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九大古湖 大陆泽钱币究竟是范铸还是手工刻范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Sorry for the inconvenience.
Please report this message and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o us.
Thank you very much!
.cn/ask-3495.html
iz25evfrgkwz
Powered by Tengine/2.1.2发表于 10:34:29
笔者在与众多泉友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不少人对于古钱币范铸法的理解还比较混乱,因而通过本文对古钱币的各种范铸工艺做一下简要介绍,旨在抛砖引玉、厘清困惑,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一、各种范铸工艺与铜钱之间的亲缘关系
二、铜范直接翻铸铜钱
三、陶范直接翻铸铜钱
四、铁范直接翻铸铜钱
五、石范直接翻铸铜钱
六、铜范作为母范,先翻作陶质子范,再由子范浇铸铜钱。
七、陶范作为母范,先翻作陶质子范,再由子范浇铸铜钱。
共2条评分 ,红包+20.00
红包 +10.00
红包 +10.00
发表于 10:42:10
不错,学习。
发表于 10:42:21
发表于 10:46:40
发表于 10:57:48
五铢那两个范根本不是一个年代的。
陶母范 也叫范母,是用石刻范印制的,用来铸造铜范,铸造上林三官五铢。
后边那个是郡国五铢的陶范,是刻范或者印制范,直接用于铸造。
楼主留言:
如果五铢的阴文陶范是刻范而成,那铸钱的工匠有多少就会累死多少,开个玩笑啦,谢谢您的参与,感谢!握手!
身份已验证: 郭子麟 &天津市
发表于 11:13:16
发表于 11:24:24
身份已验证:孙仲永 &辽宁康平
发表于 11:39:09
违规记录:交易不兑现,警告1次!
/show-8108638.html
发表于 11:43:18
笔者在与众多泉友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不少人对于古钱币范铸法的理解还比较混乱,因而通过本文对古钱币的各种范铸工艺做一下简要介绍,旨在抛砖引玉、厘清困惑,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一、各种范铸工艺与铜钱之间的亲缘关系
二、铜范直接翻铸铜钱
三、陶范直接翻铸铜钱
四、铁范直接翻铸铜钱
五、石范直接翻铸铜钱
六、铜范作为母范,先翻作陶质子范,再...先秦方足布不也是刻范么
楼主留言:
先秦布的产量和五铢的产量的是一回事吗?
身份已验证: 郭子麟 &天津市
发表于 12:15:33
好帖,学习了!
地址:湖南长沙市八一路亚华大酒店2504古泉园地
转:安支()拍卖结算(8009)网络技术(8005)个人专场(8001)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所属类别 :
范铸法又称模铸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镜背图案、铭文,阴干后在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为青铜器成品。
品 青铜器成品
关于范铸法
·铸钱铸钱是中国古代持续时间最长、实践量最大的铸造活动,其中蕴含了许多重大的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铸钱工艺的发展,代表了秦汉之后(后青铜时代)二千多年中国传统铸造技术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尤其是冶铸界主流学术圈,对中国古代铸钱工艺技术成就缺乏认同。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对铸钱工艺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人们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存在分歧,即&石范能否铸钱&、&铜范能否铸钱&、&汉半两叠铸范&(原始叠铸)是否存在,以及陶范、石范与铜范之间的演变关系,叠铸工艺的演变等。中国钱币博物馆会与鄂州市博物馆、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湖北钱币博物馆、鄂州市钱币学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成功地进行了模拟实验,证明:(1)先秦时期在泥型上直接刻范铸钱的说法是错误的,完全不可行;空首布范由炼泥制成,空首布铸造的技术关键在泥范的烧制和泥芯的制做。