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演员徐惠新的老婆袁小良的老婆

盛小云 袁小良 [莺莺操琴] - 苏州评弹流派唱腔欣赏 - 戏曲人网
中国曲种大全:
盛小云 袁小良 [莺莺操琴]()
已被点播:次
土豆04-14土豆12-20优酷10-03优酷10-15土豆01-23土豆01-20土豆11-22优酷10-30
添加时间: 17:06:49苏州评弹流派唱腔欣赏 是由()整理发布。另外给您推荐一下您应该也喜欢看的:苏州评弹流派唱腔欣赏
1苏州评弹流派唱腔欣赏[1]2苏州评弹流派唱腔欣赏[2]3苏州评弹流派唱腔欣赏[3]4评弹金榜巡回演出评弹流派演唱会 015评弹金榜巡回演出评弹流派演唱会 026徐淑娟 [宫怨]7沈玲莉 [恨不相逢未嫁时]8王瑾 [王熙凤]9程艳秋 杨乃武 密室相会(严调)10周映红 拷红(琴调)11袁小良 梁祝 送兄(尤调)12沈伟辰 孙淑英[昭君出塞]13江文兰 [宫怨]14魏家申 黛玉焚稿(魏调)15程健-紫鹃夜叹16沈玲莉 新木兰辞17薛惠君 紫鹃夜叹18濮建东《黛玉焚稿》19王惠凤 黛玉葬花(丽调)20沈世华 黛玉焚稿21青春之歌回顾[庄文倩.伴-王纪文]22范林元 [寇宫人]23陆锦花.高博文 情探梨花落24王玉立 玉蜻蜓 拷文(陈调)25评弹 明末遗恨 别太庙(夏调)26弹词开篇.西厢待月-侯莉君 侯小莉 唐文莉27毛新琳 芦苇青青 望芦苇(张调)28庞婷婷 思凡(俞调)29徐惠新 珍珠塔 方太太思子(周云端调)30顾佳音 红娘问病(侯调)31[莺莺操琴] 孙扶庶32蒋云仙 [什锦开篇]33蒋陈调《玉蜻蜓拷文》34周映红[琵琶记-哭坟]35袁小良-托三桩36黄正华 梅竹37柯勇.伴-崔逸龙-珍珠塔论功名38余红仙[王熙凤]39邢晏芝杜十娘弹词开篇40沈仁华 郭玉麟 [弹词开篇集锦]41杨俞调《西厢长亭》42徐天翔东海好儿女乘风破浪43秦建国-莺莺操琴44珍珠塔二见姑[薛小飞(邵小华)......
?视频列表自动连播
{if:1=0}{end if}
优酷04-08土豆11-22土豆01-20土豆08-03优酷02-07土豆01-12优酷08-25土豆12-18
戏曲人网()是一个戏曲爱好者建立的个人非盈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商业广告。琼ICP备号
版权申明:戏曲人网所有视频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各大视频网站,戏曲人网不参与视频的录制与上传。如视频存在版权问题请来信告知!评弹下载-评弹下载视频mp3下载
当前位置: >>
>> 评弹下载
主  演:倪迎春、邢晏芝、蒋月泉、刘韵若、秦建国、徐丽仙、朱良欣
剧  种:戏曲综艺
时  间:
在线点播服务器①(来源:优酷)
  评弹石一凤,浦江两岸沐春风,林冲长亭 倪迎春,邢晏芝《咏梅》,梅竹 蒋月泉,鲍坤《秋思》,评弹苏州美,评弹天地中国评弹日本讲弹联袂演出,苏州弹词《杜十娘》陆雁华 薛惠君,苏州评弹《战长沙》王池良 黄嘉明 袁小良,《啼笑因缘什刹海》徐惠新 江肇j 盛小云,经典妙韵集张调,珍珠塔见娘 施斌 陈琰,玉蜻蜓佛地寻亲 江文兰,评弹蠡园天赋 蔡小华,评弹寄畅园U怀 周红,评弹太湖仙岛 王跃伟,评弹《苏州好风光》,苏州评弹秋思,短篇弹词洛神赋,评弹天地之说,评弹天地之弹,经典妙韵集杨调,经典妙韵集评话,经典妙韵集张调,经典妙韵集丽调,弹词开篇《孔雀东南飞》《钗头凤》,评弹《秋江送别》王建华 倪怀瑜,《珍珠塔婆媳相会》张凌平 唐蔚羽,弦索春秋 玄妙观 陆建华 沈玲莉,西湖十景 刘韵若,情探梨花落 徐丽仙,《夺印夜访》朱良欣,《沁园春雪》秦建国,评弹惠山揽胜 刘敏,评弹《雨打梨花》,白蛇上金山 蒋月泉,评弹灵山大佛 程健,《新琵琶行琵琶恨》周剑英,珍珠塔妆台报喜 高博文 周红,《蝶恋花答李淑一》余红仙,孟丽君夫妻相会 