缅怀陈国栋同志的历史功绩,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激励我们把上海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首先,我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前来出席座谈会的陈国栋同志的家属、各位来宾、老同志表示热诚的欢迎!
陈国栋同志1911年生于江西南昌,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克己奉公,始终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对人民群众满腔热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勤恳工作,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国栋同志主动放弃优裕生活,毅然投身革命事业,在党的地下战线和财经战线上做了大量工作。陈国栋同志出身优越,通晓多门外语,原本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但他积极思索救国救民之路,于1931年在上海参加社联,毅然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并从每月的工资中拿出大部分,用于资助党的革命事业。1932年陈国栋同志加入共青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在上海的共青团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并在组织遭到破坏、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极端困难条件下,重新组织了临时江苏省团委并坚持开展地下工作。离开上海后,陈国栋同志坚决服从党组织安排,辗转苏中、两淮、苏皖、苏北、苏南等多个根据地从事财税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华中解放区担任政权、财经、后勤等诸多方面的重要职务,在淮海战役中还兼任华中支前司令部副司令,尽心竭力做好支前工作,被人称为“运粮司令”,在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陈国栋同志长期在财经战线工作,为建国初期国家财政、金融体系建设,特别是解决粮食供应困难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陈国栋同志继续负责华东地区的财经工作,并于1952年调入中央人民政府担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兼任交通银行董事长,在经济金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53年开始,陈国栋同志长期主持粮食部工作。粮食是建国后天字号的大事,为保障各方面对粮食的需求,他在周恩来总理、陈云同志、李先念同志的领导下,夜以继日,精心谋划,千方百计稳定粮食市场,扭转困难局面。他参与制订粮油统购统销等重大政策,针对1958年到1959年全国刮起的高指标、瞎指挥、高征购浮夸风,多次组织粮食部干部深入全国各地调研,并把真实情况如实汇报。他提出的“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生产鼓足干劲、分配留有余地”等诸多建议,得到毛主席的肯定。他工作勤勉,做事细致,要求粮食部门的工作人员“人人头上顶把算盘”,既算粮食账,也算经济账;他对全国各省市的粮食产量、收购、销售、库存情况了如指掌,被周总理称为“粮食方面的活字典”。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陈国栋同志在关键时期担任上海市主要领导,全身心投入拨乱反正、培养年轻干部、改造和振兴上海等工作,为上海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革”结束后,陈国栋同志到上海工作,面对的是错综复杂、亟需改造振兴的严峻局面。他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大力拨乱反正,平反大量冤假错案;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的要求,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公道正派,坚持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主持起草了《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明确了改革开放后上海持续发展的方向,为改造振兴上海起到了铺路奠基的作用。陈国栋同志很早就向中央提出开发浦东的建议,并两次陪同中央主要负责同志到浦东作实地考察,为开发开放浦东做了大量前瞻性、基础性的工作。他主动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身体力行、甘为人梯,为上海市级领导班子新老交替作出了突出贡献。退出领导岗位后,陈国栋同志长期担任上海市顾问委员会主任,全力支持新的市委班子开展工作,为上海发展贡献了很多真知灼见。
陈国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生是光辉的。虽然陈国栋同志已经离开我们6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光辉业绩和感人事迹,依然被上海人民所铭记。我们纪念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就是要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把上海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们要学习陈国栋同志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昂扬锐气。陈国栋同志一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毅然决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执着、从不动摇,越是遇到风险,就越是砥砺前行、经受考验。无论是在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下,还是在十年动乱蒙受冤屈、遭受迫害的逆境中,他都矢志不渝,丝毫没有动摇过对党的赤胆忠心。