(2)石范可以直接铸钱。石范铸钱在中国古代不仅存在,而且开启了我国铸钱业的第一个大发展期。这一工艺传承商周的石范浇铸,在西汉早期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为铜范的发展、普及和叠铸工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3)汉半两圆盘铜母范属原始叠铸。叠铸起源于铸钱;铸钱发明了叠铸工艺。这一技术创新是在汉初政策开明、思想解放、技术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长期的铸钱实践中萌生的。这一工艺在中国传统铸造领域具有革命性的作用,至今尚在使用。(4)铜范可以直接铸钱。汉代的铸钱业继承发展了金属范铸造,并把它推向极致。(5)石范不仅可以铸钱,而且可以铸范;叠铸铜范母大都由石范铸得;范铸法铸钱常用石范做祖范。(6)南朝萧梁的铸钱工艺,系超薄双面型叠铸,是改进了的叠铸工艺。它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是铸钱推动传统铸造工艺不断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例证。在此基础上,结合考古调查和技术工艺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关于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发展的理论: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发源于青铜时代,&三代&(夏商周)之后,青铜文化衰落,但青铜范铸技术之精华由铸钱业继承,并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铸造实践中不断演进。首先,铸钱继承了石范、金属范浇铸,并将其推向极致;其二,铸钱发明了叠铸工艺和母钱翻砂工艺。中国古代铸钱技术的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内在动力,即〔1〕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尽可能保持钱币重量和成色的一致。这是铸钱业引领中国传统铸造工艺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叠铸工艺&和&翻砂&工艺是后青铜时代中国传统铸造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项新技术、新工艺,因此,铸钱工艺的发展代表了中国传统铸造技术的发展。中国五千年文明,四千年的金属文明。青铜时代开创了前两千年的铸造史,铸钱业则谱写了后青铜时代两千年的铸造史。·铸镜铜镜由红铜和锡、铅合金(即青铜)铸制,古代青铜称&金&,比较珍贵,史料或金文所讲的&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据唐《贞观政要》:&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门阁,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足可见青铜的珍贵,二十斤即可换人命一条。一面青铜镜是否采用&范铸法&铸制,是鉴定古镜真伪的重要特征.
先秦的铸钱工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尽相同,有用陶范、有用石范、亦有用金属范铸造。西汉早期,民间铸钱大多采用石范,郡国铸钱则多采用铜范;武帝元鼎四年以后,上林三官统一采用铜范铸钱;王莽时期从铜范过渡到叠铸。从陶范经石范再经铜范至王莽以后采用叠铸,这些范铸技术的变革与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进步与否的问题,其中蕴含着社会大背景的因果关系。通过对传统范铸技术及历史文献的综合研究,我们发现,从春秋时期的陶范铸钱,到西汉初石范作为主流;武帝时期的铜范铸钱,到王莽以后的叠铸,既与钱币形制的变化、合金的变化相关,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关键辞:古钱币 铸造工艺 陶范 石范 铜范 叠铸
