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绿灯,猜七律长征中的地名地名

白銀市 - 王朝網路 -
| 分享&&當前位置: &&&&&&&&白銀市白銀市 21:55:23&&來源:互聯網&&&&&&上一篇下一篇字體: || &白銀市人民廣場  曆史沿革白銀的由來  甘肅省白銀是一個美好的名字。 白銀市是一塊寶地,早在漢代就有采礦業。據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間,「松山之南,礦爐二十座」,采礦點30余處,開采人員盛時達三、四千之衆,「日出鬥金,集銷金城」,官方在據市區10公裏處鳳凰山、火焰山、銅廠溝專設辦礦機構「白銀廠」。白銀市緣此而得名。  曆代白銀  白銀曆史悠久。已經發現新石器時代的 文化遺址有16處之多。說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從事原始的白銀市地圖  畜牧業和農業。西漢以後,境內置祖厲、鸇陰、媪圍三縣,是白銀地區建縣之始。西魏至唐,屬古會州之地。唐末五代至北宋前期,爲吐蕃所據有。北宋以後,又長期爲宋、西夏、金爭戰的前沿。明置靖虜衛、會甯縣。清置紅水分縣(今屬景泰縣)、打拉池分縣(今屬平川區)。至此,境內有4個縣級行政單位。民國以後,撤消打拉池分縣,形成了靖遠、會甯、景泰三縣建制的格局。自漢開通絲綢之路後,白銀就成爲絲路的咽喉孔道和中西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橋梁。唐「貞觀之治」時,會州「以足食故,更名粟州」「土貢駝毛、褐野馬、革履、鞍氈、鹿舌、鹿尾」。「闾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說明白銀物産豐饒,經濟繁榮。白銀地區貯藏著豐富的金、銀、銅、鉛、鋅、錳等礦物。民國時期,白銀是共産黨人浴血奮戰的地方之一。1936年10月,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會甯,在中國革命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49年9月,白銀解放。從此白銀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經過近40年的峥嵘歲月,勤勞的白銀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開拓出一片片綠洲,建成一座座現代化工廠,經濟建設蒸蒸日上,社會發展生機勃勃,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城市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解放後,白銀大地日新月異,發展之快,曆代望塵莫及,變化之大,堪稱天翻地覆。1951年5月,中央地質計劃指導委員會地質隊來到白銀礦區進行鑽探,接著,641隊成立,開始了大規模的普查、勘探。1954年6月,中共甘肅省委派人組成「郝家川建設委員會」,進駐大壩灘,專門編制城市規劃。10月,「白銀廠有色金屬公司」在蘭州成立,1956年2月遷至白銀,後定名白銀有色金屬公司。它與銀光化學材料廠(805廠),都是「一五」期間我國重點建設的156個項目之一,由蘇聯專家援助建設。同年,進行了礦山大爆炸,使用炸藥達15700噸,1959年開始投産,日煉出了第一爐銅。從20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還相繼建成了一批工業企業,如白銀針織廠、白銀針布廠、白銀電纜廠(長通電纜廠)、白銀磷肥廠、白銀棉紡廠、西北銅加工廠(884廠)、第二十一冶金建築公司、大峽水電站、靖遠煤礦、稀土公司(903廠)、風雷機械廠、國營279廠、靖遠陶瓷廠、靖遠電廠等,這些企業奠定了白銀的工業基礎,使白銀成了全國的有色金屬基地之一和全省重要的煤炭基地。在農業方面,發展也很快,土地改革以後,實現了耕者有其田,農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生産力得到迅速恢複和發展。由于興建了許多農田水利設施,大片田地澆上了黃河水,提高了糧食産量,人民生活有了初步改善。這期間,如果不是十年「文革」的幹擾和破壞,工農業的發展速度還會更快一些。  鳳凰山大爆破  白銀以産銅、金、銀、鋁、鉛、鋅爲主,離白銀市約30公裏的鳳凰山豐産各種有色金屬,解放前,當地地方志記載:鳳凰山下,日出鬥金。  1955年9月,根據蘇聯專家的意見和中國經濟建設的需要,國家決定對白銀礦實行露天開采。采用剝離式大爆破的方法,搬開壓在礦石上的山頭。白銀大爆破引起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在中央計委主任李富春的協調下,重工業部、地質部、冶金部聯手支援白銀;針對白銀技術力量不足的現狀,從東北、華東、山東、雲南調來一大批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幹部。一支彙集五湖四海力量的一千多人的礦山爆破隊迅速組成。與此同時,冶金部長王鶴壽親自出馬,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從全國各地調來2萬噸炸藥,其中一部分是TNT,一部分爲硝酸铵。鐵道部也是「一路綠燈」,列車源源不斷地將從各地調集的炸藥運往甘肅。  這是一個石破天驚的大膽舉措。要炸掉的是連綿數百裏的折腰山、火焰山、廟廟山、羚羊山、鳳凰山、家鴿山、棹子山等七個山頭;總爆破量爲900余萬立方米;需用炸藥近2萬噸)。(2萬噸的炸藥是個什麽概念:即使用5噸的軍用卡車來運,也得用4000多輛才能拉完。)【有關資料記載15700噸】  日下午三時整,白銀公司副經理兼爆破隊長黎以甯、剛剛到任的公司黨委副書記兼爆破隊書記常耀華和保衛科長苑相雲拉響了大爆破的前奏──點燃一個200公斤的炸藥箱,掀起一陣震撼山谷的巨響,15分鍾後,大爆破全面開始。據後來的專家測定,這次大爆破對地球的震撼,相當于6級以上的大地震,使40萬平方米的山群平均高度被削去了50米,相當于15層的大廈夷爲平地。(有資料稱)爆破時中央領導飛臨白銀上空鳥瞰;爆破震驚世界,西方各國推測中國進行了原子彈爆炸;爆破引起的塵埃在離鳳凰山30公裏的白銀市落了三天三夜未盡。當年爆破時在白銀工作的朱镕基上世紀90年代重回白銀視察時題詩曰:白銀一爆出新天。可以說,1956年震驚世界的礦山大爆破,拉開了白銀開發建設的序幕。  黨和國家領導人白銀視察摘要  1966年3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及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薄一波視察了正在建設中的白銀,鄧小平贊揚說:「你們這裏是艱苦奮鬥!」。  1992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視察了白銀,充分肯定和稱贊白銀市地方政府和大中型企業之間遵循的「三不三互」(不比大小,互相尊重;不搞分割,互相協作;不分彼此,互相支持)原則是「正確處理地企關系的一個創造」,鼓勵大家說「白銀前途無量」,並題詞:「艱苦奮鬥,振興白銀」。  1992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視察白銀時題詞:「三十六年遊故地,白銀一爆出新天」。  1993年9月,中國共産黨元老宋平視察白銀時題詞:「地企同心,共建白銀」。  鄒家華、吳邦國、溫家寶、方毅、宋健、陳俊生、費孝通、錢偉長、倪志福、李錫銘、錢正英、鄧兆祥、孫孚淩、張思卿等中國共産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白銀視察。  2007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懷著對革命前輩和先烈的崇敬之情,來到白銀市會甯縣瞻仰了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舊址和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  行政區劃白銀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即會甯、靖遠、景泰3縣和白銀、平川2區。  白銀市面積21209平方千米,人口175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駐白銀區,郵編:730900。代碼:620400。電話區號:0943。拼音:Baiyin Shi  白銀區面積1372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730900。  平川區面積2106平方千米,人口20萬。郵政編碼730913。  靖遠縣面積5809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730600。縣人民政府駐烏蘭鎮。  會甯縣面積6439平方千米,人口58萬。郵政編碼730700。縣人民政府駐會師鎮。  景泰縣面積5483平方千米,人口23萬。郵政編碼730400。縣人民政府駐一條山鎮。www.xzqh.org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自然地理地理位置  白銀市位于黃河上遊、甘肅省中部,在東經103°3′-105°34′和北緯35°33′-37°38′之間。南北相距380多公裏,東西相距140多公裏,區域面積21158平方公裏,形似一片巨大的桃葉。周邊與甘肅、甯夏、內蒙古7個市盟和13個縣旗接壤。距省會蘭州69公裏,地處西甯、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中心位置,是西隴海蘭新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候特征  白銀屬幹旱半幹旱性季風氣候。全市太陽年均輻射總量130—1404卡/cm2,年日照時數小時。年平均氣溫爲0-10℃,並且冬夏溫差較大。通常情況下,年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七月份,爲19-20℃,年平均最低出現在一月份,爲-8--7.7℃,年際溫差在30℃左右,年均日溫差在12.4-13.6℃之間。無霜期169-220天。正常年景年降水量176-498mm之間,分布不均勻,呈北低南高。  面積  白銀地處祖國腹地,位于黃河上遊甘肅省中部地帶,東鄰甯夏,南連定西,西界蘭州並接河西走廊,北靠內蒙。東西寬174.75公裏,南北長249.25公裏。總面積2.12萬平方公裏,占甘肅總面積的4.4%。  河流水系  黃河幹流流經白銀258km,占流經甘肅總長的52%,過境河道呈S形,流域面積14710km2。多年平均過境流量/s,最大瞬時流量爲6100m3/s,最小流量爲300m3/s。