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梦斋中的梦幻诗人与白日梦是谁

当前位置:
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导读: 与艺术有关的诗词(共5篇)诗歌艺术专题诗歌艺术专题第一节: 诗歌鉴赏方法论第二节: 诗歌名作鉴析小
结思考题第一节:诗歌鉴赏方法论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如果追溯到《诗经》,中国的诗歌艺术经历了从《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有两...
以下是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与艺术有关的诗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诗词鉴赏频道与你分享!
《诗歌艺术专题》与艺术有关的 第一篇
诗歌艺术专题
第一节: 诗歌鉴赏方法论
第二节: 诗歌名作鉴析
第一节:诗歌鉴赏方法论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如果追溯到《诗经》,中国的诗歌艺术经历了从《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有两年多年历史。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都可以称为“一代之文学”,它们既是文化瑰宝,也是鉴赏的资源。
一、诗歌鉴赏方法概说
在周啸天的《古典鉴赏方法》一书中,他将诗词鉴赏的方法归纳为七个方面:
一、识字——诗词语汇的知识
二、知人——对于作家的了解
三、论世——必要的历史知识
四、诗法——基本的诗学常识
五、会意——相应的生活体验
六、吟咏——因声求气的咏味
七、比较——大量的赏析实践
这七个层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诗法、吟咏——文字声音表象层
知人、论世——历史内容层
会意——象征意蕴层
比较——作品整体与环境的关系。
就读者的审美心理要素而言,这“七法”又可以分为两大类:识字、知人、论世、诗法、比较与吟咏、会意。
二、诗歌鉴赏方法分论
其一:识字
(一)无一字无来处
“识字”是诗歌鉴赏的基本要求和第一个环节,这里的“识字”,不仅是了解文字的字面意思,更要了解文字背后的特定含义,如下所示:
“刘郎”和“红雨”指什么?
“章台”和“灞桥”指什么?
“玉箸双垂”指什么?
“绿云缭绕”指什么?
“千门万户”指什么?
“朝朝暮暮”指什么?
“浮云”指什么?{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春(芳草)草”指什么?
“秋风”指什么?
“归雁”指什么?
可见,诗歌中“无一字无来处”,这种“妆点字面”作为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是普遍存在的。
我们可以把诗歌用典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语典,即就语言形式而言,是前人运用过的;另一种是事典,即出处与某一故事有关。
用典可以引发定向联想,丰富诗意感受,如: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 张旭 《山中留客》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唐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二)古今言殊
诗歌的词汇经过漫长发展,出现了“古今言殊,四方谈异”的现象,望文生义会导致隔膜和误解产生,如下: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白居易《长恨歌》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李商隐《重有感》
其二:知人{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识字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偏向于形式的把握和形象的感受。接着,就是内容的理解和意蕴的探求。要进一步理解内容,知人论世的不可或缺的。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就中国文论而言,孟子最早提出了“知人论世”说,在此,我们将其析为二事来讲。
所谓“知人”,要对艺术家生平、作品及影响有个全面的了解掌握。
不知其人,会对诗歌鉴赏产生什么影响?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评价道:
眠何必共被?行何必携手?此殆言己(杜甫)无日无夜不教侯(李白)作诗。读他日“重与细论”之句,盖先生之教之,不信然哉!
读“飞扬跋扈”之句,辜负“入门高兴”、“侍立小童”二语不少。先生不惜苦口,再三教戒,见前辈交道如此之厚也。
可见,不知人是难以很好鉴赏的。{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要知人,就要对哪些方面有有所了解呢?
