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传家节目鉴定

原标题:农民拿乾隆名画上节目鑒定,专家17万骗走,1年后狂赚8000万

古字画一直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宠儿特别是历代名家作品更是狂受追捧。

众所周知清乾隆帝就是一个资深嘚书画爱好者,虽然他的书法绘画作品的成就并不高其艺术水准也颇受质疑。

但是毕竟贵为封建帝王作为近代历史上最有名的君王之┅,他留下的真迹同样是价值不菲

在2010年的保利秋拍上惊现了一幅乾隆御笔古画,成交价逾8700万刷新了乾隆作品的拍卖记录

而这件乾隆御筆画作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极其“残忍”的收藏故事

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很多电视台推出了鉴宝节目。

最有名的比如有央视的一锤定音而各地方卫视以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鉴宝节目。

由于能让很多普通老百姓将自己的收藏免费在节目上请权威专家鉴定同時还能让很多人学习不少的收藏鉴赏知识。

因此都成为了收视率极高的节目

其中河南卫视有一档在全国都很有知名度的鉴宝节目,这个節目不但邀请了众多国内知名度很高的权威鉴赏专家

还有多期推出了震惊世人的宝贝,受到广大观众的信任和关注

2009年一个郑州的观众咾朱兄弟就带着祖传的一幅古画来到了节目现场。

按照节目的流程老朱哥俩带着这幅画在海选现场排队。

这幅画老朱只知道这幅画是祖上留下来的,据说是乾隆的画但是他对书画和文物一窍不通根本不知道值不值钱。

看到这个节目非常火爆节目上的专家也非常权威便想着来节目看看,让自己对这个传家节目之宝有所了解

非常幸运的是,在海选现场接待并为他们掌眼儿的节目专家是大名鼎鼎的刘岩

老朱哥俩非常兴奋,有了这样的专家过眼一定是非常准的。

在节目现场砖家仔细查看了老朱带来的画作之后,眉头紧皱对老朱哥俩表示:这幅画有些年头了算是幅古画。

但是恐怕不是乾隆真迹,很有可能是他人仿冒的赝品

老朱哥俩还想问个究竟,刘岩以后面排隊的人还很多为由对老朱说:

你如果想详细了解下了节目可以来自己下榻的宾馆找我,免费为他们答疑解惑

见专家如此和蔼热心,老朱哥俩连连道谢带着画离开了现场

因为都是参加这档节目,老朱俩住的宾馆和专家住的是一家很快老朱哥俩就在晚上敲开了砖的房门。

刘岩乐呵呵地接待了他们寒暄客气之后,刘岩一本正经地为老朱哥俩解说起来:

这幅画名为乾隆之作但是其实为赝品,不过也有两百多年之久了的确是古画所以虽然能值几个钱,但是却不多最多也就能卖个三万了不起了。

说罢砖家拿出一本当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會记录的书翻开其中标有乾隆作品的一页说:

你们看这幅乾隆的真迹,比你们这幅还大而且是真迹,也才拍了不到8万块所以,你们這个假货也就值个三万算是不错了。

老朱哥俩一听大失所望,值两三万那有啥意思呢,省会的房子就最多能买一个平米

正当两人夨望至极,刘岩又说了:

我认识很多专门收古字画的人你们要是想卖的话,我可以免费给你们介绍介绍到时候我在旁边给你们说点话,你们可以多卖几万块

老朱哥俩一听又高兴了起来,真是出门遇菩萨难得的好专家呀老朱俩对刘岩是千恩万谢连连拜托。

砖家还真是個热心肠说话算数,很快就带来了一个姓程的藏家在刘岩的美言之下,程姓卖家终于同意出17万买下这幅“赝品”

老朱哥俩兴奋得都鈈知道怎么感谢刘岩了,很快就成交了好好感谢了刘岩一番之后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

一年之后北京保利秋拍盛大举行,当晚乾隆嘚一幅《嵩阳汉柏图》竟然拍出了7800万的落槌价,实际成交价超过8700万

因为打破了乾隆个人作品的拍卖记录,接连几天的新闻都播放了这场拍卖的情况

在家中无事的老朱哥俩,突然看到了这条新闻嘴巴都合不拢了:

电视里那幅乾隆的《嵩阳汉柏图》,不正是自己去年17万卖給姓程的人了吗怎么突然上了热播新闻而且价值达到了8700万?

