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六出生的人初六到到阳历十四是相差几天

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人类的相关信息与生产总离不开时间与空间,自己怎样才能记住,向别人怎样才能表达清楚以至准确地记录某一事件,某一现象,都须要有一种固定的方法,这就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问题。
人们最容易观察到的是日出、日没、昼夜循环构成的一天,再长一些是月亮圆缺循环不已的月,更长一些是寒暑季节循环变化的年。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发现月亮圆缺循环一次(朔望月)大约是三十天或二十九天,季节循环一次(回归年)大约是365或366天。如果不按这些标准,改以太阳,月亮在天球的恒星背景中的方位为标准,则在天文学上还有恒星月(比朔望月短些)和恒星年(比回归年长一点)。其他还有近点月、交点月等,这里就不去讲它们了。
年、月、日都是周而复始循环不己,本来是无所谓头和尾的,但人们为了方便总不能不给它规定出一个开头之处。各民族、各地区、各时代,有不同的规定,于是就产生了互相换算年首、月首的问题。
日的开头有从天明、平旦开始,从日落开始,从夜半子时开始等几种计算法。
月的开头有从月圆开始...
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人类的相关信息与生产总离不开时间与空间,自己怎样才能记住,向别人怎样才能表达清楚以至准确地记录某一事件,某一现象,都须要有一种固定的方法,这就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问题。
人们最容易观察到的是日出、日没、昼夜循环构成的一天,再长一些是月亮圆缺循环不已的月,更长一些是寒暑季节循环变化的年。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发现月亮圆缺循环一次(朔望月)大约是三十天或二十九天,季节循环一次(回归年)大约是365或366天。如果不按这些标准,改以太阳,月亮在天球的恒星背景中的方位为标准,则在天文学上还有恒星月(比朔望月短些)和恒星年(比回归年长一点)。其他还有近点月、交点月等,这里就不去讲它们了。
年、月、日都是周而复始循环不己,本来是无所谓头和尾的,但人们为了方便总不能不给它规定出一个开头之处。各民族、各地区、各时代,有不同的规定,于是就产生了互相换算年首、月首的问题。
日的开头有从天明、平旦开始,从日落开始,从夜半子时开始等几种计算法。
月的开头有从月圆开始和从新月出现开始等几种计算法。
年的开头有从昼夜长度由长变短的冬至开始,和昼夜长度相等的春分开始,和从其他的标志开始等多种计算法。
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一个朔望月不是三十天整,而是二十九天半还多一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能把一天分为两半,使它的上一半属于上一个月,同一天的下半天属于下一个月,那样太不方便了。一年365天如果规定为十二个朔望月,共354天,则还剩下十一天,朔望月29.5309天和回归年365.2422天之间没有一个公倍数,不能形成周期,顾此失彼,怎么办?
正是由于对这几个问题处理的方法不同,在世界上有过干差万别,各种各样的历法。归纳起来不外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合历。前两者只顾一头,第三种是两头兼顾。
先说阴历,它是单纯根据月亮圆缺的周期制定的。所谓“单纯”就是它只顾月亮这一头,不管由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而产生的气候冷热等季节变化。月亮又叫做“太阴”所以这一类历法叫做“太阴历”,简称为阴历。当月亮和太阳正好分处于地球两边的时候,柔和的月光通宵达旦地照耀着酣睡的大地,这个月亮最圆的时刻叫做“满月”,也叫做“望”。由于月亮是时刻都在运动着的;所以严格地说来,真正的“望”只是极短暂的一瞬间,一刹那,一般人是观察不到那样的细微变化的,通常就把包括真正的“望”这一天全天叫做“望”日,或者简称为“望”,这是一种最容易观察到,最显著的—种天象。与此相反,当月亮正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的那一天,人们根本无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点形象,这一天就叫做“朔”,在天文学则是指月亮的黄道经度和太阳的黄道经度正正相符合的那一瞬间。天文学家把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长度叫做“朔望月”,藏历中称之为tshes-zla,也可译为“太阴月”。多年的观测表明朔望月的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即29.5306日,这是制定历法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必须牢牢记住。初步可暂时粗略地记为二十九天半。
??最典型的阴历是伊斯兰历里用于历史纪年和宗教祭祀的“月分历”(区别于用于农业上的“宫分历”)在我国古代把它叫做“回回历”。它永远固定地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平均每个月为29.5日,十二个月共354日,闰年在年底增加十日为355日,不设闰月。
