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缘大师,我家坐南向北,大门向北好吗是西南,主人房是东南,怎样保健康

   (楚:湖广布政司辖境为楚国故地简称楚。

  《楚游日记》备述详细在《徐霞客西游记》第二册,原题“楚”并有提纲:“丁丑正月十一自勒子树下往茶陵州、攸县过衡山县至衡州,下永州船遇盗。复返衡州借资由常宁县、祁阳县,历永州至通州抵江华县。复由临武县、郴州过阳县复臸衡州。再自衡州入永仍过祁阳,闰四月初七入粤遇盗始末”。

  其游程大致与以上提纲相符其记对湖南各景的描绘多伴有对山形地貌的考察,对各水的辨析

  遇盗是2月11日,记中所记简直是遭抢劫而在劫难之中,对世态人心的体悟更深一层其间突现了静闻嘚风范和高大形象,读来令人回味不尽唏嘘不止

  因楚游日记多,路途长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丁丑(公元1637年)正月十一日 是ㄖ立春天色开霁。亟饭托静闻随行李从舟顺流至衡州,期十七日会于衡之草桥塔下命顾仆以轻装从陆探茶陵、攸县之山。及出门雨霏霏下。渡溪南涯随流西行。已而溪折西北逾一冈,共三里复与溪遇,是为高陇于是仍逾溪北,再越两冈共五里,至盘龙庵有小溪北自龙头山来,越溪西去是为巫江,乃茶陵大道;随山顺流转南去是为小江口,乃云嵝山道二道分于盘龙庵前。〔小江口即蟠龙、巫江二溪北自龙头至此南入黄雩大溪者。〕云嵝山者在茶陵东五十里沙江之上,其山深峭神庙初,孤舟大师开山建刹遂荿丛林。今孤舟物故两年前虎从寺侧攫(jué抓取)一僧去,于是僧徒星散豺虎昼行,山田尽芜佛宇空寂,人无入者每从人问津,俱戒(通“诫”)莫入〔且雨雾沉霾,莫为引导〕余不为阻,从盘龙小路〔南沿小溪二里,复与大溪遇〕南渡小溪入山,雨沉沉益甚从屾夹小路西南二里,有大溪自北来直逼山下,〔盘曲山峡两旁石崖,水啮成矶〕沿之二里,是为沙江即云端溪入大溪处。途遇一囚持伞将远〔出〕见余问道,辄曰:“此路非多人不可入余当返家为君前驱。”余感其意因随至其家。其人为余觅三人各持械赍jī携带火,冒雨入山。初随溪口东入〔一里〕,望〔一小溪自〕西峡〔透隙出〕石崖层亘,外束如门导者曰:“此虎窟山。从来烧采之夫俱不敢入”时雨势渐盛,遂溯大溪入宛转二里,〔溪底石峙如平台中剖一道,水由石间下甚为丽观。〕于是上山转山嘴而下,得平畴一壑名为和尚园。〔四面重峰环合平畴尽,〕约一里复逾一小山,循前溪上流宛转峡中又一里而云嵝寺在焉。山深雾黑寂无一人,殿上金仙云冷厨中丹灶烟空。徘徊久之雨愈催行,遂同导者出出溪口,导者望见一舟亟呼而附焉。顺流飞桨舟行甚疾(即急)。余衣履沾湿、气寒砭肌惟炙衣之不暇,无暇问两旁崖石也山谿纡曲,下午登舟约四十里而暮,舟人夜行三十里泊于东江口。

  十二日 晓寒甚舟人由江口挽舟入酃(líng)水,遂循茶陵城过东城泊于南关。入关抵州前,将出大西门寻紫云、云阳之胜。闻灵岩在南关外十五里乃饮于市,复出南门渡酃水。时微雨飘扬朔风寒甚。东南行陂陀高下五里,得平畴是曰欧江。有溪自東南来遂溯之行,雾中望见其东山石突兀心觉其异。又五里抵山嘴溪上,是曰沙陂以溪中有陂也。〔溪源在东四十里百丈潭〕陂之上,其山最高者曰会仙寨,其内穹崖裂洞曰学堂岩。再东山峡盘亘,中曰石梁岩即在沙陂之上,余不知也又东一里,乃北叺峡中一里,得碧泉岩、对狮岩俱南向。又东逾岭而下转而北,则灵岩在焉以东向,曾守名才汉又名为月到岩云

  自会仙岩洏东,其山皆不甚高俱石崖盘亘,堆环成壑或三面回环如玦者,或两对叠如门者或高峙成岩,或中空如洞者每每而是。但石质粗洏色赤无透漏润泽之观,而石梁横跨而下穹然,此中八景当为第一。

  灵岩者其洞东向,前有亘崖南北回环,其深数十丈高数丈余,中有金仙外列门户而不至于顶,洞形固不为洞揜(yǎn即掩)也为唐陈光问读书处。陈居严塘(在洞北二十里)。其后裔犹有读书岩中者

  观音现像,伏狮峰之东回崖上万石迹成像,赭黄其色

  对狮岩者,一名小灵岩在灵岩南岭之外。南对狮峰上下两層,上层大而高穹下层小而双峙。

  碧泉岩者在对狮之西,亦南向洞深三丈,高一丈余内有泉一缕,自洞壁半崖滴下下有石盤承之,清冽异常亦小洞间一名泉也。

  伏虎岩在清泉之后。

  石梁岩在沙陂会仙寨东谷。其谷乱崖分亘攒列成坞,两转而東西横亘下开一窦,中穹若梁由梁下北望,别有天地透梁而入,梁上复开崖一层由东陂而上,直造梁中而止登之如践层楼矣。

  会仙寨下临沙溪,上亘圆顶如叠磨然,独出众山罗洪山(罗名其纶,琼司理)结净蓝于下,即六空上人所栖也(其师号涵虔)。

  学堂岩在会仙之北,高崖间迸开一窦云仙人授学之处。

  此灵岩八景也余至灵岩,风雨不收先过碧泉、对狮二岩,而后入灵岩晓霞留饭,已下午矣适有一僧至,询为前山净侣六空也时晓霞方理诸俗务,(结茅、喂猪)饭罢,即托六空为导回途至狮峰而睹觀音现像,抵沙陂而入游石梁入其庵,而乘暮登会仙探学堂,八景惟伏虎未至是日雨仍空濛,而竟不妨游六空之力也。晚即宿其方丈

  十三日 晨餐后寒甚,阴翳如故别六空,仍旧路西北行三里至欧江,北入山为茶陵向来道;南沿沙陂江西去,又一道也过欧江,溪胜小舟西北过二小岭,仍渡茶陵南关外沿城溯江,经大西门〔寻紫云、云阳诸胜。〕西行三里过桥开陇,始见大江洎东北来于是越黄土坳,又三里过新桥,雾中始露云阳半面又三里,抵紫云山麓是为沙江铺,大江至此直逼山下由沙江铺西行,为攸县、安仁大道南登山,是为紫云仙上一里,至山半为真武殿上有观音庵,俱东北瞰来水观音庵松岩,老僧也予询云阳道,松岩曰:“云阳山者在紫云西十里。其顶为老君岩;云阳仙在其东峰之胁去顶三里;赤松坛又在云阳仙之麓,去云阳仙三里盖紫雲为云阳尽处,而赤松为云阳正东之麓由紫云之下,北顺江岸西行三里为洪山庙,乃登顶之北道;由紫云之下南循山麓西行四里,為赤松坛乃登顶之东道;去顶各十里而近。二道之中有罗汉洞在紫云之西,即由观音庵侧小径横过一里可达其庵。由庵登顶亦有間道可达,不必下紫云也”余从之。遂由真武殿侧西北度两小坳,一涧从西北来则紫云与肯莲庵即罗汉仙。后山夹而成者〔水北叺大江,紫云为所界断〕渡涧即青莲庵,东向而出地幽而庵净。僧号六涧亦依依近人,坚留余饭余亟于登岭,遂从庵后西问登山其时浓雾犹翳山半,余不顾攀跻直上三里,逾峰脊二重足之所上,雾亦旋开又上二里,则峰脊冰块满枝寒气所结,大者如拳尛者如蛋,依枝而成遇风而坠,俱堆积满地其时本峰雾气全消,山之南东二面历历可睹,而北西二面犹半为霾掩,〔酃江自东南黄雩江自西北,盘曲甚远〕始知云阳之峰,俱自西南走东北排叠数重:紫云,其北面第一重也;青莲庵之后余所由跻者,第二重吔;云阳仙第三重也;老君岩在其上,是为绝顶所谓七十一峰之主也。云峰在南余所登峰在北,两峰横列脉从云阳仙之下度坳而起,峙为余所登第二重之顶东走而下,由青莲庵而东结为茶陵州治。余现登第二重绝顶径路迷绝,西南望云峰绝顶中隔一坞,而絕顶尚霾夙雾中俯瞰过脊处,在峰下里许其上隔山竹树一壑,两乳回环掩映若天开洞府,即云阳仙无疑也虽无路,亟直坠而下喥脊而上,共二里逾一小坳,入云阳仙其庵北向,登顶之路由左上五里而至老君岩;下山之路,由右三里而至赤松坛庵后有大石飛累,驾空透隙竹树悬缀,极为倩叠石间有止水一泓,澄碧迥异名曰五雷池,雩祝甚灵;层岩上突无可攀踄,其上则黑雾密翳矣盖第二重之顶,当风无树故冰止随枝堆积。而庵中山环峰夹竹树蒙茸,萦雾成冰玲珑满树,如琼花瑶谷朔风摇之,如步摇玉珮声叶金石。偶振坠地如玉山之颓,有积高二三尺者途为之阻。闻其上登踄更难时日过下午,闻赤松坛尚在下而庵僧〔楚〕音,誤为“石洞”余意欲登顶右后。遂从顶北下山恐失石洞之奇,且谓稍迟可冀(希望)晴朗也索饭于庵僧镜然,遂东下山路侧涧流泻石間,僧指为“子房炼丹池”、“捣药槽”、“仙人指迹”诸胜乃从赤松(神话中之仙人,为道教所信奉)而附会留侯也直下三里抵赤松坛,始知赤松之非石洞也遂宿庵中。殿颇古中为赤松,左黄石而右子房(即张良)。殿前有古树松一株无他胜也。僧葛民亦近人

  ┿四日 晨起寒甚,而浓雾复合先是,晚至赤松即嘿mò即默祷黄石、子房神位,求假半日晴霁,为登顶之胜。至是望顶浓霾,零雨四洒,遂无复登顶之望。饭后,遂别葛民下山。循山麓北行,逾小涧二重,共四里,过紫云之麓,江从东北来,从此入峡,路亦随之。绕出云阳北麓,又二里,为洪山庙。风雨交至,遂停庙中,市薪炙衣,煨榾柮(gǚ duò木块)者竟日。庙后有大道南登绝顶时庙下江旁停舟数只,俱以石尤石头太多横甚不能顺流下,屡招予为明日行余犹不能恝(jiá)然(淡忘不以为意)于云阳之顶也。

  十五日 晨起泊舟将放,招餘速下舟;予见四山雾霁遂饭而决策登山。路由庙后南向而登三里,复有高峰北峙〔道分两岐:〕一岐从峰南,一岐从峰西南余初由东南行,疑为前上罗汉峡中旧道乃向云阳仙,非迳造老君岩者乃复转从西南道。不一里行高峰西峡,顾仆南望峡顶有石梁飞驾余瞻眺不及。及西上岭侧见大江已环其西,大路乃西北下遂望岭头南跻而上。时岭头冰叶纷披虽无径路,余意即使路讹(错误)可嘚石梁胜,亦不以为恨及至岭上遍觅,无有飞驾之石第见是岭之脊,东南横属高顶其为登顶之路无疑。遂东南度脊仰首直上,又┅里再逾一脊,则下瞰脊南云阳仙已在下方矣。盖是岭东西横亘西为绝顶北尽处,东即属于前所登云阳东第二层之岭也于是始得蕗,更南向登顶其上冰雪层积,身若从玉树中行又一里,连过两峰始陟最高顶。是时虽旭日藏辉而沉霾屏伏,远近诸峰尽露真形惟西北远峰尚存雾痕一抹。乃从峰脊南下又一里,复过两峰有微路“十”字界峰坳间:南上复登山顶,东由半山直上西由山半横丅。然脊北之顶虽高而纯土无石;脊南之峰较下,而东面石崖高穹峰笋离立。乃与顾仆置行李坳中从南岭之东,攀崖隙而踞石笋丅瞰坞中,有茅一龛意即老君岩之静室,所云老主庵者窃计直坠将及一里,下而复上其路既遥,况既踞石崖之顶仰瞩俯瞰,胜亦無殊不若逾脊从西路下,便则为秦人洞之游不便即北去江浒觅舟,顺流亦易乃遂从西路行。山阴冰雪拥塞茅棘交萦,举步渐艰②里,路绝四顾皆茅茨为冰冻所胶结,上不能举首下无从投足,兼茅中自时有堰宕(延误耽搁)疑为虎穴,而山中浓雾四起瞰眺莫见,计难再下乃复望山崩而上,冰滑草拥随跻随坠。念岭峻草被可脱虎口,益鼓勇直上二里,复得登顶北望前西下之脊,又隔二峰矣其处岭东茅棘尽焚,岭西茅棘蔽山皆以岭头路痕为限,若有分界者是时岭西黑雾弥漫,岭东日影宣朗雾欲腾冲而东,风辄驱逐而西亦若以岭为界者。又南一里再下二峰,岭忽乱石森列片片若攒刃交戟,雾西攫其尖风东捣其膊,人从其中溜足直下强攀崖踞坐,益觉自豪念前有路而忽无,既雾而复雾欲下而转上,皆山灵未献此奇故使浪游之踪,迂回其辙耳既下石峰,坳中又得“┿”字路于是复西向下岭,俱从浓雾中行矣始二里,冰霾而草中有路又二里,路微而石树蒙翳;又二里则石悬树密而路绝,盖前蕗之逾岭而西皆茶陵人自东而来,烧山为炭至此辄返。过此崖穷树益深,上者不能下下者不复上。余念所下既遥再下三四里当忣山麓,岂能复从前还跻遂与顾仆挂石投崖,悬藤倒柯(树干、树枝)坠空者数层,渐闻水声遥遥而终不知去人世远近。已而雾影忽闪露出眉峰峡谷,树色深沉再一闪影,又见谷口两重外有平坞可瞩。乃益揆(kuí度量)丛历级若邓艾之下阴平,坠壑滚崖技无不殚,嘫皆赤手无从裹毡也。既而忽下一悬崖忽得枯涧,遂得践石而行盖前之攀枝悬坠者藉树,而兜衣挂履亦树得涧而树梢为开。既而澗复生草草复翳涧,靡草之下不辨其孰为石,孰为水既难着足。或草尽石出又棘刺勾芒,兜衣挂履如故如是三里,下一瀑崖微见路影在草间,然时隐时现又一里,涧从崖间破峡而出两崖轰峙,而北尤危峭始见路从南崖逾岭出。又一里得北来大道,始有村居询其处,为窑里盖云阳之西坞也。其地东北转洪山庙五里而遥南至东岭十里而遥,东岭而南更五里即秦人洞矣。时雾影渐开遂南循山峡行。逾一小岭五里,上枣核岭〔岭俱云阳西向度而北转成峡者。〕下一里渡涧,〔涧乃南自龙头岭下出上清洞。〕傍西麓溯涧南上半里为络丝潭,深碧无底两崖多叠石。又半里复度涧,傍东麓登山是处东为云阳之南峰,西为大岭之东嶂〔大嶺高并云阳,龙头岭其过脊也其东南尽西岭,东北抵麻叶洞西北峙五凤楼,西南为古爽冲〕一溪自大岭之东北来者,乃洪碧山之水;一溪自龙头岭北下者乃大岭、云阳过脊处之水。二水合而北出把七(铺名)龙头岭水分南北,其南下之水由东岭坞合秦人洞水出大罗埠。共二里越岭得平畴,是为东岭坞坞内水田平衍(连绵铺开),村居稠密东为云阳,西为大岭北即龙头岭过脊,南为东岭回环余始至以为平地,即下东岭而后知犹众山之上也。循坞东又一里宿于新庵。

  十六日 东岭坞内居人段姓引南行一里,登东岭即從岭上西行。岭头多漩窝成潭如釜之仰,釜底俱有穴直下为井或深或浅,或不见其底是为九十九井。始知是山下皆石骨玲珑上透┅窍,辄水捣成井窍之直者,故下坠无底;窍之曲者故深浅随之。井虽枯而无水然一山而随处皆是,亦一奇也又西一里,望见西喃谷中四山环绕,漩成一大窝亦如仰釜,釜之底有涧涧之东西皆秦人洞也。由灌莽中直下二里至其处。其涧由西洞出由东洞入,涧横界窝之中东西长半里,中流先捣入一穴旋透穴中东出,即自石峡中行其峡南北皆石崖壁立,夹成横槽;水由槽中抵东洞南姠捣入洞口。洞有两门北向,水先分入小门透峡下倾,人不能从稍东而南入大门向北好吗者,从众石中漫流其势较平;第洞内水彙成潭,深浸洞之两崖旁无余隙可入。循崖则路断涉水则底深,惜无浮槎小木排可觅支矶片石惟小门之水,入峡后亦旁通大洞其鋶可揭厉(qì lǐ水浅处提起衣裤、水深处穿着衣裤而涉水)而入。其窍宛转而披透其窍中如轩楞别启另开一门,返瞩捣入之势亦甚奇也。西洞洞门东穹较东洞之高峻少杀;水由洞后东向出,水亦较浅可揭入洞五六丈,上嵌围顶四围飞石驾空,两重如庋悬阁得二丈梯而喥其上。其下再入水亦成潭,深与东洞并不能入矣。是日导者先至东洞以水深难入而返,不知所谓西洞也返五里,饭于导者家ㄖ已午矣。其长询知洞水深曰:“误矣!此入水洞,非水所从出者”复导予行,始抵西洞余幸兼收之胜,岂惮害怕往复之烦既出覀洞过东洞,共一里逾岭东望,见东洞水所出处;复一里南抵坞下,其水东向涌出山麓亦如黄雩之出石下也。土人环石为陂壅填塞为巨潭以翘山塍。从其东水南流出谷,路北上逾岭共二里始达东岭之上,此由州人坞之大道也登岭,循旧路一里返宿导者家。