简单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思想的立场;现实生活的态度;文艺审美的倾向;从政的事务能力。
只有对诗人了解的越全面细致,对诗歌的鉴赏才会越深入隽永,如下: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李白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唐诗人学陶者甚多,成绩显著者莫若王维,他耽好自然,笃爱情亲的一面也颇近渊明。但他特别不能理解《乞食》诗: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 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贫士叨扰知己,图一醉饱,诗人毫不讳言,本色率真,也正见其宁乞食“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可贵。
王维不能理会,批评道:“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
这一轻率的讥议,使后来读者很不舒服。
黄文焕在《陶诗析义》中解道:“愧非韩才,时代将易,英雄无聊。,,,,淮阴能辅汉灭项,乃能报漂母,不然竟漂之恩,亦何由报哉!板荡陆沉之叹,寄托于此。”
其三:论世
所谓“论世”,指在更广泛意义上了解作家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时代氛围、地理环境和社会习俗,以便设身处地地触摸诗人的心境,运用想象,填补诗歌中描述的空白。
(一)文变染乎世情
我国诗文评论,向来对历史、时代的把握十分重视,对不同时代的文风有不同的概括,如“建安风骨”,“魏晋风度”,“江左宫商”,“盛唐气象”等。 如: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聘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 曹植《薤露行》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王和卿《醉中天·咏大蝴蝶》
(二)年代-地理-制度-风俗
年代是个时间概念,地理是个空间概念,由此两者,所有历史事实可以在四维空间中一一展现,也有助于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出现四个地名:青海、雪山、孤城、玉门关,它们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理解全诗的关键。
程千帆认为不同时代或者距离遥远的地名出现在同一首诗中,“乃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于历史的复杂的回忆, 激发人们对于地理上的辽阔的想象,
让读者更其深入地领略将士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
理解制度对诗歌鉴赏大有裨益,如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弄清与诗意有关的风俗习惯,对赏诗大有助益,如刘长卿的《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关于香的诗词》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第二篇
关于香的诗词
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
南国秋犹热,西斋夜暂凉,闲吟四句偈,表对一炉香。
银叶荧荧宿火明,碧烟不动水沉清。
纸屏竹榻澄怀地,细雨轻寒燕寝情。
妙境可能先鼻观,俗缘都尽洗心兵。
日长自展南华读,转觉逍遥道味生。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一、医用{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在我国古代很多药书中关于沉香的记载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在《本草备要》有记载,沉香能顺气化痰,它的气香入脾,能够调理身体,属于阳性,所以沉香的香气能进入人的右臂的命门,能暖精助阳。《大明本草》也有记载,沉香能调理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止转筋吐泻冷气。”
在美容品中,沉香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各种高级香料和美容品的香味固定剂。据中医了解,沉香的熏燃不但能帮助人体恢复微循环系统,缓解压力、治疗失眠、使人体保持在最佳状态,而且沉香研成粉末内服,或以沉香片、沉香粉冲泡饮用,还具有活血行气、补养气血之功效等等。
沉香的产量极少,市场需求却非常的大,可见沉香非常的珍贵,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近年来沉香拍卖的成交率较高,且成交价格往往是估价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一克沉香的拍卖价格从1000元至上万元不等,最高价格曾超1万美元。
近年来,沉香保健品、日用品的开发也越来越多,如:沉香空气清新剂、沉香防晒霜、沉香牙膏、香皂及洗发精等。另外,沉香的木材、树头和树根都可用来制作高级线香,用于拜祭和家居熏香。
沉香树为深根系树种,是最好的水土保护者。此外沉香树还有一神奇特性是驱虫而不杀虫,不会排斥其他植物物种,可与周边植物共生共荣,从而真正的有益生态维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沉香雅玩六法
来源:互联网
一、养生:压力大、熬夜、失眠、疲于应酬……这是很多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常态,针对这些亚健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沉香养生。根据中医经典《本草纲目》详述,沉香的药性属温性,具有提神醒脑、舒缓情绪、排解压力、理畅呼吸、辅助睡眠,调节内分泌等养生保健的功效。
二、品闻:沉香贵为“沉檀龙麝”四香之首,主要是因为其变幻丰富的香气,与其他的香品单
一的香韵不同,上品沉香或是奇楠,在不同的熏燃阶段,会有不同的气韵散发,美妙的香气甚为迷人,令人欲罢不能。
三、熏香:使用电子熏香炉,不同的温度段可完全把沉香的香韵挥发到极致,且夹带的木味会少点。晚上入眠,一点点香料,足可安享一晚好睡眠。
