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是谁 谁是齐白石是谁的伯乐

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他是鲁迅的同窗,齐白石的伯乐,弘一法师的至交!
&他坚决捍卫文人画传统,融会西法,首次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引入国画,将勃然的生机投注到颓废的传统绘画,绘出了惊动画坛的现代风俗画。
他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
占据重要的一席之位。
被梁启超誉为
“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
他就是一代宗师吴昌硕的弟子国学大师陈寅格的兄长,鲁迅的同窗,齐白石的伯乐,弘一法师李叔同的莫逆之交民国画坛最富名望的风云人物——陈师曾
要说陈师曾与大文豪鲁迅有什么交情,就不得不聊聊这两个大男人绝对非同一般的“关系”了!日,著名诗人陈三立的儿子陈师曾出生了。陈家是官宦之家,家里又是翰墨飘香,在耳读目染中,师曾6岁就开始拿笔学作画,而且画功也不赖。
1898年,23岁的陈师曾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年仅18岁的鲁迅当时也获得了去江南水师学堂轮机班学习的机会。不过,那时“倔脾气”的鲁迅很不喜欢学堂总办俞明震,就连俞的亲戚陈师曾也跟着无辜“躺枪”了。鲁迅的爱理不理的与刻意的保持距离,就让这段友谊足足“迟到”几年了!
1902年,师曾偕弟陈寅恪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攻博物学,巧的是,这对命中注定的朋友又撞见了,那时师曾与鲁迅同室而寝,同是异乡人的情愫,让他俩的友谊也慢慢滋了芽。
鲁迅在东京筹办《新生》杂志,师曾是积极的支持者和赞助者。归国后两人一起共事于教育部,交情甚厚,对新知识、新思想的追求是他们一生友谊的基础。
要说起他俩人到底有多亲密,不妨让我们一起在这位大文豪的日记里一探究竟:6月14日,“师曾遗小铜印一枚,文曰'周’。”6月19日,“往留黎厂买《孟广宗碑》一枚,北齐至后唐造象十二种十四枚,共值四元。”6月21日,“赠陈师曾《会稽故书杂集》一册。”7月4日,往琉璃厂买“《杨孟文石门颂》一枚,阙额,银二元;又《北齐等慈寺残碑》及杂造象等七枚,四元;又《北魏石渠造象》等十一种十五枚”。8月7日,“师曾为代买寿山印章三方,共直五元,季上分去一块。”8月11日,“师曾为二弟刻名印一,放专文,酬二元。”8月12日,敦古谊送造象拓本来,买三种五枚,二元三角。8月14日,陈师曾代购寿石印章三块,直四元五角。……从日记里,就可以看出,这两大男人可谓天天“腻歪”在一起,他们一同逛市场,一同收购古籍,满世界找金石拓片……他们对于彼此而言,真是百年难遇的知己!
君子之交,和而不同。陈师曾是世纪初文人画的鼓吹者,显然与鲁迅支持的新文化运动热潮背道而驰。可我们从陈师曾向鲁迅赠画多幅,为之刻印多枚,并请鲁迅鉴赏他的书画作品,而鲁迅收藏的中国现代国画家的作品也以陈师曾的为最多等等史实铁证看来,鲁迅毫无疑问又十分欣赏陈师曾的画。
或许正是因为陈师曾,在传统绘画里融入的那点市井风情与对传统绘画的那份执着的坚持与喜爱,让鲁迅对绘画终有了大的改观。鲁迅弟弟周作人在《鲁迅的故家》曾讲过这样一个有趣儿的段子:年轻时,陈师曾和鲁迅同在北京教育部任职,经常邀集二三友人到绒线胡同西口的清真饭馆去吃牛肉面,从东铁匠胡同斜穿马路过去,路途没多远。一次,正好有结婚仪仗经过,陈师曾甩开大家,独自跟着花轿,一路跟一路看,几乎与执事相撞。鲁迅伙同他人开口便挖苦他,说师曾心不老,看新娘子入迷了,陈师曾并不辩解。事后,大家看到陈师曾画的《北京风俗图》,图中有吹鼓手、打执事。鲁迅等人这才明白他追花轿的用意。
从鲁陈的这段君子之交中,我们能看到的是:真正的知己,并不是连同对方的全部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们之间绝对会有互相的挖苦打趣、互相的不和与分歧,但对于人格魅力这块儿必须是互相吸引的。鲁迅与陈师曾趣味相投,虽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曾有不同,但这段交往,却也给了鲁迅去理智地了解传统绘画创造了可能。
曾一度对传统中国画评价不高的鲁迅,却沉下了心,从师曾身上得到了关于绘画、雕刻、印制等诸种技术及相关材质的更深切的认识,不得不说,这便是友情的力量了!