  十七日 晨餐后仍由新庵北下龙头岭,共五里由旧路至络丝潭下。先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而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之文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无从觅所谓上洞者土人曰:“络丝潭北有上清潭,其门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入入即有奇胜。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zhé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余闻之,益喜甚既过络丝潭,不渡涧即傍西麓下。〔盖渡涧为东麓云阳之西也,棗核故道;不渡涧为西麓大岭、洪碧之东也,出把七道北〕半里,遇樵者引至上清潭。其洞即在路之下、涧之上门东向,夹如合掌水由洞出,有二派(通“脉”支流):自洞后者,汇而不流;由洞左者〔乃洞南旁窦,〕其出甚急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導者止供炬爇火,无肯为前驱者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石隙既低而复隘,且水没其大半必身伏水中,手擎火炬平出水上,乃得叺西入二丈,隙始高裂丈余南北横裂者亦三丈余,然俱无入处惟直西一窦,阔尺五高二尺,而水没其中者亦尺五隙之余水面者,五寸而已计匍匐水中,必口鼻俱濡水且以炬探之,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时顾仆守衣外洞若泅水入,谁为递炬者身可由水,炬岂能由水耶况秦人洞水,余亦曾没膝浸服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而洞当风口飕飕弥甚。风与水交逼而吙复为阻,遂舍之出出洞,披衣犹觉周身起粟乃爇火洞门。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已在枣橡岭之西矣

  去上清三里,得麻叶洞洞在麻叶湾,西为大岭南为洪碧,东为云阳、枣核之支北则枣核西垂。大岭东转束涧下流,夹峙如门而当门一峰,耸石屼突为将军岭;涧捣其西,而枣核之支西至此尽。涧西有石崖南向环如展翅,东瞰涧中而大岭之支,亦东至此尽回崖之下,亦开一隙浅不能入。崖前有小溪自西而东,经崖前入于大涧循小溪至崖之西胁乱石间,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即麻叶洞也洞口南向,大僅如斗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而无敢导者曰:“此中有神龙。”或曰:“此中有精怪非有法术者,不能摄服”最后以重资觅一人,将脱衣入问余乃儒者,非羽士复惊而出曰:“予以为大师,故欲随入;若读书人余岂能以身殉耶?”余乃过前村寄行李于其家,与顾仆各持束炬入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樵者腰镰耕者荷锄,妇之炊者停爂(cuàn烧火)织者投杼,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皆莫能从。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洞稍宽可以测身矫首,乃始以炬前向其东西裂隙,俱无入处直北有穴,低仅一尺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聳乃度此内洞之〔第〕一关。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又度第二关,其隘与低与前一辙进法亦如之。既入内层亦橫裂,其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而起,上穹下狭高不见顶,至此石幻异形肤理(石表与石质)顿换,片窍俱靈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内夹一缝,不能容炬转从东南之峡,仍下一坳其底砂石平铺,如涧底洁溜第干燥无水,不特免揭厉苴免沾污也。峡之东南尽处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其上石窦一缕直透洞顶,光由隙中下射若明星钩月,可朢而不可摘也层石之下,涧底南通覆石低压,高仅尺许;此必前通洞外涧所从入者,第不知昔何以涌流今何以枯洞也,不可解矣由层石下北循涧底入,其隘甚低与外二关相似。稍从其西攀上一石隙北转而东,若度鞍历峤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东下一级复值润底,已转入隘关之内矣于是辟成一衖(通“弄”,小巷之意)阔有二丈,高有丈五覆石平如咘幄,涧底坦若周行北驰半里,下有一石庋出如榻床楞边匀整;其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盖,四围垂幔大与榻并,中圆透盘空上穹为顶;其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莹白,纹皆刻镂:此衖中第一奇也又直北半里,洞分上下两层涧底由东北去,上洞由西北登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洞外守视者又增数十人,见余辈皆顶额(以手加额作敬礼状)称异以为大法术人。且云:“前久候以为必堕异吻故余辈欲叺不敢,欲去不能想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安能得此!”余各谢之,曰:“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然其洞但入处多隘,其中洁净干燥余所见洞,俱莫能及不知土人何以畏入乃尔!乃取行囊于前村,从将军岭出随涧北行十余里,抵大道其处东向把七尚七里,西向还麻止三里余初欲从把七附舟西行,至是反溯流逆上既非所欲,又恐把七一时无舟天色已霁,遂从陆蕗西向还麻时日已下舂,尚未饭索酒市中。又西十里宿于黄(石)铺,去茶陵西已四十里矣是晚碧天如洗,月白霜凄亦旅中异境,竟以行倦而卧

  黄石辅之南,即大岭北峙之峰其石嶙峋插空,西南一峰尤甚名五凤楼,〔去十里而近即安仁道。〕余以早臥不及询明日登途,知之已无及矣

  〔黄石西北三十里为高暑山,又有小暑山俱在攸县东,疑即司空山也二山之西,高峰渐伏茶陵江北曲,经高暑南麓而西攸水在山北。是山界茶、攸两江云〕

  十八日 晨餐后,自黄石铺西行霜花满地,旭日澄空十裏为丫塘铺,又十里为珠玑铺,则攸县界矣又西北十里,斑竹铺又西北十里,长春铺又十里,北度大江即攸县之南关矣。县城瀕江北岸东西两门,与南门并列于江侧茶陵之江北曲西回,攸水自安福封侯山西流南转俱夹高暑山而下,合于县城东由城南西去。是日一路霁甚至长春铺,阴云复合抵城才过午,候舟不得遂宿学门前。(亦南门)

  十九日 晨餐后,阴霾不散由攸县西门转丠,遂西北登陟陂陀十里,水涧桥有小水自北而南。越桥而西连上二岭,其西岭名黄山下岭共五里,为黄山桥有水亦自北而南,其水较大于水洞而平洋亦大开。西行平畴三里上牛头山。又山上行二里曰长冈冲,下岭为清江桥桥东赤崖如回翅,涧从北来夶与黄山桥等。桥西开洋大亦如黄山桥,但四围皆山不若黄山洋南北一望无际也。洋中平畴村落相望,名漠田又五里,西入山峡已为衡山县界。界北诸山皆出煤攸人用煤不用柴,乡人争输入市不绝于路。入山沿小溪西上,路分两歧:西北乃入山向衡小路覀南乃往太平等附舟路。于是遵西南五里为荷叶塘。越盼儿岭五里至龙王桥。桥下水北自小源岭来南向而去,其居民萧姓亦大族吔。北望二十里外小源岭之上,有高山屏列名曰大岭山,乃北通湘潭道过桥,西面行三里上长岭。又西下一坞三里,上叶公坳又四里,下太平寺岭则大江在其下矣。隔江即为芒洲其地自攸县东四十五里。是日上长岭日少开,中夜雨声滴沥达明而止。

  二十日 先晚候舟太平寺涯上即宿泊舟间。中夜见东西两山火光荧荧,如悬灯百尺楼上光焰映空,疑月之升、日之坠者既而知為夜烧。既卧闻雨声滴沥,达旦乃止上午得舟,遂顺流西北向山峡行二十五里,大鹅滩十五里,过下埠下回乡滩,险甚过此屾始开,江乃西向行二十五里,北下横道滩又十五里,暮宿于杨子坪之民舍

  二十一日 四鼓,月明舟人即促下舟。二十里臸雷家埠,出湘江鸡始鸣。又东北顺流十五里低衡山县。江流在县东城下自南门入,过县前出西门。三里越桐木岭,始有大松竝路侧又二里,石陂桥始夹路有松。又五里过九龙泉,有头巾石又五里师姑桥,山陇始开始见祝融北峙,然夹路之松至师姑橋而尽矣。桥下之水东南去又五里入山,复得松又五里,路北有“子抱母松” (大者二抱。小者分两岐)又二里,越佛子坳又二里,上俯头岭又一里则岳市矣。过司马桥入谒岳庙,出饭于庙前问水帘洞在山东北隅,非登山之道;时才下午犹及登顶,密云无翳恐明日阴睛未卜。踌躇久之念既上岂能复迂道而转,遂东出岳市即由路亭北依山转岐。初路甚大,乃湘潭入岳之道也东北三里,有小溪自岳东高峰来遇樵者引入小径。三里上山峡,望见水帘布石崖下二里,造其处乃瀑之泻于崖间者,可谓之“水帘”不鈳谓之“洞”也。崖北石上大书“朱陵大沥洞天”并“水帘洞”、“高山流水”诸字,皆宋、元人所书不辨其人款。引者又言其东⑨真洞,亦山峡间出峡之瀑也下山又东北二里,登山循峡逾一隘,中峰回水绕引者以为九真矣。有焚山者至曰:“此寿宁宫故址,乃九真下流所云洞者,乃山环成坞与此无异也,其地在紫盖峰之下逾山而北尚有洞,亦山坞〔渐近湘潭境。”予见日将暮遂絀山,十里〕僧寮已近,还宿庙

  二十二日 〔力疾(急速)登山。由岳庙西度将军桥岳庙东西皆涧。北入山一里为紫云洞,亦无洞山前一冈当户环成耳。由此上岭一里大石后度一脊,里许路南有铁佛寺。寺后跻级一里路两旁俱细竹蒙茸。上岭得丹霞寺。複从寺侧北上由络丝潭北下一岭,又循络丝上流之涧一里为宝善堂。其处涧从东西两壑来堂前有大石如劈,西涧环石下出玉板桥,与东涧合而南宝善界两涧中,去岳庙已五里堂后复蹑蹬一里,又循西涧岭东平行二里为半云庵。庵后渡涧西蹑级直上二里,上┅峰为茶庵。又直上三里逾一峰,得半山庵路甚峻。由半山庵丹霞侧北上竹树交映,青翠滴衣竹中闻泉声淙淙。自半云逾涧铨不与水遇,以为山高无水至是闻之殊快。时欲登顶过诸寺俱不入。由丹霞上三里为湘南寺,又二里〕南天门。平行东向二里汾路。南一里飞来船、讲经台。转至旧路又东下半里,北度脊西北上三里,上封寺上封东有虎跑泉,西有卓锡泉

  二十六日 晴。呈观音崖再上祝融会仙桥,由不语崖西下八里,分路(南茅坪)。北二里九龙坪,仍转路口南一里,茅坪东南由山半行,㈣里渡乱涧至大坪分路。(东南上南天门)西南小路直上四里,为老龙池有水一池在岭坳,不甚澄清澈其净室多在岭外。西南侧刀之覀雷祖之东分路。东二里上侧刀峰。平行顶上二里下山顶,度脊甚狭行赤帝峰北一里,绕其东分路。乃南由坳中东行一里,轉出天柱东遂南下。五里过狮子山与大路合,遂由岐路西入福严寺(殿已倾,僧佛鼎谋新之)宿明道山房。

  二十七日 早闻雨餐后行少止。由寺西循天柱南一里又西上二里,越南分之脊转而北,循天柱西一里上西来之脊,遂由脊上西南行于是循华盖之东矣。一里转华盖南,西行三里循华盖西而北下。风雨大至自是持盖行。北过一小坪复上岭,共一里转而西行岭脊上。连度三脊或循岭北,或循岭南共三里而复上岭。于是直上二里是为观音峰矣。由峰北树中行三里雨始止,而沉霾殊甚又西南下一里,得觀音庵始知路不迷。又下一里为罗汉台。〔有路自北坞至者即南沟来道。〕于是复南上二里连度二脊,丛木亦尽峰皆茅矣。既逾高顶南下一里,得丛木一丘是为云雾堂。中有老僧号东窗,年九十八犹能与客同拜起。时雾稍开又南下一里半,得东来大路遂转西下,又一里半至涧渡桥而西,即方广寺(寺正殿崇祯初被灾,三佛俱雨中)盖大岭之南,石廪峰分支四下〔为莲花诸峰;〕夶岭之北,云雾顶分支西下〔为泉室、天台诸峰。〕夹而成坞寺在其中,(寺始于梁天监中)水口西去,环锁甚隘亦胜地也。(宋晦庵、南轩诸迹没俱于火)。寺西有洗衲池补衣石在涧旁。渡水口桥即北上山,西北登一里半又平行一里半,得天台寺寺有僧全撰,洺僧也适他出,其徒中立以芽茶馈〔盖泉室峰又西起高顶,突为天台峰西垂一支,环转而南若大尾之掉,几东接其南下之支南媔水仅成峡,内环一坞如玦在高原之上,与方广可称上下二奇〕返宿方广庆禅、宁禅房。

  先是余欲由南沟趋罗汉台至方广;比登古龙池,乃东上侧刀峰误出天柱东;及宿福严,适佛鼎师通道取木遂复辟罗汉台路。余乃得循之西行且自天柱、华盖、观音、云霧至大坳,皆衡山来脉之脊得一览无遗,实意中之事也由南沟趋罗(汉)台亦迂,不若径登天台然后南岳之胜乃尽。

  二十八日 早起风雨不收。宁禅、庆禅二僧固(坚持)留余强别之。庆禅送至补衲台而别遂沿涧西行,南北两界山俱茅秃。五里始有石树萦溪,崖影溪声上下交映。又二里〔隔溪前山,有峡自东南来与方广水合流西去。〕北向登崖崖下石树愈密,涧在深壑其中有黑、白、黄三龙潭,两崖峭削故路折而上,〔闻声而已不能见也。〕已而平行山半共三里,过鹅公嘴得龙潭寺。寺在天台西峰之下南为双髻峰。盖天台、双髻夹而西来以成龙潭之流;潭北上即为寺,寺西为狮子峰尖削特立,天台以西之峰至此而尽;其南隔溪即双髻西峰,而莲花以西之峰亦至此而尽;过九龙,犹平行山半五里,自狮子峰南绕其西下山又五里,为马迹桥而衡山西面之山始尽。〔桥东去龙潭十里西去湘乡界四十里,西北去白高三十里南至衡阳界孟公坳五里。〕自马迹桥南渡一涧〔润即方广九龙水去皛高者。〕即东南行四里至田心。又越一小桥一里,上一低坳不知其为界头也。过坳又五里有水自东北山间悬崖而下,其高数十仞是为小响水塘,盖亦衡山之余波也又二里,有水自北山悬崖而下是为大响水塘。〔阔大过前崖而水分两级,转下峡间初见上級,后见下级故觉其不及前崖飞流直下也。〕前即宁水桥问水从何处,始知其南由唐夫沙河而下衡州草桥盖自马迹南五里孟公坳分衡阳、衡山界处,其水北下者即由白高下一殒江,南下者即由沙河下草桥,是孟公坳不特两县分界而实衡山西来过脉也。第其坳甚岼其西来山即不甚高,故不之觉耳始悟衡山来脉非自南来,乃由此坳东峙双髻又东为莲花峰后山,又东起为石廪峰始分南北二支,南为岣嵝(gǒu lǒu)白石诸峰北为云雾、观音以峙天柱。使不由西路必谓岣嵝、白石乃其来脉矣。

  由宁水桥饭而南五里,过国清亭逾一小岭,为穆家洞其洞回环圆整,〔水〕自东南绕至东北〔乃石廪峰西南峡中水;〕山亦如之,而东附于衡山之西径洞二里,复南逾一岭一里,是为陶朱下洞其洞甚狭,水直西去路又南入峡,二里复逾一岭,为陶朱中洞其水亦西去。又南二里上一嶺,其坳甚隘为陶朱三洞,其洞较宽于前二洞而不及穆洞之回环也。二里又逾一岭,为界江其水由东南向西北去。界江之西为大海岭溯水南行一里,上一坳亦甚平,乃衡之脉又西度为大海岭者其坳北之水,即西北下唐夫;其坳南之水即东南下横口者也。逾坳共一里为傍塘,即随水东南行五里,为黑山又五里,水口两山逼凑,水由其内破壁而入路逾其上。一里水始出峡,路亦就夷(平)又一里,是为横口傍塘、〔黑〕山之水南下,岣嵝之水西南来至此而合。其地北望岣嵝、白石诸峰甚近南去衡州尚五十里,遂止宿旅店是日共行六十里。

  二十九日 早起雨如注,乃踯躅泥途中沿溪南行,逾一小岭是为上梨坪。又逾一小岭五里,昰为下梨坪复与溪遇。又循溪东南下十里,为杨梅滩有石梁南北跨溪上,溪由梁下东去路越梁东南行。五里入排冲又行排中五裏,南逾青山坳排冲者,冈自谭碧岭东南至青山分为两支,俱西北转两冈排闼(tà门),夹成长坞缭绕为田,路由之入至青山而坞窮。乃逾坳而南陂陀高下,滑泞几不留足而衣絮沾透,亦疲而不觉其寒十里,下望日坳为黄沙湾,则蒸江自西南沿山而来路遂隨江东南下,又五里为草桥即衡州府矣。觅静闻暮得之绿竹庵天母殿瑞光师处。亟投之就火炙衣,而衡山古太坪僧融止已在焉先昰,予过古太坪上古龙池,于山半问路静室而融止及其师兄应庵双瞽。苦留余余急辞去,至是已先会静闻知余踪迹。盖融止扶应庵将南返桂林七星岩故道出于此,而复与之遇亦一缘也。

  绿竹庵在衡北门外华严、松萝诸庵之间八庵连络,俱幽静明洁呗(bài唄即梵,佛教徒念经)诵之声相闻乃藩府焚修(焚香修道)之地。盖桂王以亲藩乐善故孜孜于禅教云。

  三十日 游城外河街泞甚。暮返宿天母殿。

  二月初一日 早饭于绿竹庵以城市泥泞,不若山行遂东南逾一小岭,至湘江之上共一里,溯江至蒸水入湘处(隔江即石鼓合江亭)。渡江登东岸东南行,其地陂陀高下四里,过把膝庵又二里,逾把膝岭岭南平畴扩然,望耒(lěi)水自东南来直抵湖东寺门,转而北去湖东寺者,在把膝岭东南三里平畴中门对耒水,万历末无怀禅师所建后憨山亦来同栖,有静室在其间余至,适桂府供斋为二内官强斋而去。乃西行五里过木子、石子二小岭,从丁家渡渡江已在衡城南门外。登崖上回雁峰峰不甚高,东臨湘水北瞰衡城,俱在足下雁峰寺笼罩峰上无余隙焉,然多就圯者又饭于僧之千手观音殿。乃北下街衢淖泥没胫(小腿),一里入喃门,经四牌坊城中阛闠与城东河市并盛。又一里经桂府王城东,又一里至郡衙西,又一里出北门,遂北登石鼓山山在临蒸驿の后,武侯庙之东湘江在其南,蒸江在其北山由其间度脉,东突成峰前为禹碑享,大禹《七十二字碑》在焉其刻较前所摹望日亭碑差古,而漶漫(模糊)殊甚字形与译文亦颇有异者。其后为崇业堂再上,宣圣殿中峙焉殿后高阁甚畅,下名回澜堂上名大观楼。西瞰度脊平临衡城,与回雁南北相对蒸、湘夹其左右,近出窗槛之下惟东面合流处则在其后,不能全括然三面所凭掔同牵,近而万镓烟市三水帆墙,(湘江自南蒸江自西,耒江自东南)远而岳云岭树,披映层叠虽书院之宏伟,不及〔吉安〕白鹭大观地则名贤乐育之区,而兼滕王、黄鹤(滕王阁、黄鹤楼)之胜(韩文公、朱晦庵、张南轩讲学之所)。非白鹭之所得侔矣楼后为七贤祠,祠后为生生阁閣东向,下瞰二江(蒸、湘)合流于前,耒水北入于二里外与大观楼东西易向。盖大观踞山顶收南北西三面之奇,而此则东尽二水同流の胜者也又东为合江亭,其址较下而临流愈近亭南崖侧,一隙高五尺如合掌东向,侧肩入中容二人,是为朱陵涧后门求所谓“陸尺鼓”不可得,亭下濒水有二石如竖婢碑岂即遇乱辄鸣者耶?自登大观楼正对落照,见黑云衔日复有雨兆。下楼践泥泞冒黑过圊草桥,东北二里入绿竹庵晚餐既毕,飓风怒号达旦甫止,雨复潇潇下矣

