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新近峨眉山尼姑庵招聘条件需要什么条件

描绘大美西藏新面貌(组图)
(原标题:描绘大美西藏新面貌(组图))
开幕当天,上千拉萨民众观展。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展览现场  唐朝杨摄  这是一幅无与伦比的反映当代西藏风貌和人物的画卷。圣洁的雪域高原,庄严的布达拉宫,红墙下转经轮常转不息,牦牛群点缀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洁白的哈达、香甜的酥油茶献给四面八方的客人……这样的地域美景,这样的壮阔画卷,都出现在中国书画院创作的巨幅国画《大美西藏》中。
  作品日前在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首展,画卷以长达123米、高3米的恢宏气势将西藏的风土人情和美丽新西藏全景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
  这是一个团队集体历时4年创作的巨作。《大美西藏》巨幅国画由中国书画院院长陈鼎坤带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书画艺术家,突破重重困难走遍雪域高原每一个角落写生,用艺术家的笔触记录下了美丽西藏的圣洁与庄严、雄伟与神秘。4年时间的千锤百炼、反复修改,《大美西藏》终于圆满收笔落章,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大礼。
  笔者应邀从北京赴拉萨参加了这一盛展。在开展仪式上,陈鼎坤院长在讲话时历数了《大美西藏》的七部曲:再唱山歌给党听;古老的信仰,神圣的寺庙;祥和的环境,欢乐的气氛;永恒的记忆——播撒智慧之光的人;圣洁的雪山,神往的土地;神奇的天路,发展的高原;璀璨的文明,多元的文化。
  其中,在《大美西藏》画作中心部分,采用浓墨重彩的笔触,以布达拉宫为背景,全景式展现古城拉萨花团锦簇,雪域高原焕然一新,各族人民纵情歌唱,重点描绘了习近平(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在2011年7月,率领中央代表团参加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活动,与西藏各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的欢腾、和谐场景。苍莽的原始森林、辽阔的牧区草场、星罗棋布的 湖泊……《大美西藏》画面以变化交错的描绘,吸引着人们通过艺术表现去揭开西藏神秘的面纱。
  创作的灵感与艰辛
  这是中国书画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创作。
  2011年6月,中国书画院为完成国务院新闻办等部委交办的《多彩中华——中国56个民族风情画卷》创作任务,由云南昆明出发,经滇藏线进藏采风写生,在拉萨市雪莲宾馆举行创作启动仪式。恰逢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筹备期间,艺术家们由此产生了创作《大美西藏》巨幅国画的灵感。
  巨画需要灵魂引领画笔。《大美西藏》确定的创作核心灵魂是:党中央情系高原,心系西藏,与西藏各族人民心连心。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上,一个和谐稳定的西藏,民族团结的西藏,宗教和睦的西藏,民生改善的西藏,边疆巩固的西藏,生态良好的西藏,如雪山上升起的朝阳,绽放出耀眼的光华。西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金光大道上,西藏的美丽富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道独特风景。
  创作的灵魂有了,就有了神来之笔。自2011年以来,陈鼎坤带领创作团队,先后百余人次走进西藏,学习领教西藏文化,感受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间经历过飞石、泥石流、山体滑坡、阴雨连绵、泥泞道路、风雪交加、山高路滑等多种自然灾害和恶劣环境的考验。整整4个寒暑,六易其稿,作品终于在今年9月完成。
  《大美西藏》展现了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成就,描绘的是雪域高原壮观神奇的自然风貌,讴歌的是藏族同胞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由农奴到主人的历史性跨越,宣示在党中央领导下的西藏明天更加美好的壮丽画卷。