陈师曾作 芙蓉花开 1921年
齐白石是怎样成名的?那位提携他的人是谁?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徐悲鸿。但事实上,齐白石此前早就成了名,而且那时提携他的不是徐悲鸿,而是陈师曾。
在陈师曾一生的交往中,他与齐白石的渊源最是为人称道,可以说,齐白石的成名与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陈师曾的帮助与提携。
陈师曾的坦荡诚恳与齐白石的虚怀若谷曾为艺坛留下一段佳话!白石老头将自己与陈师曾的结交,视为“一生可纪念的事”,他曾说“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可见对于这位伯乐,齐白石不胜感激。
齐白石从湖南初到北京,北漂的日子全凭以卖画刻印为生,那时尽管齐白石艺术功力深厚,作品题材丰富,但在因循守旧的北京画坛,却不为时人所重,没到后来,人人争相疯抢的地步。画店收他的作品,价格低廉,还要卖了才能给钱。即使这样,也无人问津,有时只能靠摆地摊出售自己的作品,日子过得十分窘迫。
一次,陈师曾在琉璃厂南纸店意外瞧见了齐白石的刻印,便特意找到齐白石的住处访寻,与其探讨艺术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同时鼓励齐白石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于世俗。
一番言语使逆境中的齐白石得到很大的鼓舞,于是下决心衰年变法,自创了红花墨叶的现代国画一派。
关于师曾是如何提携齐白石的,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1922年春天,陈师曾受邀参加在东京举办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他特意带去了好友齐白石画的几幅花卉山水,展出并销售。陈师曾考虑到吴昌硕的画在日本已享有盛誉,几乎家喻户晓,而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正需要大力宣扬,就故意把齐白石的画价标得比吴昌硕还高,以显示齐白石水平之高。日本人大为吃惊,尽管他们一致认为齐白石的画很好,但价格太高,正犹豫入不入手,突然有人打听到在国内齐白石的画目前卖不上高价,于是纷纷派人到中国来收购。陈师曾闻讯后,马上急电北京各画店将齐白石的画价提高20倍。当日本人赶到北京时,才发现价格与东京相差不多,这个信息反馈到中日联合展览会后,立即掀起了抢购齐白石作品的狂潮,陈师曾画作销售一空。从此,齐白石的名声大噪,常有外国人到北京、到琉璃厂询问、寻购其画作。
不久,陈师曾去世,面对一生的伯乐与挚友的离开,齐白石倍觉伤感、肝肠寸断,诗曰:“哭君归去太匆忙,朋友寥寥心益伤。安得故人今日在,尊前拔剑杀齐璜。”——《见陈师曾画,题句哭之》
:“我的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心中自然也是装着满满的谢意。一生难会一知音,齐白石遇见了师曾,不再迷途与失望,这是一生的幸事;师曾遇见了白石,没让一代大师埋没世俗,这便是一生的欣慰了!
陈师曾 红梅
1906年,近代著名画家、皈依佛门后称弘一大师的李叔同与陈师曾结识于日本。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彼此探讨对诗词、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与见解,成为莫逆之交。
两人回国之后仍多联系。1911年李叔同曾为陈师曾作小传,陈师曾也为李叔同刻印数方。“师曾画荷花,昔藏余家。癸丑之秋,以贻听泉先生同学。今再展玩,为缀小词。时余将入山坐禅,慧业云云,以美荷花,亦以是自劭也。丙辰寒露。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题陈师曾荷花小幅》李叔同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出家为僧将十多种民间工艺品赠给知交陈师曾留作纪念,这些儿童玩物都是中、日两国的民间艺术品,有泥马、竹龙、广东泥鸭、无锡大阿福(泥娃娃)、布老虎、日本的泥偶人和维纳斯石膏像等。李叔同因十分喜爱故藏之。
次年,陈师曾又将这些赠品画成一条幅,题为“息斋玩具图”(李叔同曾用过“息翁”的署名),挂于室内,以不忘旧友。
这幅画“将诸物布置满幅,色彩明丽(惟维纳斯石豪像用水墨),题跋的大意是:友人李叔同去岁出家杭州,以平日所爱玩之物,分赠纪念,因图其形象。'上天下地,同此赏爱者,有几人哉!’”