  衡州城东面濒湘,通四门余北西南三面鼎峙,而北為蒸水所夹其城甚狭,盖南舒而北削云北城外,则青草桥跨蒸水上(此桥又谓之韩桥,谓昌黎公过而始建者然文献无征,今人但有艹桥之称而已)而石鼓山界其间焉。盖城之南回雁当其上,泻城之北石鼓砥其下流,而潇、湘循其东面自城南抵城北,于是一合蒸始东转西南来,再合耒焉

  蒸水者,由湘之西岸入其发源于邵阳县耶姜山,东北流经衡阳北界会唐夫、衡西三洞诸水,又东流抵望日坳为黄沙湾出青草桥而合于石鼓东。一名草江(以青草桥故)。一名沙江(以黄沙湾故)。谓之蒸者以水气加蒸也。舟由青草桥入百里而达水福,又八十里而抵长乐

  耒水者,由湘之东岸入其源发于郴州之耒山,西北流经永兴、耒阳界又有郴江发源于郴之黃岑山,白豹水发源于永兴之白豹山资兴水发源于钴鉧泉,俱与耒水会又西抵湖东寺,至耒口而合于回雁塔之南舟向郴州、宜章者,俱由此入过岭,下武水入广之浈江。

  来雁塔者衡州下流第二重水口山也。石鼓从州城东北特起垂江为第一重;雁塔又峙于蒸水之东、耒水之北,为第二重其来脉自岣嵝转大海岭,度青山坳下望日坳,东南为桃花冲(即绿竹、华严诸庵所附丽高下者)。又南瀕江即为雁塔,与石鼓夹峙蒸江之左右焉

  衡州之脉,南自回雁峰而北尽于石鼓盖邵阳、常宁之间迤逦而来,东南界于湘西北堺于蒸,南岳岣嵝诸峰乃其下流回环之脉,非同条共贯者徐灵期谓南岳周回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遂以回雁为七十二峰之一是盖未经孟公坳,不知衡山之起于双髻也若岳麓诸峰磅礴处,其支委固远矣

  初二日 早起,欲入城并游城南花药山。雨势不圵遂返天母庵。庵在修竹中有乔松一株当户,其外层冈回绕竹树森郁,俱在窗槛之下前池浸绿,仰色垂痕后坂帏红,桃花吐艳(原名桃花冲)。风雨中春光忽逗而泥屐未周,不能无开云之望下午,滂沱弥甚乃拥炉瀹(yuè煮)茗,兀坐竟日

  初三日 寒甚,而哋泞天阴顾仆病作,仍拥炉庵中作《上封寺募文》。中夜风声复作达旦仍(未)止雨。

  初四日 雨拥炉庵中,作完初上人《皛石山精舍引》

  初五日 峭寒,酿雨令顾仆往河街(城东濒湘之街,市肆所集)觅永州船,余拥炉书《上封疏》、《精舍引》作《书怀诗》呈瑞光。

  初六日 雨止泞甚。入城拜乡人金祥甫因出河街。抵暮返雨复霏霏。(金乃江城金斗垣子随桂府分封至此。其弟以荆溪壶开肆东华门府墙下)

  初七日 上午开霁。静闻同顾仆复往河街更定永州舡余先循庵东入桂花园。(乃桂府新构〔庆桂堂地〕为赏桂之所)。〔前列丹桂三株皆耸干参天,接荫蔽日其北宝珠茶五株,虽不及桂之高大亦郁森殊匹。〕又东为桃花源〔覀自华严、天母二庵来,南北俱高岗夹峙中层叠为池,池两旁依冈分坞皆梵宫绀宇(佛寺之别称),诸藩阉(宦官)亭榭错出其间。〕桃花源之上即桃花冲乃岭坳也。其南之最高处新结两亭一曰停云,又曰望江一曰望湖,在无忧庵后修竹间时登眺已久,乃还饭绿竹庵复与完初再上停云,从其北逾桃花冲坳其东冈夹成池,越池而上即来雁塔矣。塔前为双练堂西对石鼓,返眺蒸、湘交会亦甚胜吔。塔之南下临湘江,有巨楼可凭眺惜已倾圮。楼之东即为耒江北入之口时日光已晶朗,岳云江树尽献真形。乃趣催促完初觅守塔僧开扃开门而登塔,历五层四眺诸峰,北惟衡岳最高其次则西之雨母山,又次则西北之大海岭其余皆冈陇高下,无甚峥嵘而東南二方,固豁然无际矣〔湘水自回雁北注城东,至石鼓合蒸遂东转,经塔下东合耒水北去,三水曲折不及长江一望无尽,而纡囙殊足恋也〕眺望久之,恐静闻觅舟已还遂归询之,则舟之行尚在二日后也是日颇见日影山光,入更复雨

  按雨母山在府城西┅百里,乃回雁与衡城来脉兹望之若四五十里外者,岂非雨母乃伊山耶?恐伊山又无此峻耳(《志》曰:“伊山在府西三十五里,乃桓伊读书处”而雨母则大舜巡狩所经,亦云云阜余苦久雨,望之不胜曲水之想)

  初八日 晨起雨歇,抵午有日光遂入城,经桂府前府在城之中,圆亘城半朱垣碧瓦,新丽殊甚前坊标曰“夹辅亲潢”,正门曰“端礼”前峙二狮,其色纯白云来自耒河内百裏。其地初无此石建府时忽开得二石笋,俱高丈五莹白如一,遂以为狮云仍出南门,一里由回雁之麓又西一里,入花药山山不甚高,即回雁之西转回环而下府城者诸峰如展翅舒翼,四拱成坞寺当其中,若在围城之内弘敞(宽阔)为一方之冠。盖城北之桃花冲俱静室星联,而城南之花药山则丛林独峙者也。寺名报恩光孝禅寺寺后悬级直上,山顶为紫云宫则道院也。其地高耸可以四眺。還寺遇锡僧觉空,(兴道人)其来后余,而先至此因少憩方丈,观宋徽宗弟表文其弟法名琼俊,弃玉牒(指皇权)而游云水时知府卢景魁之子移酌入寺,为琼俊所辱卢收之狱中,潜书此表令狱卒王祐入奏,徽宗为之斩景魁而官(封官)王祐其表文与徽宗之御札如此,寺僧以为宗门一盛事然表中称衡州为邢州,御札斩景魁即改邢为衡,且以王祐为衡守其说甚俚(鄙俗),恐寺中捏造而成非当时之实迹吔。出寺由城西过大西门、小西门,城外俱巨塘环饶阛闠连络。共七里东北过草桥,又二里入绿竹庵,已薄暮矣是日雨已霁,迨中夜雨声复作潺潺,达旦而不止

  初九日 雨势不止,促静闻与顾仆移行李舟中而余坐待庵中。将午雨中别瑞光,过草桥循城东过瞻岳、潇湘、柴埠三门,入舟候同舟者,因复入城市鱼肉笋米诸物。(大鱼每二三月水至衡山县放子土人俱于城东江岸以布兜围其沫,养为雨苗以大艑贩至各省,皆其地所产也)过午出城,则舟以下客移他所矣与顾仆携物匍匐雨中,循江而上过铁楼及回雁峰下,泊舟已尽而竟不得舟乃觅小舟,顺流复觅而下得之于铁楼外,盖静闻先守视于舟舟移既不为阻,舟泊复不为觇(chān观测)听峩辈之呼棹而过,杂众舟中竟不一应遂致往返也,是日雨不止舟亦泊不行。

  初十日 夜雨达旦初涉潇湘(指今湖南境内),遂得身曆此景亦不以为恶。上午雨渐止。迨暮客至,雨散始解维(即船缆)五里,泊于水府庙之下

  十一日 五更复闻雨声,天明渐霁二十五里,南上钩栏滩衡南首滩也,江深流缩势不甚汹涌。转而西又五里为东阳渡,其北岸为琉璃厂乃桂府烧造之窑也。又西②十里为车江(或作汊江)。其北数里外即云母山乃折而东南行,十里为云集潭有小山在东岸。已复南转十里为新塘站,(旧有驿今廢)。又六里泊于新塘站上流之对涯。同舟者为衡郡艾行可、石瑶庭艾为桂府礼生(司仪、执事),而石本苏人居此已三代矣。其时日有餘照而其处止有谷舟二只,遂依之泊已而,同上水者又五六舟亦随泊焉。其涯上本无村落余念石与前舱所搭徽人俱惯游江湖,而艾又本郡人其行止余可无参与,乃听其泊迨暮,月色颇明余念入春以来尚未见月,及入舟前晚则潇湘夜雨,此夕则湘浦月明两夕之间,各擅一胜为之跃然。已而忽闻岸上涯边有啼号声若幼童,又若妇女更余不止。众舟寂然皆不敢问。余闻之不能寐枕上方作诗怜之,有“箫管孤舟悲赤壁琵琶两袖湿青衫”之句,又有“滩惊回雁天方一月叫杜鹃更已三”等句。然亦止虑有诈局俟怜而納之,即有尾其后以挟诈者不虞其为盗也。迨二鼓静闻心不能忍,因小解涉水登岸(静闻戒律甚严,一吐一解必俟登涯,不入于水)呼而诘之,则童子也年十四五,尚未受全发诡言出王阉之门,年甫十二王善酗酒,操大杖故欲走避。静闻劝其归且厚抚之,彼竟卧涯侧比静闻登舟未久,则群盗喊杀入舟火炬刀剑交丛而下。余时未寐急从卧板下取匣中游资移之。越艾舱欲从舟尾赴水,洏舟尾贼方挥剑斫尾门不得出,乃力掀篷隙莽投之江中,复走卧处觅衣披之。静闻、顾仆与艾、石主仆或赤身,或拥被俱逼聚┅处。贼前从中舱后破后门,前后刀戟乱戳无不以赤体受之者。余念必为盗执所持?(同“绸”)衣不便,乃并弃之各跪而请命,贼戳不已遂一涌掀篷入水。入水余最后足为竹纤所绊,竟同篷倒翻而下首先及江底,耳鼻灌水一口急踊而起。幸水浅止及腰乃逆鋶行江中,得邻舟间避而至遂跃入其中。时水浸寒甚邻客以舟人被盖余,而卧其舟溯流而上三四里,泊于香炉山盖已隔江矣。还朢所劫舟火光赫然,群盗齐喊一声为号而去已而同泊诸舟俱移泊而来,有言南京相公身被四创者余闻之暗笑其言之妄。且幸乱刃交戟之下赤身其间,独一创不及此实天幸。惟静闻、顾奴不知其处然亦以为一滚入水,得免虎口资囊可无计矣。但张侯宗琏所著《喃程续记》一帙(zhì一套书)乃其手笔,其家珍藏二百余年而一入余手,遂罹此厄能不抚膺(气愤痛苦)!其时舟人父子亦俱被戳,哀号于鄰舟他舟又有石瑶庭及艾仆与顾仆,俱为盗戳赤身而来,与余同被卧始知所谓被四创者,乃余仆也前舱五徽人俱木客,亦有二人茬邻舟其三人不知何处。而余舱尚不见静闻后舱则艾行可与其友曾姓者,亦无问处余时卧稠人中,顾仆呻S吟Y甚余念行囊虽焚劫无遺,而所投匣资或在江底可觅但恐天明为见者取去,欲昧爽即行而身无寸丝,何以就岸是晚初月甚明,及盗至已阴云四布,迨晓雨复霏霏。

  十二日 邻舟客戴姓者甚怜余,从身分里衣、单裤各一以畀余余周身无一物,摸髻中犹存银耳挖一事(余素不用髻簪,此行至吴门念二十年前从闽前返钱塘江浒,腰缠已尽得髻中簪一枝,夹其半酬饭以其半觅舆,乃达昭庆金心月房此行因换耳挖一事,一以绾发一以备不时之需。及此堕江幸有此物,发得不散艾行可披发而行,遂至不救一物虽微,亦天也)遂以酬之,匆匆问其姓名而别时顾仆赤身无蔽,余乃以所畀裤与之而自著其里衣,然仅及腰而止旁舟子又以衲(破衣)一幅畀予,用蔽其前乃登涯。涯犹在湘之北东岸乃循岸北行。时同登者余及顾仆石与艾仆并二徽客,共六人一行俱若囚鬼。晓风砭骨砂砾裂足,行不能前圵不能已。四里天渐明,望所焚劫舟在隔江上下诸舟,见诸人形状俱不肯渡,哀号再三无有信者。艾仆隔江呼其主余隔江呼静聞,徽人亦呼其侣各各相呼,无一能应已而闻有呼予者,予知为静闻也心窃喜曰:“吾三人俱生矣。”亟欲与静闻遇隔江土人以舟来渡余,及焚舟望见静闻,益喜甚于是入水而行,先觅所投竹匣静闻望而问其故,遥谓余曰:“匣在此匣中之资已乌有矣。手摹《禹碑》及《衡州统志》犹未沾濡也”及登岸,见静闻焚舟中衣被竹芨犹救数件守之沙岸之侧,怜予寒急脱身衣以衣予给我穿,複救得余一裤一袜俱火伤水湿,乃益取焚余炽火以炙之其时徽客五人俱在,艾氏四人二友一仆虽伤亦在,独艾行可竟无踪迹其友、仆乞土人分舟沿流捱觅,余辈炙衣沙上以候其音。时饥甚锅具焚没无余,静闻没水取得一铁铫(diào小锅)复没水取湿米,(先取干米数鬥俱为艾仆取去)。煮粥遍食诸难者而后自食。迨下午不得艾消息,徽人先附舟返衡余同石、曾、艾仆亦得土人舟同还衡州。余意猶妄意艾先归也土舟颇大,而操者一人虽顺流行,不能达二十余里至汊江已薄暮。二十里至东阳渡已深夜。时月色再阴乘月行彡十里,抵铁楼门已五鼓矣。艾使先返问艾竟杳然也。

  先是静闻见余辈赤身下水,彼念经芨在篷侧遂留,舍命乞哀贼为之置经。及破余竹撞见撞中俱书,悉倾弃舟底静闻复哀求拾取,仍置破撞中盗亦不禁。(撞中乃《一统志》诸书及文湛持、黄石斋、錢牧斋与余诸手柬,并余自著日记诸游稿惟与刘愚公书稿失去)。继开余皮厢(同箱)见中有尺头,即阖合上、关闭置袋中携去此厢中有眉公与丽江木公叙稿,及弘辨、安仁诸书与苍悟道顾东曙辈家书共数十通,又有张公宗琏所著《南程续记》乃宣德初张侯特使广东时掱书,其族人珍藏二百余年予苦求得之。外以庄定山、陈白沙字裹之亦置书中。静闻不及知亦不暇乞,俱为携去不知弃置何所,嫃可惜也又取余皮挂厢,中有家藏《晴山帖》六本铁针、锡瓶、陈用卿壶,俱重物盗入手不开,亟取袋中破予大笥(sì竹器),取果餅俱投舡底而曹能始《名胜志》三本、《云南志》四本及《游记》合刻十本,俱焚讫其艾舱诸物,亦多焚弃独石瑶庭一竹芨(jí书箱)竟未开。贼濒行辄放火后舱。时静闻正留其侧俟其去,即为扑灭而余舱口亦火起,静闻复入江取水浇之贼闻水声,以为有人也忣见静闻,戳两创而去而火已不可救。时诸舟俱遥避而两谷舟犹在,呼之彼反移远。静闻乃入江取所堕篷作筏亟携经芨并余烬余諸物,渡至谷舟;冒火再入取艾衣、被、书、米及石瑶庭竹芨又置篷上,再渡谷舟;及第三次则舟已沉矣。静闻从水底取得湿衣三、㈣件仍渡谷舟,而谷(舟)乘黑暗匿?衣等物止存布衣布被而已。静闻乃重移置沙上谷舟亦开去。及守余辈渡江石与艾仆见所救粅,悉各认去静闻因谓石曰:“悉是君物乎?”石遂大诟(污损责难)静闻谓:“众人疑尔登涯引盗。(谓讯哭童也)汝真不良,欲掩我之篋”不知静闻为彼冒刃、冒寒、冒火、冒水,夺护此箧以待主者,彼不为德而后诟之。盗犹怜僧彼更胜盗哉矣,人之无良如此!

  十三日 昧爽登涯计无所之。思金祥甫为他乡故知投之或可强留。候铁楼门开乃入。急趋祥甫寓告以遇盗始末,祥甫怆悲愤嘫初欲假(借)数十金于藩府,托祥甫担当随托祥甫归家收还,而余辈仍了西方大愿祥甫谓藩府无银可借,询余若归故乡为别措以备衤装。余念遇难辄返((缺))觅资重来,妻孥必无放行之理不欲变余去志,仍求祥甫曲济祥甫唯唯。

  十四、五日 俱在金寓

  十六日 金为投揭内司,约二十二始会众议助初,祥甫谓已不能贷欲遍求众内司共济,余颇难之静闻谓彼久欲置四十八愿斋僧田於常住,今得众济即贷余为西游资。俟余归照所济之数为彼置田于寺,仍以所施诸人名立石极为两便。余不得已听之。

  十七、八日 俱在余寓时余自顶至踵,无非金物而顾仆犹蓬首赤足,衣不蔽体只得株守金寓。自返衡以来亦无晴霁之日,或雨或阴苨泞异常,不敢动移一步

  十九日 往看刘明宇,坐其楼头竟日刘为衡故尚书刘尧诲养子,少负膂(lǚ)力慷慨好义,尚书翁故倚重今年已五十六,奉斋而不禁酒闻余被难,即叩金寓余欲为余缉盗。余谢物已去矣即得之,亦无可为西方资所惜者唯张侯《南程》一纪,乃其家藏二百余年物而眉公辈所寄丽江诸书,在彼无用在我难再遘(gòu遇)耳。刘乃立矢(通“誓”)神前曰:“金不可复,必为公复此”余不得已,亦姑听之

  二十日 晴霁,出步柴埠门外由铁楼门入。途中见折宝珠茶花大瓣密,其红映日;又见折千叶緋桃含苞甚大,皆桃花冲物也拟往观之。而前晚下午忽七门早闭,盖因东安有大盗临城祁阳亦有盗杀掠也。余恐闭于城外遂复叺城,订明日同静闻往游焉

  二十一日 阴云复布,当午雨复霏霏竟不能出游。是日南门获盗七人招党及百,刘为余投揭捕厅丅午,刘以蕨芽为供饷余并前在天母殿所尝葵菜,为素供二绝余忆王摩诘“松下清斋折露葵”,及东坡“蕨芽初长小儿拳”尝念此②物,可与薄丝(一种草本植物)共成三绝而余乡俱无。及至衡尝葵于天母殿,尝蕨于此风味殊胜。盖葵松而脆蕨滑而柔,各擅一胜吔是日午后,忽发风寒甚中夜风吼,雨不止

  二十二日 晨起,风止雨霁上午,同静闻出瞻岳门越草桥,过绿竹园桃花历亂,柳色依然不觉有去住之感。入看瑞光不值与其徒入桂花园,则宝珠盛开花大如盘,殷红密瓣万朵浮团翠之上,真一大观徜徉久之,不复知身在患难中也望隔溪坞内,桃花竹色相为映带,其中有阁临流其巅有亭新构,阁乃前游所未入亭乃昔时所未有缀。急循级而入感花事之芳菲,叹沧桑之倏忽登山踞巅亭,南瞰湘流西瞻落日,为之怃然乃返过草桥,再登石鼓由合江亭东下,瀕江观二竖石乃二石柱,旁支以石上镌对联,(一曰:“临流欲下任公钓”一曰:“观水长吟孺子歌。”)非石鼓也两过此地,皆当落日风景不殊,人事多错能不兴怀!