我们要学习陈国栋同志胸怀坦荡、实事求是的刚正骨气。陈国栋同志一生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不随波逐流,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为蒙受冤屈的同志仗义执言,还是三年困难时期反对高指标、瞎指挥的浮夸风;无论是冒着风险向中央提出进口部分粮食,还是到上海后如实向中央反映上海面临的困难,无不反映了他心底无私、刚直不阿的高贵品质。
我们要学习陈国栋同志高瞻远瞩、勇于破局的豪迈胆气。陈国栋同志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既具有战略高度、全局意识,又具有前瞻视野、开放胸怀,工作中坚持抓大事、把方向。特别是他在担任上海主要领导期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大局着眼,从关键处着手,形成了一些重大战略思路、重大工作举措,反映了他的超前意识,闪耀着他的思想光芒,对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要学习陈国栋同志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陈国栋同志虽然很早就参加革命,并且长期在中央部门和地方担任领导工作,但他始终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他主管全国粮食工作,但其家人、亲戚、朋友都按国家定量购粮。从上海市主要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他婉言谢绝了回京工作的邀请,还主动搬出了原来的寓所。他曾为一家企业题词,事后该企业送来酬金表示感谢,他动情地说:“我的字不值钱,人民养活了我们,我和老伴都享受老红军待遇,工资不少,岂能再收钱。”不仅如此,去世前陈国栋还留下遗嘱,将自己与老伴一生积蓄共20万元全部捐出,专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读书。陈国栋同志这种对党、对人民的真挚情怀和高风亮节,着实令人钦佩。
同志们,目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时代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没有改变,革命前辈们的进取精神、负责态度、工作作风没有过时,仍然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不断提高政治素养、道德情操,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努力为上海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陈国栋同志是一位深受上海人民崇敬和爱戴的老书记、老领导。
上海是陈国栋同志革命生涯的起点。在他漫长的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有40年是在上海度过的,他为上海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一、面对危难局面,坚持独立开展革命工作。1927年,陈国栋同志来到上海,就读于上海无线电专科学校。1932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成为共青团上海国际电台支部书记。在白色恐怖下,他为党传递许多重要情报,保护党的组织和同志。1936年春,共青团江苏省委遭到严重破坏,为延续共青团在上海的工作,陈国栋同志代理共青团临时江苏省委书记。在极端困难复杂的情况下,他仍独立自主坚持工作。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他参加由上海文化界组织发起的“战地服务团”,投入紧张的抗日工作。1938年6月以后,他参加新四军,从此掀开了革命生涯中的新篇章。
二、辗转苏皖地区,为巩固根据地和支前奔忙。1938年,陈国栋同志由中共中央长江局委派,前往鄂豫皖省委,参加开辟皖中地区工作。他参与领导苏北、苏中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财经建设、文化建设,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作出贡献。1947年,华中工委和华中行政办事处成立后,他担任华中工委财委副书记、华中行政办事处副主任,认真做好华中解放区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在淮海战役中,他还兼任华中支前司令部副司令,努力做好财贸、粮食等支前工作,被称为“运粮司令”。
三、投身新中国建设,为解决粮食问题呕心沥血。1949年上海解放后,陈国栋同志调往上海工作。1950年4月,他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部长等职务。他参与上海解放初稳定市场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建立金融新秩序的斗争,为促进上海财政经济工作根本好转作出贡献。
1952年8月,陈国栋同志调往北京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副部长。1953年9月,他调任粮食部副部长。为稳定全国粮油局势,陈国栋同志参与制订粮油统购统销等重大政策,创立粮票制度,为基本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1958年至1959年出现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高征购的错误,陈国栋同志多次组织人员到全国各地调查,并如实向周总理、陈云等汇报。