不过,不幸的是,陈的画幅和李赠的旧物,这些有益的见证,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毁失。后人也只能在这段流传于圈内的佳话中,追忆这段君子之交了。
陈师曾 秋花奇石图
师曾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
陈师曾书法
陈师曾书法
陈师曾书法
绘画方面,师曾并不以人物画名世,其为数不多的人物画创作却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对中国现代美术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并非来自于其人物画作品的精熟技艺,而是因为他首次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引入国画。
1914年前后,陈师曾初到北京之际,作《北京风俗》册页,以旧京风俗入画,描绘了民间的红白喜事、风俗人情,包括封建遗老之穷愁无聊等情状,其中还涉及到时政的讥讽而类如漫画,充满生活气息和人间情味。此画笔法简练,略施色彩,既有文人画的意趣,又不乏西画之造型与光影,开现代风俗画之新风,堪称二十世纪最早的老北京风俗画!陈师曾《北京风俗图》欣赏:
话匣子,&&&&&&&&&&&&&&&&&&&&&&&&&&&&&&&&&&&&&&&&&&&&&&
&&&&&&&&&&&&&&&&&&&&&&&&&&&&&&
&&&&&&&&&&&&&&&&&&&&&&&&&&&&&&&&&&&&&
1923年,继母病危,陈师曾急驰南京亲侍继母。继母病逝月余,师曾因劳累心瘁,不幸染病去世于石头城,时年,他才47岁。他的不幸早逝,被梁启超喻为“中国文化界的地震”、吴昌硕挽曰“朽者不朽”。
陈师曾 荷花慈菇图 纸本设色 89.5x46.5cm 中央美术学院藏
1913年至1923年这短暂的10年,也是陈师曾艺术的黄金时期,而正在此时怅然离世,这对于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人生来说,太过于残酷。如果没有陈师曾,20世纪初期的北京画坛一定会黯淡许多。
陈师曾 花卉
有人说如果陈师曾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而不是一位艺术家,不是一位诗人,或许能够挺过这些失亲之痛。可他偏偏就是那么位感性之人、一位把“人品”置于首位的艺术家、更是一位中国画坛的灵魂赞颂者。时过境迁,看着这株画坛还未繁盛就早早枯萎的香草不禁叹息此可谓天妒英才,扼腕痛惜!
陈师曾 山茶花图
陈师曾 设色山水图轴 纸本设色 88.7x45.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画高山幽谷,山谷中林木茂盛,若干屋舍临流而建,更有泛舟扬帆者,如处世外桃源。
陈师曾 腊梅秀石图轴 纸本设色 136.5cmx45.1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陈师曾笔下的腊梅枝干挺拔,花朵缤纷,将腊梅花清雅幽淡的特质表现得恰如其分,透过画面宛若飘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陈师曾 梨花图轴 纸本墨笔 56.8cmx31.4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这是陈师曾对景写生的一幅作品,选取梨花一枝,纯用水墨描绘,洁白剔透,出尘脱俗。自题中的诗句平淡天真,婉约动人,字里行间透露出画家关爱自然与生命的情怀。
陈师曾 山水花卉图册 纸本设色 每开17.9cmx31.5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陈师曾 梅花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绘梅花一枝斜出,骨秀神清,孤峭挺拔。花朵用圈花点蕊之法绘就。
陈师曾 芭蕉山茶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中画芭蕉与山茶,蕉叶已呈枯黄凋败之势,而一旁的山茶花开正盛。芭蕉树纵贯画面,刚健挺拔,布局大胆,甚有气势。山茶以红花配墨叶,与蕉叶穿插掩映,疏密得当。
陈师曾 溪山云雨图轴 纸本墨笔 141cmx38.2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画山谷幽涧,板桥茅舍,云烟缭绕,杂树成林。画家用笔墨来塑造物象的形态,而不是以形态去附就笔墨,与单纯为了突出笔墨形式的绘画相比,陈师曾这种尊重自然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时期画家创作心态的转变。