??另外,我们知道与人类,特别是处于地球的温带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密切关系的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气候变化。这种由春、夏、秋、冬四季循环所构成的年叫做“回归年。”也就是太阳从最高到最低,再从最低回到最高的周期,它在天文学上严格的定义是:“平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根据长期天文观测的结果,知道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是制定历法时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必须牢牢记住的粗略地可以记为365又四分之一天。古代的历算家们所得到的数据不是一下子就达到这样的精确程度,总是随着历法的发展,逐步向精确靠近的。
??由此可见,回归年比太阴年(即伊斯兰教的阴历年)两者相差十一天,经过十六、七年就会积累到一百八十天左右,也就是说冬天与夏天要颠倒过来。纯粹的阴历是不设置闰月的,而藏历与农历都有闰月,虽然平年也是354或355天,而有闰月的年份则为384天,因此不能说农历是阴历,藏历也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2、夏历、农历与旧历
??先说“夏历”这个名称的来源。汉族早在两千四、五百年之前就开始使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纪月的办法,以冬至日所在的那个月为子月,其次月为丑月、又次月为寅月、冬至以前的那个月为亥月。以子月为年首正月者叫做“建子”,其余类推。有的史书上记载说:夏代建寅、殷商建丑,周代建子,而秦朝建亥。汉朝初年仍建亥,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又恢复夏正建寅。其后各朝各代,虽然历法多次改换,而建寅这一点始终未变(除去武则天采用周正的很短的几年)。从采用建寅这一点上说,从汉朝的太初历到清朝的时宪历都用了夏正,都可以称为夏历,但不是说历法上的其他成分要素都是夏朝的。这样,“夏历”就成了历法中的一个类名,而不是某一种历法的专名了。
??至于“旧历”是公元1911年以后才使用的名词。辛亥革命以后政府宣布采用公历的纪月纪日方法,相对于这种新的方法而言,人们就把清朝时所用的“时宪历”叫做旧历。
??“农历”这个名称的来源。汉族传统的历法中有二十四节,而来源于西方的公历里没有完整的二十四节的全套名称,只有其中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几个。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汉族古代,而节气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又常把旧历叫做“农历”。这都是民间习惯形成的名称。
3、阳历与公历
??什么是阳历呢?它以太阳的视运动周期,也就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为基础的,因此叫做太阳历,简称为阳历。它的每一个历年都近似于回归年,每一个历年中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的符合,例如春分点永远在3月21或22日,不会有大的出入。由于一个回归年的十二等分约为三十天半(30.4368日)近似二个朔望月,所以阳历把一年也分为十二个月,实际上阳历里所谓的“月”,只是个与朔望月无关的空名而已,与月亮圆缺的变化周期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根据阳历的日期,我们无法知道月亮的朔望和上弦、下弦,但根据阳历的月份却可比阴阳合历更准确地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
??现在世界各国的公历就是阳历的一种,所以把我们所说的公历叫做阳历不能算错。不过要知道阳历是个类名,不是专名,不能反回来说阳历就是公历。因为古埃及也用过太阳历,古罗马的儒略(Julian)历和格里高(Gregorian)历也都是阳历。格里高历(或称格里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历。“公历”是我国人给起的名字,《汉英词典》上没有与之相应的英语词,只有“格里历”。公历里虽然没有二十四节的名称,可是二十四节在阳历里有固定的月、固定的日年与年之间最多相差一两天,而在农历和藏历里某一节在月头、月中、月尾都有可能,没有固定的日期,因此说二十四节是阴历的特征是不对的,它应该属于阴阳合历的农历和藏历中的阳历部分,因为它们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的,与太阳无关。
历法源于天文,受制于权力。所以各个国家使用的历法有所不同,就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也会采用不同的历法。
我国自夏代起就采用阴历计月,并设节气的阴阳历。此历自汉以后历代因之,迄于清末。因起源于夏,固称夏历,民国称旧历,共和国称农历。
现代阳历因国际通用而称公历。公历的鼻祖是罗马历。
中国辛亥革命后(1912年),即采用格里历。1949年后采用公元纪年.
▲阴历(农历)是太阴历的简称,是以月相周期(朔望月)的近似值,做为月的时间单位。每年取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误差积累到一定时期,设个闰月以求纠正。
▲阳历(公历)是太阳历的简称,是以太阳的回归长度为年平均长度,月的长短系人为规定,与月相无关。每年各月大小不变,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28天,四年闰年一次,二月为29天。
▲另外还有一种不常用的阴阳历。这是历月的平均长度以月相周期为单位,历年的平均长度基本等于回归年,是兼顾两种周期的历法。
从一般年份上看公历比农历多11天5小时,但撞上农历有闰月的时候,农历又会反过来比公历多19天
农历的一年是354天,是按照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
可能是系统垃圾文件太多导致的,主要是上网产生的垃圾文件,清理下就好了。
打开一个网页,点击“工具”菜单/Internet选项/在“常规”标签下点击“删除coo...