徑流量328億m3。境內河道坡降大、峽谷多,不僅爲發展灌溉和工業生産提供了充足水源,也爲建設梯級電站提供了有利條件。黃河支流有祖厲河、渭河、清水河三大水系。北部內陸河流域面積僅800多平方公裏。  地型地貌  白銀市地處隴西黃土高原、祁連山東延余脈與騰格裏沙漠三大區域過渡地帶。大體上是南北高,中間低,海拔在米之間,高差2046米。從地形特征來看,可分爲祁連支脈構造中山、北部山前沖洪積平川、中部低山丘陵、南部黃土梁峁殘塬四個區域,穿越全市中心地帶的黃河谷地爲全市地勢最低一級,最高點爲祁連山余脈老虎山。  人口就業人口  白銀人口規模不斷擴大。1949年,白銀境內有39.74萬人,人口密度19人/平方公裏。至2007年末,全市年末常住總人口爲175.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0.22萬人,鄉村人口114.79萬人。分別占常住人口的34.41%和65.59%。  人口自然變動  2007年,全市戶籍人口出生率爲11.66‰;人口死亡率爲4.95‰;人口自然增長率爲6.71‰。  就業  就業形勢繼續好轉。2007年末單位從業人員155889人,比上年末減少7665人,下降4.69%。年內有7883名下崗失業人員通過各種渠道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爲3.36%。建立勞務輸轉基地216個,輸轉勞務36.98萬人次,其中有組織輸轉17.59萬人,創勞務收入10.58億元。  社會保障  2007年,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單位736戶,參保人員57168人。共征繳基本養老保險費15995萬元,征繳失業保險費2602萬元,基本醫療保險費14242萬元,共爲7513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待遇1597萬元。 全市共有25717戶、67110人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分別比上年增加505戶和966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爲150897人。  人口素質  白銀人口整體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工礦企業和科研院所集中,各類專業人才濟濟,每萬人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市共有普通中學高中學校33所,在校學生61614人;普通中學初中學校121所,在校學生135247人;九年制學校34所;小學1226(含教學點282個),在校學生222852人;幼兒園137所,在園幼兒24533人;職業中學10所,在校學生8382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12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7%;初中入學率97.1%。  綜合實力經濟增長  白銀市恢複成立于改革開放的大潮之中。全市上下搶抓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開拓,奮力拼搏,使國民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並爲今後的更大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經濟總量處于全省十四個地州市的第三位。2007年,全市生産總值突破200億元,達到207.52億元,同比增長12.69%,人均生産總值達到11868元,增長12.5%。  財政收入  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2007年,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7.08億元,比上年增長33.51%。一般預算收入爲7.04億元,增長25.82%。一般預算支出31.92億元,增長39.60%。  經濟結構産業結構  突出産業結構調整,一、二、三産業在融合滲透中共同發展。第一産業完成增加值26.7億元,同比增長5.5%;第二産業完成增加值115.32億元,同比增長17.1%;第三産業完成增加值65.5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批發零售貿易增加值12.05億元,同比增長9.0%,房地産業增加值3.78億元,增長5.23%。三次産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12.47:54.25:33.28調整爲12.67:55.57:31.56,與上年相比,第一産業提高0.2個百分點,第二産業提高1.03個百分點,第三産業下降1.23個百分點。  第三産業  第三産業持續發展,商貿市場繁榮活躍,醫藥、煙草、飲食服務等行業連鎖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外貿出口快速增長,社區服務、中介服務等新興行業不斷發展壯大。所有制結構調整取得新的進展,通過招商引資、扶持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增長,發展領域已拓展到加工制造、高新技術産業、房地産開發、現代服務等方面。  投資結構  投資結構進一步趨于合理,重點向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特色支柱産業等方面傾斜。2007年,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90.96億元,同比增長20.2%。其中:中央、省屬單位完成投資35.63億元,同比增長8.5%,市及市以下地方投資55.33億元,同比增長27.5%。按城鄉分,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完成85.29億元,同比增長21.14%,農村固定資産資5.83億元。房地産開發投資4.27億元,同比增長36.88%。按産業分,第一産業完成投資9.51億元,增長12.97%。第二産業投資完成投資47.57億元,增長11.95%;第三産業投資33.88億元,比上年增長33.82%。2007年,全市施工項目個數879個,比上年增加144個,其中新開工632個,比上年增加112個,本年投産項目481個,年末新增固定資産60.83億元。  農村經濟農業發展  黃河流徑白銀258公裏。黃河的乳汁,無私地哺育了白銀大地。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目標,白銀農業取得了輝煌成就。一個以黃河爲軸線,高揚程灌區爲主體,旱作農業爲特點的現代化綠色農業園區已基本形成。  全市農業人口114.79萬,耕地面積452萬畝,其中水澆地125萬畝,農民人均近1畝。農作物品種資源豐富,優質農産品種類繁多。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洋芋、水稻、荞麥、糜谷、荞麥、豆類等20多種;經濟作物有油料、啤酒大麥、甜瓜籽等;瓜果類有西瓜、甜瓜、蘋果、梨、桃、杏、葡萄、紅棗等20多種、60多個品種。農業生産保持平穩發展。2007全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97.72萬畝,比上年增加20.17萬畝,增長5.34%;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13.59萬畝,同比增長4.84%。小麥播種面積76.59萬畝, 比上年減少1.04萬畝,下降1.34%,玉米播種面積65.48萬畝,比上年減少5.33萬畝,下降7.53%;薯類播種面積87.91萬畝,比上年增加13.39萬畝,增長17.97%;蔬菜種植面積25.65萬畝,比上年增加0.07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6.03萬畝,比上年減少0.07萬畝。糧食總産量達到53.46萬噸,增長3.16%,其中夏糧17.12萬噸,下降1.32%,秋糧36.34萬噸,增長5.42%。糧食畝産達到170.49公斤。蔬菜産量繼續穩步提高。蔬菜産量111.21萬噸,比上年增長2.01%。油料、瓜類、水果産量分別爲1.34萬噸、15.47萬噸、11.81萬噸,黑瓜籽産量9143噸。  白銀是我國最大的高揚程電力提水灌溉區。目前已建成景電一期、景電二期、靖會、興電、劉川等12處大中型電力提灌工程。基本形成了以引黃高揚程灌區爲主體,沿黃自流灌區和井、泉、庫灌爲輔,大中小結合的農田水利灌溉網絡。「三田」(梯田、砂田、溝壩地)面積已發展到233萬畝,占旱地面積的52.6%。  白銀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北部高揚程灌區已成爲灌區農業優勢開發的重要基地;中部沿黃灌區已成爲「雙高一優」農業開發的綠色走廊;最北部荒漠沙丘是沙産業開發的重要地區;南部川塬茆梁已成爲特優農業開發的良好區域。在區域內已形成了以節能日光溫室爲主的蔬菜種植業、以豬羊雞牛爲主的養殖業、以名優特新品種爲主的林果業等三大支柱産業。  種植結構調整  白銀市位居全省前列的地方特色主導産品已經初步形成規模。全市以靖遠縣和白銀區爲重點的蔬菜種植面積已達33.2萬畝,産量112萬噸,其中日光溫室面積達到5.85萬畝,産量35.7萬噸;地膜菜用洋芋15.6萬畝,産量31萬噸。以靖遠、平川爲主的西甜瓜種植面積達到8.2萬畝;全市以蔬菜、瓜類、油料爲主的高效經濟作物面積達到85萬畝;以會甯爲主的小雜糧面積達到65萬畝,以玉米制種爲主的「訂單農業」面積達12.9萬畝;以會甯、景泰爲主的優質飼料面積達到80萬畝。特別在標准化生産和經營上,新爭取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綠色産品6個,總數已達15個;制定了21項無公害農産品生産技術標准,並建立了6個初級農産品質量監測點,推進了農産品質量安全生産。  農業結構調整  白銀在大農業內部結構調整上,注重了畜牧業發展,突出了以「靖遠羊羔肉」品牌爲主的羊産業。按照穩牧擴棧、穩山擴灌、穩土擴優的「三穩三擴」方針,全市羊産業發展由常規養殖爲主向常規與舍飼結合、以舍飼養殖爲主轉變,由小飼小養向規模養殖轉變。新建54個舍飼養羊示範點,新建和改擴建標准化圈舍64.82萬平方米,新發展規模養羊戶1.7萬戶,規模養羊戶累計達到3.2萬戶,全市50-100只的養羊戶達4462戶,100-1000只的養羊大戶已達1357戶,規模養羊總數達到70萬只。養只飼養總量達到近179萬只,出欄71萬只。全市大家畜存欄21.6萬頭,同比增長0.5%;豬、雞飼養量分別達到104.5萬頭和512萬只,分別增長3.8%和15.3%。