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外楼厨师:每天做800碗片儿川 够不够讨给老婆的检讨书

您好,分享的企鹅
“五一”小长假不出游 努力劳动共谱劳动者之歌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祝你快乐。人为什么需要劳动?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与社会发生沟通,为了付出的快乐和收获的满足。从物质到精神,个体和群体的存在,都需要有所依托和认同。因为可依,因为认同,所以快乐。历史上为什么会有个“劳动节”?万能的百度是这样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又叫“国际示威游行日”,诞生于1889年7月,第二国际巴黎大会通过决议,规定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为什么要纪念这一天呢?因为日,美国举行了约35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示威者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芝加哥政府出动警察进行镇压,先后共有4位工人、7位警察死亡。一个诞生于阶级矛盾激化背景下的节日,已存在了100多年。人类社会进入科技高度发展的阶段,虽然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但劳动在改造人的同时,也被人改造着。如果说这些年有点变化,那应该是人们对劳动价值的物质化崇尚,影响到了人们对劳动这件事的看法。在一个岗位上,老老实实地干活,做一颗貌不惊人的螺丝钉,这样的精神受到冲击;更多的赞美被赋予头脑灵活、待人处事圆滑,在市场经济中得到巨大成功的人生“赢家”。对成功者的评价体系,将物质化的社会置于放大镜下。而生活,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一面平视的镜子,不缩小不放大。劳动有难易,劳动价值有高低,而劳动者不分贵贱。因为劳动的终极快乐,掌握在劳动者自己的手里。在这个五一劳动节,钱报记者在杭州探访几位劳动者,他们如此真实地存在,就如同看到镜中的你我。他们付出,他们也收获,这样平实的满足感,我们有多久没有遇到了?鄙视劳动是愚蠢的,仇视劳动更是愚昧的,因为放弃劳动等于放弃了受尊敬的机会。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因为从人类有历史开始,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出现过。人们在劳动,所以,人们有快乐。劳动者:邱红梅,女,39岁,江苏连云港人劳动岗位:西湖边断桥保洁员这双手,最懂断桥的美自断桥的东侧到西湖自开船码头,300多米的路段,几乎看不到一丝纸屑杂物,偶有一个烟头,也会被快速夹起,装进清洁车。不能不注意到一双手。它不大,但有力,且灵活。在断桥的上坡和下坡中,它要把住一辆电动清洁车,还要拎起捡拾垃圾的铁夹,巡视在300米之间,如同长了眼睛。同时,这双手还要为来往的游客承担导游的功能,雷峰塔在哪里?平湖秋月在哪里?它抬起一指,游客便会意。手的主人叫邱红梅。工作日上午9点,断桥上已是人群熙攘。早在4个小时前,邱红梅就骑着一辆电瓶车从雷峰塔附近的住处,来到断桥,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邱红梅今年39岁,江苏连云港人。4年前,经老乡介绍,她来到杭州,成了断桥上的一名保洁员。她应该是一天中和断桥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每天两班,从凌晨5点到中午12点,从晚上7点到10点,总共9个小时。她的手,比划了下这300米长的工作区域,仅从9点50分到10点,短短10分钟,她开了4个来回,如果发现临湖座椅旁有纸屑,她会停下,绕过草坪,将杂物捡到垃圾桶里。