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没有感觉LB切换球员有延时喷剂感觉

|  
|  
|  
|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7|回复: 0
各位有没有感觉LB切换球员有延时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2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3 积分
高级玩家, 积分 2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3 积分
RS切换比LB快的多&&
Powered by人耳能感觉到多大的延时? 有没有这方面的数据阿?
RT. 人眼能够感觉到50ms的延时, 因为如果20帧每秒的游戏图像,人已经感觉流畅了,但是小于20帧,就感觉卡了.
09-11-25 &
声音是人类接受信息的重要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声音广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的声音广播有两种: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从听众对广播的期望来看,这两种广播方式有以下的不足: 1.声音质量不满足要求。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希望广播的声音质量能达到CD的水平,而目前的声音广播质量在频带宽度、动态范围和干扰电平等方面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2.广播业务单一。 随着对各种信息的需要,人们期望通过广播接受数据业务,尽管目前调频广播中可以传送数据(无线数据广播RDS),但它传送数据的容量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 3.接收质量不能保证,特别是在移动接收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大幅度地提高声音广播的声音质量、接收质量和增加数据业务,只能是广播系统的数字化,即需要大力发展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中的应用。 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它与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非常相似,也可以说,数字音频广播是一点对多点的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音频广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高速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和组网技术。 1.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 将音频信号用线性PCM进行数字化后,其码率约为700kbit/S。例如CD的抽样率为44.1kHz,每抽样用16bit字长表示,其码率为705.6kbit/S,一路立体声信号的码率达到1411.2kbit/S。这样高的码率在传输时需要很宽的频带,在存储时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这将大大限制数字化音频的应用,也很难实现数字音频广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用压缩编码技术,在基本保证接近CD音质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码率。 应用在数字广播(包括数字电视和数字音频广播)中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有多种,它们都是基于人耳感觉特性来实现降低码率的目的。在这些编码方案中,利用了人耳的频率、时间遮蔽效应和对声音的定位特性。频率遮蔽效应是当频率接近、强度有明显区别的两个信号同时出现时,人耳只能感觉强度高的信号,而强度低的信号将被遮蔽;时间遮蔽效应是当一个强度比较弱的信号出现在强度比它强的信号之前或之后的一个时间区间内时,比较弱的信号将被遮蔽,显然被遮敝的信号不需要传送,从而降低了码率;人耳对声源定位时,对低频信号方向性不敏感,对高频信号的方向主要是从对包络的感觉判断,这些特性被用于降低立体声编码的码率。当然,这样处理损失了原始音频信号中的一部分,但因为这部分是感觉不到的或者是很不敏感的,因此它基本上不会影响声音的质量,从而既保证了音质,又降低了码率。应用在数字音频广播中的压缩编码方案主要有MPEG-1/2中的LayerⅡ、、和MPEG AAC等,使一路立体声的码率降低到192-96kbit/S,并且有可能继续降低,大大减少了对传输带宽和存储容量的要求,应该说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是数字音频广播得以实现的基础。 2.高速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 声音广播可以通过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传输,但主要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将信号传送给接收机,而空间信道的传播特性远不如电缆、光纤、卫星信道稳定,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和移动接收情况下,由于多径传播所形成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以及建筑物遮挡所形成的阴影效应,使接收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广播系统经常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保证广播质量,必须提高在城市环境中和移动接收情况中信号的传输质量,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调制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目前多数数字音频广播系统采用纠错编码、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时间、频率交织的组合,OFDM是一种高频谱利用率的频分复用技术,它将高速串行数据变换成多路并行数据传输,有利于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并且它可以用IFFT和FFT实现,使发送和接收设备简化。实验表明,所采用的传输系统可以满足在移动、便携和固定工作条件下对广播节目的可靠传输。 3.组网技术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频率资源日益紧张,在发展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时必须考虑节省频率资源和不与己经工作的广播电台产生矛盾。目前提出的广播系统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单频组网,即整个广播网络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多路节目载荷在该载波上,而不需要不同的覆盖区域分配不同的载波频率,从而节省了频率资源,Eureka-l47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这种方案的代表;另外一种方法是与当前正在使用的广播电台使用相同载波颇率,依靠频率分隔和调制方式的不同,同时广播模拟和数字两种节目,美国的IBOC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这种方案的代表。 转载地址: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声音是人类接受信息的重要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声音广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的声音广播有两种: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从听众对广播的期望来看,这两种广播方式有以下的不足: 1.