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新技术的眼控对焦技术 为什么在数码时代就没有下

&主题:眼控对焦 技术 为什么没有再研发下去
泡网分: 19.2
帖子: 5996
注册: 2007年03月
眼控对焦 技术 为什么没有再研发下去
感觉挺方便的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348&&回帖:27 &&
泡网分: 1.47
帖子: 3875
注册: 2012年08月
俺到现在也没弄明白眼启动,眼控对焦,是些什么玩意,当年很火了一阵子~~~~
泡网分: 24.858
帖子: 2156
注册: 2004年03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9.919
帖子: 10563
注册: 2004年08月
五花猫 发表于
俺到现在也没弄明白眼启动,眼控对焦,是些什么玩意,当年很火了一阵子~~~~...当年俺的索尼上有这个功能,可是后来相机没有这个功能用的也挺好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0.079
注册: 2005年09月
我记得当年用的EOS30V就是眼控的,一共九个对焦点,呈菱形排列,眼睛看哪个点就对焦到哪个点,但有时候也不准,正确率在75%吧。
泡网分: 18.865
帖子: 3910
注册: 2007年11月
成本和体积吧,技术不是问题。
泡网分: 1.947
帖子: 2760
注册: 2011年05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836
帖子: 2026
注册: 2015年01月
五花猫 发表于
俺到现在也没弄明白眼启动,眼控对焦,是些什么玩意,当年很火了一阵子~~~~眼启动--美能达搞的,眼睛贴近取景器后机器自动开始AF和测光,提高反应速度。
眼对焦--佳能搞的,对于多个对焦点,相机通过对瞳孔的识别来判断拍摄者正在注视哪个对焦点,从而省去手动选择对焦点的麻烦。
从技术水平上,C要高于M,后者只需判断眼睛有没有贴近相机即可,而前者还要追踪眼球的转动。
[本版禁言]
泡网分: 30.506
帖子: 3350
注册: 2003年10月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只有管理员和版主可见
泡网分: 18.633
精华: 1帖子: 4766
注册: 2009年02月
手头留了一个EOS3
因为戴眼镜的缘故
眼控与目标值还是时常有差距
作为一个市场已经搁置的技术
用户不会太多计较
如果作为一个主流产品的附加技术
估计用户就要开始抱怨了
泡网分: 0.569
注册: 2014年10月
用过佳能眼控对焦的胶片机,事实证明这黑科技并没有什么卵用。
泡网分: 0.793
注册: 2014年10月
当年的eos3简直是太神奇了
很奇怪为啥佳能不把此技术用在DSLR上
泡网分: 20.212
帖子: 2412
注册: 2006年01月
很简单,牙膏总得慢慢挤。
泡网分: 45.544
帖子: 7652
注册: 2005年05月
DYNAX7700 发表于
眼启动--美能达搞的,眼睛贴近取景器后机器自动开始AF和测光,提高反应速度。
眼对焦--佳能搞的,对于多个对焦点,相机通过对瞳孔的识别来判断拍摄者正在注视哪个对焦点,从而省去手动选择对焦点的麻烦。
从技术水平上,C要高于M,后者只需判断眼睛有没有贴近相机即可,而前者还要追踪眼球的转动。
泡网分: 2.121
帖子: 2077
注册: 2014年12月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只有管理员和版主可见
泡网分: 0.219
帖子: 1141
注册: 2011年11月
奇幻的蓝光 发表于
唉,当时,用血汗钱来买的啊!
真的没什么用!
