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餐饮业会设置顶层窗口在所有广场顶层

美食广场会从商场里消失吗?
美食广场、大食代等档口式餐饮曾风行一时,现在迅速兴起的是独立店面,如约会型餐饮鹿港小镇(小图,资料图片)等。新京报记者 裴旋 摄
  能够为商场聚集人气的餐饮,现在日益受到商场重视,新开商场里餐饮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但对于商场里的餐饮企业来说,发展却差别很大。有的餐饮靠商场起家;有的餐饮则和商场共成长;还有的则因为各种原因“败走商场”。而商场里餐饮模式的变化也关乎这些企业的生死存亡,比如从美食广场模式转向独立店面等。
  共同成长,餐饮和商业需定位匹配
  从几年前商场中餐饮的占比15%到如今的30%以上,商场对餐饮之依赖程度不断增大,进驻的餐饮不仅能丰富商场本身的消费形式,还能吸引大量人气。不但老商场整修格局增加餐饮店铺,新商场也增加餐饮消费带动销售。
  据某知名餐厅企划总监刘女士介绍,商场和餐饮企业都希望能互相带来人气。对于尚处在成长期的餐饮企业来说,入驻一个人气很旺的商场并依附于它,通过它的人流和客源带动餐厅的人潮,这是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但餐饮企业在选择进入商场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经营模式是否符合商场既定的消费群和经营环境,如果双方能相互协调,餐饮企业就可以生存下去,与商场共同发展,反之不匹配就会遭淘汰。
  美食评论家董克平认为,商场里餐饮企业做的是流动客人,大多数是来商场购物的消费者,要求的是简单快捷,所以不少连锁快餐在商场里的发展都不错,像拿渡麻辣香锅和呷哺呷哺等,所有的店铺几乎都是依托商场经营的,便宜的价格,不错的口味,容易复制的菜品和经营模式让它们获得了成功。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表示,目前,商场和餐厅合作的商业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租金,一种是抽成,如果商场对餐厅的模式是租金形式,那么就不会太关注餐厅的成长;如果是抽成的模式,商场就会关心餐厅的生意是否兴隆,因为直接关系到商场的利益。合作方式如果是前者,餐厅的自主权会比较大,但如果餐厅自己没有经营好,没有更多的客流和盈利,连续亏损达不到自己的战略目标也会到期被商场清退,反之如果是后者,商场的自主权则比较大。
  郭增利说,商场呈现组合型消费是一种趋势,从商场里餐饮的占地面积和品牌数量上都呈现越来越高的状态,不少商场内的餐饮占比已超过1/3,餐饮在商场里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强化,餐饮企业和百货业的合作空间也已经打开。因为商场和餐饮的关系日趋紧密,入驻商场的餐饮企业一定要和商场的定位相匹配。
  模式改变,商场内商务休闲餐饮增加
  休闲餐饮的兴起,让很多人在逛街之余不再满足于匆匆果腹,他们更希望悠闲地享受美食。约朋友、恋人吃饭也开始选择商场,顾客消费习惯的变化,也促使一些嗅觉灵敏的商场改变了引入餐饮的模式,比如原来只在地下或顶层开设美食街,后来增加独立餐饮店面的经营,并在黄金楼层增加正餐店。
  不少商场在引入正餐餐饮之后还进行了细分,比如朝阳大悦城,商场内70多家餐厅在不同楼层有不同的餐饮主题,六层是约会主题,有鹿港小镇、西堤牛排、大渔铁板烧、金鼎轩等;七层是家庭为主,有便宜坊、望湘园、釜山料理等;八层因为有影院和游戏室以快餐为主;九层是以金钱豹和唐宫为主的商务餐。
  据朝阳大悦城推广部媒体负责人夏奇才介绍,现在,档口的吸客能力较强,但会拉底整个餐饮的客单价,更适合人流较大的市中心商务区域。朝阳大悦城周边的社区较多,商场定位是服务城市新兴中产阶级的“品质时尚生活中心”,提供一种家人和朋友在一起吃饭、休闲的场所,因此会选择更多的独立店面的餐饮类型。但随着今年年底地铁6号线的开通,商场客流和周边商务氛围的加强,未来也可能会增加轻食和速食类商铺。考虑更多的是和目标客流相匹配,在引进餐饮企业时也会注重菜系、价格、需求方面的丰富性。
  兴衰更替,档口式餐饮不等于低端
  美食广场、大食代等商场的档口式餐饮曾风行一时,现在逐渐被弱化,只有东方新天地、蓝色港湾等商场还保留这样的餐饮模式,美食广场的档口式餐饮会逐渐被独立店面取代吗?
