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特展,为什么会如此火

故宫特展为何炙手可热?体现人们渴望传统文化复苏
摘要: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一批重量级文物特展相继亮相,先期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因展出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一批重量级文物而火爆异常,随之开展的《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寿康宫原状陈列展》和《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等特展,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甚至出现了故宫一票难求的局面…
推荐关键字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一批重量级文物特展相继亮相,先期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因展出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一批重量级文物而火爆异常,随之开展的《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寿康宫原状陈列展》和《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等特展,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甚至出现了故宫一票难求的局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故宫特展如此炙手可热呢?  ■ 故宫特展纷纷亮相 众参观者热情高涨  曾经深锁宫墙的重量级文物纷纷亮相,是此次故宫特展炙手可热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人们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也达到了从未有过的热度。有专家表示,从走马观花参观故宫建筑到悉心研究历史文物,人们对于历史的兴趣也从猎奇采风转向了深度研究。  9月12日一早,故宫博物院售票处前观众早早就排起长队。据故宫博物院管理人员介绍,因为考虑到故宫参观客流人数的饱和度,从今年6月份开始就采取了限制参观人数的措施,每天参观人数限制在8万人。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观众甚至在开门前一两个小时就跑到售票处排队,等候购票。来自山东美院的顾欣说,她是学习美术的学生,一大早来到故宫售票处排队购票的目的主要是去参观《石渠宝笈特展》,之前她来过故宫很多次了,这次是特意为了看展览而连夜坐火车来到北京的。  在排队购票的观众中,和顾欣有着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吴晓京是北京人,家住在东单附近,从小到大不知道来过故宫多少次了。吴晓京说,她一大早来这里排队主要是想带着孩子一起去看看《清明上河图》,以前在历史课本上见过,听说这次故宫能够展出《清明上河图》的原本,觉得机会特别难得,她希望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能够亲眼看到这些深藏宫内的文物,也可以让孩子领略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  不过,也有不少等待排队购票的观众对故宫特展并不十分了解,在听了别的观众介绍之后,也决定要去看看。来自河北省的刘姓夫妇说,他们在排队时才听说了故宫今天有特展,他们觉得很幸运,很多珍贵的文物都是第一次展出,他们决定去看看。当记者向其询问是否了解《石渠宝笈特展》时,刘先生摇摇头表示并不清楚,&既然是特展,肯定非常珍贵,我们先看看再说。&  据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自从9月8日《石渠宝笈特展》开幕以来,观众始终都络绎不绝,几乎每天从上午开门时起,作为特展场地的武英殿和延禧宫展区门前就会排起长龙。《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共编了四十四卷,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此次展览正是以《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作品为主轴,详细地介绍作品的流传经过、收藏经历,同时也展示了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0周年中征集、保存、维护书画所取得的成就。  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所研究员祝勇说,此次展出的《清明上河图》全卷528厘米铺开陈列,这是前所未有的展出形式,非常难得。&此前,《清明上河图》曾经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展出,也曾分别在香港和日本展出过,但都未曾全卷展开。&有观众表示,作为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能够一窥全貌也着实让参观者感到机会难得。  《石渠宝笈特展》吸引了大量观众前往参观,不过此次特展仅仅是今年故宫博物院系列特展的揭幕站,一直到今年年底,各种特展也将陆续登场,比如从10月10日开始的《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上,包括书画、玉器、陶瓷、漆器、珐琅器、织绣品等500余件文物同观众见面。&系列特展不仅解开了故宫院藏的神秘面纱,也让更多的普通人获得完整的文化体验和艺术感受,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翔实、完整、全面的参考资料。&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员杨丹霞说。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预展时间:日 14:预展地点:杭州、北京、成都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上海延安饭店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吴东魁艺术馆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责任编辑:程立雪010-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探访记:按号排队不用跑[图]
