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yy听不到声音超过35岁就听不到这种声音

听不到超高频声音很正常 朋友圈谣传被揭秘
发布日期: 10:04:32信息来源:《钱江晚报·今日桐乡》作者:记者 胡宇翔 通讯员 宋娟芬
  最近,桐乡本地的微信朋友圈被一种名为&蚊声&的音频刷屏了,据说超过35岁的人,是听不到的。
  这种&蚊声&真的这么神奇,能区分年龄吗?听不到这种声音需要去医院求诊吗?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费长顺说,其实并非这样,&蚊声&其实是一种约为1.7万赫兹的超高频的高频音,听不到&蚊声&不代表听力出了问题,反而常听这种声音会使人烦躁,久听也会影响听力。
  什么是&蚊声&,为什么我听不到
  &真的听不到了哎!&40多岁的市民王女士说,最初接触到&蚊声&,是女儿让她听一个音频文件,可她怎么听都觉得没声音。女儿却以此笑称,是因为她年龄太大,所以听不见这种声音。&什么是&蚊声&,为什么我听不到?&王女士为此很疑惑。
  据了解,&蚊声&又称&无音铃声&,最早产生于欧美国家,在青少年学生中非常流行。
  原来,这是国外一家保安公司发明的一种声频技术,名为&蚊子&,用以驱赶在商场附近逗留的无所事事的青少年。听到广播中反复播放的&蚊子&,年龄稍长的人们基本不受影响,但换成青少年,只需几分钟便会产生强烈的烦躁情绪,继而离开。
  因为老师、家长对这种&蚊声&不敏感,很多人听不到。后来,一些孩子觉得好玩,就像是只有同龄同伴能听得到的一种暗号,把这种声音用做自己的铃声。前几年,我国一些地区也曾流行过这种铃声。
  那么&蚊声&究竟是什么呢?费长顺告诉记者,实际上,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万赫兹之间。本来大脑对高频音是相对敏感的,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中老年人耳蜗血管硬化、供血不足会引起听力的退化,首先表现为对于接近听力极限的高频音敏感度逐渐降低。但医生也指出,对超高频音是否敏感,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对超高频音敏感,即使过了40岁也能够听得到。有的人对超高频音不敏感,可能不到30岁就听不到了。&这种区分拿出来开开玩笑还可以,真的要以此区分精确的年龄显然是不科学的。&费长顺说,在医学上,测试听力能力,要到专门的检验室进行,还需要排除大多数噪音。由于超高频音对人们普通生活不会产生影响,医学界并没有对超高频音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做过专门的研究。
  听不到&蚊声&,不需要看医生
  市民任先生则说,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蚊声&音频,他也听不到音频文件里的声音。他的疑惑则是,听不到这种声音,是否意味着自己的听力严重下降了,需不需要去求医。
  费长顺解释,&蚊声&是超高频音,听不到这种声音表示对这种声音不敏感,或者说高频声音方面的听力下降了。但这不属于人类的正常听力范围内,听不到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人类所听到的正常音频区间一般在125赫兹到8000赫兹以内,我们平时测试听力是不会测试超过8000赫兹以上的高频声音的。随着年龄增大,多数市民自然而然地就会丧失一部分针对高频声音的听力。&医生说,因此,听不见&蚊声&,不代表听力出了问题,这是正常现象,无需到医院检查。反倒是,常听这种声音会使人烦躁,进而影响正常听力。
  一般而言,能听得到这种超高频的声音只能证明你还年轻。因为人到中年,随着听力逐渐损失,大多数市民已经无法再听到这种声音了。&可是听得到这种声音,也千万别卖弄,常听会对正常听力造成损伤。&费长顺说,偶尔听听&蚊声&是不会对听力造成伤害的,但多听无益。
  而且高频声音会使人感觉烦躁,常听会给人带来不良情绪。从该声音的设计角度分析,&蚊声&的实质一种针对青少年听力特征的高频噪音污染。乍听用这声音做的铃声,貌似很酷。但常听这种声音的孩子,性格容易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有的还会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
  怎样算是听力损失,该如何保护听力
  听不到&蚊声&无需看医生,那么怎样算是听力损失,需要看医生呢?费长顺说,通常频率是声音测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更重要的是听阈。判断听力是否有损伤,他们是采用的是综合指标。他拿出了一种测试听力的标示图给记者示范。这张图是接近正方形的,有横向、纵向两组坐标,横向的是声音频率,纵向的则是听阈强度。&发声固然需要振动频率,但声音的强度才是决定声音是否能被人耳接收的关键。听阈是指能产生听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费长顺指着标示图继续给记者讲解。图上有各种事物所对应的发声区间。
