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第一警卫李亚光光哪里人

【图话】战乱地区中国使馆警卫
上月末,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所在的酒店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造成至少15人遇难,数十人受伤,其中遇难者包括一名负责中国使馆安全警卫的武警战士。中国驻外使馆的安保,通常由所在国政府或使馆聘请的当地保安负责,在安全局势动荡的国家,中国自2004年开始派出武警负责外交人员的安全,根据公开资料,迄今已经先后向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和索马里派出了武警,而这些警卫大部分来自武警的精锐部队——“雪豹突击队”。 编辑:陈若冰 (来自:腾讯图片)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为了安全起见,中国驻伊使馆人员在战争前全部撤离巴格达。萨达姆政权在美英联军的凌厉攻势下土崩瓦解,尽管大规模的战争很快结束,但伊拉克安全形势持续恶化,恐怖袭击时常发生。图为2003年8月,联合国驻巴格达代表处的运河饭店遭到自杀性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15人死亡,40人受伤。AFP (来自:腾讯图片)战争期间,中国驻伊使馆人员一直在安曼待命。萨达姆倒台后,伊拉克临时政府着力恢复与各国,尤其是大国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2004年初,中国外交部宣布驻伊使馆准备复馆。当年2月15日,复馆小组由约旦启程赴伊拉克,小组由临时代办孙必干(右四)率领,其中7人来自外交部和商务部,另外6人是警卫人员。新华社记者 操风琴摄 (来自:腾讯图片)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相关条款,驻外使领馆馆舍和人员安全通常由驻在国进行保护。不过由于战乱,伊拉克领导人连自身的安全都难以保障, 不可能为外国使节提供额外保护,伊拉克政府与多国签署了特别协议,允许所在国的武装进入伊拉克保护自己的使馆及人员安全,中国也因此首次向外国派出武警携带武器保卫外交人员的安全。图为日,复馆小组组长孙必干在武警的护卫下抵达巴格达。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来自:腾讯图片)中国驻伊使馆馆舍在战争期间遭到洗劫,受到严重的破坏,复馆小组临时租住在巴格达曼苏尔饭店。抵达巴格达的当夜,警卫丁秀国就已经开始在巴格达驻地值勤,由于是陌生环境,当时他的胸前和身后背了两把枪。担负警卫任务的武警,来自于武警北京总队特勤大队,这支部队组建于2002年12月,是一支精锐反恐部队。2007年8月,该特勤大队被正式命名为“雪豹突击队”。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来自:腾讯图片)日,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正式复馆,复馆小组负责人孙必干大使与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合影。首批赴伊的6名武警官兵可谓是“千里挑一”,中校席栓柱指挥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冷静如山、中尉李亚光有10年特战队员经历、二级士官苏军为特等射手、一级士官丁秀国爬16米的高楼仅用10秒、一级士官王志刚是擒敌能手和武器行家,二级士官武好精通防化专业和排爆。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来自:腾讯图片)在当时的伊拉克,外交官出行随时可能遭遇危险。2004年6月,孙必干大使应邀赴伊拉克外交部,出席伊临时政府宣布组成人员名单仪式,李亚光、苏军贴身护卫,武好负责警戒。当天中午伊外交部大楼附近发生剧烈爆炸。地动山摇中,李亚光和苏军迅速用身体紧紧护住孙大使,武好把另一名外交官掩护在身后,迅速安全撤离,这次爆炸当场炸死15人。图为复馆小组警卫苏军(右一)和李亚光(右二)在伊拉克外交部护卫复馆小组临时代办孙必干。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来自:腾讯图片)日,孙必干及使馆工作人员在巴格达实地考察备选临时馆舍的情况,武警战士在一旁贴身护卫。在伊拉克,每当枪声、爆炸声响起,官兵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用身体护住外交官。新华社记者 聂晓阳摄 (来自:腾讯图片)日,中国驻伊使馆所在的曼苏尔饭店遭到一枚迫击炮弹袭击,所幸没有造成中国使馆人员伤亡。爆炸发生后,武警小组队长席栓柱(左二)组织武警战士召开会议部署安全保卫工作。在动荡的巴格达,警卫组官兵每人每天要站哨6个小时以上,他们最长的一次睡眠也没超过4个小时。