声音质量不满足要求。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希望广播的声音质量能达到CD的水平,而目前的声音广播质量在频带宽度、动态范围和干扰电平等方面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2.广播业务单一。 随着对各种信息的需要,人们期望通过广播接受数据业务,尽管目前调频广播中可以传送数据(无线数据广播RDS),但它传送数据的容量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 3.接收质量不能保证,特别是在移动接收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大幅度地提高声音广播的声音质量、接收质量和增加数据业务,只能是广播系统的数字化,即需要大力发展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中的应用。 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它与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非常相似,也可以说,数字音频广播是一点对多点的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音频广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高速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和组网技术。 1.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 将音频信号用线性PCM进行数字化后,其码率约为700kbit/S。例如CD的抽样率为44.1kHz,每抽样用16bit字长表示,其码率为705.6kbit/S,一路立体声信号的码率达到1411.2kbit/S。这样高的码率在传输时需要很宽的频带,在存储时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这将大大限制数字化音频的应用,也很难实现数字音频广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用压缩编码技术,在基本保证接近CD音质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码率。 应用在数字广播(包括数字电视和数字音频广播)中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有多种,它们都是基于人耳感觉特性来实现降低码率的目的。在这些编码方案中,利用了人耳的频率、时间遮蔽效应和对声音的定位特性。频率遮蔽效应是当频率接近、强度有明显区别的两个信号同时出现时,人耳只能感觉强度高的信号,而强度低的信号将被遮蔽;时间遮蔽效应是当一个强度比较弱的信号出现在强度比它强的信号之前或之后的一个时间区间内时,比较弱的信号将被遮蔽,显然被遮敝的信号不需要传送,从而降低了码率;人耳对声源定位时,对低频信号方向性不敏感,对高频信号的方向主要是从对包络的感觉判断,这些特性被用于降低立体声编码的码率。当然,这样处理损失了原始音频信号中的一部分,但因为这部分是感觉不到的或者是很不敏感的,因此它基本上不会影响声音的质量,从而既保证了音质,又降低了码率。应用在数字音频广播中的压缩编码方案主要有MPEG-1/2中的LayerⅡ、、和MPEG AAC等,使一路立体声的码率降低到192-96kbit/S,并且有可能继续降低,大大减少了对传输带宽和存储容量的要求,应该说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是数字音频广播得以实现的基础。 2.高速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 声音广播可以通过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传输,但主要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将信号传送给接收机,而空间信道的传播特性远不如电缆、光纤、卫星信道稳定,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和移动接收情况下,由于多径传播所形成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以及建筑物遮挡所形成的阴影效应,使接收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广播系统经常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保证广播质量,必须提高在城市环境中和移动接收情况中信号的传输质量,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调制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目前多数数字音频广播系统采用纠错编码、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时间、频率交织的组合,OFDM是一种高频谱利用率的频分复用技术,它将高速串行数据变换成多路并行数据传输,有利于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并且它可以用IFFT和FFT实现,使发送和接收设备简化。实验表明,所采用的传输系统可以满足在移动、便携和固定工作条件下对广播节目的可靠传输。 3.组网技术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频率资源日益紧张,在发展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时必须考虑节省频率资源和不与己经工作的广播电台产生矛盾。目前提出的广播系统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单频组网,即整个广播网络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多路节目载荷在该载波上,而不需要不同的覆盖区域分配不同的载波频率,从而节省了频率资源,Eureka-l47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这种方案的代表;另外一种方法是与当前正在使用的广播电台使用相同载波颇率,依靠频率分隔和调制方式的不同,同时广播模拟和数字两种节目,美国的IBOC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这种方案的代表。 转载地址: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声音是人类接受信息的重要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声音广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的声音广播有两种: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从听众对广播的期望来看,这两种广播方式有以下的不足: 1.声音质量不满足要求。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希望广播的声音质量能达到CD的水平,而目前的声音广播质量在频带宽度、动态范围和干扰电平等方面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2.广播业务单一。 随着对各种信息的需要,人们期望通过广播接受数据业务,尽管目前调频广播中可以传送数据(无线数据广播RDS),但它传送数据的容量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 3.接收质量不能保证,特别是在移动接收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大幅度地提高声音广播的声音质量、接收质量和增加数据业务,只能是广播系统的数字化,即需要大力发展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中的应用。 