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行的“费曼反物质推进器式孤独”真的有这回事儿吗

[反物质]网上流行的“费曼反物质式孤独”真的有这回事儿吗?_反物质-牛宝宝文章网
[反物质]网上流行的“费曼反物质式孤独”真的有这回事儿吗? 反物质
网友完颜白菜对[反物质]网上流行的“费曼反物质式孤独”真的有这回事儿吗?给出的答复:这是篇“科幻罗曼蒂克”色彩的,技术上的真假考证交给理科帝,我只谈科学哲学角度的理解。“真有这回事儿吗”这样的提法,本身预设了一种对“真”这个概念的比较朴素的日常直观,用行话来说,大概可以说成是真的“符合论”――一边是确切无疑的事实,一边是我们对它构造的各色科学理论,如果“理论”如其所是地反映或刻画了“事实”,那它就是真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只猫在席子上”这句话的真假,就取决于那只猫是不是在席子上这个事实。符合论用在这里,大致没什么问题。但是,对尖端的物理学理论来说,事情就复杂多了。牛顿定律很牛逼对吧?获得了无数验证对吧?看起来是真的对吧?一直到19世纪,它就是确切无疑的真理。但爱因斯坦横空出世,之后的任何一个高中物理老师提到牛顿定律,都知道要给它加上宏观、低速、非惯性参考系之类的限制条件。虽然大家不一定懂爱因斯坦是啥意思,但大家都倾向于认为,牛顿定律只不过近似为真。牛顿定律背后的世界观,是以有广延有质量的“物质”概念作为基石的世界观(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把握的直观概念)。但到了爱因斯坦时代,量子、能量等一大堆概念乱入,旧有的基础概念已经捉襟见肘,这就是所谓的科学范式的转变。同样,牛顿定律中设定的“力”这个概念,连牛顿自己都不知道咋解释。当时欧洲的很多学者(我也说不清楚算哲学家还是自然科学家,那个时代自然科学还没完全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就这一点质疑牛顿,牛顿表示很苦逼。1713年,第二版《原理》中出现了那句备受议论的名言:“我不做假设”。不是不想做,他想做也做不出来啊。【顺便说句题外话,从这里也能看出西方科学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区别。假如你和一个老中医谈人生,“五行”啊,“气”啊这些概念他可以讲得一套一套的,也能自圆其说。但中国思想就满足于这些朦胧而原始的概念。西方科学则不然,它一定要不断追问基础,不断向那理想中终极可靠的基础追溯。所以它可以不断发展,发明出牛顿力学这么伟大的东西以后,还能发明出量子力学这种更伟大的东西。】碰到这种局面,你说牛顿定律是真的,还是假的?只要脑子转个弯,你就会觉得,追究它是真是假,实在是太不能抓住要害了,就好像大家肚子都要饿扁了还在纠结姓社姓资一样可笑。所以后来兴起一种解释主义的思潮,大致是认为,你去质问科学理论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实在,是没啥意义的。我们要考虑的仅仅是科学理论解释既有事实、预测未来事实的效力如何。有强大解释力、预测力的理论,就是好理论。反之就是烂理论。对这个思路的评价,涉及到很复杂的学术争端,我的思考也很有限不便做出评价。但我相信,它肯定有正确的一面,而它对我们这里问题的启发是:就算费曼说的是“真”的,也没啥好大惊小怪的,因为它也只是从某一个角度,在无数或明或暗的预设中架起的对“事实”的某种解释而已。即使今天的科学已经很发达,我们目前固有的理论框架,在无穷无尽的宇宙面前,仍然贫乏得可怜。也许在另一种智慧形态眼里,宇宙又是另一幅完全不同的样子。我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也有点吃惊,但其实想一想,吃惊的心理机制来自这样一种移情:我们只是过过双十一,人家电子全宇宙只有它自己,空虚寂寞冷。而既然都是同一个电子,那你们人类还成天闹腾个蛋蛋?这种对物理学理论的移情有理由造成恐慌吗?我觉得纯属蛋疼找抽。就好比,我相信每一个原子的运动,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由这些原子组成的“我”,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也已经注定。但我仍然会像自己好像有自由意志那样去行动。上帝救自救者,决定论决定了我有自由意志。