全市畜牧業總産值達到5.88億元,同比增長14.2%,農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  鄉鎮企業  白銀市以小城鎮建設爲載體,以鄉鎮企業爲依托,以招商引資爲手段,大力發展和培育以農副産品加工流通企業爲重點的農村二三産業。現有五個省市級小區已集中各類鄉鎮企業750家,其中工業企業50家,形成固定資産4.4億元。全市小城鎮總數已達19個。鄉鎮企業已憂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和主要途徑,有力推進了全市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步伐。2004年鄉鎮企業增加值完成19.04億元,同比增長18.49%。  農業科技創新  2004年,全市共推廣新技術15項,常規技術20項,優質專用農作物1310萬畝,農作物優質率提高5個百分點。全市14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實施示範項目100多項,應用各類農業高新技術140多個,實施先進實用技術60多項。白銀市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白銀農業生産條件和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18.22萬千瓦;農用排灌動力12.07萬千瓦;水窖37.39萬眼,增長9.58%;水平梯田159.79萬畝,增長3.14%;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25.61萬畝,新增1萬畝。年末擁有拖拉機23124台,聯合收割機97台,農用水泵三輪運輸車49676輛。全年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3.88萬噸;農村用電量3.34億千瓦時。  林業發展  「北禦風沙、南保水土」,一條與古長城並行的綠色長成——三北防護林,猶如一條彩帶蜿蜒盤亘在騰格裏沙漠的南端。白銀銀內濤濤東流又宛延西去的黃河,哺育了兩岸簇簇綠洲。壽鹿山之秀,鐵木山之美,哈思山、屈吳山、昌嶺山挺拔蔥郁,構築超白銀綠色的畫卷。綠色延伸著希望,綠色象征著繁榮,隨著西部大開發铿锵的步伐,一個因地制宜,林跟水走,林在農先,農林並舉的秀美矗立于騰格裏沙漠前沿。全市已有林地面積144.24萬畝,人工造林累計完成127萬畝,退耕不林(還草)57.22萬畝。林業生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2007年完成造林面積9.48萬畝,封山育林面積10.43萬畝,幼林撫育作業面積117.16萬畝,當年苗木産量4800萬株,本年出售樹苗3628萬株。  畜牧業發展  畜牧業穩步發展。全年肉類總産量7.1萬噸,增長2.13%;鮮蛋産量1.89萬噸,增長19.82%;牛奶産量1.12萬噸,增長18.47%。年末大牲畜存欄26.16萬頭; 年末牛存欄2.54萬只;豬存欄62.62萬頭,羊存欄186.42萬只,雞年末存欄575.84萬只。豬出欄61.29萬頭、牛出欄2.99萬頭;羊出欄106.97萬只,比去年增長10.48%。水産品産量2046噸,比上年增長8.03%。  現代工業工業生産快速增長,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不斷鞏固和加強。2007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01.1億元,比上年增長17.44%,其中國有及限額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90.16億元,比上年增長18.39%。中央企業增長較快。在規模以上工業中,中央企業完成增加值25.58億元,同比增長21.68%;省屬企業完成增加值45.44億元,增長17.37%;市及市以下工業完成增加值19.14億元,增長16.37%。 四大行業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2007年煤炭、有色、電力、化工四大行業占全市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86.63%。主要産品産量平穩增長。企業效益大幅提升。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産值270.58億元,同比增長19.59%,産銷率爲96.17%。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1.73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利稅28.13億元,同比增長42.23%。實現利潤13.43億元,同比增加8.31億元,增長162.3%。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共虧損39戶,比上年減少10戶,虧損額爲0.83億元,同比下降7.25%。  有色金屬  白銀是國家重要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從「一五」到現在40多年的創業發展中,形成了融地質、基建、采礦、選礦、冶煉、加工、綜合利用、科研于一體的比較完整的有色金屬生産體系。白銀有色金屬公司主要産品有銅、鋁、鉛、鋅及加工材料、鋅基合金、貴金屬制品、選礦藥劑、氟化鹽、硫酸等40多個品種。38種産品獲國家、省、部優産品稱號。産品暢銷國內數千家用戶,部分産品直銷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和地區。其中「紅鹭」牌鋁錠、鋅錠已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注冊。其生産能力爲:年産有色金屬30萬噸,總産量占全省的50%以上,累計爲國家奉獻有色金屬315萬噸,其中銅金屬145噸,創造了銅産量連續18年位居全國第一的驕人業績,上繳國家利稅52億元。2007年全市有色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5.09億元,同比增長8.27%。十種有色金屬36.27萬噸,下降2.74%,其中:鋁增長1.14%,鉛下降10.89%,鋅下降2.58%;  化學工業  白銀是甘肅省重要的化工基地。甘肅銀光化學工業公司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直屬的大型軍民結合型骨幹企業,是我國「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企業1999年通過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是國家一級計量合格單位,被甘肅省列入全省50家重點企業行列。擁有201、101、501、801等多條軍品生産線和乳化炸藥、傳爆藥柱、泡沫塑料、硝基二甲苯、DEIP等民品生産線,軍、民品品種和綜合生産能力居全國行業首位。其中,TNT炸藥生産能力近6萬噸,爲亞洲第一;TDI年生産能力2萬噸,是我國目前最大的TDI生産廠家,填補了全國化學工業材料的空白。其産品由于技術含量高,被國家三委一部授予「軍轉民高技術金獎」,被評爲國家級新産品,被甘肅省確定爲「隴貨精品」。2007年化工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8.36億元,同比增長27.2%。硫酸47.02萬噸,增長15.03%。  能源基地  白銀是甘肅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到目前全市煤炭生産能力已達到800多萬噸,2007年,煤炭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68億元,同比增長41.31%;累計生産原煤1056.62萬噸,增長15.72%。電力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0.98億元,同比增長19.25%;電量139.18億千瓦時,增長30.96%,其中:火電121.14億千瓦時,增長37.1%,水電18.04億千瓦時,增長0.69%。靖遠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原靖遠礦務局)作爲國家重要的煤炭生産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形成年生産能力666萬噸。豐富的煤炭資源,不僅爲工農業生産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證,而且爲發展電力生産創造了有利條件。黃河上遊甘肅段已規劃和建設的水電站中有3座位于白銀境內,大峽水電站和靖遠火電廠「水火相濟」,已建成總裝機容量170萬千瓦。  甘肅稀土  稀土享有「工業味精」的美稱。以生産稀土及相關化工産品的甘肅稀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稀土行業唯一的國家一級企業。享有自營進出口權,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獲得國有專利6項。2000年建成了國內第一條高純氧化铕産業化生産線。公司可生産9個系列,82個品種,200多個規格的産品。年産氯化稀土近3萬噸,居亞洲之首,列世界三強。「熊貓牌」稀土系列産品暢銷國內600余家用戶和日本、美國、法國、荷蘭等20多個國家及地區。  電線電纜  甘肅長通電纜集團是中國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電線電纜産品生産企業,也是甘肅省大型骨幹企業集團之一。産品注冊商標「敦煌」牌是甘肅省著名商標,敦煌牌系列電線電纜産品榮獲「隴貨精品」稱號。企業近年來研制開發了45項新産品和新技術,部分新産品榮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企業管理嚴謹,外銷市場廣闊,在中西部地區的16個城市設立了20多個銷售公司,部分産品還遠銷東南亞、中東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電力電纜2006千米,增長51.97%。  第三産業第三産業  第三産業持續發展,商貿市場繁榮活躍,醫藥、煙草、飲食服務等行業連鎖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外貿出口快速增長,2007年完成進出口總額4.49億美元,增長51%;出口總額:1.38億美元。社區服務、中介服務等新興行業不斷發展壯大。