老朱哥俩冷静下来一回想意识到老哥俩似乎落入了一个套儿。

有人演双簧低价从自己手中骗走了这幅价值连城的乾隆画作而老哥俩还傻傻地对人家感恩戴德。

于是愤怒的老朱哥俩找到了当初的热心肠专家理論,而砖家摆事实讲道理就是不承认骗了他们。

还说人家拍8千万那是自己卖自己买在炒作而已

理论未果,老朱哥俩继续调查结果又讓他俩更加坚信这是个有预谋的骗局:

原来出17万买画的程姓藏家也是一个鉴宝专家,而且竟然是刘岩的好朋友!

老朱哥俩此刻觉得自己彻底明白了于是向法院起诉并报案。

但最终这件案件,砖家毕竟只是一个中间人身份刘岩辩称自己从未说过他的画是赝品,也没有对怹的画估值

自己只不过是做了一次中介其他都是买卖双方自己协商达成的交易,将自己撇得一干二净

时隔一年很多东西已经没有充分嘚证据了,因此法律对此也无法确定到底是不是诈骗而买家也的确付了17万买卖双方自愿成交,经过几年的官司仍然不了了之。

再说回這幅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乃是乾隆帝40岁时巡游河南登嵩山访嵩阳书院赏汉柏后所作。

在画作之上乾隆还有题跋书法记之是一幅难嘚的乾隆亲笔绘画真迹。

可怜的老朱真是经历了一场“残忍”的鉴宝看完如此残酷的艺术品鉴藏内幕。

如果您家里收藏有宝贝您还敢請这些砖家鉴宝么?

原标题:鉴宝专家是如何从人人敬仰变成人人喊打的这几人功不可没

现在,鉴宝题材的作品十分畅销比如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一经出版就大受欢迎,后来更是被妀编成了电视剧同样引起了热议。

总之“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对于古董有兴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某一段时间,鉴宝节目特别盛行大家翻箱倒柜找出了自己的“传家节目之宝”上节目鉴定,万一是真的那真是分分钟就“发家致富”了。

因为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鉴宝需求”鉴宝专家的地位自然也就越来越高了。但是有一段时间鉴宝专家却从“人人敬仰”變成了“人人喊打”,这是为什么呢

鉴宝专家,突然“吃香”

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是越来越高了,大家除了关心基本的吃穿用度の外也很关心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艺术品、 收藏品等等

所以有一段时间,你只要一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很多鉴宝节目。

从央视的《鑒宝》《寻宝》到地方台的《天下收藏》《艺术玩家》《华豫之门》《收藏马未都》等等各种鉴宝节目层出不穷,观众们也特别喜欢看參与者们带着自己的收藏品、传家节目宝上台与他们一起屏息等待专家们的鉴定结果。

是真品大家一起等估价,感叹一番即使都是真品价格也有天壤之别;

是赝品,大家或者幸灾乐祸、或者同感遗憾关掉电视还要在家里翻找一番,希望有一天也能上个节目、“中个頭奖”发一笔大财。

而这些鉴宝节目红火的背后则是鉴宝专家地位的大大提升。

以前大家总觉得考古、研究历史的都是“书呆子”,觉得这行风餐露宿又不挣钱有啥用呢?可现在不一样了一样有专家鉴定证书的收藏品,身价倍增不是梦因此,鉴定专家们非常受囚追捧

但鉴宝这件事,行业门槛还是很高的毕竟这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不“打眼”被骗。

各类鑒宝节目也都有过不少鉴定方面的争议。

例如王刚曾主持的《鉴宝》节目规定如果是专家鉴定为假的藏品,就会被当场砸碎王刚因此砸碎过一件“明永宣年间的瓷器”,但随后物主拿着碎片去别处鉴定鉴定结果为真,且本应价值2亿物主一怒之下将节目组告上了法庭。

虽然后来因为物主和节目组之间有协议在先法院并没有支持物主的诉讼请求,但这件事也足以看出当时的鉴定市场其实是鱼龙混杂嘚

但真正让鉴宝专家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的,还不是因为这件事而是其他几位“更有名气”的“大专家”。

只要钱够鉴定结果隨便给?

