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耳的意思宁如郑卫淫

寄女儿其一
平生无所愿,唯望女平安。
孤影三千里,佳节两地间。
寄女儿其二
冷雨叩帘幔,暖风吹木棉。
夜长知岁近,日日望儿还。
雁影未归北地寒,羊城已是艳阳天。
茶梅香暗侵幽珮,角枫叶明映满山。
圣诞花开平安夜,红烛光照桃李园。
心非石铁岂无感,何日能来醉木棉。
《论语》中常被诗词引用的15个典故
1【箪瓢陋巷】
《论语&雍也》载: 颜渊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回也!”后以“簞瓢陋巷”为生活清贫的典故。《世说新语&文学》“桓公 、 王长史 、 王蓝田 、 谢镇西 并在” 刘孝标 注引《王述别传》:“述 蚤孤,事亲孝谨,簞瓢陋巷,宴安永日。” 清 孙枝蔚 《甲申春日纪事》诗之二:“可怜金尽生同尽,纔羡簞瓢陋巷儒。”
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唐&孟浩然 西山寻辛谔
春草秋风老此身,一瓢长醉任家贫。 唐&刘商 醉后
颜氏岂嫌瓢里饮,孟光非取镜中妍。 唐&徐夤 人事
朱户昨经新棨戟,风帆常觉恋箪瓢。 唐&卢肇 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
辛勤到老慕箪瓢,于我悠悠竟何有。 唐&温庭筠 醉歌
陶庐闲自爱,颜巷陋谁知。 唐&白居易 自题小草亭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唐&白居易 夏日闲放
怅望添燕琯,蹉跎厌鲁瓢。 唐&罗隐 大梁见乔诩
人地应无比,箪瓢奈屡空。 唐&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吾徒自多感,颜子只箪瓢。 唐&罗隐 秋寄张坤
陋巷满蓬蒿,谁知有颜子。 唐&罗隐 秦中富人
颜巷雪深人已去,庾楼花盛客初归。 唐&许浑 李秀才近自涂口迁居新安适枉缄书见宽悲戚因以此答
颜子巷深青草遍,庾君楼迥碧山多。 唐&许浑 闻州中有宴寄崔大夫兼简邢群评事
箪瓢贫守道,书剑病忘机。 唐&许浑 题官舍
2【接舆】【楚狂】【凤歌】
《论语&微子》:“ 楚 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邢昺 疏:“ 接舆 , 楚 人,姓陆名通,字 接舆 也。 昭王 时,政令无常,乃被髮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后遂以“歌凤”为避世隐居之典,以“接舆”、“楚狂”代指隐士,以“凤歌”指狂人之歌。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唐&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唐&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唐&李隆基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 唐&李颀 杂兴
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唐&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 唐&王维 偶然作六首
凤兮且莫叹,鲤也会闻诗。 唐&孟郊 子庆诗
归来满把如渑酒,何用伤时叹凤兮。 唐&韦庄 鄠杜旧居二首
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 唐&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唐&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唐&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三
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 唐&韩愈 芍药歌
3【逝者如斯】【逝川】
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用以谓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晋陆机《顺东西门行》:“感朝露,悲人生,逝者如斯安得停!”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唐&王维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唐&吴融 子规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阙下。 唐&张九龄 忝官二十年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唐&李白 古风
溧水通吴关,逝川去未央。故人万化尽,闭骨茅山冈。 唐&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唐&王勃 秋江送别二首
西沉浮世日,东注逝川波。 唐&于武陵 感情
盛德方清贵,旋闻逐逝波。 唐&贯休 追忆冯少常
举世只知嗟逝水,无人微解悟空花。 唐&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自古浮华能几几,逝波终日去滔滔。 唐&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讵期危露尽,相续逝川流。 唐&苏颋 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章
如今成逝水,翻使恨流年。 唐&皎然 经仙人渚即沈山下古人沈义白日升仙处
昨得耶溪信,翻为逝水悲。 唐&皎然 哭觉上人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钱穆 新解:“﹝长沮 、桀溺﹞两隐者,姓名不传。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边,故取以名之。”后诗文中常以“沮溺”借指避世隐士。汉王粲《从军诗》之一:“不能效 沮 溺 ,相随把锄犂。”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唐&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
君当先行我待满,沮溺可继穷年推。 唐&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
愚者世所遗,沮溺共耕犁。 唐&韦应物 答库部韩郎中
方愿沮溺耦,淡泊守田庐。 唐&韦应物 秋郊作
沮溺时返顾,牛羊自相引。 唐&钱起 自终南山晚归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唐&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
不能师孔墨,何事问长沮。 唐&王维 赠东岳焦炼师
滔滔可问津,耕者非长沮。 唐&李绅 忆登栖(一作西)霞寺峰(效梁简文。一本下有怀望二字)
若问幽人意,思齐沮溺贤。 唐&耿湋 东郊别业
岂念嘉遁时,依依偶沮溺。 唐&陶翰 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唐&李德裕 忆平泉杂咏忆春耕
有待时未知,非关慕沮溺。 唐&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
5【牛刀割鸡】【弦歌宰】【武城弦】【武城鸡】
《论语&阳货》:“子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朱熹 集注:“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割鸡焉用牛刀’ 因言其治小邑,何必用此大道也。”后以“牛刀割鸡”喻大材小用,“武城鸡”喻微小之物,以“弦歌宰”称以礼乐施教化的县令,以“武城弦”、“弦歌”借指礼乐教化。