王瑾 袁小良,珍珠塔见娘 王柏荫 张鉴国,《战地之花磨盘受困》徐惠新,评弹天地青春日记,短篇弹词情断桃花扇,《剑阁闻铃》沈文军,世间哪个没娘亲 蒋月泉,评弹林老三诉苦 毛新琳,评弹庵堂认母 二胡演奏,评弹天地 金丽生专辑,苏州弹词《姑苏水巷》,评弹天地 赵慧兰专辑,雷雨重逢嵌花名 吴迪君,薪火相传经典评弹传承展演,评弹天地 书坛群芳谱余红仙,评弹天地 书坛群芳谱石文磊,情探桂英自尽 范林元 沈玲莉,珍珠塔思儿 赵开生 郑樱,评弹鼋渚月明 胡国梁 庞婷婷,苏州评弹金奖新十佳青年演员专楫,苏州弹词名家名篇 陆雁华 薛惠君1,董小宛月夜相思 郑缨 袁小良 王瑾,林子文贵府帐房 张鉴国 赵慧兰,《玉蜻蜓三搜庵堂》黄海华 吴静慧2,苏州弹词名家名段 陆雁华 薛惠君,苏州弹词对唱开篇《牡丹亭》选段,09评弹之春张鉴庭评弹艺术演唱会 1,09评弹之春张鉴庭评弹艺术演唱会 2,弦索春秋 隔壁戏 施斌 吴静 盛小云,经典妙韵集流派纷呈,苏州评弹《姑苏水巷》,周红《饮马乌江河》,评弹梅园p梅 魏含玉,评弹新木兰辞 王宠ぃ赖详讨 1,评弹邢晏芝 2,经典妙韵集琴调,《庵堂认娘》庞伟忠,09评弹之春清韵漂流 1,09评弹之春清韵漂流 2,评弹白蛇传选段 断桥,评弹《白蛇传 合钵选段,《听雨楼》周红 高博文,电视书场名家名篇 胡国梁,评弹天地名家后裔贺新春,评弹天地弦歌时音 第三集,评弹天地书坛群芳谱之庄凤珠,评弹天地 书坛群英会赵开生,评弹天地 书坛群芳谱邢晏芝,评弹天地书坛群芳谱蒋云仙,评弹天地书坛群芳谱余红仙,明日之星评弹流派演唱会 1,明日之星评弹流派演唱会 2,珍珠塔方卿写家信陈希安高博文,啼笑因缘天桥听歌程美珍程小珍,评弹开篇,何日君再来,永远的江南,莺莺拜月,游回基地,评弹天地 书情―徐檬丹访谈录下,评弹天地 赵开生艺术生涯展演1,评弹天地 赵开生艺术生涯展演2,评弹金榜巡回演出评弹流派演唱会 1,评弹金榜巡回演出评弹流派演唱会 2,《苏州弹词》金丽生 盛小云 美德扬帆,《虎字开篇》陆人民 吴伟东 马志伟 沈彬,《经典回眸》弹词开篇 浦江钟声 刘韵若,评弹开篇《白蛇赏中秋》舒悦 周慧 演唱,评弹开篇《新木兰词》越剧演员韩婷婷反串,评弹天地 纪念弹词表演艺术家朱雪琴专辑,评弹天地评弹电视节目三十年回顾之光阴,江浙沪评弹名家名段演唱会 上,江浙沪评弹名家名段演唱会 中,江浙沪评弹名家名段演唱会 下,苏州评弹金奖新十佳青年演员专辑1,苏州评弹金奖新十佳青年演员专楫2,苏州评弹金奖新十佳青年演员专辑3,评弹天地书情录江文兰专辑,评弹天地水动风凉夏日长。
加微信号:xijuc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为好友,好礼送不停!免费送戏票,纪念品,戏曲MP3播放器,戏曲动漫卡通玩偶,戏曲T恤,戏曲鼠标垫,手机壳等!准时为您推荐戏剧热点信息。
戏剧网榜单
10-1711-63-108-261-269-112-138-139-161-2111-1411-209-1710-104-147-67-63-21
本剧种推荐的几出戏
5-85-54-284-214-144-124-63-263-161-241-912-2811-2611-2111-1110-48-227-30评弹艺术家袁小良:将电子琴迪斯科搬评弹舞台(图)-中新网
评弹艺术家袁小良:将电子琴迪斯科搬评弹舞台(图)
袁小良在演出。
  国家一级演员、苏州著名评弹艺术家袁小良从艺三十年来,勇于改革创新,努力追求时尚。1985年,年轻的袁小良曾将电吉他搬上评弹舞台自弹自唱;1987年,其运用电子琴为评弹伴奏,为此苏州评弹界曾掀起了一次轰动。当时26岁的他,还独自出资组办了一个“评弹改革演出团”。他打破评弹传统,将坐着表演的评弹“站”了起来,还将广大青年欢迎的迪斯科音乐融进苏州评弹中去。1997年,他把青年装穿上评弹舞台。在演出时,其将评弹的表现手法融入到歌舞剧中去,让时尚人士亲密接触评弹表演。