  美食评论家董克平认为,由于商场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到大量的人流,这就为餐饮企业解决了一个客源的问题,进驻商场的餐饮企业多数是连锁经营、复制起来相对容易的快餐、便餐、火锅等,存活、发展的前景比较好,但档口模式总显得比较简陋、低档,品种单一,很难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强烈增长的个性选择和日益增高的消费水准的需求,这也就是从档口模式转向店铺模式的内在原因。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认为,商场内部的餐饮往往会采取混搭模式,档口式的美食广场增加了快餐类型的选择,也是商务休闲餐饮的补充。现在美食广场在国内某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有被弱化的现象,但在国际上美食广场在商场中的比重仍是上升势头。其实在商场中,档口和独立店面餐饮是两种交互可行的餐饮类型,在餐饮比较发达的国家,这种档口式的餐饮模式比较成熟。
  郭增利说,国外的美食广场里招商进来的每一个品牌都是连锁店,麦当劳和肯德基往往都是美食广场的一个档口。档口餐饮是一种比较适合现代社会的商业模式,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这种美食档口的形式很多,也相对成熟。比如新加坡的大食代里会引进最好的牛肉丸品牌,还会把一些咖啡品牌引进去,大食代本身是一个成熟的餐饮品牌,在引进不同的餐饮类型时会很在意每个引入餐饮品牌的品质,因为每一个引入的品牌都会代表整个美食广场的品牌和品质。
  而国内的美食广场通常是摊位制和招商制,招来的餐饮经营者都是作坊式的,同时招来的品牌的知名度不够,品质也没有把控。实际上,并不是美食广场这种业态是低端的、落伍的,而是国内这种经营模式不成熟造成的。通常进驻美食广场的租金较低,很多美食广场经营者只看重其中的收益,并没有关注品牌,造成国内美食广场品质一般的现象。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裴旋
发表评论&&
欢迎读者发表评论,但新京报网保留编辑权利,以及不刊登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利
用户名密码
【看电影】叙事:小品+广告,画蛇添足
旅游公社除了滑雪,还提供丰富有趣的度假生活
健康公社即便是雾霾天,也不能24小时不开窗一直封闭
人才周刊 每5人中就有一个害怕数学;看电影学数学颇受欢迎
地球周刊 200余高官几乎被换一半;要核武器,也要发展经济
声音话题投票
俗话说‘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下金凤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就是‘打下金凤凰’的重要措施。
  重庆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栖伟被查,中纪委昨日通报采用的措辞是最严重“级别”——“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谭是十八大后重庆首位被查的省部级官员,其干了7年重庆市副市长,曾分管三峡移民工作,坊间猜测其被查极可能与三峡移民工作有关。
赞同。露天烧烤不健康,且影响周边环境。
不赞同。夏天吃露天烧烤是一大享受。
说不清。得看具体执行情况。
在法律上规范城管的职能与执法手段
政府加大对小摊小贩的照顾与扶持
城管与小贩应该互相理解
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5月5日图片精选
4月30日图片精选
4月29日图片精选文章关键词:
开业:2013-01面积:10万O开业:面积:15万O开业:2017面积:10万O开业:面积:70万O
业态:餐饮面积:400-500O业态:百货/超市/专业卖场面积:O业态:休闲娱乐面积:8-20O业态:休闲娱乐面积:O