所有制結構調整取得新的進展,通過招商引資、扶持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增長,發展領域已拓展到加工制造、高新技術産業、房地産開發、現代服務等方面。  金融保險業  白銀市金融機構經過整合,建立了包括人民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城鄉信用社、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在內的,與全市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調控監管體系,金融機構的種類和業務品種日趨健全,金融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滿足了白銀經濟發展的金融需要。 金融支撐能力穩步提高。金融機構存款保持平穩增長。2007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90.25億元,同比增長13.09%。其中:企業存款余額68.84億元,比年初增加16.35億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97.36億元,比年初下降2.6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84.84億元,增長4.74%。短期貸款達到53.81億元,其中,農業貸款9.94億元,工業貸款14.67億元,商業貸款13.36億元,私營個體企業貸款1.06億元。保險業平穩發展。2007年,全市有保險公司11家,其中財産保險公司8家,人壽保險公司3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4.99億元,比上年增長10.73%,其中:財産險保費收入1.42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3.57億元。全年處理國內賠案6.42萬件,其中: 處理財産險國內賠案6.3萬件,處理人壽險國內賠案0.12萬件。賠款額8800萬元。  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24億元,增長16.2%,增速、增量均創建市以來新高。市、縣零售額增長較快。全年市、縣及縣以下的零售額分別爲34.0億元和19.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7%和15.5%。住宿餐飲業保持高速增長,批發零售業增速明顯加快。2007年,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7.74億元,增長22.6%;批發業5.56億元,增長13.9%;零售業38.04億元,增長14.3%。批發零售及住宿餐飲企業規模進一步提升,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6.6%和14.4%。  商業業態  白銀商業業態不斷拓展,以連鎖經營、專賣爲代表的新型業態顯示出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近幾年,隨著第三産業的發展,各類連鎖經營的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專賣店相繼湧現。  交通運輸  「公路通,百業興」,白銀地處西北交通樞紐區,南鄰蘭州,北通甯夏、內蒙古,西經武威直通新疆,東連隴東。包(頭)蘭(州)鐵路縱貫南北,白(銀)寶(寶積山)鐵路橫穿東西,境內有車站和停靠點29個。白銀公路交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主要幹線公路有國道109線、312線、309線和省道靖天公路、營蘭公路、海古公路及15條縣級公路。白銀距省會蘭州69公裏,白蘭高速公路已全線貫通,正式通車;距空港中川機場46.7公裏,航空運輸十分方便。黃河水運方興末艾,發展潛力較大。交通運輸繼續保持穩步增長。2007年,全市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實現增加值13.55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全市公路客運量1588萬人,客運周轉量91330萬人公裏;公路貨運量2329萬噸,增長6.01%,貨運周轉量109803萬噸公裏,增長7%。  郵電通訊  白銀已闊步走向世界信息的高速公路,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分公司將白銀與世界緊緊連在一起。中國電信白銀分公司局用交換機容量達20多萬門,長途自動交換機容量達3600路端,光纜通達了80%的鄉鎮,鄉鎮通電話比重達100%,全市行政村通電話比重達90%以上。全市電話用戶突破20萬門。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白銀分公司移動通訊站點100多個,網絡信號已經實現移動電話「村村通」。中國移動電話用戶達到8萬戶。爲廣大用戶提供優質高效的移動通訊服務,正在逐步滿足商務辦公、休閑娛樂和現代生活需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白銀電信准確把握時代脈搏,緊跟科技發展方向,于2000年建成白銀門戶網站「銅城信息港」。以超級一線通(ADSL)和極速通(LAN)爲主要標志的寬帶建設工程全面啓動運行,「千兆到小區、百兆到大樓、十兆到家庭/桌面」已成現實。同時,創建了寬帶精品網站,完善了電子商務應用。 郵電通訊事業快速發展。2007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44億元(2000年不變價),比上年增長11.44%。市話用戶年末達到22.32萬戶,減少3.9萬戶,下降14.87%;農話用戶年末達到11.42萬戶,增加0.66萬戶,增長6.13%;移動電話用戶年末達到49.64萬戶,增加13.22萬戶,增長36.3%;電話普及率達到47.64部/百人,每百人增加5.62部。  房地産業  房地産開發規模適度,房地産市場交易活躍。房地産業拉動了全市經濟的增長,房地産市場總體運行平穩,供銷基本持平,價格穩中有升,結構基本合理,房地産支柱産業地位基本確立,呈現出持續健康快速協調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市完成建築業增加值14.21億元,比上年增長14.53%。全市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52家,年末從業人數2.49萬人,完成建築業總産值19.21億元,增長26.15%。水泥210.12萬噸,增長12.12%。  社會事業教育事業  白銀人口整體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工礦企業和科研院所集中,各類專業人才濟濟,每萬人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教育事業穩定健康發展。基礎教育進一步鞏固提高。全市共有普通中學高中學校31所,在校學生59851人,專任教師3322人;普通中學初中學校122所,在校學生135360人,專任教師7205人;九年制學校34所;小學1169所(含教學點178個),在校學生202909人,專任教師11711人;幼兒園122所,在園幼兒22667人,專任教師461人。職業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全市職業中學11所,其中職業中專4所,成人中專4所,普通中專3所。在校學生9762人,專任教師867人。其他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市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53人,專任教師29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91%;初中入學率98.49%。2007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錄取人數達到12112人。  文化事業  白文化廣播電視事業繁榮發展。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5個,文化站78個(含街道文化站9個),群衆藝術館1個,公共圖書館6個,博物館2個,紀念館1個,廣播電台4個,廣播人口覆蓋率84.2%。全市現有電視台1座,廣播電視台4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0.1%。  衛生事業  衛生事業得到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質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市共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含診所、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598個,其中基本醫療機構123個(含社區服務中心9個,醫院25個);診所465所;社區服務站10個。衛生床位數5335張,衛生技術人員551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460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15人。農村醫療網點、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機構建設取得進展。  全民健身  白銀全民健身活動設施不斷加強和完善。全市已建成社區全民健身活動場所 6個,體育主題公園2座。群衆性體育運動廣泛開展。白銀市被國家體委、中華全國總工會評爲「職工七項達標」先進城市。相似文章&熱門點閱&&&&&&&&幽默笑話百態軍事探索娛樂女性健康旅遊互聯網·&·&·&·&·&·&·&&  [url=http://tc./baike/detail_99902.html][img]http://image./baike/5.jpg[/img][/url]白銀市人民廣場
曆史沿革  白銀的由來
  甘肅省白銀是一個美好的名字。 白銀市是一塊寶地,早在漢代就有采礦業。據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間,「松山之南,礦爐二十座」,采礦點30余處,開采人員盛時達三、四千之衆,「日出鬥金,集銷金城」,官方在據市區10公裏處鳳凰山、火焰山、銅廠溝專設辦礦機構「白銀廠」。白銀市緣此而得名。