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每一次大型演出和比赛,他表演的节目均是自己创作或改编的而且自己设计唱腔、说表、弹奏和人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拥有大量的粉丝,被誉为“凉粉”。从评弹团到评弹博物馆工作的袁小良,始终保持一名苏州评弹演员的身份,他主持苏州电视书场、参与有关评弹的活动,其演出足迹还遍布苏州大中小学以及军营和许多知名企业;他还与大学生、中小学老师上过课,又为外企白领演讲《评弹的那些事》。这一切不断扩大了苏州评弹的影响力,提高苏州评弹品位。他所演出的节目,已被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浙江、江苏、苏州、无锡等电视台录制、播放、出版达数千小时。2000年初李岚清同志欣赏了袁小良创新代表作《约会》后亲笔题词:“为振兴评弹事业而作出更大的贡献”。冯骥才也欣然为他题词:弹似风弄竹,唱如水过石,说乃花满地,只怪我来迟。袁小良不但为广大观众所欢迎,而且在各类比赛中屡屡折桂。曾获中国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巴黎国际曲艺节第一名“卢浮金奖”;江浙沪中青年评弹精英大赛金奖第一名;二省一市青年评弹大奖赛金奖第一名;第一、二、三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表演金奖”均名列三甲;江浙沪“最受欢迎的弹词演员”等殊荣。他身兼苏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昆评室副主任、中国评弹博物馆副馆长等多职。
  袁小良多次出访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丹麦、瑞典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地演出、推广评弹艺术。1998年在台北新舞台演出,袁小良在一分半钟时间内,用苏州评弹的“道白”表演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演变,征服了一千多名观众,由此让观众更进一步了解苏州评弹。袁小良一再表示:“我无意创造流派,但一个演员,总有一个目标,有所追求,就是到晚年,回首往事,也可有些安慰,无愧于自己的一生,无愧于自己钟爱的评弹艺术”。本报记者 张毕荣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评弹网
中国评弹网
87岁的评弹艺人骑电瓶车玩微信
——马小君口述评弹人生
葛& 华& 采访编辑
&&&&&& 我是怎么喜欢上评弹的呢,要从我的父亲说起。我的父亲是黄埔军官学校毕业的,因为身体比较瘦弱,所以毕业之后,没有到部队去,分配到铁路局,在苏州边上的浒墅关做火车站的站长。
&&&&&& 七·七事变后,铁路局解散,我们全家逃难到上海外婆家投亲。八年抗战期间曾经有日本人请我父亲出去工作,我父亲虽然是国民党党员,但是很爱国,拒绝为日本人工作,整个八年都没有去工作。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我父亲重新到铁路局报到,分配到昆山火车站,当火车站站长。所以我们全家都去了昆山,我就在昆山的玉山中学读书。