&&&&来源:&&&&
原标题: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探访记
  本报9月16日《文化遗产》版以整版对“石渠宝笈特展”进行解读,受到观众热捧。本报记者 李韵摄
  武英殿内,参观《清明上河图》的队伍缓慢有序前行。
  故宫博物院九十华诞系列展览之“石渠宝笈特展”自9月8日开幕后,持续火爆,尤其是在武英殿展区,为亲眼看见《清明上河图》的国宝真容,观众们排起了长队。同时,网上也有人发表评论,比如排队时间长、进门像百米赛跑、参观队伍移动太慢等。本报记者19日专门前往探访究竟。
  按号排队不用跑
  早上7点,记者到达午门广场时,看到在售票区旁边有一个特别区域,几十人已经排成队。几位故宫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引导:“已在网上购票参观‘石渠宝笈特展’的观众请在此排队。”
  记者注意到,该区域一侧的桌子上放着若干红色的牌子,上写“2015年石渠宝笈参观秩序单”,下方用黄色醒目地标注着数字。再看排队的观众,都挂着这种牌子。他们以50人为单位分组排列,每组前方有工作人员高举写有组号的导引牌。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到达时间先后,给观众发放秩序牌,按号进入博物馆,至武英殿前再按号排队进入展厅。这个举措,主要是为避免年老体弱者因跑不快而“起大早赶晚集”,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19日是实行按号排队的第一天。拿到001号的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小张同学。他早上4:30从学校出发,5:30就到午门了。听说是记者,一位操东北口音的大姐凑过来,指着旁边一位穿黑色T恤的工作人员说:“这小伙子太好了,我6点到这儿,看他一直在给观众解答各种问题,来一个说一个,都没停过。想给他拿瓶水喝,他也不要。太让人感动了。”
  从19日起,故宫开放时间提前20分钟。8:10,前四组观众在工作人员导引下进入网购检票通道。因为已在网上订票,用身份证几乎是一刷而过。走在001号前面的,是三位70岁以上的老人。观众队伍平稳地来到武英殿前,展厅工作人员再次请大家按秩序牌上的号码排好队,缓步进入展厅。
  移动欣赏实无奈
  由于大量观众专为《清明上河图》而来,因此故宫博物院在展厅内也放置提示牌,让参观《清明上河图》的观众单独排队,有8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这个队伍的秩序维护。8:50,《清明上河图》的队伍在缓慢有序地前进。工作人员低声劝导在画作前停留时间较长的观众挪动脚步、手举提示牌提醒观众不要拍照。他们说,观众排了几个小时队,都想多看几眼真迹,这种心情能理解,但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一个人多看几分钟,后面的人就要多排几十分钟,劝导观众移动着欣赏实属无奈。
  已经看完《清明上河图》的小张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平日喜欢收藏,今天就是冲着《清明上河图》和《伯远贴》来的。为此,他还去听了专门的讲座,翻阅了不少相关书籍。今天能拿到001号,能心平气和地欣赏完两幅珍品,心里很是满足。
  9:03,记者在武英殿出口处遇到了今天最先进入展厅的钱大爷和徐大妈。他们是早上6点多钟到午门的。之前想着能第一批进来,排上半天的队肯定能看上,所以都带了小马扎。“没想到,故宫想得那么周到,让我们最先进来,太感谢了。”
  特展排队是常态
  9:14,武英殿外的观众已排起长龙,蜿蜒曲折,直至武英门。排队时间长是特展被吐槽最多的一项。为此,记者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发现一些举世闻名的国际大展、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总是会引来观众“爆棚”,排队数小时的参观景象也已成了“国际惯例”。例如2004年上海美术馆举办“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百余观众凌晨4点开始排队等候。2011年“达?芬奇大展”在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展出时,展厅外连夜排起长队。
  此次《清明上河图》全卷展出,虽然排队盛况空前,但并没有因此失控。在特展现场,故宫设计观众沿内金水河排队,这样始终有绿荫蔽日,避免了烈日暴晒。在接近武英殿入口处还安排有一段空当,就是因为那里没有树荫。观众队伍虽然长,但秩序井然。排队沿线设置的50张长凳,可供150人休息。靠近殿门处有个销售亭,方便观众买食物饮料。还有三处流动售卖车,出售《“石渠宝笈”专刊》及《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等书刊。销售人员说,专刊前两日已售罄,这几天正紧急加印8000本,可能还不够。
  记者无意中听到,故宫保卫部的领导下了一道“死命令”:“今天是周六,观众肯定多,就算要加班8个小时,也要确保最后一位观众参观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故宫门票售到每日下午4:30,但等到参观特展的观众全部离场,往往要到晚上9点。前一夜,他们送走最后一批观众,清理完展厅,回到休息处已近夜里11点。
  10:30,记者离开武英殿时,据工作人员不完全统计,已有约500位观众先后进入展厅。
   (本报北京9月19日电 本报记者 李 韵)
(责编:陈苑、许心怡)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不知道的肯定以为是影视学院的学生在拍戏呢。
新郎的衣服已经被撕开,双脚也被透明胶带捆住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王《伯远帖》
  展子虔《游春图》
  记者 夏琳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 9月8日至11月8日推出的《石渠宝笈》特展,分为“编纂篇”和“典藏篇”两个部分,分别在延禧宫和武英殿同时展出。并于9月17日至18日成功举办石渠宝笈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展览促进学术研究,以研究来深化、拓展展览的内涵和深度。因展览展出的宋元珍品较多,展览已于10月12日换展,分两期展出。