君有百鍊刃,堪断七重犀。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 唐&张九龄 赠澧阳韦明府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唐&高适 过卢明府有赠
才年三十佩铜印,知尔弦歌汉水清。 唐&李颀 送崔婴赴汉阳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 唐&孟浩然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
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 唐&孟浩然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
沿洄洲渚趣,演漾弦歌音。 唐&孟浩然 与白明府游江
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唐&李白 赠范金卿二首
寻仙在仙骨,不用废牛刀。 唐&许浑 广陵送剡县薛明府赴任
寄谢弦歌宰,西来定未迟。 唐&李白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 唐&卢照邻 于时春也恍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多谢弦歌宰,稀闻桴鼓声。 唐&张说 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
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 唐&宋之问 送武进郑明府
将雏有旧曲,还入武城弦。 唐&严维 咏孩子
6【趋庭】【过庭】【鲤庭】
《论语&季氏》:“﹝ 孔子 ﹞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 鲤 ,孔子之子伯鱼。后因以“趋庭”、“过庭”或“鲤庭”谓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 鲤 对;今晨捧袂,喜託龙门。” 宋 王禹称 《恩赐宰臣一子可尚书水部员外郎制》:“惟尔严父,为予大臣。嘉其调鼎之功,命及趋庭之子,俾升华省,仍列清曹。”
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 唐&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
凤兮且莫叹,鲤也会闻诗。 唐&孟郊 子庆诗
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 唐&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日陪鲤也趋文苑,谁道门生隔绛纱。 唐&钱起 登刘宾客高斋
节下趋庭处,秋来怀橘情。 唐&钱起 送田仓曹归觐
借问还珠盈合浦,何如鲤也入庭闱。 唐&钱起 送韦信爱子归觐
谁比趋庭恋,骊珠耀綵衣。 唐&姚鹄 送李潜归绵州觐省
莫滞趋庭恋,荣亲祗待君。 唐&姚鹄 送程秀才下第归蜀
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 唐&张垍 奉和岳州山城
他日趋庭应问礼,须言陋巷有颜回。 唐&朱湾 逼寒节寄崔七
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 唐&杨汝士 宴杨仆射新昌里第
过庭若有问,一为说漳滨。 唐&权德舆 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
为有趋庭恋,应忘道路赊。 唐&赵嘏 送友人郑州归觐
7【冶长猜】【公冶罪】
《论语&公冶长》:“子谓 公冶长 ,‘可妻也。虽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
《义疏》曰:公冶长从卫还鲁,行至二界上,闻鸟相呼,往清溪食死人肉。须臾见一老妪当道而哭,冶长问之,妪曰:「儿前日出行,于今不反,当是已死,亡不知所在。」冶长曰:「向闻鸟相呼往清溪食肉,恐是妪儿也。」妪往看,即得其儿也,已死。妪即告村司,村司问妪从何得知之,妪曰:「见冶长道如此。」村官曰:「冶长不杀人,何缘知之?」囚录冶长付狱。主问:「冶长何以杀人?」冶长曰:「解鸟语,不杀人。」主曰:「当试之,若必解鸟语,便相放也。若不解,当令偿死。」驻冶长在狱六十日。卒日有雀子缘狱栅上,相呼啧啧雀雀,冶长含笑。吏启主:「冶长笑雀语,是似解鸟语。」主教问冶长,雀何所道而笑之?冶长曰:「雀鸣啧啧雀雀,白莲水边有车翻覆黍粟,牡牛折角,收敛不尽,相呼往啄。」狱主未信,遣人往看,果如其言。后又解猪及燕语,屡验,于是得放。
后因以“公冶罪”为无辜而见罪的典实。 宋 苏舜钦 《寒夜十六韵笑子履见寄》:“念昔罹忧患,唯君共苦辛。漂流数千里,会合十餘旬。各閔伤弓翼,聊同煦沫鳞。谁知公冶罪,众笑伯龙贪。”
冶长非罪曾缧绁,长孺然灰也经溺。 唐&骆宾王 畴昔篇
公冶本非罪,潘郎一为民。 唐&刘禹锡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
冶长空得罪,夷甫岂言钱。 唐&刘长卿 罪所留系寄张十四
白日浮云闭不开,黄沙谁问冶长猜。 唐&刘长卿 罪所留系每夜闻长洲军笛声
昔日公冶长,非罪遇缧绁。圣人降其子,古来叹独绝。 唐&沈佺期 枉系二首
冶长信非罪,侯生或遭骂。 唐&韩愈 县斋有怀
冶长倦缧绁,韩安叹死灰。 唐&毛明素 与琳法师
耻涉太行险,羞营覆车粟。 唐&李白 空城雀
8【赐墙及肩】【夫子墙】
语出《论语&子张》:“叔孙武叔 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 贤于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因以“赐墙及肩”喻才学浅露,以“夫子墙”比喻人之才德高不可攀。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 赐 墙及肩人得见,公才槃槃一都会。”
忝逐三千客,曾依数仞墙。 唐&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八十韵
独弃伧人国,难窥夫子墙。 唐&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才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状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以毕微志
重花不隔陈蕃榻,修竹能深夫子墙。 唐&钱起 寻司勋李郎中不遇
夫子墙还峻,酂侯宅过谦。 唐&姚合 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
丘墙高莫比,萧宅僻还清。 唐&姚合 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事
穷秋雨萧条,但见墙垣长。宣尼高数仞,固应非土壤。 唐&姚合 题金州西园九首垣竹
赋感邻人笛,诗留夫子墙。 唐&李德裕 仆射相公偶话于故集贤张学士厅写得德裕与仆射旧唱和诗其时和者五人惟仆射与德裕皆列高位凄然怀旧辄献此诗
亦知受业公门事,数仞丘墙不见山。 唐&杨巨源 酬令狐舍人
《论语&微子》:“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三黜即三次被罢官。后以“三黜”形容宦途不利。 唐 柳宗元 《祭穆质给事文》:“形躯获宥,三黜无亏。” 宋 张元干 《次江子我迁居韵》:“平生自省宜三黜,老去何心望九迁。”
寸心宁有负,三黜竟无端。 唐&刘长卿 瓜洲驿奉钱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三黜有愠色,即非贤哲模。 唐&孟郊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展禽任三黜,灵均长独醒。 唐&白居易 和思归乐