用型砂造的型、软型来铸造工件的方法,通常被称之为砂型铸造。砂型铸钱技术大约盛行于隋唐以后,在此之前的不同历史阶段,曾采用过陶范、石范、铜范及叠铸等铸造技术。我们将砂型铸钱以前所采用的各种性质的铸钱工艺,统称为范铸法铸钱工艺,不论范铸法中哪一种型,都属于干型、硬型。本文所要论述的是指范铸技术的发展、更替,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在许多西汉遗址中,曾出土了不少铸造半两钱及五铢钱的石范和铜范。从范铸工艺技术角度看,若范面中钱腔大都具有黑灰层,说明这些石范及铜范都是铸过钱的。在王莽时期及东汉的铸钱遗址中,出土的往往是叠铸陶范。关于石范和铜范到底能否直接用于铸钱的问题,我们已作了专题研究,并通过了专家鉴定,答案是肯定的【1】,有关研究成果已分别发表【2】。本文主要针对西汉时期铸钱为什么大多使用石范、铜范,而王莽以后铸钱又为什么大多采用陶范叠铸技术等问题进行讨论。
石范及铜范
早在青铜时代我国就发明了各种范铸工艺,从而制造出了无数精美的青铜器。在青铜范铸中大多用陶范,但也有采用石范及金属范进行铸造的。各地出土资料表明,除大多采用陶范技术外,先秦已经有石范及铜范铸造了。1. 石范铸钱上个世纪以来,各地曾出土过许多石范,有战国的、有西周的、亦有商代的,说明石范铸器最迟在商代。在汉代遗存中,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均有铸钱的石范出土,数量之大空前(多见于专业杂志报道)。这说明西汉继承前代,将石范技术广泛用于铸钱。2. 铜范铸钱1982年2月,安徽省繁昌县的文物工作者在该县横山镇收集到两件蚁鼻钱青铜范,是农民在开挖房基时发现的。其中一件长27、宽10.7、厚0.95厘米,重1055克,范面有64枚蚁鼻钱腔,另一件有65个蚁鼻钱的钱腔。这些币型主要分为四排,中间有直浇道与每个钱腔相通。范的正面型腔内有凸起的阳文,文字的下方有一凸起的圆点,与出土的蚁鼻钱上的凹圆点相吻合。类似的蚁鼻钱青铜范在上海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也有收藏,说明楚国当年是采用青铜范来铸造蚁鼻钱的。3. 叠铸范包铸钱到目前为止,考古出土的叠铸范模和范片数量已不算少,但没有早于汉代的。从各地发掘的铸造遗址看,先秦尚未发现有真正的叠铸技术,最早采用叠铸技术的是西汉早期的半两钱【3】。4.有关铸钱工艺综上所述,虽然西汉的石范铸钱和铜范铸钱的工艺都是继承了先秦的范铸技术。但先秦的石范及铜范技术在范铸中的应用并不普遍,而西汉才将石范及铜范技术普遍用于铸钱行业。出土资料表明,先秦时期钱币的铸造工艺比较复杂,春秋时晋、郑等国的空首布币是陶范铸造;战国秦半两钱则既有石范铸造,也有铜范铸造;楚国的蚁鼻钱则都是铜范铸造。之所以采用不同方式铸钱,是由于各国钱币的大小不一、形制不一、合金亦不相同,这是由物质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所决定的,只能按照各种钱币的形制及合金成分的综合要求来选择与适当的铸造方式,否则会造成大量废品。
如果我们根据各种不同形制的钱币来研究各种币形与各种工艺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1.先秦空首布为什么采用陶范铸造在山西侯马东周铸铜遗址中,出土了铸造空首布的陶范,在山西也出土了许多空首布。这种钱币的体积都较大,耸肩尖足,首长5.5、肩长9.5、肩宽6厘米,其厚度一般不足0.4厘米。从铸造角度看,这种几何形状的铸件,不仅要求合金中有较高的铅含量,而且要求范材要有较好的保温性能,象石范或铜范这样的材料,保温性能差而使铜液凝固速度过快,甚至来不及充满范腔即已凝固,因此,石范或铜范不适宜浇注空首布这样薄的铸件。从对21枚空首布所作的化学成分分析得知,铅的平均含量达24.30%【4】,尽管含铅量较高,但毕竟空首布很薄,所以,只能采用保温性能较好的陶范铸造,石范及铜范是无法铸出空首布这类几何形状的钱币的,只适宜浇铸径间较厚的铸件。关于空首布的具体铸造方法,我们将有专题模拟实验研究报告刊出。2.西汉半两为什么采用石范铸造在山东、陕西、山西等地都出土了一些铸造过西汉半两的石范。西汉半两钱有薄有厚,薄的不足0.05厘米,可能会采用陶范铸造;厚的一般在0.2厘米左右,约为耸肩尖足空首布厚度的5倍。从对13枚秦半两钱所作的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其含铅量平均值为19.42%【5】,其中最低为8.01%,最高达 29.74%,如果将这种含铅的合金液体浇入陶质范腔,至少在浇铸后半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内,其液体不凝固或不能彻底凝固。我们曾于1996年作过模拟实验,采用陶范竖式浇铸,即双合范立式串铸,铜液含铅量为30%,浇铸1小时后,打开范腔,钱坯尚未彻底凝固,用小木棍一碰,液体就立即被挤压出来。这一模拟实验说明了一个问题,即陶范不适宜铸造含铅量高并体积较厚的铸件,原因是陶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同时,我们还认识到,用含铅量偏高的铜合金液体浇铸径间较厚的铸件时,不适宜采用陶范。2002年我们进行了石范铸钱模拟实验【6】,通过实验得知,用含铅量在20%以上的铜合金液体浇铸厚度 0.15-0.2厘米的铸件时,浇注到石范范腔中的合金液体凝固正常。