电子的孤独只是电子的孤独,我的五颜六色的生活世界不会因此失色。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自身,你的父母亲人,你的恋人,你养的狗,狗拉的屎,曼哈顿川流不息的人潮,塔克拉玛干寂如死水的无人区,兰桂坊莺歌燕舞的不夜城,海底两万里那只无尽孤独的蛇颈龙,万事万物――继续爱这一切吧,它们都是真的。网友Luka Sean对[反物质]网上流行的“费曼反物质式孤独”真的有这回事儿吗?给出的答复:One-electron universe这确实是费曼“说”过的。网友[已重置]对[反物质]网上流行的“费曼反物质式孤独”真的有这回事儿吗?给出的答复:Richard P. Feynman打开上述网址之后ctrl+F,然后输入by-product就能找到这段话,提出者是费曼的导师John Wheeler,费曼说只提取了"正电子可以无非是电子由未来走向过去表现出来"的看法。我想说的是这只是个假说,而且这个电子的孤独和人类的孤独根本不是一回事儿,那个电子又没有大脑、神经元,对于它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人类感受到的这种孤独网友瞬光寂暗对[反物质]网上流行的“费曼反物质式孤独”真的有这回事儿吗?给出的答复:/s/1qWjPIxQ不介意看看我写的这个吧,虽然写的不咋样。。。视角那一章差不多就是这个的另一种解释不但如此。。。可以去看看“偏在转生”这个概念,其实也是另一个解释追究到最后就很有可能是世界虚无了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转)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的反物质猜想
原文如下:
  真正吸引我的理论,是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提出的反物质猜想。他由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两个解,发现在数学上,一个在时间中正向前进的负电子和一个在时间中逆行的正电子是一样的。换句话说,
反物质不过是在时间中逆行,
即从未来向过去前进的正物质而已。反物质和正物质的对消泯灭,实质上是正物质在时间轴上的突然掉头,回到过去的同时变成了反物质。(即2分钟前的反物质,在1分钟前和正物质对消,实质上是该正物质在1分钟前开始了时间上的逆行,变成了反物质。2分钟前你看到的反物质就是在时间轴上逆行回去的这个正物质而已。)
  更加震撼的理论如下,费曼由此解决了困扰物理学界多年的基本粒子问题:为何世间万物、大至星系、小到原子,都会展现出不同的属性,例如银河系和仙女星系、我和毛主席,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但是在电子身上是个例外,世上没有“大电子”、“小电子”、“性感电子”、
“高帅富电子”之说,你也无法在一个电子上刻字,然后送给自己的女友。组成宇宙万物的无穷多的电子,是一模一样的,找不出任何差异的。
  费曼由自己的反物质假设完美地解释了这一困扰:因为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整个宇宙本来就只有一个电子。没
错,全宇宙的庞大的空间、数不尽的星体和物质,其实都是这一个电子在不同时空的分身而已。它从大爆炸开始,在时间轴上正向前进,直到宇宙的末日,又掉头回去,变成正电子,在时间里逆行,逆行到了
宇宙诞生之初。就这样永世无休止地循环下去,这个电子出现在了时间轴上的每一个点, 出现在了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在三维世界的我们看来,空间
里布满了数不尽的电子,构成了世间万物。
  其实它们,包括我们自身,你的父母亲人,你的恋人,你养的狗,狗拉的屎,曼哈顿川流不息的人潮,塔克拉玛干寂如死水的无人区,兰桂坊莺歌燕舞的不夜城,海底两万里那只无尽孤独的蛇颈龙,万事万物都一样,都只不过是那同一个电子正行逆行了无数次的分身而已。整个宇宙就这么一个电
子,孤零零地从天地混沌走到宇宙毁灭,再倒回去重来,周 而复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查德 费曼式孤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