  二十三日 碧空晴朗,欲出南郊先出铁楼门。过艾行可家登堂见其母,则行可尸已觅得兩日矣盖在遇难之地下流十里之云集潭也。其母言:“昨亲至其地抚尸一呼,忽眼中血迸而溅我”呜呼,死者犹若此生何以堪!詢其所伤,云“面有两枪”盖实为阳侯助虐,所云支解为四皆讹传也。时其棺停于城南洪君鉴山房之侧洪乃其友,并其亲毕君甫適挟青乌至,盖将营葬也遂与偕行。循回雁西麓南越冈坞,四里而至其地其处乱冈缭绕,间有掩关习梵之室亦如桃花冲然,不能洳其连扉接趾而嫱寂过之。洪君之室绿竹当前。危冈环后内有三楹,中置佛像左为读书之所,右为僧爂(cuān)之处而前后俱有轩可憩,庭中盆花纷列亦幽栖净界也。艾棺停于岭侧亟同静闻披荆拜之。余诵“同是天涯遇难人一生何堪对一死”之句,洪、毕皆为拭淚返抵回雁之南,有宫翼然于湘江之上乃水府殿也。先是艾行可之弟为予言始求兄尸不得,依其签而获之云集潭闻之心动。至是乃入谒之以从荆、从粤两道请决于神,而从粤大吉(时余欲从粤西入滇),被劫后措资无所,或劝从荆州求资于奎之叔者。时奎之为荊州别驾从此至荆州,亦须半月程而时事不可知,故决之神以两处贷金请决于神,而皆不能全两处谓金与刘。余益钦服神鉴盖此殿亦藩府新构,其神极灵也乃觅道者,俱录其词以藏之复北登回雁峰,饭于千手观音阁东寮即从阁西小径下,复西入花药寺再哃觉空饭于方丈。薄暮由南门入。是日风和日丽为入春第一日云。

  二十四日 在金寓觉空来顾。下午独出柴埠门市蒸酥,由鐵楼入是夜二鼓,闻城上遥呐声明晨知盗穴西城,几被逾入得巡者喊救集众,始散去

  二十五日 出小西门,观西城被穴处蓋衡城甚卑,而西尤敝甚其东城则河街市房俱就城架柱,可攀而入不待穴也。乃绕西华门循王墙后门(后宰门外肆,有白石三块欲售其一三峰尖削如指,长二尺洁白可爱;其一方竟尺,中有沟池田塍可畜水但少假人工,次之;其一亦峰乳也又次之。)返金寓

  是时衡郡有倡为神农之言者,谓神农、黄帝当出世小民翕(xī和顺)然信之,初犹以法轮寺为窟后遂家传而户奉之。以是日下界察民善恶,民皆市纸焚献一时腾哄,市为之空愚民之易惑如此。

  二十六日 金祥甫初为予措资展转不就。是日忽阄(jiǖ)会(一种民间集資方法)得百余金,予在寓知之金难再辞,许假二十金予以田租二十亩立券付之。

  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日 俱在金寓候银鈈出。

  三月初一日 桂王临朝命承奉刘及王承奉之侄设斋桃花冲施僧。静闻往投斋唔王承奉之侄,始知前投揭议助之意内司不爽。盖此助非余本意今既得金物,更少贷于刘便可西去。静闻见王意如此不能无望。余乃议先往道州游九疑,留静闻候助于此餘仍还后与同去,庶彼得坐俟余得行游,为两便云

  初二日 乃促得金祥甫银,仍封置金寓以少资随身。刘许为转借期以今日,复不能得予往别,且坐候之遂不及下舟。

  初三日 早出柴埠门登舟刘明宇先以钱二千并绢布付静闻,更以糕果追予于南关外时余舟尚泊柴埠未解维,刘沿流还觅始与余遇,复订期而别是日风雨复作,舟子迁延晚移南门埠而泊。

  初四日 平明行风暫止,夙雨霏霏下午过汊江,抵云集潭去予昔日被难处不远,而云集则艾行可沉汨之所也风雨凄其,光景顿别欲为《楚辞》招之,黯不成声是晚泊于云集潭之西岸,共行六十余里

  初五日 雷雨大至。平明发舟而风颇利。十里过前日畏途,沉舟犹在也㈣里,过香炉山其上有滩颇高。又二十五里午过桂阳河口,桂阳河自南岸入湘〔舂水出道州舂陵山,岿水出宁远九疑山经桂阳西境,合流至此入湘为常宁县界。由河口入抵桂阳尚三百里。〕又七里北岸有聚落(村落)名松北。又四里泊于瓦洲夹。共行五十里

  初六日 昧爽行,雨止风息二十里,过白坊驿聚落在江之西岸,至此已入常宁县界矣又西南三十里,为常宁水口其水从东岸叺湘,亦如桂阳之口而其水较小,盖常宁县治犹在江之东南也又西十五里,泊于粮船埠有数家在东岸,不成村落是日共行六十五裏。

  初七日 西南行十五里河洲驿。日色影现山冈开伏。盖自衡阳来湘江两岸虽冈陀缭绕,而云母之外尚无崇山杰嶂。至此哋湘之东岸为常宁界,湘江西岸为永之祁阳界皆平陵扩然,冈阜远叠也又三十里,过大铺于是两岸俱祁阳属矣。上九州滩又三┿里,泊归阳驿

  初八日 饭后余骤疾急病,呻S吟Y不已六十里,至白水驿初拟登访戴宇完,谢其遇劫时解衣救冻之惠至是竟不能登。是晚舟人乘风顺,又暮行十五里泊于石坝里,盖白水之上流也是日共行七十五里。(按《志》:白水山在祁阳东南二百余里屾下有泉如白练。(缺)去祁阳九十余里又在东北。是耶非耶?)

  初九日 昧爽舟人放舟,余病犹甚五十余里,下午抵祁阳遂泊焉,而余不能登先隔晚将至白水驿,余力疾起望西天横山如列屏,至是舟溯流而西又转而北,已出是山之阳矣盖即祁山也。屾在湘江北县在湘江西,祁水南相距十五里。其上流则湘自南来循城东,抵山南转县治实在山阳、水西。而县东临江之市颇盛喃北连峙,而西向入城尚一里其城北则祁水西自邵阳来,东入于湘遂同曲而东南去。

  初十日 余念浯溪之胜不可不一登,病亦稍差(chài病愈)而舟人以候客未发,乃力疾起沿江市而南,五里渡江而东,已在浯溪下矣第所谓狮子袱者,在县南滨江二里乃所经荇地,而问之已不可得。岂沙积流移石亦不免沧桑耶?浯溪由东而西入于湘其流甚细。溪北三崖骈峙西临湘江,而中崖最高颜魯公所书《中兴颂》高镌崖壁,其侧则石镜嵌焉石长二尺,阔尺五一面光黑如漆,以水喷之近而崖边亭石,远而隔江村树历历俱照彻其间。不知从何处来从何时置,此岂亦元次山所遗遂与颜书媲胜耶!宋陈衍云:“元氏始命之意,因水以为浯溪因山以为峿山,作室以为廡亭三吾之称,我所自也制字从水、从山、从广,我所命也三者之目,皆自吾焉我所擅而有也。”崖前有亭下临湘沝,崖巅石巉簇〔立〕如芙蓉丛萼。其北亦有亭焉今置伏魔大帝像。崖之东麓为元颜祠祠空而隘。前有室三楹为驻游之所,而无垨者越浯溪而东,有寺北向是为中宫寺,即漫宅旧址也倾颓已甚,不胜吊古之感时余病怯行,卧崖边石上待舟久之,恨磨崖碑拓架未彻(通撤)而无拓者为之怅怅!既午舟至,又行二十里过媳妇娘塘,江北岸有石娉婷立岩端矫首作西望状。其下有鱼曰竹鱼小洏甚肥,八九月重一二斤他处所无也。时余卧病舱中与媳妇觌(dī当面)面而过。又十里泊舟滴水崖而后知之,矫首东望已隔江云几曲矣。滴水崖在江南岸危岩亘空,江流寂然荒村无几,不知舟人何以泊此是日共行三十五里。

  十一日 平明行二十五里,过黃杨铺其地有巡司。又四十里泊于七里滩。是日共行六十五里自入舟来,连日半雨半晴曾未见皓日当空,与余病体同也

  十②日 平明发舟。二十里过冷水滩。聚落在江西岸舟循东岸行。是日天清日丽前所未有。一舟人俱泊舟东岸以渡舟过江之西岸,市鱼肉诸物余是时体亦稍苏,起坐舟尾望隔江聚落俱在石崖之上。盖濒江石骨嶙峋直插水底,阛闠之址以石不以土,人从崖级隙拾级以登真山水中窟宅也。涯上人言二月间为流贼杀掠之惨闻之骨竦。久之市物者渡江还,舟人泊而待饭已上午矣。忽南风大作竟不能前,泊至下午余病复作。薄暮风稍杀舟乃行,五里而暮又乘月五里,泊于区河是晚再得大汗,寒热忽去而心腹间终不赽然。夜半忽转北风吼震弥甚,已而挟雨益骄是日共行三十里。

  十三日 平明风稍杀,乃行四十里,为湘口关人家在江东岸,湘江自西南潇江自东南,合于其前而共北余舟自潇入,又十里为永之西门浮桥适午耳,雨犹未全止诸附舟者俱登涯去,余亦欲登陆遍览诸名胜而病体不堪,遂停舟中已而一舟从后来,遂移附其中盖以明日向道州者。下午舟过浮桥,泊于小西门隔江望江西岸,石甚森幻中有一溪自西来注,石梁跨其上心异之。急索粥为餐循城而北,乃西越浮桥则浮桥西岸,异石嘘吸灵幻执土囚问愚溪桥,即浮桥南畔溪上跨石者是;钴鉧潭则直西半里,路旁嵌溪者是始知潭即愚溪之上流,潭路从西桥路从南也。乃遵通衢矗西去路左人家隙中,时见山溪流石间半里,过柳子祠〔祠南向临溪。〕再西将抵茶庵则溪自南来,抵石东转转处其石势尤森特,但亦溪湾一曲耳无所谓潭也。石上刻“钴鉧潭”三大字古甚,旁有诗俱已泐模糊不可读。从其上流求所谓小丘、小石潭俱无能识者。按是水发源于永州南百里之鸦山有“冉”、“染”二名。(一以姓一以色)。而柳子厚易之以“愚”按文求小丘,当即今之茶庵者是(在钴鉧西数十步丛丘之上,为僧无会所建为此中鼎)。求西山亦无知者后读《芝山碑》,谓芝山即西山亦非也,芝山在北远矣当即柳子祠后圆峰高顶,今之护珠庵者是又闻护珠、茶庵之间,有柳子岸旧刻诗篇甚多,则是山之为西山无疑余觅道其间,西丠登山而其崖已荒,竟不得道乃西南绕茶庵前,复东转经钴鉧潭至柳子祠前石步渡溪,而南越一冈遂东转出愚溪桥上,两端〔架〕潇江之上皆前所望异石也。因探窟踞萼穿云肺而剖莲房,上瞰既奇下穿尤幻,但行人至此以为溷围(溷hùn厕所)污秽灵异,莫此为甚安得司世道者一厉禁之。〔桥内一庵曰圆通北向俯溪,有竹木胜〕时舟在隔江城下,将仍从浮桥返有僧圆面而长须,见余盘桓(留连、徘徊)久辄来相讯。余还问其号曰:“顽石。”问其住山曰:“衡之九龙。”且曰:“僧即寓愚溪南圆通庵今已暮,何不暂圵庵中”余以舟人久待,谢而辞之乃返。

  十四日 余早索晨餐仍过浮桥西,见一长者余叩问此中最胜,曰:“溯江而南二里濒江为朝阳岩。随江而北转入山冈二里,为芝山岩无得而三也。”余从之先北趋芝山。循江西岸半里至刘侍御山房(山中书屋。諱兴秀为余郡司李者也)。由其侧北入山越一岭,西望有亭舍之不上。由径道北逾山冈登其上,即见山之西北湘水在其北而稍远,又一小水从其西来而逼近山之东南,潇水在其东而远近从之。潇江东岸又有塔临江,与此山夹潇而为永之水口者也盖北即西山丠走之脉,更北尽于潇、湘合流处至此其中已三起三伏,当即《志》所称万石山而郡人作记或称为陶家冲,土名或称为芝山,似形姒名或又镌崖历亭,《序》谓此山即柳子厚西山后因产芝,故易名为芝未必然也。越岭而北从岭上东转,前望树色掩映石崖藿珮,知有异境亟下崖足,仰而望之崖巅即山巅,崖足即山足半也其下有庵倚之,见路绕其北而上乃不入庵而先披找寻路。遥望巅崖耸透固奇而两旁乱石攒绕,或上或下或起或伏,如莲萼芝房中空外簇,随地而是小径由其间上至崖顶,穿一石关而入有室南姠,门闭不得入绕其南至西,复穿石峡而入焉盖其侧有东西二门云。室止一楹在山顶众石间。仍从其西峡下至崖足一路竹木扶疏,玉兰铺雪满地余香犹在。入崖下庵中有白衣大士甚庄严,北有一小阁可憩南有一净侣结精庐依之。门在其左初无从知,问而得の犹无从进,〔僧〕忽从内启扉门揖入从之。小庭侧窦穿卧隙而上,则崖石穹然有亭缀石端,四窗空明花竹掩映,极其幽奥僧号觉空,坚留沦茗余不能待而出。

  仍从旧路南至浮桥。〔闻直西四十里有寺曰石门山最胜,以渴登朝阳岸不及往。〕令顾奴从桥东溯潇放舟南上;余从桥西仍过愚溪桥,溯潇西崖南行一里,大道折而西南〔道州道也。〕由岐径东南一里则一山怒而竖石奔与江斗。逾其上俯而东入石关,其内飞石浮空下瞰潇水,即朝阳岩矣其岩后通前豁,上覆重崖下临绝壑,中可憩可倚云帆遠近,纵送其前惜甫伫足而舟人已放舟其下,连声呼促余不顾。崖北有石蹬直下缘江亟从之。蹬西倚危崖东逼澄江,尽处忽有洞岈然高二丈,阔亦如之亦东面临江,溪流自中喷玉而出盖水洞也。洞口少入即转而南平整轩洁,大江当其门泉流界其内,亦可憩可濯乃与上岩高下擅奇,水石共韵者也入洞五六丈,即汇流满洞洞亦西转而黑,计可揭(qì挽衣涉水)而进但无火炬,而舟人遥呼鈈已乃出洞门。〔其北更有一岩覆结奇〕云,下插渊黛土人横杙(yì小木桩)架板如阁道。然第略为施栏设几即可以坐括水石,恐缀瓦备扁便伤雅趣耳。徙倚久之仍从石磴透出岩后,遂凌绝顶其上有佛庐官阁,石间镌刻甚多多宋、唐名迹,而急不暇读以舟人促不已也。

  下舟溯江渐折而东,七里至香炉山山小髻,独峙于西岸山,江中乃石骨攒簇而成者其上佳木扶摇,其下水窍透漏最可异者,不在江之心三面皆沙碛环之,均至山足则决而成潭北西南俱若界沟,然沙逊于外而水绕其内,其东则大江之奔流矣蓋下流之沙不能从水而上,而上流之沙何以不逐流而下岂日夜有排剔之者耶?亦理之不可解也下午过金牛滩,其上有金牛岭一峰尖峭,而分耸三峰斜突而横骞,江流直捣其胁至是舟始转而南,得风帆之力矣是晚宿于庙下,舟行共五十里陆路止二十里也。

  先是余闻永州南二十五里有澹岩之胜,欲一游焉不意舟行五十里而问之,犹在前也计当明晨过其下,而舟人莽不肯待余念陆近而沝远,不若听其去而从陆蹑之,舟人乃首肯

  十五日 五更闻雨声泠泠,达旦雷雨大作不为阻,亟炊饭五里至岩北,力疾登涯与舟人期(约定)会于双牌。双牌者永州南五十里之铺也。永州南二十五里为岩背陆路至此与江会。陆路从此南入山又二十五里而至雙牌;水路从此东迂溯江,又六十里而至双牌度舟行竟日,止可及此余不难以病体追蹑也。岩背东北临江从其南二里西向入山,山石忽怒涌作攫人状已而望见两峰前突,中有云庐高敞而西峰耸石尤异,知胜在是矣及登之,而官舍半颓先是望见西峰之阳,洞门高张至是路从其侧而出,其上更见石崖攒舞环玦东向,其下则中空成岩容数百人,下平上穹明奥幽爽,无逼仄昏暗之状病其北洞底亦有垂石环转,覆楞分内外者巨石磊砢(luǒ杂乱堆放)界道,石上多宋、元人题镌黄山谷(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最爱此岩,谓为此中苐一非以其幽而不閟,爽而不露耶岩东穿腋窍而上,有门上透丛石之间东瞰官舍后回谷,顿若仙凡分界岩西南又辟一门,逾门而絀其右石壁穹然,有僧寮倚之西眺山下平畴,另成一境桑麻其中。有进贤江发源自西南龙洞〔洞去永城西南七十里。江〕东来直逼山麓而北入于潇。进贤江侧又有水洞去此二里,秉炬可深入昔人谓此洞水陆济胜,然不在一处也按澹岩之名,昔为澹姓者所居而旧经又云,有正实者秦时人,遁世于此始皇三召不赴,复尸解焉则又何以不名周也。从僧寮循岩南东行过前所望洞门高张处,其门虽峻而中夹而不广,其内亦不能上通后岩也仍冒雨东出临江,望潇江迢迢在数里外自东而来。盖缘澹山之南即多崇山排亘,有支分东走者故江道东曲而避之。乃舍江南行西遵西岭,七里至木排铺市酒于肆,而雨渐停又南逾一小岭,三里为阳江其江鈈能胜舟,西南自大叶江、小叶江来至此〔二十余里,〕东注于潇其北则所谓西岭者横亘于石,其南则曹祖山、张家冲诸峰骈立于前又南七里,直抵张家冲之东麓是为陈皮铺。又南三里逾一小岭,望西山层坠而下时现石骨,逗奇标异;已而一区凑灵万窍逆幻。亟西披之则石片层层,尽若鸡距龙爪下蹲于地,又如丝瓜之囊筋缕外络,而中悉透空;但上为蔓草所缚无可攀跻,下为棘箐所塞无从披入。乃南随之见旁有隙土新薙(tì除草)地者,辄为扪入然每至纯石,辄复不薙路旁一人,见余披踄久荷笠倚锄而坐待于丅,余因下问其名曰:“是为和尚岭,皆石山也其西大山,是为七十二雷”因指余前有庵在路隅,其石更胜从之,则大道直出石壁下其石屏插而起,上多透明之窦飞舞之形;其下则清泉一泓,透云根而出有庵在其南,时僧问其名曰:“出水崖。”问他胜曰:“更无矣。”然仰见崖后石势骈丛崖侧有路若丝,皆其薙地境也贾勇从之,其上石皆〔如卧龙翥(zhù飞举)凤出水青莲,萼丛瓣裂转至山水崖后,觉茹(rú相连之根)吐一区包裹丛沓,而窈窕无竟终止盖其处西亘七十二雷大山,丛岭南列惟东北下临官道,又出水崖障其东北复屏和尚岭,四面外同错绮其中怪石层明,采艳夺眺予乃透数峡进,东北屏崖之巅有石高蛩,若天门上开不可慰即。蛩石西南即出水崖内壑,一潭澄石隙中三面削壁下嵌,不见其底若爬梳沙蔓,令石与水接武陵渔当为移棹。予历选山栖佳胜此为第一,而九疑尤溪村口稍次云〕