  曆代白銀
  白銀曆史悠久。已經發現新石器時代的 文化遺址有16處之多。說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從事原始的[url=http://tc./baike/detail_99902.html][img]http://image./baike/6.jpg[/img][/url]白銀市地圖
畜牧業和農業。西漢以後,境內置祖厲、鸇陰、媪圍三縣,是白銀地區建縣之始。西魏至唐,屬古會州之地。唐末五代至北宋前期,爲吐蕃所據有。北宋以後,又長期爲宋、西夏、金爭戰的前沿。明置靖虜衛、會甯縣。清置紅水分縣(今屬景泰縣)、打拉池分縣(今屬平川區)。至此,境內有4個縣級行政單位。民國以後,撤消打拉池分縣,形成了靖遠、會甯、景泰三縣建制的格局。自漢開通絲綢之路後,白銀就成爲絲路的咽喉孔道和中西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橋梁。唐「貞觀之治」時,會州「以足食故,更名粟州」「土貢駝毛、褐野馬、革履、鞍氈、鹿舌、鹿尾」。「闾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說明白銀物産豐饒,經濟繁榮。白銀地區貯藏著豐富的金、銀、銅、鉛、鋅、錳等礦物。民國時期,白銀是共産黨人浴血奮戰的地方之一。1936年10月,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會甯,在中國革命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49年9月,白銀解放。從此白銀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經過近40年的峥嵘歲月,勤勞的白銀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開拓出一片片綠洲,建成一座座現代化工廠,經濟建設蒸蒸日上,社會發展生機勃勃,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城市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解放後,白銀大地日新月異,發展之快,曆代望塵莫及,變化之大,堪稱天翻地覆。1951年5月,中央地質計劃指導委員會地質隊來到白銀礦區進行鑽探,接著,641隊成立,開始了大規模的普查、勘探。1954年6月,中共甘肅省委派人組成「郝家川建設委員會」,進駐大壩灘,專門編制城市規劃。10月,「白銀廠有色金屬公司」在蘭州成立,1956年2月遷至白銀,後定名白銀有色金屬公司。它與銀光化學材料廠(805廠),都是「一五」期間我國重點建設的156個項目之一,由蘇聯專家援助建設。同年,進行了礦山大爆炸,使用炸藥達15700噸,1959年開始投産,日煉出了第一爐銅。從20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還相繼建成了一批工業企業,如白銀針織廠、白銀針布廠、白銀電纜廠(長通電纜廠)、白銀磷肥廠、白銀棉紡廠、西北銅加工廠(884廠)、第二十一冶金建築公司、大峽水電站、靖遠煤礦、稀土公司(903廠)、風雷機械廠、國營279廠、靖遠陶瓷廠、靖遠電廠等,這些企業奠定了白銀的工業基礎,使白銀成了全國的有色金屬基地之一和全省重要的煤炭基地。在農業方面,發展也很快,土地改革以後,實現了耕者有其田,農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生産力得到迅速恢複和發展。由于興建了許多農田水利設施,大片田地澆上了黃河水,提高了糧食産量,人民生活有了初步改善。這期間,如果不是十年「文革」的幹擾和破壞,工農業的發展速度還會更快一些。
  鳳凰山大爆破
  白銀以産銅、金、銀、鋁、鉛、鋅爲主,離白銀市約30公裏的鳳凰山豐産各種有色金屬,解放前,當地地方志記載:鳳凰山下,日出鬥金。
  1955年9月,根據蘇聯專家的意見和中國經濟建設的需要,國家決定對白銀礦實行露天開采。采用剝離式大爆破的方法,搬開壓在礦石上的山頭。白銀大爆破引起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在中央計委主任李富春的協調下,重工業部、地質部、冶金部聯手支援白銀;針對白銀技術力量不足的現狀,從東北、華東、山東、雲南調來一大批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幹部。一支彙集五湖四海力量的一千多人的礦山爆破隊迅速組成。與此同時,冶金部長王鶴壽親自出馬,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從全國各地調來2萬噸炸藥,其中一部分是TNT,一部分爲硝酸铵。鐵道部也是「一路綠燈」,列車源源不斷地將從各地調集的炸藥運往甘肅。
  這是一個石破天驚的大膽舉措。要炸掉的是連綿數百裏的折腰山、火焰山、廟廟山、羚羊山、鳳凰山、家鴿山、棹子山等七個山頭;總爆破量爲900余萬立方米;需用炸藥近2萬噸)。(2萬噸的炸藥是個什麽概念:即使用5噸的軍用卡車來運,也得用4000多輛才能拉完。)【有關資料記載15700噸】
  日下午三時整,白銀公司副經理兼爆破隊長黎以甯、剛剛到任的公司黨委副書記兼爆破隊書記常耀華和保衛科長苑相雲拉響了大爆破的前奏──點燃一個200公斤的炸藥箱,掀起一陣震撼山谷的巨響,15分鍾後,大爆破全面開始。據後來的專家測定,這次大爆破對地球的震撼,相當于6級以上的大地震,使40萬平方米的山群平均高度被削去了50米,相當于15層的大廈夷爲平地。(有資料稱)爆破時中央領導飛臨白銀上空鳥瞰;爆破震驚世界,西方各國推測中國進行了原子彈爆炸;爆破引起的塵埃在離鳳凰山30公裏的白銀市落了三天三夜未盡。當年爆破時在白銀工作的朱镕基上世紀90年代重回白銀視察時題詩曰:白銀一爆出新天。可以說,1956年震驚世界的礦山大爆破,拉開了白銀開發建設的序幕。
  黨和國家領導人白銀視察摘要
  1966年3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及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薄一波視察了正在建設中的白銀,鄧小平贊揚說:「你們這裏是艱苦奮鬥!」。
  1992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視察了白銀,充分肯定和稱贊白銀市地方政府和大中型企業之間遵循的「三不三互」(不比大小,互相尊重;不搞分割,互相協作;不分彼此,互相支持)原則是「正確處理地企關系的一個創造」,鼓勵大家說「白銀前途無量」,並題詞:「艱苦奮鬥,振興白銀」。
  1992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視察白銀時題詞:「三十六年遊故地,白銀一爆出新天」。
  1993年9月,中國共産黨元老宋平視察白銀時題詞:「地企同心,共建白銀」。
  鄒家華、吳邦國、溫家寶、方毅、宋健、陳俊生、費孝通、錢偉長、倪志福、李錫銘、錢正英、鄧兆祥、孫孚淩、張思卿等中國共産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白銀視察。
  2007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懷著對革命前輩和先烈的崇敬之情,來到白銀市會甯縣瞻仰了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舊址和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
行政區劃  白銀市轄2個市轄區、3個縣。即會甯、靖遠、景泰3縣和白銀、平川2區。
  白銀市 面積21209平方千米,人口175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駐白銀區,郵編:730900。代碼:620400。電話區號:0943。拼音:Baiyin Shi 
  白銀區 面積1372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730900。 
  平川區 面積2106平方千米,人口20萬。郵政編碼730913。 
  靖遠縣 面積5809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730600。縣人民政府駐烏蘭鎮。 
  會甯縣 面積6439平方千米,人口58萬。郵政編碼730700。縣人民政府駐會師鎮。 
  景泰縣 面積5483平方千米,人口23萬。郵政編碼730400。縣人民政府駐一條山鎮。www.xzqh.org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白銀市位于黃河上遊、甘肅省中部,在東經103°3′-105°34′和北緯35°33′-37°38′之間。南北相距380多公裏,東西相距140多公裏,區域面積21158平方公裏,形似一片巨大的桃葉。周邊與甘肅、甯夏、內蒙古7個市盟和13個縣旗接壤。距省會蘭州69公裏,地處西甯、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中心位置,是西隴海蘭新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候特征
  白銀屬幹旱半幹旱性季風氣候。全市太陽年均輻射總量130—1404卡/cm2,年日照時數小時。年平均氣溫爲0-10℃,並且冬夏溫差較大。通常情況下,年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七月份,爲19-20℃,年平均最低出現在一月份,爲-8--7.7℃,年際溫差在30℃左右,年均日溫差在12.4-13.6℃之間。無霜期169-220天。正常年景年降水量176-498mm之間,分布不均勻,呈北低南高。
  白銀地處祖國腹地,位于黃河上遊甘肅省中部地帶,東鄰甯夏,南連定西,西界蘭州並接河西走廊,北靠內蒙。東西寬174.75公裏,南北長249.25公裏。總面積2.12萬平方公裏,占甘肅總面積的4.4%。
  河流水系
  黃河幹流流經白銀258km,占流經甘肅總長的52%,過境河道呈S形,流域面積14710km2。多年平均過境流量/s,最大瞬時流量爲6100m3/s,最小流量爲300m3/s。徑流量328億m3。境內河道坡降大、峽谷多,不僅爲發展灌溉和工業生産提供了充足水源,也爲建設梯級電站提供了有利條件。黃河支流有祖厲河、渭河、清水河三大水系。北部內陸河流域面積僅800多平方公裏。
  地型地貌
  白銀市地處隴西黃土高原、祁連山東延余脈與騰格裏沙漠三大區域過渡地帶。大體上是南北高,中間低,海拔在米之間,高差2046米。從地形特征來看,可分爲祁連支脈構造中山、北部山前沖洪積平川、中部低山丘陵、南部黃土梁峁殘塬四個區域,穿越全市中心地帶的黃河谷地爲全市地勢最低一級,最高點爲祁連山余脈老虎山。
人口就業  人口