男孩还是女孩啊?男孩的话才刚满21周岁,没有达到法定婚龄23周岁哦,女孩的话是可以的,满20周岁就可以结婚啦~
  公历(Gregorian calendar)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历法,又称格雷果里历,实质上是一种阳历,它是将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作为一个计算单位。地球...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阴历阳历农历公历】农历,阴历,阳历,公历有什么区别?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
摘要:第一篇 : 农历,阴历,阳历,公历有什么区别? 蓝奇天鸦 农历=阴历,公历=阳历. 公历是外来的,也就是说,"公元"日,一开始说 是说"西元"什么什么的.这个不多说. 日=太阳,月=太阴. 中国古代历法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来制定的, 一般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
【阴历阳历农历公历】农历,阴历,阳历,公历有什么区别?
第一篇 : 农历,阴历,阳历,公历有什么区别? 滕州生活网 蓝奇天鸦农历=阴历,公历=阳历.公历是外来的,也就是说,"公元"日,一开始说是说"西元"什么什么的.这个不多说.日=太阳,月=太阴.中国古代历法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来制定的,一般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的时间,需28到30天.所以,阴历就有的月长,有的月短.而这些节气就是为农业生产而定的,所以也叫农历.周岁是你已满的岁数,如日出生的人,周岁就是21岁,但是虚岁的意思是,过了06年生日就算大一岁了,所以算22岁.周岁等于你已活了多少年,不满一年不算.虚岁等于你活在你活着的第几年,不满也得算.refreshingwind首先要提出的是: 我们使用的农历,是我们祖先几千年前的科学创造,他包含了阴历和阳历,(许多人把农历称阴历,是一个误解!)历法源于天文,受制于权力。所以各个国家使用的历法有所不同,就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也会采用不同的历法。历法可分阳历,阴历及阴阳历。基于以地球绕太阳一周计为一年的历法称阳历,基于以月球(太阴)绕地球一周计为一月的历法称阴历,同时采用以上两个基准的称阴阳历。 滕州生活网 我国自夏代起就采用阴历计月,并设节气的阴阳历。此历自汉以后历代因之,迄于清末。因起源于夏,固称夏历,民国称旧历,共和国称农历。现代阳历因国际通用而称公历。公历的鼻祖是罗马历。现代普遍采用格里历。中国辛亥革命后(1912年),即采用格里历。1949年起采用公元纪年。08-09-27 | amongs首先要提出的是: 我们使用的农历,是我们祖先几千年前的科学创造,他包含了阴历和阳历,(许多人把农历称阴历,是一个误解!)历法源于天文,受制于权力。所以各个国家使用的历法有所不同,就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也会采用不同的历法。历法可分阳历,阴历及阴阳历。基于以地球绕太阳一周计为一年的历法称阳历,基于以月球(太阴)绕地球一周计为一月的历法称阴历,同时采用以上两个基准的称阴阳历。我国自夏代起就采用阴历计月,并设节气的阴阳历。此历自汉以后历代因之,迄于清末。因起源于夏,固称夏历,民国称旧历,共和国称农历。现代阳历因国际通用而称公历。公历的鼻祖是罗马历。现代普遍采用格里历。中国辛亥革命后(1912年),即采用格里历。1949年起采用公元纪年。本人资料&时间和历法&
08-09-27 | lily1688我国目前使用的有公历(又叫阳历)和农历(又叫阴阳历)两种. 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比回归年短0.2422天,叫做平年.这样,4年就要相差23小时15分4秒(5小时48分46秒×4),接近一天,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是366天,叫做闰年.但这样一来,每4年又多算了44分56秒,每400年就要多算3天2小时53分20秒(44分56秒×100),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我国目前使用的有公历(又叫阳历)和农历(又叫阴历)两种. 我国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使用农历.农历一年中有时是12个月,有时是13个月,但13个月中有一个月称为闰月,如闰七月,闰三月等,不算在正常月序之内.因为12个朔望月为354.3672天(29.5306×12),与回归年相差11天,过3年就相差30多天,所以过3年后就加一个闰月来消除这种误差,这样这一年就有13个月.我国南北朝时代,天文学家祖冲之发现,如果在19年中插入7个闰月,就和19个回归年几乎相等,这就是19年7闰.这个发现要比古希腊人早160多年.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主要依据的叫“阳历”,以月亮圆缺为主要依据的叫“阴历”,两者兼备的叫“阴阳历 滕州生活网() 08-09-27 | 星梦夕阳下农历=阴历,阳历=公历--不错,他们有对等关系的阴历是中国所创的,适用于中国气候节气,现在中国人过生日,大多数用阴历所以中国的很多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立冬、等等都是以阴历计算的而元旦、情人节、等等西方节日,按阳历08-09-27 | 七彩高跟鞋1、阴历是农历,但农历不仅是阴历。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其中包括象这样“八月十五月亮圆”表示的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也包括“清明节”这样按“节气”来表达的、总在每年的4月5日这样的太阳历。所以,经常会在日历上看到“农历七月初七,大暑第九日”这样的表示,前面的七月初七是农历中的阴历表示法,而大暑第九日则是农历中的阳历表示法。2、从字面上理解,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农历分为阴历和阳历就是这样的表示。但自从采用西方的“公元历法”,现在的阳历就基本上专门来表示也是“太阳历”的“公元历”。这主要跟我们的习惯有关。因为作为中国日期记录及节日的大部分,都是按照农历中的阴历来定义的。比如“除夕”就是腊月三十,年就是正月初一。端午节等等都如此。而用农历中的阳历来表示的好象只有一个算不上节日的“清明节”。农历中的阳历就是24节气,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说起来,农历中的阳历倒更能代表“农历”这个称谓。