游客的素质越来越高,如今的断桥,垃圾并不多,但这双手从不懈怠。手往北指,北山路的大段,是邱红梅老公负责的路段,“两个人一起从老家出来,可以说说话。”说到这里,邱红梅眼角闪过一丝笑意,单位分给他们一间宿舍,就在雷峰塔的附近,“从南山路和苏堤都可以绕过来,骑电瓶车20分钟。”宿舍比较简单,没什么家具,但是有住的地方,且离工作地点近,他们很满足。这双手真心能干,之前,在台州一家工厂负责电瓶车零配件生产。虽然杭州的工作收入比台州的,并没有多出多少,每个月拿到手两千多元,但邱红梅很开心,因为“不忙的时候,可站在路边看看风景”。聊工作的时候,邱红梅喜欢边说边搭配手势,但话题转到孩子,她的手立刻垂了下来,颇有些无奈、想念和遗憾。她有3个孩子,女儿18岁,两个16岁的儿子是双胞胎,孩子们在江苏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邱红梅每年只有5天的年休假,游客多的时候是不能休的,所以,这4年,她都没有回家过年。不过,每年暑假,3个孩子都会来杭州。只是,孩子在杭州时,邱红梅夫妻俩也基本没有时间管,只任凭他们自己玩。这4年来,邱红梅带孩子玩的地方,基本也就是围西湖绕圈子。“断桥、平湖秋雨、孤山……这些景点,他们在电视上、书上都看到过,来了就去转转。”她说,她和孩子们都喜欢杭州,“没事也可以吹吹风”。聊天的功夫,就有好几位外地游客来询问邱红梅:大姐,哪里是断桥?怎么走?邱红梅用手指指大家脚下的桥,说:“就是这里!”至于缘何叫断桥,她也能讲个大概:“有积雪的时候,桥顶的雪先化,从远处看起来像断了一样。”在这300多米的来来回回中,转眼到了10点半,邱红梅的手又开始忙碌起来。接近午饭时间,游客往往要吃点零食填填肚子,这时垃圾也会多起来——这便是断桥的规律,只有和它相处最久的人才知道吧。点击下一页查看:劳动者:李龙艳,女,49岁,陕西汉中人劳动岗位:浙医二院护工病床旁的躺椅,是她在杭州的家凌晨一点,从没有拉严实的窗帘缝隙向外望去,窗外墨墨黑,偶尔星星在眨眼,李龙艳躺在躺椅上,想翻个身,但空间实在太小,只能稍微动下脚的位置。来杭州的七八年,2000多个夜晚,她都是这样度过。李龙艳,49岁,来自陕西汉中,浙医二院的护工。一把躺椅,是她的床,也是她在杭州的家。四月底的杭州,风光正好,沿着解放路,步行20分钟就能到湖滨一公园。无数个夜晚,李红艳想沿着西湖边多走几步,手机就响了,“李阿姨,你在哪里?某病区某床,要请护工。”李龙艳的“西湖游”每次都这样匆匆结束,她只能加紧脚步往回赶。病人和病人家属大多叫她“李阿姨”。护工,就是医院陪护,每天帮病人起床、洗脸、喂饭、翻身、擦身、推轮椅、泡脚、陪夜……对住院重病人、老年病人来说,护工是最亲密的伙伴。这些病人的子女大都有工作、家庭,不能24小时陪伴在身边。现在医院对护工的管理,一般会交给物业或服务公司来打理,医院负责培训和督导。入驻浙医二院的这家物业公司,大约有100多位护工在做陪护,因为需求量大,人手有时会比较紧张。来杭州七八年了,李阿姨却没有住处,每晚,她睡觉的地方,就是医院不同楼层、不同病房、不同病床前的不同躺椅。她的全部家当——装着棉被的蛇皮袋,被统一寄存在离医院不远的一间屋子里,每天下午4点取出,第二天早上8点放回去。白天因为工作繁忙,根本没时间想什么。可一到了夜晚,孤独、寂寞、思乡,躲也躲不掉。她会用自己的方式稍微化解一下,比如想着病人那么需要她。“儿子在广东打工,老公在老家教书。我呆在家里太闲,就想出去闯闯。赚钱是一方面,也是想换一种生活。”李阿姨是典型的西北农村妇女,个子比较高,身材厚实,手脚利索。有时候,夜深人静,服务的病人已经熟睡,李阿姨会回想起自己的第一个病人,那并不是一个愉快的记忆。“他是一个脾气有点古怪的老人,心脏不好,有糖尿病,儿女很少来看他。他说的萧山话,我听不懂,我说的北方话,他也听不懂,很难沟通,每天他都对我大喊大叫,干了9天后,我真的崩溃了,不想干了,但后来咬咬牙坚持了下来。”请李阿姨当护工的,大都是80岁以上老年病人的家属,他们没法天天在病床前照顾父母,往往会在办好住院手续离开前,叮嘱一句:“李阿姨,辛苦了,麻烦你上心了。”“老年人生病,儿女又不太见得着,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躺在医院里,闹点脾气也是正常的。