陈师曾 墨笔山水图轴 绢本墨笔 67cmx27.3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陈师曾 读画图轴 纸本设色 87.7cmx46.6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此图的创作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1917年,国内发生水灾,北京一批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大行义举,在中央公园即现在的北京中山公园举办展览,筹款赈灾。展览汇集作品六七百件,规模相当可观。自题中提及的三人都是当时北京文艺界的领袖级人物。
画家身临现场,将自己看到的画展场景从第一视觉的角度如实地记录,真实生动,具有接近新闻照片一样的写实性。画面上社会各阶层人士汇集一堂,气氛热烈,有穿长袍马褂的老少国人,也有西服革履、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士,还有身着洋装的时髦女郎,人群排列错落有致,形成一定的空间层次。画中人物的面部用笔简洁随意,带有些漫画色彩。
陈师曾 仿沈周山水图轴 纸本设色 140.5cmx40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此为陈师曾对临沈周山水之作。画疏柳远山,漠漠湖水中一叶扁舟横渡,空中鸥鸟飞翔,极尽空旷淡远之致。这幅作品是画家于仓促间临写而就,因此笔墨粗放有余而厚重不足,尤其是柳岸部分,师曾自己也不禁感叹“幽闲之趣盖已离之远矣”。
陈师曾 佛手图轴 纸本设色94.9cmx41.5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陈师曾 藤萝鸲鹆图轴 纸本设色 97.5cmx49.2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中画紫藤花与鸲鹆(即八哥鸟)。花繁叶茂,点染间不甚讲求笔法,墨、色交融,浑然一体。八哥鸟形体准确,神态生动自然。陈师曾作画关注写生,认为不可脱离实物,但也不可拘泥于实物,追求的是“不即不离”,“不似之似”,“入乎法中,出乎法外”的境界
陈师曾 桃花图轴 纸本设色 132.9cmx33.5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画虬枝枯干,桃花盛开。用笔较干,墨色中多有飞白之处,表现老树粗糙的质感。花朵直接以纯色点染,笔法圆熟老练。
陈师曾 拄笏拜梅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中以墨笔圈花法画梅花,画石则全用浅绛色。梅与石相互衬托,使梅花的峭拔与石块的朴拙对比得格外鲜明。构图别出新意,行笔颇见力度。
陈师曾 斑鸠图轴 纸本设色 122.8cmx32.5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画中斑鸠的“鸠”与“九”谐音,一方面暗示作画于九月的时间,另一方面国人历来视“九”为吉祥数字,有寓意吉祥的含义。
陈师曾 紫藤图轴 纸本设色 137cmx32.7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此图属“红花墨叶”画法。藤萝花是中国传统民居中常见的庭院植物,它既有繁花密叶供人欣赏,又有浓荫匝地让人纳凉。花开时节,一串串淡紫色的花朵自叶间垂下,色彩幽淡,香气袭人。
陈师曾 桃榴枇杷图轴 纸本设色 87.5cmx44.8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绘桃、石榴、枇杷各一枝,参差有序,果实累累。画中以花青色配以浓淡不同的墨色画桃叶,再以重墨勾勒筋脉。桃实红绿相间,色泽自然。石榴的枝条硬朗秀挺,小叶片片看似随意,然点画得轻灵活泼,与较浓重的桃叶、枇杷叶相映衬,使画面轻重有别,富有韵律感
陈师曾 蔷薇图轴 纸本设色 142.2cmx34.4 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陈师曾、王云绘 鹦鹉图轴 纸本设色 92.7cmx33.5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绘两只虎皮鹦鹉并立于花枝之上,一只正面,一只侧面。作品设色精雅,明快清丽。从笔法来看,花卉似师曾手笔,而鹦鹉应该是王云所绘。
陈师曾 菊花图轴 纸本设色 133.5cmx32.6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绘悬崖立壁,石缝中的几丛菊花俏然开放。陈师曾以大写意法画菊,一方面得吴昌硕浑厚之趣,另一方面博习古人,富潇洒之致。
陈师曾 榴石图轴 纸本设色 133.2cmx32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中画秋季花果,有石榴、秋葵等。用笔相当饱满,笔势灵动。敷色时融入淡墨,以缓解色彩的浓度和鲜亮,从而达到雅致的色彩效果
陈师曾、张大千 墨荷图轴 纸本墨笔 178.5cmx47.4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中陈师曾画荷用笔粗放,富有拙趣,而张大千画的水草笔触伶俐潇洒,英气勃勃,二人之画风差异明显,但相互补充,配合颇为默契。画面突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令人观之似觉暗香浮动。
