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 日军对唐生智评价到底是奋勇抵抗了?还是自己逃命跑了?

南京保卫战主帅先逃守军崩溃 自相践踏死者数万|抗日战争|南京保卫战|唐生智_新浪军事
南京保卫战主帅先逃守军崩溃 自相践踏死者数万
资料图:南京保卫战中的国军精锐部队
  1937年11月,初冬的南京风雪肆虐。一场关乎中国命运的南京防卫会议正在蒋介石的官邸秘密进行。会议的主角不是何应钦、白崇禧,而是唐生智。他在此次会议上出人意料地主动请缨保卫南京,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具有文人气质的唐生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这一重任?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淞沪会战的溃败,国军精锐尽失。日本裕仁天皇决定乘胜侵占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击溃中国军民抗日信心,12月1日,日军共9个师团24万人向南京进攻,南京上空战云密布。
  在南京防卫会议上,众多国民政府高官都认为:国军已在淞沪会战中损失太大,中日两军实力差距极大,南京肯定守不住,只能撤退。
  而此时的蒋介石则显得犹豫不决,他又在顾虑什么呢?
  蒋介石认为南京为首都所在,不可不作抵抗,但是抵抗又肯定抵抗不了日军,白白牺牲军民。最后,蒋介石表示:南京是我国的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对全国人心也有重大影响,完全不守是不可以的。他问在座的军政大员们谁可以挑起担子,满座竟无人应答,蒋介石说:“那就我来守吧!如果我牺牲了,你们继续抗日。”此时唐生智自告奋勇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军人以身许国,当此危难之际,誓与南京共存亡。”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南京保卫战前国军心理的真实写照。蒋介石于11月20日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区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长官,调集14个师10余万兵力防守南京。这些刚从淞沪战场退下来的疲倦之师没有休整,就又踏上了保卫南京的征程。
  唐生智为了表示破釜沉舟的决心,下令撤退江边所有渡轮;又禁止任何部队和军人渡江;命令守军,凡遇由撤退渡江的任何军民,可以开枪射击。然而这一为鼓舞士气的命令,却为后来南京军民的严重伤亡埋下了隐患。
  12月5日拂晓,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在劝降无果后,日军地面部队在67架飞机的掩护下,向雨花台、通济门等守军阵地发起狂攻。数十万军队在南京城内外殊死厮杀,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役。
  12月8日下午,日军进攻雨花台。国军262旅旅长朱赤采用反攻击战术,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使日军阵形一时大乱。随后,朱赤身先士卒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阵地上杀声震天,血流成河。经过一天的鏖战,日军损失惨重,雨花台阵地仍在中国军队手中。
  12月9日战至午后,日军从光华门攻入。第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率部猛烈反击,经过8个多小时的血战肉搏,成功全歼入城日军。易安华旅长不幸在激战中壮烈殉国。
  12月10日,雨花台在日军的轮番冲击下,国军阵地上的264旅只剩下四五百人。面对潮水涌来的日军,旅长高致嵩命士兵们将所有的手榴弹后盖打开,把导火索联结起来,全体官兵与攻入阵地的日军同归于尽。
  面对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损失惨重,几天时间就阵亡7000人。日军被迫调转兵力,集中炮火攻打紫金山。一时间,庄严肃穆的中山陵和林木苍郁的灵谷寺淹没在炮火之中,弹片啸叫之处血肉横飞,呐喊之声撼天动地。经过两天的激战,紫金山沦陷,守军全体殉国。
  而就在中日军队激战正酣之时,12月11日晚,不忍心南京守军全军覆没的蒋介石,突然致电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接到蒋介石指示,唐生智根本没有认真分析战局是否可以坚持,就立即决定准备撤退,并于12日晨召集参谋人员仓促制订撤退计划,下达命令后也不管是否命令顺利下达各阵地,自己就率先撤出战场,赶到江边,乘自己悄悄保留的汽艇逃出。
  国军前线接令后立即开始溃退,后方国军由于还没有接到撤退命令,不让前线国军撤退,双方火拼,全城陷入溃散,失去组织,军民争相逃命,在日军没有进城前,自相残踏致死者数万,就连刚从前线血战撤退下来的谢承瑞少将也被自己人挤倒被踩身亡。江边的道路挤满了争相逃命的军民,而江边却看不到一只船,滚滚长江竟成了无数南京军民的葬身之地,淹死达2.8万多人。