泡网分: 16.803
精华: 2帖子: 16406
注册: 2010年05月
DYNAX7700 发表于
眼启动--美能达搞的,眼睛贴近取景器后机器自动开始AF和测光,提高反应速度。
眼对焦--佳能搞的,对于多个对焦点,相机通过对瞳孔的识别来判断拍摄者正在注视哪个对焦点,从而省去手动选择对焦点的麻烦。
从技术水平上,C要高于M,后者只需判断眼睛有没有贴近相机即可,而前者还要追踪眼球的转动。美能达眼控启动AF预对焦和佳能眼球移动选择对焦点的这两个技术生产的胶片相机咱都买过多部,
也使用过很久很久,
佳能的眼球移动选择对焦点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基本是个摆设和好玩意(反应的不及时和准确度是硬伤,半秒的凝视鸟和人的时间,鸟和人都移动啦【走了!飞了!】,期待使用弱能量的激光测控的技术附体而跃升推广应用)因此而被厂家弃用。
美能达的眼控启动AF预对焦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其实用性明显(但是功能单一)因此还是被厂家沿袭推广应用到今天。 本帖最后由 花冠摄影 于
10:35 编辑
泡网分: 5.191
帖子: 2652
注册: 2013年10月
花冠摄影 发表于
美能达眼控启动AF预对焦和佳能眼球移动选择对焦点的这两个技术生产的胶片相机咱都买过多部,
也使用过很久很久,
佳能的眼球...所以就是沒有的黑科技和有用的簡單技術的差別吧~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6.803
精华: 2帖子: 16406
注册: 2010年05月
貓城康仔 发表于
所以就是沒用的黑科技和有用的簡單技術的差別吧~
恰当的科技在适当的时代技术支持下可以得到市场的接纳。 本帖最后由 花冠摄影 于
10:29 编辑
无忌交流论坛版主
泡网分: 146.753
精华: 14帖子: 50611
注册: 2000年06月
佳能的眼控对焦技术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发明,极为方便、非常实用。但是这个技术有一个严重缺点,就是它是认人的!有的人一学就会、使用自如;有的人看起来很聪明,却无论如何也学不会眼控的使用,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睛盯着对焦点半秒钟不要向别处看!这样,会使用的没有怨言,而学不会的觉得自己花了钱买了个无用的功能,抱怨很多,会在各种场合诋毁这个技术,因而产生很多争议。所以我觉得虽说这项技术非常先进,佳能废弃不用是明智的,免去了很多争议。
人对身体某些器官的控制,有自动与手动两套系统。比如呼吸,你如果不管,它会每分钟十几次自动呼吸。但是你如果换成手动模式,你可以故意加快或者减缓呼吸、甚至憋气。比如走路,你可以不管怎么走、只要确定目标就行了;但你也可以换成手动模式、故意踩到某一块地砖上。眼睛也是这样,自动模式时你不管如何转动眼睛的事,它会自动寻找你感兴趣的目标。但你也可以切换到手动模式、盯着某一个目标而对其他感兴趣的目标置之不理。有些人做不到这一点,盯着毫无疑义的对焦点的时候,他的眼睛会自动不停的转向别的目标,结果眼控功能无法使用。这是眼控对焦的先天不足、佳能无法克服。
泡网分: 22.112
帖子: 3182
注册: 2004年02月
我有EOS3,可能我的眼睛有问题(裸视力都是1.2,不用戴眼镜),用左眼取景,对焦点不听话,你看东它打西,.....;用右眼取景,看哪打哪。但我习惯用左眼取景的哦。 本帖最后由 dtouzhu 于
10:32 编辑
泡网分: 0.836
帖子: 2026
注册: 2015年01月
花冠摄影 发表于
美能达眼控启动AF预对焦和佳能眼球移动选择对焦点的这两个技术生产的胶片相机咱都买过多部,
也使用过很久很久,
佳能的眼球移动选择对焦点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基本是个摆设和好玩意(反应的不及时和准确度是硬伤,期待使用弱能量的激光测控的技术附体而跃升推广应用)因此而被厂家弃用。
美能达的眼控启动AF预对焦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其实用性明显(但是功能单一)因此还是被厂家沿袭推广应用到今天。作为M粉,当年对C家的这个眼控对焦是很吃惊的。
M家的眼启动原理很好理解,取景器目镜下方有发射和接收器,一贴近脸部自然就可以识别,再配合手柄感应器避免误判,可以说是用简单的方法实现了天才的创意。