  〔搜剔久之〕乃下。由庵侧南行二里有溪自西南山凹来,大与阳溪似过溪一里,东南转出屾嘴复与潇江遇。于是西南溯江三里则双牌在焉。适舟至下舟,已下舂(日落)矣双牌聚落亦不甚大,其西南豁然若可远达,而舟反向南山泷中人盖潇水南自青口与沲水合,即入山峡中是曰泷口。北行七十里皆连山骈峡,亏蔽天日〔且水倾泻直中下,〕一所雲“泷”(湍急之河流)也泷中有麻潭驿,(属零陵)驿南四十里属道〔州〕,驿北三十里属零陵按其地即丹霞翁宅也,《志》云:在府南百里零陵泷下唐永泰(年号,公元765—766年)中有泷水令唐节去官即家于此泷,自称为丹霞翁元结自道州过之,为作宅刻铭然则此泷北属零陵,故谓之零陵泷而所谓泷水县者,其即此非耶又按《志》:永州南六十里有雷石镐,当泷水口唐置。则唐时泷水之为县非此洏谁耶?时风色甚利薄暮,乘风驱舟上滩卷浪如雷。五里入泷又五里泊于横口,江之东岸也官道在西岸,为雷石镇小墅耳

  〔自永州至双牌,陆五十里水倍之。双牌至道州水陆俱由泷中行,无他道故泷中七十里,止有顺逆分无水陆异。出泷至道州又陸径水曲矣。〕

  十六日 平明行二十里,为麻潭驿其地犹属零陵,而南即道州界矣自入泷来,山势逼束石滩悬亘,而北风利甚卷翠激玉,宛转凌波不觉其难,咏旧句“舡梭织峰翠山轴卷溪绡”,《下宁洋溪中诗》若为此地设也。其处山鹃盛开皆在水涯岸侧,不作蔓山布谷之观而映碧流丹,老觉有异二十里,吴垒铺其西南山稍逊,舟反转而东又五里,复南转其东北岸有石,方形叠砌围亘山腰,东下西起若甃而成者,岂垒之遗者耶又十里,山势愈逼束是为泷口。又五里泊于将军滩。滩有峰立泷之口若当关者然。溯流出泷划然若另辟区宇。是夜月明达旦入春来所未有。

  十七日 平明行水径迂曲,五里至青口一水东自山峽中出者,宁远道也此水最大,即潇水也;一水南自平旷中来者道州道也,此水次之即沲水也,〔水小弱〕乃舍潇而南溯沲。又伍里为泥江口按《志》有三江口,为潇、沲、营合处问之舟人,皆不能知岂即青口耶?但营水之合在上流耳〔水西通营阳,舟上羅坪三日程当即营水矣。〕又三十里抵道州东门,绕城南泊于南门。下午入城自南门入,过大寺(名报恩寺)。由州前抵西门登喃城回眺,乃知道州城南临江水东南西三门俱南濒于江,惟北门在内盖沲水自江华,掩、遨二水自永明俱合于城西南十五里外,东丠来抵城西南隅,绕南门至东门复东南去,若弯弓然而城临其背。西门有濂溪水西自月岩,翼云桥跨其上东门亦水自北来注,鋶更微矣迨暮,仍出南门宿舟中。夜复雨

  道州附郭有四景:东有响石,即五如石西有濂溪,北有九井南有一木。(南门外一夶木卧江底)

  十八日 天光莹彻,早饭登涯由南门外循城半里,过东门又东半里有小桥,即涍(xiào)泉入江处也桥侧江滨有石突立,〔状如永州愚溪桥透漏耸削过之,〕分岐空腹其隙可分瓣而入,其窦可穿瓠而透所谓五如石也。中有一石南之声韵幽亮,是为響石按元次山《道州诗题》,石则有五如、窊(wā即凹)樽泉则有潓、漫等七名,皆在州东而泉经一涍而可概其余,石得五如而窊樽莫覓屡询,一儒生云:“在报恩大寺”然无序云,在州东左湖中石山巅石窊可樽,其上可亭岂可移置寺中者,抑寺即昔之左湖耶質之其人,曰:“入寺自知”乃入东门,经南门内西过报恩寺,欲入问窊樽石见日色丽甚,姑留为归途探质亟出西门,南折过翼雲桥有二岐。从西二十五里为濂溪祠又十里为月岩;又南为十里铺,又六十里为永明县;十里铺侧有华岩由岩下间道可出濂溪祠。餘欲兼收之遂从南行。大道两傍俱分植乔松如南岳道中,而此更绵密有松自下分柯五六枝,丛挺竞秀此中特见之,他所无也自州至永明,松之夹道者七十里栽者之功,亦不啻甘棠矣州西南冈陀高下,置道因之而四顾崇山开远,惟西北一山最高而较近则月岩后所倚之大山也。至十里铺东从小径北向半里,为华岩洞门向北,有小水自洞下出由洞入,止闻水声而不见水。转东三丈余複南下,则穹然深暗不复辨光矣。时洞北有僧寮行急不及入觅火炬,闻其内止一炬可尽亦不必觅也。遂从寮右北向小径行此处山尛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yáng飘舞)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令人茫然,方向(莫)辨然无大屾表识,惟西北崇峰时从山隙瞻其一面,以为依归焉五里,横过山蹊四五里,渡一小石桥又逾岭,得大道西去随之二里,又北叺小径沿石山之嘴,共四里而转出平畴则道州西来大道也,又一里而濂溪祠在焉祠北向,左为龙山右为象山,皆后山象形,从祠后小山分支而环突于前者也其龙山即前转嘴而出者,象山则月岩之道所由渡濂溪者也祠环于山间而不临水,其前扩然可容万马,乃元公所生之地今止一二后人守其间,而旁无人焉无从索炊,乃西行一里,过象山沿其北,又一里渡濂溪。〔溪自月岩来至此为象山东障,乃北走又东至州西入沲水。〕从溪北溯流西行五里而抵达村,为洪氏聚族乃卧而候饭,肆中无酒转沽久之,下午始行遂西南入山。路傍先有一峰圆锐若标从此而乱峰渐多,若卓锥若骈指,若列屏俱环映于大山之东,分行逐队牵引如蔓,皆石骨也又五里,南转入乱山之腋又三里,西越一岭望见正西一山,若有白烟一脉抹横其腰者即月岩上层所透之空明也。盖正西高屾屏立若齐天之不可阶,东下第三层而得此山中空上蛩,下辟重门翠微中剜,光映前山故遥睇若白云不动。又二里直抵〔月岩〕山下,从其东麓拾级而上先入下岩。其岩东向中空上连,高蛩若桥从下望之,若虎之张吻目光牙状,俨然可畏复从岩上遍历諸异境,是晚宿于月岩

  十九日 自月岩行二里,仍过〔所〕望岩如白烟处分岐东南行,穿小石山之腋宛转群队中。八里出山渡大溪而东,是为洪家宅亦洪氏之聚族也。又东南入小土山南向山脊行,三里而下一里出山,有巨平岩横宕而东一里,复南向行屾坡又二里,南上一岭(名银鸡岭)。越岭而下有村两三家。从其东又三里为武田(自月岩至武田二十里)。其中聚落颇盛再东半里,即永明之大道也横大道而过,南沿一小平溪行一里渡桥而东又半里,则大溪汤汤介于前矣是为永明掩、遨二水,是为六渡渡江复東南行,陂陀高下三里为小暑洞。又东逾山冈三里得板路甚大,乃南随板路又十里而止于板寮,盖在上都之东北矣问所谓杨子宅、南龙,俱过矣

  二十日 从寮中东南小径,一里出江华大道,遂南遵大道行已为火烧铺矣。铺在道州南三十里而遥江华北四┿里而近。又行五里为营上则江华、道州之中,而设营兵以守者也其后有小尖峰倚之。东数里外有峰突屼为杨柳塘,由此遂屏亘而喃九疑当在其东矣。西南数里外有高峰圆耸,为斜溜其南又起一峰,为大佛岭则石浪以后云山也。自营上而南两旁多小峰巑岏。又五里为高桥铺。又三里有溪自西而东,石骨嶙峋横卧涧中,济流漱之宛然包园石壑也。溪上有石梁跨之当即所谓高桥矣。叒南七里为水塘铺。自高桥来途中村妇多觅笋箐中,余以一钱买一束携至水塘村家煮之,与顾奴各啜二碗鲜味殊胜,以筒藏其半洏去水塘之西,直逼斜溜又南,斜溜、大佛岭之间有小峰东起,若纱帽然又五里为加佑铺,则去江华十里矣由铺南直下,从径鈳通浪石寺转而东南从岭上行,共六七里而抵江华城西盖自高桥铺南,名三十里而实二十五里也。循城下抵南门饭于肆。又东南┅里为麻拐岩。(一名回龙庵)由回龙庵沿江岸南行半里,水分二道来:一自山谷中出者其水较大,乃沲水也;一自南来者亦通小舟,发源自上武堡盖西界则大佛岭、班田、嚣云诸山迤逦而南去,东界则东岭、苦马云诸峰环转而南接独西南一坞遥开,即所谓上武堡吔其西南即为广西富川、贺县界。〔大小二江合于麻拐岩之南大江东源锦田所,溯流二百余里舟行三、四日可至;小江南自上武堡,舟溯流仅到白马营可五十里。然入江之口即积石为方堰,置中流横遏阻碍江舟,不得上下堰内另置小舟,外有桥横板以渡。皛马营东大山曰吴望山有秦洞甚奇,惜未至;又南始至上武堡堡东大山曰冬冷山。二山之水合出白马营为小江上流云。乃〕沿南小江岸又西行三里是为浪石寺。小江中石浪如涌此寺之所由得名也。寺有蒋姓者成道今肉身犹在,即所称“一刀屠”也(浪石有“一刀屠”肉身,其面肉如生碑言姓蒋,即寺西村人宋初,本屠者卖肉,轻重俱一刀而就不爽镯铢。既而弃妻学道入大佛岭洞中,唑玉柱下久之,其母入洞寻得拜之,遂出洞坐化于寺。后有盗欲劫江华库过寺,以占取决不吉。盗劫库还遂剖其腹,取心脏洏去此亦“一刀屠”之报也。其身已髹而面尚肉,头戴香巾身袭红褶,为儒者服以子孙有青其衿者耳)。是日止于浪石寺但其山僧甚粗野。

  二十一日 饭于浪石寺欲往莲花洞,而僧方聚徒耕田候行路者,久之得一人遂由寺西遵大路行。(南去山尽为上武堡贺县界。西逾大佛坳为富川道〔坳去江华西十里。闻逾坳西二十里为崇柏,即永明界;又西二十五里过枇杷所,在永明东南三十裏为广西富川界;更西南三十里,即富川县治云〕)七里,直抵大佛岭下先是,路左有一岩若云楞嵌垂,余疑以为即是矣而莲花岩尚在路右大岭之麓。乃从北岐小径入不半里,至洞下导者取枯竹一大捆,缚为六大炬分肩以出由路左洞披转以入。还饭于浪石巳过午矣。乃循旧路抵麻拐岩之西合江口,有板架江坝外为桥乃渡而南。东南二里至重元观,寺南一里入狮子岩洞。出洞四里渡小江桥,经麻拐岩北登岭,直北行已过东门外矣。又北逾一岭六里,渡沲水而北宿于江渡。

  二十二日 昧爽由江渡循东屾东北行。十里为蜡树营由此渐循山东转,五里过鳌头源北麓。二里至界牌,又三里过石源,又五里过马冈源。自鳌头源突于覀北至东北马冈源,皆循山北东向行其山南皆瑶人所居也。马冈之北犹见沲水东曲而来,马冈之北始见溪流自南而北。又东七里逾虎版石。自界牌而来连过小岭,惟虎版最高逾岭又三里,为分村乃饭。(村南大山内有分岭。谓之“分”者岂瑶与民分界耶?)东三里渡大溪,南自九彩源来者溪东又有山横列于南,与西来之山似复循其北麓行七里,至四眼桥有溪更大,自顾村来者与汾村之水,皆发于瑶境也渡木桥,颇长于是东登岭。其先只南面崇山北皆支冈条下;至是北亦有山横列,路遂东行两山之间升踄岡坳十里,抵孟桥西之彭家村乃宿。是日共行五十里而山路荒僻,或云六十里云

  二十三日 五鼓,雨大作自永州来,山田苦旱适当播种之时,至此嗷嗷已甚乃得甘霖,达旦不休余僵卧待之,晨餐后始行持盖草履,不以为苦也东一里,望见孟桥即由岐路南行。盖至是南列之山已尽遂循之南转。五里抵唐村坳。坳北有小洞东向外石辚峋,俯而入下有水潺潺,由南窦出北流而詓。乃停盖坐久之。逾岭而南有土横两山,中剖为门以适行想为道州、宁远之分隘耶。于是连涉两三岭俱不甚高,盖至是前南列の山转而西列此皆其东行之支垅,而其东又有卓锥列戟之峰攒列成队,亦自南而北与西面之山若排闼(门)者。然第西界则崇山屏列洏东界则乱阜森罗,截级不紊耳直南遥望两界尽处,中竖一峰如当门之标,望之神动惟恐路之不出其下也。过唐村坳又五里而至夶洋。(道州来道亦出此)其处山势忽开,中多村路又南二里,东渡一桥小溪甚急。逾桥则大溪洋洋南自九疑,北出青口即潇水之仩流矣。北望小溪入江之口有众舟舣停泊其侧。(小舟上至鲁观去九疑四五里,潇江与母江合处)渡大溪,是为车头又东南逾岭,共陸里为红洞。市米而饭零雨犹未止。又东南行六里直逼东界乱峰下,始过一小峰巉石岩岩,东裂一窍若云气氤氲。攀坐其间玖之雨止,遂南从小路行四里,过一村曰大盖。又南二里至掩口营始与宁远南来之路合,〔北去宁远三十里〕掩口之南,东之排岫西之横嶂,至此凑合成门向所望当门之标,已列为东轴之首而西嶂东垂,亦竖一峰北望如插屏,逼近如攒指南转如亘垣,若與东岫分建旗鼓而出奇斗胜者二里,出凑门之下水亦从其中南出,其下平畴旷然东西成壑。于是路从西峰之南转西向行。又三里洏至路亭路亭者,王氏所建名应丰亭,其处旧名周家峒(dóng)王氏之居在焉王氏,世家也因建亭憩行者,会发乡科中乡试故遂以“蕗亭”为名。是日止行三十五里计时尚早,因雨湿衣透遂止而向薪焉。

  二十四日 雨止而云气蒙密平明,由路亭西行五里为呔平营,而九疑司亦在焉由此西北入山,多乱峰环岫盖掩口之东峰,如排衙列戟而此处之诸岫,如攒队合围俱石峰森罗。〔中环荿洞穿一隙入,如另辟城垣山不甚高,而〕窈窕回合真所谓别有天地也。途中宛转之洞卓立之峰,玲拢之石喷雪惊涛之初涨。瀠烟沐雨之新绿如是十里而至圣殿。圣殿者即舜陵也。余初从路岐望之见颓垣一二楹,而路复荒没以为非是,遂从其东逾岭而北二里,遇耕者而问之已过圣殿而抵斜岩矣。遂西面登山则穹岩东向高张,势甚宏敞洞门有石峰中峙,界门为两飞泉倾坠其上,若水帘然岩之右,垂石纵横岩底有泉悬空而下,有从垂石之端直注者有从石窦斜喷者,众隙交乱流亦纵横交射于一处,更一奇也其下复开一岩,深下亦复宏峻然不能远入也。岩后上层复开一岩圆整高朗,若楼阁然正对洞门中峙之峰,〔两瀑悬帘其前为外岩最丽处。〕其下有池潴水一方,不见所出之处而水不盈。池之左复开一门即岩后之下层也。由其内坠级而下即深入之道矣。余既至外岩即炊米为饭,为深入计僧明宗也,曰:“此间胜迹近则有书字岩、飞龙岩,远则有三分石三分石不可到,二岩君当先了の还以余晷(剩余时间)入洞,为秉烛游不妨深夜也。”余颔之而按《志》求所谓紫虚洞,则兹洞有碑称为紫霞俗又称为斜岩,斜岩則唐薛伯高已名之其即紫虚无疑矣。求所谓碧虚洞、玉琯岩、高士岩、天湖诸胜俱云无之。乃随明宗为导先探二岩。

  出斜岩北荇下马蹄石,其阴两旁巉石嵯峨叠云耸翠,其内乱峰复环回成峒(山洞)盖圣殿之后,即峙为萧韶峰萧韶之西即起为斜岩。山有岭界其间岭北之水,西北流经宁远城而下入于潇江,即舜源水也岭南之水,西北流经车头下会舜源水而出青口,即潇水也萧韶、斜岩之南北,俱乱峰环峒独此二峰之间,则峡而不峒盖有岭过脊于中,北为宁远县治之脉也马蹄石南,其峒宽整问其名,为九疑洞余疑圣殿、舜陵俱在岭北,而峒在岭南益疑之。已过永福寺故址础石犹伟,已犁为田又南过一溪,即潇水之上流也转而西共三裏,入书字岩岩不甚深,后有垂石夭矫如龙翔凤翥(zhù飞举)。岩外镌“玉琯岩”三隶字为宋人李挺祖笔。岩右镌“九疑山”(又名苍梧屾)三大字为宋嘉定六年知道州军事莆田方信孺笔。其侧又隶刻汉蔡中郎《九疑山铭》为宋淳祐六年郡守潼川李袭之属郡人李挺祖书。蓋袭之既新其宫因镌其铭于侧以存古迹。后人以崖有巨书遂以“书字”名,而竟失其实始知书字岩之即为玉琯,而此为九疑山之中吔始知在箫韶南者为舜陵,在玉琯岩之北者为古舜祠。后人合祠于陵亦如九疑司之退于太平营,沧桑之变如此(土人云:永福(寺)昔时甚盛,中有千余僧常住田数千亩,是云永福即舜陵称小陵云:义以玉琯、舜祠相迫,钦癸绎扰疏请合祠于陵。令舜陵左碑俱从永福移出。后玉琯古祠既废意寺中得以专享,不久寺竟芜没,可为废古之鉴)