这就从技术上说明了西汉初年至武帝统一铸钱以前,大多采用石范铸钱是十分合理的。3. 上林三官五铢为什么采用铜范铸造武帝以前的铸钱较杂,民间及郡国都能铸,其规模自然不能与国家铸币厂相比,民间大多采用简单易行的石范铸钱,郡国因财力及技术力量远胜于民间,则大多采用铜范铸钱。由于民间及郡国铸钱都为取利,因此,钱往往越铸越小。作为一个国家,要想统一币形,除颁布严格的法令以外,还必须从技术上做到形制的统一。石范工艺虽然易于操作,但石范毕竟用的是质地较软的滑石料,在铸钱过程中容易破损,如果大批量铸钱,就必须经常更新石范,钱的形制就难以统一。所以,只有采用经久耐用的铜范,才能铸造大批量的形制、质量一致的钱币。4.王莽及其以后为什么大多采用叠铸工艺铸钱所谓叠铸即叠式浇铸,是将用泥料在铜质模盒(范母)中压印出的子泥范层层相叠,然后用草拌泥包裹起来,共用一个主浇道进行浇铸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较之传统的竖式陶范、石范及铜范铸钱而言,优点是不言而喻的,不但便于统一钱型、保证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劳动力工效。在王莽之前的西汉初年,就已出现了叠式铸钱工艺,但比较原始,只是一层层同向叠压铸造光背的半两钱。出土资料表明,到王莽时期,叠铸技术已相当成熟,叠式铸造的规模史无前例。王莽时期钱币几次改制易形,如大布黄千、一刀平五千等这样的币形,己打破了秦以来的圆形方孔钱形制。虽然王莽也用铜范直接浇技术铸钱,但相比之下,陶范叠铸技术则更显示出其优越性。从大泉五十、货泉、大布黄千及小泉直一等71枚钱的化学成分看,其铅含量较低的平均值仅为7.07%【7】;若用这种铅含量的铜液在铜范上浇铸钱币,其成活率显然不及陶范高,加之陶范叠铸工艺的成本更低,所以,王莽时期的铸钱工艺从铜范直接浇铸逐渐过渡到陶范叠铸,应该说这是铸钱技术一次大的进步。
凡历史上大的举措,必有其社会背景,作为天下普遍用于流通的钱币,与其铸造有关的因素很多,其最为直接的因素在文献中也多有记载。1 《史记》中有关汉初社会经济状况的记载&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至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由此可知,西汉初年,年轻男子大多去打仗,老弱者转运粮饷,连年战争用钱巨大,以至天子出行都难有四匹相同毛色的马拉车,而将相只能坐牛车。文帝推行&听民放铸&政策,很快出现如邓通大夫这样靠铸钱发家的官员。历史上的&文景之治&使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最主要的举措之一即是放手让百姓铸钱。汉代铜钱仍属重量货币,即钱的重量价值等于所用金属材料本身的重量价值,只是为方便流通而将其铸造成固定的形状,固定的大小,这就涉及到了铸造技术的问题。先秦钱币的品种各国不尽相同,从发现的铸钱遗址来看,一般都与大规模的铸铜遗址在一起。这一现象说明,先秦钱币是分散在各国的青铜器作坊中铸造的,各国都没有形成专业的铸钱作坊,其制模制范及铸造工艺也都是由铸制青铜器的工匠兼铸。由于铸造钱币比铸造青铜器简单,所以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西汉以后,天下一统,虽然货币体系继承秦制,但听民放铸。对于非专业铸工而言,采用石范铸钱,是最简单易行的,省去了传统陶范铸法中复杂的制模制范工艺过程。石范直接铸钱工艺,对于西汉初年那些没有从事过专业青铜范铸技术劳作的工匠而言,应是最为明智的选择。2《史记》中有关上林三官铸钱的记载&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仄,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白金稍贱,民不宝用,县官以令禁之,无益。岁余,白金终废不行。是岁也,张汤死,而民不思。其后二岁,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8】。&由上述记载可知,由于石范铸钱工艺的简单易行,使民间及郡国得以顺利铸钱。西汉初年,民间铸钱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其弊端是因铸钱者太多,钱币的形制始终难以统一。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问题,武帝命上林三官统一铸造五铢。上林三官采用技术难度较大的铜范铸钱工艺,铸出了型制统一的五铢。由于上林三官五铢钱形规矩,技术要求及铸制成本皆高于石范铸钱,加上严厉的法令,所以,武帝以后民间盗铸钱得以有效控制。