C家的这个眼球识别技术当时看来太黑科技了,居然能够识别目光盯在哪里,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不过看了这贴才知道C自己放弃了,这倒比较出乎意料。
泡网分: 16.803
精华: 2帖子: 16406
注册: 2010年05月
DYNAX7700 发表于
作为M粉,当年对C家的这个眼控对焦是很吃惊的。
M家的眼启动原理很好理解,取景器目镜下方有发射和接收器,一贴近脸部自然就可以识别,再配合手柄感应器避免误判,可以说是用简单的方法实现了天才的创意。
C家的这个眼球识别技术当时看来太黑科技了,居然能够识别目光盯在哪里,觉得简直不可思议。
不过看了这贴才知道C自己放弃了,这倒比较出乎意料。我认为实现这个技术主要是依靠对人的眼球曲率登记注册后的识别眼球曲率指向。
影响使用佳能眼控对焦的障碍是:
系统响应、识别的反应时间不够短(瞬间)和眼镜的影响+必须使用者要登陆眼球曲率和练习来养成新的凝视习惯。
泡网分: 19.2
帖子: 5996
注册: 2007年03月
核心价值观 发表于
当年的eos3简直是太神奇了
很奇怪为啥佳能不把此技术用在DSLR上是啊,当年第一次用时就感觉挺高科技的,这个技术完败 其它品牌的相机
我也奇怪为毛佳能不用在数码上
泡网分: 43.722
精华: 1帖子: 8359
注册: 2007年01月
作为当年用EOS3和EOS50E眼控完全没问题的人,我是很期待在61点对焦机器上重新起用眼控对焦技术的,现在切对焦点很麻烦,严重影响效率。
泡网分: 10.775
注册: 2006年10月
我想是因为其它几家没有跟进一起玩,佳能自己玩觉得没有意思,毕竟都是成本。如果大家都一起玩了,一夜之间所有品牌都成为标配了,然后用户也会觉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能了。
泡网分: 2.353
帖子: 1659
注册: 2013年07月
因为这类功能只是浮云级别的东西 有跟没有都无伤大雅
本帖由 LG-H860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119
帖子: 2098
注册: 2016年04月
花冠摄影 发表于
美能达眼控启动AF预对焦和佳能眼球移动选择对焦点的这两个技术生产的胶片相机咱都买过多部,
也使用过很久很久,
佳能的眼球移动选择对焦点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基本是个摆设和好玩意(反应的不及时和准确度是硬伤,半秒的凝视鸟和人的时间,鸟和人都移动啦【走了!飞了!】,期待使用弱能量的激光测控的技术附体而跃升推广应用)因此而被厂家弃用。
美能达的眼控启动AF预对焦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其实用性明显(但是功能单一)因此还是被厂家沿袭推广应用到今天。为老者应该懂得自尊
戴胜飞身迎接我?
其实是迎面越顶的飞版拍摄!
拍摄过这样的戴胜飞版以后,
文件夹中自己其他的飞版戴胜已经不屑(拍摄大体型的什么野鸭、大雁、鸳鸯、...飞版已经没有吸引力啦),
差点涌现删除的涟漪!
这是你的“飞版”戴胜,两条腿伸出很长!
天天拍照君拍摄的飞版戴胜,角度不同但是看不到腿。
其他网友的飞版戴胜,也看不到腿。
再看看即将降落的戴胜,腿伸了出来!
从侧面看看这个过程
陷阱拍摄、诱拍都是很好的拍鸟方法,承认这样拍一点都不丢人!在自动对焦发明之前,很多优秀的拍鸟作品都是想各种办法拍到的,直到现在仍然有效。
你的问题是明明不是拍飞,却把自己吹成:“戴胜飞身迎接我?其实是迎面越顶的飞版拍摄!”,以此招摇撞骗。
有这样恶劣纪录的人把自己打扮成圣人,恶不恶心!
西山提出对准鸟对焦半秒后持续按下快门并跟踪鸟移动相机,是他对自己拍鸟实践的总结,对拍飞鸟的初学者非常有意义。他也有那么多真正的飞版在。你说什么:“半秒的凝视鸟和人的时间,鸟和人都移动啦【走了!飞了!】,期待使用弱能量的激光测控的技术附体而跃升推广应用)因此而被厂家弃用。”一张正真的飞都没拍过的人来谈拍飞,不让人笑话吗?
回到你的S版,继续忽悠S白板吧!
&版权所有:&&&&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切换到宽屏
浏览(478)│回复(5)
蜂鸟网用户等级和积分规则改版啦!
积分换礼活动已开启,您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详情请点击:
关于佳能的眼控对焦
昨晚睡觉前看了会书,说道佳能在90年代首次在EOS-5上边采用眼控对焦系统,不知这项技术现在是否还在沿用?有谁用过么?