展禽胡为者,直道竟三黜。 唐&白居易 叹鲁二首
三黜故无愠,高贤当庶几。 唐&韦应物 答令狐侍郎
三黜竟不去,致官九列齐。 唐&韩愈 南内朝贺呈同官
三黜如饴,三起惟惧。 唐&裴潾 前相国赞皇公早葺平泉山居暂还憩旋起赴诏命作镇浙右辄抒怀赋四言诗十四首奉寄
差池尽三黜,蹭蹬各南州。 唐&贾至 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阎功曹舍人
10【乘桴】【浮溟】
《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遂避时难,乘桴越海,羈旅辽东三十餘年。”后用“乘桴”以指避世。 唐 王维 《济上四贤咏》:“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未能。”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乘桴岂是先生志,衔石应怜后死心。”
汗漫不省识,恍如乘桴浮。 唐&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
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 唐&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浩啸波光里,浮溟兴甚长。 唐&李群玉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之一
吾当海上去,且学乘桴翁。 唐&岑参 东归发犍为至泥溪舟中作
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 唐&岑参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绝迹思浮海,修书懒寄秦。 唐&吴融 荆州寓居书怀
已无济川分,甘作乘桴人。 唐&独孤及 庚子岁避地至玉山酬韩司马所赠
怀沙悔不及,只有便乘桴。 唐&薛能 边城作
11【曾参】【曾子】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于鲁。相传曾参著《大学》,并传其学于子思。子思门人以之传于孟子。后世尊为“宗圣”。
君为鲁曾子,拜揖高堂里。 唐&李白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唐&杜甫 又示宗武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唐&白居易 慈乌夜啼
疏傅独知止,曾参善爱亲。 唐&钱起 送严士良侍奉詹事南游
唯修曾子行,不著老莱衣。 唐&姚合 送王龟处士
既有曾参行,仍兼君子儒。 唐&崔璐 览皮先辈盛制因作十韵以寄用伸款仰
何必曾参传,千年至行稀。 唐&耿湋 题孝子陵
12【磷缁】
亦作“磷淄”。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磷,谓因磨而薄;缁,谓因染而黑。后因以比喻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起变化。宋秦观《庆禅师塔铭》:“呜呼我师,法妙难思,与物并作,而不磷緇。” 明 唐顺之 《赠王山人》诗:“自笑久磷緇,还真已是迟。”
如何久磨砺,但取不磷缁。 唐&杜甫 别崔潩因寄薛据孟云卿
岁阳初盛动,王化久磷缁。 唐&杜甫 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
吾贤富才术,此道未磷缁。 唐&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比德无磷缁,论交亦如此。 唐&钱起 白石枕
波澜暗超忽,坚白亦磷缁。 唐&武元衡 秋日对酒
南宫有高步,岁晏岂磷缁。 唐&羊士谔 和肖侍御监祭白帝城西村寺斋沐览镜有怀吏部孟员外并见赠
13【瑚琏】
《论语&公冶长》:“ 子贡 问曰:‘ 赐 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瑚、琏皆宗庙礼器。用以比喻治国安邦之才。《魏书&李平传》:“实廊庙之瑚璉,社稷之楨干。”宋 苏轼《送程之邵签判赴阙》诗:“念君瑚璉质,当今臺阁宜。”元 沉禧 《一枝花&赠人》套曲:“天生瑚璉材,裔出簪缨彦。”
郑公瑚琏器,华岳金天晶。 唐&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嶷嶷瑚琏器,阴阴桃李蹊。 唐&杜甫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囧囧抱瑚琏,飞飞联鶺鴒。 唐&韩愈 答张彻
伫当亲捧握,瑚琏幸齐名。 唐&浩虚舟 赋得琢玉成器
猗欤瑚琏器,竭我股肱力。 唐&皇甫澈 礼部尚书门下侍郎平章事李
14【郑声】
《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刘宝楠 正义:“《五经异义&鲁论》説郑国之俗,有溱、 洧 之水,男女聚会,謳歌相感,故云 郑 声淫。” 原指 春秋 战国 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又《礼记注疏&乐记》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明杨慎《升庵经说&淫声》:“ 郑 声淫者, 郑国 作乐之声过於淫,非谓 郑 诗皆淫也。”
正声消郑卫,古状掩笙簧。 唐&司空曙 同张参军喜李尚书寄新琴
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 唐&吴筠 听尹炼师弹琴
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唐&李世民 帝京篇十首
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 唐&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
古风失中和,衰代因郑卫。 唐&鲍溶 子规
浴沂我欲寻儒服,涉洧公方厌郑声。 宋&刘克庄 次韵刘帅出郊
郑声已厌红牙板,春酿还倾白玉缸。 当代&吴金水 六月三日叶凝秋兄招饮予与是务斋主江南同往席间是务斋主口占七排八韵大家相约步韵叶兄先成予次日乃就
15【富贵浮云】
《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后因以“富贵浮云”指富贵利禄变幻无常,不足看重。 清 陈宗石《汉宫春&丁巳十月四日》词:“富贵浮云,且还我青山芒屩。”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唐&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兄将富贵等浮云,弟切功名好权势。 唐&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
何事退耕沧海畔,闲看富贵白云飞。 唐&刘商 题刘偃庄
背恩惭皎日,不义若浮云。 唐&崔峒 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
雪色衫衣绝点尘,明知富贵是浮云。 唐&齐己 答崔校书
羞整冲冠素发,念富贵、于我浮云耳,及早须行乐。 清&丁澎 宝鼎现 遣怀
留取名山事业,不羡浮云富贵,老去隐丹青。 近现代&张伯驹 水调歌头题胡可复松泉图 & & & &
种菜东河边
彼苗何田田
十里碧水白鹭飞
双鹜傍柳眠
种豆东河岸
豆苗何芊芊
晚风吹解对斜阳
飞鸟相与还
种瓜东河畔
瓜蔓何纤纤
人间自有种瓜处
何必在长安
收籽东园里
籽粒何甸甸
草实有情牵我衣
拂去袖还满
东皋月初升
蛙声何喧喧
白首忘机风波里
无梦到江南
&&&&& 5月3-6日,安徽省优质课大赛在芜湖一中举行。其间留下太多的记忆:关于教学的,无关教学的。故乡来来旧朋,相聚杯莫停。四天时间过得太快,还没来得及尽准地主之宜,诸君匆匆离去。感而记焉。&&&&&&&&&&&&&&&&&&&&&&&&&&&&&&&
5.6日寄沈君松怀、葛君维春、吴君天云、徐君振、徐君舟诸兄弟
四十疏狂图一醉,过眼滔滔云雾生。
颍水几番入我梦,江南四月来亲朋。
