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打大人一拳为什么大人水痘会不会传染给大人受伤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回复: 17 | 浏览: 4108
| 字体: tT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28&阅读权限100&积分119&精华0&UID3466&
妈币140 &宝宝生日&地区:街道:积分119&
| 字体大小: tT
& && && && && &&&其实小朋友打架是常事,昨天我们小区也发生了小朋友打架的事,是一小男孩和一个左右的小女生打架的事,本来男孩在骑车吧,这个小妹妹去摸了一下这个车,男孩一下就把小妹妹推到地上坐起了。结果是妹妹的一耳光给小男孩打起去,但是这一幕男孩的妈妈没有看到,旁边坐的邻居却全看见。这个妹妹的妈妈和婆婆不是一般的泼,马上就开始骂起来,男孩的妈妈发现自已的孩子打了人,马上还赔理,一直说对不起,但是她到现在都不知道他的儿子被这个小妹妹的妈妈打了。但是那个妹妹的妈妈还一直在骂,把男孩的妈妈骂哭了,我们都觉得这个小妹妹的妈妈太过分了,你自已也有小孩,是这样当妈妈的吗?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5532&阅读权限100&积分7576&精华23&UID604319&
妈币11394 &宝宝生日&地区:街道:积分7576&
小孩子大家是常事,可能打了,大人们还在记仇当中,宝宝们都和好了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4409&阅读权限100&积分5553&精华0&UID5739130&
妈币11839 &宝宝生日&地区:忠州镇街道:积分5553&
妹妹的妈妈太泼妇了,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反感这种大人!!!
#健康是福#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6235&阅读权限100&积分21603&精华2&UID602159&
妈币14302 &宝宝生日&地区:回兴街道街道:积分21603&
有点过份了
[img][/img]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6109&阅读权限100&积分30191&精华0&UID565294&
妈币17193 &宝宝生日&地区:街道:积分30191&
第一眼看楼主的标题,我还以为是十几岁孩子之间打架大人参与了,再一看,竟然是三岁和两岁孩子“打架”大人参与了 ,真是贻笑大方,这个妹妹的妈妈太没教养了,三两岁孩子之间的推耸打架只能说是游戏,她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心态“参战”的?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健康是福#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0&阅读权限100&积分156&精华0&UID9844451&
妈币316 &宝宝生日&地区:街道:积分156&
& && && && && &&&其实小朋友打架是常事, ...
看了这贴子心里感觉有些沉重,妹妹妈没素质没教养这种人带出来的孩子长大后会是啥子样子,男孩妈太弱太老实,这种状况该道的歉也道了,对方还在无理取闹,你骂不过人家打不过人家你为啥子不抱起娃儿走开呀!还忍受对方的谩骂还被骂哭了!还有邻居们在做啥子嘛?有人站出来劝了嘛?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8517&阅读权限100&积分8195&精华8&UID5408084&
妈币1721 &宝宝生日&地区:街道:积分8195&
孩子这么小,估计那女孩的妈妈也不大,怎么会这么没有教养。真可悲!
#健康是福#希望宝宝健康成长!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1940&阅读权限0&积分2131&精华0&UID9889637&
头像被屏蔽
妈币5355 &宝宝生日&地区:解放碑街道街道:积分21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207&阅读权限100&积分372&精华0&UID5689128&
妈币1233 &宝宝生日&地区:九宫庙街道街道:积分372&
没素质!以后教出的小孩也不会很好的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429&阅读权限100&积分753&精华0&UID7369494&
妈币1841 &宝宝生日&地区:街道:积分753&
上次我也在黄泥磅遇见了一个这样的外婆,自己的外孙就金贵的很。自己的外孙哭,她就戳着我娃儿的头,问是不是这个弟弟打的。我气晕了,我娃儿才一岁,她外孙三四岁了,明显不是一个等级的。
别人说不是,她就又去戳其他的娃儿了。想着就很恶心。
我想给大家说一下小孩打架的事,大人该不该动手打小朋友的事 ...
理智上,我知道生两个宝宝比较好,成长路上不会孤单,以后相互也有个依靠。但是我看到很多二胎家庭,因为父母没有平衡好两个宝贝之间的关系,或多或少的偏爱其中一个,另一个宝贝的委屈让我非常难过。我害怕,害怕因为二宝的到来,一一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我希望一一得到我们完完整整的爱和陪伴。
登录妈妈网
手机上妈网
孕妈必用 谁用谁好孕
5分钟内必有答案
随时随地记录宝宝可爱的瞬间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网安备案号:1公安机关备案号: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孩子遇险后无恙,家长却要揍他几下,明明知道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但是为什么控制不了?