×扫描分享到微信【图文】餐饮建筑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餐饮建筑设计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6.4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方橙导读近几年来,购物中心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开发的速度远远超过实际需要量,相邻很近的地方就会出现两三个购物中心。饱和,直接导致的事实是:客群就那么多,带来购物中心之间的过度竞争,人流量稀少,各家都吃不饱饭。而餐饮业态目前在进驻购物中心出现的严重同质化现象,在购物中心过度竞争导致客流不足的大背景下,更显得经营乏力。全国购物中心数量趋向饱和年间,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最大的20个城市中,中国城市占据了13席。截至目前,全中国已拥有近4000家购物中心,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购物中心的建设热潮远未结束,最关键的一个数据是:很多城市零售物业空置率超过6%的警戒线。还有,从现在到2025年,中国还会有7000家购物中心建成开业,届时中国内地的购物中心将超过1万家。这个数据来自中国购物中心产业咨询中心。这意味着,这十年内在建的购物中心是目前已有数量的两倍多。这样的数字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中国的购物中心已经趋于饱和。这两年,购物中心在中国各地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开发的速度远远超过实际需要量。目前,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一线城市反映购物中心饱和度的指标:空置率已经接近10%,二三线城市也开始变得危险,相邻很近的地方就会出现两三个购物中心。饱和,直接导致的事实是:客群就那么多,带来购物中心之间的过度竞争,人流量稀少,各家都吃不饱饭。前几年,购物中心还是香饽饽,每个城市就那么几家,整个城市的人都进去逛街、购物、休闲、消费,带来购物中心的繁荣。同样,餐饮开在里面,也跟着吃香,巨大的人流量让更多的餐饮享受购物中心带来的红利。然而,随着购物中心大量的兴起,高密度、超需量的兴建,让更多的购物中心自身难保,人流量严重被稀释,再难以出现前几年的繁荣。随之,购物中心数量饱和后,商场招商人员与商家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逆转。之前,包括做餐饮在内的商家都求着商场,看看有没有空下来的铺位可以补位,现在倒过来了,商场追着商家入驻,新开业的购物中心则为了招商大肆撒钱,免租金或者补贴装修以及促销活动屡见不鲜。从整个市场需求量来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购物中心饱和导致人流量稀少,包括餐饮在内的商家,都跟着难以为继,这也是必然。餐饮成购物中心招商救命草几乎所有的购物中心都把餐饮作为了招商的救命稻草,“业态不够餐饮凑”成了招商人员的口头禅。从地下一层开始到顶层,几乎每层都有餐饮的存在,特别是顶层这些最难招商的位置,会设有专门的餐饮楼层,冠以“美食广场”的称号。承租能力差、利润薄,曾经被商业综合体不看好的餐饮业态,现在已然从配角的位置走向了主角的舞台,成为为购物中心聚集客流、带动消费的重点业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前的商场,大多只有在负层或顶层有美食广场,一般在商场的业态比值约10%,餐饮仅仅是作为配套而存在,用来填补逛街人的吃饭刚需。尽管餐饮业态对购物中心的重要性不可小觑,但餐饮业态承租能力有限,通常租金不足零售租金的50%,以及低利润率的特点,购物中心之前对餐饮的招商其实是持保守态度。但是,2009年起,淘宝网、京东商城等一大批互联网电商平台快速发展,导致实体商场的线下产品销售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自2011年起,许多商场被迫开始尝试加大人流之王餐饮娱乐业的比重,他们想增加客人在购物中心的停留时间,带动其他业态的消费。一位从事商业研究的业内人士称:“餐饮的比重从过去的占值10%,到如今平均占值40%以上。”对于餐饮商家而言,前两年的状态是:削尖脑袋进商场。一位餐饮同行坦言:“看到很多餐饮品牌在商场排队,尤其是外婆家、绿茶等品牌的名牌效应,感觉不进商场就失去了未来的机会。再就是,希望通过进商场开店,快速建立品牌形象和提高认知度。”