新华社记者 申宏摄 (来自:腾讯图片)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警卫小组官兵们的组织纪律依然像在国内一样严格,他们甚至还在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狭小房间里坚持体能训练,以保持充沛体能和旺盛斗志。图为日,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警卫王志刚(左)和苏军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驻地利用脚靶锻炼。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来自:腾讯图片)日,中国新任驻伊拉克大使杨洪林(右二)在武警战士的护卫下步入使馆驻地——巴格达曼苏尔饭店,杨洪林是伊战后中国首任驻伊拉克大使。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来自:腾讯图片)日,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在驻地巴格达曼苏尔饭店举行新年联欢会,与在伊拉克工作的中资公司工作人员和新华社记者共迎新年,武警小组战士丁秀国(左)和武好在联欢会上警戒。作为首次异国执勤的中国武警,他们勤务无章可循,也无经验可考,警卫组边实践边总结出一部《驻外使馆警卫勤务实施细则》,使特殊条件下固定勤务的哨位设置、执勤预案,机动护卫的车辆编队、观察预警、遭袭警卫等都有了章法。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来自:腾讯图片)除了日常外交人员的警卫任务,警卫小组还曾协助大使先后两次成功解救被挟持的15名中国人质。2005年1月,来自福建省平潭县的8名中国务工人员被伊拉克武装分子绑架,他们要求中国政府必须在48小时内澄清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以及这批中国工人在伊拉克境内工作的目的,否则将把这8人处死。REUTERS (来自:腾讯图片)日,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参赞卞志强(右二)前往当地宗教团体,商讨解救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也在北京正式阐明中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来自:腾讯图片)经过多方协调,武装分子同意释放人质,但指定地点在动荡的逊尼三角地带。那次,警卫小组首次动用轻机枪,并且为防止途中遭袭,他们把通信手段全部切断。AFP (来自:腾讯图片)警卫小组护送被解救的中国公民。REUTERS (来自:腾讯图片)日,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司长翟隽(右二)、中国驻伊拉克大使杨洪林(右一)向获释的8名在伊拉克被挟持的中国公民表示慰问。新华社记者 申宏摄 (来自:腾讯图片)日,中国石油在伊拉克的首个合作项目阿赫代布油田正式开工,这是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首家进驻伊拉克进行石油开采的外国公司,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常毅出席当天的开工仪式,现场两名武警战士在警戒。警卫小组严守外交纪律,以良好的外交礼仪赢得尊重和信任。在一些外交场合,许多人都认识这些身着橄榄绿、胸佩五星红旗、头顶中国警徽的官兵。REUTERS (来自:腾讯图片)日,巴格达,武警“雪豹突击队”驻伊拉克大使馆警卫小组的新老官兵共同执行外交活动警卫任务。当天,驻伊使馆第五批警卫小组和第六批警卫小组官兵当日完成了岗位交接。自2008年3月至今,第五批警卫小组共圆满完成511次外交活动警卫任务。新华社记者 高山摄 (来自:腾讯图片)2006年,中国又向局势动荡的阿富汗派出武警保卫外交人员。图为日,在嘹亮的列队声中,中国驻阿富汗使馆警卫小组工作交接仪式在馆内隆重举行,驻阿富汗大使徐飞洪及全体馆员出席。 (来自:腾讯图片)交接仪式上,使馆第五批警卫小组官兵将手中的钢枪递给了第六批武警小组成员,并以这一特殊方式,向甫抵阿的第六批警卫小组庄重移交警卫职责,寄予深情嘱托。 (来自:腾讯图片)2011年叙利亚冲突爆发以来,由于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所持的“坚决反对外来军事干预”和政治解决危机的立场,叙利亚反对派多次公开恐吓,并企图袭击中国使馆。日,中国驻叙利亚使馆遭迫击炮袭击,导致使馆内一名叙利亚籍雇员受轻伤,使馆办公楼外墙及部分门窗受损。新华社发(巴西姆摄) (来自:腾讯图片)日,中国驻叙使馆负责安全的武警战士加强巡逻警戒。这也是中国驻伊拉克和阿富汗大使馆后,第三个派驻本国武警担负安保的中国外交机构,目前使馆已经有8名武警特战队员担负日常警卫。