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它与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非常相似,也可以说,数字音频广播是一点对多点的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音频广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高速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和组网技术。 1.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 将音频信号用线性PCM进行数字化后,其码率约为700kbit/S。例如CD的抽样率为44.1kHz,每抽样用16bit字长表示,其码率为705.6kbit/S,一路立体声信号的码率达到1411.2kbit/S。这样高的码率在传输时需要很宽的频带,在存储时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这将大大限制数字化音频的应用,也很难实现数字音频广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用压缩编码技术,在基本保证接近CD音质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码率。 应用在数字广播(包括数字电视和数字音频广播)中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有多种,它们都是基于人耳感觉特性来实现降低码率的目的。在这些编码方案中,利用了人耳的频率、时间遮蔽效应和对声音的定位特性。频率遮蔽效应是当频率接近、强度有明显区别的两个信号同时出现时,人耳只能感觉强度高的信号,而强度低的信号将被遮蔽;时间遮蔽效应是当一个强度比较弱的信号出现在强度比它强的信号之前或之后的一个时间区间内时,比较弱的信号将被遮蔽,显然被遮敝的信号不需要传送,从而降低了码率;人耳对声源定位时,对低频信号方向性不敏感,对高频信号的方向主要是从对包络的感觉判断,这些特性被用于降低立体声编码的码率。当然,这样处理损失了原始音频信号中的一部分,但因为这部分是感觉不到的或者是很不敏感的,因此它基本上不会影响声音的质量,从而既保证了音质,又降低了码率。应用在数字音频广播中的压缩编码方案主要有MPEG-1/2中的LayerⅡ、、和MPEG AAC等,使一路立体声的码率降低到192-96kbit/S,并且有可能继续降低,大大减少了对传输带宽和存储容量的要求,应该说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是数字音频广播得以实现的基础。 2.高速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 声音广播可以通过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传输,但主要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将信号传送给接收机,而空间信道的传播特性远不如电缆、光纤、卫星信道稳定,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和移动接收情况下,由于多径传播所形成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以及建筑物遮挡所形成的阴影效应,使接收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广播系统经常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保证广播质量,必须提高在城市环境中和移动接收情况中信号的传输质量,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调制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目前多数数字音频广播系统采用纠错编码、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时间、频率交织的组合,OFDM是一种高频谱利用率的频分复用技术,它将高速串行数据变换成多路并行数据传输,有利于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并且它可以用IFFT和FFT实现,使发送和接收设备简化。实验表明,所采用的传输系统可以满足在移动、便携和固定工作条件下对广播节目的可靠传输。 3.组网技术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频率资源日益紧张,在发展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时必须考虑节省频率资源和不与己经工作的广播电台产生矛盾。目前提出的广播系统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单频组网,即整个广播网络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多路节目载荷在该载波上,而不需要不同的覆盖区域分配不同的载波频率,从而节省了频率资源,Eureka-l47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这种方案的代表;另外一种方法是与当前正在使用的广播电台使用相同载波颇率,依靠频率分隔和调制方式的不同,同时广播模拟和数字两种节目,美国的IBOC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这种方案的代表。 转载地址: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声音是人类接受信息的重要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声音广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的声音广播有两种: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从听众对广播的期望来看,这两种广播方式有以下的不足: 1.声音质量不满足要求。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希望广播的声音质量能达到CD的水平,而目前的声音广播质量在频带宽度、动态范围和干扰电平等方面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2.广播业务单一。 随着对各种信息的需要,人们期望通过广播接受数据业务,尽管目前调频广播中可以传送数据(无线数据广播RDS),但它传送数据的容量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 3.接收质量不能保证,特别是在移动接收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大幅度地提高声音广播的声音质量、接收质量和增加数据业务,只能是广播系统的数字化,即需要大力发展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中的应用。 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它与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非常相似,也可以说,数字音频广播是一点对多点的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音频广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高速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和组网技术。 1.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 将音频信号用线性PCM进行数字化后,其码率约为700kbit/S。例如CD的抽样率为44.1kHz,每抽样用16bit字长表示,其码率为705.6kbit/S,一路立体声信号的码率达到1411.2kbit/S。这样高的码率在传输时需要很宽的频带,在存储时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这将大大限制数字化音频的应用,也很难实现数字音频广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用压缩编码技术,在基本保证接近CD音质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码率。 