& & & &对我来说父亲是火车站站长,自己又是在中学读书的学生,怎么会转变成说书先生呢?或许也是天意吧,那时候我的英语不是很好,需要补课,不像现在出五六十块钱,就可以补一课了,我们那时候旧社会是没有的,学校里办了夜自修,每天晚上让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学生去补课,有老师来教。这样我每天晚上就去补课了,每天一个小时。每天补课回来总会经过一家书场,昆山的仙缘书场。有一次晚上补课回来路过书场,听见里面的弹唱声,我因为好奇,所以走过去。书场的窗户开着,我走过去靠在窗外听书,名副其实的听“戤壁书”,大概是李仲康的《杨乃武》非常好听,接下来每天都去听。从这以后一直去听“戤壁书”,就慢慢喜欢上了评弹。再后来看到台上演出的女下手,身上穿着旗袍非常的漂亮,更加喜欢评弹,逐渐有了成为评弹演员这样的想法。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就不预备再去读书,想拜先生学说书,但是父母那一关是很难过的。因为旧社会对评弹艺人是看不起的,认为是跑江湖下九流的,更何况我们当时还是这样比较不错的家庭。
&&&&&& 但是我还是想下决心去学说书,有一次正好是金月庵和他的妹妹金凤娟来说《玉蜻蜓》,我就去找金月庵先生,想跟他学艺。当时我什么都不会,就给金月庵先生唱了首歌,金先生还是比较满意的,让我回去和家长商量了,再给回音。我回到家,整夜都不能安睡,怎么才能让父母同意我去学艺呢?实在是喜爱评弹,第二天硬着头皮和父母说不准备读书了,要去学说书。父母闻言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痛骂一顿。火车站站长的女儿去跑江湖,万万不可能的。再者金月庵先生提出拜师金要五担大米,当时的米价是一角四分一斤,五担大米还是不小的数目。我父亲虽然是火车站的站长,但是八年抗战期间没有工作,可以说是家破人亡,刚刚恢复工作,家里根本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让我去拜师。父母是预备让我考大学,然后再去考铁路局,绝对不会让我去学艺的,无奈只得作罢,连金月庵先生那里也没有去给回音。
&&&&&& 虽然拜师没有成功,但是我喜爱评弹的心还是火热的。非常巧,对面邻居孙珏亭,当时他和我的年纪差不多,都是十多岁,都很喜欢评弹。斜角对面的邻居是个小道士,二十岁左右会弹弹弦子和琵琶。我们两个小孩就缠着小道士,让他来教我们乐器。小道士说你们这么喜欢评弹,为什么不参加柳社呢?柳社是昆山当地的业余评弹爱好者活动的票房组织。这个票房里有很多票友后来都成为说书先生,有张雪麟、刘宗英、王仲君、傅雪凌(音)、蔡小娟的娘舅马士庵(音)等一批人。小道士领着孙珏亭和我,每天晚上推说是去补习英语,实际上是去票房学习弹唱。就这样开始学起了评弹,当然还要学习苏州话,但是在昆山哪里又能学到苏州话呢?抗战期间一直在上海,后来到的昆山,所以一直到现在我说书的时候还会带着上海音。
&&&&&& 我们一直在票房学习,学会了三、四首开篇《小二黑结婚》、《战长沙》、《刀会》等。后来周六、周日不上课的时候,跟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评话艺人,去昆山乡间的小书场,在评话开讲前免费奉送开篇,作为自己在书坛的实践,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解放。
&&&&&& 解放后,由于我父亲是国民党党员,就被人民政府清洗出来,这样他就失业了,不再是火车站的站长了。当时的境况,我还想去拜师学艺,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然而机缘巧合,人民政府正好在办培训班——扫盲,小学教师扫盲、工会扫盲、人民公社向农村扫盲。我就去报名了,为什么报名呢?因为办校地点在苏州的苏伦纱厂,而我正好想要学苏州话,今后还是想去学说书,所以就去报名了。录取后我被派遣到苏州苏伦纱厂培训四个月,非常巧遇到了华国荫,当时他还没开始说书,因为他也会弹唱,所以在培训期间的周末,每次搞文娱活动,我都和他一起拼档唱开篇。整个四个月学到了不少苏州话。之后华国荫分配到了工会里,而我分配到太仓浏河小学,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