新华社 记者张迺杰摄 (来自:腾讯图片)位于东非的索马里1960年与中国建交,长期以来接受中国的各种援助。1991年索马里内战爆发,中国驻索使馆、医疗队和专家被迫撤离,中国对索马里的一系列援助计划也被迫终止。2012年索马里局势缓和,成立内战爆发21年来首个正式政府。2014年6月,中国外交部宣布将恢复驻索马里使馆。当年10月12日,在时隔23年后,中国驻索大使馆于正式复馆,作为最早在索马里复馆的世界性大国,索马里总统马哈茂德亲自为使馆揭牌。新华社记者 张晨摄 (来自:腾讯图片)不过,索马里政府一直没能完全收复被恐怖组织“青年党”所占据的南方。近段时间以来,非盟部队和索马里政府军始对“青年党”盘踞的地区发动军事行动,“青年党”随即展开一系列报复。今年以来,首都摩加迪沙几乎每月都会遭到恐怖袭击。中国驻索马里使馆所在的半岛皇宫酒店,虽然周围安保措施严密,但仍然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图为7月26日,“青年党”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造成半岛皇宫酒店一侧楼房完全坍塌。REUTERS (来自:腾讯图片)半岛皇宫酒店共六层,五层和六层则是中国驻索马里使馆办公和宿舍区。除了中国使馆外,埃及、卡塔尔使馆也位于这座酒店中。在爆炸中受损的窗户中,还可以看到一面五星红旗。 (来自:腾讯图片)在索马里执行安全护卫任务的是武警北京总队和山东总队官兵,爆炸发生后,尽管战士们负伤身缠绷带,但仍坚持在警卫一线。图片:行者渔阳 (来自:腾讯图片)在恐怖袭击中遇难的警卫张楠来自山东武警总队临沂支队,2004年入伍,今年才刚28岁。张楠来自河北沧州农村,有一个年长两岁的姐姐,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去年,张楠的姐姐因患癌症去世,他把悲痛埋在心底,今年初毅然赴索马里执行任务。图为日,张楠参加临沂支队组织的军事集训,在射击课目中取得50环好成绩。 新华社发(卢亚其摄) (来自:腾讯图片)张楠入伍10年以来,由一名训犬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反恐尖兵,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2013年被山东总队评为“十佳优秀士官”。图为日,张楠参加武警山东总队反恐分队军事比武中的武装五公里越野项目比赛。新华社发(卢亚其摄) (来自:腾讯图片)2014年9月,上级选拔赴索马里使馆执行警卫任务人员,张楠第一个提出了申请。考虑到张楠姐姐刚刚去世,张楠这么大年纪也还没有成家,战友劝曾劝张楠放弃,但张楠当时说,“这是最后一次执行重大任务了,错过了,会遗憾一辈子。”最终,张楠以全优成绩从500多名备选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驻索马里使馆的一名警卫人员。图为日,张楠在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练习狙击技能。新华社发(卢亚其摄) (来自:腾讯图片)今年4月份,张楠在一次恐怖袭击中左胸中弹。苏醒后单位领导与他通话,这位有血性的士兵坚决表示负伤不下火线,不愿撤回国内,没想几个月后却牺牲在异国他乡。图为8月1日晚,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在礼兵的护送下,覆盖着国旗的张楠烈士灵柩被运回国内,送上灵车。新华社发(卢亚其 摄) (来自:腾讯图片)8月2日,张楠烈士骨灰运回到家乡沧州,安葬在沧州烈士陵园。在骨灰安放仪式上,一名军人向张楠烈士的骨灰盒行军礼。新华社发(傅新春 摄) (来自:腾讯图片)在安葬仪式现场,张楠生前的同学和战友,张楠姐姐的婆婆和公公,带着张楠姐姐留下的女儿来为张楠送行。现场人士沉浸在一片悲痛中,不时传出抽泣声。“好好的一个孩子就这样走了,痛心、可惜、失落。”新华社发(傅新春 摄) (来自:腾讯图片)刘逸明:盘点习总的贴身警卫和访美时的女翻译
刘逸明:盘点习总的贴身警卫和访美时的女翻译
国家领导人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他们的安全保卫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历任最高领导人都不乏贴身警卫。前些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参加联大会议,习近平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有媒体和观察者注意到了习近平的贴身警卫。
美国当地时间9月24日下午5时40分许,习近平乘专机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继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9月25日晚的《新闻联播》在报道习近平访美画面时,不经意间将贴身警卫的军衔曝光,熟识解放军军衔等级的人士结合此前的画面对比分析认为,习近平的这名警卫已从三年前的少校军衔已升为中校军衔。该警卫叫李亚光,常常留着平头,个子很高,着便衣的时候比较多。不管习近平是在国内视察还是国外访问,他都如影随形。