战国及其以前铸器虽用过石范,但绝大多数铸器还是采用陶范,为什么西汉以后铸钱却大多使用石范?除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技术问题及社会背景。1 青铜时代结束以后,延续了数千年的青铜范铸技术仅由两种长期大量生产的铸件承袭,即铸钱与铸镜。铸钱、铸镜的范铸工艺及合金技术截然不同,各自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在不断地改进及革新【9】 。先秦的青铜器范铸技术,是在对夏代以来(约2000年)传统范铸技术的不断改进中一代代传承下来,中间从未出现过断层,但这种范铸技术随着战国晚期青铜时代的结束而逐渐断代。从出土的青铜器群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即凡有铸造纹饰的青铜器,绝大多数为战国及其以前的铸品,凡西汉以后的青铜器,则绝大多数无铸纹,这难道是西汉的郡王甚至帝王们不想铸制有铸纹的青铜器吗?我们认为肯定不是,西汉以后无铸纹青铜器出现的原因当不外乎以下几种;其一,周朝文化衰落,青铜纹饰是其代表;其二,鎏金、错金银等装饰工艺的普及;其三,受汉初尚简之风的影响,青铜范铸技术中的有些工艺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的数10年内出现断层,这也是西汉以后再也造不出有精美铸纹青铜器的主要原因。2从出土的西汉青铜铸件看,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西汉初期青铜范铸工匠己不具备春秋战国时期塑造纹饰的技能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工匠,可以用一个很小的纹饰模,复印出许多纹饰范块,从而铸造出一个满身具有完全相同小纹饰的青铜器,而西汉却不能。虽然西汉初年的青铜镜背纹上尚有些地纹,但大多是整雕,再也没有战国青铜镜背纹那种由许多小块拼兑而成的地纹了。再往后至文景时期,整雕地纹也不复存在,出现了采用圆规技术设计的完全无地纹的一些镜种,如日光镜、昭明镜、草叶纹镜等。这说明西汉的青铜范铸工匠,已不再是春秋战国时代那种世代传承的奴隶式的技术工匠,而是只为适应市场经济而劳作的平民百姓。3近年来,由中国钱币博物馆牵头,与鄂州市博物馆、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分别组成了几个课题组,对春秋空首布、西汉石范铸半两钱【10】、西汉早期原始叠铸、铜范铸钱、制作叠铸范模盒、六朝双面型腔叠铸工艺铸钱等六个方面问题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并都进行了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我们认识到,自春秋空首布至六朝的各种范铸法铸钱工艺的第一道模,几乎都是在石料上刻制而成的【11】。结语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先秦时期各国钱形不同,其铸钱工艺也不相同。进入西汉以后,由于需要尽快恢复社会经济,国家实行开放的铸钱政策,允许民间铸钱,对于复杂的陶范工艺而言,采用石范工艺铸钱最易操作,所以,西汉初年民间大多采用石范铸钱。武帝时期,在收回铸币权的同时,由于统一采用铜范铸钱技术,国家才真正实现了铸币的统一。王莽以后,由于钱形更改及合金成分的改变,采用西汉初年发明的陶范叠铸工艺技术并将其改进,亦是最佳选择。从此,陶范叠铸铸钱技术一直被使用到发明砂型铸钱为止。过去曾有学者认为,西汉石范及铜范都不能铸钱。我们认为,石范及铜范能否铸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西汉初年只有采用石范铸钱,才能使西汉初期的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而上林三官则必须采用铜范铸钱,才能实现国家货币的真正统一。王莽时期,叠铸工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改进,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时铸钱业中的具体体现。王莽以后至六朝一直使用陶范叠铸工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离先秦青铜时代的传统陶范技术越来越远;二是叠铸范所使用的金属模盒可在石祖范上直接铸成【12】,比传统陶范的制模制范工艺简单许多。所以,采用叠铸技术铸钱不但比传统陶范法串铸技术省工、省料、省时,而且所铸钱的质量好坏也容易控制。所以,王莽以后至砂型铸钱技术出现前,铸钱的主流工艺是陶范叠铸。