“文化大革命”中,陈国栋同志遭受迫害,但他仍坚持真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四、历史转折时刻,勇担上海改造振兴的历史重任。“文革”结束后,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这一历史转折时刻,陈国栋同志被中央派往上海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上海警备区第一政委,中共上海市顾问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他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全身心地投入拨乱反正,平反大量冤假错案。他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持了《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等重大战略的制定,明确了改革开放后上海加快发展的方向。他很早就向中央提出开发浦东的建议,并为开发开放浦东做了大量前瞻性、基础性工作。陈国栋同志认真贯彻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公道正派,坚持不拘一格,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后来,他又身体力行,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上海市级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国栋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十分关心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陈国栋同志关心群众生活,注重调查研究。他倡议建立并带头坚持实行每星期四下基层调查研究的制度,上海的许多工厂、乡镇、学校、科研院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关心上海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关心城市居民的副食品供应,他强调每年要由市委、市政府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和副食品工作会议,推动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切实保证农民口粮和城市副食品的供应。
陈国栋同志生活简朴、清正廉明。他从不为个人、亲属牟取私利;对住房、用车、秘书的配备,一律听从组织的安排,自己从不提要求。在上海市委常委会和领导干部会议讨论问题时,他总是要求大家畅所欲言,仔细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才作出结论。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他主动搬出了原来的寓所。他还将自己与老伴一生积蓄共20万元全部捐出,专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读书。
陈国栋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好党员、好干部,他的革命精神、丰富经验和崇高风范是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从江西婺源前来上海,参加由上海市委主办的“纪念陈国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他的革命业绩和不朽功勋,追思他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不懈奋斗的高尚品格和崇高风范。在此,我谨代表陈国栋同志家乡――婺源36万茶乡儿女,诚挚地表达对陈国栋同志的深切怀念,并向陈国栋同志的亲属表示亲切的问候!
陈国栋同志原名吴永和,因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改用母姓。《婺源县志》和有关史料记载,陈国栋同志的曾祖父吴元视、祖父吴德乾,均是清光绪年间的地方官员,是西汉开国名臣长沙王吴芮之后。父亲吴清芬先是以专业技术服务社会,后来参加北伐军任军医,征战途中不幸殉难。世代书香的生长环境,父亲的革命精神,影响了陈国栋同志的一生。
陈国栋同志对家乡婺源怀有深厚的情谊。原婺源县委书记詹永东同志在1977年8月赴京出席党的十一大期间,与时任全国供销总社主任兼党组书记的陈国栋,上海市委书记林乎加等人,同在北京前门饭店用餐。餐桌上,陈国栋同志谈起了父母,谈起了家乡婺源,谈起了很久没有听到的熟悉的乡音。当詹永东邀请他回家乡看看时,陈国栋同志深情地说:“真想回老家看看,可一直没有时间。”
陈国栋同志一生都在为革命奔波。战争年代,他辗转各地,从事根据地和解放区的财税、粮食工作,连母亲都失去了联系,哪有条件回婺源老家?解放后,他先后在财政部、粮食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中央有关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又哪里挤得出时间?他主持上海市委工作后,正值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有多少大事等待他去决策、去主持、去落实!退休后,由于身体原因,也未能回婺源走走。“回老家看看”的美好愿望,始终深藏心中。
陈国栋同志逝世之后,子女根据他生前的意愿,在2006年6月将部分遗物赠送给家乡婺源,以表达陈国栋同志生前未尽的思乡之情。这些遗物,记录着陈国栋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的点点滴滴,是一份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是党史教育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生动教材。这些遗物整理后在婺源博物馆和图书馆陈列展出,供人们学习、瞻仰、纪念,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凝视它们,婺源人民会为家乡拥有这样一位时代骄子而倍感自豪!