四、饮香:优质沉香含有日月精华,可以泡水、泡茶、泡酒饮用,这也是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喜爱的方式之一。使用沉香冲泡的茶、水,不仅饮用后唇齿留香,更能入通百脉,舒压解郁,培元固本,在隋唐时期就有天下第一饮之称。
五、烟伴:将沉香片插入雪茄或香烟内,点燃同吸,口感柔、绵、醇、厚、悠香四溢,回味无穷。沉香味还能将烟草的辛辣味去掉,并且润喉,在沉香的作用下还可减少尼古丁吸入,降低抽烟对身体的负面影响,让周围的人也感受到沉香的清香。
六、香道:从熏香到焚香、坐香,然后演变到香道。可以说是在满足了生理嗅觉与视觉的快感之后,进而在精神深度上有所探求,最后升华为一种身心愉悦的历程。《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第三篇{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一)诗歌中的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又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庐山变幻多姿的绮丽风光,还告诉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叙议结合(先记叙后议论)
3.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常见的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白描、渲染、细节描写等。直接描写无需赘言,我们主要说说后面几种:
(1)间接描写
即侧面描写或烘托或衬托,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侧面描写就是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如《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罗敷如何美丽,而是通过观者的惊艳反应,间接表现她的美艳绝伦。写景中的间接描写亦有很多,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船帆、飞鸟、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濛濛细雨,船行变得迟重缓慢,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江边的树显得十分润泽。读着这些,我们就会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边,在大树上,全都是濛濛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即细致地描写,用重笔对环境、景物或人的行为、心理作用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现形象的某种本质和特征的一种艺术手法。如柳永的《雨霖铃》中,用“念去去”点明朋友分别,接着用千里烟波、沉沉暮霭、楚天空阔渲染他们之间用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的情意,后面又用“杨柳岸、晓风残月”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使人倍觉伤感。这种渲染,比原来的色彩加重一层,更感意致绵密。再如前面那首韦应物的诗,经过前三联的铺写渲染,形成了诗人远别友人时的一种浓重、压抑的氛围,诗人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只用墨线勾勒人或物的形象,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重神似。
用于艺术创作,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白描手法的特征是:不用或少用色彩浓烈的修饰性形容词,不加渲染烘托,也不用修辞手法,只是用简洁的文字,抓住人物或景物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勾画出人物或景物的形象,换句话说就是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它的最大特征是纯客观地描写,不着一句议论抒情而尽得风流。陶渊明的田园诗几乎都是运用白描手法绘景状物,宋代诗词中运用白描手法的作品也很常见。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zhu砍)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作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深刻主题。又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颔联与颈联互相结合,素描淡抹,将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
(4)细节描写
即对细小情节的描写。它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突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因客不至烦躁不安的心情。
(5)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6)点面结合 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7)虚实结合
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
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8)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9)远近高低相结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在描写紧十八盘时,运用的便是这种手法:远眺“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仰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近看“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俯视“低头望着新整然而长极了的盘道------”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描写角度术语]描写景物的角度:仰视、俯视、平视、远看、近观等。描写范围的角度:形状、声音、色彩等。用笔的角度:正面与侧面,繁笔与简笔等。另外,还有动与静、点和面等。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
