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电影好像是父亲带孩子去河面滑冰小孩掉冰窟窿的意思了 父亲用拳头砸

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男孩掉运河冰窟窿 捕鱼男子用拳头砸冰蹚河救人
张东武将救生圈套在孩子身上(视频截图)张东武说“换谁都会这么做”(视频截图)  三九天,德州的运河上早早就结了冰。1月12日中午11点多,一名12岁的小男孩在运河的冰面
张东武将救生圈套在孩子身上(视频截图)张东武说“换谁都会这么做”(视频截图)  三九天,德州的运河上早早就结了冰。1月12日中午11点多,一名12岁的小男孩在运河的冰面上玩耍时,不慎掉进了冰窟窿里,在运河边捕鱼的张东武不顾自身安危勇敢砸冰施救。来 自 西 陆 军 事   12点10分,小男孩被张东武和赶来的民警救上岸。“要不是叔叔救我,我就淹死了。”冻得瑟瑟发抖的男孩向赶来的父亲说道。通讯员伊德忠记者郑芷南  冰面传来呼救声  1月12日中午11时50分左右,42岁的市民张东武带着工具又来到省道353运河桥下捕鱼。他下到河岸边后,透过省道353运河大桥往桥西看了一眼,隐约看到河边的冰上有一个穿着绿衣服的人。“因为这边河里经常有钓鱼和捕鱼的人,见到有人我也没有太在意。”张东武说。  就在张东武准备下河捕鱼的时候,突然听到声音很小的呼救声。他停下脚步仔细听,声音是从桥西传过来的。张东武循声望去,百米开外的地方,隐约看到河里一簇芦苇中有人。“不会是冰太薄,有人掉进水里了吧?”张东武想到这儿,不敢犹豫,立即带着捕鱼用的皮筏往桥西狂奔。“当时就想到,这里捕鱼、钓鱼的人不慎落水的情况时有发生,或许真有人落水了。当时周围只有我一个人,只能拼尽全力往那个人落水的地方跑。幸亏当时我还没有下水,如果已经下河,再上岸就耽搁时间了。”张东武说。  石头砸冰 蹚河救人  张东武跑到桥西,当时的场面把他吓了一跳:在距离河岸大约6米的地方,冰窟窿中卡着一个人,只能看到胸部以上,看起来像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孩子,他用手死死扒住冰面。情况紧急,张东武一边向落水的孩子喊话,让他扒紧冰面不要松手,一边准备下河。  张东武将捕鱼携带的汽车轮胎内胎放到冰上,自己套在身上,看到河边上的冰面上有一块石头,他就将石头从冰面上抠下来,然后边砸冰边一点点往河里挪动。“尽管冰不是很厚,但是岸边的冰用手是砸不开的。我也怕贸然直接下去救人,也一样掉进冰窟被困在里面,那时候就更麻烦了,就从冰面上抠了一块石头,一边破冰一边往孩子那边靠近。”张东武说。  因为天气太冷,加上在冰冷的河水中,砸冰砸了两米多远,张东武的手就被冻麻了,在一次举起石头砸下后,石头从张东武手中脱落,掉进了河里。  拳头破冰 向孩子靠拢  张东武这时想到找帮手来帮忙,孩子也让他给爸爸打电话,张东武不认识这个孩子,更不知道孩子父亲的电话号码。张东武想到报警是最好的办法,他立即掏出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  但是此时,也许孩子在水中呆的时间太长了,扒着冰面的双手力量越来越小,以至于身子开始往下沉,不一会儿只能看到头部了。“天气太冷了,孩子待在水里的时间太长了。”张东武想到这里心里越发紧张,想赶紧把孩子弄上来。  张东武心想不能干等民警,没有了砸冰的石头,他就握紧双手,用拳头破冰,希望能够尽快到孩子身边。