乡音阵阵知家近,浊酒杯杯与君同。
他日重来鸠兹地,笑看飞花满江城。
步虎弟韵以和之
五十懵懂无由醉,过眼烟云感慨生。
江水迢迢常入梦,颍淮脉脉思亲朋。
乡音无改家犹近,金樽有酒情亦同。
他日重访鸠兹地,弟如凤凰誉满城。
叨扰贤弟只为亲,手足情深不由人。
一声兄弟一杯酒,一句祝福泪满襟。
蓬荜生辉满堂春,一声叨扰惊煞人。
故园一去八百里,独留清影向黄昏。
杨绛书话:我站在人生边上
[摘要]我曾读过伯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读时想必半懂不懂,所以全书的内容和结论全都忘了,只记得一句时常萦回心头的话: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旋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杨绛,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1.闹鬼:这个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事多着呢
鬼附人身的传说,我听得多了,总不大相信。但仔细想想,我们常说:“又做师娘(巫婆)又做鬼”,如果从来没有鬼附人身的事,就不会有冒充驱鬼的巫婆。所以我也相信莎士比亚的话:这个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事多着呢。
《左传》也记载过闹鬼的事。春秋战国时,郑国二贵胄争权。一家姓良,一家姓驷。良家的伯有骄奢无道,驷家的子皙一样骄奢,而且比伯有更强横。子皙是老二,还有个弟弟名公孙段附和二哥。子皙和伯有各不相下。子皙就叫他手下的将官驷带把伯有杀了。当时郑国贤相子产安葬了伯有。子皙擅杀伯有是犯了死罪,但郑国的国君懦弱无能,子产没能够立即执行国法。子皙随后两年里又犯了两桩死罪。子产本要按国法把他处死,但开恩让他自杀了。
伯有死后化为厉鬼,六七年间经常出现。据《左传》,“郑人相惊伯有”,只要听说“伯有至矣”,郑国人就吓得乱逃,又没处可逃。伯有死了六年后的二月间,有人梦见伯有身披盔甲,扬言:“三月三日,我要杀驷带。明年正月二十八日,我要杀公孙段。”那两人如期而死。郑国的人越加害怕了。子产忙为伯有平反,把他的儿子“立以为大夫,使有家庙”,伯有的鬼就不再出现了。
郑子产出使晋国。晋国的官员问子产:“伯有犹能为鬼乎?”(因为他死了好多年了。)子产曰:“能。”他说:老百姓横死,鬼魂还能闹,何况伯有是贵胄的子孙,比老百姓强横。他安抚了伯有,他的鬼就不闹了。
2.灵性良心:都不是外加的,而是原来就有的
灵性良心。禽兽的天性不仅有食欲、性欲。禽兽都有良知良能,连虫蚁也有,例如蚂蚁做窠、蜂酿蜜、鹊营巢、犬守门且忠于主人。人当然也有良知良能,不输禽兽虫蚁,而超越禽兽虫蚁。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注解说:“良者,本然之善也。”就是说,不由人为,天生就是好的。注解的解释,不如《孟子&告子》一章里讲得具体。孟子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都是每个人都有的。人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就表示人有仁、义、礼、智等美德。这都不是外加的,而是原来就有的。
3.灵肉之争:谁做主
每个人如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会看到某事错了,某事不该的。但当时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无知,或虚荣,或骄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该做的没做,犯了种种错误。而事情已成过去。灵性良心事后负疚抱愧,已追悔莫及。当时却是不由自主。
我曾读过伯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读时想必半懂不懂,所以全书的内容和结论全都忘了,只记得一句时常萦回心头的话: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旋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
不错啊,人做得了主吗?
4.人生有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神明的大自然,对每个人都平等。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魂,都有个性,都有人性。但是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凭什么呢?人各有“命”。
“命”是全不讲理的。孔子曾慨叹:“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是命,就犟不过。所以只好认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曾国藩顶讲实际,据说他不信天,信命。许多人辛勤一世,总是不得意,老来叹口气说:“服服命吧。”
5.万物之灵:他只顺从自己的灵性良心行事
我们的正义感也是出于本性的。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了维持正义,不怕和暴力斗争。尽管有权有势的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尽管推翻了一代暴君,又产生一代暴君,例如法国十八世纪推翻路易王朝的罗伯斯庇尔( Robespierre,)高呼自由、平等、博爱,掌权得势后杀人如麻,称为“恐怖的统治”,随后自己也上了断头台;贪污腐败的官吏清除了一批,又会滋生一批,但是清廉的官,终究是老百姓希望而又爱戴的“青天大老爷”。我国的包拯不就成了“包青天”吗?敢对当朝暴行提出抗议的还代代有人,不惜杀身成仁。
我国的孔子最平易近人。他曾一再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也曾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也曾赞许曾点:“春服既成……”带几个青少年“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可是他暮年看定自己“莫我知也夫”;“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吾已矣夫”。
可是他并没有乘桴浮于海,也没有春游散心,孔子六十八岁了,退而删《诗》《书》,作《春秋》。作《春秋》,就是在左丘明的传记上,加上按语,用简约而恰当的一字、两字,或贬或褒,评点了某人某事的是与非、该或不该。他的评语真是一字千钧,能“使天下乱臣贼子惧”。他尽可以教教学生,不问世事了。可是还是要用他的春秋笔法来维持正义,和乱臣贼子作斗争。不管别人是了解或责怪,他只顺从自己的灵性良心行事。
6.人的可贵:一生寻求智慧的苏格拉底,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如果天地生人,目的是人类的文明,那么,天地生就的人,不该这么无知,这么无能,虽是万物之灵,却是万般无奈,顾此失彼,而大部分人还醉生梦死,或麻木不仁。我们只能看到宇宙无限大,而我们这么渺小,人生又如此短促。数千年来,哪一位哲人解答了世人所探求的真理呢?数千年已过去了,有灵性有良心的人,至今还在探求人生的真谛,为人的准则。一生寻求智慧的苏格拉底,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我们的万世师表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急于了解什么是“道”,“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怎么学呢?《论语》里没有说。《大学》是曾子转述孔子的话。讲了怎么教,学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一作‘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我参考了宋代理学家的注释,试图照我自己的见解,解释如下:教诲成年的人,就是要他们“明‘明德’”——“明”就是明白,“明德”就是按照天理,为人行事,“在新民”就是要他们去掉旧时的污染,“亲民”就是“推己及人”;“在止于至善”就是对自己要追求完善,达到至善的境界。