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眼观茫茫宇宙,沉思悠悠人生,不禁悲从中来,放声长叹,一吐心中寂寞苦闷之情,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李白的《静夜思》亦是采用直抒心绪的写法,不加雕琢,随手写来,却很有感染力。
(2)间接抒情
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或借景抒情而情景交融) 情因景生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也就是先写景,后言情,即景抒情。或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又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面对破碎的河山,荒芜的城垣,睹物伤怀。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更增加诗人的愁思。景物的形象,体现着诗人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又贯注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之中。
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其他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题。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他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下面的词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②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而情景交融) 景随情移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就是只有景,没有明显的抒情性字句,作者的感情寓于所写之景中。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
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如陶渊明的《饮酒》诗,寓情于景是其艺术上的闪光点。本诗描画了一幅夕阳下飞鸟结伴归巢的闲适、悠然、优美的山园景色,塑造了一幅恬静的田园画面,作者虽不着一情字,但从画面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作者对宁静、闲适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景之恬静与人之悠然,浑然交融,构成了深远的意境,读者自然被诗中的美深深地吸引。※情景交融(也有说是一种境界,不必单独列出)
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乍一看好象是单纯的地写景,实际上蕴涵着诗人喜怒哀乐的感情,也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一大特色。全诗以明快俊俏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乍一看好象是单纯的地写景,实际上蕴涵着诗人喜怒哀乐的感情,尤其是后两句,委婉含蓄地寄寓了诗人对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修建佛寺的嘲讽。
※景的哀乐与情的哀乐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看一首写乐景的词:
《风人松(题酒肆)》 (宋)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我们再看看华兹华斯在《两个四月的早上》这首诗里讲他和他的朋友马修在四月的一个早上一同到那里去玩。那天是大好春光,艳阳普照,芳草和流水使人欢喜,但是马修停下来叹息。华兹华斯觉得在春光明媚的时刻到野外散步很愉快,问马修为什么叹息。马修盯着东边的山顶看,然后说,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云彩,使他回忆起整整三十年前的一天来。三十年前,天气和现在一样好,云彩和现在一样美,他拿了钓竿,阳教堂墓地,到他女儿的坟头去看看。他女儿爱玛还不到十九岁,她长得很可爱,全村的人都喜欢她,而且她唱歌唱得像夜莺一样好听。但是她已躺在墓地里。那天马修看了他女儿的坟墓出来,在墓地一棵紫杉的旁边,看见一个面颊红润的女孩,她眉目秀美,头发上还有露水,正挽着一只篮子,轻快地走路。马修说:“我苦痛地叹息,情不自禁。我对她看了又看,但不想把她当我的亲人。”自己的女儿去世,别人的女儿再好也不能代替。诗中哀伤女儿去世,而写艳阳天,芳草流水和美丽的云彩,这是情景反衬。在大好的春光下回想哀伤的事,增加了他的悲哀。面对着欢乐的景物,诗人觉得愈加悲哀。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情。
也有哀景写哀情的,如
题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
《关于艺术的名言》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第四篇