引用我要吃TNT发表于1楼的内容
也是佳能一项垃圾的创新,早就摒弃了。
国内第一台机器是20余年前沙占祥教授拿到试用的。 记得当时给我们试用的时候,我们感觉很神奇和不可思议,简直对佳能膜拜成神了,兴奋之后想想,原来并不实用。
所以,佳能后续除了1、2个机型,基本没有沿用这个技术了。
数码时代高度自动化的时代,也没有使用。
现在好像4代战斗机有用这个技术。军事武器迷们可以说说这个的用处。
器材版前几年讨论过这个,你看看:
还有固定半透板光板,也很垃圾-----好像最近几年被索尼捡起来了。
引用老机F8发表于2楼的内容
走了一点,看了一点;想了一点,拍了一点;贴了一点,写了一点;/myalbum_275763.html
如果能跟谷歌眼镜配套下应该挺不错
引用zhouyou777发表于3楼的内容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支持蜂鸟网
引用eytgre6发表于4楼的内容
在锦州医学院的时候用过eos5,28135的金圈套机,确实是可以眼控对焦,一横排共五个方块对焦点,通过设置你盯哪个对焦点哪个点就变红,就是感觉不如手动来的放心,另外好像是一个人对应一个设置,戴眼镜和换人都有影响,还有,竖拍的时候也不好用,据说在eos3上竖拍可用,没验证。我个人觉得这个功能挺好玩的,后来不用了可能是精度不容易提高吧,全屏几十个对焦点相机处理太吃力。
引用发表于5楼的内容
要做就做一个严肃的器材派,一个严肃的器材派又注定是一个参数控!
不觉得有多好用。
引用大乘佛教徒发表于6楼的内容
关于佳能的眼控对焦
焦圈,为摄影而生
您可以发表新主题
您可以回复主题
您可以上传附件
您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论坛启用HTML代码在胶卷时代,尼康和佳能谁比较牛? -
在胶卷时代,尼康和佳能谁比较牛?
点击上方胶卷迷俱乐部快速关注,这里是胶卷迷们坚实的阵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配图来自群友和网络欢迎各位加入胶卷迷俱乐部活动QQ群,尼康和佳能尼康和佳能谁比较屌,是一个又无聊,又乏味,却又经久不衰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开始是日本人自己提出来的,起源是在70年代佳能单反崛起之后,一些尼康的用户指责佳能是一家不要脸的抄袭公司,以前抄袭徕卡,现在抄袭尼康。这种争吵发展到后来,出现了佳能不专业,佳能黑心等说法,特别是在EOS系统推出以后。到了9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逆转,佳能的用户开始说尼康吃老本,尼康的相机技术落后,用尼康的不是疯人院的就是养老院的。于是,从哪个牌子好用,变成了大规模的用户间的人身攻击,这种情况持续到现在。在数码时代,尼康和佳能是最大的两个相机巨头,实际上,就整个相机界而言,是尼康、佳能、索尼三大巨头。但是在胶卷时代,相机的巨头比较多,一开始比较厉害的是宾得,后来美能达也比较厉害,佳能真正崛起是在新F-1推出后(80年代),尼康也是很热门的,还有京瓷CONTAX也是一个主力品牌,当然还有德国徕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胶卷时代,尼康和佳能谁比较屌。旁轴时代尼康的真正名字叫做“日本光学”,是国家性质的寡头企业,发家于191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美国占领军肢解,出现了NIKON的相机品牌。佳能是民营企业,发家于1937年。两家公司最初的光学技术都是来自德国,所以都是德系公司。美能达和奥林巴斯属于日系公司。两家公司都经历过一段旁轴时代,尼康旁轴模仿的是CONTAX的卡口系统,而佳能使用了徕卡L39螺丝口。佳能的旁轴系统比较繁杂,推出过很多镜头和很多相机,在当时来看,属于徕卡相机的仿品。而尼康的S系列旁轴虽然性能不错,但是也由于徕卡M3的挤兑,到了1959年放弃了旁轴,进入了单反时代。佳能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单反是到了1971年的F-1,尼康在这一年推出了F2。在旁轴时代,尼康和佳能的光芒都被强大的徕卡以及德系相机压制,一直到1980年代,人们才发现尼康S系旁轴的强大魅力,至于佳能旁轴,长久以来被认为和质量不高挂钩,但牢固度还可以。机械单反时代60年代是从旁轴向单反过度的年代,带了70年代,基本就是单反的天下了。最牛的是旭光学旗下品牌PENTAX,是当时销量最高的单反品牌,尼康和佳能加起来也没有宾得牛。随着尼康F2的面世,情况有了转机。70年代是大单反时代,包括雅西卡、禄来、美能达、理光、奥林巴斯、徕卡等等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单反,发展到70年代末的时候,佳能的FD卡口相机有了长足的进步,70年代-80年代让佳能从一个二流小厂上升为主流相机厂,他们推出的电子化的A-1(1978),AE-1(1976)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机型。这个年代的尼康同样动作不断,也开始电子化,1977年的FM相机,1978年的FE相机也都是那个时代的经典。