“幸亏之前砸了两米多的冰面,越往河水深处走,冰面越薄,勉强能用手砸开了。”张东武说。  张东武一步一步地向孩子靠近,渐渐地,张东武感觉到河水的冰冷,整个身子都慢慢没有了感觉。此时水已经没到了张东武腰部,尽管他穿着捕鱼作业的皮裤,但在冰冷的河水中长时间待着,再加上双手砸冰,张东武也开始体力不支。张东武一边向孩子靠近,一边冲着孩子喊话,让他坚持住使劲把头往外伸,别往下滑。  民警抛去救生圈 孩子获救  就在张东武离落水的孩子还有大约一米的距离时,德州市公安局运河经济开发区分局的民警迅速赶到了现场。  赶到现场的民警,立即从车上取下救援绳和救生圈向河里的张东武扔过去,示意他给孩子套上。此时的冰面已经很薄,张东武很容易就到了孩子跟前,将救生圈套在孩子身上。  张东武说,当时孩子已经冻僵了,根本没有力气抓救生圈。体力也接近透支的张东武一手紧紧地揽住孩子,一手抓住民警扔下的第二个救生圈。之后,民警奋力将二人拉上岸。  上岸后,孩子躺在岸边只能说明白自己的姓名,其他的情况都说不清楚。也就在此时,岸上跑下一名中年男子,声称是孩子的父亲。  原来,他姓阎,在附近的南陈庄住,落水的孩子12岁。阎先生说,孩子平时比较贪玩,家人经常告诫他不能到河边玩。当天上午11点30分左右,孩子偷偷从家里跑出来玩,到饭点了还不回家,家人到处找都没找到。来河边找的时候,看到桥下有一群人就过来看看,没想到真是自己的孩子掉进河里了。见到父亲后,孩子也不停地念叨:“要不是这个叔叔用手砸开冰救我,我就淹死了。”随后,120救护车也赶到现场,但是阎某见孩子只是衣服湿透了,拒绝带孩子去医院检查。阎先生向张东武和民警道谢后带孩子离去了。  提到救人的经过,张东武表现得很淡然:“当时情况太紧急,也没考虑太多,救人要紧。再说,当时周围没有别人,我不去救人的话孩子只能淹死,要是救得慢了,孩子在水里也会冻得够呛。其实,换做谁都会这么做,不能眼睁睁看着一条命就这样没了。”
标签:冰窟窿掉进运河救人
本栏目最新文章
中俄两国已决定,2015年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热门关键词
aside.style.height=asideH.offsetHeight+340+'px';求一个十多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直播?电视剧?电影?有个小孩掉到一个非常深的坑里了,然后被救上来了,还是让另一个小孩下去救他来着,记不清楚了……有谁还记得这个吗,求到底是啥?
―― 晋江文学城网友交流区
主题:求一个十多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的直播?电视剧?电影?有个小孩掉到一个非常深的坑里了,然后被救上来了,还是让另一个小孩下去救他来着,记不清楚了……有谁还记得这个吗,求到底是啥?[25]
我看过,是央视的新闻好像
№1&☆☆☆= =于 23:11:09留言☆☆☆ 
哦哦刚说找不到信息,终于找到还有人看过了了,看说大致剧情是这样的
90年代,中国电视上播出了一个纪实片,描述的是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很深的地缝里,另一个孩子下去救,可是地缝很狭窄,大人们到了中部就再也下不去。最后一个男的小学生自告奋勇下去了,大人们用绳子吊着他,由他爸爸妈妈在地缝口用力地拉着,并一下一下慢慢往下放,进了很深很深的地方,他终于看到了掉进去的孩子。他用手电向上照射给在中部接应的大人,大人再...