应用在数字广播(包括数字电视和数字音频广播)中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有多种,它们都是基于人耳感觉特性来实现降低码率的目的。在这些编码方案中,利用了人耳的频率、时间遮蔽效应和对声音的定位特性。频率遮蔽效应是当频率接近、强度有明显区别的两个信号同时出现时,人耳只能感觉强度高的信号,而强度低的信号将被遮蔽;时间遮蔽效应是当一个强度比较弱的信号出现在强度比它强的信号之前或之后的一个时间区间内时,比较弱的信号将被遮蔽,显然被遮敝的信号不需要传送,从而降低了码率;人耳对声源定位时,对低频信号方向性不敏感,对高频信号的方向主要是从对包络的感觉判断,这些特性被用于降低立体声编码的码率。当然,这样处理损失了原始音频信号中的一部分,但因为这部分是感觉不到的或者是很不敏感的,因此它基本上不会影响声音的质量,从而既保证了音质,又降低了码率。应用在数字音频广播中的压缩编码方案主要有MPEG-1/2中的LayerⅡ、、和MPEG AAC等,使一路立体声的码率降低到192-96kbit/S,并且有可能继续降低,大大减少了对传输带宽和存储容量的要求,应该说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是数字音频广播得以实现的基础。 2.高速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 声音广播可以通过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传输,但主要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将信号传送给接收机,而空间信道的传播特性远不如电缆、光纤、卫星信道稳定,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和移动接收情况下,由于多径传播所形成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以及建筑物遮挡所形成的阴影效应,使接收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广播系统经常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保证广播质量,必须提高在城市环境中和移动接收情况中信号的传输质量,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调制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目前多数数字音频广播系统采用纠错编码、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时间、频率交织的组合,OFDM是一种高频谱利用率的频分复用技术,它将高速串行数据变换成多路并行数据传输,有利于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并且它可以用IFFT和FFT实现,使发送和接收设备简化。实验表明,所采用的传输系统可以满足在移动、便携和固定工作条件下对广播节目的可靠传输。 3.组网技术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频率资源日益紧张,在发展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时必须考虑节省频率资源和不与己经工作的广播电台产生矛盾。目前提出的广播系统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单频组网,即整个广播网络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多路节目载荷在该载波上,而不需要不同的覆盖区域分配不同的载波频率,从而节省了频率资源,Eureka-l47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这种方案的代表;另外一种方法是与当前正在使用的广播电台使用相同载波颇率,依靠频率分隔和调制方式的不同,同时广播模拟和数字两种节目,美国的IBOC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这种方案的代表。 转载地址: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声音是人类接受信息的重要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声音广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的声音广播有两种: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从听众对广播的期望来看,这两种广播方式有以下的不足: 1.声音质量不满足要求。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希望广播的声音质量能达到CD的水平,而目前的声音广播质量在频带宽度、动态范围和干扰电平等方面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2.广播业务单一。 随着对各种信息的需要,人们期望通过广播接受数据业务,尽管目前调频广播中可以传送数据(无线数据广播RDS),但它传送数据的容量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 3.接收质量不能保证,特别是在移动接收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大幅度地提高声音广播的声音质量、接收质量和增加数据业务,只能是广播系统的数字化,即需要大力发展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中的应用。 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它与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非常相似,也可以说,数字音频广播是一点对多点的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音频广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高速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和组网技术。 1.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 将音频信号用线性PCM进行数字化后,其码率约为700kbit/S。例如CD的抽样率为44.1kHz,每抽样用16bit字长表示,其码率为705.6kbit/S,一路立体声信号的码率达到1411.2kbit/S。这样高的码率在传输时需要很宽的频带,在存储时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这将大大限制数字化音频的应用,也很难实现数字音频广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用压缩编码技术,在基本保证接近CD音质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码率。 应用在数字广播(包括数字电视和数字音频广播)中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有多种,它们都是基于人耳感觉特性来实现降低码率的目的。在这些编码方案中,利用了人耳的频率、时间遮蔽效应和对声音的定位特性。频率遮蔽效应是当频率接近、强度有明显区别的两个信号同时出现时,人耳只能感觉强度高的信号,而强度低的信号将被遮蔽;时间遮蔽效应是当一个强度比较弱的信号出现在强度比它强的信号之前或之后的一个时间区间内时,比较弱的信号将被遮蔽,显然被遮敝的信号不需要传送,从而降低了码率;人耳对声源定位时,对低频信号方向性不敏感,对高频信号的方向主要是从对包络的感觉判断,这些特性被用于降低立体声编码的码率。当然,这样处理损失了原始音频信号中的一部分,但因为这部分是感觉不到的或者是很不敏感的,因此它基本上不会影响声音的质量,从而既保证了音质,又降低了码率。