陈师曾 秋花图轴 纸本设色 177.8cmx89.8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中画秋葵、雁来红、菊花等秋季花卉,构图随意,笔势挥洒自如。
陈师曾 墨荷图轴 纸本墨笔 62.7cmx26.5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陈师曾 蕉石幽鸟图轴 纸本设色 137cmx32.9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中画芭蕉、湖石、蔷薇花和小鸟等景物。其中芭蕉和湖石用大写意笔法,笔势粗放不羁,色墨结合,水分充沛。蔷薇花枝与小鸟的刻画相对细腻,在构图时布置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既增添了画面的生趣又平衡了构图。画中作者的自题诗句内容幽默俏皮,诗画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陈师曾 花卉图轴 纸本设色 123cmx29.4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中以写意笔法画菊花、玉兰、牡丹、萱草四种,参差排列,随意布局,与题画诗句相互穿插,好像将杂画长卷改为纵向构图,别有新意。
陈师曾 蔬果图扇 纸本设色 16.7cmx51.9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提示:点击上方&九鼎艺术品鉴赏&↑免费订阅    陈师曾,又名陈衡恪,发现并提携齐白石则是他对现代绘画史的一大功绩。可以说,没有陈师曾,齐白石的天才将难以发挥出来,甚或很可能会在为稻粱谋中被彻底淹没。1917年,为躲避乡下匪乱,年近六旬的齐白石由湖南湘潭来到北京,居住在法源寺并挂单琉璃厂南纸店。由于齐白石的冷逸画风不为北京画坛所接受,他的卖画生涯陷于困顿。齐白石有诗曰:“冷逸如雪个,游燕不值钱。”陈师曾在琉璃厂南纸店偶见齐白石自出己意,大刀阔斧的篆刻,为其吸引,遂萌一识之愿,乃寻到住在法源寺的齐白石,两人一见如故,齐时年55岁。  林泉幽致辞屏 四屏条 1916年作  花卉 立轴 设色纸本  在陈师曾引荐下,齐白石得识姚茫父等画界名流,眼界渐开。齐白石听从陈师曾的劝告,始行变法,弃八大一派冷逸画风,转学“扬州八隆”、吴昌硕一派,三年而成,并自创红花墨叶一格。齐白石的成名,当然缘于他深厚的传统文人画功底和脱俗的逸格高致,这从他1902年前后的早期作品便可看出。但如果没有陈师曾的大力推举及劝其衰年变法乃至策划宣传,齐白石是难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画家一举成为画坛巨擘的。关于这一点,陈子庄在《石壶画语录》中曾有生动的描述:“齐白石早年画美人,人称‘齐美人’。陈师曾见后道:‘你天性疏放,笔下出丑相,怎能画美人!应当学大笔写意画,以丑为美。’陈师曾从友人处借得二十幅吴昌硕精品,给齐白石学。  墨荷 立轴  山水 立轴 1922年作  民国五年至八年是齐白石艺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齐令其妻将他反锁室中,终日学吴画。三年后,学成出户。因少见阳光,面色惨白。他之成名,亦靠陈师曾。当时在日本开一个画展,陈董其事,将齐白石画之价格订得比吴昌硕的画高。日本人见后大惊,以为画虽好,但价格太高,于是有人径往中国收买。陈师曾得此消息,立即电告国内,将国内所陈列的齐白石的润格提高二十倍。这样一来,展览会上的齐画悉为日本人购去,齐白石之名由是大著。”在这方面,齐白石本人也承认:“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  清供图 1918年作    山边一楼 镜片 设色纸本 1922年作  陈师曾殁后,齐白石哭之以诗:“君我两个人,结交重相畏。胸中俱能事,不以皮毛贵。牛鬼与蛇神,常从胸底会。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我言君自知,九原毋相味。”又有“哭君归去太匆忙,朋党寥寥心益伤。安得故人今日在,尊前拔剑杀齐璜。”“君我有才招世忌,谁知天亦厄君年”“此后苦心谁识得,黄泥岭上数株松”等诗,其情之真,其意之切,可窥一斑。  清供图 绢本立轴  山水 对屏  于艺术,陈师曾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而且技艺全面,山水、花鸟、人物、风俗等所涉范围极广。画之为何物,性灵也。观照陈师曾的绘画实践,他主张感情移入和画外功夫,求意趣,师造化,画名极盛。其写生小品擅长庭院园林小景,意趣盎然,皆是生活写照。其山水重传统技法,又学而能变。其写意花鸟,虽学吴缶翁,然能远绍徐渭、陈淳,浑厚绮丽,简远雄秀,自成一家。