№2&☆☆☆= =于 23:12:23留言☆☆☆ 
我记得是山西大同的事
№3&☆☆☆= =于 23:15:56留言☆☆☆ 
找到名字了,叫《矿山小英雄》
根据1993年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张喜忠下地缝救小孩的事迹改编,由张喜忠本人主演。
以前看的时候觉得超级恐怖,觉得拍的很好看,像真的一样,原来是当纪实片拍的啊,难怪
№4&☆☆☆= =于 23:15:57留言☆☆☆ 
。。。我以为是西游记
№5&☆☆☆= =于 23:16:41留言☆☆☆ 
。。。我以为是西游记
№5 ☆☆☆= =于 23:16:41留言☆☆☆
是现代的,记得电视上播过几次,大部分剧情是一个小孩在坑下的情形,非常有真实感,好吓人的
刚刚看完智利矿难改变的电影地心救援,突然想起这个剧,其实我们自己拍的也很好看的
№6&☆☆☆= =于 23:20:39留言☆☆☆ 
看到过,救人的孩子也擦伤了,真棒的孩子
№7&☆☆☆= =于 23:21:49留言☆☆☆ 
补充,确切来说,大部分剧情是一个小孩吊在绳子下下坑道的片段,好像因为那个坑道非常窄只有小孩能下去,后来他下到一半自己也崩溃的哭了,还好最后还是坚持下来,把失足掉落地缝里的小朋友救了上来,但他其实自己当时也大不了几岁,去查了下好像被救的小孩才一两岁,救他的男孩也才十岁左右
№8&☆☆☆= =于 23:24:33留言☆☆☆ 
可惜找不到视频了,不过找到了对这件事比较详细的介绍
真是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比影视还精彩啊
1992年,一名矿山小英雄的故事,在百里煤海广为传颂。他就是荣获1993年10月第三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矿山娃,大斗沟矿小学校学生--- 张喜忠。那一年,他刚满10岁。
日,正值星期天,大约十点半左右,一名叫小喜喜的两岁男孩,在六岁姐姐的陪伴下上山玩耍,不慎掉进了深达几十米、仅有20厘米宽且呈弯曲走向的山岩裂缝中, 生命受到了极度威胁。听到男孩姐姐的哭叫声,孩子的妈妈和周围群众迅速跑向事发地点。家住山坡附近此时正在家里写作业的张喜忠也闻讯赶到。
一时间,众人想着各种各样的施救办法,张喜忠的父亲和周围的邻居们拿来的绳子、斧子,还有的拿来了手电、钩子,小喜喜的妈妈趴在裂缝前焦急地哭着、喊着,并拉住小喜喜的姐姐,让自己的姑娘去救,年幼的小姑娘说什么也不敢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韩日升、王德等身材比较瘦小的几个大人相继挺身而出,在众人的帮扶一下,系好绳子下到裂缝中救人,可最多在不到十多米的深处便由于太过狭窄无法下去了。设想用斧子开凿,可又怕引起塌方,伤及孩子生命。此时,离小喜喜掉进山缝里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
情况危急,容不得等待。面对无法预料的山缝情形,十岁的张喜忠冲着爸爸说:“让我去吧,我身体小。”那一刻,喜忠的父亲和在场的群众都惊呆了,可想了想,此时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随后,张喜忠迅速由叔叔们系好的绳索,在检查好绳扣后,顺着弯曲的裂缝往下降,越往下越黑,头碰起了包、鞋掉了、手擦破了,这些都顾不上了。他用手电照着,艰难的寻找,终于在深达20多米的裂缝中找到了还活着的小喜喜。时间就是生命,他用幼小的双手扒去小孩身上的土石块,托起小孩举到头顶,一点一点在地面人员的帮助下爬出裂缝,拯救了孩子。
20多米的裂缝深处,张喜忠来回爬了4个多小时,十岁男孩用他勇敢的表现展示了一名矿山少年的小英雄形象。
№9&☆☆☆= =于 23:33:04留言☆☆☆ 
类似于纪实电视剧,看过,下到底又冷又渴,两个都是小孩子,估计后来不敢让小孩子再冒险了。。
№10&☆☆☆♪(^∇^*)于 00:08:40留言☆☆☆ 
好可惜啊,后来这个孩子学坏了,成了小混混
№11&☆☆☆= =于 00:11:38留言☆☆☆ 
№12&☆☆☆= =于 00:14:41留言☆☆☆ 
小学时候学校组织看过这个片子,回家还要写观后感的…前几天那个挖小孩的新闻出来时我就想起这事了
№13&☆☆☆= =于 00:17:23留言☆☆☆ 
好可惜啊,后来这个孩子学坏了,成了小混混
№11 ☆☆☆= =于 00:11:38留言☆☆☆ 
救人那个还是被救那个?