应用在数字音频广播中的压缩编码方案主要有MPEG-1/2中的LayerⅡ、、和MPEG AAC等,使一路立体声的码率降低到192-96kbit/S,并且有可能继续降低,大大减少了对传输带宽和存储容量的要求,应该说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是数字音频广播得以实现的基础。 2.高速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 声音广播可以通过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传输,但主要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将信号传送给接收机,而空间信道的传播特性远不如电缆、光纤、卫星信道稳定,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和移动接收情况下,由于多径传播所形成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以及建筑物遮挡所形成的阴影效应,使接收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广播系统经常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保证广播质量,必须提高在城市环境中和移动接收情况中信号的传输质量,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调制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目前多数数字音频广播系统采用纠错编码、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时间、频率交织的组合,OFDM是一种高频谱利用率的频分复用技术,它将高速串行数据变换成多路并行数据传输,有利于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并且它可以用IFFT和FFT实现,使发送和接收设备简化。实验表明,所采用的传输系统可以满足在移动、便携和固定工作条件下对广播节目的可靠传输。 3.组网技术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频率资源日益紧张,在发展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时必须考虑节省频率资源和不与己经工作的广播电台产生矛盾。目前提出的广播系统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单频组网,即整个广播网络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多路节目载荷在该载波上,而不需要不同的覆盖区域分配不同的载波频率,从而节省了频率资源,Eureka-l47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这种方案的代表;另外一种方法是与当前正在使用的广播电台使用相同载波颇率,依靠频率分隔和调制方式的不同,同时广播模拟和数字两种节目,美国的IBOC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这种方案的代表。 转载地址: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声音是人类接受信息的重要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声音广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的声音广播有两种: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从听众对广播的期望来看,这两种广播方式有以下的不足: 1.声音质量不满足要求。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希望广播的声音质量能达到CD的水平,而目前的声音广播质量在频带宽度、动态范围和干扰电平等方面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2.广播业务单一。 随着对各种信息的需要,人们期望通过广播接受数据业务,尽管目前调频广播中可以传送数据(无线数据广播RDS),但它传送数据的容量和质量不能满足要求。 3.接收质量不能保证,特别是在移动接收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大幅度地提高声音广播的声音质量、接收质量和增加数据业务,只能是广播系统的数字化,即需要大力发展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中的应用。 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它与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非常相似,也可以说,数字音频广播是一点对多点的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音频广播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高速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和组网技术。 1.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 将音频信号用线性PCM进行数字化后,其码率约为700kbit/S。例如CD的抽样率为44.1kHz,每抽样用16bit字长表示,其码率为705.6kbit/S,一路立体声信号的码率达到1411.2kbit/S。这样高的码率在传输时需要很宽的频带,在存储时需要很大的存储容量,这将大大限制数字化音频的应用,也很难实现数字音频广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用压缩编码技术,在基本保证接近CD音质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码率。 应用在数字广播(包括数字电视和数字音频广播)中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有多种,它们都是基于人耳感觉特性来实现降低码率的目的。在这些编码方案中,利用了人耳的频率、时间遮蔽效应和对声音的定位特性。频率遮蔽效应是当频率接近、强度有明显区别的两个信号同时出现时,人耳只能感觉强度高的信号,而强度低的信号将被遮蔽;时间遮蔽效应是当一个强度比较弱的信号出现在强度比它强的信号之前或之后的一个时间区间内时,比较弱的信号将被遮蔽,显然被遮敝的信号不需要传送,从而降低了码率;人耳对声源定位时,对低频信号方向性不敏感,对高频信号的方向主要是从对包络的感觉判断,这些特性被用于降低立体声编码的码率。当然,这样处理损失了原始音频信号中的一部分,但因为这部分是感觉不到的或者是很不敏感的,因此它基本上不会影响声音的质量,从而既保证了音质,又降低了码率。应用在数字音频广播中的压缩编码方案主要有MPEG-1/2中的LayerⅡ、、和MPEG AAC等,使一路立体声的码率降低到192-96kbit/S,并且有可能继续降低,大大减少了对传输带宽和存储容量的要求,应该说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是数字音频广播得以实现的基础。 2.高速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 声音广播可以通过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传输,但主要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将信号传送给接收机,而空间信道的传播特性远不如电缆、光纤、卫星信道稳定,特别是在城市环境中和移动接收情况下,由于多径传播所形成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以及建筑物遮挡所形成的阴影效应,使接收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广播系统经常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保证广播质量,必须提高在城市环境中和移动接收情况中信号的传输质量,数字音频广播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调制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目前多数数字音频广播系统采用纠错编码、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时间、频率交织的组合,OFDM是一种高频谱利用率的频分复用技术,它将高速串行数据变换成多路并行数据传输,有利于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延时扩展,并且它可以用IFFT和FFT实现,使发送和接收设备简化。