加之商场内开店手续相对简单,又有商场物业协助管理,也是餐企愿意在商场开店的原因。如此的双方一拍即合,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大批量餐饮品牌进商场发展。但是,一股脑进入之后,供大于求的局面让更多餐饮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社区型购物中心成餐饮重灾区还有一种类型的购物中心,是餐饮的重灾区。社区型购物中心,一般建在大型社区附近,服务于周边5公里内的社区居民,面积可大可小,一般在3-4万平米,受居民购买力和购物中心自身面积限制,业态比较单一,在业态配置上会有电影院、中型超市、餐饮店和少量服装品牌等。目前,在国内这类购物中心因服务的居民有限,再加上周边一般会有直接竞争关系的购物中心,往往人气不足,特别是工作日,会非常冷清。目前的状况是,餐饮商家进入这样的购物中心,风险相对较大。据调查,石家庄、郑州、武汉、济南等多家社区型购物中心,入驻的餐饮店除了几家保本外,无一例外,全部赔钱。购物中心餐饮同质化严重当购物中心在招商计划中把餐饮作为主力招商目标时,餐饮业态已经成为继服装后,同质化的重灾区。目前,购物中心的餐饮业态都集中在客单价四五十元到七八十元的价格区间,绿茶、外婆家、鹿港小镇、烤鱼等定位类似的餐饮品牌,频频出现在不同定位、区位的购物中心中。这些近期兴起的餐饮几乎成为了老百货商场体验升级的标配以及新购物中心开业招商的首选。因为定位类似,目标客户群都是同一群体,为了保持人气,各餐饮品牌不得不打“价格战”、“营销战”,逼迫餐饮不得不低价恶性竞争,甚至很多餐饮品牌靠团购维持经营。另外,各购物中心之间的招商品牌也缺少差异化。一位餐饮同行说,现在购物中心餐饮业态的重复非常严重,基本上目前的购物中心品牌的重复率达到了70%以上。你去哪家商场,看到的、吃到的都是一样。如此严重的同质化,让餐饮进入后,经营举步维艰。购物中心餐饮运营难度大购物中心餐饮有其自身的规律,区别于传统的餐饮店,不能生搬硬套之前的经验,即使之前的经验取得过巨大成功。这中间的区别在于:1.餐饮的人气,很多时候取决于购物中心的整体运营,单店定位再准如果商场整体没人气也没辙。2.不翻台不赚钱。商场的餐饮如果一天坐不满三轮,基本不能保本。因为房租物业价格高,在加上不菲的装修费用,运营成本高,运营不好吃不消。3.位置不佳赚不到钱,进购物中心最重要的是动线,动线上的各个位置决定了来客量,位置如果不佳,餐饮生意也很难做。4.不促销、不团购,没人气。因为周边邻居全部都做促销活动,逼迫自己不得不割肉促销,陷入恶性循环。方小橙想说,购物中心餐饮出现大面积撤场,这既是信号,也是警示。并不是所有购物中心都不能进,但入场需要谨慎考察,购物中心,既可能是很多餐饮的天堂,也可能让某些餐饮万劫不复。作为餐饮品牌,为了避免在进场后产生各种运营困局,在选址拓展过程中,对于购物中心的考察其实非常重要,方橙平台作为最专业的商业地产大数据平台,拥有全网最完整的商业体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详情页查询商业体周边的人口数据、交通位置和周围公共建设等诸多维度数据,来考量潜在的客流。同时,餐饮品牌用户还可通过大数据详情页,查看购物中心的商铺室内地图和品牌的入驻情况,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局面。点击 阅读全文 ,体验方橙大数据平台!方橙微刊(gh_d968a6b0cf6d)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gh_d968a6b0cf6d方橙微刊是最垂直的商业地产资讯和数据平台。专注分享:1.新鲜热辣的海外行业资讯 2.商业地产+互联网头条新闻 3.深度挖掘国内新锐品牌 4.海量品牌+购物中心的详情展示 5.完整准确的行业大数据及趋势分析。更多版块,方橙微刊为你私人定制!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d968a6b0cf6d方橙微刊是最垂直的商业地产资讯和数据平台。专注分享:1.新鲜热辣的海外行业资讯 2.商业地产+互联网头条新闻 3.深度挖掘国内新锐品牌 4.海量品牌+购物中心的详情展示 5.完整准确的行业大数据及趋势分析。更多版块,方橙微刊为你私人定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购物中心和餐饮,到底谁绑架了谁?_商业与地产_传送门
购物中心和餐饮,到底谁绑架了谁?