№14&☆☆☆= =于 00:18:31留言☆☆☆ 
天啊去百度了一下这小英雄后来的情况,有点唏嘘啊
№15&☆☆☆= =于 00:21:34留言☆☆☆ 
№14 ☆☆☆= =于 00:18:31留言☆☆☆ 
非回,救人的那个
不过也不能说学坏了,只是说看家庭他可能本来也要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吧
№16&☆☆☆= =于 00:22:48留言☆☆☆ 
百度到说被保送大学又被开除了,唉…
№17&☆☆☆= =于 00:30:53留言☆☆☆ 
好可惜啊,后来这个孩子学坏了,成了小混混
№11 ☆☆☆= =于 00:11:38留言☆☆☆ 
救人那个还是被救那个?
№14 ☆☆☆= =于 00:18:31留言☆☆☆
救人的
№18&☆☆☆= =于 00:35:21留言☆☆☆ 
张喜忠――第三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
  本刊记者/文沛霖 杨法礼 发自山西
  11月5日,山西省应县,南河种乡。
  52岁的次怀珠正准备上炕吃饭。菜很简单,土豆丝,豆腐汤。看见儿子张喜忠带着记者来后,她急忙扔下碗筷,前来问候。她和儿子已经很多年没遇到记者上门来采访了。
  次怀珠几年前和丈夫离异,现改嫁回老家应县。与儿子的沉默不语相比,她显得很主动,一直请求记者帮助她儿子,“喜忠是个好孩子,当年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人。”“你们回给说说,让上面给喜忠安排个工作。”“社会不能不管喜忠啊,你们要关心他。”
  张喜忠,今年27岁。15年前,就读于大同大斗沟煤矿小学的他,下到宽仅20厘米,深40米的地缝中营救了一个两岁小孩,被誉为“矿山小英雄”。随后,张喜忠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一时间所有的荣誉和赞语都拥向了他。其救人事迹还曾被拍成电影在国家级电台反复播放。
  然而,2001年,一家媒体以《“小英雄”为何变成“街痞”》为题,报道了昔日的“矿山小英雄”是出于金钱诱惑,被父亲逼着救人的。并且进入职业中学后,旷课、打架,后参军政审不过,沦落街头。报道一出,被多家媒体转载,并引发社会热议。不过这家媒体并未采访到张喜忠本人,此后几年也未见到任何关于他的报道。
  带着重重疑问,记者踏上了寻找张喜忠之路。
  拿钱救人?
  在被评为十佳少年后不久,张喜忠一家人就从大斗沟煤矿搬到了同煤集团所建的新区。几年前,张喜忠的父母离婚,变卖了房子,一家人分崩离析,邻居也不知道他们的去处。后经多方打探,通过张喜忠的大伯,得知他已离开大同,和母亲一起住在应县。
  在应县,记者终于找到了张喜忠。他已不是当年那个十佳少年,那时的眼神天真明亮,此刻很暗淡,僵硬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尽管他今年才27岁,可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张喜忠3年前结了婚,现在夫妻俩和女儿暂时寄宿在母亲次怀珠家,妻子没工作,他一人在乡里的陶瓷厂打工。
  获得十佳少先队员的奖牌、奖章,以及一大堆荣誉证书被张喜忠放在一个行李箱里,满满一箱,尘封多年,没动过。
  看着儿子翻出一本又一本的荣誉证书,次怀珠嘴里不停嘟噜、埋怨;抱着女儿的妻子,看着这些证书,陌生而又好奇;而张喜忠面对这些昔日的荣誉,没叹气,也不兴奋,只是在记者的提问下,用超乎平静的语调讲述着过去。
  “我记得,救人那天是星期日,刚过完中秋节,1992年。一大早,我就和几个同学一块上山玩,我们矿山的孩子一般都在山上玩。差不多早上10点左右,我们准备下山,回去做作业啥的,下午接着玩。在下山途中,我们发现山坡上围了好几千人,不知在做啥,就凑过去看热闹。当时我个子小,挤了半天也没挤进去,就回家煮面吃。