  比如,小鸟叫声对应的强度为0到40分贝,频率为赫兹,属于高频率低强度的声音,有高频听损的人就听不到。电话铃声强度为60到85分贝,频率为750到3000赫兹,属于中频率中等强度的声音,有重度听损的人就听不到。
  500到2000赫兹为人类语言的频率区间,也是人类最敏感的频率。医生用来测试听力损失的频率区间也基本都在这个范围内,一般采用500赫兹、1000赫兹、2000赫兹、4000赫兹4个频率点作为基础,测试不同声音强度以确定患者是否有听损。
  按照表格,综合这4个频率,听力在0到25分贝内为正常听力范围。只能听到26到40分贝的为轻度听力损失,对细小的声音难以分辨,如树林风吹声。只能听到41到60分贝的为中度听力损失,对日常语言有听觉上的困难,与人交谈感到模糊不清。而只能听到61分贝以上为重度听力损失,对于较大的谈话声、汽车声感到模糊。
  费长顺说,1.7万赫兹远超正常测试听力的频率范围,听不到也不属于听力损失。但如果长期听高频声音,会造成听觉疲劳,逐渐造成听力障碍或听力丧失,这就是医生所说的听力损失。
  费长顺提醒市民,平时要注意保护听力,要做到不要长期待在声音嘈杂的环境里,少到KTV飙歌,不要经常看高分贝立体电影;不要长时间听耳机,连续听耳机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从小注意耳道疾病的治疗,重视对声音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尽早就医。
  ◆保护听力小贴士
  要保护听力、避免听力损失,耳鼻喉科医生总结了8点注意事项。
  1.避免各种噪音,平时生活中尽量为自己营造一个安静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避免长期在噪声环境下而引起的听力老化。
  2.避免情绪激动,突然发火。情绪波动过大会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剧烈收缩,会使内耳听觉神经短暂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3.避免因为乱挖耳朵而导致鼓膜穿孔及中耳炎引起的听力减退。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
  5.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如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离现场3米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打耳部等。这些做法可以保护耳内鼓膜不收气压的刺激而发生外伤性耳聋。
  6.少吃高脂肪食物。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过高,会造成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血管硬化会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
  7.如果患了感冒,需要及早医治。因为感冒能影响咽鼓管的通气程度,感冒病菌可能从鼻腔、口腔进入中耳腔,容易引起中耳化脓感染,影响听力。
  8.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频文件。高音量的音频声会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
&&&相关信息
阅读次数:东莞轻门户
吃喝玩乐/本土资讯/互动社区
神测试!据说超过35岁,再也听不到这种声音...栏目:趣闻发布日期:浏览次数:2460
听有些声音,你可能听到,也有可能听不到。
最近网络上出现一个超hit的视频,只是简短
的十几秒,可是有些人能听见,有些人却说
什么声音都没有。你听见了吗?
听说这种声音35岁以上的人就听不到了,而小编也尝试给我亲爱的娘亲听过,她说什么也没有听到。
百度了一下,这种声音原来是一种高频铃声,称为“蚊音”,听起来有点像海豚的叫声哦~
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在20到20000HZ之间,听觉好的成年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常在30~16000Hz之间,老年人则常在50~10000Hz之间。而蚊音的频率至少在8000HZ以上。当年龄越大,耳朵对高频音就会越迟钝,有些人可能完全听不到。那就证明你还年轻,可你父母却老了...