7.修身:人必需修身,而修身需用又合适又和悦的方法
人的躯体是肉做的,不能锤打,不能火烧水淬。可是人的灵性良心,愈炼愈强。孔子强调修身,并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
灵性良心锻炼肉体,得有合适的方法。肉体需要的“饮食男女”,不得满足,人就会病死;强烈的感情不得发泄,人就会发疯。灵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时候,得宽容,允许身心和谐。克制自己,当恰如其分。所谓“齐之以礼,和之以乐”,就是用礼乐来调节、克制并疏导。
孔子很重视“礼”和“乐”。《礼记》里讲得很周到,但《礼记》繁琐。我免得舍本逐末,只采用《礼记》里根本性的话,所谓“礼之本”。孔子曰“礼者,理也。……理从宜。……”这就是说,“礼”指合理、合适。礼“以治人之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人的感情,都由肉体的欲念而来,需用合理、合适的方法来控制。要求“达天道,顺人情。……”肉体的基本要求不能压抑,要给以适度的满足。
8.锻炼:受锻炼的是肉体,锻炼出来的是精神
奥运会原本是古希腊享神的赛会。古希腊灭亡后早已废弃。十九世纪法国顾拜旦男爵(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有鉴于当代商业化的弊端,提倡公平竞赛和古希腊运动员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重兴了奥运会。奥运会的精神:争取提高自身的能力,胜人一筹;比赛讲究公正合理,光明磊落,不容欺骗作伪。训练体格,也锻炼人的品格。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其争也君子”的君子之风,和奥运精神略有相似处。每个人都要有争取胜人一筹的志气,而在与人竞赛中,练就公正合理、崇尚道义的品格。当今商业化的社会,很需要这种作风,推而广之,无论商业界或其他各行各业,都该有奥运精神。受锻炼的肉体不免死亡,崇尚道义的精神就像点燃的圣火,遍传天下,永恒不灭。
所以受锻炼的是肉体,由肉体的媒介,锻炼出来的是精神。
(以上摘自《走到人生边上》)
缘生缘灭两皆虚,破帽粗茶苦竹居。
秋月春风浑不识,纹枰浊酒架中书。
石照钓鱼城,芙蓉话九瀛。
束冠投细柳,铸剑请长缨。
战许兵工饵,诗从铅椠盟。
盘溪无多路,相约候云惊。
佛祖拈花证菩提,因缘取舍两由之。
安知灵鹫今何往?欲就法幡说曹溪。
携手戎城访放翁,川滇峡谷两心同。
繁花丽日秋何在?却使惊鸿类转蓬。
黄水泛滥淹开封,繁华几番荡无踪。
铁塔不问兴废事,依然矗立夕照中。
水浒探秘:影响鲁智深一生的三个女人&&
&&&&&鲁智深是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
&&&&鲁智深,原名鲁达,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北宋年间关西人士,宋渭州经略使种师中帐下提辖官,生得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为得知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就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为避祸出走他乡,到五台山文殊寺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因背上刺有花绣,故此江湖上人送绰号“花和尚”。鲁智深是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
&&&&鲁智深的“花和尚”的名号虽然与女色无关,但是,他的一生却深受三个美丽女人的影响。通观一部《水浒传》,有名有姓的女人并不多,但是几乎一半都和鲁智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拳打镇关西、夜宿桃花庄、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火烧瓦罐寺、落草二龙山,鲁智深每每出手大都与女人有关。但是,影响鲁智深一生是三个美丽女人。
&&&&影响鲁智深一生第一个女人是金翠莲,她改变了鲁智深地位优越却平淡无奇的公务员人生。
&&&&一天,鲁智深还是一名公务员的时候正和好友史进、李忠在酒楼里喝酒,谈枪论棒,把酒临风。兴致正浓之际,听到有人哭哭啼啼,惹得鲁达火冒三丈。当得知金翠莲父女是被无赖郑屠欺凌时,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
&&&&但是,鲁智深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放弃公务员的优越地位,避祸出走,结果到五台山文殊寺削发为僧,并改名为鲁智深。就这样,鲁智深拯救了金翠莲遭人欺凌的悲惨命运,而金翠莲也改变了鲁智深地位优越却平淡无奇的公务员人生。
&&&&影响鲁智深一生第二个女人是桃花庄刘太公的女儿,她让鲁智深第一次领略江湖上的恩怨情仇。
&&&&当时,鲁智深离了五台山文殊院,取路投来。行了半月之上,一日,正行之间,贪看山水,不觉天色晚了,赶不上宿头,只得撒开双腿,紧赶了二三十里,远远望见一簇红霞,树木丛中,闪出一所庄院,径奔到庄前看时,见数十个庄家,急急忙忙在搬东西。尔后就发生了鲁智深遭遇桃花山小霸王周通强抢刘太公的女儿为压寨夫人的事。
&&&&鲁智深路见不平,假扮刘太公女儿躺在销金帐里,等到周通摸进去时,把小霸王周通结结实实、痛痛快快地打了一顿。后来,鲁智深与桃花山大头领李忠相遇,在山上盘桓了好几天。再后来,鲁智深厌恶李忠、周通要下山打劫,把劫夺的财物分给他做盘缠,一气之下,鲁智深席卷了桌上的金银酒器,从桃花山后山滚下,不告而别。从此,周通和李忠再也没有骚扰桃花庄,没去找他们的 “压寨夫人”。刘老庄的悲喜剧,又一次见证了鲁智深的正义和智慧。
&&&&影响鲁智深一生第三个女人是林冲的娘子,他改变了鲁智深悠闲的寺院生活,从而走进了江湖。
&&&&林冲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教头,豹头环目,燕颔虎须。他在朝有官职,在家有娇妻,过着殷实和美的日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林冲的娘子被别人看上了,还不是别人,却是林冲的顶头上司太尉高俅的螟蛉子高衙内。高衙内是属于“花花公子”之类“官二代”。因此,高衙内想要耍流氓,林冲挡不住。因为林冲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作为高太尉手下的公务员担心以后穿小鞋,就想息事宁人,放高衙内一马。
&&&&但是,鲁智深却不同于林冲,他要出手关照林冲娘子的安危。林冲与鲁智深相识,正值鲁智深飞舞禅杖,大试身手之时,林冲看后不禁喝彩道:“端的使得好。”两人刚刚结为朋友,就碰到了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鲁智深立马要出手相助,却被能忍的林冲劝住。鲁智深一见林冲娘子,立刻如林冲多年的兄弟一样,叫道:“阿嫂,休怪,莫要笑话。阿哥明日相会。”如此唐突,更显出鲁智深的坦荡真诚的性格。
&&&&后来,林冲遭到高太尉暗算,误入白虎堂后,被刺配沧州,鲁智深千里暗中护送,直到林冲脱离险境为止。鲁智深在野猪林里那席话,至今读来仍让人泪湿满襟:“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
&&&&从刺配路上,林冲与鲁智深匆匆一别,便关山万里,两人并未互通信息,但是,情谊决非时光和距离可以隔断的。直到第五十九回,三山聚义,众虎归心后,鲁智深问林冲:“洒家自与教头别后,无日不念阿嫂,近来有信息否?”但当得知林冲娘子早已香陨玉碎之时,鲁智深不禁惆怅万千。