&&&&&& 到了太仓浏河,我第一个打听的就是当地有没有书场,非常巧,当地有一家茶馆书场。身为人民教师,坐在茶馆书场里听书,似乎不是很适合,影响不好,所以我还是继续听“戤壁书”。每天晚上备课之后都会去听书,茶馆的老板就此认识了我。他知道我非常喜爱评弹,有一次给我一张纸,仔细一看是徐丽仙先生《罗汉钱》,上面有曲谱的,对我来说是非常好的礼物。有了这张曲谱,我就在风琴上练习弹唱,这样我又多学会了一段《罗汉钱》。当时我在做音乐老师,每次上课的时候,总会夹杂着一些苏州话来锻炼自己,一直没有放弃自己学评弹的梦想。
&&&&&& 机缘巧合,袁逸良放单档到浏河来说书,茶馆书场的老板问他为什么单档演出,怎么不找一个下手来拼双档。袁逸良说合适的下手不容易找到,书场老板就给他介绍说“本地小学有位姓马的音乐教师,很喜欢评弹,每天都来听书的,是否让她来唱给你听听?”就此我去唱给袁逸良听,他还是很满意的,问我是否决定要学评弹?我说我下定决心要学评弹,他同意带我一起拼双档,教我学评弹。这个时候我已经独立工作,不怕父母再反对我去学说书了。但是有一个现实问题存在,我的父亲失业,全靠我当教师赚钱寄回去赡养父母。我当时每月收入24元,14元寄回家,自己留10元。如果我跟袁逸良去说书,这每月寄给父母的14元就没着落了。袁逸良非常好,他承诺每月负担我寄回家的14元,我出码头的一切开销,全部由他承担。这一年暑假,我就去当地的教育局辞职,从此开始了评弹演出生涯。
&&&&&& 我从22岁开始跟袁逸良一起拼档说书,之后结婚生子,一直都没有分开过。我们当时说的是长篇弹词《林子文》,脚本是问“张调”创始人张鉴庭的儿子张剑琳那里要来的。和袁逸良拼裆正式上台说书后,我才发现这碗饭不容易吃,说书的道路不容易走。从五二年到文革前的十几年里,评弹界的竞争是少有的,人才辈出,名家林立。单单评弹团就有不少,每个评弹团都有自己的尖子、人才,尤其是上海评弹团,拥有众多的名家。当时每个码头都有几家书场,都有敌档,竞争激烈,在书台如果没有扎实的功底,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艺术,今天上台有听客,明天就可能一个听客也没有,被“漂”掉,甚至于连回家的盘缠都没有,没有办法回家。那个时候说书是很艰苦的,不像现在这么有保障,有包场的,全部靠自己的实力来吃饭的。所以作为下手上台之后,我觉得这条路真的很难走。
&&&&&& 这条路要走下去,吃好这碗饭,是必要在书坛上立稳脚跟。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我悟出一个道理,非但要学说书,还要学好心理学。谁的心理学,当然是听客的心理学。听客喜欢什么,对说书先生有什么要求,只有满足了听客的要求,他们才会继续来听你的书,心甘情愿的掏出钱来每天来捧场。我懂得这个道理之后,每到一个码头,就和当地的听客打成一片,和他们谈心,了解听客的需求,了解每一档先生的优缺点,最终我总结出三点经验。第一点,听客喜欢听各种流派,单一流派的表演时间长了听客会腻味,各种不同的什锦唱腔、流派更能满足听客的需求。第二点,有些说书先生的书路太慢,唱一遍、说一遍、表一遍,这个书就没味道了,不讨听客喜欢,书路要快点,要浓缩点。第三点,下手的书很少,在当时我们的时代,下手基本上只有唱个开篇,几句对白,几句唱片。
&&&&&& 我和袁逸良说,我们只有克服这三点,才能在书坛上生存下去,所以以这三点为目标,我们逐条来攻克。