我的图书馆
孩子遇险后无恙,家长却要揍他几下,明明知道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但是为什么控制不了?
【蓝左左的回答(325票)】:
小时候的我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在人多的地方和大人走散过几次。
印象最深是小学一二年级,一次在百货商场里,上下扶手电梯时选了错误的方向,大人们下楼,我却上了楼。发现身边没大人以后我没怎么害怕,老神在在的逛来逛去,直到被我妈发现。大老远就听见她气急败坏喊我的名字,我站在原地等她跑过来,啪!一个结实的巴掌就盖在我脸上,紧接着是一通疾风骤雨一样的当街痛骂。我五雷轰顶,站在人来人往的百货中心眼泪就掉下来,不知道自己做错什么了。
对于我妈来说,我丢了,给她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她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受了惊吓,而这股惊吓在有惊无险之后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尽管我不是故意走丢的,不是有意吓她的,尽管我并不知道自己走失会给她造成多大的担忧,尽管我已经被找回来了,但很多大人会理所应当的认为,小孩子是应该为这次事件受惩罚的,而且这个时候的打骂体现的是一种关心,一种在乎,并不是真正的厌恶痛恨,大人们不会认为这有伤害到孩子的感情。
而对于我来说,小孩子不是大人,感受不到很多大人觉得理所应当的道理,我是真的真的觉得“我妈突然翻脸了,天突然塌了,而我完全不知道为什么”。当然事后她也没解释,发泄完直接拉起我气冲冲地走了,留我沉浸在方才的恐怖之中,为自己父母的阴晴不定深感疑惑、自责和痛苦。
随着年龄慢慢增大,我开始发现,爱光有意愿是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能力和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我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毋庸置疑,不逊于世上任何一位母亲,但过去她表达爱的方式让我不能理解,甚至很不快乐。如果她当时能够抑制住将自己的不安惩罚在我身上的冲动,能够正确地认清“她所遭受的焦虑”和“她孩子的意识”之间不存在因果,也许她就能把对我的担忧转化为重新找到我的喜悦,顺利的表达出来,也许她就能有余力告诉我,妈妈这次着急是因为什么原因,你以后应该怎么做妈妈就不会这么着急难受。但更多时候,父母很难顾及到这些,那一刻的感性使然,事后的解释缺失,给孩子留下父母喜怒无常的印象,长此以往,孩子就像被关在笼子里,一会儿给糖一会儿被电的小白鼠,对环境的把控感彻底错乱,安全感缺失的人格由此而生。(事实上很多家长找到孩子第一反应是高兴,但以中国家长内敛的性格,当众对自家孩子表达喜悦和依恋会非常让他们害羞和难堪,这种想要表达喜悦而引发的难堪往往转化成宣誓权威的愤怒和鄙夷。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别人夸你学习好的时候,往往都是别人夸你,而你爸妈一个劲儿谦虚,一个劲儿损你。)
亲子沟通中很困难的一个地方,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心智不相匹配的情况下,如何让父母时刻照顾孩子未成熟的心智,做出让孩子能够理解的举动,进而一步步教他认识社会,认识人情。能做到这一点的父母首先就必须将自身的心智提升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才能在关键时刻和孩子换位思考,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稳定的提升环境。每一个孩子其实都希望自己能获得父母的认同和赞扬,只是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得好,而大人们总认为孩子做不好是因为“主观上”不想做好,无数误解由此而生。至于那些一旦受了惊受了气就急着往孩子身上发泄情绪的,往往很多自己都是孩子。