我就把他们当成自己的长辈来伺候,这样一想,就心里舒服了。吃饭、喝水、吃药时,我会哄一哄,他们也会乖乖听话。”李阿姨说。正聊着,李阿姨手机响了,一位老病人打来的,“这位老太太,2012年的时候,和我一起在医院里过年。”当时,这位老人刚做完手术,子女在外地,没法赶过来。所以李阿姨也没办法回老家过年。年三十那天,李阿姨买了几样荤菜,对老太太说,“我们一起加个餐吧。”病房里没电视,看不了央视春晚。李阿姨就拿出手机,放了几首歌,热闹热闹,就过了年。“不回去过年,家里人挺不高兴的,说我在外面伺候别人家的老人,自己家的老人却不管。”这也是很多夜晚,李阿姨会觉得委屈的原因,在老家,一般自己的儿子娶了媳妇、生了小孩,外出打工的妇女就会回家带孙子,“我儿子今年27岁,还没结婚。我还会在杭州再干几年,干到老了,这里不需要我了,就回老家。”点击下一页查看:劳动者:夏波,男,26岁,杭州人劳动岗位:楼外楼厨师每天做800碗片儿川,够不够讨老婆7年烧了多少碗片儿川?这个问题把夏波考倒了。“每天最多烧1000多碗,最少600碗,取个中间值,就是800碗;每周休息一天,全年52个星期,那就是312个工作日;工作了7年……”“17万5千碗!”得出这个数字,夏波自己先吓了一跳。自2008年厨师学校毕业,夏波便在楼外楼当起了厨师。他每天骑着电瓶车上下班,对游人最垂涎的西湖景色早已习以为常。不论水光潋滟,抑或山色空蒙,出生于1989年的夏波,最熟稔的还是穿梭于灶台间的烈火硝烟、铁勺金戈,最拿手的还是理顺雪菜、肉丝、冬笋间的汤水羁绊。刚出道时,自然上不了大台面,夏波便被扔在后厨,烧员工餐练手。干了一年,他偷学了不少本事,被调到小灶负责炒饭、片儿川等点心;4年之后,又被擢升到副灶,他终于可以烧些“高档菜”,龙井虾仁,宋嫂鱼羹……但是贯穿这7年的却始终是那碗片儿川,“一碗面条打透半生”——当属如此。烧片儿川很简单,雪菜、肉片、笋,外加面条,即便杭城最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驾轻就熟;片儿川又很难烧,“谁都会烧,谁都知道这些原材料,完全没有秘密,但真正烧得好又有几个人呢?”夏波如此说道。“以前用的是倒笃菜,现在都用雪菜了,原因是雪菜更加有鲜味,”夏波说,“肉就是全精肉,冬笋最好,春笋也可以,都没有的话,茭白也能替代。”烧一碗片儿川只要几分钟,但是每天烧800碗则足够繁琐和劳累。早上8点半到店里,下午3点下班,夏波必须一直穿梭于烟火缭绕的灶台间。他说:“五一还好一点,只有3天假期,最辛苦的是十一,一口气7天高强度的节奏。最难受的是夏天,厨房里温度有60多摄氏度,是有一个大风扇,可没什么用处……”烧了7年的面,会继续下去吗?“现在杭州人做厨师的很少了,我们楼外楼的杭州籍师傅就我一个人。”夏波说,“作为一个杭州人,应该有义务把杭帮菜传承下去。”“现在还年轻,技术离炉火纯青还有很大距离。”小伙子对于自己还是有要求的,“我想有空再钻研下粤菜,这个派系也是博大精深。”夏波是家里独子,家就住在杭州德胜一带。“我妈已经退休了,爸爸还在上班,三个人主要开销都是我爸在支付。我的工资交给我妈管理,应该都是存起来的。”夏波笑着说,“讨老婆本钱?算是吧。”娶老婆的本钱有了,那老婆呢?“刚认识一个女孩子,大概明年会结婚。”说到个人问题,夏波乐了,随即拿出手机,给记者看照片,“她在高铁上工作,漂亮吧?”怎么追到的?难道是因为片儿川?“怎么可能啊。我们两家就住一个小区,是小区棋牌房的老板娘介绍的。”夏波笑着说,“女孩子的妈妈说让我放开手脚追她女儿,她全力支持我。”难道未来丈母娘吃过你烧的片儿川?“哪有,可能她去调查过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搓麻将,还比较安稳本分吧。”婚礼在哪里办?“肯定是在楼外楼!”夏波笑着说。点击下一页查看:劳动者: 卢沁元,女,24岁,嘉兴人劳动岗位:“快的”调度员没空打扮的姑娘,因为工作而“话痨”眼前的女孩子,身高1.6米左右,染成咖啡色的头发在脑后束成一把马尾,皮肤很白,几乎没有化妆,只是浅浅地刷了一层睫毛膏。