实验表明,所采用的传输系统可以满足在移动、便携和固定工作条件下对广播节目的可靠传输。 3.组网技术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频率资源日益紧张,在发展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时必须考虑节省频率资源和不与己经工作的广播电台产生矛盾。目前提出的广播系统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单频组网,即整个广播网络使用相同的载波频率,多路节目载荷在该载波上,而不需要不同的覆盖区域分配不同的载波频率,从而节省了频率资源,Eureka-l47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这种方案的代表;另外一种方法是与当前正在使用的广播电台使用相同载波颇率,依靠频率分隔和调制方式的不同,同时广播模拟和数字两种节目,美国的IBOC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是这种方案的代表。 转载地址:&a href=&.szysp& rel=nofollow&.szysp&/a&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什么是 MP3 ?     MP3是利用一种音频压缩技术,由于这种压缩方式的全称叫MPEG Audio Layer3,所以人们把它简称为MP3。因为人耳只能听到一定频段内的声音,而其他更高或更低频率的声音对人耳是没有用处的,所以MP3技术就把这部分声音去掉了,从而使得文件体积大为缩小,但在人耳听起来, 却并没有什么失真。MP3可以将声音用1∶10甚至1∶12的压缩率进行压缩,举个例子一般来说一张光碟容量为650M,作为CD它能容纳的不过是 60 到 90 分钟的 音乐(15 首左右的歌曲), 一首5分钟的歌曲要占用50M左右的空间,而一首5分钟的MP3歌曲体积只有4~5M,一张光碟能放上一百多收首MP3歌曲。  由于MP3的体积小,音质有非常接近CD,所以马上便在 Internet上流行起来。现在Internet 上有许多能播放MP3 文件的软件,比如winamp就是一个很不错的MP3播放软件。
    MP3 是利用 MPEG Audio Layer 3 的技术,将声音用 1:10 甚至 1:12 的压缩率,变成容量较小的文件,但是在人耳听起来,却没有什么不同。当然这是一种失真压缩,就像图形文件 JPG 一样,因为失真压缩,所以可以压得很多,也可以调整压缩比率,压得越多失真也越多。平均起来,n分钟的歌曲可以转换成 n MB 的MP3文件,这是相当节省的方式。一片CD大概有650MB,录个600 分钟的MP3文件应该没有问题。  什么是MPEG Audio Layer-3:       在1987年,IIS 在EUREKA EU147计划:数字音频广播(DAB)的框架内开始知觉音频编码上的研究。通过与Erlangen大学(Dieter Seitzer教授)合作,IIS最终发明出一种强有效的算法,那就是后来的ISO-MPEG Audio Layer-3(IS 11172-3 和 IS 13818-3)。  没有数据压缩时,典型的数字音频信号是以16位方式采样并以两倍于实际音频带宽(比如:44.1KHZ的CD音质)进行记录的。所以你需要高达1400K比特的数据量来重放仅仅一秒的立体声CD音质音乐。通过使用MPEG音频编码,你可以把原来CD上的音频数据量缩小为原来的12分之一,而不损失声音质量。24分之一或更小也同样可以维持相当的声音质量,而且明显比简单地降低采样大小和记录频率而得到的声音质量要好。基本上,这认为是通过“知觉编码”技术把人耳对声波的感觉定位。  通过使用MPEG音频,我们可以在得到如下的典型数据压缩率:  1:4 应用Layer 1(即每个立体声信号为384 kbps) 1:6...1:8 应用Layer 2(即每个立体声信号为256到192 kbps) 1:10...1:12 应用Layer 3(即每个立体声信号为128到112 kbps)   的同时,仍然可以维持原来的CD声音质量。  通过增强立体声效果和限制音频带宽,这套编码方案可以在即使很低的比特率下也能获得可以接受的声音质量。Layer-3是MPEG音频编码家庭中最有力的成员。对于既定的声音质量,它能提供最低的比特率,或者说,对于既定的比特率,它能获得最好的声音质量。  一些典型的Layer-3表现数据:  声音质量 带宽 模式 比特率 压缩比 telephone sound 2.5 kHz mono 8 kbps* 96:1 better than shortwave 4.5 kHz mono 16 kbps* 48:1 better than AM radio 7.5 kHz mono 32 kbps 24:1 similar to FM radio 11 kHz stereo 56..64 kbps 26..24:1 near-CD 15 kHz stereo 96 kbps 16:1 CD 大于 15 kHz stereo 112..128 kbps 14..12:1   *: Fraunhofer 使用了一个非ISO的Layer-3扩展来增强表现素质(MPEG 2.5)。  在所有的国际性的听觉测试中,MPEG Layer-3令人难忘地证实了它的出众的性能。在压缩率为1:12的时候(大约每通道64K比特/S)维持了原来声音的质量。如果一个应用能容忍大约为10KHZ的有限的带宽,一个合理的立体声声音质量可以达到1:24的压缩率。对于那些使用每通道60K比特/S的比特率的低比特率声音编码方案的广播应用,ITU-R建议使用MPEG Layer-3。(ITU-R doc. BS.1115)  总的来说,Layer-3是众多要求低比特率,高音质的应用的关键。什么是wmaWindows Media Audio. An audio compression format similar to MP3, but with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copy protection and usage restrictions) built-in by Microsoft.WMA的全称是Windows Media Audio,它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与MP3格式齐名的一种新的音频格式。  由于WMA在压缩比和音质方面都超过了MP3,更是远胜于RA(Real Audio),即使在较低的采样频率下也能产生较好的音质,再加上WMA有微软的Windows Media Player做其强大的后盾,所以一经推出就赢得一片喝彩。  网上的许多音乐纷纷转向WMA,许多播放器软件也纷纷开发出支持WMA格式的插件程序来,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WMA就会成为网络音频的主要格式。2.区别:开发公司不同。压缩率不同(wma格式远小于mp3格式)。这是由压缩率和文件的重复程度来决定的。3.不是,两种格式的音效都差不多,所以使用wma格式更好。什么是MP2?   MPEG-1音频标准定义了三种不同的压缩层次,即MPEG Audio Layer-1、MPEG Audio Layer-2、MPEG Audio Layer-3,分别简称MP1、MP2和MP3。层次越高压缩性能越好,但是编码的开销和译码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MP2均衡了性能和复杂度,它能在192~256Kbps的速率下实现CD级的音质。 什么是Ogg?Xiph.Org Foundation是专门致力于创建面向数字媒体的开放标准和应用程序的开发小组。它是一个非盈利团体,目标是支持和开发免费的开放协议及软件,来为公众、开发者和商业市场提供服务。这一伞形组织负责监督诸如视频、音乐和语音编解码器的技术管理。术语Ogg表示多媒体数据的存储格式。它通常作为用来产生数据的特定编解码器的前缀使用。这里要讨论的音频编解码器称为Vorbis。它使用Ogg来将其位流存储为文件,所以通常叫做“Ogg Vorbis”。事实上,一些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宣传支持OGG文件,“Vorbis”即是其中使用的技术。