相比之下,吴昌硕作画突出以书法之笔入画,运笔古拙有力,老辣纵横,而陈师曾相对含蓄秀逸,古朴而不粗野,不以气势撼人,而以气韵动人,内涵丰富。更为突出的是,陈师曾的画构图多变,形式新颖,不为程式所囿,笔墨上并不特意突现某一家的特点,创作时挥洒自如,自由奔放。他的绘画取材既有传统的折枝花卉,也有对景写生的身边景物,似信手拈来,无拘无束。其又擅书,拙厚沉稳,格调高古;又能治印,淳朴古厚,情致盎然,一时风骚。  荷花慈菇图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藏  无量寿佛 立轴  于学术,陈师曾是一位美术史家和美术教育家。所著《中国绘画史》《传统文人画价值》开近现代研究中国画史与文人画之先河。书中所云“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考究艺术之得失,必须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一语,深刻阐述文人精神内涵,揭示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最大区别,堪称一世绝响。陈师曾对传统文人画价值的阐释与维护,奠定了他在现代画坛理论界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使处于花果飘零凄凉境地的传统文人画得以站稳阵脚。陈师曾一生极重艺术教育,桃李满天下,成名者如王雪涛、王子云、李苦禅、刘开渠、俞剑华等,皆一时之秀,为绘画史上罕见。惜天妒其才,英年早逝,若假以天年,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名家座次或将改写。  陈师曾作品欣赏:    花卉 四屏 设色纸本  红梅  墨梅  山水 立轴    会知音 纸本手卷  兰菊图 立轴  山间水榭 立轴 1921年作  大吉图 立轴  水仙梅花  幽禽棲止 立轴  山水 立轴  幽亭古木  山水 立轴 1918年作  群蟹 立轴 水墨纸本 1920年作    山水 镜心 设色绢本 扫一扫~关注我们~【九鼎艺术品鉴赏】:九鼎艺术品鉴赏志在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良性的发展,为艺术家和收藏家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推动本土艺术家走向全国市场,为文玩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藏品交流的平台。纸媒平台:九鼎艺术品鉴赏(JDYS1001)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JDYS1001【坚持你想
成就梦想】九鼎艺术品鉴赏旨在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良性的发展,为艺术家和收藏家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推动本土艺术家走向全国市场,为文玩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藏品交流的平台。热门文章最新文章JDYS1001【坚持你想
成就梦想】九鼎艺术品鉴赏旨在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良性的发展,为艺术家和收藏家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推动本土艺术家走向全国市场,为文玩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藏品交流的平台。&&&&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闲论白石牌匾:齐白石是怎样成名的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齐白石对其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人称他“弟子三千”,这是一种尊崇的说法。在他的弟子中只有李苦禅、李可染为翘楚,其余几千都“似齐而死”,娄师白如此,许麟庐如此,李立如此,他的孩子们更是如此。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钟国康(书法家、篆刻家)
齐白石对其弟子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人称他“弟子三千”,这是一种尊崇的说法。在他的弟子中只有李苦禅、李可染为翘楚,其余几千都“似齐而死”,娄师白如此,许麟庐如此,李立如此,他的孩子们更是如此。
白石的弟子中,似白石者一大片,超越者未见,能写好书法者更少,能写好擘窠大字的,唯白石他自己一人也。
齐璜白石的存世牌匾不多,但极其精彩。精彩在他很少雷同,在他够胆量用偏远之字,在他出笔自我……他个人已经算是出类拔萃的了。
齐白石是怎样成名的?提携他的人是谁?