说话时,她会习惯性地把眼睛睁大,看上去像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女孩叫卢沁元,1991年生,嘉兴人。她是网络叫车系统“快的”的调度员。一叠文件、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本台历、一只计算器、一个保温水杯再加一个《冰雪奇缘》里的雪宝公仔,占据卢沁元小小的办公桌。桌边还有一只苹果和一只梨,“这是昨晚的餐后水果。”她说。虽然公司的上班时间是9:10到晚上6:30,但卢沁元昨晚又加班了。“忙起来的话有时候晚上12点了都还在讨论、开会。”她说,“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其实没有明确的办公地点,因此,工作随时随地都会找到你。”不管加班到多晚,早晨8点,卢沁元一定要起床的:“因为9点半大家基本都到了之后,10点开始就会有大大小小的沟通要做。我们经常回到家里倒头就睡,第二天一醒就赶来上班,虽说女孩子都爱漂亮,但我们基本上是没时间打扮,有时间还是会选择多睡一会儿……”卢沁元说,她其实也有点羡慕那些可以化着妆漂漂亮亮去上班的女孩子。说完,她摸了摸脸,嘀咕了一句——“最近加班有点多,皮肤都变差了啊……”很多人一直以为“出租车调度员”的工作,就是在无休止地拨打和接听电话,然而,卢沁元告诉我,现在,乘客发单和司机接单这样简单而传统的机械作业,都已经化作代码,被电脑程序取代。狭义的“调度员”工作在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是不存在的。“但我确实也是‘调度员’,或者说,整间公司就是一个调度中心。”卢沁元说,“虽然大家的职位不同,但做的所有的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调度,就是‘让每个乘客能打到车’。”在公司里,卢沁元的职位名称叫做“用户运营”。要做这份工作,首先得把自己放在乘客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公司有打车补贴,我们所有的员工基本都是打车上下班。大家现在的习惯是收拾整理包包的时候开始叫车,等收拾完坐电梯下楼时车已经在等了。”卢沁元也是一样,“不过因为是运营,需要一直去了解客户端有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求没有被发现,结果现在慢慢地已经没有办法把生活和工作分开了。有时候想想一天的工作,大概是从上班出门打上车后就开始,然后下班打车回到家之后,才能算结束吧。在车上,我会一直问司机,使用客户端遇到过哪些问题,哪些乘客提出过哪些问题,遇到喜欢聊天的司机还好,要是遇到不喜欢说话的就被嫌弃了。”这份工作让卢沁元变得像“话痨”。但是,就在这样的聊天中,客户端的功能一天天地完善了起来:“比如之前我们设计的司机与乘客的语音沟通,是像微信一样要一直按住说完松手的。而之后有司机提出,他们要开车,不可能一直按住,所以现在,这项功能就变成了按一下说话,说完再按一下就可以发送;比如从很多乘客的订单数据里,我们发现很多人其实就是上班下班两个定点。如果每次打开客户端都要重新输入这些地点会很麻烦,所以我们又开发了一键发单的功能,只要你设置好家与工作单位的地址,之后只要按一个键就可以发送你的订单。”对于卢沁元而言,现在这份工作,是5年前,刚刚去天津读大学选择传播专业时所没有想过的:“真的,以前从来没想过,我一个文科生,会去做数据分析。”“这份工作最初打动我的是因为杭州一直很难打车。有时候,我明明在路边招手,却被司机忽略了。”卢沁元说,“我想有这种需要的肯定不止我一个,那么这个工作就是有意义的。”卢沁元说,虽然工作辛苦,但每天依然都能保持着“打鸡血”的状态。至于为什么,她举了一个例子:“今年春节,我妈妈去参加同学会的聚餐。正好我们公司年末福利发了一些打车券,当时我给妈妈叫了车,让她体验了一把‘出门有人送,回来有人接’的专属司机体验。把她那帮60后的同学们都震惊了。也就是在那时候,我父母也终于意识到我在做的是一件多么有意义,而且多么有用的事。”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jimmyj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茭白炒牛肉(图)