  “正在家里吃着面,又来了几个同学,朝我叫到,喜忠,上山去看看。我想没啥事做,跟着跑上山去了。这次,我们挤了进去,看见龚喜喜(被张喜忠救的孩子)的妈坐在那儿哭,我听旁边的人说,她孩子掉到地缝里去了。”
  龚喜喜当时只有2岁,5岁的姐姐龚婉珍带着他上山玩。由于姐姐的疏忽,弟弟掉进了地缝,这是挖煤后山体被掏空形成的裂缝。
  “其实,在我过去时,已经有好几个大人下地缝了,他们是把地缝一点一点地凿宽下去的,但是在快接近孩子的时候,地缝只有20来厘米宽,周围是岩石。大人们就传话上来,说需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瘦一点的,下去救人。
  “那会周围和我一样大的孩子挺多的,大家都很害怕,不敢下,我也没想到会是我。巧的是,当时我爸也在那儿救人,他看见我后,就过来问我,你敢下吗?敢的话,爸就用绳子把你拴住放下去,几个叔叔都在下面,别怕。
  “平时我挺贪玩的,小孩子嘛。我说,要不下去试试,救得上来救不上来也看一下,实在救不上来,我也没办法。其实,问我之前,我爸也问过我哥敢不敢下,只是他年龄比我大些,身体也胖了,估计下去也没用。”
  张家一共有3个孩子,张喜忠是老二,还有一个妹妹。
  “那天我穿着一身校服,天气也不算冷。可下到二三十米时,我开始觉得冷起来,周围墙壁都结了冰。我想,既然下来了就坚持到底。下到最后一个大人的地方,那个叔叔给我说,孩子就在下面,但我也不看不清楚他在那儿,只能凭声音判断他的大概位置,你接着往下找。
  “我接着下了十来米吧,也下不去了。那个位置太窄了,就叫上面传了把斧头下来,把岩石一点一点地砍开,身体斜着才又往下去了一点。我拿着手电筒照了下,终于找到了孩子,他被一块岩石挡着。当时他几乎被上面凿落的泥土和岩石埋住了,只有一些衣服露出来。最后我用铁钩把小孩的衣服钩住,送他上去,盖在他身上泥土哗哗的还在往下掉。这时,小孩哭了起来,我心里一下就踏实了,他还活着。
  “我上午11点下地缝,晚上6点才出来,下面很冷,冻得我几乎失去直觉,头也被冰锥刺破了,血流了一脸,现在眉头上还有伤疤。出来时,人群都散完了,只有我爸爸和弟弟在那儿等我,他们赶紧用被子裹着我。回家后,倒头就睡,第二天下午才醒来。”
  在救人的过程中,有一点细节值得注意,那就是为何张明(张喜忠的父亲)会让儿子冒着危险下去救人。在《“小英雄”为何变成“街痞”》一文中,作者写到,当时龚喜喜的母亲向周围人求救,并称谁救上来给谁1000元,而家境困难的张明受到利益的诱惑,以严厉的口吻命令儿子下去救人。对此,张喜忠给予了明确的否认,“我爸没逼着我下去,后来也没拿过龚家一分钱,只是后来他们花了20块钱给我买了件夹克,不过,我们家也买过一些罐头去看龚喜喜。”
  马老师是大斗沟煤矿小学的老师,当年是他替张喜忠申报了十佳少先队员,他说:“龚喜喜的母亲当时确实是说过这句话,不过说这话时,张喜忠并不在场。而且那时市场经济还怎么没兴起,大家并不太看重钱,张家和龚家又是邻居,互相帮助很正常。即使想拿,那会龚家也拿不出1000元,矿区很穷。”
  张喜忠的大伯,也表示,据他所知,张明没拿过龚家的钱,“我这兄弟,他的为人我很清楚,非常爱帮助人。”
  不过,与张喜忠当选十佳少先队员后,有关方面所宣传的,他在不知晓地缝内是否有瓦斯,是否有垮塌危险的情况下,主动请缨救人的高、大、全形象也不同,他承认了自己心里很害怕,而且“我爸是矿工,下了二十多年井,他知道这地缝里有没有瓦斯,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荣誉突袭
  成功营救出龚喜喜后,大斗沟煤矿所在的同煤矿务局集中表彰了参加这次营救的人员,但此刻并未将焦点全部对准张喜忠。印证这一点是,当时企业内部刊物上发表的报道,是篇群体性描写,而不是围绕张喜忠来写的。
  不过就在救人事件发生一个月后,突然间一大批记者造访大斗沟煤矿小学,有中央来的,也有省市来的,一场塑造英雄的行动就此展开。
