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谱子词曲作者

当前位置: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A、苏轼 B、李清照C、辛弃疾 D、陆游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主要考查你对&&宋词和元曲&&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宋词和元曲
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被称为长短句。词源于民间,始于唐朝,兴于五代,而盛于两宋。由于两宋在词的发展上达到巅峰,因此,词多被称为“宋词”。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剧把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散曲是当时北方地区的流行歌曲。宋词繁荣的原因:1.宋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队伍的扩大,人们的思想感情更加丰富,只用韵律及严的诗歌已经不能充分表达,于是词这一形式广为流行。2.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很尖锐,使得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比诗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在他们手中,词被用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写作特点: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南唐后主李煜: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973年,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此时的李煜仍对宋王朝抱有幻想,希望通过纳贡保全自己父兄的基业,一面派兵消极抵抗,一面向宋太祖求和。然而,宋太祖却提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宋军攻破金陵,俘虏了李煜,南唐灭亡。可以看出,李煜的政治生涯及其惨淡,和他性格软弱,优柔寡断有关系,然而也这是这样的性格,造就了他辉煌不朽的诗词。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其中以《虞美人》最为著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李煜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但是,他的那些不朽的著作流传下来,被一代代人千古传诵。
发现相似题
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41177461538861151461481935501《大江东去》词曲赏析--《文学教育(中)》2010年12期
《大江东去》词曲赏析
【摘要】:本文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赏析《大江东去》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试图一窥大江东去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J614.9【正文快照】: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一个种类,它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现代作曲家、歌唱家根据原诗词重新配乐演唱,将唐、宋诗词中的精品演绎成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美学价值。其中,青主的《大江东去》古典诗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晴;[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依琪;[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张晓农;[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牛龙菲;[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蔡仲德;[J];人民音乐;1989年04期
乔惟进;[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王艳梅;;[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夏小燕;[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冯长春;[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冯长春;[J];中国音乐学;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珊铭;;[J];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陈芳;;[J];文学教育(中);2010年12期
蔡仲德;[J];中国音乐学;1995年03期
邓四春;[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3年03期
梁琦;柴莺;;[J];北方音乐;2011年03期
邓四春;[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2年02期
徐冬;[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冯长春;[J];音乐研究;2003年04期
齐斌;;[J];音乐生活;2005年08期
音璠;[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邓四春;[N];音乐周报;2001年
邓四春;[N];音乐周报;2001年
梁茂春;[N];音乐周报;2003年
刘雪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梁茂春;[N];中国文化报;2002年
鲁成文;[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李岩;[N];光明日报;2001年
徐宁 董晨;[N];新华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丽萍;[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柴丽华;[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苏华;[D];山东大学;2008年
高晓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李晴;[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王希若;[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张云霞;[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李道春;[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邓兰;[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大江东去全诗 - 诗词名句
欢迎访问老和网悦读频道!我们还推荐你访问:
大江东去全诗
老和网诗词名句悦读 Apr 27, 2015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1、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2、大江:指长江。
  3、淘:冲洗,冲刷。
  4、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5、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6、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7、雪:比喻浪花。
  8、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9、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10、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11、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12、樯橹(qi&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佑刻本,作&强虏&。延佑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13、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14、&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花白的头发。
  15、一尊还(hu&n)酹(l&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16、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诗意: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
  本篇是苏词中具有豪雄气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
  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即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风流人物&,指出色的英雄人物。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人道貌岸然是&意谓&据人们讲&。周瑜大败曹兵的赤壁战场究竟在哪儿,向来众说纷纭,现一般认为是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也有说是在蒲圻县西北的,苏轼在此不过是姑且借景怀古以抒感而已。&周郎&,即周瑜。以下&乱石&三句,集中写赤壁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歇拍二句,总结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谨&&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集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但苏轼在如此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所以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六句就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公瑾&,周瑜的字。&小乔&,乔公的幼女,嫁给了周瑜。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刻划,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一句,既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同时也是在向人们暗示: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方能使东吴保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否则难免出现如诗人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就强调了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纶巾,青丝带的头巾。《三国志&蜀志》说诸葛亮同司马懿交战时&葛巾毛扇,指麾三军&,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是写的诸葛亮。但是,这种装束也是三国六朝时期儒将常有的打扮,苏轼移用来刻画周瑜,以表现他临战的从容镇定,这样理解不会割裂周瑜的形象,且符合上下文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过程。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员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这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边疆危机的确良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呵!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塑造导演这一战争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感情契机。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牾,所以,当词人一量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叹光阴虚度,而无可如何地归结为以酒浇愁了。虽然词的结尾调子失之低沉,但这也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就艺术表现的角度而言,这种故作超旷的写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苏词的独特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关西大汉手持琵琶、铁绰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偏见,其中不无微词,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热门诗词名句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合唱《大江东去》艺术特色
由青主作曲,瞿希贤老师改编的合唱作品《大江东去》是我国最早运用古诗词改编的合唱作品,它是我国近代最早艺术歌曲的代表作,被后人堪称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经典先河之作。本文在借鉴和参考大量有关学者对该作品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析合唱旋律特点、钢琴伴奏的作用及指挥手势的合理编排。主要在歌曲指挥手势的编排上开展探讨自己新的视角和观点,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和特殊字的编排上详细论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自己的实践排练经验,在作品的情感处理上有自己的特殊处理方法。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运用手势变化来表现作品的内在情感。试图使这首经典合唱作品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词曲作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文档简介
&&歌曲的词曲作者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娜意大利歌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