  据悉,参与创作的26位画家中有汉族、纳西族、蒙古族、满族、彝族、傣族、侗族等民族,本身就是民族团结的见证,贾宪悟、常发庭、张金玉、张胤蓉、熊式辉、黎友兴、李俊、郭晓冬、田学、邵大发、丁焕东等26位老师的名字也将与《大美西藏》一起长存于世。
  拉萨首展盛况空前
  这么巨大的画作到哪里展出?拉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和创作团队的画家们也颇费一番脑筋。最终经市委拍板,选择在北京市援建的鸟巢式建筑——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举行。
  《大美西藏》首展,无异于拉萨民众庆祝一个节日。一大早,文化中心就汇集了身穿盛装的来自拉萨的各族民众甚至全国各地的书画爱好者。当巨幅国画《大美西藏》的红盖头被掀开的那一瞬间,在场的上千名市民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拍照、录视频留念。来自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的居民洛桑旺堆一边用手机录视频留念,一边惊叹道:“太震撼了!没想到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经幡寺庙被画家画出来像真的一样!”60多岁的央金老阿妈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双手合十,连连点头称好,并说了好几声“谢谢”。
  开幕式观画展环节,从北京来此援藏6年、现任拉萨市委副书记的马新民边看展览边向笔者发表感想,他说,这是一幅饱含艺术家们对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道贺之情的上乘厚礼,凝聚了西藏和各族同胞兄弟对西藏美好未来的真诚祝愿,更是一幅寄托着世人对人间圣地大美西藏永恒大爱的精品力作。感谢画家们的创造性劳动。
  据悉,《大美西藏》拉萨首展之后,还将择机在上海、昆明等全国各地省会城市展出。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48576条
评论123737条
评论105736条
评论104316条
评论99475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崔保华看望来川考察学习的西藏尼姑暨驻寺女干部培训班学员 -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网站
&&&&&&&&正文
崔保华看望来川考察学习的西藏尼姑暨驻寺女干部培训班学员
/ ( 13:12:00) 来源:
&&&& 日,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崔保华在成都看望了来川考察学习的西藏第九期尼姑暨驻寺女干部培训班学员。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项晓峰、秘书长凌文陪同看望。
&&&&&&&&&&&&&&&&&&&&& &
&&&&&&&&&&&&&&&&&&&&&&
&&&&&&&&&&&&&&&&&&&&&&
&&&&&&&&&&&&&&&&&&&&&&
&&&&&&&&&&&&&&&& &&&&&&
&&&&&&&&&&&&&&&&&&&&&&&
&&&&&&&&&&&&&&&&&&&&&&&
&&&&&&&&&&&&&&&&&&&&&&&
&&&&&&&&&&&&&&&&&&&&&昌都市新闻网群:|||||||||||
您当前的位置: >
西藏有名的尼姑庵
21:41编辑:admin来源:未知
评论:点击:
阿尼仓古是西藏最为著名的尼姑庵
太多太多来西藏的和西藏的人没有去领略那里的花与草,人和事,遗憾之大,将陪伴终生。
关于西藏阿尼拉的事情,最早好像是在藏族女作家娜珍的作品里看的,后来在西藏的一家晚报的一位女作家朋友的文章里也读到过。娜珍人很漂亮,散文也写的很清丽淡雅。我很喜欢她的散文,一直关注和收藏她的作品。我们在一次喝过茶,同时也领略了她初学开车惊险的尖叫。晚报的青华,原来叫菁华,好多人读不来那个菁的准确读音,她索性就叫青华了。菁华的文笔很细腻精到,擅长主观感受的描述。我们原来接触很多的,后来因为忙,接触就少了。
在西藏的好多年里,我一直没有去过阿尼仓古,感觉了解太少,也感觉交流障碍较大,甚至于观赏一下仓古里花与草都觉得少了点什么。