新趋势 新思维
商业与地产
来源:商业与地产、红餐网、餐饮O2O不止一个从业者抱怨,商场餐饮越来越难做。有些商场,短短一年,50多家餐饮就关了20家,很多门店,周一到周四的客人也少得可怜。越来越多的人在犹豫,要不要撤场。业内人士透露,在大多数一二线城市,能盈利的商场餐饮只有20~30%,其余要么在等待租期到期撤离,要么在苦苦支撑。购物中心被餐饮“绑架”餐饮是购物中心的救命稻草?几乎所有的购物中心都把餐饮作为了招商的救命稻草,“业态不够餐饮凑”成了招商人员的口头禅。从地下一层开始到顶层,几乎每层都有餐饮的存在,特别是顶层这些最难招商的位置,会设有专门的餐饮楼层,冠以“美食广场”的称号。自2011年起,许多商场被迫开始尝试加大人流之王餐饮娱乐业的比重,他们想增加客人在购物中心的停留时间,带动其他业态的消费。餐饮的比重从过去的占值10%,到如今平均占值40%以上。对于餐饮商家而言,前两年的状态是:削尖脑袋进商场。一位餐饮同行坦言:“看到很多餐饮品牌在商场排队,尤其是外婆家、绿茶等品牌的名牌效应,感觉不进商场就失去了未来的机会。再就是,希望通过进商场开店,快速建立品牌形象和提高认知度。”加之商场内开店手续相对简单,又有商场物业协助管理,也是餐企愿意在商场开店的原因。如此的双方一拍即合,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大批量餐饮品牌进商场发展。但是,一股脑进入之后,供大于求的局面让更多餐饮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而对于社区型购物中心,目前是餐饮的重灾区。一般建在大型社区附近,服务于周边5公里内的社区居民,面积可大可小,一般在3-4万平米,受居民购买力和购物中心自身面积限制,业态比较单一,在业态配置上会有电影院、中型超市、餐饮店和少量服装品牌等。目前,在国内这类购物中心因服务的居民有限,再加上周边一般会有直接竞争关系的购物中心,往往人气不足,特别是工作日,会非常冷清。目前的状况是,餐饮商家进入这样的购物中心,风险相对较大。据调查,石家庄、郑州、武汉、济南等多家社区型购物中心,入驻的餐饮店除了几家保本外,无一例外,全部赔钱。餐饮遭遇同质化“陷阱”救了购物中心,却埋葬了自己当购物中心在招商计划中把餐饮作为主力招商目标时,餐饮业态已经成为继服装后,同质化的重灾区。目前,购物中心的餐饮业态都集中在客单价四五十元到七八十元的价格区间,绿茶、外婆家、鹿港小镇、烤鱼等定位类似的餐饮品牌,频频出现在不同定位、区位的购物中心中。这些近期兴起的餐饮几乎成为了老百货商场体验升级的标配以及新购物中心开业招商的首选。因为定位类似,目标客户群都是同一群体,为了保持人气,各餐饮品牌不得不打“价格战”、“营销战”,逼迫餐饮不得不低价恶性竞争,甚至很多餐饮品牌靠团购维持经营。另外,各购物中心之间的招商品牌也缺少差异化。一位餐饮同行说,现在购物中心餐饮业态的重复非常严重,基本上目前的购物中心品牌的重复率达到了70%以上。你去哪家商场,看到的、吃到的都是一样。如此严重的同质化,让餐饮进入后,经营举步维艰。餐饮被购物中心“绑架”以强凌弱,牛逼的甲方让人羡慕很多已经进驻商场的餐饮企业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你进入了一家购物中心,生意比较好,如果这家购物中心在相对弱的城市或者位置较差的分店招商,你必须也要“陪嫁”。连锁经营的购物中心会这样绑架商家,要求商家跟着购物中心走,购物中心开到哪里,商家就要跟到哪里,否则就会要求商家在其经营的所有购物中心中撤场。餐饮店也同样受到这样的“绑架”。所以,我们看到在有些城市的购物中心,还没建成,已经有很多的餐饮商家和购物中心签署了入驻协议,被购物中心大肆宣传,就是被绑架的结果。购物中心本身因为选址或购物力的问题,明明是大家都能看出来是不赚钱的,商家也要跟着赔钱干。这样进入,怎么可能生意好?购物中心和餐饮,一对难兄难弟!