婺源与上海,虽隔数百里,但渊源颇深,在历史、人文、商贸、旅游等多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海是陈国栋同志战斗过的地方,婺源是陈国栋同志生前牵挂的家乡。
纪念陈国栋同志,深切缅怀陈国栋同志的丰功伟绩,最重要的是学习他的精神品格,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造福一方百姓。主动对接上海的发展理念,借力上海的发展动力,保护、建设和开发好婺源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全面提升“中国最美乡村”的品位,为上海,为全国,打造一方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陈国栋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六年了,但是他为革命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为党和人民奋斗不息的精神品格,让我们永远铭记,将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美好家园的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国栋同志以久病之身,于六年半前永远离开了我们。当时,我深感悲痛,今天更十分怀念他。
从1980年秋起,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将近八年,直到我离开工作岗位。他的重要教导,给我留下的记忆是很难淡忘的。
国栋同志不仅在我最后一段工作经历中是我的直接领导,他还是我年轻时的革命引路人,是我在共青团工作岗位上的直接领导人。
从1934年至1937年底,我是国栋同志领导下的一个共青团员和团的区级干部。的确,青年时代的革命记忆,至今犹新,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确是不多的。回想起青年时代的往事,更让我怀念他。
1934年夏,国栋同志当时是共青团江苏省委的负责人之一。他派出组织员到南京开展工作,我被吸收为团员。当时,我是南京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不久南京的地下党团组织遭到大破坏,我很快避难去了北平。
在北平,1935年“一二九”学生抗日救国运动前夕,我再次由国栋同志从上海派往北平的工作组吸收入团,之后成为团的骨干、区委委员。
这个共青团江苏省委派出的工作组,在国栋同志领导下,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一年多时间里,已有团员一百多人。
1936年秋,按国栋同志指示,将团员全部移交给党的北平市委。这时北平已经在党中央华北局领导下重新建立了北平市委了。这一百多个团员经过党委的政治审查,全部转为党员,编入了各个党支部。同时,根据国栋同志指示,将7个团干部调回上海。我是7个人中的一个。我于1936年9月回到上海。国栋同志和我们接上关系,告诉我们党中央已有决定,停止发展团的组织,要我们主要参加上海救国会活动。
这时,我知道共青团江苏省委领导下的团员还有约300人。在当时,党在上海各个组织系统都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共青团还能保存这样一批革命力量,这也是国栋同志的历史功绩,是值得我们赞颂的。之后,这批保存下来的团员和团干部,绝大多数都参加了党的队伍。我也于1937年转为党员。
1937年党中央重建中共江苏省委,刘晓同志任省委书记。6月间,刘晓同志到了上海。他决定调国栋同志去苏北工作。直到1949年5月,我才又与国栋同志在解放了的无锡市会师。这时,他是苏南区党委委员、苏南行署副主任,我是苏南团工委书记。彼此畅叙别情,知道当年团的干部大都已是党的干部,大家都十分欣慰。
1979年,我在“文革”后复出,工作前后将近八年。从1980年秋起,我就又在国栋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在他身边工作,留下的印象和感受的熏陶、教诲是深刻难忘的。更增加了今天我无尽的思念。我应该在这里多花些时间,做些叙述。
首先是,他对贯彻党中央决策精神、小平同志、陈云同志指示和谆谆嘱咐,是坚决的、坚韧的。
从1980年下半年起,他进一步组织干部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复查、平反落实政策,考察局以上干部和调整干部队伍;他更直接领导和组织市委党校大量培训干部。1982年,胡耀邦同志派胡启立同志到上海考察,为研究1984年的全国整党内容做准备。研究这次整党主要整什么?是否会引起新的动乱?他了解各方面情况后,惊讶地说:“你们上海早已在整党了!”“你们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并没有导致新的动乱呀!”及至1984年,全国开始整党,而上海市的局级单位,百分之八十已是新调整的干部在领导整党了。
二是他特别重视发扬党内民主,放手走党内群众路线,选拔党政局以上的主要领导干部。先是建立了“人事小组”,以钟民同志和杨堤同志为首,主持评选了一批“文革”中被“废弃”了的老干部,让他们重新复出。此后,又在全市局处级干部大会上动员选拔新的市级领导成员。吴邦国、黄菊、张定鸿、朱宗葆、倪天增、陈铁迪、孙贵璋等领导同志,就是这样被选拔上来的。这种放手党内民主的做法,至今还为一些同志所赞颂。
三是国栋同志始终嘱咐要避免过去关门整党的教训。要在整党过程中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做到整党、经济两不误。强调慎重对人的政策,不要再有遗留问题。芮杏文同志在做上海整党结论时感叹地说,“上海在四年半的整党中,没有伤人,也没有死人,很不容易!”