理解我妈的情绪也是到我大了以后,越是理解,越是宽容,也越是明白了为人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如今我想到今后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更是心有戚戚。我不敢说自己已是一个完全成熟的人,也不敢说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父母,但无论何时,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跳脱出自己的情绪,更多为他人的感受着想,一定是与人交往的必要原则。
【马小哈的回答(41票)】:
因为危险之后,小孩子不一定感到害怕,可能还觉得好玩。
家长为了让孩子把不注意安全的行为与害怕联系在一起,只好揍几下补救了。
【李天弃的回答(20票)】:
手机作答。说说我自己的方法。未必适用所有人。
学会在开口前沉默,调整情绪。不停的告诉自己,这是情绪,不是我。不要让情绪代替我说话。开始会需要好几分钟时间才能调整过来。坚持这样做,大约半年时间,这个时间就会缩短很多。但只能存在于你意识到的情况下。
有些时候情绪很弱或者特别强烈情绪波动的时候还是会无效的。这个时候如果配偶或者第三人(比如特别能够沟通的亲戚朋友)能够以另外一个角色或者角度辅助就还能降低特别强烈情绪波动发生的概率。
另外,多读一些关于情绪和人生理思维运作规律的书。了解越多。对于控制情绪会很有帮助。也是主要的降低弱负面情绪波动的
另外。适当的饮食,作息和运动都对于情绪控制和调整有好处。
强烈的情绪波动就像题主描述的类型。弱的则常见是话语中的不满。常常以反问方式出现。例如:你怎么又忘记了?你问我我问谁?怎么又没有做好。
如果能够调整为:帮助有效的做好预备工作;帮他问一下,并告知询问和解答渠道;找出未完成的原因,建立应对方法。那这种情绪调整就是有效的。
其实前一阵子家里女儿就发生了一次这样的事情,在公园里面玩的时候差一点被游览车撞到。边上正好有栋建筑挡住了小朋友的视线,而小朋友当时就是玩得很开心想一路跑到对面的游乐场去玩。类似下图的状况:
这可以说是女儿第一次遇到这样危险的。好在路上人很多,游览车也不是很快,一下就停住了。当时小朋友其实也已经跑过去了。但她一害怕又跑了回来。索性没有发生任何事故。这种状况和题主说得很吻合。
当时老婆是直接大吼一声把女儿叫回来了。说实话,她也吓得不轻。我在她吼一声发泄出情绪的时候也顺带把我的情绪带走了。于是我就让老婆先去一边冷静一下,我来处理。
这个时候,我其实已经把脑海里面原先有的遇到这种情况的预案已经调出来了。其实作为像女儿7岁这么大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她很明确的已经感知到她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而且从妈妈的反应里面得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而我要做的就是明确的告诉她是一件怎样的事情让妈妈会这样激动,并且告诉她如何避免这种事情。
但首先我要做的是要去安抚女儿,女儿这个时候是强颜欢笑,装出没事人的样子来保护自己。其实她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好,其实,小脚是有些发软的,我就把她领到一边(更换空间帮助更换情绪),然后就直接说:“你也被吓到了吧?没事不?”
女儿立刻尽快的用力点点头。
然后我说:“那你知道下次怎么避免这个事情发生么?”
女儿说:“不能跑。”(从这里可以知道小朋友对这方面还么有主动意识到危险的能力。)
我说:“还有即使在公园过路口需要看两边。公园里面还是一样有车子的。警惕心不能放下哦。特别是这样贴着房子和有比你高的灌木挡着两边路的时候。”
女儿又是尽快的点了点头。
我说:“OK,我们这次从一次非常危险的事故中幸存下来了,一定要学会不要让她再靠近你哦。爸爸爱你。”
我当时的及时反应差不多就是这样。当然,之后我也是和妻子悄悄说:“我实在是气死又吓死了。啊~~~~。”
本质上来说,就是把孩子的情绪拨开,不要让她因为紧张而拒绝。然后用她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将事情分析和告知她正确的做法。最后还是要让孩子准确的感知道你对她的关爱。而不是疼痛和惧怕
PS:作为家长做这样的工作很难像专业人员那样。要是有什么有问题的地方,也请指正。感谢。
【张岚拓的回答(22票)】:
你们这些什么向弱者挥刀的都先来说说利益相关:都有孩子吗?
我是个三岁孩子的爹。
我家孩子最近看完爱冒险的多拉,会爬上阳台,攥住晾衣架上的裤腿一跃而下,跳到大沙发上。
请问,我是该跟一个三岁的小孩子讲不该这么做的道理呢?还是当机立断打一顿让她长点教训?