在机械单反时代,尼康F2的口碑要比佳能F1好得多,用的人也要多,应当说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的机械单反时代,尼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仅仅是对佳能而言,实际上,当时的佳能实力是比不过宾得和美能达的,无论是销量还是技术。半自动单反时代随着70年代末半自动单反的推广,到了1980年代初,很快涌现出了一大批经典相机,这些相机我们也是一谈再谈,其中最重要的一台相机是尼康F3,1980年发布,1981年上市的尼康F3是一台世界范围内闻名的超级相机,虽然在中国不是那么有名。据统计,我们整个残存下来的胶卷摄影界里,用尼康F3的人是最多的,比FM2和X700都要多。尼康F3以前我们也介绍过,是半自动相机的代表作,很坚固,也很耐用,一推出就很快替代了F2。一般认为,在80年代的半自动相机里,性能最屌的是宾得LX,宾得LX比尼康F3还要屌,但是,当时获得很多好评的还有坚固到让人爆炸的佳能新F-1。新F-1的测光顶很有专感觉(取景器是可以换的),机身很耐用,泛用性特别强。这三台相机都很长寿,尼康F3造到2002年,佳能新F-1到1996年,宾得LX到2000年,到了80年代,随着佳能新F-1的推出,以及一大批尼康自动相机的推出,佳能和尼康的地位开始逐渐突出出来,而宾得和柯尼卡开始走下坡路,美能达则仍然保持着很多技术领先。自动化相机时代应该说,在前面的这些时代里,佳能总体来看比起尼康都略微逊色,但是到了自动时代,情况发生了突变。在日本相机界里,自动化做得最好,走得最前的,是美能达,但是佳能的EOS系统改变了这一切。佳能在1987年放弃了FD卡口,使用一种全新的超声波马达对焦系统,超声波马达对焦最早是美能达公司开发出来的。EOS系统是一种自动化非常非常高的系统,虽然全领域自动,也就是SMAP四档俱全在1988年的尼康F4上已经实现了。尼康认为F4的出现应该给予佳能致命一击,因为尼康F4无论怎么看都要比1986年佳能推出的T90相机更高级,然而到了1989年,佳能推出了EOS-1,也就是EOS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旗舰相机后,尼康F4比较繁杂的操作很快就被比下去了。尼康F4仍然保留了快门转盘,SMAP档也是通过一个转盘式的杠杆驱动的,还设置了手动倒片器,机械单反该有的部件F4上都有。但是EOS-1上什么都没有,操作全按键化,按钮化和转盘化,连SMAP模式转盘都没有,操作就和现在的数码EOS一样。1989年以后,各种记者使用的镜头里开始出现了白色镜头,这不是宾得的白色,而是佳能的白色。镜头马达对焦系统的速度更快,噪音更小,而尼康的对焦仍然是机身对焦,AF D头本身没有任何动力,简单来说,佳能的镜头使用的是电子自动对焦,而尼康还在使用电子驱动机械对焦。在小镜头上没什么问题,但是在长焦镜头上,尼康相机的自动对焦就很吃力了。随后,佳能推出了EOS-5系列,也就是眼控对焦,和EOS-5对抗的是尼康F90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而后,佳能又推出了面向大众的EOS KISS系列相机,这个系列就是现在的佳能百号入门单反,在日本叫做KISS系列。尼康被佳能一直吊打到1996年,推出了F5,同年徕卡推出了R8。F5相机和1998年推出的F100终于让尼康在自动化相机时代站住了脚跟,而尼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AF G头的开发。而实际上,佳能对尼康的这种自动化的优势一直保持到2005年前后。胶卷黄昏时代尼康全面开始发展数码相机是在1999年,一开始的合作对象是富士,而佳能是在2000年,自主开发传感器系统,据说技术来自CONTAX。当时拥有开发数码相机能力的企业不多,而且对于数码相机是否真的能够迎来一个高潮,就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以及纳米技术刚刚起步的时代背景而言,大家都没有太多信心。其中最矛盾的是柯达,如果人类迎来了数码相机时代,那么柯达就注定要完蛋,而对于被柯达,富士欺负了一辈子的尼康和佳能,这个时候卯足了劲发展数码。当然,胶卷机还得走最后一程。在世纪之交的那几年里,佳能推出了EOS-1V相机,这是一台从很多方面达到极致的相机,实际上,数码相机EOS-1要达到EOS-1V的机身性能,是在EOS-1DMARK3。与之相对的是尼康最后一台专业相机F6,尼康F6也是一台各方面达到了极致的相机,尼康的数码机身恢复到F6的战斗水平,要到D4,之前的D3也没有F6那么强大。而佳能和尼康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集成手柄,虽然后来在数码时代他们又捡回了这种设计。当然,到了这个时代,佳能和尼康也不分成败了。但是就二手机价格而言,由于大部分尼康F6并没有怎么使用,数码时代就到来了,所以二手价要更贵一些。五月份老司机杯月赛17日就要截止了!具体请点击下方:【比赛】5月份胶卷迷俱乐部“老司机杯”比赛开始!征稿活动:为了让公众号更好更有用,老司机在此寻求大家的帮助,详情点击下方:【长期征稿】大家一起打造有价值的胶卷微信号&评论&&&&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最后一句是亮点~
可行性高么。
可行性高么。
sony哥要是把那块玻璃拿走,直接全区域对焦,这个功能还是很有用的~要是能把奥林巴斯的防抖和镜头技术加上,牙膏耐克你们就颤抖吧~
感觉有点太耗损摄影师的眼力。
特别面对波霸的时候,.....