&&&&要说当和尚,鲁智深肯定不是个好和尚,不守寺规,不忌酒肉,又多次在五台山寺院撒野,方丈一忍再忍,实在众怒难犯,只好拂了赵员外的情面,把他送往。和尚经常说的一句话,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但是在《水浒传》中,和尚裴如海干的却是勾引良家妇女的不法勾当,和尚崔道成、道人丘小乙更是干的些欺男霸女的罪恶勾当。根本不见得一点佛法,一点人性。与这些人相比,鲁智深才无愧是真和尚,真性情。虽然吃肉喝酒样样行,但是心中常有普度众生的愿望。关心弱者,保护妇女,路见不平,必拔刀相助!
&&&&通观一部《水浒传》,因为女人而投奔梁山的有不少好汉,但是,他们大都是因为杀死了女人而被迫走入江湖的,譬如,杀死阎婆惜的宋江,杀死潘金莲的武松,杀死潘巧云的杨雄和石秀,杀死白秀英的雷横,而只有鲁智深是为了保护女人而一步步走上梁山的。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是由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主办的人物评选活动。开始网络投票。日20时,“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播出。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名单如下:
  吴锦泉:高节卓不群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郎平:雄心志四海
  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下图为郎平: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附名单、图)
  屠呦呦:春草鹿呦呦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阎肃:弦歌感人肠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莫振高:化作光明烛
  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官东:天下英雄气
  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买买提江&吾买尔:盛德表一乡
  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
  (下图为买买提江.吾买尔: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附名单、图)
  王宽:君子抱仁义
  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君子的三种精神变形:狮子、婴儿、鹰
来源:凤凰网综合&
尼采说,精神有三种变形: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变成狮子,最后狮子如何变成婴儿。骆驼、狮子、婴儿,分别代表了人的精神中的坚韧耐劳、创造和征服以及独立自主的自我的创造与生成。
在《论语》中,子夏告诉我们,君子也有三种变化。《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三种变化当然是说君子外在的三种变化,但与此相对应的的确是君子内在精神的三种变化,所以儒风小编称之为,君子的三种精神变形。
俨然,既可以说穿着,也可以指神态。先说穿着,作为一个君子,穿着上可以不求锦衣貂裘,但必须要整洁、整齐。整洁的衣着不仅可以给自己更多自信,还能向别人传达这种自信,展现自我的庄重。这一点可以看一下周恩来总理。
再说神态,望之俨然就是说远远望去,一个君子一定是庄重的、严肃的。为什么呢?《论语》中同样有答案: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一个人不庄重,就会轻佻,没有威严,流于散漫,心不能自守,所学的东西也不会牢固。
所以俨然,这个词其实有两重四个意思。第一重是讲穿着要整齐、神态和外在表现要庄重、严肃;第二重是说俨然的效果,一是俨然能让人的内心自守,能够使人的心不放逸,有利于君子进德修业。二是说,俨然能够提升自我的自信,庄重的外表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
君子的这种“俨然”状态,我们用石狮子来表示。狮子在中国雕塑中随处可见,多见于屋宅大门。狮子庄严肃穆,如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庄严自守的君子。
即,就是靠近。君子是这样的,远远望去,庄严肃穆以自处,等你靠近了,发现他特别温和。温,就是温和,当然也可以说温柔敦厚。这是说君子在待人接物的时候,非常温和,宽厚。《论语》中经常讲到“温”:温良恭俭让、温而厉。温,折射出君子仁爱、随和、宽容以及尊重他人的精神。
温是一种人格美,首先是仁爱,孔子说仁者爱人,君子有爱人之心,温就是仁爱的一种体现。温还是对人的尊重,一个君子,不管是对比自己地位高的,还是地位低的,贫穷的还是富贵的,都保持一种温的态度。温是宽容,源于内心的坦荡。君子坦荡荡,君子在心里不会计较别人的过失、不会在心里耍心眼算计别人,自然能够表现得宽容温和。
君子之变的第二个方面,我们用婴儿来说明:婴儿内心本善,没有对立、没有利害计较,所以他对待外人温和而没有妄想分别、利害计较。
听其言也厉
这里讲到言论。一个人的言论往往能后展现他的内心。说话随意的人,内心缺少坚定;爱许诺的人,肯定缺乏诚信;总是附和别人的人,一定是没有主见,缺乏独立的思考。那么作为一个君子,言语一定要“厉”。
厉,不是严厉。不是说总是爱批评别人,指手画脚,不是好为人师,老想着教育别人。就像我们现在的砖家,不管自己懂不懂,一开口就批评这个、批评那个,大放厥词,这显然不是一个君子的行为。
厉也不是厉害,不是我们说的牛,不是指学问多么渊博。厉是深刻、切中问题的关键。所以厉所体现的君子的精神,就是深刻的独立思考。知识是没有边际的,学问是没有究竟的,作为一个君子,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学问,而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对的知识量。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独特的判断。
只有一个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才会有自己的思想,说出来的话才能深刻、切中问题的关键,才能称作“厉”。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太少了,大多数人都是读了几本书,谈论起来虽然滔滔不绝,自己为学富五车,其实在听者看来就是如饮白开水。这就是缺乏独立思考,读再多的书,明白再多的道理,也不可能有自己思想,更不会真正理解什么。
君子的第三种变化,我们用鹰来象征。鹰飞在蓝天,对于大地之上的猎物有独特的观察视角,而一旦锁定猎物,它就会毫不犹豫第俯冲下去,用尖锐的爪子牢牢抓住猎物。
可以说,俨然与温、温与厉害是相互矛盾的,而君子就是要同时做到相互对立和矛盾的双方。我们读《论语》,里面说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这同君子的三变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用三种形象解释君子的三种变化,狮子所对应的是望之俨然,所折射出的是君子的庄严自守;婴儿所对应的是即之也温,所蕴含的是君子精神中的温柔敦厚的方面;鹰所对应的是君子眼光的犀利和思想的独特与独立。
所以,一个君子,远远望去,像门前的石狮子一样庄严肃穆;走进了一看,他又如婴儿一样温和甚至可爱,平易近人;与他谈论问题,却发现他的见解如雄鹰一样犀利敏锐,他的观点像雄鹰抓取猎物一样切中问题的要害。这就是君子的三种变化,以及与之相应的三种精神上的变形。
比课文内容更重要的......