四是对党政的重大决策,他总是沉着稳健,深思熟虑,不忙不慌,不仓促做出决定、做出部署。宁可慢些,但求稳些。
五是国栋同志很少突出个人。注意团结集体,发挥立教、道涵、杨堤、钟民等同志的作用,对全市性大会总是尽量让立教、道涵同志出场。
以上,都是我应该永远学习的!想到这些,我更怀念国栋同志了!
我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国栋慈善助学基金的受助学生陈硕,现就读于复旦大学。2009年是我的幸运年,因为在这一年,我加入了“国栋”这个大家庭,国栋助学基金不仅在经济上帮助我,而且在学习和精神生活上对我关怀备至,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这关爱像一股股暖流,涌进了我的心扉。
初入“国栋”时,我了解到国栋慈善助学基金是由原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爷爷的亲属为了了却陈爷爷生前的愿望捐赠发起设立的,用于帮助上海市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克服暂时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我当时就感到“国栋”二字不仅是一种纪念,更饱含了陈国栋爷爷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如今国栋慈善助学基金已经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品牌项目之一,并在陈爷爷家人悉心运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壮大,而我有幸亲历这个充满爱心的集体发展和成长的历程。
进入“国栋”三年来,我结识了许多家庭贫寒却又十分优秀的同学,有眼盲心亮自强不息的严强哥哥,有勇担家庭重任的孟一坤学长,还有大学毕业远赴海外留学的“国栋”学子。“国栋”并非一个按照单向资助模式运作的传统基金,令我萌生敬意的是那支永远伴随和关爱着我们的教师义工团队,这群负有高度责任感的义工教师和我们一起组成了生机勃勃的“国栋”大家庭,“国栋”教师义工队还荣获过上海市优秀志愿者集体称号。
除了在经济上的雪中送炭,国栋慈善助学基金更关注我们心灵的成长。在“国栋”,丰富的活动让我们在每年暖意融融的聚会中找到一种归属感,我们集体观影聚餐,用收到的购书卡充实灵魂。最令人开阔眼界的当属一年一度的“国栋夏令营”,无锡、宁波都曾留下我们的足迹,今年更是齐聚红色圣地井冈山。站在当年革命先驱开辟出的红色土地上,更能体会到一份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
在结对教师的悉心指导与关怀下,我在学习上渐渐排除干扰,专心接受大学强度与广度并重的课程学习。同时我也努力致力于自身的历练与思想素质的培养,并在今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组织对我的肯定,也是一种激励,以后的道路还需要我脚踏实地以严格标准走下去。
慈善助学与人文关怀,在国栋基金会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我有幸得到这样双重的“阳光雨露”,也立志将这份关爱与志愿服务精神一直传递下去,惠及更大的人群。去年世博期间,我也作为小蓝莓的一员,以最有意义的方式参与到这场国际盛会中去,并荣获“城市志愿者之星”称号。我想这就是在“国栋”耳濡目染的服务社会之志愿精神。也许我们现在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如果能用被温暖的手去温暖别人,这就是爱心传递的真谛。
大爱无言,真情相知,今天在这里对陈国栋爷爷的缅怀,不仅是对陈爷爷为祖国和上海发展所做贡献的纪念,更是我们国栋慈善助学基金受助学生作为一个晚辈对长辈最崇高的敬意。国栋慈善助学基金是陈爷爷无私奉献精神的延续,凝聚着那一代志士仁人的报国情怀。我们每一个“国栋”人都会牢记前辈的理想和教诲――认真做人,踏实做事,回报社会!
来源:《解放日报》
上一篇:下一篇:
共有评论 0 条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中国农村综合改革研究网() & 2009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邮或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投稿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网三陈潜在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