对到胸上了。。。
这东西要是出来了,恐怕需要摄影师极高的精神注意力才可行。比如大光圈浅景深情况下,焦平面很小,如果再和被射体保持一段距离的话,摄影师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眼睛也要时刻抓住被摄体。短时间内的确高效,但长时间的话摄影师无论是生理上还是精神上,恐怕消耗都会太大了。这项技术多少有点邪恶了。
佳能就曾推出过眼控对焦技术
13年前的EOS3就有
佳能早就淘汰了……
sony光捡canon完剩下的有意思吗?估计比eos3好不到哪儿去
近视,老花的,可能会很痛苦…
近视,老花的,可能会很痛苦…
触控手机也早有了,直到有了iphone大家才知道什么才是触控。
不是佳能淘汰的,是佳能失败的。
佳能的半透镜利用的确实很失败,相反索尼用的还算可以
Canon EOS5也有。
眼镜兄怎么办
我们家eos30v就有,眼睛对着输入几组数据,用的也可以,就是有点儿累眼睛。如果采用新技术sony的应该更强大才对。
我现在还在用EOS5QD.眼控对焦还是很实用的,不用手动选焦点了,不过现在如果用在数码上,要把灵敏度做得更好才行。
靠带着眼镜的怎么办,坑爹的设计
近视,老花的,可能会很痛苦…+1
最后一句。。。编辑真淘气
用眼控对焦相机拍人像时,万一跑焦了可能会有点说不清的麻烦。所以才被放弃的吧
我换数码机前一直在用EOS30V相机.眼控对焦还是很实用的;在当时确实有人很反感它。至于许多人评论它的缺点我还没有发现,该功能对于抓拍很快捷。我一直在等待佳能再出有这款功能的相机。
作为一项可选功能还是不错的,毕竟多了一个对焦方式选择。不过我觉得会使眼睛比较累,因为你要更多的盯着对焦点,但我现在用相机,因为要考虑周边情况,常常两眼都睁开,而且对准后在按快门时眼睛不一定非要看着对焦点,有时甚至是闭眼
很早 。很早 。 佳能就有了啊。
这个眼控对焦,不是佳能早些时候在胶片相机上就有的吗?型号是5还是什么,我买过一台,还不错,好像能识别5个人的眼。
只要有梦想,早晚会实现的。
minolta dynax 7早就有了
这种垃圾玩意儿绝对不能用,检查构图的时候怎么办?要让对焦点跟着眼球在四个角点上来回跑么?说真的,我一直认为sony的相机工程师们从来不用相机,也压根不会摄影,整天就是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异想天开。
EOS3 EOS30眼控对焦,正在用,非常准!
炒佳能的剩饭啊?
也没听谁骂过iphone面世时,触控技术早就被应用,或者学某某品牌搞触控炒剩饭。人呀,还是低调点吧。
胶片时代 佳能就有的技术 最终因为不可靠(就像那句歌词: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 而未在高端机型上应用 也未在后来机型上采用。
eos早就有了,只不过噱头大于实用
最后一句太亮了
也许在数码时代有意想不到的优势啊!索尼也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不过对于他们对产品那种过份自负的态度,真的很不爽。
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摄影网观点。
现在有4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