  不久,日军已从城墙缺口处潮水般涌入城内,成百上千的中国士兵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躲在民居里各自为战直至战死。
  南京市长兼警备司令萧山令率宪兵部队到达江边,这时日军尾追而来,向撤退的中国军民开火。萧山令下令所部停止撤退就地反击日军,掩护其他军民渡江。萧山令振臂高呼:“杀身成仁,今日是也!”说完,便率领剩余官兵挺着刺刀与日军展开肉搏,直至全部壮烈牺牲。
  南京保卫战历时8天,中国军队伤亡5万余人,有十多名将军阵亡,毙伤日军1.2万余人。
  唐生智开始决心与南京共存亡,后来突然决定撤退,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直接导致撤退中陷入极度混乱的局面,自相践踏,损失惨重。10万守军大部分都未成功突围,成为5万日军的俘虏。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由此开始了连续六个星期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遇害军民达30多万人。昔日繁华的六朝古都,满目疮痍,尸横遍野,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资料附录:
  下关江边的混乱虽然在继续,但这一带却亮如白昼,因为电厂仍在为江边的路灯供着电。有人说,亮着路灯,这不是给日军飞机军舰照亮么?实际上,这时候日军虽突破了乌龙山防线,但还没冲到下关江面(转天上午才到),而日机一贯是白天轰炸。所以,江边的路灯,在12月12日的突围之夜,更多地帮助我们的同胞。但历史永远忽略细节。在这样的晚上,又有谁会去注意那亮着的路灯呢?又有谁会想到路灯后坚守岗位的工人呢?因为电厂工人都坚守岗位,没有逃跑,所以城陷后很多人来不及脱身,最终死于屠城中。
  (本文为@纪录片人陈钦 与爱奇艺共同投资制作的百集大型历史解密纪录片《中日百年抗战全纪实》的文字稿。@纪录片人陈钦独家授权@煮酒君谈史 @高会民更新纪录片文字稿。)
(新浪军事)
(编辑:SN015)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人民网江苏视窗 - 专题 - 南京保卫战:注定失败
人民日报报系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市场报网络版
国际金融报
中国经济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讽刺与幽默
人民网各地频道
新闻报料:025-
南京保卫战:不可为而强为之 注定失败
导语一个仓促的守城决定,一位无力控制全局的守将,一支疲弱的新败之师,这一切,都昭示着南京保卫战未战先败的悲剧性结局。
一、国民政府战前态度消极:蒋介石做调解之梦 多数将领主张弃城 
&&&&1937年8月,"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苦战3个月后,最终,此次会战以国民党军队伤亡30万精锐、被迫撤退的惨重代价告终。经过混乱的外围战,很快南京就直接暴露在日军面前。对于南京是守是弃的问题,国民政府内部意见并不一致,多数将领主张放弃,而蒋介石则主张短时固守。 
蒋介石并非没有预料到南京之战的结局,但他当时还在做国联调解之梦,期待日本能悬崖勒马。他甚至还抱有这样一种幻想:只要保卫南京的国民党部队能守上一到两个月,国际形势就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包括苏联在内的声援中国的国家就有可能出兵迫使日本收手。
&&&&虽然从军事角度来看,南京已无坚守之可能,而蒋介石出于外交层面的考虑,又希望能够在南京坚守一段时间。这样,军事和外交两个层面的考虑存在矛盾,造成国民政府对南京保卫战的作战计划摇摆不定。甚至直到12月12日,在城破前一天,他还指示:"如南京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层光彩。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策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可见,蒋介石至此仍不甘心放弃国际干预的希望...
二、中日双方军事力量悬殊:国军虚弱不堪 日军兵强马壮
&&&&国军的南京守备部队力量从纸面上看不差,都是精锐部队。但淞沪之战的虎头蛇尾令国民党军队元气大伤,军队的战斗力、士气直线下滑。匆忙拼凑起10万军队保卫首都南京, 但多为从淞沪之战溃退下来的残兵败将,其中还有数万毫无战斗经验的新兵。这使得南京保卫战未战将先怯、未战兵已慌,大敌当前,众官兵不仅未众志成城,反成惊弓之鸟。套用金庸先生的话说,部队就像"一碗茶冲了喝,喝了冲,已喝得与白水无异,早没半点茶味"了。 
&&&&而日军参战部队有8个师团的番号,共约24万人,士气正旺,武器准备精良先进,战斗力强。战术动作也犹如操典:炮火、机枪射击时,步兵在火力掩护下匍匐前进,步兵发扬火力时,机枪即在掩护下交互前进。其多层次兵力配置下的多波次连续冲击能力,对于惯摆一字长蛇阵的国军阵地也构成致命威胁,国军漫长的阵地线往往因一点被突破而导致全线崩溃。
&&&&国军装备陈旧,空军力量薄弱,很多阵地被日军飞机来回轰炸。在雨花台,中国王牌师87师、88师战斗力强,但是空军力量弱,甚至很多将士最后被尘土覆盖。且南京投入的部队还不如上海会战的兵力多。虽然投入十余万部队,实际上形同孤军作战,而对方则来势凶猛,有源源不断的后续部队和压倒优势的火力...