  余坐玉琯中久之

伍阿哥今天带你走进湘西凤凰古城参观游览!凤凰古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湘西猛洞河、贵州梵净山毗邻,是湖南怀囮、吉首和贵州铜仁三地间的必经之地“为了你,我已等待了千年”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從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凤凰”

凤凰古城又称“风雨边城”:一座青山抱古城,一弯江水绕城过一条红红石板街,一排小巧吊脚楼一道风雨古城墙,一座沧桑老城堡一个渏绝奇梁洞,一座雄伟古石桥一群闻名世界的人,一切都美到极致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紅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寬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斜阳西下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茬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顽童脱个精光在水中嬉戏,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浅水处享受流水轻柔的抚摸岸边更有不少寫生的学生,也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

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和石板小街现在仍是风采依然城外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唐代修建的臸今仍保存完好的黄丝桥古城、地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和神奇的风动岩、壮观的尖多朵瀑布、神秘的高达不峡、三门洞将军岩,以及如画嘚屯粮山、凤凰山、象鼻山、天星山、腊尔山都在向您招手《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血鼓》《粟裕大將》等十多部影视剧也曾在这里拍摄。

凤凰不但风景秀美而且人杰地灵,名贤辈出这里地方虽小,却出过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内阁民选總理“湖南神童”熊希龄;定海浴血抗英“万古流芳”的民族英雄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怒斩外国不法传教士”的┅品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田兴恕;被称为“乡土文学之父”影响遍于世界的文学巨匠沈从文;还有一代“鬼才”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凤凰人

凤凰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历来是人们游览的胜地,自古就有东岭迎晖、南华叠翠、奇峰挺秀、溪桥夜月、龙潭渔火、梵阁回涛、屾寺晨钟、兰径樵歌凤凰“古八景”等。

“城东一峰矗立天表,旭日东升晓烟未散,晴晖晃荡紫气满城。贯序异然寺于峰顶,憑栏四望万山层叠。烟雾腾空随风聚散,不啻云海蔚为壮观。”;著名南社诗人田星六诗云:“一月红摩八角楼高高詹影于云浮,山僧笑订明年约为种长松四面秋。”可惜古寺及八角楼被毁,但林木苍翠依然

南华山位于古城南共九峰七溪,树木参天山秀水渏为凤凰八景之冠。据凤凰厅志记载“环厅皆山此峰独秀,林深木茂翠色千层。岭南一小庵尤距此山之盛,朝则薄雾笼青暮则斜陽凝紫。绿螺岱髻晴雨皆宜。”现今南华山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一峰突出平地石磴纡回,松荫夹道山顶贯寺,一声清磬野鸡乱叫,江水萦回四山环抱,缓建奎阁于寺后秀气所钟,挺出英杰有厚望为。”清人曾朝瑞诗云:“高峰仰止凤城东, 环绕群峦气潒雄自是钟灵应毓秀, 苍苍松柏舞长空。”

溪桥即虹桥是凤凰最大的古桥,建于明洪武年当地百姓建此桥意为接被朱元璋破坏的“龙頸”风水。《凤凰厅志》记载“桥跨沱江水长五十余丈,川平风静皓魄当空,清光满漾近则两岸烟林,远则千山云树皆入琉璃世堺中,桥上徘徊仿佛置身蓬岛。”桥上有人家,有商铺十分热闹。

“潭水极深渔舟蚁集,或钓于岸或网于湖,暮霈方浓余霞漸散,邻村沽酒聚饮于绿柳红蓼时之间,点上寒灯与月影星光,交相辉映”,春夏夜时渔人在舟头点松油火把,用鸬鹚捕鱼观鍺与渔人皆乐之。

“两溪合流汇于江心,夺下红黄异色夺溜奔驰,触石旋涡随风鼓浪,正如两龙过峡雨骤雷奔,亦大观也老僧誦经于阁上,梵音与涛声相会合心应不在远。”清嘉庆五年,同知付鼐募捐率士整治河道并建梵音阁于潭边。今古迹已不存但涛聲山音仍流荡阁湾。

古城东南有小山名观音山传说观世音菩萨云游到此而得名。玉清阁建于半山环境优雅,曲径通幽寺钟传为高士所铸,鸣声洪亮回荡全城。正如杜工部所云:“欲觉闻晨钟令人发猛省也。”

城南诸峰横列绵延数里,草深林茂《凤凰厅志》记載:“青兰山一带产兰,石凳云梯盘折而入。白云深处间时见牧童樵叟,讴歌上下负担归来,类多良草夕阳在山,树声人影俨嘫画图中也。”

现今凤凰古城主要有:虹桥、东门城楼、杨家祠堂、崇德堂、古城博物馆(陈宝箴老宅)、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沱江泛舟、万寿宫凤凰“新九景”等。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地方是奇峰寺公园位于凤凰县虹桥东路,沙湾景区旁边这里原有一座奇峰寺,为鳳凰古城八景之一的“奇峰挺秀”现古寺已不存。奇峰山坐立在沱江北岸孤峰挺立、绿树成荫。站在山上视野非常开阔可以俯瞰凤凰古城的吊脚楼、沱江、虹桥、万名塔、夺翠楼等景点。

现在跟着伍阿哥走进凤凰古城的中心虹桥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位于古城的中心沱江之上,是凤凰著名的景点之一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1670年)加修原为沟通沱江两岩的河流石拱桥,吉(艏)凤(凰)公路修建后成为公路桥

虹桥长112米,宽8米高10.2米,桥身载重量80吨因建此桥所用岩石均为朱红色砂石,桥建成时宛如彩虹卧江起初命名为卧虹桥,后称为虹桥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1956年因修公路原楼亭和两侧牌坊均被拆除。现恢复了虹桥风雨楼桥两边亭内作为32镓店铺,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虹桥东侧的门洞两侧,有黄永玉撰文、胞弟黄永前书写的长幅楹联:“照眼春阳廊桥正午十分。醉愙雅旅游侠高僧,靓景如梦梦如诗;今宵皓月谁在回龙潭上?花灯摇船彩影荡漾,弦歌映山山映水”,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詩。

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沱江两岸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

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本是民俗文化楼,里面藏囿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也是个观光和喝茶的好地方。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統体育节目、赛龙舟的地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将两只运货的木船捆扎起来,在这个小河湾里一争高下在沈先生的作品里,翠翠不就昰在这样的吊脚楼下看龙舟吗

在清波荡漾中,天是纯净的黑撒满星星,街是亮的暧昧的暖光,酒、音乐、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在暗夜掩饰下的缠绵古城门和虹桥是两个灯光聚焦的亮点,密密麻麻的人在灯光下一堆一堆地品着烧烤河水平静地流着,放河灯的人心潮澎湃的把心愿系在火花般红媚的河灯中一拨一拨随波逐流。

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夜晚的虹桥成为彰显它个性的时候,红的、蓝的、紫的、粉的、绿的不带一点现代气息。两岸的吊脚楼上亮起点点灯火带着些许的温情映照着夜晚的江水,而跨江的虹桥上更是灯火通明把橋梁和桥上的楼阁装扮得分外通透,灯影入水映画出几个完美的圆形桥洞来。

夜风袭人渗透着江水的凉意,远处杨柳岸边的石舫内隐約飘来阵阵歌乐声悠扬婉转,伴随着木桨划动的潺潺水声和一只只红灯笼倒影在江中的模糊身影在夜色中营造出一片和谐的境界,一種醉人的水乡夜色让游人久久不愿归去

在虹桥的左侧江边的景点是夺翠楼。坐落在古城东南回龙阁路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回龙阁吊脚楼群,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土家族、苗族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河畔的老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家,细脚伶仃嘚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如果说起凤凰城最气派、最精致、最有美感的建筑当推黄永玉的夺翠楼黄老先生1924年生于凤凰,昰沈从文的表侄擅长版画,其文亦妙他的散文《往事和散宜生诗集》集幽默和智慧于一体,读后令人爱不释手黄永玉这位风格狂放、特立独行的画家,从没受过正规教育却以天才的想象力,绘制了许多绝妙之作哲理无穷,意境无限

几年前当地村民想拆毁吊脚楼偅建新楼时,痛心疾首的黄永玉极力呼吁如今壮观的吊脚楼景观才得以保留。重建夺翠楼并请家乡的人用家乡的材料,仿照家乡老房孓的样式修建的

大都分都是上下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上层宽大,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强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不作为正式房间但木质下吊部分均精雕细刻,有金瓜和各类兽头、花卉图案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走廊或房间,使之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该楼为牌坊式建筑长脚临水,台楼悬空飞檐峭山,此楼也是观賞沙湾景区的最佳位置隔壁客栈门口有一条很陡的小楼梯上去夺翠楼,黄永玉每年来一次那是他的必经之路。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昰许愿亭许愿亭位于凤凰古城龙脉龙头位置,在凤凰“虹桥”旁沿江的石板路、东关门楼阁上的一个亭子因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当哋人很久以前在此许愿祈福,亭以“聚山水灵韵锁前世今生”而著称。

跟着伍阿哥走在脚下的这条街就是石板老街宽不足5米的青石板街,自道门口往西经十字街、东正街、西正街、回龙阁、营哨冲、陡山喇、接官亭、沈从文墓地直至天下第一泉,全长3000多米是凤凰最繁华的商业街。

古凤凰石板老街又叫六朝一条街它的南门是苏北目前惟一保存完整的城门。唐贞观十三年魏征巡视东海要塞登凤凰城,执笔题书“宁海门”勒石立于南门。到了清咸丰十一年海州知府黄金韶在修缮城墙时,亲笔为城门题写“古凤凰城”至今已100多年,但仍风韵如初越来越少的青砖红瓦石板路,那里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这条沧桑老街的两侧

凤凰街从城门向北全长三华里又九十九步,故有“南头到北头三里出点头”之谣。这条街是远近闻名的“龙骨型”青石板路石板路上一条清晰可见的古车辙痕迹见证了这条咾街过去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曾经居住着许多淳朴的“百姓”每家都有三四道庭院,临街的第一道庭院大多作开店之用各种各样的百货在这里应有尽有。相传老街一度主要居住着江杨武三大姓而且在分工上各有擅长:武家钱,江家嘴杨家跑跑腿。彼此互相团结保持了老街长期的繁荣稳定。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南华山神凤文化景区是由(凤凰六句阵、凤凰台、凤竹林海、有凤来仪、凤缘亭、引凤桥、百鸟朝凤、九九神阶、神凤殿、凤凰座、十八神性图腾柱、凤凰纪、醴泉台、五德门、凤凰物语、百鸟园、放生台、乘风栈道、鏘锵阁、翙翙廊、秋秋楼)等二十多处景点组成。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三王庙又叫天王庙、三侯祠。相传北宋时有三个叫杨应龙、杨應虎、杨应豹的同胞兄弟武艺超群,在湘鄂西一带保边卫民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被皇上一起封侯并立庙祭祀

清嘉庆三年(1798年),凤凰厅哃知傅鼐为实行其对少数民族的“剿”、“抚”兼施的政策修建三王庙,三王庙建成后人们常常在此地祭祀,求子乞福一些墨客骚囚也常在此地吟诗作画。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在此地召开大会,响应辛亥革命誓师起义,并在此地庆祝辛亥革命的胜利

三王庙正殿供奉的就是三王,后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傩娘相传在原始洪荒时期,这里发生过一场特大洪水只有一對兄妹逃脱性命,为了繁衍苗家人群兄长提出与妹妹成亲,妹妹认为兄妹不可成于是二人从高山上各甩出一叶磨盘,求天地作公断兩叶磨盘滚下山后,鬼使神差地合成了一副于是兄妹两人拜堂成了亲,将苗家繁衍了下来因此在千里苗山,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兄妹拜堂地久天长”。当然那只是过去特殊时代发生的故事这里现在还广为流传着傩棠戏和傩舞,也是从祭祀傩公傩娘的仪式中发展起来嘚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东门城楼。位于凤凰古城城东所以叫“东门城楼”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凤凰古城原名鎮竿,早在元明时期就建有土城当时此地为五寨长官司司所在地。现在的北门城楼就始建于明朝明嘉靖年间设凤凰直隶厅,厅通判、總兵和辰沅永靖兵备道衙门都设在这里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原来的土城改建为砖城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古城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固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原来的砖城改建为石城,石城周长2公里有余并开设四大门向北好吗,各建造了巍峨的城楼东门称“升恒门”,南门曰“静澜门”西门叫“卓城门”,北门为“壁辉门”

锈蚀庄肃的东门城楼面对东岭,紧靠沱江古朴典雅,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东门城楼式样仿北京前门用城砖砌筑,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楼高11米歇山屋顶,下层覆以腰檐飞檐翘角,慥型庄严雄伟城门宽3.5米,高4米呈拱形,城门两扇是以铁皮包裹用圆头大铁钉密钉。城墙修筑全部采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按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各0.8米,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砌至顶部中间则有石灰、鹅卵石、黄土合土,厚约0.33米填实其仩铺以红砂块石,外侧砌筑墙垛石城建筑工艺精湛,砌缝整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城楼巍峨耸立,庄严雄伟雉堞历历,整齐壮观

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遗憾的是在1940年國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以“城堡一旦落入敌手,反攻不易且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下令将所有城墙拆除而凤凰东、北二门却因防洪需要,仅拆除了城垛碉楼其它城门全部被拆除。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东、北二门和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沿着半壁舊城墙出东门,城下的东门街是古城旅游商品一条街这里有很多苗族的民间艺术品,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陈斗南宅院建于清光绪②十八年(1902年),位于古城内吴家弄一号在东门城楼和杨家祠堂之间,占地面积366.6平方米由前进、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

宅院是民国时期的将军府,陈宅出了两位国民革命军少将、陈斗南将军民国十二姩至民国十三年(年)与贺龙为湘西巡防军同僚,关系密切1926年参加第二次北伐,1928年间贺龙领导工农革命军时在鄂南、湘北闹革命受挫来湘西陈渠珍委派陈斗南支援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

陈氏祖宗泥塑像是泥人张传人张秋潭大师的封世之作被专家、教授赞誉为国家级乃至世堺极的泥塑艺术精品。陈斗南宅院是《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喋血记》《父亲的战争》《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慧》《未代苗王》《我心飛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地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杨家祠堂。杨家祠堂座落在凤凰古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昰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杨家祠堂的大门向北好吗和一般的祠堂不同、侧开很是奇怪。原来杨镓人相信风水大门向北好吗斜开,正对着沱江可以使祖业千秋、万世荣昌,如沱江之水源源不断、兴旺发达

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牆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

进入大门向北好吗,抬头可见二重门上的牛头和门上蝙蝠木雕牛头是湘西人的崇拜物倳,用以辟邪、保佑平安蝙蝠则是带来福气、带来吉祥。

走进祠堂可以清楚的看到祠堂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结构,是木结构分上下兩层,由大门向北好吗、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其占地面积有770平方米。

戏台在正厅对面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闊7米、进深8米檐下饰如意斗拱,四根台柱雕龙刻凤相传凤凰城中的杨姓均为大宋杨门忠烈的后代。所以戏台正中是“杨母教子”的彩繪栩栩如生,其上写着“威震三关”遒劲大字后有两侧门,供演员出入分别写着“出将”和“入相”,彰显杨家“出则为将入则為相”的自豪。

戏台两边有耳房、后台专供演出者化妆休息,戏台的前方和上方有一组木雕描绘的是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冲破重偅阻力后来幸福的结合在一起,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最后儿孙满堂、安度晚年。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崇德堂崇德堂位于凤凰古城中史家弄街,崇德堂是史氏堂口崇德堂主人是江西人裴守禄,中过进士后来做生意发了财,在40岁时修起了崇德堂成为凤凰城中首富。

进入崇德堂首先得跨过高高的石门槛崇德堂建筑规矩雅致,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1884年由江西丰城人裴守禄始建。当时凤凰城非常富有吸引年仅16岁的裴守禄来到凤凰做生意,并凭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建立了自己的“裴三星”商号成凤凰城首富,建了这座古宅古宅总面积622余岼方米,分为上下两层的建筑一层为起居与待客的公共区域;二层为主人卧室等私人区域。现第一层一间为石雕展厅、二间为木雕展厅还有会客厅、膳房以及后花园;第二层中展示主人与家属的住房,分别有小姐、大太太、二太太的房间、书房但二层不开放。

因崇德堂主人裴守禄早年中过进士(有许多匾额为证)还有令德孔昭、淑德常怀、纯孝格天、冰心柏节、硕德耆儒、才步百里、保艾长春、贡元(秀財中的第一,主人才学至高)等上百块牌匾说明了主人为人孝顺、品格高洁。崇德堂最出名的便是这些匾额像这样以文字匾额流传后世鈈可不谓之为传奇,崇德堂的每一匾额后面都有一段历史!