  “那天,我正在上课,我记得是早上第三节课。校长走进教室跟我说,矿上领导找我有事,让我去一趟。我走出教室,已经有矿上的叔叔等着我,他们把我接到了矿长办公室。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感觉挺神秘的,去了之后他们告诉我,有记者要采访我。我挺纳闷,自己学习又不好,干嘛要采访我。
  “然后,记者问我,当时怎么想着下去救人的,我说都是一块住的,而且大人们下不去,其他小孩的家里人也不同意他们下去,我就下去了呗。反正就是给他们讲当时救人的情况。
  “之后的两年里,隔三差五就有记者、电视台什么的来采访,后来矿上领导也不让他们集中采访,今天安排一拨,明天再来一拨,还要我出去参加很多活动,基本上没好好念过书。本身我这个人学习就不好,反应又慢,老师讲课总得给我讲两三回才能听懂,别人可能只要一次。
  “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这件事,事先我一点也不知道。那是在救人一年后,1993年9月份,老师、校长、矿长就让我背稿子,稿子的内容是救人的经过,有十几篇吧。
  “说实话,当时这篇稿子里有些字我都不认识,背了半个月也没背住,自己学习不好,脑子笨。如果我真能一下把这十几篇稿子背下来,学习也不至于这么差,对吧!其实,他们不让我把这稿子背下来,我自己站在台上讲救人的经过,还讲得清楚些。”
  记者追问张喜忠,当时背的这篇稿子是谁写的,内容是否属实。他回答说,稿子是矿务局团委和老师共同写的,内容基本符合事实,只是语言是经过了精心修饰。
  大斗沟小学的马老师参与了讲稿的撰写。马老师当时是大斗沟小学少先大队的队长,1992年,他将张喜忠的救人事迹写成一份报告,申请十佳少先队员。不久,马老师被叫到北京,替张喜忠写了一份400字的简介。“那份简介,我只写了他的救人事迹,没提他的学习,他的学习不太好。”马老师说,“学习不好并不否认他的勇敢。”那届十佳少先队员分为“勇敢奖”“学习奖”“诚实奖”“助人奖”等十个,马老师替张喜忠申报的是“勇敢奖”。
  当时全国有31个候选人,全部刊登在《中国少年报》上并进行票选。1993年,最终票选结果出来,张喜忠排第二。直到现在山西也只出了张喜忠这一个十佳少先队员。
   “9月中旬,我突然接到通知,自己被评选为十佳少先队员,要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
  “10月份,我和矿上团委2个人,省团委1个人一起去了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宋平()给我颁的荣誉证书,万里(原国家副总理)给我戴的奖牌,宋健(中国社科院院长)和我握的手。领了奖下来,我还纳闷,怎么一下就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了,就这么点小事。”
  “到了第二年4月,太原电视台来大斗沟拍我救人的事迹,本来是请的太原的一个小演员演我,不过,当他下到地缝时就哭了,说什么都不敢拍。导演窦琦没办法,就叫我去演,前后拍了两个月吧。期间一节课都没上过,只是有时晚上老师来给我补补课什么的。
  当张喜忠不经意间称为“矿山小英雄”后,他面对的是无休止的演讲、颁奖、采访,人们在不断拔高他,把他捧做一个神圣的符号时,也无形中伤害着他。偃苗助长的故事就这么上演着。
  英雄“蜕变”
   “到了五年级,我们家搬离了矿山,我也转到环境好点的新区二小,可我的学习完全跟不上了。不过期间还到北京参加过活动,还去了韩国,和那里的小学生进行了交流。
  “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对我影响蛮大,转学后,我在学校里做什么,老师一般不会管我,你要好好学呢,他们多教教,调皮捣蛋呢,他们也不过问。