商场超载,导致分流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年,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最大的20个城市中,中国城市占据13席,截至2015年底,中国已有近4000家购物中心,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购物中心过快、过度增长也已成为事实,并且到2025年,全国还有7000家购物中心建成开业,严重超载。这直接导致:客群就那么多,购物中心同质化严重、过度竞争,让各家都吃不饱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餐饮引流能力再强,也无法扩大客群的总体规模,效益不好也就顺理成章了。外行进入,经营不善外行看到餐饮毛利那么高,总觉得很好赚。你们去看看全聚德、味千拉面等上市公司的财报,看看他们的净利率就知道这个行业是不是暴利了。你觉得你一个外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会超过上市公司?是的,表面上餐饮的平均毛利率达到60-70%,房租,人工,能耗等管理支出、税费、别忘了还有一个新型房东:互联网平台,逼着你参与同行打折竞争,还要收你手续费,算算你还能留下多少利润。老手经营尚且胆战心惊、如履薄冰,新手创业,做好先交三年学费的心理准备。(前提是你还要有交三年学费的实力。)当一个行业进入到高手对决期,就意味着比拼实力与内功。比视野、比格局、比资金、比人才、比创新能力,如果你一样都不占优,还能有多少胜算。  讲一个真相,由于近年来线下实体除了餐饮,也没什么生意可做,所以大举进入的外行推高了房租,人工,食材,能耗成本。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又不懂定位、不懂营销,于是只会促销打折。促销打折就意味着利润变低,而其他的成本却越来越高,收入低,支出高,这难道还能赚钱吗?商场风格调整当然,商场也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开始探索转型,从大而全,向年轻、休闲风、主题化、精品化转变,更亲民,更注重业态创新带来的高粘性、高趣味性和人流效应。除星巴克等能保证高流量、自带年轻态休闲风的购物中心老牌,清除湘鄂情这样的老态、臃肿,还死贵死贵的餐厅,成为了购物中心改革的必由之路。既然有新进的品牌,自然有被淘汰的门店。餐饮品牌在被大量引进的同时,又大量关店,也就可以理解了。餐饮自身也在转型除购物中心本身的动荡,餐饮本身也经历着转型和洗牌。老牌餐饮正被全面逼退,探鱼、绿茶等“老菜+ 新理念”的新餐饮,开始崭露头角。同时,餐饮的种类、店铺虽多,却也逃不开二八定律的魔爪——20%的餐饮品牌,网罗了80%的消费者。因为餐饮选择太多,消费者反而不知该如何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选择常看到的品牌。而在移动互联几乎占据人们全部信息渠道的今天,只有少数会经营、懂营销的品牌能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也就是那20%的餐饮品牌。这些品牌正是商场餐饮品牌的主力,商场拿下这20%餐饮品牌,就能收获80%的客流。也就是这20%,因为更符合时代特征,有天然吸引资本的潜质,有了资本做后盾,便开始快速扩张,但其中部分品牌,因为没在供应链、管理、品质等方面做好准备,又急速死亡。就像水货餐厅的株洲门店,从开业伊始五万多日流水到关门,只用了短短4个多月。生而灿烂,死得也快。二八定律中的这个“二”,就在这个餐饮快速洗牌的阶段不断轮换,商场餐饮的关店率也就居高不下了。商场与餐企的新博弈既然购物中心和餐企都在转型,那么,此前双方已经实践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契约”,自然在这个天平两端不断更换砝码的时候,左右失衡,无法“续约”。商场无奈涨租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下,购物中心只能不断提高商铺租金,即使这会得罪日子并不比自己好过的餐企。