   王耀武说:"我看没有守住南京的有利条件:(一)各部队新从上海撤退,士气不振,一般官长身在江南而心已过江北。(二)唐生智的长官部是临时凑合而成的,所指挥的部队是临时调拨的,这些部队他过去都没有指挥过,他不了解各部队的情况,也不了解敌人的情况。(三)要守南京城,必须守住城郊的要点,地区大,兵力单,难以形成纵深,易被突破。因此我也认为南京不易守住。"
三、中国守军不怕牺牲英勇抗战誓死卫国:伤亡惨重 虽败犹荣
&&&&中国军队在南京保卫战中的抵抗是激烈的,表现是英勇的,中下级军官的超乎寻常的表现,一时成为民族苦难中的亮点。在光华门、紫金山、中华门、雨花台等地中国军队与日军发生过激烈交战。以淳化镇为例,当时驻守南京东南淳化、方山一带的是王耀武第51师,自12月5日起,携优势炮火的日军114师团,对防守淳化镇的51师的正面阵地则以飞机炮火连日轰炸。"其步兵又复猛烈攻击,战况异常惨烈。"从5日到7日51师"官兵伤亡达九百余人",但士气依然旺盛,阵地也很稳固。日军猛攻淳化十多次而未得逞。8日早晨,日军又增加了两千多人,大炮十余门,其正面部队在飞机、炮兵、坦克车掩护下向淳化猛攻。51师守军奋勇抗战,杀敌甚多,阵地屡失屡得,伤亡甚大,301团代团长纪鸿儒负重伤,连长伤亡9员,排长以下伤亡1400余人。305团团长张灵甫负伤,连长伤亡5员,排长以下伤亡600余名。由于没有后援兵力,该镇于午后4时失守...
&&&&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守军誓死不屈,虽败犹荣,英勇抗敌、抵御外侮的抗争精神,不怕牺牲、誓死卫国的豪迈气概、浴血奋战的爱国壮举。
四、高级将领却提前撤退:被机枪"劝阻"的孙元良与私自逃跑的唐生智
&&&&日上午,雨花台阵地陷落,日军居高临下,攻击中华门阵地。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官兵不顾日军炮火,坚守城垣。此时的孙元良却率师直属队和二六二旅一部擅自向下关撤退,企图渡江北撤。在挹江门内被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的督战队用机枪"劝阻",只得返回中华门继续作战。中午,中华门被突破。孙元良"飞将军"本色再现,不通知部下,只顾自己逃跑,谁都不知他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孙元良消失得无影无踪后,七十二军包括八十八师群龙无首,在溃退中很多官兵无法渡过长江,在南京城内被日军俘虏,成为日军屠刀下的冤魂...
&&&&号称"与南京共存亡"的最高守将唐生智,为了表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自断退路,让交通部长俞鹏飞将下关原有的两艘大型渡轮撤走,并严令守卫浦口的第1军和守卫挹江门的第36师,制止从南京向长江北岸或由城内经挹江门撤往城外的部队和军人,如不听从可开枪射击。但是唐生智突然在12月12日下令阵前撤退,从后面的结果来看,其所制订的撤退计划毫无可行性可言,并且根本就没有安排撤退船只,并且在撤退安排上带有很大的随机性,甚至也没有人通知担任督战任务的第36师。结果第36师为了阻止国军各部队撤退,双方还发生了交火...
&&&&此外还有一些提前逃跑的国军将领,更加重了撤退的混乱。如第71军军长王敬久、该军第87师师长沈发藻等根本未回指挥所;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回到富贵山地下室指挥所后告知幕僚撤退任务,即留参谋长邱清泉处理文件等,自己单独先去下关等等诸如此类的人还有很多。
五、南京保卫战是一次军事上的悲壮自杀,但应有公正历史评价和地位
&&&南京保卫战迅速地失败了!它再次以血的事实证明了国民政府"片面抗战"的方针与被动挨打的战略战术的错误,证明了改变抗战方针、改革军事、改变战略战术的正确性与迫切性,证明了中国必须制定与实施新的战略战术。国民政府军事当局面对强大日军的进攻,却集中兵力层层设防,打单纯的被动防御的阵地战,在上海阵地防御战失败后,紧接着又来打南京阵地防御战。这正中敌人下怀。历史证明,这等于是军事上的悲壮自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南京保卫战不同于其他战役,它是首都保卫战,当时战斗双方军事实力悬殊,是一场"不可为而为之"的战役。他说:"南京保卫战是战了的,不是没有战,是悲壮的,中国军人与南京城共存亡,与日军进行殊死战斗,1万多名爱国将士献身。"朱成山认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胜了就写入历史、败了就不提或者省略(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中国守军誓死不屈,虽败犹荣,中国军人英勇抗敌的抗战精神应当载入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中。还有一些专家提出要客观、公允、科学评价南京保卫战...
&&&&这场“不可为而强为之”的南京保卫战,可谓国军自成立后遭遇的最惨重失败,日军用极低的交换让10余万国军在南京损失殆尽。战役虽然悲壮地失败了,不过中国军人与南京城共存亡,多名爱国将士英勇抗敌壮烈牺牲,虽败犹荣。历史不应被回避,否则只是懦弱和胆怯。正视历史,才会让国民真正平添一份勇气。知耻而后勇,铭记历史才能昂然前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德擎律师事务所 王树平律师
地址:南京市玄武大道699-19号(徐庄软件园)1栋 |
电话:025—582899 |
投稿信箱: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生智谈南京保卫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