和藏语文专家旦真曲扎也多次聊过阿尼仓古的事情,他是我的同事,一位认真而雅致的学者。因为尽管藏语文学者在不断努力,但是截止目前,全国整个藏族地区(包括云南藏区、四川藏区、青海藏区和甘肃藏区等)的藏语读音还没有明文统一,后藏语音、安多语音、康巴语音各说各的,很不方便的。“仓古”有的发音就叫做“仓宫”,那里牌匾上写的是“仓姑”,很有意思,可以和汉语里尼姑关联。“仓古”是藏语中的拉萨语音,有两种解释,一是汉语“仓库”的音译读法,就是仓库的意思;一是“闭关修行洞”的意思。前一种解释一直悬疑,仓库的地方建庵,似乎证据不足。后一种解释与传说有关,据说在公元7世纪时候,藏王松赞干布修建拉萨(就是今天的帕廓街一带)城时,在拉萨河边挖了一孔用来修习的土洞叫仓古,后来宗喀巴的弟子强钦丹在土洞周围建成尼姑庵而得名为“仓古寺”。但根据周围地形来看,四周平坦,距离拉萨河岸尚有一公里距离,挖掘土洞似乎不具备条件,是否该区域历史上曾是高地,或者挖掘的并非土洞而是一种半地下的“窝棚”,都有待于考证。
阿尼是对尼姑的敬称,“阿尼仓古”简单理解就是尼姑庵了。
其实,在过去,西藏的贵族巨商把自己妻妾女儿送到阿尼仓古修习,学习宗教乐器,念经识文,修习宗教仪礼,每日诵念比丘尼36戒规等,也参加一些田间劳动,在当时那种女性识字的人极端少的情况下,从这里还俗的女子必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了,很多成为纨绔子弟追逐的对象。据说,昔日贵族帕拉的总管贝贡的三个女儿曾在阿尼仓古当过尼姑,当时在拉萨就很有名气。由于能识字,还有一些尼姑还俗后终身不嫁,在家族理财,成为理财能手。
去阿尼仓古,是在2009年5月10日,星期六。对我个人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
天气很好,温度大约在23度左右,我换上短袖夏装,约了拉潘,来到布达拉广场。觉得还有将近3公里的路程,就想找个老百姓最喜欢的“拉客”三轮,不知何故,一辆也没有了。听说是这个最需要三轮的地方和季节,被某部门限制了。无奈,只好走路过去。马路两边花艳草绿,倒是叫人心情愉快。
从宇拓路(也叫步行街,其实车子不少)走到大昭寺广场前,右转,到江苏路,东行直到《拉萨晚报》社西侧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口。巷子狭窄,三四米宽的样子。进去,里面有一种世俗的热闹与繁华。两侧商铺相连,也有摆地摊的。人来人往,大多是当地住户,很少见游人到此。
打问了一位藏族阿佳,说是第一个路口向右一直走,看见那座黄房子就到了。
这个小巷细而深,和帕廓街其他的小巷一样,圆弧形的,不直,没有一眼看到头的任何可能。我们一路走去,路边有施工的,买花草的,摆地摊的,坐在门口聊天的,小孩子追逐嬉戏……很平静很安详,谈不上熙熙攘攘,有几分乡下街市的质朴,有十多个武警战士徒手列队走过,一下子踏实了许多。巷子很窄,很少有一辆车子过去。住户阳台上的鲜花娇艳醒目。
大约步行了500多米,前面靠街面的一栋两层楼房,全部刷成了黄色。一楼的门面牌匾上有“仓古寺商店”“仓古寺诊所”“仓古寺茶馆”等字样。
一侧的藏式小门前,蹲坐着两个年长的尼姑,一个手摇转经筒,一个安详地望着我们。
这就是阿尼仓古,一旁的铜牌上写着“仓古寺”。
门敞开着,门道很浅,三五米的样子,一侧的转经轮闪耀着金色的光。
我们径直进去。
典型的藏式三层小院格局,梵净,周正,整洁。结构很紧凑,不像是一座尼姑庵,倒仿佛走进过去的一位大户人家。
左侧是一个六米见方的廊厦,用一人高的白底蓝花图案藏式帐篷布绕周边立柱围起,里面熙熙攘攘。探头看去,有二十多张藏式小桌,坐满了喝甜茶的茶客,一些尼姑穿梭忙碌。
右侧有门房和厨房。
正前方有煨桑炉和缠满了各色哈达的高高的法杆。
煨桑炉后边几步远就是正殿了。
正殿座北朝南,共有三层。第二层里供奉着文殊、度母等神祗,供信徒膜拜。这里是庵的主体建筑。
有台阶直通二层正殿,台阶下方和地面摆放十几盆花花草草,颇为青翠茂盛。
我们正欲踏上台阶,厨房里出来一个尼姑,说要买门票的。就付钱,购了张30元的门票留作纪念。
上到台阶顶部,回首四顾,两侧为二层尼姑住室。
走进正殿,里面香烟袅袅,酥油灯影影绰绰,十几个阿尼在默坐侍奉。
从正殿出来后,我们转向东侧的一栋建筑。小门进去,里面依然有神像,七八个阿尼在商量着什么,好像是外边经营方面的事情。用现代眼光看,应该是经理室了。
阿尼的生活怎么样,我还是想看看究竟。
廊厦后面的一个立柱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用藏汉两种文字写着“缝纫加工室”,猜测,那一排房子该是尼姑们学习女红的实习基地了。
就近是一道木台阶,直通二层。
上去后,左侧就是一个很大房间,是诵经大堂了。几十个阿尼在读经诵经,气氛庄严、肃穆,却明显有几分轻松。
出的门来,我静静地端详着阿尼住室走廊上争奇斗艳的杜鹃花,思绪一下子散漫开去,一时难以收拢——
就在这时,我遇到了阿旺达珍。似乎该她值日,她带着围裙,抱着水壶,可能正要去给诵经的阿尼们松酥油茶。
她友好地对我微笑着。
我们互相致意问候,顺便聊了起来。