08-09-27 | 一直在等待小8第二篇 : 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 滕州生活网() [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它们分别是怎样由来的?下面就看看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网友新右门卫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很多人不了解农历,常常把农历和阴历混淆。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历。阳历就是农历里的太阳历,阴历就是农历里的月亮历。
阳历主要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地球在黄道上位置划分的。黄道可以理解成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轨道,一共360°,每15°为一个节气。 滕州生活网 天球是一个想象的旋转的球,理论上具有无限大的半径,与地球同心。天空中所有的物体都想象成是在天球上。与地球相对应,它有天赤道,天极。 滕州生活网 上图就是以天球为模型,以地球为固定视角看待太阳的位置,等同于太阳围着地球转。
黄道与天赤道的夹角为23.5°,这个角度造成了南极和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当太阳转到夏至位置时,地球无论怎样自转,北极一直都会被阳光照着,而南极一直看不到阳光。 滕州生活网()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即太极图中四象的“太阴”、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据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最早测定出的节气,也因为它和夏至是最容易准确测定的。
同理,春分和秋分就是白天黑夜刚好等长的日子。
阴历是按月亮的月相来安排的。
“月”是“塑望月”的简称。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阴历每月的初一。
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一般在阴历每月十五或六十日。 滕州生活网() 一年的时间为365.25日,月球围着地球转一圈的时间是29.53日。
而每年的太阳历一年和月亮历十二月并不是完全对等,为了弥补二者的差,农历从春秋时代就基本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也就是每十九年里额外补充七个闰月来填补:
365.25*19=.53*(19*12+7)
阴历每月的天数根据月相而定,30日的称为大月,29日的称为小月(阴历月份并没有31天)。
阴历十二个月称为: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
阴阳历中定冬至所在的月为子月,大寒所在的月为丑月,雨水所在的月为寅月。这点在补充闰月以后,确定了阴历阳历的对应关系。
秦始皇统一的“颛顼历”以亥月为正月,也就是农历十月为正月。到了西汉,汉武帝把正月往后推了三个月,也就是以寅月为正月,沿用至今。
以上摘自我的一篇专栏文章。
滕州生活网 网友nonesuccess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看新西游记的时候有句台词,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如何如何,我以为三百六十五天是近代才有的说法,就上网骂编剧脑残,后来有人指出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就查了一些资料,总结了一篇东西,发出来给lz做参考吧。看新版西游记,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句台词脑残。经人指出才发现,西游记成书年代每年确实是三百六十五天。为了避免文盲现象再度出现,查一下中国历法的知识总结一下。涉及到的天文学专业知识太多,做不了严格考证,只用于装逼,不用于科学论证。根据太阳还是月亮的运行计算历法,决定了历法属于阴历还是阳历。所以中国传统夏历严格讲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即兼顾了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中国上古时期起,就出现了历法,主要是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太阳年不是整数年,但历法必须是整数年,因此通过置闰,即在历法中添加闰日、月、年的方式使历法精确。现行农历为阴阳合历。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子时为一日之始。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采用朔望月。地球绕日公转一周为一岁,计算方法有回归年、恒星年、近点年等。现行历法采用回归年。由于每个回归年并不等于整数个月,因此根据日月运行同步周期十九年置闰,每十九年有七年存在闰月。因此,人在十九岁整数倍年龄的那一年,阴历生日和阳历生日会再度重合。秦代以前,制定了六种历法:夏历、黄帝历、殷历、周历、鲁历、颛顼历,成为古六历。古六历一岁长365.25日。其中,黄帝历、周历、鲁历以十一月为一年的开始,颛顼历以十月为一年的开始,夏历以正月为一年的开始。