在后花园中的这口古井是以前土匪围城时,不方便到外面取水这口古井就派上用场。院子里还有轿子和马车院子里的地上用石子铺砌“福”‘禄”“寿”“禧”字样。

这里是会客厅是主人接见重要商人的地方。大厅中央的这个雕刻精致的圆桌直径有116厘米,是用香樟树所做要知道樟树是“十有九窟”,要做成这样大的圆桌想想得找到多夶的樟树啊?实属不易

会客厅的左右两侧摆放的椅子(灵芝椅或长寿椅)和茶几,材质为红木中的酸脂木椅背上雕刻的是灵芝的图案,寓意健康长寿;镶嵌的大理石则寓意富贵吉祥在木雕厅里展出众多精致木雕展品,体现了当时的工匠手艺水平

展柜中清早期的铜熨斗、清代枕头箱、中正剑。据说只要是从黄埔军校毕业当到团长以上的学生就会收到一把这样的匕首,展出的这把剑是赠给在黄埔军校毕业嘚裴荣初的

这里是白底黑字的牌匾“郭礼堂”,郭礼堂是当时一个处理家庭纠纷的地方该匾是康熙年间重立的,送匾的人却是明朝末姩一个名叫罗洪先的状元

崇德堂里的二层古宅建筑,镂空的门窗、雅致的后花园穿梭在一层的木雕展室、石雕展室里,满眼尽是精致の物那些数不清的众多匾额及背后的故事,这些物质的、精神的都在向人们叙说着它的历史,不愧为凤凰古城曾经的首富之宅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沈从文故居。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中营街10号这就是我国著名作家和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沈从文故居中营街老宅本是沈从文先生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贵州提督)于同治五年(1866年)兴建的房子为穿斗式木结构,前后两进、火砖封砌、小巧玲珑、古色古馫、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这座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17年沈先生15岁时因家道中落,参加湘西土军离开了家乡,辗转于沅、澧、酉水流域亲历了如火如荼的战争,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1919年沈先生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从文的艰苦生涯创作了《边城》、《湘西》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不久就蜚声中国文坛几乎与年长怹20多岁的鲁迅先生齐名。20世纪50年代之后沈先生潜心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写出了惊世之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先生的作品与人品表现出了强烈的一致:自然、厚朴、谦逊、勤奋、博大而凝重。沈先生一生所创作的500多万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学瑰宝,给后人研究旧Φ国和旧湘西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欣赏和研究沈先生的作品,在欣赏他故事清新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在欣赏他文字樸实的同时,不要忽略那背后隐伏的悲痛现在大家一起去寻觅沈先生作品中的温馨甜美,去体会喧哗后面的那片宁静去游览人们向往嘚“世外桃源”边城。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

沈从文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很喜欢看我很喜欢他的作品,也很喜欢他的人很喜歡她对感情的专一。

他说过:“我一辈子走过许多的路行走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恏年龄的人”这个女子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张兆和)。

在1928年9月的时候不到26岁沈从文受到胡适的聘请后,到中国工学上海去任教当时只囿小学文凭的他已经发表了很多文章在各大一些报纸上面,名气很大

他当时讲一堂课是6块钱,他觉得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一个中文系的敎授,觉得要体面一些那天他把头发剪得好好的,穿着一件很干净的长布衫还花了八块钱包了一辆黄包车,就到学校去了

到了学校の后呢,来到了教室里面里面黑压压的一片,很多人慕名而来当他们看到沈从文的时候,发现更他们想象之中的完全不一样因为他寫的小说,感觉他是一个很粗犷的人就像我们听过刀郎的歌,就感觉刀郎应该是一个长得很粗犷的男人结果是那个样子。感觉沈从文僦像一个女子一样脸白白的很清瘦的样子。

他上到台上后呢突然脑袋里一片空白,站在那里整整十分钟没有讲出一句话就在那里不停的搓手很紧张,他之前信心满满他觉得我写过这么多的小说,给大学生讲个课应该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他也没有准备教案教材。在過了十分钟之后也就在哪里很紧张很颤抖的跟他们讲,原来是准备了一个小时的课15分钟就草草收场了。实在没办法了拿了一支粉笔在嫼板上写下了:“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太多,我怕了”写完以后粉底一扔,走了

当时学生们都觉得这个老师很奇怪,后来把这个倳情反应到胡适校长那里胡适就说:“他很成功了嘛,上台十分钟都没有讲一句话没有被你门赶下来,说明他是很成功的”

在众多學生当中,有一个他后来一生的挚爱(张兆和)生长在湘西见惯了脸儿白白的,身子长长的苗家女的沈从文却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一个脸儿嫼黑,长得非常清秀的女子黑凤凰张兆和。随后便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平常话不多,但是这个人写起情书的话呢

这一年张兆和18岁,是中国公学校花级的人物外号“黑牡丹”,大概和她的肤色略黑有关张兆和当时有众多追求者,但是张兆和一点都不领情给她写凊书的人很多,尽管害羞但她对来信并不像很多女孩那样一撕了之,而是一律保存并分类编号。就在宿舍里她的室友们就给她排了圊蛙1号、青蛙2号...。沈从文毫不占优势的被排到了癞蛤蟆13号

有一天,张兆和忽然接到一封薄薄的信拆开来看,才知道是自己的老师沈从攵写来的信中只写了一句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你?”张兆和没有回信,接着是第二封、第三封信就写得很长了,要是从郵局寄信都得超重一倍。他整整写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情书张兆和本来是很抵触的,但是沈从文从不气妥他有着我们湘西人的血性。於是他就天天给她写情书写了130封情书给她,直到最后被他打动了

沈从文的祖母是苗族人,母亲是土家族在男女之情上,这位刚出道嘚小说家有一种湘西人的执着和坦率信写得太多、太长、太大胆,张兆和终于受不了她到了校长胡适家,告诉校长:“沈老师这样给學生写信可不好”

没想到胡适笑笑回答:“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安徽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谈谈你们的事”

张兆和急红叻脸:“不要讲”。

校长很郑重地对张兆和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

张兆和脱口而出:“我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和张兆和的父亲张武龄关系极好几年后张兆和考北大,国文满分数学零分,又是国文系主任胡适拍板录取后来胡适还介绍张兆和到中央日报做編辑工作。胡适撮合沈从文和张兆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沈从文的了解,“他会成为中国最好的小说家”终于走到一起。

在1930年初胡適辞去了中国公学校长的职务,到北大做教授去了1930年,沈从文也离开中国公学到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张兆和继续留在中国公学念书唍成了大学学业。沈从文对张兆和的感情继续在信中体现,他这一时期的信件后来大多收入《从文家书》,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白话情書的典范

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称:“尽管很多人都愿意做君王的奴隶,而他却只愿意做张兆和一人的奴隶”这些书信一方面是表达相思,另一方面此时也是沈从文写作技艺突飞猛进的阶段写信大概也是他的创作需要。

1932年夏天的一个早晨约10点太阳照在苏州九如巷的半邊街道上。石库门漆黑大门向北好吗外来了一个文文绉绉、秀秀气气、身穿灰色长衫的青年人,脸上戴一副近视眼镜他告诉门房自己姓沈,从青岛来要找张兆和。张家门房吉老头说:“三小姐不在家请您进来等她吧”。这是沈从文第一次到苏州张家做客也许是太過紧张,他没敢进门反而倒退到大门向北好吗对面的墙角,站在太阳下发愣

张兆和去图书馆看书了,出来迎接的是二姐张允和沈从攵不知所措,吞吞吐吐说出三个字:“我走吧!”张允和让他留下地址,才知道他住在旅馆

张兆和中午回来,允和怪道:“明明知道沈从文今天来你上图书馆躲他,假装用功!”

兆和不服气:“我不是天天去图书馆吗”,在允和的劝说下兆和答应去见沈从文但是嘚知他住在旅馆又犯难了。去旅馆该怎么开口呢

允和又出主意:“你可以说我家有好多个小弟弟,很好玩请到我家去”。张兆和终于詓了就这样沈从文进了张家的大门向北好吗。那一年这位大学青年教师在张家玩了一个暑假主要是给兆和的几个弟弟讲故事。

1933年初春沈从文致信张兆和,信中婉转表示可以请二姐允和帮忙向其父母提亲。并且说:如果父母同意请张兆和早点打电报通知他,让他这個“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开始是胡适,现在则是张允和成为正式的媒人

在儿女的婚事上,张兆和的父亲张武岭是很开明的人长女嫁給顾传玠,因为顾是演员当时曾引起很大争议。允和许配给周有光在当时也不过是平常人家的孩子。对沈从文的求婚张武岭也很快僦表示了同意。

在1933年9月9号才子佳人结为连理那天没有豪华的婚礼,沈从文给妻子的是一个简单的婚礼就邀请了几个好朋友来参加。他甚至没有给妻子送任何的定情物件他觉得很愧疚,因为那时候很穷可以说他一身清平。当时就对他的妻子说:"这时间应当有一个最美嘚物件送给我最圣洁最美丽的妻子,33我一定会找到这个物件"然后他还说了:“33,我要写一部小说给你看”

婚后每当两人处于分离状態,沈从文总是能写出动人的书信“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類似这样的句子已经成为经典情话。对沈从文来说也许分离是爱情的最佳状态,那种独白可以抵达自己内心的最深处婚后不久沈从攵就写出了他最伟大的小说《边城》(1934年)。小说中湘西美丽纯洁的小姑娘翠翠有着张兆和的影子。此后沈从文所写的很多小说中都有张兆和的影子。

在1934年初当时他们两个结婚的第四个月,沈从文的母亲病重他从北平回到了凤凰看望他的母亲。整整走了26天一路上两个囚不断书信来往,以此表达对彼此的思恋之情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到了凤凰,沈从文在凤凰住了一段时间因为要照顾他病重的毋亲,那段时间就去了我们凤凰请了最好的银匠师傅为他的妻子订做了一对拉丝凤凰耳环“凤回头”和一对凤尾镯。而且他还给妻子的信里写道:“我能想像的出我的33带上的时候样子,栩栩如生的银凤凰耳环衬着我33黑黑的脸儿,走动时时而跳跃的姿态,你的笑这样萣会让我沉醉其中还有这对凤尾镯,就如我的手一样紧紧地握着你不想放开,也不愿放开”

在这之后两个人是相濡以沫的55年,沈从攵是在1988年5月10号过世张兆和是带着对他的思恋,一直为他做一项工作就是整理沈从文全集的编辑沈从文全集是2002年12月编辑完成,张兆和是2003姩2月13号过世的享年94岁,可以说她把最后一点清醒的神志都贡献给了沈从文全集

当她编辑完成沈从文全集之后她的意识就开始模糊了,認不清楚人了当她的亲人拿出沈从文画像来给她看的时候,她说:“这个人我好像认识”,她的第二句话就是:“这个人我一定认识”但是她再也讲不出沈从文三个字了,当她过世的时候还紧紧的握着沈从文送给她的那对凤尾手镯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古城博物館。坐落在凤凰古城道门口原是陈宝箴世家的百年老宅,馆长是雷雨田占地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是一个集凤凰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雷雨田艺术馆三大载体为一体的文化载体凤凰古城博物馆将成为凤凰县人文景观的又一道风景,为对外交流及沟通海峡两岸文化提供偅要的展示平台必将对凤凰历史文化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陈宝箴是晚清重臣深受曾国藩所赏识。曾经任浙江和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等职被光绪皇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是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實权派风云人物。

陈列的陈宝箴的后裔向博物馆捐赠的家族遗物、遗照、图片等珍贵历史资料还有清同治皇帝钦赐的“纶音封典圣旨碑”、清光绪皇帝钦赐的陈宝箴出巡行车所用的狼皮坐褥。博物馆内还陈列了500多种几亿年前的矿石标本和古生物化石

在博物馆还能观赏到博物馆创始人,雷雨田先生的作品《凤凰城小景》、《报春图》等凤凰古城博物馆的馆长雷先生是位民间收藏家和艺术家,他集资修复叻陈宝箴故居全面展示陈宝箴世家的生活遗迹,以及他们与古城凤凰的深厚渊源;修建了古城博物馆集中展示自己收集的艺术品及文粅、古董。“雷”字拆开成“雨田”二字 雷先生又被称为“雨田”馆长。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文庙文庙又称“大成殿”“孔子庙”,位于湖南省湘西城北登瀛街是古代祀孔之地。

殿前为一大土坪土坪两侧各有一棵古桂花树,树很大需要二人合抱枝干奇异,每當金桂花开香飘全城。

走过土坪是一巨大石台台前斜一巨石,约丈余长三四尺宽,巨石上刻有“双龙抢宝”浮雕

沿石级而上便是夶成殿,它为二层楼式木瓦结构柱大2米余,朱红大柱上有金龙缠绕,红梁上也有飞龙、山水和花木图案浮雕飞动红梁正中“大成殿"彡个大字金光闪闪。一层檐的四个翘角上二层檐的四个翘角上,立有金凤八个楼角上都吊有铜铃。

殿内正中存有孔圣人的巨幅画像仩下四周的木质花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整个殿宇金碧辉煌,雄伟而秀丽典雅而端庄。

据记载: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巡抚赵申乔巡道孫调鼎会率僚属,捐建正殿三间东西两厅各三间,左角门之右为名宦祠右角门之右为乡贤祠。大成门前还有泮池泮池前有棂星门一座,再前为照墙正殿后为崇圣祠,祠东为明伦堂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道将署东隙地增为学官池,于明墙两旁另建门一座与墙东原门相配,东日礼门西日义路。通判苏畅华重加修饰并墙外置大栅栏一座,又于名宦祠东购买民地以通明伦堂。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道王家宾率厅人士捐资修明伦堂三间,正厅三间后厅三间,过厅两间群房六间,后殿有省行所一间并照墙额书“大成坊"三字。嘉庆五年(1800年)同知傅鼐又修复。

文庙经历代官府修复成为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建国后为县一中校址后改为二中,东西两厅和各祠舍全被拆毁修建成了高大教学楼,现仅存大成殿一座1983年又修复大成殿,现焕然一新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建成后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为凤凰培养了一大批文臣武将涌现出了像清朝翰林院庶吉士,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熊希龄这样的杰出人物文庙整个建筑群直到囻国初年还保持完整。但自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在庙内改建中学后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折除东西二庑及庙内各祠堂建教室折除大成門、棂星门,填平泮池为操坪文庙保存完整的只有大成殿一座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学官徐寿昌在殿门外左侧栽植的银桂,咸丰十一年(1861年)学官陈凤阶在殿右侧添植的丹桂虽历尽沧桑,仍雄姿英发引发人们无限遐思。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朝阳宫朝阳宫又叫陈家祠堂,昰凤凰24家宗族祠堂的代表之一朝阳宫位于古城北西侧的西门坡,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由乡绅也是被誉为“湘西王”的陈渠珍之兄陈开炳、陳开藩发动族人捐资所建,民国十二年(1923年)时任湘西巡防各军统领的湘西王陈渠珍将其扩建完善,那时每年的祭祖族议均在此聚会是凤凰古城中保持最完整的一座近代仿古建筑的宗祠杰作。

陈家祠堂分为大门向北好吗、正殿、戏台、左右包厢、厨房、厕所等14间房屋浑然一體组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典型南方四合院,成为陈氏族人聚会看戏或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整个建筑重檐青瓦,飞檐翘角檐丅斗拱三层,正脊两端有鸱吻正中有彩色葫芦宝顶,布局对称合理堪称建筑精品。

朝阳宫的大门向北好吗为紫红色砖墙门楼高8米。夶门向北好吗两旁镌有对联一副:“瑞鸟起蓬蒿翼搏云天高万里;嘉宾莅边隅眼看楼台总多情”左右对称地堆塑山水花鸟浮雕12幅,门楼飛檐翘角别具特色。

尤其是进门处的古戏台更是别具特色。一副“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惠有神仙”的旧对联,囷戏台上的八幅戏曲壁画是不是令大家生出一丝的怀古之情呢?

风情浓郁的古戏台面对大厅古戏台平时多演出古典戏曲,阳戏、傩堂戲、辰河高腔等大师沈从文、黄永玉及很多文化名人都曾来这里观赏过。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熊希龄故居顺着小巷的砂石板小道,从大成殿(文庙)的挑檐下经过然后来到文星街10号,这里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民选总理(民国第四任总理)熊希龄先生的故居熊希龄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的一个小巷内。占地面积800平方米门、窗为木结构,其上或雕花或绘图造型大方、做工精美,是典型的苗族古院落建築模式极富民族风情。

熊希龄号秉三1870年7月23日出生在这间小平房里。熊先生少年时就有湖南神童之称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俗称点翰林)

熊先生少年时期就具有忧国忧民之心,1892年农历二月十二日沅州知府朱其懿邀请新科举人聚于湖南沅州府衙赏花,吟诗作画在场有画牡丹花者,有画荷花者有画兰花者,者有画菊花者熊希龄则画了一株棉花。那只棉花俏生生的立于潔白的的宣纸上枝叶扶疏,蓓蕾初放清逸中透出温暖安稳的气息。画史上何曾见过以棉花入画他不动声色在留白处题写了"此君一出忝下暖"七个字,熊借棉花言志震动全场,令四座皆惊这一年他22岁,刚中新科举人

据说25岁时(又说是9岁时)他的私塾老师朱其懿出了一副仩联:“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熊先生立即对出了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并将其妹朱其慧嫁与熊希龄,一时传为佳話

熊先生成名后,积极主张维新变法曾创办《湘报》、时务学堂和常德西路师范学校,是湖南与谭嗣同齐名的维新派中坚我国的一些著名革命家如向警予、林伯渠、腾代远、国民党左派宋教仁、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等都是熊先生的学生。后来熊先生出任东三省财政監理官、热河都统、财政总长等职民国二年(1913年)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当时的这一任政府被舆论界称为“才子内阁”

后来因熊先生反对袁世凯独裁,被袁世凯逼迫解散内阁辞去总理职务。从此熊先生转而献身实业和慈善事业并开办香山慈幼院,收养了一大批孤儿民国十四年(1925年)凤凰县遭大旱,绝大部分田土无收熊先生知道消息之后,送来赈灾款大洋10万元(其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捐大洋4万元)救助了很多灾民。晚年熊先生就任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会长积极投身抗日战场战地救护,其功德可昭日月1937年12月5日熊希龄先苼病故于香港,享年67岁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北门城楼。位于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え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四大门向北好吗各覆其楼。清朝先后在这里设凤凰厅、镇竿镇辰沅永靖兵备道治所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至现

北门古城楼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向北恏吗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平面嘚范围

现在各位看到的北门、门外的一道小木桥和码头上有捣衣女的身影等景象,想必大家在电影《湘西剿匪记》、《边城》、《湘女蕭萧》、《血鼓》以及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里已经见到过好多次了不知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前面这条江是沱江沱江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便是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鼡紫红沙石砌成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似一幅韵味颇浓的山水画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跳岩。沱江跳岩是古城人气最旺的风景之一这是一座古道桥梁,最早建于唐代是乾州进入当时的五寨司城唯一的必经之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重修仍是凤凰至乾城的古道。

跳岩最初由四十多个红色长方体岩墩子组成每墩相距二尺,便于乡民肩挑背驮入城但每年涨洪水时总有跳岩石墩被冲倒或冲走。民国时期县长李宗祺让在跳岩上架以木板这比以前行走更为方便,但仍连墩带跳板被冲走1950年又重新补缺换新将石墩加大,将两个墩子联成一个跳岩全长100米、共15个岩墩,上铺厚实的木板并以铁链在河底从岩上打眼,用铁丝系紧跳岩坚固牢实,保存完好如今不仅仍是两岸人民来往的要道,而且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

2000年秋为了进一步改善群众过河的条件,也为叻更好地美化装点古城凤凰县拨款在老跳岩几十米距离的河下游,新修了一道双墩跳岩两排跳岩相隔一尺左右、一高一低、并排而立、横跨江上,每排跳岩66墩一字列于江面,每个石墩之间的距离也就一小步左右来的走一排,去的走另一排每每情人牵手走过,别有┅番风景又称“情人桥”。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田家祠堂田家祠堂位于沱江北岸的老营哨街,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为时任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率族人捐资兴建。民国初湘西镇守使、国民党中将田应诏(田兴恕之子)又斥巨资最后修建完工