&&&&&& 第一点要去学流派,我把生意停下来,让袁逸良放单档。因为他的嗓子好,张鉴庭的张调、徐天翔的翔调、老陈调都很不错,所以就让他唱这三种流派唱腔。而我专门出空身子,去听各位老先生的流派,挑选流派唱腔中最精华的部分、现场效果最好的部分、最最突出的部分来学习。当时是很艰苦的,不像现在有录音设备,只能带着笔和本子去记录。比如去学琴调,《潇湘夜雨》中的“冷清清两个小梅香”,旋律的幅度很大,现场效果很好,听到之后不能在书场里跟唱,只能匆匆跑到洗手间里,用笔在本子上记录下来,“嗦咪哆啦嗦咪瑞哆”,用拍子把它译下来。再回到书场听,听到一句再跑到洗手间把它记录下来,就这样来一点一点的学习流派唱腔。之后学会了徐云志的徐调、徐天翔的翔调、徐丽仙的丽调等,再加上本来会的蒋调和薛调,大概学会了七八种流派。学习的时候非常艰苦,每天晚上都不能很好的入睡,满脑子都是各种流派。虽然不是很像,但是每种流派的要点都学会了,然后再把各种流派的腔化到《林子文》中去,紧张时唱杨振雄的雄调,激昂的时候唱朱雪琴的琴调,夫妻相会缠绵的时候,唱徐云志的徐调,就这样慢慢做到了听客要求的第一点。
&&&&&& 第二点书路要快一点,怎么办呢?我们拿到的《林子文》只有十四回半,当时每个码头至少要说十五天,书场都是私人开了,停一天老板就要损失一天,所以书场老板总是说“先生帮帮忙,唱足十五天吧。”我们只能多唱点开篇,把书拉拉长。这样又怎么能把书来浓缩,书路行得快点呢?只有这点书,一浓缩变成十三回更加不够档期了。《林子文》的最后一回是顾鼎臣和莫奈和“双救法场”,把林子文救到相府,张鉴庭老夫子就是说道这里剪书的,我们的书是从他儿子张剑琳那里来的,也只有到这里。如果要把书浓缩,是必要把情节延长,我当时好歹是高一的文化程度,就自己编书。有一条线索,张鉴庭老夫子说过的,林子文吐露真情,他不是农民是常遇春的第七代后代,通过这个情节,我编了五回书。有了这五回书加上原来的十四回,一共有十九回书,再把它浓缩到十五回,这样书路就快很多了,很受听客的欢迎,这样第二点又做到了。后来由于码头上的听客对《林子文》太熟悉了,又从这五回书又编排下去,形成了十五回《血臊图》。
&&&&&& 第三点,下手的书少,怎么办呢?我和袁逸良说,起码给我四成半的书说,我起小姐你起小生,我起小生你起老生,我起老生你起武生,我起武生你起莫奈和,总之你一个人不能同时起两个角色。就这样我和他两个人对搭书,到后来蒋月泉先生因为我们生意好,特意来听我们的书,“哦,原来你们两个人,搭书搭得好!”当时我不但说四成半的书,甚至有时候还抢落回,当时这样下手的书落回是不多的,所以现场效果非常,让听客感到很新奇。
&&&&&& 就这样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听客希望的三点我们都做到了,所以在码头上的生意越来越好,承蒙老听客的抬爱称我们袁马档是“码头老虎”、“浙江老虎”。那时候我们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开销很大,但是由于受听客的欢迎,所以生意很好,还有能力在苏州狮子林对面购置了房子。一来二去我们的小名气响到了上海,当时上海书场是不容易进的,但我们还是不敢冒然进上海,只是在浙江一带演出。
&&&&&& 说起我们第一次进上海,那是在1958年的6月1日——上海城隍庙群玉楼书场。群玉楼书场是小型书场,远不如西藏书场、东方书场那么大,但是这家书场很难做,因为它是擂台书场。群玉楼位于城隍庙的中心,四周被各家书场包围着,开着窗演出时声音可以穿到对面、隔壁的书场。如果唱得好可以把对面书场的听客都吸引过来,反之唱得不好听客也容易被对面书场吸引过去。
&&&&&& 当时我们袁马档在湖州演出,群玉楼书场的老板偷偷到书场来听书不让我们知道,行话叫“把脉”,就是来掂量掂量我们的斤两。等到书场散书后,他到我们的房间来,做了自我介绍并邀请我们去上海,准备订一个月的合同。我们两个听后很紧张,表示不敢进上海,婉言拒绝,“让我们再锻炼锻炼,成熟了再进上海”。书场老板表示,不用担心,他已经在下面听过我们的书了,我们的表演形式肯定会受上海听客欢迎的,放大胆进上海好了,他会包底的,就这样1958年的初夏我们就进上海了。