现行农历历法以正月为一年的开始,因此也被成为夏历。战国时期由于政权不统一,历法较为混乱。秦朝统一中国后统一了历法,改正朔,实行夏正。汉朝初期历法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作《太初历》《三统历》,特点为年岁合一,每年整数天数365天。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我文盲的悲剧由此开始)一年为365又1/4天的历法成为四分历,汉代、三国时期实行过。祖冲之创制大明历,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428日,为1199年之前最符合实际的一种数据。采用了岁差的概念,是历法史上的又一次大变革。中国历史上实行时间最长的为元明时期的授时历,西游记成书年代即实行此历法。每年365.2425日,每月29.530593日。正式废除上元积年,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数据全凭实测。清代实行时宪历。这部历法编制于明代崇祯年间,未及实施,明朝就已经灭亡。后来由清朝实施。参与编制的有很多西方人,以西方数学知识为理论基础。现行的农历被成为紫金历,为紫金山天文天根据观测数据制定而成。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期,每月有一节气和一中气。节气为月之始。目前农历使用定气法,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二十四分之一即十五度为一个节气。零度为春分,节气精确至时分秒。由于地球靠近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因此冬季节气相隔时间较短。中国古代,正月初一被成为元旦,而过年过的是立春。民国之后,才有正月初一过年的习俗。传统上的属相,是根据立春计算的。写了这么多,还是没搞明白到底一年应该算多少天。由于十九年七闰的关系,我才认为每年有365天是个脑残的说法。但是一回归年确实是这个数目,每一部实行的历法都应该对此有所考虑。现行公元纪年,除闰年外,每年的天数都是相同的,因此我们都说每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但如果平均每三年中有两年是三百五十多天,有一年是三百八十多天,那还会有人产生每年三百六十五天这种下意识的想法么? 滕州生活网() 尽管我在这个问题上还处于扫盲阶段,但我依然认为,这句台词是不妥的。
网友齐亮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关于农历的一些知识,可以参考我在另外一个问题的回答:为什么现在的操作系统都没有提供对农历的原生支持? - 齐亮的回答 滕州生活网 网友汪藏海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这是我2年前回答一个好友的问题写的一篇博客,原地址:答萁哥问--较详细版_Cross79_新浪博客-------综述--------自古世界上纪年方式分两类,阳历与阴历;任何历法中,为方便计数,年和月的长度均为日长的整数倍,分别称为"历年"和"历月",并非严格天文意义上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且所有历法中,均采用置闰(设置闰月或闰年)的方式来消除整数历年、历月与天文时间的误差;现代公历所用的"日",每天长度相等,称为“平太阳日”,即假定地球公转轨道为一正圆形、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相垂直时,地球相对太阳自转一周所经历的时间;而一个完整的四季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周期称为回归年,其长度等于365.2422平太阳日;月亮一个完整圆缺变化的周期称为朔望月,长度等于29.5306平太阳日;阳历(太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所定出来的历法,故每一阳历年都要尽量接近于回归年。阳历中采用与回归年最相近的整日数来计算年的长度,即1年=365日;但每一阳历年比回归年少了0.2422天,故需要设置闰年(1年=366天)来消除误差。阳历置闰的方法很简单:非世纪年的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世纪年(如1900年,2000年)的公元年数能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其余的年份为平年。这样平均下来每一阳历年只与回归年相差26秒; 滕州生活网 阴历(太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变化周期所定出的历法,故每一阴历月都要尽量接近朔望月。纯粹阴历的纪年也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平年354日(包括六个大月和六个小月),闰年355日(在十二月末增加一天,包含七个大月和五个小月)。但这种历法并不照顾到历年平均长度,尤其是回归年的长度,久而久之,误差甚大。------阴阳历的冲突-------阴历的根本特点在于历月平均长度等于朔望月,必然与月相相对应,比如阴历十五大致就是满月(也称望月,即月亮全亮),初一大致就是新月(也称朔月,及月亮全黑),而阳历的月就不能反映这一点。但阳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能较好地反映一年四季的变化,而阴历的历年则不能反映出季节的变化;-----主角登场了,中国农历-----中国农历兼顾了太阳与月亮的运行规律,在年的时间计算上,尽量接近于回归年,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四季变化,在月的时间计算上,尽量接近朔望月,能准确地反映月相的盈亏,通过设置闰年(闰年有13个月)来弥合阴历年(以朔望月为基础)与阳历年(以回归年为基础)在天数上的差别。如此,中国的历法既能指导农业生产、天时变化(太阳历的专长)又能反映月亮对人体内部的影响(阴历的专长);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发现,如果在19个阴历年中插入7个闰月,那么总长度便和19个阳历年长度几乎相等。