《新京报》的微信公众账号“政事儿”在盘点《访美期间,与习近平距离最近的六个人》时指出,这位“主席警卫”略显神秘,没有任何公开的官方简历和头衔,有时便装有时军装,不管在习近平国内的各种调研活动中,还是所有的外访活动,他是出镜率最高的人之一,同时也是离习近平最近的人,此次访美也不例外。
对于主席警卫,坊间往往会美其名曰“中南海保镖”。据新华网披露,“中南海保镖”属于中央警卫局管理,他们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中国特种部队成员,身手高强、思维敏捷。9月23日,习近平参观了波音公司位于埃弗里特的厂房,公开画面显示,在巨大的飞机厂房中,习近平乘坐一辆前后三排座位的电瓶车参观,习近平坐在中排右侧,而这名警卫就坐在第一排的右侧。在其他场合,他紧随习近平,在室内的正式活动中,他也会坐在后排,不时在小本上或看或记,通常他会在后排与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秦刚毗邻而坐。
央视画面显示,专机的舱门打开后,习近平和彭丽媛首先走出,站在舱门口向大家挥手致意,然后携手走下飞机、接受美国儿童的献花。在习近平和彭丽媛走下5、6步悬梯的时候,这位“大高个”也从专机中走出,跟随着走下来。当习近平和彭丽媛接受献花时,他则在二人身后3步左右位置站定。献花结束后,这名警卫还从习近平手里接过鲜花花束并交给身后的工作人员。此时,一起搭乘专机的王沪宁、栗战书、杨洁篪等陪同人员才顺次从飞机上走下。
中校军校军衔是“两杠两星”;而这名主席警卫胸前的资历级别简章是三排排列,第一排的中间是一颗星,是副团职,大概相当于公务员系统中的副处级干部。此前,他的军衔一直不为外界所知,主要因为大部分时间他都穿便装出现;而之前在类似的场合,央视的镜头也曾掠过他穿着军装的模样,由于镜头取景的因素,在电视画面中,他的军衔和职级都无法辨识。
据了解,按照外交礼仪要求,在国事访问中,抵达访问国时,当地会组织正式的欢迎仪式。此时,参加欢迎仪式的人员都穿必须符合身份的服装,这名警卫是现役军人,所以必须要着军装出场。公开报道也显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有多方面的安保力量。像这名警卫这样紧随领导人左右的属于核心安保人员。此外,还有隐身于民众中间以及定点范围值守的安保人员,以确保国家领导人的绝对安全。
国家领导人出访,保卫其人身安全是警卫的崇高使命,同时,也是国内民众的真切期盼。只有领导人的安全有保障了,访问才能顺理成章地取得成效,才能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武汉籍外交部翻译周宇
有人说:“翻译就像一只美丽的天鹅,它的上半身永远都是亭亭玉立、妩媚动人,而它的下半身则在水中不停地扑腾。”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给领导人当翻译很神秘,但他们不知道,这绝非易事。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
不少人注意到,站在他身后的是一位温柔、干练的女翻译。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女翻译叫周宇,是个地道的武汉人。
周宇:考试特别难,没想到自己会考上
周宇,外交部才貌双全的年轻高级翻译。
她是个笑声爽朗的女孩,白皙透亮的皮肤显得健康可爱。
周宇的家在汉阳,从初中开始在武汉外国语学校就读,后被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专业。
回忆20年前的这名学生,江晓生还是印象深刻:那时候周宇的穿着很朴素,不爱打扮和花钱。
她的父亲在汉阳钢厂工作。当年,父亲给了周宇2元零花钱,到了周末,那2元钱仍分文未动。
“别的小孩都爱买零食,但周宇很节俭,从不乱花钱”。
学生时代的周宇非常优秀,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现已退休的武汉外校老师詹必元曾教过她6年英语,记得无论考试还是报听写,周宇都经常得100分。
“她的英语发音、书写、语法都很好,关键是她各科都好,语文理解和表达能力很强,这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1999年,周宇参加外交部考试,当时行政机关都在精简机构,想要通过考试渠道进入行政机关,难于上青天。
后来她曾在公开场合谈起这一段经历,说道“考试特别难,没想到自己会考上”。
如今,这个“当打之年”的业务骨干已有丰富的经历:阿富汗、巴以、东帝汶等动荡地区都留下过她的足迹,言谈举止透露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
周宇说,作为女性能胜任这份工作,身体要很好。