  白銀人口規模不斷擴大。1949年,白銀境內有39.74萬人,人口密度19人/平方公裏。至2007年末,全市年末常住總人口爲175.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0.22萬人,鄉村人口114.79萬人。分別占常住人口的34.41%和65.59%。
  人口自然變動
  2007年,全市戶籍人口出生率爲11.66‰;人口死亡率爲4.95‰;人口自然增長率爲6.71‰。
  就業形勢繼續好轉。2007年末單位從業人員155889人,比上年末減少7665人,下降4.69%。年內有7883名下崗失業人員通過各種渠道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爲3.36%。建立勞務輸轉基地216個,輸轉勞務36.98萬人次,其中有組織輸轉17.59萬人,創勞務收入10.58億元。
  社會保障
  2007年,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單位736戶,參保人員57168人。共征繳基本養老保險費15995萬元,征繳失業保險費2602萬元,基本醫療保險費14242萬元,共爲7513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待遇1597萬元。 全市共有25717戶、67110人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分別比上年增加505戶和966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爲150897人。
  人口素質
  白銀人口整體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工礦企業和科研院所集中,各類專業人才濟濟,每萬人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市共有普通中學高中學校33所,在校學生61614人;普通中學初中學校121所,在校學生135247人;九年制學校34所;小學1226(含教學點282個),在校學生222852人;幼兒園137所,在園幼兒24533人;職業中學10所,在校學生8382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12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7%;初中入學率97.1%。
綜合實力  經濟增長
  白銀市恢複成立于改革開放的大潮之中。全市上下搶抓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開拓,奮力拼搏,使國民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並爲今後的更大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經濟總量處于全省十四個地州市的第三位。2007年,全市生産總值突破200億元,達到207.52億元,同比增長12.69%,人均生産總值達到11868元,增長12.5%。
  財政收入
  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2007年,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7.08億元,比上年增長33.51%。一般預算收入爲7.04億元,增長25.82%。一般預算支出31.92億元,增長39.60%。
經濟結構  産業結構
  突出産業結構調整,一、二、三産業在融合滲透中共同發展。第一産業完成增加值26.7億元,同比增長5.5%;第二産業完成增加值115.32億元,同比增長17.1%;第三産業完成增加值65.5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批發零售貿易增加值12.05億元,同比增長9.0%,房地産業增加值3.78億元,增長5.23%。三次産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12.47:54.25:33.28調整爲12.67:55.57:31.56,與上年相比,第一産業提高0.2個百分點,第二産業提高1.03個百分點,第三産業下降1.23個百分點。
  第三産業
  第三産業持續發展,商貿市場繁榮活躍,醫藥、煙草、飲食服務等行業連鎖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外貿出口快速增長,社區服務、中介服務等新興行業不斷發展壯大。所有制結構調整取得新的進展,通過招商引資、扶持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增長,發展領域已拓展到加工制造、高新技術産業、房地産開發、現代服務等方面。
  投資結構
  投資結構進一步趨于合理,重點向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特色支柱産業等方面傾斜。2007年,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90.96億元,同比增長20.2%。其中:中央、省屬單位完成投資35.63億元,同比增長8.5%,市及市以下地方投資55.33億元,同比增長27.5%。按城鄉分,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完成85.29億元,同比增長21.14%,農村固定資産資5.83億元。房地産開發投資4.27億元,同比增長36.88%。按産業分,第一産業完成投資9.51億元,增長12.97%。第二産業投資完成投資47.57億元,增長11.95%;第三産業投資33.88億元,比上年增長33.82%。2007年,全市施工項目個數879個,比上年增加144個,其中新開工632個,比上年增加112個,本年投産項目481個,年末新增固定資産60.83億元。
農村經濟  農業發展
  黃河流徑白銀258公裏。黃河的乳汁,無私地哺育了白銀大地。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目標,白銀農業取得了輝煌成就。一個以黃河爲軸線,高揚程灌區爲主體,旱作農業爲特點的現代化綠色農業園區已基本形成。
  全市農業人口114.79萬,耕地面積452萬畝,其中水澆地125萬畝,農民人均近1畝。農作物品種資源豐富,優質農産品種類繁多。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洋芋、水稻、荞麥、糜谷、荞麥、豆類等20多種;經濟作物有油料、啤酒大麥、甜瓜籽等;瓜果類有西瓜、甜瓜、蘋果、梨、桃、杏、葡萄、紅棗等20多種、60多個品種。農業生産保持平穩發展。2007全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97.72萬畝,比上年增加20.17萬畝,增長5.34%;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13.59萬畝,同比增長4.84%。小麥播種面積76.59萬畝, 比上年減少1.04萬畝,下降1.34%,玉米播種面積65.48萬畝,比上年減少5.33萬畝,下降7.53%;薯類播種面積87.91萬畝,比上年增加13.39萬畝,增長17.97%;蔬菜種植面積25.65萬畝,比上年增加0.07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6.03萬畝,比上年減少0.07萬畝。糧食總産量達到53.46萬噸,增長3.16%,其中夏糧17.12萬噸,下降1.32%,秋糧36.34萬噸,增長5.42%。糧食畝産達到170.49公斤。蔬菜産量繼續穩步提高。蔬菜産量111.21萬噸,比上年增長2.01%。油料、瓜類、水果産量分別爲1.34萬噸、15.47萬噸、11.81萬噸,黑瓜籽産量9143噸。
  白銀是我國最大的高揚程電力提水灌溉區。目前已建成景電一期、景電二期、靖會、興電、劉川等12處大中型電力提灌工程。基本形成了以引黃高揚程灌區爲主體,沿黃自流灌區和井、泉、庫灌爲輔,大中小結合的農田水利灌溉網絡。「三田」(梯田、砂田、溝壩地)面積已發展到233萬畝,占旱地面積的52.6%。
  白銀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北部高揚程灌區已成爲灌區農業優勢開發的重要基地;中部沿黃灌區已成爲「雙高一優」農業開發的綠色走廊;最北部荒漠沙丘是沙産業開發的重要地區;南部川塬茆梁已成爲特優農業開發的良好區域。在區域內已形成了以節能日光溫室爲主的蔬菜種植業、以豬羊雞牛爲主的養殖業、以名優特新品種爲主的林果業等三大支柱産業。
  種植結構調整
  白銀市位居全省前列的地方特色主導産品已經初步形成規模。全市以靖遠縣和白銀區爲重點的蔬菜種植面積已達33.2萬畝,産量112萬噸,其中日光溫室面積達到5.85萬畝,産量35.7萬噸;地膜菜用洋芋15.6萬畝,産量31萬噸。以靖遠、平川爲主的西甜瓜種植面積達到8.2萬畝;全市以蔬菜、瓜類、油料爲主的高效經濟作物面積達到85萬畝;以會甯爲主的小雜糧面積達到65萬畝,以玉米制種爲主的「訂單農業」面積達12.9萬畝;以會甯、景泰爲主的優質飼料面積達到80萬畝。特別在標准化生産和經營上,新爭取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綠色産品6個,總數已達15個;制定了21項無公害農産品生産技術標准,並建立了6個初級農産品質量監測點,推進了農産品質量安全生産。
  農業結構調整
  白銀在大農業內部結構調整上,注重了畜牧業發展,突出了以「靖遠羊羔肉」品牌爲主的羊産業。按照穩牧擴棧、穩山擴灌、穩土擴優的「三穩三擴」方針,全市羊産業發展由常規養殖爲主向常規與舍飼結合、以舍飼養殖爲主轉變,由小飼小養向規模養殖轉變。新建54個舍飼養羊示範點,新建和改擴建標准化圈舍64.82萬平方米,新發展規模養羊戶1.7萬戶,規模養羊戶累計達到3.2萬戶,全市50-100只的養羊戶達4462戶,100-1000只的養羊大戶已達1357戶,規模養羊總數達到70萬只。養只飼養總量達到近179萬只,出欄71萬只。全市大家畜存欄21.6萬頭,同比增長0.5%;豬、雞飼養量分別達到104.5萬頭和512萬只,分別增長3.8%和15.3%。全市畜牧業總産值達到5.88億元,同比增長14.2%,農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
  鄉鎮企業
  白銀市以小城鎮建設爲載體,以鄉鎮企業爲依托,以招商引資爲手段,大力發展和培育以農副産品加工流通企業爲重點的農村二三産業。現有五個省市級小區已集中各類鄉鎮企業750家,其中工業企業50家,形成固定資産4.4億元。全市小城鎮總數已達19個。鄉鎮企業已憂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和主要途徑,有力推進了全市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步伐。2004年鄉鎮企業增加值完成19.04億元,同比增長18.49%。