【1】王楚栋、董亚巍、王金华、周卫荣、李秀辉:《中国古代石范铸钱模拟试验研究》,《中国钱币》2003年1期第32页。【2】李迎华、董亚巍、周卫荣、王昌燧:《汉代铜范铸钱工艺及其模拟试验》,《中国钱币》2005年2期。【3】周卫荣、戴志强:《钱币学与冶铸史》第177页&齐刀铜范母与叠铸工艺&,中华书局 2002年10月。【4】周卫荣《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先秦》第6页表2211-2尖足布的合金成分,中华书局2004年4月。【5】周卫荣:《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秦汉》第30页表222-1秦半两的合金成分,中华书局2004年4月。【6】王金华、李秀辉、周卫荣:《西汉石范铸钱原因初探》,《中国钱币》2003年1期第25页。【7】周卫荣:《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新莽钱》第40页表 222-4新莽钱的合金成分,中华书局2004年4月。【8】《史记·平淮书》,岳麓书社,1988年第1版1995年第10次印刷。【9】董亚巍:《论古代铜镜制模技术的三个历程》,《收藏家》2004年2期。【10】王金华、李秀辉、周卫荣:《西汉石范铸钱原因初探》,《中国钱币》2003年1期第25页。【11】西汉铜范铸钱课题组对汉代制作叠铸范用的铜质模盒进行了模拟实验,并于2004年12月 18日在鄂州通过了部级鉴定。课题组研究确认,这种铜质模盒亦是采用石料制作第一道工序,相关论文将陆续刊出。【12】叠铸范金属模盒研究课题组对汉代制作叠铸泥范用的金属模盒的制作进行了模拟实验,并于日在湖北鄂州市通过了部级鉴定,相关论文将陆续刊出。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百科兴趣圈
{{if list && list.length}}
360百科致力于成为最为用户所信赖的专业性百科网站。人人可编辑,让求知更简单。汉代铜范铸钱工艺及其模拟实验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即出现了金属范铸工艺,到了汉代,这一工艺便已广泛应用于钱币铸造,成为重要的铸钱工艺,其对我国钱币铸造技术乃至金属铸造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铜范是金属范的一种,其主要应用于铸钱领域。有关铜范铸钱工艺的研究很少,且不系统,而且充斥着矛盾,甚至像“铜范能否直接铸钱”之类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存有争议。因而,急需对铜范铸钱工艺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各博物馆馆藏铜范和阳文陶范母等实物资料,得出基本的铜范制作工艺流程为:模->阳文陶范母->铜范。对采集的样品作了多种测试和分析,并结合遗址中遗物的分布情况...展开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即出现了金属范铸工艺,到了汉代,这一工艺便已广泛应用于钱币铸造,成为重要的铸钱工艺,其对我国钱币铸造技术乃至金属铸造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铜范是金属范的一种,其主要应用于铸钱领域。有关铜范铸钱工艺的研究很少,且不系统,而且充斥着矛盾,甚至像“铜范能否直接铸钱”之类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存有争议。因而,急需对铜范铸钱工艺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各博物馆馆藏铜范和阳文陶范母等实物资料,得出基本的铜范制作工艺流程为:模->阳文陶范母->铜范。对采集的样品作了多种测试和分析,并结合遗址中遗物的分布情况,首次提出了完整的铜范铸钱工艺流程,并依照这个流程设计模拟实验方案。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铜范确实可以直接铸钱。但是发现,铸出的铜范其表面必须人工施加一层隔离层(炭化层),否则,浇注时固体的铜范与注入的铜液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合金化使铜范损坏以至浇注失败。收起
学位授予单位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互动百科相关词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发表于 16:34:50
图一有两个大泉的铜范,但铸造工艺大相近庭,“叠范铸造”提前出古代工匠在提高铸造效率上的智慧,正式为了解决“合范铸造”的繁琐程序
发表于 19:42:48
发表于 21:43:44
楼主如果仔细看看图一的大泉阴文铜范,再看看图八的西汉五铢阳文陶范,铸造工艺一脉而成,铜范下一工艺的产品是什么?一清二楚,自可马上领悟到铜范出铜钱的谬误老兄您的意思是阴文铜范就是用来印压阳文陶范的?既然您说铜范铸不了铜钱,那请问阳文陶范的下一工序是什么??陶饭干嘛用?