  《石渠宝笈》特展自开展以来,已经一个多月了,日前,记者再次前往故宫博物院,还是被眼前等待看展的人群队伍怔住了:从武英殿大院内到院落外,一条长龙沿着花坛呈“几”字弯了几道弯延绵着,人群里各个年龄段都有,花甲老人自带小板凳静静地等候着;年轻情侣相互轮流着排队以保存体力;还有举家带着宝宝一起排队的;队伍中间也不乏一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路边立着的一块红色牌子上醒目的黄色字眼提醒前来的参观者“排队需要6小时以上,请慎重选择”,维持秩序的保安,嘴里不时地向队伍里的人群说着“排到这个位置估计得下午5时才能进去了,请合理安排时间……”但这些似乎都没有影响到等待看展队伍人群的心情,大伙儿都有序的排着队伍静候看展。
  为什么这场展览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着络绎不绝的爱好者纷至沓来?对此,记者专访了《石渠宝笈》特展策展团队负责人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主任、古书画研究所所长曾君女士。
  曾君,女,196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系博物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古代书画鉴定专业,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目前担任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主任、古书画研究所所长,副研究馆员。主持过“沈周绘画展”、“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清明上河图特展暨宋代风俗画展”、“刘九庵先生捐献文物精品展”、“兰亭特展”等多个展览项目。策划主持了“2011年兰亭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黄易与金石学研讨会”等多项学术会议。担任《故宫藏珍品文物》六十卷中《元代绘画》的副主编、《兰亭图典》副主编、《兰亭的故事》主编、《石渠宝笈特展图录》主编。发表的论文有《沈周晚年〈吴中山水图〉辨伪》、《闵贞〈曹慕堂家庆图〉轴赏析》、《樊圻散考》、《陈洪绶画华遣&西园雅集图&卷评析》、《吴历兴福庵感旧图初探》、《至宝逸翰――第六编历代书画展书法导读》、《试论刘国松的艺术――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中心》等。
  关于展览本身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做这场展览,筹备这场展览花了多长时间?
  曾君:这场展览整整筹备了3年。做这个展览其实是几代故宫人的想法,从徐邦达先生时代到余辉主任时期,一直都想办这个展览,当时的条件不太成熟,但也一直在筹划着。后来故宫博物院经过大量整理工作,出了《石渠宝笈精选配图版》,总共40大本,这次展览也是在此基础上再挑出展览作品,又正值故宫建院90周年,各方面条件相对成熟的情况下,筹备举办了这个展览。
  记者:在筹备这场展览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曾君:筹备这场展览进度比较慢,虽然展览已经开始,但是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之后还会继续整理作品。这场展览颇让我们费心思的是如何让普通观众去理解一场学术展览。换句话说,这场展览需要让一个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人进了故宫能看懂。自2011年兰亭大展时,我们就在往这个方向引导。打个比方,就像谈恋爱,对象得比自己高一点,但又不能太高,踮着脚得够得着,这样才能激发兴趣去了解去追求。所以我们在这次布展过程中,对展品的注解方面也下了功夫,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作品,同时在展厅、展览宣传册和官方网站中推出二维码,使观众能及时扫码,以语音配图的形式,对这些传世精品作了详细介绍,使观众在看展中能找到感觉。
  记者:您觉得是什么吸引了那么多人来看展?这场展览的魅力何在?
  曾君:其实这些天每天看到那么长的队伍,挺让人感动的。我的一个朋友在星期天的时候7点多来故宫,拿到排队的号子已经是900多号了,也就是说,在故宫正式8点开门前,就有1000多人在排队,这些观众非常执着,很让人感动。
  记得在2005年,故宫80周年时,我们也办过“清明上河图和宋代风俗画展”,但当时没有那么多人。今年会有那么多人关注,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文物本身的魅力,来看展的观众都是奔着好东西来的,这样看的才过瘾。2、现在观众的欣赏水平、文化修养和精神文化刚性需求比以前强很多。这在2011年我们举办的兰亭大展中已经能够看出来,当时很多书法爱好者都是怀着朝圣一般的心情来看展的。3、这次展览的整体宣传非常到位,尤其是新媒体的宣传,传播速度非常的快。同时我们在机场、地铁站、公交车上都做了宣传,同时还推出了展览碟片,让观众全方位的去了解展览。4、整个团队在策展方面也很用心。我们突破了原来只是晒晒宝贝的精品展概念,而是做成了一场具有主题的普及性展览。这次展览有编纂篇和典藏篇。其中典藏篇里又分为三个单元:皇室秘商、重回石渠、考订辨伪。比如重回石渠部分,讲述的是那些流失在外的宝贝是如何回归故宫的,这里就有许多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的新成果出现。再比如考订辨伪单元,我们的专家在考证后发现当年乾隆也有看错的东西收入了《石渠宝笈》里。这些都为这次展览增加了亮点,具有很强的可看性。
  记者:这次策展对您来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曾君:展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专业的不断深入,对展览的概念不断清晰。我们这次策展团队连我在内一共8个人,大家分工有序。故宫前副院长萧燕翼是我们的策展顾问,整个策展过程也得到了院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对于这次展览的大纲我们换了好几次,由最初的“按《石渠宝笈》的初编、续编和三编来划分展区”到根据“书法、绘画”的门类来划分,再到将“国宝沉浮”篇单独设立展区,最终确立了以“编纂篇和典藏篇”来划分展区的方案。每一次的调整,我们都得重新写展览大纲,里面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我们的团队非常有凝聚力和工作激情。虽然辛苦,能得到观众的认可,都值了。
  记者:这次展览中《清明上河图》无疑是最热门的展品,很多观众都是冲着此展品去的,对其他展品也许只是走马观花,您怎么看待这个现场?