  原料:茭白、牛肉,鲜红椒,食用油、食盐、生粉、酱油适量。
制作方法:将茭白撕去外皮,清洗干净切成细长条;牛肉和红椒都切相同形状的长条,分装好备用;牛肉用少许食盐、酱油、生粉充分拌匀腌制半个小时;锅烧热放油,加入牛肉炒至变色盛出;余油放茭瓜和红椒翻炒,倒入牛肉拌匀即可。
张毕荣 整理
作者:张毕荣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投稿热线:5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楼外楼厨师:每天做800碗片儿川 够不够讨老婆
  劳动者:夏波,男,26岁,杭州人
  劳动岗位:楼外楼厨师
  每天做800碗片儿川,够不够讨老婆
  7年烧了多少碗片儿川?这个问题把夏波考倒了。
  &每天最多烧1000多碗,最少600碗,取个中间值,就是800碗;每周休息一天,全年52个星期,那就是312个工作日;工作了7年&&&
  &17万5千碗!&得出这个数字,夏波自己先吓了一跳。
  自2008年厨师学校毕业,夏波便在楼外楼当起了厨师。他每天骑着电瓶车上下班,对游人最垂涎的西湖景色早已习以为常。
  不论水光潋滟,抑或山色空蒙,出生于1989年的夏波,最熟稔的还是穿梭于灶台间的烈火硝烟、铁勺金戈,最拿手的还是理顺雪菜、肉丝、冬笋间的汤水羁绊。
  刚出道时,自然上不了大台面,夏波便被扔在后厨,烧员工餐练手。干了一年,他偷学了不少本事,被调到小灶负责炒饭、片儿川等点心;4年之后,又被擢升到副灶,他终于可以烧些&高档菜&,龙井虾仁,宋嫂鱼羹&&但是贯穿这7年的却始终是那碗片儿川,&一碗面条打透半生&&&当属如此。
  烧片儿川很简单,雪菜、肉片、笋,外加面条,即便杭城最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驾轻就熟;片儿川又很难烧,&谁都会烧,谁都知道这些原材料,完全没有秘密,但真正烧得好又有几个人呢?&夏波如此说道。
  &以前用的是倒笃菜,现在都用雪菜了,原因是雪菜更加有鲜味,&夏波说,&肉就是全精肉,冬笋最好,春笋也可以,都没有的话,茭白也能替代。&
  烧一碗片儿川只要几分钟,但是每天烧800碗则足够繁琐和劳累。
  早上8点半到店里,下午3点下班,夏波必须一直穿梭于烟火缭绕的灶台间。他说:&五一还好一点,只有3天假期,最辛苦的是十一,一口气7天高强度的节奏。最难受的是夏天,厨房里温度有60多摄氏度,是有一个大风扇,可没什么用处&&&
  烧了7年的面,会继续下去吗?
  &现在杭州人做厨师的很少了,我们楼外楼的杭州籍师傅就我一个人。&夏波说,&作为一个杭州人,应该有义务把杭帮菜传承下去。&
  &现在还年轻,技术离炉火纯青还有很大距离。&小伙子对于自己还是有要求的,&我想有空再钻研下粤菜,这个派系也是博大精深。&
  夏波是家里独子,家就住在杭州德胜一带。&我妈已经退休了,爸爸还在上班,三个人主要开销都是我爸在支付。我的工资交给我妈管理,应该都是存起来的。&夏波笑着说,&讨老婆本钱?算是吧。&
  娶老婆的本钱有了,那老婆呢?&刚认识一个女孩子,大概明年会结婚。&说到个人问题,夏波乐了,随即拿出手机,给记者看照片,&她在高铁上工作,漂亮吧?&
  怎么追到的?难道是因为片儿川?
  &怎么可能啊。我们两家就住一个小区,是小区棋牌房的老板娘介绍的。&夏波笑着说,&女孩子的妈妈说让我放开手脚追她女儿,她全力支持我。&
  难道未来丈母娘吃过你烧的片儿川?&哪有,可能她去调查过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搓麻将,还比较安稳本分吧。&
  婚礼在哪里办?&肯定是在楼外楼!&夏波笑着说。
今日城市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婆检讨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