&&&&&& 到了上海群玉楼书场一看,吓一跳,对面东方书场是张鉴庭、张鉴国先生双档的《林子文》,这叫我们袁逸良马小君的《林子文》怎么说呢?怎么可能和老牌《林子文》做“敌档”呢?肯定会“漂”得干干净净!我们两个人整夜都没有合眼,又不能逃回去,只能硬着头皮上。一天听客的反应还不错,第二天变成客满了,是因为我们的书艺比张双档好吗?不是的,是因为张双档的书路慢,我们的书路快;我们还唱唱什锦开篇、流派,听客有些好奇;第三点张双档一直在上海,我们的名字陌生,听客们没有听过,听众有种新鲜感。在台上演出,别人说“大书一股劲,小书一股情”,我们两个既有劲又有情,卖力得不得了,所以又能讨听客的喜欢。再有张双档是真客满,听客多得挤不下了,就去我们书场听书了,这样我们也沾了张双档的光。
&&&&&& 下来的半个月时常客满,我们终于在上海站住了脚,其他书场老板纷纷过来和我们签订合同,这样我们就在上海连续演出了一年多。当时是四挡书越档演出,四家书场越做,坐着三轮车在四家书场轮流演出,我们和顾宏伯、金声伯等越做,也同时把我们的名气带响。
&&&&&& 我们就这样在上海书坛上生存下来,我们书坛道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很平凡但是又很艰苦。
&&&&&& 笔者又和马老师起她的子女时,她显得相当自豪开心,她说我的三个子女,大女儿袁小萍、小女儿袁小芳、儿子袁小良,三个人怎么会去学说书呢?因为我们父母热爱评弹事业,所以三个子女必定让他们去学说书,一个也不参加其他工作。他们都是“小字辈”,这三个孩子是否成才呢?都不错,相当的不错。大女儿袁小萍虽然唱不是很出色,但是说表非常好,好像有一回《三请樊梨花》录音在的。小女儿袁小芳真的很好,聪明得很,琵琶弹得好,说表也好,唱也好,表演也好。记得在浙江省评弹汇演时获得了第一名,演出下台之后,道中们喜欢得她不得了,都热情的抱着她,向她表示祝贺。袁小萍、袁小芳、袁小良三个人拼档在杭州大华书场演出《三请樊梨花》,场场客满,报纸上还专门报道了“袁家三小登台亮相”,当时评价很高,现在这张报纸我还珍藏着。
&&&&&& 三个子女能有这样的成绩,对评弹有点贡献,是我们父母把他们培养成才吗?不,不是的,倒不是我们谦虚。实话实说吧,我们都有自知之明,我和袁逸良都没有老师,都是半路出家的。我是二十二岁登台,袁逸良比我还要早三年登台,一直要到后来才拜的名家徐天翔做先生,相当于是拜“过堂”先生。我们两个人的艺术基础,自己知道和名家们相差很大。我们之所以生意好,是因为我们迎合听众的需要,满足了听众的需求,所以才在评弹界立牢脚头。我们两个人的技艺是非常有限的,如果靠我们自己来教育子女,根本是不可能让他们成才的,不可能有前途的。那这三个子女怎么培养呢?当时都是跟着我们夫妻出码头的,根本没有拜过先生,也没有跟我们学习过。不信的话,可以去问下袁小良,“你父母是说《林子文》的,你说一回出来呢”,他肯定说不出来的。因为我们父母说书从来都是不让他们听的,一到码头就让三个孩子去对面书场听别的先生的书,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和长处,不管是弹唱,还是说表都让他们去学。上海团所有的老师都让他们听,其他团的老师也是如此,就这样他们凭借这样的机会、自身的智慧和努力,不断学习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 到后来袁小萍、袁小芳转业后,坚持说书的只有袁小良一个人了。他们的父亲袁逸良伤心了许久,特别不舍得小女儿,小女儿袁小芳是个人才。袁逸良对袁小良说,“两个姐姐都转业了,如果你再要转业就不要认我这个父亲了,不要再进袁家门了,这条评弹的路,你要一直走下去!”所以袁小良就一直坚持下去,一直在外面跑码头、演出。甚至当袁逸良病危的时候,都没有见到儿子。当时袁小良、王瑾夫妻正在北京参加亚运会期间的演出,我问袁逸良是否要拍电报让他们请假回来,袁逸良说“不要,不能让年轻人因为我而失去这样好的演出机会,他们的路还要一直走下去的,回来给我送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到袁逸良闭眼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袁小良和王瑾都没有回来看他最后一眼,那时儿媳俩正在为中央首长万里、胡乔木等领导的演出,并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可见袁逸良对评弹事业是真心的热爱与全力的支持。