& & &新课改以来,大凡级别较高的竞赛课课、观摩课大大都过于考究:一是过于注重课堂包装,PPT、影视、音乐……五光十色,精彩纷呈;二是过于讲究活动设计,表演、讨论、合作……一一派繁荣,异常热闹:然而,过于讲究课堂包装与方法技巧,往往弱化了文本解读。教师与课文若即若离,虽走上讲台,但未走进课文;学生阅读文本蜻蜒点水,虽身在课堂,心+却在文本之外。教师跟着“教参”走,照本宣科;学生跟着教师跑,亦步亦趋,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帮助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通过------
& & 了解文本内涵,奠定单篇阅读学习的基础
& & 每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都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或燃烧着爱与恨的情感,或交织着悲与喜的感受,或低回着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或传递着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声响。只有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了解文本内涵,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
& & & &课文内涵的解读有三个层面:一是基本内容,即写的什么;二是思想情感,即表达了什么;三是深刻而丰富的涵义,即语言文字背后的深意。从实际教学情况看,大部分教学能达到第一层面,少部分教学才能进入第三层面。如多数教师教学劳伦斯的《鸟啼》时,总要带着学生探究其主题“向死而生”,而且怎么探究也搞不清其真正的涵义,因为“向死而生”是终极关怀方面较难理解的哲学论断。教师只好把有关资料的解说(如“向死而生的‘向’,实质上就是死亡的存在本身的显现,人始终以向死而生的方式存在着”)抄给学生。这有违解读之本质,只是让学生“了解文本内涵”的一种无奈之举。
& & & & 对于文本解读,孙绍振先生颇有研究。他借用现象学“还原”原生状态的理论从七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还原”解读。但现象学本身有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它把个性作为指导行为的、对现实认识和知觉的模式,但由于每个人“看待事物”都带有主观性,这就难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基点,容易走向虚无主义。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也指出,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是不可能“客观”地完全再现的,文本的“原义”也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时间间距”是不可能克服的,也是不应当克服的。理解应当是从文本中接受有意义’的东西,并“解释”成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所以,阅读教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刻意还原作者的本意。
& & & 追求读懂文本内容,是由我国传统读经教育演变而来的。读经教育也含有一些语文教育元素,但其主要功能还是道德伦理教化,当属于道德伦理课程。作为道德伦理课程,教学理所当然地指向对文本内容与主旨的解读。然而,在语文发展到“用教材教”的今天,再像读经时代那样刻意解读文本是甚为不当的。我们应当——
& & & 遵循学习规律,不以课文容为教学重点
& & &语文学习的规律是什么?这是语文独立设科一百多年来一直模糊不清、不甚明了的问题。而且一些教师或研究人员经常把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写等经验或学习方法当成语文学习规律;还有一些教师把适合任何一门学科的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等教学原则当成语文学习规律。
& & & &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语文学习规律”是指语文学习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语文阅读学习规律”则是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是语文阅读学习活动发生和发展所必须遵循的逻辑轨迹。然则,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具有“本质联系”的因素呢?那就是“学生”“课文”及其中的“语言文字,,4‘课文内容”:当“学生”和“课文”之间发生“联系”,才会有“语文阅读学习,习”;当“学生”和“课文”之“语言文字”“课文内容”发生了正确有序的“联系”,才会有符合语文阅读规律的学习。这个正确有序的“联系”则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课文内容,再通过课文内容体现语言文字的运用。
& & & & 语文阅读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通过语言文字掌握了某篇课文的内容还不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还需要掌握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课文内容的方式方法。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指向语言运用而不是语言内容。在非语文学科中,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掌握相关内容后,就可以“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将语言文字抛至九霄云外;而语文阅读学习恰恰需要通过课文内容来学习作者表达它、传递它的方式方法与语言智慧。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掌握其方式方法与语言智慧后,也可以“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将课文内容抛至九霄云外。至于随着语言文字而挟带的课文内容因素,则另当别论。
& & & & 例如《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教学任务并不是理解毛泽东的情感如何特殊,而是掌握作非者写景抒情与回忆抒情的艺术手段与表达才智。如何将情感巧妙地融于景色与叙事中、如何组织词的结构、如何精巧地造词用字等才是这首词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至于作者的情感与抱负,只是用来学习与掌握其章法结构、语言表达的凭借。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作者宏大的理想来理解与掌握秋景的选材、意象鲜艳的拟人以及上下阕结尾问答呼应的妙处;甚至还可以从反面来进行对比教学:试用其他写法如何?选用萧瑟的秋景行不行,运用色彩暗淡的意象行不行,回忆刻苦读书的往事妥当不妥当。此外,还可以把这种借助感情理解写景、忆事的读法迁移到其他同类词作的阅读学习中。
& & & & 把课文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强调文本内容的解读,是典型的教教材”的表现。新课改十几年了,作为“例子”的课文再也不应该是“圣经”厂,怎能还停留在“教教材”的层次,进入不到“用教材教”语文的境界呢?解读文本,掌握课文内容无疑是比较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教学环节;但这还不是更重要的。更重要的是------