每逢重大场合,领导人车位都有固定排序,一般翻译都会和领导人同车或紧跟其后。但如果领导人在第一个车位,翻译被安排在第十个车位,“你就要一下车就跑,赶快跑到领导人身后,随他一起进入正式场合”。
如果有条件,一般会提前看场合安排翻译的位置,“这些位置都是礼宾司提前安排好的,如果没有安排,就要根据当时情况判断,这个靠经验”。
做翻译,“只有听不到,没有翻不出”。如果当时没有听到,就一定要问,“耳朵的敏感度要高,不能多问,否则别人就对你没信心了。”
无论是诗词、还是专业术语,都一定要能翻译出来,“现在的领导人都懂英文,有时他会对你的翻译提出不同看法,不一定是在指责,只是提供一个更好的翻译建议”。
此外,参加国宴,翻译都随领导人入席,陪坐旁边。但翻译随时要翻译,常常没法吃东西,他们也学会了一些小诀窍:喝汤要一口吞下,不能太烫,吃菜要切成小块,能一口吃就全吞下最好。
经过多年的训练和积累,周宇现为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
在外交部,周宇还有不少同事是她的老乡、校友。
国家领导人身边从事翻译工作的,至少有20位是从武汉外校走出来的。
9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美国塔科马市林肯中学。周宇(右一)担任习近平主席访美翻译。
链接:中国外交部的“武汉现象”
外交部翻译室是外交部所属的一个专门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翻译队,到翻译处,再到翻译室,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一支拥有数十个语种的翻译干部队伍。
这个队伍主要从事重要外交文件、文书的笔译,领导人重要外事活动的口译和重要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工作。
其中英、法两大通用语种的翻译任务,多由翻译室承担。
外交部翻译室被誉为“中国翻译的国家队”。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翻译队,到翻译处,再到翻译室,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外交部翻译室有“中国红墙第一翻译”的冀朝铸,担任过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紧接着马雪松、姜江屡屡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随后出现了中国翻译界的‘三剑客’张建敏、朱彤、许晖;现在有雷宁、戴庆利、周宇、费胜潮等。
外交舞台风云际会之时,中国外交部的“武汉现象”愈发明显。
在中国外交部,有百余名武汉籍外交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毕业于武汉外国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被保送到名牌大学,再经过一系列选拔进入外交部。
这些人中,有的是驻外大使、有的是参赞、有的给国家领导人做翻译、有的负责地区事务。
据武汉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陈文国介绍,武汉外校共有100余名历届毕业生在外交部、国家涉外机构工作。
&&&&&&&&&&&&&&&&武汉籍外交部女翻译周宇(第二排右一)
其中,82届的蒋端做过李瑞环的翻译;83届的陈庆红曾担任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的翻译;85届的周宇做过胡锦涛、贾庆林的翻译;86届的田敏做过江泽民的翻译,曾嵘做过吴邦国的翻译,熊利春做过朱镕基、钱其琛的翻译,郭军做过李鹏、朱镕基的翻译;88届的黄行谦做过乔石的翻译,涉及英、法、德、西班牙等多个语种。
如今,这支从武汉外校走出的“翻译队伍”正活跃在中国外交的舞台上。
武汉外国语学校是在周恩来、陈毅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于1964创建的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1982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中学,2000年成为省级示范学校。目前开设英、法、德、日等外语语种。刘逸明:盘点习总的贴身警卫和访美时的女翻译
( 07:14:16)
国家领导人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他们的安全保卫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历任最高领导人都不乏贴身警卫。前些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参加联大会议,习近平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有媒体和观察者注意到了习近平的贴身警卫。