&&&&&& 袁小良进苏州评弹团后先拜的龚华声,后来因他比较喜欢学唱尤调与小飞调,又分别投拜尤惠秋与薛小飞为师,而我们父母没有传授给他任何技艺,最多会偶尔点拨、纠正他下。他的启蒙老师是谁呢?是一只留声机,一叠评弹唱片,我在杭州买的,买回来之后就扔给了他,让他一面读书一面学评弹。他完全是在留声机和唱片的“指导”下学会的,我做母亲的演员看到成长、成才是靠自己,自学成才的。尤其是袁小良与王瑾拼档成为夫妻档后,更加是珠联璧合,加上三位名师的指点教诲,更上一层楼,作为母亲为他高兴。袁小良为评弹艺术真的是完全都钻了进去了,为评弹事业完全是扑进去了,当然也为儿子今天的艺术完全超过了父母,青出于蓝,令我骄傲的。
&&&&&& 后因工作需要,袁小良去评弹博物馆当副馆长了,还是搞得评弹事业这份工作。一方面自己收学生,把评弹艺术传授给学生们;另外一方面还在培养一批听众的接班人。现在听众是青黄不接,没有了听众,评弹也就没有了。袁小良在这方面是努力的,去大学里讲课,去中学演出,教小学生弹琵琶等等。他明白一定要让年轻人对评弹感兴趣,扩大评弹的影响,让年轻一代喜欢听“中国最美的声音”,才能让评弹更好的兴旺起来,这一点他是化了不少心思。
&&&&&& 我年龄虽高,但对待评弹创新总是支持、关心、接受的心态,也发现袁小良特别近几年束来他编演的几个节目,很有创意,如短篇《约会》、边唱边舞的《时尚苏州》,最近演出的《新梁祝·两只蝴蝶》,很有特色;男生唱《蝶恋花》过去是没有的,都是他自编、自导、自演,在地方曲艺中是很跟时代潮流的,听上去有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的确很好。作为他的母亲先支持他去闯,如观众听众不接受可去反思再重来,我是比较能接受新事物的老年人。当我看到儿媳家里的奖杯、奖状多了,成名了,成了有影响的名人了,袁逸良你可含笑九泉了。能看到儿子袁小良有这样的成就,我们很有脸面,感到很满足、很欣慰、很幸福。
&&&&&& 接着笔者又与马老师聊起她的晚年生活,马老师说,我现在居住的地方是小女儿买的房子,位置很好,有电梯上下楼,很方便;大女儿也搬到附近,时常可以来照顾我;袁小良和王瑾夫妻经常来看看我,对我都非常好。平时我生活很规律,每天六点半起来,晚上看过电视《海峡两岸》后睡觉,基本上九点一刻入睡,晚上八到九小时的睡眠。早上起来,点心吃好后,“买、汰、烧”,一个钟点工一隔一过来打扫卫生,下午一场麻将,都是评弹界的道中,像盛小云的母亲盛玉影、徐慧珠、周玉倩等,每天都这样很自在。
&&&&& 我今年己87岁了,年纪大了买东西拎不动了,所以有时候还要自己开电瓶车出去买买东西,开电瓶车可以把东西放在后面,不会太吃力。我的电瓶车是三个轮盘,所以开起来比较稳,比较安全,我的儿子袁小良还要和我开玩笑,说我“宝马”也买起来了。我现在虽然年纪大,但我性情较好,乐观爽朗,天气好的时候还会出去走走,拍拍照片,连年轻人玩的微信我也会玩,恐怕你们不会相信吧。前年我八十四岁的时候,还放单档在阳澄湖书场演出,为的是把我的长篇《血臊图》传给张家港评弹团殷琴,哈哈也想为评弹做点传承工作。
&&&&&& 现在儿子、女儿、媳妇、女婿都很孝顺我,日常照顾有大女儿做孝子,物质支持有小女儿出票子,精神安慰有儿子给面子,哈哈说说笑笑,有人给我“三子老太”外号。我自己的身体也很好,在整个评弹界来说是“最最幸福的老太”了。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袁小良前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