这种高频率的声音已经到达了人类听力的最高点,如果长时间在这种声音下生活或者工作,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尤其是青少年。长时间活在高频率的环境下无疑会对身体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害,所以各位不要在还没听到另一半说爱你之前,先毁掉自己的耳朵~
(综合羊城晚报/法制晚报/FM93交通之声等))
今日关注最新热点猜你喜欢点击排行流行排行探索排行123456781234567812345678Copyright (C)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CHD. v1.3据说,超过35岁就再也听不到这个声音了[doge]戳链接,能听到的高调转走吧! http://t.cn/zWmO9YG
同时转发到微博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超过35岁 就听不到这种声音?
  日前,一篇名为《据说超过35岁的人,就再也听不到这个声音了》的文章红遍朋友圈。一时间,60后70后甚至部分80后纷纷表示被虐哭,因为对于90后和00后而言无比清晰的声音在他们的耳中成为了静音。文章的作者称,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把这个声音设置成了手机铃声,这样的话,即使是上课有人打电话进来,他们的老师也根!本!听!不!见!
  事实上,测试某种声音究竟能不能听见已不是新鲜事儿了。好几年前,就有报道称英国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名为“青少年超音驱逐器”的声音。这种声音其实就是频率高达14400 赫兹的电流声,听得到的人会感到很刺耳。他们发明这个声音的最初目的就是帮助商家驱逐在店门徘徊的青少年。
  人的听力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兹,而成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听力方面存在细微的差别。由于成年人在听觉上长久的劳损,很多人到中年以后开始丧失对高频率声音的听觉能力,听不到14400赫兹的声音,所以这种驱逐器在青少年身上的作用无比显著。
  其实,上述文章中的声音,也是一种高频电流声,至少在8000赫兹以上。这么看来,青少年的听觉确实要比中老年人要强。
  但是,35岁以上的人就真的听不见这种声音了么?中老年人听不见高频音的背后又有哪些原因呢?
  友情提示:朋友圈里传播的这个音频其实对耳朵有伤害,建议大家按捺住自己的好奇心,如果实在详情,请调小音量。
我们是如何听见声音的?
  1、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当声音发出时,周围的空气分子就起了一连串的振动,这些振动就是声波,从声源向外传播。当声波进入外耳后,会通过耳廓的集音作用把声音传入外耳道并到达鼓膜。
  2、鼓膜后面的中耳腔内,紧接着3块相互连接的,分别名为槌骨,砧骨和。当声波振动鼓膜时,也跟着振动起来。
  3、中耳骨将空气中声音的震动传递给耳蜗中的液体。耳蜗是内耳中一个蜗牛状的结构,内部充满液体。一个弹性的隔膜横贯耳蜗,将其分割成上下两部分。这个隔膜被称为基底膜,因为关键听觉结构就坐落在它上面。
  4、耳蜗内的液体开始震动后,基底膜就开始震动,其上的感觉毛细胞就会随着震动摆动起来。
  5、感觉毛细胞开始移动,其上面的静纤毛撞到顶上的结构并发生弯曲,使其顶端的孔状通道打开,同时化学物质进入这些细胞,形成电信号。
  6、听觉神经传导这些电信号到大脑,转化为声音信号。
35岁真的靠谱吗?
  早些年还有一篇文章称25岁以上的人群听不到蚊子叫,不过,这和所谓的35岁一样,都是谬误。
  人正常的听力频率在20-20000赫兹内,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三档。一般老年性耳聋最通常的表现是高频听力下降,这就是为什么某些高频的声音只有年轻人能够听得到。
  他们首先是言语分辨率变差,表现在高频听力不敏感,对手机铃声、电话、门铃的听力感觉下降,因为这些声音频率都较高。
  其后中低频下降,对一般说话声听起来也比较困难,言语辨别率变差,而且不能听懂对方说话的意思。
  其实,医学上有一个专业的词汇来形容这种听力衰退的现象——老年性耳聋。它指的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重者可致全聋的一种老年性疾病。它是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中的表现,通常情况下在65~75岁的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相关报道显示,在中国,60岁以上的人已经超过2亿。其中,在65-75岁的老年人当中,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可高达60%以上,并且有愈发年轻化的趋势。据研究数据介绍,我国现在老年性耳聋人数已超5000万人。
  而据美国卫生中心统计,65岁以上的人口中,听力减退者占72%。80%的老人出现听力损伤后都没有加以干预,最终导致耳聋。
  由此可见,若是将35岁改成60岁,可能会更靠谱一点。根据听力学研究,正常男性一般会在60岁以后出现听力衰退,而女性则较男性晚些。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听力会丧失?