这就是"十九年闰七月"的由来,在古历中称为"闰章"。(19个回归年=6939.60日,而235(12×19+7)个朔望月=6939.69日,两者仅差2小时9分36秒)(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每19阳历年,与阴历年的误差将达到7个月); 滕州生活网 节气在现代反映了地球在轨道(黄道)上的运行(古代曾简单地把一年划分为24等分,每一等分对应一个节气),规定太阳黄经等于零时称为春分,以后黄经每隔15°设一节气,共有24个节气,所以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比较固定;节气分为中气和节气,相间安排,一年共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般情况每月各有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每一中气都配定属于某月,不能混乱(节气在阴历中的日期并不确定,同一节气在各个阴历年中出现的时间甚至可相差一个月)。所以节气取决于地球的公转,属于太阳历的范畴;而农历的月份采用阴历的方式反映月亮的圆缺,每月的日数相对固定;所以农历既有日数的变化(每月29-30日),也有月份数的变化(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这样一来,天文学上的日、月就都兼顾到了;然而,地球轨道(黄道)并非正圆,而是椭圆,所以每运行15度的时间也有不同。冬至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动速度较快,因而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度的时间不到15天,夏至前后的情况正好相反,太阳在黄道上移动较慢,一个节气达16天之多。但必须保证在春分和秋分两个节气昼夜平分。所以在夏季,农历三四五六七月闰月的情况很多,冬季闰月就较少;长期积累下来,就会有些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月内只有一个节气),那么这个月便为闰月,比如公历1979年闰六月后还有一个六月,一年有13个月;
闰年13个月,弥补了阳历与阴历之间每年日数不同所产生的误差;多讲一句,虽然现代基本不用阴历,但实际上月亮对人的影响远远大于太阳对人的影响。简单地讲,阳历主要指导农业生产,阴历主要用来参考天体对人体精神、肉体方面的影响。古代世界大量采用的阴历,肯定是有其道理的。补充一些阴阳学上的历法规则,不好意思把2年前的东西照抄一遍了事,总得有点新东西。1.按十二地支划分月份,以寅月为首月,即寅月(一月),卯月(二月),辰月(三月)...子月(十一月),丑月(十二月)。中古时代,夏朝以寅月为首月,商朝以丑月为首月,周朝以子月为首月。到汉朝武帝时期,复用夏历至今,所以农历也称为夏历。2.阴阳学中,以四柱(八字)和时家奇门遁甲为例,年份的划分,并不是春节划分年份,而是以立春为新年到来的标志。比如今年2014年,按公历是日零时进入新年;按农历是日23点进入新年(晚23点-1点为子时,来到新的一天);按照阴阳学上的划分则是公历日凌晨6:03分立春进入甲午年(节气的交节要算到分钟);
网友李雷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普通人通过学习和记忆来区分他们之间的关系。善用维基即可
网友蒙面大侠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来设计的历法,这种历法起源于西方,古埃及人已经开始使用。古埃及历每月30天,一共12个月,年底增加5天的新年,一共是365天。公转的一个回归年是365.2421897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少了一天。古埃及历没有闰年,所以每隔1460年就会多出一年,被称之为“天狗周期”。古代人对于太阳的观察能力比较弱,对于月亮的观察能力比较强。所以,更多的地方使用的是阴历,也就是通过月亮的月相周期来计算的历法。一般来讲分成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月亮绕地球转动一周周期为29.5306天。一般阴历中设定没有月亮的夜晚就是三十和初一,满月就是十五。阴历确定容易,但是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按照阳历来确定。所以单纯使用阴历的国家不多,基本上都是阴阳历。中国传统历法农历就是阴阳历,一方面是通过月相来确定的阴历,另一方面通过推算阳历的节气。阴阳历需要兼顾到阴历和阳历,所以要求较高,古人推算的历法经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为误差过大而失效。直到近代,西方阳历传入之后,有了更先进的推算手段,才确定下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通过先进手段,参考国际天文成果,对清代的时宪历进行修正,推出了紫金历。 滕州生活网 古罗马人早期使用的是阴历,称之为儒略前历。这是因为在公元前46年,凯撒在希腊天文学家的建议下,修改历法,启用阳历的缘故,这个历法称之为儒略历。儒略历一直使用到1582年,因为闰年误差的缘故,被教皇废除。教皇格里高利推行了新的历法,即现行的阳历格里高利历。因为格里高利历后来随着西方文明的崛起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大家公认的历法,所以称为公历。当前中国大陆仍然是公历和农历并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公历,在民间使用农历。现行的公历是格里高利历,现行的农历是经过修正的紫金历(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推算的历法)。