呵呵,我当初是拉住她苦口婆心的讲了半个小时。
现在我就只能看着她脑袋上的疤,琢磨着以后给她留长刘海了。
【garSu的回答(15票)】:
其实这不是一个只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问题,情侣之间也很常见,一旦有强烈而紧密的联系,就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
很久之前我对我女朋友就是这样,因为她总是丢三落四冒冒失失,提醒了很多次也总是不改,每次一说她她就很委屈,最后搞得两个人都不开心。
后来从她同事口中得知了一个中年男子的妻子被骗了很多钱,他不但没骂她,还说,媳妇取回来不是用来骂的。从此,我也渐渐改变自己的态度,尽量在犯错后轻描淡写地说理,主要手段还是安慰。而她也渐渐变得不那么冒失,即使她煮东西忘了关火弄了一屋子烟我还是没骂她,把她感动得哭了。
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激励性手段更加能够提醒别人。养过狗的人都知道狗狗也需要激励性手段来教育,这也可能是我们最原始的形态。
而父母的这种作为虽然是错的,但是没人告诉他们是错的,也没人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也没理由去反思。能否冷静正确地面对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我想这是区分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标准吧。
【赵芳纬的回答(9票)】:
责怪对方太不小心 以至于差点让我失去了你,
爱之深 恨之切。
【钟生的回答(14票)】:
千万克制住,要不以后孩子遇到了很严重的问题的时候,不敢说出来。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家长哭了可就后悔了。
【钟生的回答(26票)】:
恐惧会导致攻击,而弱者只能挥刀向更弱者。
【Allen的回答(10票)】:
补充一下,该答案仅适用于那些在我们看来有调皮、有个性、不是特别乖巧、心智不太成熟的孩子,如果是很乖巧,十分听话的孩子请参照
————————————————————————
看了这么多答案,有说因为父母控制欲过剩的,有说父母将错误归咎于孩子的,有说孩子丢了父母过于担心的,还有说女朋友丢东西烧菜冒烟也挨揍自己很愧疚的,反正只要打人就是肯定不对的,是打人者的问题,任何问题都是可以用语言来说服的。
恕我不能同意。
请看问题举例:小孩子在马路上玩,差点被路过的车撞到
这不是走丢了能找回来、烧了房子可以买新的的问题,这关乎到小孩子的生命。
在能造成重大后果的问题上,父母发现苗头就必须要立刻制止,但是大多数小孩子心智未开,不像大人有完全缜密的思维,他们的想法就是“这个好玩,这个不好玩”而“没有这个能做,这个不能做”的概念。光用言语是不能一次完全说服的。
小孩子犯了小错,绝对不能打,用言语去解释,去说服。
小孩子犯了大错,必须打,狠狠的打。让他知道不能做这个事,让他心怀畏惧。并且打完后一定要对其解释。因为不解释他并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对,甚至可能激发他的逆反心理。
小错和大错的界限是什么?
无论造成多大的后果,只要能够弥补的就是小错(如撕钱、拆玩具、撕衣服、摔碗、尿床等等)
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并且无法弥补的就是大错(在马路上玩,极易发生车祸;用火烧各种东西,极易造成火灾;在陌生的场所走丢,可能就会被拐走)
再举个例子吧:
我老家,04或者05年的春节时,一个母亲带孩子去买鞭炮,孩子手里有一盒摔炮,之前的路上边走边摔,快到卖鞭炮的摊位群了,母亲让孩子先不要摔了,孩子嘴上答应了,趁母亲不注意又摔了一个,结果引燃了旁边放置的一个烟花,三十多米长的摊位群,从一侧烧到了另一侧,据说损失达百万,还有几人轻度烫伤。(重点不是损失百万,是造成他人受伤)
能跑到大马路上玩的孩子绝对心智未健全,必须要把危险的行为坚决扼杀在摇篮中。先制止,再让其懂得不该做的原理;这不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刘三的回答(6票)】:
嘿嘿,这就像狗的条件反射一样,发生了危险,你耐心讲道理,它根本听不懂,你心平气和的安慰,它就不会把这次危险当做一个事儿,只有当你打他时,它才知道,遇到类似的危险要避开,不然会挨打,很疼。