发表于 21:52:04
图一有两个大泉的铜范,但铸造工艺大相近庭,“叠范铸造”提前出古代工匠在提高铸造效率上的智慧,正式为了解决“合范铸造”的繁琐程序图一有两个大泉铜范??老师您好,既然您说合范铸币繁琐,那请问,叠铸法产生之前古代工匠到底是采用什么工艺来提高铸币效率的?学习下!
中初级信誉
发表于 09:30:37
发表于 12:22:16
作者对本人的揣测和责难可以理解,本人不会怪罪。实际作者并没有理解我那两句话的意义,即你的观点继承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钱币热时某些人在同样缺乏对基础工艺和材质的了解和实践、对铸造货币即大规模生产的商品这一根本属性缺少根本认识,或者歪曲概念的情况下做出的生产工艺上的推论和有限实验。做学术本身就是有板有眼冷冰冰,要想成为公知首先就要用实物质疑原有理论特别是自己的固有观念,因为基础认知是错误的,建立在其上的推定没有一样能是正确的,这和单纯收藏是两个概念——希望被认可是正常心态,但是对称赞你如果同样也可以像对待否定一样质疑例如“好在什么地方?是因为图片漂亮还是您了解和实践了多少?....”,那才是成熟心态。
例如你称在可陶板上刻范,那很简单,用能找到的现代磨、刻工具找片细质低温陶片实验,看看地张是否容易掏挖平整、复下刻线条的崩裂状态,再对比你所引用的模范标本形态,结合对当时工具资料及实物的研究,相信很容易就能推翻自己的认识;又如你称直流型铜范是用来直接铸钱的,那在焊接技术很落后的当时,范背加提梁要另加一套组合范,这不但在制范工序中繁琐了工艺、增加了难度,而且在铸币工序竖立范时实际上难于固定,在浇铸作业中也增加了动作行程和劳动强度,而铸造的要求是范要紧密压实以抵消金属液冷却时产生的应力所导致的货币变形——这不是费力不讨好多一道程序吗?;再如,如果同一些人坚称的三官中期制造金属“子范”的工艺既然已经如此发达和便捷,在叠铸盒型范取代直流范时,为什么不直接制作成两面阴型腔中通流道的金属“子范”?!铸造完成后分层截取金属回缩后的钱树取钱,岂不比印模、阴干、烧制陶质子范更加方便快捷?!或者干脆还是沿袭制式统一的直流型金属“子范”,加长范腔,增加单位产量,没有改变或者制造出一型钱多型模具的必要啊;而且西汉中期冶铁技术和规模已经相当发达,后续完全用高熔点的铁取代铜材制范按你的“理论”应该没有任何难度吧;又如金属“子范”和陶质“母范”上排列的数枚钱完全同模,它的上一级容易想象,而它的最初样貌是什么样子?又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呢?如同所谓“母钱”的最初级是怎么制作呢?很多老一些的泉商早转到铜杂等项目上,再看手中很多外形规矩但文字率意、泥味十足的早期玺印押章,反过头会再考量过铸币工艺没有?——这些小问题会有非常多,哪一个都是软肋,哪一个也可以是巧辩,相信作者稍加梳理和实践一下会有不同的体会。
这是很早我们的一个讨论贴子,有些东西当时不算很成熟,但当时我们的大多数人现在都在不同的方向上进步,在我发相关对应的贴子前你可以先熟悉一下有些观点和依据。我的确“懒得”现在把很多反应在标本上的基础形态用语言描述出来,因为在对方没有基础感知的情况下再说实际也难理解,在知铢网上也是这情形,并非单对你这一个帖子。未来把标本整理完备给自己个交代写作时亦会完整复原这些流程,论据做不实等同于无用,也希望大家能理解。顺祝新年快乐!