2016年第一季度,除深圳外,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购物中心首层租金均有所上涨:北京,897.5元/平方米/月,环比微涨0.2%;上海,核心商圈环比上涨0.3%,至48.6元/平方米/天,非核心商圈环比上涨0.1%,至17.0元/平方米/天;广州,核心商圈轻微下滑,非核心商圈明显上涨,平均704.1元/平方米/月,环比微升0.3%。硬件过时当然,商场也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开始探索转型,从大而全,向年轻、休闲风、主题购物中心集中爆发在年,一些老购物中心设计建成在2009年左右,当年的经营风格、理念,与现在相去甚远,人流动线、上下水等硬件设施设计,已经不适于对此要求甚高的餐企。而要购物中心进行大规模整改,几乎不可能,小修小补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餐企被逼出走受到了战略重视,却没能在战术上得到对等的优待,餐企对购物中心一边增加餐企比重,一边涨租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意见甚大。加上很多购物中心还保持着地产商惯有的强势姿态,大到要求捆绑进驻的招商政策,将顶层最难招商的位置“留给”餐饮,小到停车优惠、积分等,都让很多餐企诟病。购物中心的号召力、影响力、背书能力都在下降,餐企经营利润也持续下降,但却要负担更多租金、继续在不好的铺位卖力吆喝,众多餐企不想再为购物中心打工,开始从购物中心撤场。而购物中心为了保持人气,仍需继续扩张餐饮板块,只能降低对餐企品牌的进驻标准,购物中心对餐企的背书能力再次降低,进而走入恶性循环。餐企的应对就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却依然有20%~30%餐企实现盈利,一些餐企甚至保持天天排队,日日爆满。比如绿茶、外婆家,更甚如黄记煌,街边店不断迁入购物中心。“事实上黄记煌很多玩法都跟随市场不断在变,包括菜品设置、视觉形象、选址等,一直在尝试新玩法。”面对频频“变心”的消费者,黄记煌创始人黄耕的方法,是跟着市场一起玩起来。黄记煌不仅创新出至今不过时的“无油烟、无厨房、无厨师”焖锅,还不断改良菜式、形象等,风格年轻。在大家纷纷撤出购物中心的时候,黄记煌凭借极符合新商场风格的玩法、有噱头的特色,反而把过去的街边店,都开进了购物中心。也就是说,现在的困境并不是无解,而是很多餐企没找到正确的方法。同时,不少新开业的购物中心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餐企的关系,对餐企的免租金或补贴装修等促销活动正逐渐增多,而且效果尚佳,这些商场与餐企的关系,由此得到了较好的平衡。可以预见,当餐企洗牌基本完成,而地产慢慢趋于市场化,天平双方力量渐渐对等,购物中心会在硬件(人流动线设计、上下水等)、软件(活动推介、优惠力度等)上,将给予餐企更多支持。商业与地产ID:Commercialproperty关注零售、商业与商业地产的新思维和新趋势,20万业内精英人群订阅,已成为商业地产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个人自媒体平台。主编简介:【王传宏】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MRICS)、11年商业地产策划招商和运营管理经验。欢迎交流与合作,个人微信 malltowinunited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商业与地产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1月27日 1:32
商业与地产 最新文章
商业与地产 热门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赛格广场顶层观光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