众所周知,齐白石“衰年变法”因两个人而起,第一个是陈师曾,第二个是吴昌硕。
陈师曾是齐白石“衰年变法”的助长器。陈师曾主张感情移入和画外功夫,作画讲创造、重生动、求意趣、师造化,他的许多写生小品,尤其是庭院园林小景,意趣盎然,都是从生活中写生得来。这种求意趣,写生小品法,影响齐白石后半生。齐白石自称,“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期间还有一个伯乐,就是徐悲鸿,不过齐白石此前早已成名,而且提携他的正是陈师曾。
1923年陈师曾病故,齐白石十分伤心,他对张次溪说:“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我如没有师曾的提携,我的画名,不会有今天。”
吴昌硕是齐白石“衰年变法”的阴差阳错的真正推手和那把干柴。为什么这么说呢?
齐白石服膺吴昌硕的绘画,曾赋诗: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这说明当年齐白石愿意效法“青藤门下走狗”的典故,投于吴昌硕等三家门下,这算是佩服得无以复加了,这个时期齐白石重点学习对象正是吴昌硕。
其实吴齐二人从未见过面。吴昌硕讽刺齐白石:“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竟成大名。” 齐白石听了,知道“北方人”暗指自己。其实是人传亦传之恶果,但齐白石当真并写诗、刻印、画画对骂:“人骂我,我亦骂人。” “老夫也在皮毛类。”款又曰:“乃大涤子句也,余假之制印,甲子白石并记。”甚至写诗道:皮毛袭取即功夫,习气文人未易除;不用人间偷窃法,大江南北只今无。
不打不相识,不骂不成交,“衰年变法”就这在激怒中被激发进行着……齐白石其态度之强硬,性情之洒脱,对“世俗小人”的爽直蔑视之气,跃然纸上。
齐白石也曾经社会讽刺为“乡巴佬”,甚至被中央美术学院轰出,种种不顺,接二连三。但他没有失落、更没有放弃,他坚定,他沉着。“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伤害”。他挺过来了。
齐白石这四块匾额,写得最好最美的一是“冰庵”,另一是“两石斋”。至于其他两块,就“麻麻地”。
“陶然亭”行书带草意,有轻有重,“然”字单独看时难以辩认。“双玉兰堂”过于草率,“双”字繁体上下不协调;“玉”字上重下轻;且中部留位有问题;“兰”字凑合;“堂”字体态、体势不美;落款过低,二印距离不足。四字远别老齐风格,真假难辩。唯“两石斋”落款正常,用印极佳。(完)
责任编辑:张宁宁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本届艺术节除开幕式外,围绕“艺术与世界和平”主题,将举办“艺术与世界和平”学术论坛、齐白石文献原作精品展、当代国际艺术作品交流展、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及大型花鼓音乐剧《齐白石》展演等活动。
国粹苑文化艺术节展出了包括《芙蓉》、《高仕图》等在内的30多 位现代书画大师的数十幅书画作品真迹,张大千、齐白石等书画大师的作品真迹亮相。
齐白石的赤子之心,,令人莞尔。他所做的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天真,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大师者,皆是怀着一颗天真之心的人,也是用一双孩童般纯净的眼睛看人生、观世界的人。而齐白石更是把这种气质展现的淋漓尽致。本文通过描写齐白石生活中发生的几个小故事,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位不一样的艺术大师。读齐白石的作品,也是感受他留给尘世的一片冰心与安宁。
齐白石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画画家,十九至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擅长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齐”。本文分别从印章、落款、墨上介绍了国画大家齐白石的书画鉴赏方法,解读了这位首屈一指的国画大师在中国画史中的重要地位。
(陈溯)《石渠宝笈》特展还未结束,书画爱好者们将再度迎来一场大师级盛宴,11月底,湖南湘潭市将举办第四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届时,观
我国有关宪法的宣传材料和纪念品众多,和宪法有关的藏品也从一个侧面见...
南红玛瑙的颜色一般都是以红色系为主,颜色有柿子红、大红、粉红、紫红等,...
文玩手串,是低调的高雅,是含蓄的时尚。在盘戴手串蔚然成风的年代,我们来...
金丝楠原称桢楠,是中国独有的名贵木材之一。由于桢楠树生长数百年才能成...
国搜微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大千和齐白石谁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