下面讨论的一种语音编解码器Speex,也使用了Ogg格式来把位流作为文件存储在计算机中。然而,VoIP和其他实时通信系统不需要文件存储能力,类似于实时传输协议 (RTP,Real-Time Transfer Protocol)的网络层可以压缩这些位流。结果,甚至是Vorbis在通过多点传送分发服务器进行网络传输时也可以丢掉它的Ogg壳什么是wav文件file format was developed jointly by Microsoft and IBM as the standard format for sound on PCs. WAV sound files end with a .wav extension and can be played by nearly all Windows applications that support sound.他们各有各的优点,所以不便妄加评论。4.什么是采样率呢?一般来说,把模拟音频转成数字音频就必须对音频信号的波形进行采样。  采样的过程就是抽取某点的频率值,很明显,在一秒中内抽取的点越多,获取的频率信息就越丰富,转换后的音乐就越真实。为了复原波形,一次振动中,必须至少有2个点的采样,人耳能够感觉到的最高频率为20kHz,因此要满足人耳的听觉要求,则需要至少每秒进行40k次采样,用40kHz表达,这个40kHz就是采样率。  44kHz采样率的声音就是要花费44000个数据来描述1秒钟声音的波形,192kHz则代表需要使用192000个数据来描述1秒钟的声音波形,原则上采样率越高,声音的质量越好。按照“采样率值×采样大小值×声道数=所需音频数据带宽”的公式计算。  32bit、192kHz和双声道的音频数据带宽需求为192×32×2=12288Kbps=1536KB/s=1.5MB/s,可见更多声道的高音频数据带宽需求下,按照Azalia Link的理论带宽是完全能胜任的,这也是能提供多声道音频播放的前提。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转换后HD Audio输出的音频精度为192kHz、24bit,最多8声道。确实,采样率越高音效越好。5.比特率是什么?比特率这个词有多种翻译,比如码率等,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bit)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少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质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翻转。512Kbit/s,1 Byte=8 bit 比特率越高音效越好。6.什么是音轨?
      当你使用音序器是,我们最多打交道的就是音轨,一条音轨对应于音乐的一个声部,它把 MIDI 或者音频数据记录在特定的时间位置。每一音轨可以定义为一种乐器的演奏。 所有的音序器都可以允许多音轨操作,这就意味着一首歌所有的音轨,无论是 MIDI 还是音频都能同时播放。这就意味着音乐家可以一步一步的完成一首音乐,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先演奏鼓,使整个音乐有了节奏的骨干,再配合鼓的节奏演奏贝司,再合着节拍演奏吉它,最后合着乐曲演唱。 一个音序器能够干任何事情,音序器里的所有音乐元素显示为 MIDI 或音频事件条,我们可以用鼠标方便的编辑这些事件条,如移动、复制、粘贴、剪接,这些处理过程统称为安排。 还有,如果你的音乐里出现了一些错误和缺陷,音序器还可以使用相应的编辑器详细编辑事件条。
   有一些功能强大的音序器开可以缩混各个音轨: 提升或降低音轨的音量,改变左右相位,加入混响或延时效果。如 CubasisGO ! Cubase VST 甚至可以使用内部的虚拟合成器实时演奏。 当你完成了整个歌曲的制作以后,你可以把它存在硬盘里制作成一张 CD 或是把它转换成一个 MP3 文件。 音轨越多不一定越好7.KiloBits PerSecond --千位/秒VBR:Variable Bit Rate. QoS class defined by the ATM Forum for ATM networks. VBR is subdivided into a real time (RT) class and non-real time (NRT) class. VBR (RT) is used for connections in which there is a fixed tim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amples. VBR (NRT) is used for connections in which there is no fixed tim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amples, but that still need a guaranteed QoS. Compare with ABR, CBR, and UBR .什么是VBR(Variable Bit Rate,可变比特率)?  也称为动态比特率编码,使用这个方式时,你可以选择从最差音质/最大压缩比到最好音质/最低压缩比之间的种种过渡级数,在MP3文件编码之时,程序会尝试保持所选定的整个文件的品质,将选择适合音乐文件的不同部分的比特率来编码。主要优点是可以让整首歌都能大致达到我们的品质要求,缺点是编码时无法估计压缩出来的文件大小。现在推出的MP3机大部分都支持VBR了,不过有些机器虽然能够播放VBR格式的歌曲,但是不能够正确显示播放时间,目前许多高品质MP3都是采用VBR编码的,因此在选购的时候要注意MP3随身听对VBR的支持是否有效。 8.采样率、比特率越大,音质越好,不过体积会变大体积和音质没有直接关系,要看压缩方式音轨和音质没有多大关系9.一般音乐无须设置,制作方法你可以使用meadia player10的翻录功能,把CD的音乐转换成mp3,存放在自己电脑里。10.常见的声音格式有多种多样包括WAV、MIDI、MP3、RA、MP4等。我们该如何实现各种声音格式间的转换呢?如果你仔细看看每个音频之间的关系,你会发现,最常用的就是WAV文件,所以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各种格式与WAV格式之间的转换,再借助WAV这个桥梁实现格式间的转换。为了达到这种转换目的,根据不同的格式有不同的工具。首先,我们来谈谈几个“通用”的工具。   首先要说的是最简单的方法——WinAmp。几乎每个人都安装有WinAmp,那么我告诉你,只要WinAmp能播放的音频格式,就可以通过它的“Output Plugin”中的“Disk Writer Plugin”输出为WAV文件。   另外可以达到转换目的的是使用音频编辑软件,比如CoolEdit之类的软件,一般这些软件都支持读取多种音频格式。比如CoolEdit就可以支持SAM、WAV、IFF、SVX、AIF、SND、VOX、DWD、AU、SND、VCE、SMP、VOC、VBA等多种格式。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借助豪杰新出的“音乐工作室”如何实现音乐格式转换吧。鼠标单击“开始→豪杰超级音乐工作室→音乐格式转换器”。   1、打开左侧“树型文件列表”内音频文件所在目录。右侧“源文件”区显示所有音频文件名。   2、鼠标左键双击“源文件”区的第一个.dat文件,使其添加到待转换区(如下图);   3、鼠标左键单击菜单“设置→保存为MP3”(或者单击快捷键“MP3设置”);   4、鼠标左键单击[转换]快捷键,即可开始转换了。很快,一个新的MP3文件便产生了。此软件的测试版目前可在豪杰站点.herosoft下载。   除了以上几个通用的格式转换工具以外,针对具体的文件格式,有不同的转换工具。而且,针对不同的格式转换,有的甚至有很多种软件。当然,在这里,我也只能针对常见的格式来进行说明。   WAV→MIDI   常见的转换工具分别是:Gama、wavmid32、Digital Ear、AKoff Music Composer、MIDI Recognition System等等,我们在这里只介绍AKoff Music Composer。它是一个小巧的音乐转换处理软件。集 MIDI 播放及轨迹检视、WAV→MIDI转换等功能于一身的迷你软件。有了它,您就可以轻松地获取来自麦克风、线形输入或音频 CD 等各种音源的音频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和转换,而不需要外接任何 DLL(动态链接库)文件。   MIDI→WAV   常见的转换工具为:n-Track Studio、WAVmaker、AmazingMIDI、Wingroove、Yamaha s-YXG等等。