楼主留言:
大猫先生,您好。关于石范以及铜范可否直接浇铸铜钱的问题,前辈董亚巍先生以及周卫荣先生早已有专文论述,并且有确凿的实验结果支撑其理论,我手头有一些资料正在整理,整理好之后会陆续发帖。也希望您不要固守成见,抱残守缺。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是在发展变化的,人如果不小心到了“高手”的位置,听到不同的声音可能会越来越少,反倒真的可能会“将错就错”,也希望您能够本着平和的心态和大家讨论这一话题,抛开“高手”的桎梏。再次感谢您的参与,祝您新年快乐!
发表于 17:56:53
什么叫做成见?是指并非自己通过实践经验和自身通过科学论证拿来的别人的东西。我反复强调的是你继承的理论是没有是把铸造货币当做一种规模性生产商品的行为,省时、省工、产量最大化的效率原则和因地制宜的便利性是其首要原则,并非指石、铜质范在特殊条件和历史情况下或者“精心呵护”的“复原工序”中制不出小批量的成品,特例非凡例,并非正常现象,董还有其他几位引用这些实验结论者正是没有遵循这个基本科学原则,所以才叫其后“百害而无一利”。而数年后在出土相关标本实物已经极大丰富的今天,不经细致琢磨和研判、缺乏基本经验还要抱定这些固有理论才至于裹足不前。
再考量几个问题,其说“铜子范”的脱模剂是“米汤”,米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在铜液灌入时高温闷烧的条件下分解成什么?所生成气体对铜液的凝固是利是弊?范面层余下的碳和直接使用草木灰有什么区别?长安当时的米价(不管是稻还是麦)多少,其产力和运力情况及为什么以后逐渐被废弃?还有,齐大刀是普遍认为的所谓“石范”铸货,但是其巨大产量和众多的完全同模面、背文还有不同记范背文说明了什么?是否真有所谓“石范”和“泥范”的区别?用不同干湿度的石范、铜范及陶范在不同干湿度的泥板上模印的不同效果如何?如果你说的若干种范只是用来直接铸钱母范,要那么多的面、背记范次、序还有何用——为什么你所认为的这级范表面从标本发现上往往只有阴文记范存在?铸造货币的改模和减重存在何种关系?....这看似不相干的问题一定要个个搞清楚,才能圆满解释“你的”理论体系。
见识和水平向来都是由上向下兼容的,但所谓的高和低在做研究上不能成为制约自己进步的心理因素。在有些朋友的帖子和评述上不置一词很可能是因为顾忌他人的名誉和生计原因,与在这里如此讨论这个帖子同样是善意的,望理解。
楼主留言:
大猫先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董亚巍也好,周卫荣也罢,他们所提出观点或理论,毕竟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之上的,即使有疏漏或不足,也绝不可能是“百害而无一利”,您提出的所谓的“基本的科学原则”,我倒是真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每一个对这个问题有所思考的人都会虑及,您怎么就知道别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呢?另外,请教一下,您的有实际铸造铜钱的经验吗?如果有,希望您可以不吝分享;如果没有,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向真正的高手学习,共同进步。
发表于 18:17:08
学习了,通俗易懂好贴!
发表于 21:26:56
发表于 21:47:10
地址:湖南长沙市八一路亚华大酒店2504古泉园地
转:安支()拍卖结算(8009)网络技术(8005)个人专场(80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秦钱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