网友阿pp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 现行公历(公元/西元纪年)即格里高利历,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由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颁行。公历是阳历的一种。 阳历,又称太阳历,在天文学上与阴历对应,指主要按太阳的周年运动来安排的历法。它的一年有365日左右。 阴阳历,在天文学中是指兼顾月相周期和太阳周年运动所安排的历法。一年有12个朔望月,过若干年安置一个闰月,使年的平均值大约与回归年相当。 阴历又称太阴历,在天文学中与阳历对应,指主要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它的一年有12个朔望月,约354或355日。 滕州生活网() 网友周晓农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谢谢邀答。公历就是阳历,农历就是阴历。这是最一般的区分。公历比较简单,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制订的,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个闰年。按照这一天数,划分为12个月,其中有7个月有31天,4个月有30天,再有一个月即2月为28天,但到闰年时的2月,增加1天,为29天。地球24小时转一圈为一日,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2日,这个时间被称为回归年。公历年一年按365天计算,每年就少了0.2422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这样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 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又称西历,世界通用,我国自辛亥革命起开始采用,因此又称新历。从上述情况看,月的划分,每月时间的天数,平年、闰年以及各种调差,是一种数学处理,都是为了保证公历年的计算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最终一致,不出差错。农历则比较复杂。农历又称夏历、旧历、古历,旧历、古历与新历对应,好理解。为什么叫夏历,我未查到解释。日常人们将农历称为阴历,是与阳历对应。 滕州生活网() 实际上农历包括了阳历与阴历。并不仅像通常所说的阴历那样简单。农历中的阴历按朔望月计算,朔为月黑,完全不可见,望为满月,月黑月圆为一月。以朔日为初一,计到下一个朔日前止。每一个朔日,太阳和月亮,都在东方升起。冬至日所在月,计为11月。月有大月与小月之分,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以此和朔望月的时间接近。由于每个月的平均天数只有29.53059天,12个月不足一个整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增加一个闰月补差。冬至日至次年冬季日为一年。每月的第一个节气为日“节气”,第二个节气日为“中气”,“节气”与“中气”的时间,各间隔15天,“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统称为节气,全年共24个。这个节气的时间,反映的是太阳历即阳历的时间,所以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前后相差也就一两天。问题中问到几者之间的关系。现以公历与农历说,公历是以确定年的天数,再来划分月的,这个月,没有考虑月的朔望关系,农历是以月的朔望计月,再以月计年,不足时补闰月。但二十四节气,又以太阳历计算。两者在计年上殊途同归,但农历是以朔望月计月的,与大自然的变化节律一致,多了一重含义。此题是我参考了百度百科上的许多资料写的。原来也不大懂,这次算学习了。历法中涉及许多复杂算法,答题中就不涉及了。对我或对普通人而言,对此,知道个大概也就行了。如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纠正。
网友蒙面大侠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公历就是阳历,农历就是阴历。公历反映的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太阳照到地球的直射点所决定的气候变化制定的。农历反映的是地球有月球之间的位置有关系,比如十五月圆。 滕州生活网() 网友王志扬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公历纪年”即以公历作为标准来记载年数时间。 滕州生活网() 从解放初的全国政协会议方面的有关文件到有些介绍天文学历法知识的书籍中,例如,我国采用“公元纪年”的纪年法等这种有问题的说法一直都在沿用着,没有及时得到改正。
“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因此,“公元纪年”也就是“公历纪元纪年”。查《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中的“纪元”解释为“纪年的开始”, 那么,“公元”就是“公历纪年的开始” 的意思。而 “公元纪年”也就成为了 “以公历纪年的开始来纪年”.由于“公元”中已经包含了“纪年”这两个字,完全没有必要把“纪年”重复说二遍,用了一个“纪年” 两个字,另一个“纪年” 这两个字便完全是多余的。因此,“以公历纪年的开始来纪年” 应该修改为“以公历(作为标准)来纪年”, 也就是说,“公元纪年” 可以改正为“公历纪年”。 所以,从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公元纪年”很明显是属于有叠床架屋式语病的说法。 滕州生活网() “公历纪年”是以公历作为标准来记载年数时间。而“公元纪年”则是以公历纪元作为标准来记载年数时间。“纪元”仅仅是表示元年(第一年)的开始,与记载具体年数时间的“纪年”是两码事,因此,把“纪元”和“纪年” 叠加组合在一起的“公元纪年”的 这种说法明显是不合适的。“公元纪年”,作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改成为“公历纪年”( 或 “公历纪年法”) ;或者改说成“公历纪元”;或者只能说成“公元” 这两个字,后面什么字也不带。
网友Zhang Jam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这是目前我最能看得懂的一篇介绍农历算法的(这样说是不是很low),农历为什么会十九年七闰?