美国当地时间9月24日下午5时40分许,习近平乘专机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继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9月25日晚的《新闻联播》在报道习近平访美画面时,不经意间将贴身警卫的军衔曝光,熟识解放军军衔等级的人士结合此前的画面对比分析认为,习近平的这名警卫已从三年前的少校军衔已升为中校军衔。该警卫叫李亚光,常常留着平头,个子很高,着便衣的时候比较多。不管习近平是在国内视察还是国外访问,他都如影随形。
《新京报》的微信公众账号“政事儿”在盘点《访美期间,与习近平距离最近的六个人》时指出,这位“主席警卫”略显神秘,没有任何公开的官方简历和头衔,有时便装有时军装,不管在习近平国内的各种调研活动中,还是所有的外访活动,他是出镜率最高的人之一,同时也是离习近平最近的人,此次访美也不例外。
对于主席警卫,坊间往往会美其名曰“中南海保镖”。据新华网披露,“中南海保镖”属于中央警卫局管理,他们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中国特种部队成员,身手高强、思维敏捷。9月23日,习近平参观了波音公司位于埃弗里特的厂房,公开画面显示,在巨大的飞机厂房中,习近平乘坐一辆前后三排座位的电瓶车参观,习近平坐在中排右侧,而这名警卫就坐在第一排的右侧。在其他场合,他紧随习近平,在室内的正式活动中,他也会坐在后排,不时在小本上或看或记,通常他会在后排与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秦刚毗邻而坐。
央视画面显示,专机的舱门打开后,习近平和彭丽媛首先走出,站在舱门口向大家挥手致意,然后携手走下飞机、接受美国儿童的献花。在习近平和彭丽媛走下5、6步悬梯的时候,这位“大高个”也从专机中走出,跟随着走下来。当习近平和彭丽媛接受献花时,他则在二人身后3步左右位置站定。献花结束后,这名警卫还从习近平手里接过鲜花花束并交给身后的工作人员。此时,一起搭乘专机的王沪宁、栗战书、杨洁篪等陪同人员才顺次从飞机上走下。
中校军校军衔是“两杠两星”;而这名主席警卫胸前的资历级别简章是三排排列,第一排的中间是一颗星,是副团职,大概相当于公务员系统中的副处级干部。此前,他的军衔一直不为外界所知,主要因为大部分时间他都穿便装出现;而之前在类似的场合,央视的镜头也曾掠过他穿着军装的模样,由于镜头取景的因素,在电视画面中,他的军衔和职级都无法辨识。
据了解,按照外交礼仪要求,在国事访问中,抵达访问国时,当地会组织正式的欢迎仪式。此时,参加欢迎仪式的人员都穿必须符合身份的服装,这名警卫是现役军人,所以必须要着军装出场。公开报道也显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有多方面的安保力量。像这名警卫这样紧随领导人左右的属于核心安保人员。此外,还有隐身于民众中间以及定点范围值守的安保人员,以确保国家领导人的绝对安全。
国家领导人出访,保卫其人身安全是警卫的崇高使命,同时,也是国内民众的真切期盼。只有领导人的安全有保障了,访问才能顺理成章地取得成效,才能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武汉籍外交部翻译周宇
有人说:“翻译就像一只美丽的天鹅,它的上半身永远都是亭亭玉立、妩媚动人,而它的下半身则在水中不停地扑腾。”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给领导人当翻译很神秘,但他们不知道,这绝非易事。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
不少人注意到,站在他身后的是一位温柔、干练的女翻译。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女翻译叫周宇,是个地道的武汉人。
周宇:考试特别难,没想到自己会考上
周宇,外交部才貌双全的年轻高级翻译。
她是个笑声爽朗的女孩,白皙透亮的皮肤显得健康可爱。
周宇的家在汉阳,从初中开始在武汉外国语学校就读,后被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专业。
回忆20年前的这名学生,江晓生还是印象深刻:那时候周宇的穿着很朴素,不爱打扮和花钱。
她的父亲在汉阳钢厂工作。当年,父亲给了周宇2元零花钱,到了周末,那2元钱仍分文未动。
“别的小孩都爱买零食,但周宇很节俭,从不乱花钱”。
学生时代的周宇非常优秀,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现已退休的武汉外校老师詹必元曾教过她6年英语,记得无论考试还是报听写,周宇都经常得100分。
“她的英语发音、书写、语法都很好,关键是她各科都好,语文理解和表达能力很强,这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1999年,周宇参加外交部考试,当时行政机关都在精简机构,想要通过考试渠道进入行政机关,难于上青天。
后来她曾在公开场合谈起这一段经历,说道“考试特别难,没想到自己会考上”。