题主问怎么办,小孩子心智经历不健全,讲道理没多大用处,只能让他为他的行为(遇到危险不避开)承受了惩罚(挨骂挨打),他下次才不会这么做,关键是,适度就好,不要让他为此担受的过重的心理阴影。
【张洪涛的回答(7票)】:
在我学习过工伤保险知识之前,我也觉得那些操作失误导致自己伤亡的员工是活该。
人在风险发生之后,就会产生恐惧,恐惧的结果就是想要避免,想要避免就会去归因,因为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够避免。然而很多风险是无法归因的(至少不应该归因到受害者身上),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然面对风险的客观存在,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力无法控制。题目所描述的现象,就是一种强行归因,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发生风险的原因、责任和罪过,推给了最不该推给的人——风险的受害者。
天啊,为什么这个点让我看到这个问题,看来又要睡不着了……题目所述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错就错在视角太狭窄了,这种错误的想法会带来很大的伤害,不要再洗地了。
这种想法之所以错误,那就是因为他建立在一个完全错误的基础之上——风险是当事人可以左右的←只要认清这个误区,就绝不会再犯类似错误了。
风险之所以叫风险,就在于他的随机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事人的影响程度是最低的。但是,由于人类感性的视角极其狭窄,人们会误以为当事人的行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稻草把骆驼压倒了,你只去责怪最后一根稻草,这是不对的。
而且即使所有能降低概率的事情都做到,最后依旧会存在一个概率,这就是命运。这听起来很可怕,有一个固有的概率使我的遭遇意外。但事实如此,人有旦夕祸福,只有认清事实坦然面对,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才不会去把罪过推给受害者。
我妈就是这样对我的,我每次受伤、生病,我本来是受害者,她却来责怪我。结果是什么呢?我确实误以为自己能够左右意外的发生,所以尽己所能的避免风险。但这是根本做不到的,这是在和自然规律抗争,是完全做不到的。最后我发现,我要想不被噎到,只能不吃饭——因噎废食是很多当事人所影响风险概率的唯一方法。
最后我发现实在无法挑战自然规律,我就只能选择不告诉她……
无论如何,请记住一个人的病,不是他的罪过。人不能把对随机风险的恐惧,发泄到这个风险的受害者身上。
不好意思,思绪有点乱,这是我写得第四篇关于工伤保险背后原理的答案了,我得缕缕,等我缕清楚再来补充。
【常敬松的回答(4票)】:
想起我上高中时候,我弟弟9岁的时候。北方夏天中午很热,村里的人都在午睡,我弟弟贪玩一个人跑去河里游泳,因为可以游泳的地方有好几个,我和家人找了大概两三个小时,终于找到他。期间这三个多小时,顶着大太阳,心里犹如猫抓,想各种可能发生的糟糕情况,越找越绝望,后来终于找到他的时候狠狠骂了他一顿,不是因为要发泄害怕,只是想让他记住这次教训,知道做这件事是不对的,下次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GC555的回答(4票)】:
小时候只被揍过两次。
一次是三五岁的时候跑去家门口车流量巨大经常出交通事故的马路边玩,回家被狠揍一顿。后来再没去玩过,哪怕长大后再走那条马路都很小心。
一次是走亲戚时赌气偷跑回家,爸妈以为我丢了找疯了最后发现我在家门口蹲着呢。。。然后狠揍一顿,爹娘齐上阵。后来出门都会报备,哪怕长大以后离家千里,仍会记得常常告诉他们我在哪里,做了什么,好不好。
这两顿揍我一直记得,当时确实很疼很伤心很害怕。但正因为一向对我平等开明从不体罚的爸妈突如其来的很揍,我很早就开始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怎样让他们放心。
我反对体罚反对暴力,以后如果教孩子大概也是鼓励为主表扬为辅。但如果将来有一天孩子因为他自己的疏忽或任性涉险,我一定不会“耐心地教导”。严厉的惩罚可以快速教会小孩危险有多可怕,可怕到无论他还是我都禁不起任何“万一”。
【李国的回答(4票)】:
我看答案,那些没有做过家长的,或者家里没有熊孩子的,在哪里轻松的说风凉话,还扯什么弱者向弱者挥刀,不能忍。作为曾经的熊孩子,现在也养育着一个熊孩子的我来说,体罚,真的也许是个好方法。