  農業科技創新
  2004年,全市共推廣新技術15項,常規技術20項,優質專用農作物1310萬畝,農作物優質率提高5個百分點。全市14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實施示範項目100多項,應用各類農業高新技術140多個,實施先進實用技術60多項。
  [url=http://tc./baike/detail_99902.html][img]http://image./baike/2.jpg[/img][/url]白銀市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白銀農業生産條件和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18.22萬千瓦;農用排灌動力12.07萬千瓦;水窖37.39萬眼,增長9.58%;水平梯田159.79萬畝,增長3.14%;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25.61萬畝,新增1萬畝。年末擁有拖拉機23124台,聯合收割機97台,農用水泵三輪運輸車49676輛。全年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3.88萬噸;農村用電量3.34億千瓦時。
  林業發展
  「北禦風沙、南保水土」,一條與古長城並行的綠色長成——三北防護林,猶如一條彩帶蜿蜒盤亘在騰格裏沙漠的南端。白銀銀內濤濤東流又宛延西去的黃河,哺育了兩岸簇簇綠洲。壽鹿山之秀,鐵木山之美,哈思山、屈吳山、昌嶺山挺拔蔥郁,構築超白銀綠色的畫卷。綠色延伸著希望,綠色象征著繁榮,隨著西部大開發铿锵的步伐,一個因地制宜,林跟水走,林在農先,農林並舉的秀美矗立于騰格裏沙漠前沿。全市已有林地面積144.24萬畝,人工造林累計完成127萬畝,退耕不林(還草)57.22萬畝。林業生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2007年完成造林面積9.48萬畝,封山育林面積10.43萬畝,幼林撫育作業面積117.16萬畝,當年苗木産量4800萬株,本年出售樹苗3628萬株。
  畜牧業發展
  畜牧業穩步發展。全年肉類總産量7.1萬噸,增長2.13%;鮮蛋産量1.89萬噸,增長19.82%;牛奶産量1.12萬噸,增長18.47%。年末大牲畜存欄26.16萬頭; 年末牛存欄2.54萬只;豬存欄62.62萬頭,羊存欄186.42萬只,雞年末存欄575.84萬只。豬出欄61.29萬頭、牛出欄2.99萬頭;羊出欄106.97萬只,比去年增長10.48%。水産品産量2046噸,比上年增長8.03%。
現代工業  工業生産快速增長,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不斷鞏固和加強。2007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01.1億元,比上年增長17.44%,其中國有及限額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90.16億元,比上年增長18.39%。中央企業增長較快。在規模以上工業中,中央企業完成增加值25.58億元,同比增長21.68%;省屬企業完成增加值45.44億元,增長17.37%;市及市以下工業完成增加值19.14億元,增長16.37%。 四大行業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2007年煤炭、有色、電力、化工四大行業占全市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86.63%。主要産品産量平穩增長。企業效益大幅提升。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産值270.58億元,同比增長19.59%,産銷率爲96.17%。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1.73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利稅28.13億元,同比增長42.23%。實現利潤13.43億元,同比增加8.31億元,增長162.3%。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共虧損39戶,比上年減少10戶,虧損額爲0.83億元,同比下降7.25%。
  有色金屬
  白銀是國家重要的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從「一五」到現在40多年的創業發展中,形成了融地質、基建、采礦、選礦、冶煉、加工、綜合利用、科研于一體的比較完整的有色金屬生産體系。白銀有色金屬公司主要産品有銅、鋁、鉛、鋅及加工材料、鋅基合金、貴金屬制品、選礦藥劑、氟化鹽、硫酸等40多個品種。38種産品獲國家、省、部優産品稱號。産品暢銷國內數千家用戶,部分産品直銷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和地區。其中「紅鹭」牌鋁錠、鋅錠已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注冊。其生産能力爲:年産有色金屬30萬噸,總産量占全省的50%以上,累計爲國家奉獻有色金屬315萬噸,其中銅金屬145噸,創造了銅産量連續18年位居全國第一的驕人業績,上繳國家利稅52億元。2007年全市有色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5.09億元,同比增長8.27%。十種有色金屬36.27萬噸,下降2.74%,其中:鋁增長1.14%,鉛下降10.89%,鋅下降2.58%;
  化學工業
  白銀是甘肅省重要的化工基地。甘肅銀光化學工業公司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直屬的大型軍民結合型骨幹企業,是我國「一五」期間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企業1999年通過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是國家一級計量合格單位,被甘肅省列入全省50家重點企業行列。擁有201、101、501、801等多條軍品生産線和乳化炸藥、傳爆藥柱、泡沫塑料、硝基二甲苯、DEIP等民品生産線,軍、民品品種和綜合生産能力居全國行業首位。其中,TNT炸藥生産能力近6萬噸,爲亞洲第一;TDI年生産能力2萬噸,是我國目前最大的TDI生産廠家,填補了全國化學工業材料的空白。其産品由于技術含量高,被國家三委一部授予「軍轉民高技術金獎」,被評爲國家級新産品,被甘肅省確定爲「隴貨精品」。2007年化工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8.36億元,同比增長27.2%。硫酸47.02萬噸,增長15.03%。
  能源基地
  白銀是甘肅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到目前全市煤炭生産能力已達到800多萬噸,2007年,煤炭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68億元,同比增長41.31%;累計生産原煤1056.62萬噸,增長15.72%。電力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0.98億元,同比增長19.25%;電量139.18億千瓦時,增長30.96%,其中:火電121.14億千瓦時,增長37.1%,水電18.04億千瓦時,增長0.69%。靖遠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原靖遠礦務局)作爲國家重要的煤炭生産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形成年生産能力666萬噸。豐富的煤炭資源,不僅爲工農業生産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可靠保證,而且爲發展電力生産創造了有利條件。黃河上遊甘肅段已規劃和建設的水電站中有3座位于白銀境內,大峽水電站和靖遠火電廠「水火相濟」,已建成總裝機容量170萬千瓦。
  甘肅稀土
  稀土享有「工業味精」的美稱。以生産稀土及相關化工産品的甘肅稀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稀土行業唯一的國家一級企業。享有自營進出口權,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獲得國有專利6項。2000年建成了國內第一條高純氧化铕産業化生産線。公司可生産9個系列,82個品種,200多個規格的産品。年産氯化稀土近3萬噸,居亞洲之首,列世界三強。「熊貓牌」稀土系列産品暢銷國內600余家用戶和日本、美國、法國、荷蘭等20多個國家及地區。
  電線電纜
  甘肅長通電纜集團是中國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電線電纜産品生産企業,也是甘肅省大型骨幹企業集團之一。産品注冊商標「敦煌」牌是甘肅省著名商標,敦煌牌系列電線電纜産品榮獲「隴貨精品」稱號。企業近年來研制開發了45項新産品和新技術,部分新産品榮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企業管理嚴謹,外銷市場廣闊,在中西部地區的16個城市設立了20多個銷售公司,部分産品還遠銷東南亞、中東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電力電纜2006千米,增長51.97%。
第三産業  第三産業
  第三産業持續發展,商貿市場繁榮活躍,醫藥、煙草、飲食服務等行業連鎖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外貿出口快速增長,2007年完成進出口總額4.49億美元,增長51%;出口總額:1.38億美元。社區服務、中介服務等新興行業不斷發展壯大。所有制結構調整取得新的進展,通過招商引資、扶持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增長,發展領域已拓展到加工制造、高新技術産業、房地産開發、現代服務等方面。
  金融保險業