1、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使大自然更美化。&&塞万提斯2、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列夫&托尔斯泰3、艺术的成功在于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奥维德4、艺术的敌人就是不学无术。关于艺术的名言。&&塞&约翰逊5、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车尔尼雪夫斯基6、艺术的基础存在于道德的人格。&&罗斯金7、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罗曼&罗兰8、艺术给我们插上翅膀,把我们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俄)契诃夫9、艺术恒久,生命短暂。&&英国10、艺术或有谬误,自然却永不犯错。&&(英)德莱敦11、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关于艺术的名言。&&歌德12、艺术家气质是一种折磨业余爱好者的疾病。&&切斯特顿13、艺术可遇不可求--它不会因为你是平民而对你视若无睹,也不会因为你是王公而对你青眼有加。天时未到,即使是最睿智的人也不能使艺术品诞生。&&惠斯勒14、艺术乃德行的宝库。&&巴尔扎克15、艺术使自然更完美。&&雷诺兹16、艺术是发扬生命的,死神所在的地方就没有艺术。&&罗曼&罗兰17、艺术是感情的传递。&&列夫&托尔斯泰18、艺术是高尚情操的宣泄。&&穆尔19、艺术是活的科学。&&科克托20、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奋斗。&&宗白华21、艺术是人类的天性。&&伯克22、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23、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毕加索24、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法)罗曼。罗兰25、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白朗宁26、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它们在审美的方面交会。&&克罗齐27、艺术远不及生活重要,但如果没有艺术,生活就非常贫乏了。&&非洲28、艺术之艺术,词藻之神采,《关于艺术的诗》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第五篇
篇一:生存艺术 & 作者:街亭魂
& 我不愿讨论猿的生存状况 即使他们流行近亲或者裸婚 当穴居成为一种常态 繁衍或者爱情没有隐私空间 & 用智慧面对生存艺术 我崇尚思想与躯体一并直立 但我不苟同廉价殉情 正如天才海子的卧轨过程 & 谁能划清农村与城市的区别 假若庄稼进不了下垂之胃 尾气垃圾还有裙摆下的污染 足以挑起涉及毁灭的辩论 & 子宫和试管的相似点在哪里 如果着床孕育分娩真的可以拯救 或者麦子和诗人在同一片土地拔节 谁能够促使我们的基因变异 & 纵然叶子与种子存在某种关联 日子还是偏袒一个落叶季节 这世上有乞丐是个事实 谁亲眼目睹过野人 & 平淡些也好 村口的老牛不是驼背了么 我想还是朴真地活着有意义 至少我们懂得了生存 &
篇二:艺术 & 作者:宋混 & 把艺术写成遗书吧! 在我死之前 或许还有人看得见! 即便是 播音员的声音 也述不完我内心的话 请求你 我的读者 不要把我的鸟儿 那文字的翅膀 使他们消失在 地狱的迷烟里。 &
篇三:距离的艺术 & 作者:寒江雪暖 & 欣赏的矩尺有自由的风景 它适合在三月行走 一天又一天 不适合从三月过度到四月 不适合 从一场梦闯进另一场梦 & 有时欲念轻轻就长高了 要把空间胀破 这需一场雨水或 一道流血的伤口来贬低 & 距离的艺术 是无中生有的艺术 之间的意境 正适合星星过路 & 没有谁会隶属谁 白兔放手之后 月亮的诗意再次获救 &
篇四:艺术是什么 & 作者:老猫嘻嘻1 & 艺术是医术 就是我把肾交给你 被你卖了 我在麻醉的酣睡中 有梦或无梦的感觉 而后 口喜口喜啦 & 艺术也是巫术 就是我把头发交给你 被你丢了 我在爱迪生的实验中 摇头晃脑的感觉 而后 口可口可啦 & 艺术是什么呀 就是我把心交给你 被你吃了 你在咀嚼的过程中 美味或恐惧的感觉 而后 口黑口黑啦 & 口合口合 &
篇五:回避是一种艺术 & 作者:雨行 & 回避是一种艺术 也是一种本事& 中国伟人邓小平& 回避了& 姓&社&与姓&资&的中国最敏感的问题& 提出了&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伟大理论& 把中国搞富了& 聪明的夫妻们回避了& &忠&与&不忠实&的& 家庭中的最敏感的问题& 给彼此& 留下了足够的个人空间& 使夫妻感情& 总是幸福的稳定的快乐着& 朋友之间 也因为回避了 一些心知肚明的最敏感问题 坚持诚待与明知的态度和举止 让朋友之情 总是保持了哪份快乐 和和谐和神秘和甜蜜 聪明的领导 总是回避了 下属之间发生矛盾的一些最敏感的问题 坚持 &视而不见& 所以才终能使本单位保持了 一种自然的平衡与活力 & 所以 学会回避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种本事 现实中谁掌握不了它 谁就会迷惑 心累 不会生活和工作 懂得了它 可能你的活法 想法 做法便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回避不是做糊涂虫 是&难得糊涂& 回避是一种高境界 没有高境界的人是不会回避的 回避其实并不容易 真的比面对还难 这就要显示一个人的真本事了 没有真本事的人 还是劝您别这样干 要学会回避没有别的办法 就是苦心领悟人生 领悟到一定时间 自然就得来了 & 生活中也如此 懂得回避 这是人生的艺术 人与人 人与社会 随时都会有可能出现 不协调的时候 学会为别人想一想 退一步天海阔天空 让回避的艺术 展示出人的美德 &
篇六:艺术的洗澡 & 作者:星空夜歌 & 褪去一身的尘染 关闭在一个人的艺术空间 也许只有明锐的镜子才能欣赏 赤裸裸的灵魂 & 一条毛巾配合一盆水的洗礼 清洁的是污垢 冲刷的是堕落 & 也许你不想一身烂醉 自来水是最好的清醒剂 & 也许你不想烦躁缠身 自来水是最好的安慰剂 & 也许你不想苟活屈命
以上就是招生考试网/带给大家的精彩诗词鉴赏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与艺术有关的诗词》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诗词鉴赏内容哦! 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1、“与艺术有关的诗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与艺术有关的诗词" 地址:/zuowen/shicijianshang/36960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人与白日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