  “那会我总感觉自己就跟平常人不一样,好像背后总有几双眼镜看着我。你干点好事,你家会说,英雄你又干好事了;要是一打架,跟同学们吵架呢,大家又觉得你怎么能这样做。反正自己浑身不自由。其实,我从小顽皮,班上好事有我坏事也有我,打架离不了我,但学校里劳动我也比别人多干点。”
  学习成绩平平的张喜忠,为了应付频繁的活动,不得不再次压缩学习时间,突然降临的光环也他感到无所适从。新区二小的老师感到这个十佳少先队员并是想象中的那样,调皮捣蛋的他让人颇为费神,为此他们还向矿务局团委请示过。
  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困难,家人决定让他读职业中学。经过矿务局团委的安排,张喜忠进入了同煤第二职业中学,这是一所私人办的预备役军校。马老师对此表示到,按正常程序,他是应该先读初中的,然后再读职业中学,可张喜忠从新区二小毕业后,直接就读了职业中学。
   职业中学里松散的环境,让本来就缺乏约束的带着光环的张喜忠,渐渐地偏离了轨道。不过对此事,直到现在,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看法。
  “上军校那会,我开始经常逃课,偶尔也打架。可我觉得这不算过分,职业学校就那样,大家都逃课、请假,我也不是特别的例子。里面很多学生都是花钱来读的,有的两年的课,只来读一年,最后来拿个毕业证。
  “毕业的时候,我没能参到军,表面原因是政审没过。其实是自己没和校长搞好关系,二来是家里没钱,参军是要花钱送礼的。在第二职业中学的时候,还有记者来采访我。那会记者一来,老师们就喜忠长,喜忠短的,像是为学校争荣誉;可记者一走,老师和校长对我又是另外一种态度了。好像走到那里荣誉比我这个人还重要。
  “后来,我又转到大同市第一职业中学。这会又赶着我爸妈离婚,什么心情都没了,读了一年半,就退学了。”
  对于张喜忠进入职业中学后的变化,马老师说:“他自控能力差了,而且矿山的孩子本来就野。”显然,张喜忠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我没觉得自己在学校里跟其他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几乎差不多。人嘛,你穿得特殊点,人家就说你是小混混,你穿得普通点,就说你是好孩子。别人逃课,我怎么就不能逃课?”
  在对马老师和张喜忠大伯的采访中,他们均表示,张喜忠家庭因素对其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张喜忠的家庭一直都处于贫困中,全家5口人靠父亲张明一个人下矿井挣钱,而且父亲在后来的一次事故中砸坏了右腿。据张喜忠回忆,父母经常吵架,甚至打架,家里有什么好的东西都被砸坏了,孩子学习的事几乎不管。
  “这里很穷。”马老师感叹到,“别看我们是挖煤的,有些矿工的连煤都烧不起。”
  辗转谋生
  参军梦破碎,父母离异,张喜忠只得自谋生路。
  “那会,我觉得自己年纪不小了,在社会上混也不是个办法,万一混个坐牢怎么办。我就到河北打工,去的时候,身上全部积蓄就只有50块钱。在那里,自己没什么技术,只能在火车站给人抗包,一天下来能挣个30块。干了一年半吧。
  “第二份工作是下小煤窑,想多挣点钱,娶媳妇儿。那是个黑煤窑,所有的生产设施都很原始,我下井的时候,赶着骡子拉平板车,一车拉500斤煤,一个月最多挣1200左右。早上3点下井,一直到晚上才回家。
  “下边经常死人,可能前脚走,矿洞后脚就蹋下来了。有一回,我一个工友,在矿井里爆破。点燃炸药后,他没走多远炸药就爆炸了,等抽风机把爆炸产生的煤灰慢慢抽掉,我才发现他躺在地上,后脑勺被炸起的煤块砸开了花,当场就死了。发生这种事,老板赔个几万块了事,里面根本没什么安全设施。
  “我还被垮落的煤层砸中过一次,在那儿晕了半个多小时才缓过神来。