  家中的一些老人们,他们看电视时,音量要调到非常大才能听得见,跟他们讲话基本靠“喊”,他们自己说话嗓门会特别大,甚至会经常打断别人的对话等等。渐渐地,“耳背”似乎成了几乎所有老人的代名词。那么,老年性耳聋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会逐渐衰退,从这一点上说,听力方面的衰老是无可避免的。然而,诸多科学研究都显示,遗传因素、长期接触噪音、烟酒过度、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其他因素都是诱发老年性耳聋的病因。
  除此之外,一些毒性药物,比如化疗药物也会对耳朵造成损伤。还有一种很罕见的诱发因素是外耳或中耳的畸形,因为这样会导致鼓膜或三块功能的衰退,使声波不能由鼓膜传入内耳。
  不过,情况最多的还是年龄和噪音共同作用的结果。
  噪音到底有多可怕?
  有不少科学家在探求老年性耳聋的病因时都把都把噪音放在关键的位置上。他们发现,长期暴露在分贝高或是时间长的噪音中,会损伤你的耳内毛细胞,一旦这些至关重要的细胞遭遇损伤,就会损伤你的听力,并且此损伤不可逆转。因此,我们应该尽量远离火车站、飞机场等地方。如果难以避免,随身携带耳塞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既然说到了噪音,另外一点不可不提的就是耳机音量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称,12-35岁之间的人群中有一半都处于听力损伤的危险之中,原因就是他们在使用耳机听歌时音量过大。
  我们经常会听到附近的人耳机里传来的声音,甚至还有人戴着耳机听歌时完全听不到外界的声音,这些都是耳机音量过大的表现,这也就为老年性耳聋埋下了伏笔。
  并且,70分贝以上的音量就可使人的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如果本身外界的声音就很嘈杂,此时耳机音量要盖过外界音量时就会更给耳朵带来伤害。
  多方面预防
  老年人耳聋有个体差异,注意身体保健,可能有助于延缓老年人听力损失的发展。如果老年人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硬化,而内耳对最敏感,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会导致听神经营养缺乏,从而产生耳聋。所以,老年人应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多吃清淡的水果和蔬菜。
  中老年人还应当坚持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减慢衰老的过程。
  对于中青年人来说,避免长期接触噪音、合理安排生活、避免熬夜、适当缓解工作压力、保持身心愉悦等都是预防老年性耳聋的好方法。
  如何治疗?
  虽然科学家们至今仍没有发现能够治愈这种疾病的方法,但尽早发现和尽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情。平日里应多和家人及朋友沟通,当听力出现下降时,应及早去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拖延时间可能会导致听力无法恢复。
  除药物治疗外,听力损失60分贝以上的人群应该遵照医生的嘱咐佩戴助听设备。60分贝是人类正常沟通的音量标准,如果老年人不佩戴助听设备,可能会造成与他人的沟通障碍,由此引发老年人心理上的孤僻、自卑、自闭心理,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年龄越大,耳朵越不好的这个现象使确实存在,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以延缓这一过程。上述文章中所说的35岁这个节点是错误的,如果不是随意选取的数字的话,可能作者也是在暗示老年性耳聋愈加年轻化的趋势。
  总而言之,保护耳部健康任何时候都不算晚,注意预防、积极治疗、调小音量、轻声细语,一起为自己,也为他人营造一个“低分贝”的环境吧!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有用、有益、有趣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街谈巷议微信微信号:xinminwangshi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更多关于的新闻
数据加载中……
受台风“苏迪罗”的影响,申城天空云...
由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合作举办的...
他们顶着高温冒着酷暑,奋战在黄浦江...
交大密西根学院夏季设计展秀出好创意
申城连续高温。在上海长宁区交通流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
昨夜(8月1日),长宁区中山公园龙...
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
【看4D大片,玩科技馆!】 最近,小侬给小朋友们的福利一波接一波。报名时间:5月23日—5月27日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为什么听不到声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