阿旺达珍说她家在拉萨近郊的堆龙德庆县,来这里已经二十多年了,感觉还不错。
她脸上的笑容很灿烂,很坦荡,也很轻松。
我给她拍了照,她说,能给她洗一张吗,我答应了。——照片洗好后,我会去送给她的。
杜鹃花在阳光下那样娇媚。
离开阿尼仓古,在不远处的一座小清真寺那里拍了照片。根据大致方位,我们从小巷里绕到了大昭寺南侧的转经路上,转经的人很多,游客也不少。
阿尼仓古在大昭寺东南方向不远,属拉萨市城关区鲁固居委会所辖。
频道周排行您当前的位置:&&&&&&
深山里的佛光——西藏最大尼姑寺见闻
新华社拉萨1月3日电(记者 黎华玲)入冬后,清晨7时许的古城拉萨还沉浸在夜色当中。此时,尼姑桑杰曲珍已经起床,打好一壶酥油茶,她盘坐床边,喝一口茶吃一口糌粑团子,桌上的卡带机播放着佛经祈请颂。这是她剃度出家以来雷打不动的作息习惯。“对于寺院的尼姑们来说,早上喝一碗酥油茶,听着诵经声,这一天就正式开始了。”接近早晨8时,桑杰曲珍起身走出僧舍。她准备在日出之前绕着寺院转一圈经。桑杰曲珍10来岁就到雄色寺出家,如今已有10多个年头。雄色寺位于西藏拉萨市曲水县境内的雄色山上,距今有900多年历史,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古老的女尼修行道场,也是西藏境内最大的尼姑寺。记者近日慕名来到距拉萨市区约45公里的雄色寺。从拉萨机场高速路才纳出口下来,驱车顺着指示牌一路盘山前行,耗时约一个多小时。山腰往上,红白相间的寺院殿堂依山而建,附近一排排白色的建筑则是民居。清晨8时30分许,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吐出灿烂的朝霞。雄色山也浸染了曙色,整座寺院抹上了一层橙红和胭脂色的霞光。曙光渐强,寺院整体的轮廓影影绰绰地显露在晨曦之中。寺院大殿屋顶上金色的法轮双鹿在晨曦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此时,寺院大殿内传出了阵阵诵经声。约300名尼姑盘坐其中,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厚厚的一沓经书。早课期间,寺院德高望重的尼姑会带领大家学习佛教典籍,也会以问答的方式检查往日所学。回答有误的会被要求补课。雄色寺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人员巴桑次仁介绍说,雄色寺以其恪守传统、严谨缜密的治学礼佛氛围在藏传佛教中享有盛誉,吸引众多的尼姑来此学习。雄色寺地处深山之间,周围栖息着珍贵禽类。每年4-10月,众多游客和信教群众都会慕名前往。据说,运气好的人能够巧遇灰腹噪鹛、花彩雀莺以及藏雪鸡等珍贵禽鸟。“这些禽鸟并不怕人,他们有时候还会跟着尼姑们的诵经声‘咕咕咕’地叫个不停,特别有趣。”巴桑次仁说。上午10时许,前来朝佛的群众多了起来。人群之间,一个驮队格外引人注目。寺院正在进行整修,由于是依山而建,维修所需砖石只能靠毛驴驮着上山。毛驴脖子上挂的铜铃叮当作响,伴随着诵经声此起彼伏。顺着寺院金顶望去,历史遗留下来的修行洞在不远处山间若隐若现。山洞里至今仍有尼姑闭关修行。正午时分,阳光正好,尼姑们的早课结束。桑杰曲珍打算利用午休时间帮助年轻的尼姑温习上午的课程。“下午要继续学经,如果不搞懂上午所学,下午学起来就更麻烦了。”她说。尼姑们白天主要是跟着有学识的尼姑学佛,晚上回到僧舍后,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复习。部分尼姑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天文历算、历史、藏医等基础知识。“现在寺庙通了自来水、电、公路等,还建立了医务室,条件越来越好,尼姑们潜心学佛,希望在佛学造诣上更精进一步。”桑杰曲珍说。站在雄色寺的佛塔前,眺望念青唐古拉逶迤的群山,视野的尽头是海拔7000多米的念青康桑峰,那美丽耀眼的冰冠终年不卸;俯瞰则是蜿蜒的拉萨河谷,清晨雾气氤氲,好似仙境。深山之中,古刹里的诵经声不绝于耳,一切都沐浴在佛光中……(完)
责任编辑:王惠芳&&&&
旅游 · 人文
图库 · 视频
生活 · 消费
备案号:藏 ICP 备 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藏)字第00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
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
邮政编码:850000
西藏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尼姑的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