  “在黑煤窑干了一年多后,一天晚上我做完工回去睡觉,差点把命给丢了。那会天气很冷了,屋子里得点火升炉子。不知怎么的,那天煤炭产生了很多一氧化碳,窗户又关得严严实实的,要不是有人及时发现把我送医院,我都被毒死了。
  “在医院住了两个月左右,养好了身体,又跟着建筑队搭脚架。干了快一年,被包工头欠了几个月工资,当白送了吧。还干了一段时间摩的,没干多久,摩托车被抢了。
  “现在我在一家陶瓷厂打工,给碗贴花什么的。
  “有的人说,喜忠救人,国家给了几十万,几百万。但你说,给了那么多,钱到那儿去了?我现在也不至于到处去打工。不过,现在这个社会就是金钱的社会,没有钱,寸步难行。”
  其实,张喜忠这几年一直在尝试着顶替受工伤的父亲,也以曾经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名誉,希望矿务局给他安排正式工作。“上面推来推去,说我这事(因救人而当选十佳少先队员)太久了,当时的领导现在也已经换了。”张喜忠说,“挣的钱很大部分都花在找工作上,也没跑出个结果。”据张的大伯讲,他也曾带着弟弟和侄儿去找过市长,想让上面给侄儿安排个工作,可被门卫挡在了大门外。
  记者问到张喜忠,有没想过完全凭自己能力去竞争岗位?他回答到:“这个社会要的是金钱和门路,你有钱才有工作。如果我有10万块钱,我马上就能买到一份下井的工作。”
  虽然在张喜忠眼里门路与金钱左右了太多事情,但妻子却这样评价他:“我觉得他是个好人,特别爱帮助别人,在工厂里他经常帮人搬东西,做这个,做那个的,很热心。”正是因为心眼好,当初在工厂里“抢手”的妻子才选择了一洗如贫的张喜忠,组成现在的家庭。
  他们女儿叫张佳涛,其中的“佳”字似乎和十佳少先队员有某种联系,但他迅速否定了这个说法,他说只是巧合而已。他希望女儿将来学唱歌,“我喜欢流行歌曲,有时也哼哼。”
№19&☆☆☆游泳的~于 01:15:10留言☆☆☆ 
好可惜啊,后来这个孩子学坏了,成了小混混 №11 ☆☆☆= =于 00:11:38留言☆☆☆  救人那个还是被救那个?№14 ☆☆☆= =于 00:18:31留言☆☆☆救人的№18 ☆☆☆= =于 00:35:21留言☆☆☆真的吗?小时候看过这个老可怕了,还是忍住看了下去
№20&☆☆☆= =于 01:16:31留言☆☆☆ 
救人的孩子没有学坏啊,网上原先说他怎么怎么学坏的报道根本就是假的,都没有采访到本人就炮制出这种报道,还好后来再去采访的记者又帮忙澄清了,可惜人们还是记得谣言。真是造谣容易辟谣难啊。现在很多舆论总是试图给过去的英雄或闪光人物找黑点,也不知到底是想干嘛
№21&☆☆☆游泳的~于 01:16:49留言☆☆☆ 
小喜喜的妈妈趴在裂缝前焦急地哭着、喊着,并拉住小喜喜的姐姐,让自己的姑娘去救,年幼的小姑娘说什么也不敢去。
。。。。。。。
№22&☆☆☆= =于 01:26:33留言☆☆☆ 
小喜喜的妈妈趴在裂缝前焦急地哭着、喊着,并拉住小喜喜的姐姐,让自己的姑娘去救,年幼的小姑娘说什么也不敢去。 。。。。。。。№22 ☆☆☆= =于 01:26:33留言☆☆☆好吧 我就知道不止我一个人关注错重点
№23&☆☆☆= =于 02:28:19留言☆☆☆ 
小喜喜的妈妈趴在裂缝前焦急地哭着、喊着,并拉住小喜喜的姐姐,让自己的姑娘去救,年幼的小姑娘说什么也不敢去。
。。。。。。。
№22 ☆☆☆= =于 01:26:33留言☆☆☆
好吧 我就知道不止我一个人关注错重点
№23 ☆☆☆= =于 02:28:19留言☆☆☆ 
小姑娘才五岁,不敢去才是正常的吧
№24&☆☆☆= =于 02:38:00留言☆☆☆ 
说的就是她妈居然让自己才五岁的女儿下去救啊
№25&☆☆☆==于 02:46:31留言☆☆☆ 
(注意:一次最多可提交三万字左右,且一次最多可提交三张尺寸在范围内的图片,超出部分请分次提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堵牙窟窿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