  白銀市金融機構經過整合,建立了包括人民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城鄉信用社、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在內的,與全市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調控監管體系,金融機構的種類和業務品種日趨健全,金融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滿足了白銀經濟發展的金融需要。 金融支撐能力穩步提高。金融機構存款保持平穩增長。2007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90.25億元,同比增長13.09%。其中:企業存款余額68.84億元,比年初增加16.35億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97.36億元,比年初下降2.6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84.84億元,增長4.74%。短期貸款達到53.81億元,其中,農業貸款9.94億元,工業貸款14.67億元,商業貸款13.36億元,私營個體企業貸款1.06億元。保險業平穩發展。2007年,全市有保險公司11家,其中財産保險公司8家,人壽保險公司3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4.99億元,比上年增長10.73%,其中:財産險保費收入1.42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3.57億元。全年處理國內賠案6.42萬件,其中: 處理財産險國內賠案6.3萬件,處理人壽險國內賠案0.12萬件。賠款額8800萬元。
  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24億元,增長16.2%,增速、增量均創建市以來新高。市、縣零售額增長較快。全年市、縣及縣以下的零售額分別爲34.0億元和19.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7%和15.5%。住宿餐飲業保持高速增長,批發零售業增速明顯加快。2007年,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7.74億元,增長22.6%;批發業5.56億元,增長13.9%;零售業38.04億元,增長14.3%。批發零售及住宿餐飲企業規模進一步提升,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6.6%和14.4%。
  商業業態
  白銀商業業態不斷拓展,以連鎖經營、專賣爲代表的新型業態顯示出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近幾年,隨著第三産業的發展,各類連鎖經營的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專賣店相繼湧現。
  交通運輸
  「公路通,百業興」,白銀地處西北交通樞紐區,南鄰蘭州,北通甯夏、內蒙古,西經武威直通新疆,東連隴東。包(頭)蘭(州)鐵路縱貫南北,白(銀)寶(寶積山)鐵路橫穿東西,境內有車站和停靠點29個。白銀公路交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主要幹線公路有國道109線、312線、309線和省道靖天公路、營蘭公路、海古公路及15條縣級公路。白銀距省會蘭州69公裏,白蘭高速公路已全線貫通,正式通車;距空港中川機場46.7公裏,航空運輸十分方便。黃河水運方興末艾,發展潛力較大。交通運輸繼續保持穩步增長。2007年,全市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實現增加值13.55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全市公路客運量1588萬人,客運周轉量91330萬人公裏;公路貨運量2329萬噸,增長6.01%,貨運周轉量109803萬噸公裏,增長7%。
  郵電通訊
   白銀已闊步走向世界信息的高速公路,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分公司將白銀與世界緊緊連在一起。中國電信白銀分公司局用交換機容量達20多萬門,長途自動交換機容量達3600路端,光纜通達了80%的鄉鎮,鄉鎮通電話比重達100%,全市行政村通電話比重達90%以上。全市電話用戶突破20萬門。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白銀分公司移動通訊站點100多個,網絡信號已經實現移動電話「村村通」。中國移動電話用戶達到8萬戶。爲廣大用戶提供優質高效的移動通訊服務,正在逐步滿足商務辦公、休閑娛樂和現代生活需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白銀電信准確把握時代脈搏,緊跟科技發展方向,于2000年建成白銀門戶網站「銅城信息港」。以超級一線通(ADSL)和極速通(LAN)爲主要標志的寬帶建設工程全面啓動運行,「千兆到小區、百兆到大樓、十兆到家庭/桌面」已成現實。同時,創建了寬帶精品網站,完善了電子商務應用。 郵電通訊事業快速發展。2007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44億元(2000年不變價),比上年增長11.44%。市話用戶年末達到22.32萬戶,減少3.9萬戶,下降14.87%;農話用戶年末達到11.42萬戶,增加0.66萬戶,增長6.13%;移動電話用戶年末達到49.64萬戶,增加13.22萬戶,增長36.3%;電話普及率達到47.64部/百人,每百人增加5.62部。
  房地産業
  房地産開發規模適度,房地産市場交易活躍。房地産業拉動了全市經濟的增長,房地産市場總體運行平穩,供銷基本持平,價格穩中有升,結構基本合理,房地産支柱産業地位基本確立,呈現出持續健康快速協調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市完成建築業增加值14.21億元,比上年增長14.53%。全市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52家,年末從業人數2.49萬人,完成建築業總産值19.21億元,增長26.15%。水泥210.12萬噸,增長12.1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白銀人口整體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工礦企業和科研院所集中,各類專業人才濟濟,每萬人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教育事業穩定健康發展。基礎教育進一步鞏固提高。全市共有普通中學高中學校31所,在校學生59851人,專任教師3322人;普通中學初中學校122所,在校學生135360人,專任教師7205人;九年制學校34所;小學1169所(含教學點178個),在校學生202909人,專任教師11711人;幼兒園122所,在園幼兒22667人,專任教師461人。職業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全市職業中學11所,其中職業中專4所,成人中專4所,普通中專3所。在校學生9762人,專任教師867人。其他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市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53人,專任教師29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91%;初中入學率98.49%。2007年全市普通高等學校錄取人數達到12112人。
  文化事業
  白文化廣播電視事業繁榮發展。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5個,文化站78個(含街道文化站9個),群衆藝術館1個,公共圖書館6個,博物館2個,紀念館1個,廣播電台4個,廣播人口覆蓋率84.2%。全市現有電視台1座,廣播電視台4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0.1%。
  衛生事業
  衛生事業得到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質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市共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含診所、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598個,其中基本醫療機構123個(含社區服務中心9個,醫院25個);診所465所;社區服務站10個。衛生床位數5335張,衛生技術人員551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460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15人。農村醫療網點、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機構建設取得進展。
  全民健身
  白銀全民健身活動設施不斷加強和完善。全市已建成社區全民健身活動場所 6個,體育主題公園2座。群衆性體育運動廣泛開展。白銀市被國家體委、中華全國總工會評爲「職工七項達標」先進城市。&&&&&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王朝網路無關。王朝網路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轉載本文&UBB代碼&HTML代碼複製到剪貼板...&更多內容·&·&·&·&·&·&·&·&·&·&&&&&頻道精選&王朝女性&&|&&|&&|&&|&&|&&|&&|&&|&&|&&|&&|&&|&王朝分栏&&|&&|&&|&&|&&|&&|&&|&&|&&|&&|&王朝編程&&|&&|&&|&&|&&|&&|&&|&&|&&|&&|&王朝简体&&|&&|&&|&&|&&|&&|&&|&&|&&|&&|&王朝其他&&|&&|&&|&&|&&|&&|&&&&&2005-&&版權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征地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