如今,这个“当打之年”的业务骨干已有丰富的经历:阿富汗、巴以、东帝汶等动荡地区都留下过她的足迹,言谈举止透露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
周宇说,作为女性能胜任这份工作,身体要很好。
每逢重大场合,领导人车位都有固定排序,一般翻译都会和领导人同车或紧跟其后。但如果领导人在第一个车位,翻译被安排在第十个车位,“你就要一下车就跑,赶快跑到领导人身后,随他一起进入正式场合”。
如果有条件,一般会提前看场合安排翻译的位置,“这些位置都是礼宾司提前安排好的,如果没有安排,就要根据当时情况判断,这个靠经验”。
做翻译,“只有听不到,没有翻不出”。如果当时没有听到,就一定要问,“耳朵的敏感度要高,不能多问,否则别人就对你没信心了。”
无论是诗词、还是专业术语,都一定要能翻译出来,“现在的领导人都懂英文,有时他会对你的翻译提出不同看法,不一定是在指责,只是提供一个更好的翻译建议”。
此外,参加国宴,翻译都随领导人入席,陪坐旁边。但翻译随时要翻译,常常没法吃东西,他们也学会了一些小诀窍:喝汤要一口吞下,不能太烫,吃菜要切成小块,能一口吃就全吞下最好。
经过多年的训练和积累,周宇现为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
在外交部,周宇还有不少同事是她的老乡、校友。
国家领导人身边从事翻译工作的,至少有20位是从武汉外校走出来的。
9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美国塔科马市林肯中学。周宇(右一)担任习近平主席访美翻译。
链接:中国外交部的“武汉现象”
外交部翻译室是外交部所属的一个专门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翻译队,到翻译处,再到翻译室,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一支拥有数十个语种的翻译干部队伍。
这个队伍主要从事重要外交文件、文书的笔译,领导人重要外事活动的口译和重要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工作。
其中英、法两大通用语种的翻译任务,多由翻译室承担。
外交部翻译室被誉为“中国翻译的国家队”。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翻译队,到翻译处,再到翻译室,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外交部翻译室有“中国红墙第一翻译”的冀朝铸,担任过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紧接着马雪松、姜江屡屡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随后出现了中国翻译界的‘三剑客’张建敏、朱彤、许晖;现在有雷宁、戴庆利、周宇、费胜潮等。
外交舞台风云际会之时,中国外交部的“武汉现象”愈发明显。
在中国外交部,有百余名武汉籍外交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毕业于武汉外国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被保送到名牌大学,再经过一系列选拔进入外交部。
这些人中,有的是驻外大使、有的是参赞、有的给国家领导人做翻译、有的负责地区事务。
据武汉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陈文国介绍,武汉外校共有100余名历届毕业生在外交部、国家涉外机构工作。
&&&&&&&&&&&&&&&&武汉籍外交部女翻译周宇(第二排右一)
其中,82届的蒋端做过李瑞环的翻译;83届的陈庆红曾担任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的翻译;85届的周宇做过胡锦涛、贾庆林的翻译;86届的田敏做过江泽民的翻译,曾嵘做过吴邦国的翻译,熊利春做过朱镕基、钱其琛的翻译,郭军做过李鹏、朱镕基的翻译;88届的黄行谦做过乔石的翻译,涉及英、法、德、西班牙等多个语种。
如今,这支从武汉外校走出的“翻译队伍”正活跃在中国外交的舞台上。
武汉外国语学校是在周恩来、陈毅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于1964创建的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1982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中学,2000年成为省级示范学校。目前开设英、法、德、日等外语语种。
发表评论:
馆藏&5092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镖李亚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