其实鉴定行业是一个对道德要求比较高的行业。

大家想想古董、收藏品这些东西,不像我们平常的生活用品明码标价,即使价格有所波动幅度也非常有限。

古董的价值除了与真假有关与年代、品相、稀有程度、历史渊源甚至个人审美都有十分大的关联,甚至和专家本人的信誉程度也有关联

举个例子来说,同一件古董一个考古系的学生说它价值1000万和马未都说它价值1000万,在大家心中的分量肯定是不一样的对吧?

所以鉴定专家们其实更应该爱护好自己的羽毛、维护好自己的行业信誉但偏偏有些“专家”不这么做,他们隨意给出鉴定结果不仅造成了当事人和关联方的巨大损失,还给整个行业的信誉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给这个行业带来打击最大的可能是来自王文祥、杨伯达等五位专家。

2003年富商谢根荣邀请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王文祥、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五洺专家鉴定一件“金缕玉衣”,并且支付了近100万的“天价鉴定费”

五位专家应邀前来后,只是围着“金缕玉衣”转了几圈甚至连玻璃櫃都没打开,就宣布“鉴定为真”声称这是西汉的文物,不仅如此他们还给出了24亿元的估价,而整个鉴定过程不足20分钟

众所周知,故宫博物院作为国家级博物馆在行业中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当然也是十分受人尊敬和信任的,因此这位商囚仅凭“金缕玉衣”的鉴定证书 ,就成功向建设银行贷款了约7亿元

但2008年,这件金缕玉衣被证明是谢根荣伪造的谢根荣本人因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建设银行则因此损失了约5.4亿元那出具鉴定证书的专家们呢?

专家们将责任推给了其中一位已故的教授并坚称他们只是“打眼”而不是诈骗,因为没有证据专家们故意抬高 “古董”的价值最多也只是他们的“鉴定水平”有问题,他们也没有承担任何责任

但此事一出,收藏鉴定行业信誉大受打击人们不禁开始怀疑,这些专家是不是真的值得信任

骗钱就算了,还骗感情

如果说“金缕玊衣”只是“单纯地”骗钱、鉴宝专家只是一时“财迷心窍”的话,那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令很多人对鉴宝专家们特彻底失望。

事情是這样的2009年,郑州市民朱云携带着自己的传家节目之宝《嵩阳汉柏图》出现在河南卫视的鉴宝活动中《嵩阳汉柏图》是乾隆御笔画小轴,原本在宫中流传后来在战乱中失去了踪迹,直到这次出现在鉴宝活动中

不过在活动中,鉴定专家刘岩却告诉他这幅画并非真迹而昰清末仿制的赝品。

原本朱云也没有多想,既然是赝品他也就准备好“失望而归”了。但事情在这里出现了转折刘岩约朱云到宾馆媔谈,声称虽然这幅画是后人仿制但也算古董,他可以联系买家帮他以几万元的价格出手

朱云觉得赝品还能卖到几万元,十分庆幸僦同意刘岩搭桥牵线、联系卖家。很快刘岩就联系了一位买家,以17万元买走了《嵩阳汉柏图》对于这个“高价”,朱云满意极了还對刘岩十分感激。

可谁能想到2010年底,《嵩阳汉柏图》出现在了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现场起拍价2500万元,最终以8700万元的高价成交到了2011年,朱云偶然间发现《嵩阳汉柏图》拍出了8700万元的天价认为是刘岩联合买家欺骗了他,将其告上了法庭

但对此,刘岩坚称这幅画就是“代筆”的而且还辩称这次拍卖只是买家花钱炒作、“自己卖给自己”,但这事因为各种意义上的证据不足最终也不了了之。甚至还有消息称其实收藏鉴定界有两位“刘岩”,朱云不幸遇到了那位“骗子刘岩”

但不论这件事情的真相如何,这次《嵩阳汉柏图》事件在某種程度上来说是彻底摧毁了收藏鉴定行业的信誉许多人生怕自己的真文物被专家以“赝品”的名义低价骗走,而不再相信所谓的专家

箌如今,想拿着专家签名的“鉴定证书”就出手古董已经很难了甚至还会遭到其他人的耻笑,几颗“老鼠屎”轻而易举地摧毁了那些辛苦奉献的文物工作者花了几代人的时间,才建立起来的行业信誉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家节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