网友何饭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一目了然.
网友纳汀罕卓德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公历=阳历,农历=阴历,只是叫法不同。(我不想普及它们是怎么来的,因为即使你知道了也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可以简单认为,公历是世界标准,农历是中国传统――我们老祖宗编的。看日历:阿拉伯数字就是公历,国际节日,工作日程普遍用的。对应下面初几廿几即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广大农民常用。这里面有几个基本常识:1.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是说公历里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31天,除二月分闰年(29天)平年(28天)外其他月(四六九十一月)是30天,恒久不变的。#严格来说,腊月的叫法也该归到农历里。2. 闰年平年的规定:如果某年能被4整除即闰年,否则为平年。例,2015除以4得503有余数即为不整除,2015年为平年,那么今年二月就有28天,而2016年就是闰年了。如果遇到整百年如2000年需被400整除才算闰年。所以这里就有个有趣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出生在2012年(闰年)2月29日,那么他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过生日有的遵照公历,有的遵照农历,不一而论。3. 农历也分大月小月,还有闰月(一年里有两个相同的农历月)#留着再编? 滕州生活网 公历没啥研究的,农历才是透着我们祖先智慧的光芒而值得研究呢!那么等下次二十四节气也得好好普及了。――纯手打
网友蒙面大侠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阴历与阳历相对,本为各种历法的分类,阴历是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而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又称太阳历,阳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在中国阳历特指公历(格里高利历),阴历特指农历(夏历)。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同时以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变化,虽然习惯称之为“阴历”,但是农历是以阴历为主同时也包含了阳历的成分。中国传统上用该历法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故称农历;传说农历最早源自夏代创立的历法,故又称夏历;其基本规则是沿用汉代制定的太初历,又称汉历。公历,意指全球通用、公用之历法,特指格里高利历,是阳历的一种,源自西方故又称“西历”(相对于“中历”而言)。中国自民国元年采用格里高利历,故又名曰“国历”(现台湾沿用此名)。为与中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古历”、“旧历”、“老历”指农历)。
网友郑咏诗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这个好问题啊,留着看看。 滕州生活网() 网友热血小宇宙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阳历就是公历。阴历就是农历。大家都是普通人。具体哪天看日历。那么长答案看的不累吗 滕州生活网 网友keira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公历和阳历是一样的,都是在日历上数字打的那个,农历和阴历是一样的,就是日历上小得哪个,好比2012年的正月初一是在号,1.23就是公历(阳历),正月初一就是农历(阴历);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 阳历即太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阳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阳历又称“新历”。 滕州生活网 网友weakdancer对[阴历阳历]普通人怎么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关系?给出的答复:公历就是”好像大家都在用的历法“。农历就是”好像古代人在用的历法“。阴历就是”好像是根据月亮运行制定的历法“。阳历就是”好像是根据太阳运行制定的历法“。“公历好像就是阳历”。“农历好像就是阴历”。以上只是说笑而已。================要想理顺这中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或者要是想了解表面字义下边的背景,恐怕通读世界历史也达不到。我觉得历法的历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个问题,历法的历史本质上是天文学的历史,而天文学又是人类最重要最古老的历史。参考资料:========天文学史文章汇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天文学史_百度百科History of astronomy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8959文物:=====炔祭窍蟊P公元前1600年巨石阵公元前年Golden hat公元前年 这个帽子上可能记载了一种“阴阳历”。阴阳历中国知网========高鲁对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天文学史专著――评介《彝族天文学史》 滕州生活网() 中国天文学史上的地中概念民国时期《科学》杂志研究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明清时期西式天文测时仪器的传入及其影响明代颁历制度研究汉译佛经中的宿曜术研究十世纪前中国纪历文化源流
相关阅读:
声明:凡注明为"网络整理"或者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各大门户媒体,虽经严格筛选难免疏漏,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邮,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
下一篇:没有了
【阴历阳历农历公历】农历,阴历,阳历,公历有什么区别?
【阴历阳历农历公历】农历,阴历,阳历,公历有什么区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历六月初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