熟悉软波表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这些都是常见的软波表工具。我们这里为你介绍Yamaha s-YXG(.yamaha-xg)。YAMAHA公司出版全新的MIDI软件音源器,除了有音响般的漂亮界面之外,取样频率支持到44KHz,内建676种音色、21种鼓声,并可同时显示128声部。这个版本提供两个质谱仪共选择,可升高与降低音调、更提供循环播放、音场及乐器选择。而安装后会常驻于System Tray上、可立即启动接受播放器或选择音源驱动程式,此版为英文版本,可试用90天。   WAV→MP3   常见的转换工具是:L3enc、MPEG Layer-3 Audio Codec、RightClick-MP3、mp3creator、MPlifier。这些可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在当初将CD转换成MP3的过程中,我们都是首先将CD转换成WAV,接着再利用这些工具将WAV转换成MP3。在这些工具里,我为你推荐MP3 Creator。它不仅仅可以将WAV转化成MP3,而且可以直接将CD里的音轨抓出来并编码为MP3。   MP3→WAV   前面我们提到过WAV在Windows的应用中非常广泛,可这些WAV文件却实在不好找!刚好,这里有一个MP3比较适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MP3转换成WAV的工具。这些工具主要有:MP32WAV Professional、Mp3towav、RightClick-MP3、DART CD-Recorder、mp3decoder等等,这里,我为你介绍Mp3toWav(nj.onlinedown/soft/11820.htm)。这是一个将MP3转换为WAV的工具。主要特点如下:1.支持截段转换。也就是说你可以将MP3中的任意一小段转换为WAV,当然也支持全曲转换。2.快速高效。仅需原曲1/10不到的时间即可完成,瓶颈也许是您的硬盘。3.支持鼠标右键操作。您仅须在MP3文件上轻点右键,选择“转换到WAV”即可完成工作。4.可将MP3文件转换到指定的文件夹。5.Super Cool的界面,异常豪华。6.允许所有用户将自己的MP3网站链接加入到程序并随之传播。   WAV→CD   经常有朋友问我,能不能把自己的WAV文件刻录成CD音乐。现在只需要你拥有了AudioWriter或者DART CD-Recorder Plus这些就不是问题了。这里我为你介绍AudioWriter。AudioWriter是一个兼备了转换格式、捕捉音轨、音效编辑于一体的全方位音乐编辑软件,当然主要的目的还在于让你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CD。你可以将任何一张CD里的任何一首歌曲或任何的 WAV、MP3文件刻成CD音乐。AudioWriter本身也是一个乐曲播放软件,目前支持的格式相当多。除了上述强大的功能外,AudioWriter还可以帮你编辑所有声音文件的CD-Text,方便你做专辑的整理工作。   前面提到的这些都是常见的音乐转换,当然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会碰到诸如CD→WAV(转换工具:CDcopy、AudioGrabber、WinDAC32、Digital Audio Copy、MusicMatch Jukebox等)、WAV→RM,Ram(转换工具:Real Producer G2)、RA→WAV(转换工具:Ra2Wav、Streambox Ripper)、WAV→VQF(转换工具:Yamaha soundVQ Encoder、Audiograbber等)、RAW→WAV(转换工具:RAWtoWAV等)、MP3→CD(转换工具:MP3CD Maker, CDCOPY,MP32WAV Professional,AudioWriter,Siren Jukebox等)、CD→MP3(转换工具:MusicMatch Jukebox、cdtomp、Cdex、Ultimate Encoder、AudioCatalyst等)……很多的格式转换,那个时候你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问题,除了求助于图书以外,希望你还能灵活地使用Internet,它绝对是一个信息的海洋。 后记:呵呵,你这些问题确实有些难度,希望我给你的答案你满意,多提问题自然是好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耳朵接受外界声音刺激,在耳朵里产生听到声音的感觉,&WBR&这是正常的听觉功能。而如果外界根本没有发生声音的音源,&WBR&但主观上却感到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就是耳鸣。&WBR&耳鸣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发生在多种情况下,&WBR&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生理性耳鸣。在身体内部,血管搏动、血液流动、&WBR&肌肉收缩、关节活动、呼吸运动等,都会发生微弱的声音,&WBR&其中距耳较近者,就会感觉出这种声音。&WBR&平时由于外界有较强的声音,把这种微弱的声音掩盖了,&WBR&而没有感觉出来。但如果走进隔声室或在安静的深夜,&WBR&有时就会感觉到耳内有微弱的响声,这就是生理性耳鸣。第二种是传导性耳鸣。&WBR&此种耳鸣的原因是听觉系统的传导部分发生障碍,如外耳道肿胀、&WBR&堵塞、鼓膜穿孔、内陷、中耳炎症、粘连、硬化等。&WBR&传音障碍降低了听取外界声音的能力,&WBR&减弱了其掩盖体内所发生声音的作用,使之能感觉出来,&WBR&而成为耳鸣。再有,通过骨导传入耳内的声音,由于传导障碍,&WBR&向外逸散渠道受阻,而提高了耳内声音的感觉,&WBR&成为一种以低频为主的,象刮风似的呼呼响声。我们自己可以试试,&WBR&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就感到耳内轰轰的响声,&WBR&这就是典型的传导性耳鸣。第三种是神经性耳鸣。原因是听觉系统的感音神经部分发生障碍。&WBR&当内耳听觉感受器有病,如药物中毒、噪声外伤、美尼尔氏病等;&WBR&听神经和听觉中枢遭受外伤或发生炎症、中毒、缺血、肿瘤等;&WBR&以及颅内各种病变影响到听神经或听觉中枢时,都会出现耳鸣。&WBR&这种耳鸣多为高频性蝉鸣或刺耳的尖声。&WBR&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耳鸣,如高血压、低血压、&WBR&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而影响供血、某些疾病的毒素的影响、&WBR&精神紧张、焦虑等引起的内分泌失调等。在生活方面、休息不好,&WBR&失眠后也会有耳鸣出现。还有一些耳聋,&WBR&用当前的医疗技术条件尚搞不清楚其原因或在临床方面检查不清楚的&WBR&,称为原因不明性耳鸣。第四种是客观性耳鸣。耳鸣是主观的感觉,&WBR&但有一种搏动性耳鸣是别人也可以听到的,这叫作客观性耳鸣。&WBR&此种耳鸣与主观性耳鸣不同,它确实有音源,但音源不在外界,&WBR&而是本人耳部附近的体内。&WBR&一种音源是中耳内的小肌肉或咽部肉挛缩发出的声音;&WBR&另一种音源是血管搏动的声音。&WBR&在正常情况下血管搏动的声音是感觉不出来的,&WBR&但是当血压升高搏动声提高,或向外逸散受阻,&WBR&或发生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等疾病时,血管的搏动声就构成了耳鸣。治疗耳鸣的方法,须视造成耳鸣的原因而定,如果是好像刚刚所说,&WBR&是对各种饮食过敏,最好莫过于对自己所敏感的食物“敬而远之”。如果是鼓膜破,就唯有“修补”一途,耳内骨骼移位,&WBR&就动小手术纠正位置。因血液流通不够通顺而引起的耳鸣,&WBR&一些促进血液循环和血液带氧功能的药物,可减轻症状。&WBR&医生有时也使用补充某些维生素,&WBR&如维生素B12或矿物质如叶酸盐、锌及镁等。&WBR&医生必须根据情况医治,被耳鸣问题缠绕的,最好是延医,&WBR&不要自己胡乱配药服用。劝告患有耳鸣者,尽量放松心情,尽量不要多加理会,&WBR&有些人整天担心它会造成耳聋,有些更以为它会夺命,&WBR&实在是没必要,应好好休息,让自己睡眠充足,&WBR&避免刺激性的咖啡烟酒。耳鸣在幽静的地方显得清晰,睡房听到一些声音如车声或音乐声,&WBR&反而能减轻耳鸣的干扰。有些人被耳鸣搞到变成患有抑郁症,&WBR&需要心理医生的协助,焦虑和烦躁会使到抑郁的情况加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持球员自动切换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