  曾君:《清明上河图》确实值得一看,在绘画历史中,它的知名度非常高,媒体对于此图的宣传力度也很大,因此得到的关注度自然也高。其实,我也想推荐其他一些值得一看的展品,比如王的《伯远帖》,是唯一属有晋人名款的真迹。当年乾隆“三希堂”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的《伯远帖》中,经鉴定只有《伯远帖》是真迹。再比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的标志。又如米芾50多岁的成熟作品,等等这些,都是具有很高的可看性,其实宋元的东西,不亚于《清明上河图》。
  不过,对于观众能这么关注《清明上河图》这个现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说明普通大众在关注着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不惜排着六七个小时的队伍来看展览,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敬畏,一种朝圣。通过关注《清明上河图》,同样也能让普通大众来关注其他的历代文物,这是一个过程。
  记者:本次展览结束后,今后还将会推出一些什么样的展览?
  曾君: 我们除了延禧宫的展览外,武英殿每年举办两次展览,除了每年举办的历代常设展,我们将加强举办专题展的力度。在每一次的主题展时,会召开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比如明年我们计划举办“笔走龙蛇――明末清初五家书法展”。
  关于石渠宝笈国际学术研讨会
  记者:9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非常成功,各路专家齐聚故宫,规模空前,您觉得这次研讨会有哪些亮点?
  曾君:我觉得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有三大亮点:第一,主题突出。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清宫鉴藏与《石渠宝笈》著录作品进行探讨,具体来说,主要分为《石渠宝笈》与清宫鉴藏、博物馆收藏《石渠宝笈》著录绘画、《石渠宝笈》著录绘画个案及《石渠宝笈》著录书法、碑帖及其他四个议题。众所周知,《石渠宝笈》是乾隆嘉庆内府藏书画的著录,由故宫博物院来举办以《石渠宝笈》为主题的研讨会,可谓是名至实归。这也是第一次以《石渠宝笈》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必将对中国古代书画史的研究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第二,专家阵容强大。本次会议共有64位正式代表参加。发言、评议的专家中,很多都在书画、碑帖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已经是书画鉴定、研究领域的泰斗、权威。此外,本次会议还有二十四位中国港澳台及外籍专家参与,人数超过了所有与会代表的1/3,其中外籍专家涵括了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加拿大、日本,可见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在海外的影响力。第三,成果丰硕。与会专家基本上都提前提交了论文全文,秘书组也印制了论文集,另外评议专家也提前认真地阅读论文,准备了精彩的评议。经过两天、两个会场的发言、评议和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力地推动了《石渠宝笈》及相关书画、碑帖的研究。
  记者:通过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形成了哪些方面的成果?
  曾君:我觉得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依靠传统目鉴和文献考证相结合,在鉴定研究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对于代笔和印章的考证,有了新的成果展示。2、在材料的搜集、整理上有新的进步。比如通过新的资料的发现、梳理,推动了传统研究课题的新进展;通过博物馆藏中国绘画及《石渠宝笈》著录作品的系统梳理,公布了大量新的资料。围绕会议主题,不少学者利用自身便利的条件,对海内外博物馆等藏《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研究现状提出了细致的分析,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材料;此前关注较少的碑帖、纸品等,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3、新视角拓展了研究视野。中国学者从新的角度审视传统的艺术史课题,获得新的启示。《石渠宝笈》并不仅仅是清册账目,从中亦可见清内府书画鉴定、收藏理念。 西方学者从中西交流的视野进行了的新观察。
  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不仅仅是在中国,而是越来越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中外学者各有所长,相信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将不断拓展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的新局面。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杭州市民们不可或缺的权威媒体。以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
13721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评:故宫石渠宝笈特展为何如此热?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文化名人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