& & & &坚持用教材教,区别课程内容与课文内容
& & & &什么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就是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等要素。课文内容呢?是传递课程内容的凭借。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回答“教什么”的,课文内容是回答“用什么教”的。从学习角度看,课程内容是指“学什么”,课文内容是指“用什么学”。仅仅“教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课文来教语文”,即用课文内容教课程内容。
& & & & 其实,除了少数古诗词,中学语文中的文本内容基本不是课程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与语文素养。这些知识、方法、技能与素养是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比如汉语拼音、标点符号、3500个常用汉字;查字典的方法、查找资料的方法、阅读文章时圈点批注的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象征、烘托、对比等表现手法;文章结构方法与结构方式,文章选材与剪裁技巧,文章体裁特点;作者写作风格……此外,还有为掌握这些方式方法所进行的听说读写训练。相反,课文内容则是不稳定的,是可替代的。对某些概念、原理、技能、策略等课程内容,可以用甲文来教,也可以换乙文、丙文、丁文来教。语文教材可变化又可选择就是这个道理。
& & & & 最近笔者听了两节《记念刘和珍君》,一是江西吴老师开设的观摩课,一是江苏李老师执教的示范课。前者教学任务主要是研究作品的主题,探究作者的感情(包括对革命青年忧国忧民与临危不惧精神的赞扬、对爱国青年惨遭虐杀的沉痛哀悼、对反动派及其帮凶倒行逆施的痛恨、X,J人们继续战斗的希望)。后者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写学生把握作者传递这些感情的表现手法(如以悲愤为基调的感情线索),掌握阅读此类文章的基本技巧。吴老师的课主要是教课文,李老师的课主要是教技能;吴老师主要培养了学生的政治素养,李老师主要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 & & &语文课是不能只让学生“学课文”的,而应该以课文为出发,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掌握超越教材的知识、概念、原理与技能等,使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李老师用这篇课文来教此类文章的表现艺术与阅读方法,这属于课程内容;吴老师用这篇课文来让学生认知特定时代的特定感情,这属于课文内容,而非课程内容。非常可惜的是,目前仍有很多季语文教师把课文内容当成课程内容,所以每节语文课上完,学生大多留下的只有课文内容的印记,而没有课程内容的痕迹。
& & & & 中学语文教学效果为何越来越差?究其原因,恐怕是语文课教了太多不属于语文的东西,即教学课文内容浪费了学生非常宝贵的时光,而且现在还在继续……所以,我们既要明确课程内容比课文内容更重要,更要——
& & &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 & 第一,“用课文教”语用。即“用课文教”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语文方法或语文原理。这是阅读教学中“用教材教”的重头戏,笔者在此重点介绍。语文方法与语文原理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式”“结构方法”“选材技巧”“体裁特点”“作者风格”等方面;文言文还涉及古汉语现象,主要是“章法”“句法”“词法”。这些技巧、方法等语用原理,就是“用课文教”的主要对象,主要是“章法”“句法”“词法”。这些技巧、方法等语用原理,就是“用课文教”的主要对象。在语用原理方面,一节课只能教一个产生式( condition-ac-tion)系统,可称为“一课一原理”(并不同于上世纪陆继棒的“一课一得”)。比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可教的语文要素甚多,但只能选取其中一个,设置一个产生式系统进行教学。如选择讲解“圆周句式”,“就要讲究主句的首尾重复,且有节奏地过渡到结尾的主句”,这是一级产生式。要完成这个产生式,还需要二级产生式,即“要有节奏地过渡到重复的结尾,就要先拉长诗句,接着收紧诗段,再拉长诗句,且前舒缓后急切”。要完成这二级产生式还需要三级产生式,三级产生式由三个并列产生式组。即“要做到‘前舒缓’,就应该尽可能在开篇的长句中的动作与意象前面增加修饰语;要收紧诗段,就只能用两个短判断句承上启下;要做到‘后急切’,就应该尽可能在结尾的长句中的动作与意象前面少用或不用修饰语”。这样,三个级次的产生式构成一个产生式系统。当然,一节课只教一个“产生式系统”,教学容量远远不够,须外加诵读、识记与少量“产生式”学习。“产生式”学习系一次性推演,因为一课要确保产生式系统的教学十分到位O & &型否则教学重点不集中,容易互相干扰,导致“样样都学习,一样没掌握”的后果。有时“产生式”学习还可以变为让学生识记的知识。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意象叠加”虽是“产生式系统”,但本节课已经教了一个“产生式系统”,“意象叠加”可由教师直接讲解让学生识记,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 & & &第二,“用课文教”读法,即“用课文教”文本的阅读方法。前年,台湾小语会会长赵镜中教授和大陆的一位老师同时教学《太阳》一课。赵教授让学生借助文本认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大陆的这位老师则是带领学生研究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赵教授事后不无感慨地说:大陆的语文课主要是在讲课文。他认为语文课不应该教课文,而应该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种“授之渔”的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用课文教”某类文本的阅读方法也是这个道理。
& & & & 第三“用课文教”内容,类似于“教教材”的常态教法。固然我们应当“用教材教”语文原理与语文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也需要直接“教教材”,,女果“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某部著作、某篇文章、某首诗词要掌握内容或要背诵,那教师就要教课文内容。例如“课程标准”明确把《登高》《蜀道难》《琵琶行》《锦瑟》《虞美人》五首诗词列人背诵范围。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板块中正好选择了这五首诗词,因为高中生古诗背诵要求与小学生不一样,应当是理解性背诵,所以,教师应当直接把这五首诗词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对这一板块中另外三首——《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则没有必要在内容上下工夫,仍然“教语“,”教读法”,甚至拓展开去,用一首词教一类词。再如“课程标准”中建议学生阅读学习《红楼梦》《牡丹亭》《呐喊》等名著也是要教学生掌握其基本内容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悦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