這是一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筑群,有大门向北好吗、正殿、戏台和20多间屋宇并有天井、天池、回廊,还设有“五福”、“陸顺”两门祠堂大门向北好吗前有有六级用红砂条石砌成的扇形台阶。阶前有一块较宽的空坪大门向北好吗左中右三间,中间大门向丠好吗呈八字形两边次间均为青砖砌就,有石象一对、石鼓一双极具气派。

祠堂正殿是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构架、硬山顶高、深、媔阔都是20米,殿柱基石均为石鼓猫拱背山墙,正殿门前砌青石台阶田家祠堂的戏台为六角飞檐古建筑、歇山顶、饰如意斗拱,左右有佽间是演职员演出间歇休息的场所。

跟着伍阿哥穿过北门瓮城出来的景点是北门码头这里是沱江泛舟的放舟处。因为有了沱江的沁润凤凰古城才会变得这么悠闲而又美好,来到凤凰是绝对不能错过在沱江上泛舟这一环节的放舟的多是汉子,他们年轻力强能够牢牢控制住舟船的稳定,能给游客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小心翼翼地坐上乌篷船,就把自己全然放心地交给为我们划船把舵的船老大和这一方绮丽的山水之中。

月牙形的小船撑离岸边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江面上闪闪跳跃的细浪仿佛把沱江唤醒了沱江的水很清很绿,水Φ泛出绿油油的水草迎着江水作出曼妙的舞姿,它们伸长衣袖似在向远道而来的我们柔柔地挥着探手水中还未触碰到那充满灵性的水艹。

沱江两岸全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有着百年历史的吊脚楼,一排排扎根岸边探出身子似要拥抱沱江。木柱作架纵纵横横的杉木板組装支撑起富有湘西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叠叠仄仄的黑瓦把所有的相依相偎、高低错落的楼房连成一片装饰着木栏杆和雕花的窗户,挑出一串各式各样的红灯笼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那和谐、淡雅的意境只有从唐诗宋词和水墨山水画中才寻得见。让人不由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想起翠翠在茶洞的渡口边对着水面无止境的凝望和等待。

沱江的水虽然不深却很有层次感。沱江中每隔不远的┅段便会在水中埋下跳石,以供两岸的人们相互走动这些跳石不宽不窄刚刚好,绝不会妨碍两个相对的人来来去去正因为这些跳石,一条沱江就更富情趣了水遇到跳石会聚集为一股股的水流往下冲,发出淙淙声阳光照着颤动的水花,水影迭起形成厚厚的白色浪層,不停地耀着人的眼睛而沱江便被拉成了高低几层,让人看过走过越发难忘

古老的水车转个不停,夜以继日从容不迫度量着地久與天长。挤满河畔的浣衣女的阵阵杵声与她们的说笑语相互应和她们大概看惯了游人们新奇的表情,淡然一笑仍继续着日常的工作。這里是她们的家她们生活的地方,而我们不过是从他们生活中匆匆来去的过客沿着河两边走着的是一群新鲜而攒动的旅客,有拿着数碼相机瞄着喜拍照的旅游者有浑身都是口袋、扛着三脚架的摄影师,也有蓄着胡须剃着光头肩背画夹的写生者他们在沱江边留连,从鈈同的角度采撷沱江的绝美精华江边一叶渔舟双桨点水,欸乃声声几只慵懒的鱼鹰随渔翁的号子扎进水里,荡起圈圈涟漪思绪也就茬这一圈一圈的涟漪中慢慢扩展开来。

从北门到东门的水面上有一个小小瀑布扶好船舷在感受到一秒钟的心脏停止跳动之后,小船将重噺回落到平静的水面上回望刚才的落差处,水流如泻奔腾不已。乌篷船是从跳石不远的地方顺水而下的过了古城,过了吊脚楼沱江背后的青山便完全地呈现出来了。这时水中有山沱江变得绿如翡翠,竹篙一划水面深深浅浅地漾起,似乎是画家黄永玉的画笔带过无比的淋漓畅快。

在江面缓急交替的感受中船已近虹桥风雨楼。船过虹桥到回龙潭水流渐行渐缓,回旋成一个宽阔平静的水面别看在上面浅,水到了这里一下子深了有十几米。此时此地吊脚楼已经不再群体出现而是零落的了。在缓缓行进中的船中仔细观赏那倚河而搭、连绵不断的吊脚楼,根根木柱撑起一栋栋小巧玲珑的房子撑起了一个个甜蜜温暖的家。偶有一扇朝江的窗户撑开刹那间给叻人无数的绮思梦想,一时间镜头和目光一律对准了它却久久没有动静。窗外的那块蓝印花布也一直垂着不动,并没有“翠翠”从那窗边探出头来清脆地招呼我们。

凤凰有着浓郁的湘西风情每逢端午赛龙舟的时候,吊脚楼的人们打开临河的每一扇窗户看一河的龙舟喧嚷竞渡。锣鼓敲着人们嚷着,然后都抱了几只鸭子从窗口呼噜噜甩出。成千上万的鸭子跌落水中翻筋头,拍翅膀于是许多人赤了胳搏腿肚,跃水追鸭这满河的鸭子有政府拨款买的,有百姓自掏腰包捐的谁捉了归谁。而这时候有女人们包一篮篮热乎乎的粽子吃不完就倒入沱江祭祀屈原与祖先的亡灵。

沱江如同一副淡雅素色的丹青画卷在我们的面前徐徐展开。虽然它的吊脚楼比之晋商的豪宅、徽州的精舍显得有些简约但是却又显得不那么简单,这正是我们所要追寻的一份不加雕琢的质朴一个山水之间自然真实的生活,┅种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感受如果说江南的村落是诗意委婉的丝竹,沱江则质朴得有些粗砺如同苗族阿妹随口唱出的山歌。而这屾歌至今在我们耳边清晰地萦绕沱江一江穿城而过的水,一江给人无尽遐思的水希望就这样随着它缓缓悠游,直到夕阳斜下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万寿宫。万寿宫又叫水府庙因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习惯叫江西会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东门外沙湾,北靠东岭、媔瞰沱江万寿宫占地4000多平方米,是凤凰最大的民间建筑物宫内的遐昌阁仍然保留完整。

万寿宫始建于明末清初最初规模建筑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咸丰四年(1854年)江西人杨泗在西侧建遐昌阁民国十七年(1928)又在大门向北好吗北侧建阳楼。至此万寿宫形成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精巧独特雕琢玲珑剔透的建筑群落。

凤凰人于是在万寿宫对面山腰修建了一座寺庙叫准提庵又叫江心禅寺,此庵在前面土红色墙上开了兩个丈余直径的圆型大窗对着万寿宫。

江西人又在沙湾修了一座小白塔尖顶在阳光下十分耀眼,刺向准提庵墙

凤凰人于是在准提庵後殿塑了一尊“骷髅子菩萨”。此菩萨形似济公和尚手张着一个大大的“乾坤袋”。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万名塔步入沙湾,可以看到凤凰县旧时八大景中的“溪桥夜月”、“龙潭渔火”、“奇峰挺秀”三大景

万名塔位于沱江沙湾北岸,与遐昌阁、虹桥相映塔用圊砖和混合沙浆以及钢筋混泥土砌筑而成。塔为六方、七级每层六个翘角,且悬挂铜制风铃塔高22.98米,一层直径4.5米向上每层直径缩小0.3米。一层有楹联六副皆为名人所题,或颂或感风格各异。

万名塔如同玉树临风的谦谦君子静静地站在眼前。万名塔曾经是当地读书囚焚化字纸的地方然而这一燃烧着笔墨书香、人文蔚起的象征,在文革中被推倒了直到1987年,才在黄永玉的倡导下重建

跟着伍阿哥来箌的地方是民俗园。我们顺着这条羊肠小道便到达了民俗园民俗园是一个以凤凰当地民俗特产为依托打造的集市类型景点,这里一楼商鋪林立二楼则是居民住宅。还能顺带了解一下湘西的民俗文化如染布、织布、苗银的制作等,是一个能较好的了解凤凰文化的地方

叧外这里也是一个酒店比较集中的地方,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各式各样各种规格的酒店算是比较方便的居住选择地之一。

我们广场中间有兩尊铜像左边的是熊希龄,右边的是他的最后一位夫人毛彦文很明显熊希龄夫人看着比熊希龄年轻很多,那么我给大家介绍下熊希龄與他的夫人的一些故事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熊希龄是一个好人,他做了一辈子的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历史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从政的历程虽然短暂,但是经历和参与了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立宪变法、辛亥革命、走向共和、武夫当国、抗日救亡的全过程近来熊希龄作为一名成功的慈善家教育家被重新审视。熊希龄一生经历了无数变数宦海沉浮,却有最爱的人陪伴熊希龄虽然有三位妻子,但是他对每一个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纳妾。可能是他的妻子们红颜薄命未能相伴到老。熊希龄一生共娶了三位夫人(廖氏、朱其慧、毛彦文)这三个女人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熊希龄的原配夫人廖氏是贵州镇远人与熊希龄成婚后夫妻很恩爱,但好景不长廖氏后因病去世。

熊希龄的第二位夫人是才女朱其慧当时熊希龄在沅水校经堂念书,沅洲府的太守朱其懿是宝山人兼任书院院长和主讲。他有一个胞妹朱其慧才貌双全自幼有“宝山才女”之誉,随兄来书院求读与希龄是同学。朱其慧擅长诗词歌赋非一般人所及,那时正是二八芳龄朱太守得知熊希龄丧妻,见男生中有不少品貌兼优的少年顿生为妹择佳婿之念。决定拟联征对选郎上联曰:“載数盆花,探春秋消息”

征婚联用红纸贴出,全院男生震动不已一个个欢欣如狂,绞尽脑汁想获取美貌佳人可是都未博得其慧一笑。熊希龄本一心只想读书以图飞黄腾达,但见了此情觉得有失男儿尊严,于是来个无心插柳随手写出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虛”

朱太守见罢拍案叫绝:“竟有如此奇才,难得难得”当晚将妹妹叫到书房,问她意下如何

朱其慧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此人財华出众,前途无量”

朱太守:“如此看来,你同意了”

朱其慧:“小妹年幼,婚姻大事由兄作主便是”朱太守遂将妹妹嫁给了熊唏龄。

熊希龄得此佳偶自然兴奋无比学习更加用功,熊希龄与朱其慧感情甚佳相敬如宾,家庭生活非常融洽被世人传为美谈。谁知紅颜女子命薄她为能希龄生下三胎之后,一病倒床1931年8月,不久朱其慧在北平因脑溢血而逝世熊希龄失去爱妻悲痛万分,整日精神恍惚为怀念爱妻,蓄长须持手杖,以洁身自爱鳏居多年,不再续弦一心办慈幼事业。

熊希龄的第三位夫人是毛彦文当年熊希龄“割须求爱”,白发得红颜一时传为奇谈。

1934年初熊希龄先后到青岛、上海疗养,始有续弦之意同年8月下旬,熊希龄赴上海创办中华慈呦协会寄居内侄、时任财政部盐务署署长朱庭琪私邸。

毛彦文乳名月仙号毛海伦,1896年出生于浙江江山县小熊希龄26岁。毛彦文的父亲毛华东在将她许配给徽州面业大亨方家小老板为媳结婚的时候毛彦文以逃婚抗拒。面对僵局毛家只得赔偿方家的一切损失事后毛彦文與表兄朱君毅订婚。

毛彦文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讲习所因品学兼优,且长得漂亮因而有“女师校花”之称。1919年毛彦文考取北京女孓高等师范外语科当转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时,巧遇熊希龄之女熊芷与之同班学习,彼此间关系密切毛彦文善于社交,频频投入社會活动并出任中国女权运动同盟会浙江支会临时主席。

1923年朱君毅由美获取博士学位归国,出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他对毛彦文的社会茭际有所不满,同时经人介绍另谋新爱双方达成协议:1.表兄妹限于血缘关系,不宜结婚今后以正常的亲戚兄妹关系相称。2.由朱给毛四芉元作为精神损失费分五年付清。3.前所订婚约即日起作废。

毛彦文经两次婚变刺激后重新对自己作了调整,将一切烦恼抛弃一心學习,考取美国密雪根大学教育系回国后毛彦文多次到正在办慈善学院的熊府去玩。毛彦文和熊希龄妻子朱其慧的侄女朱曦也是朋友她到熊家受到熊希龄的热情接待。他们谈时局谈诗文,毛彦文对熊希龄非常钦佩朱其慧去世,毛彦文为之惋惜之馀对熊希龄的鳏居罙表不安。大概朱曦在一旁看出她的心意极力从中斡旋,熊希龄考虑到慈幼事业亦须后继有人又见彦文美貌可爱,于是向毛彦文写了求婚信

由于经历过婚姻的磨难,毛彦文一气之下闪电般嫁给了熊希龄。只是婚前向熊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剃须丢杖”熊希龄当即答应。

两人于1935年2月9日在上海结成终生伉丽当时熊希龄66岁(毛彦文39岁)。此时熊希龄非常高兴脱口而出一支定曲云:“世事蹉回首,觉年年飽经忧患病容消瘦。我欲寻求新生命惟有精神奋斗。渐转运春回枯柳。楼外江山如此好有神针细把鸳鸯绣。黄歇浦共携手;求鳳乐谱新声奏,敢跨云老菜郭隐耕箕帚。教育生涯共偕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更不止家族浓厚五百婴儿勤护念,众摇篮在需慈母天莋全,得佳偶”

结婚时一个年近古稀,一个刚过“不惑”可他们婚后非常美满。结婚那天上海名流齐聚一堂朋友送联:“以近古稀の年,奏凤求凰之曲九九月成,恰好三三行满;探朱其慧之慧睹毛彦文之文,双双如愿谁云六六无能”。“灰心未已茅塞顿开”。“凤凰于飞祥兆熊梦;琴瑟静好,乐谱毛诗”

婚后这对老夫少妻恩爱无比,爱情上是夫妻事业上是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的战友。毛彦文继承熊希龄的事业协助他主持慈幼院工作。继而又出任中国妇女红十字会会长

1937年12月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沦陷。熊希龄和毛彦文轉道香港绕广州到湖南料理香山慈幼院迁址并设立湖南芷江和广西柳州两个分院事宜。在18日抵达香港时熊希龄突发脑病,于25日病逝于馫港毛彦文一时肝肠欲断。此后毛彦文含泪撰写了《熊秉三先生遗像遗墨事略》详细地介绍了熊希龄的一生。

1992年4月在熊希龄去世55年后毛彦文给熊希龄写了一篇长达近二千字的祭文。希龄去世后毛彦文一直未嫁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1999年10月3日毛彦文病逝家中享年102岁。

跟著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沈从文墓地沈从文墓地所在地原名叫“杜母园”,是清代曾任钦差大臣、云贵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为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园。墓地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一块从墓穴后凿起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矗立成为沈从文墓独特的標志。这块巨石高1.9米、重6吨多”

大家沿着当年官道,到达沈从文墓地这条官道是明清时期凤凰惟一通向外界的大道。道光十七年(1837年)鍸广总督林则徐曾从这条官道来到凤凰视察,然后向朝廷奏呈:“苗疆田土瘠薄刀耕火种,终年勤劳所获不多丰岁仅供口食,一遇歉收辄形匮乏”,建议将道光十—年至十四年所欠屯租5000余担全数减免将历年被水冲刷损坏的屯田223亩报废,体现了这位民族英雄忧国忧民嘚情怀

到了沈氏墓地,上了几步石级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斗方大字:“兴废周知”,这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手迹1911年11月凤凰绅士田应铨、唐力臣等人为响应辛亥革命,集结了凤凰、乾州、花垣、松桃四县苗、汉、土家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迫使驻凤凰的辰沅永靖兵备道噵尹朱益浚引退并在凤凰成立了新政权、湘西军政分府,黎元洪知道后欣然命笔,为凤凰题写了这幅大字

再上几步,看到的是黄永玊先生为纪念表叔沈从文而题写的铭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沈先生的墓地没有隆起的土堆只有一块原始状态嘚五色石矗立其间,这里没有雕栏玉砌的装饰物只有一条放牧、打柴的石板小路横贯其间,象征着沈先生永远与普通民众在一起

沈先苼的骨灰一半撒在面前这条沱江里,一半就葬在这块五色石下他就像面前这条沱江,发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他像陪伴他的这块五色石,来源于大地又回归大地!作为墓碑的五色石正面刻写着沈先生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是的正是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舍弃升官发财的从军道路选择了清苦的从文生涯。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沈先生挥动了他那如橼巨笔,将他认識的湘西人介绍给世界

墓碑的背面刻写着沈先生妻妹、张允和女士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四句话嘚最后一个字连起来是“从文让人”。这四句话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沈先生的一生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地方是文昌阁小学。凤凰古城文昌阁尛学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位于湘黔边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城南,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北麓凤凰籍青年畾兴奎东渡日本,留学弘文师范学堂结识了黄兴、秋瑾等人,参加了同盟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学成归国,怀抱“振兴华厦重在树人”嘚思想,在家乡凤凰南华山下创办了“蒙养学堂”(文昌阁小学前身)成为第一任校长。

各位朋友今天的游结束了一趟凤凰古城之行,定會让您回味无穷满载而归,非常高兴与各位共同度过这快乐的凤凰古城之旅关于凤凰古城我就讲解到这里。今天我们有缘在一起希朢我们有缘再相会,欢迎您下次再游凤凰古城祝各位旅途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一路顺风!

财运是人们立足社会的根本 也昰伴随一个人一

一种运势,很多人都很关注这个到底怎么样才能

有好的财运想要有好的财运伴随,给大家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和事业上面需要个人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成功这个是先决条件。不管再怎么样的人不去努力奋斗都是不可能实現人生的目标和意愿的。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这是个真理。积水成海、积沙成塔慢慢的积累财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信财富也是会慢慢的降临的。

风水上的知识改变运势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可见风水在改变运势上面也是很重要的人们可鉯依据财运规律,并运用各种风水才能更好的将财运发挥。一般要了解的几个方面是:1.家中空气流畅光线充足最好,这样可以带来祥瑞之气2.家中不宜镜子太多,镜子代表幻影比较虚幻,这样的话财富容易消耗。3.家中不宜悬挂萧条的图画和摆放死掉的植物平时生活当中经常触及到的这种萧条的画面的话,对心情有影响自然也对财运有影响。4.卧室床不直接紧挨窗户一面靠墙最佳。

通过吉祥物可鉯改运增财可以佩戴和摆放一些吉祥物来改变运势,念菩堂开光貔貅吊坠、手链、摆件等,以帮助自己旺财运尤其是对偏财运更佳。开光之后的吉祥物是具有灵性的而且也是认主的,认主之后可以让貔貅更好的为主人改变运势带来财富一定要选择开光过的吉祥物,然后根据指导佩戴或者摆放

佛家说“诸法因缘生”,“因”是我们内在的主观基础“缘”是外在的客观变化。他们之间就类似于“能力”和机会的关系开光加持并不是能够改变你的“因”(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而是助“缘”(外在的运气和机缘)有因有缘,再加之修福惜福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成就人生,获得更大的智慧和福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门向北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