我小时候也是调皮的,并且毫无危险意识,我记得有一次我姐带我上街,我脱离控制在街上乱跑,卡车从我身边呼啸而过,我还感觉好好玩,毫无危险意识,我姐骂我我都无所谓的心理。还有一次更严重,完全找死的节奏。放学回家,和小伙伴打赌,赌对面的拖拉机不会装我,我竟然站在大马路上堵人家,螳臂挡车啊,幸亏司机没有喝酒睡着走神,感谢不杀之恩。当时被司机大骂一顿,我俩迅速跑路。
现在回想起来,熊孩子能长大成人也不容易啊,我爹妈可就我一个儿子,之所以这两个情节我还记得,因为后怕,等我长大点了,每每想起我都要感谢上帝啊。
现在我也为人父母,我也有个熊孩子四岁,我知道熊孩子的心理,天不怕地不怕,(养女孩的感受不到),家里碰到有危险的,比如暖瓶,插座,剪刀茶壶等等,每当我看到他玩这些时,讲道理是没用的,挡不住熊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可以,我回让他体验低风险的伤害,比如,玩暖瓶,我回让他摸暖瓶盖子,告诉他这个是危险的,会疼,河边玩水?我带他去游泳馆,让他体验水淹的滋味(当然不是故意淹他,带个救生圈让自己玩,学过游泳的人肯定记得洗第一次下水的恐惧,不过几次之后貌似喜欢上了,算了,这个以后教吧),但是有的东西不能尝试,比如电,比如交通事故。不能尝试的东西只好我来让他体验危险。这个时候,我回大声呵斥,然后加以体罚(单纯呵斥是没用的,熊孩子肯本就不理)。我记得有一次停车回家,由于东西多,都没手拉他,他也不喜欢拉手,一个人搜的就跑了,我在后面大声阻止,并且追过去,他还当我在玩游戏,当时我就冲过去拉住就是一记屁股,他哭着喊妈妈,我对他再说明道理,之后,如果他跑远,我只要大声呵斥,都可以把他招回来。而爷爷奶奶不行,单独带他追的累个半死,他根本就不怕,不听。我不后悔我的体罚,起码也许就救了他的命。
当然我也不是唯体罚论,现在长大点了,我也好久没打了,因为一来之前打的效果有了,目的达到了,老毛有句话说,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今天揍一次,今后都不用揍了。现在顶多关禁闭,毕竟是亲生的,体罚也心疼。
【杳杳的回答(3票)】:
这样也有好处。这样长大的小孩子不会总是怀念过去。摔碗后会想:呀还好我长大了。丢东西后会想:呀还好我长大了。比别人就平白的多了一丢丢幸福感呢。
【弦妹的回答(3票)】:
小时候傻乎乎的,有人说让我去他家玩,就算我不认识也默默的跟着去了,完全没有危机意识。
有一次放学后我跟着同学跑他家玩,很开心的在他家吃饭,一起跳皮筋,还准备在那儿睡觉,完全没想到跟父母说之类的。我爸妈在外面找了一晚上,天都黑了才找到在街边和小伙伴玩耍的我,当时就黑着脸把我拎回家跪搓衣板。后来我就再也不随随便便不跟家里说一声就跟别人走了。
懂事以后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当时让我跪搓衣板是正确的,父母不是因为发泄之类的,而是因为爱我才让我跪搓衣板的。
【唐航的回答(2票)】:
亲戚孩子5岁。 我感觉到小孩子不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我叫他把这东西给扔掉。他就说不可以我爸爸会骂我的。。或者我叫他拿笔在衣服上画画。。他也是说不可以我爸爸会骂我的。。当然我都是逗她玩。。。
我感觉小孩子不会想到衣服脏了或者这东西丢了造来的损失。他们不会想这么多。
他们只知道这做会挨骂。要是我不写作业不学习老师会骂我的。而不会想到要是我不学习以后就怎么怎么。
【胡洋硕的回答(2票)】:
首先答为什么 这完全是一代一代不知改变形成的恶习,题主说的家长在小时候一定被他们的家长这么对待,之后在潜意识就形成了一种反射,如果这种状态不在某一辈改变就一定会一直持续下去。
至于怎样克制,那就只有靠自己了,每次要打孩子的时候先平稳一下自己的心情,之后只要不是主观意识,应该就可以克制住了,时间一长可能这种习惯也就消失了。
【小桃红的回答(1票)】:
每个家长在孩子脱险后都会用责怪掩饰自己的害怕
【猫主义的回答(1票)】:
去年我的猫被电梯门夹了一下,半年后演变成了胸积水,差点死掉。
之后胆子小了许多,在楼道里晃悠,一听见电梯声就跑回屋里来。
然后胆子又越来越大,会俯低身子拉好架式,看见电梯里出来的是陌生人再跑,看见自己家人回来就不跑。
那天女朋友回家到楼下给我打电话,我把门开开了,它又出去,我就等着看它又俯低身子的样子——
没想到不但没有变得紧张一点,女朋友出来之后,它还溜溜达达地向电梯走去!电梯门马上就要关了!
在我们的一片惊呼之中它又回来了,那张臭猫脸上一脸若无其事,恨得我们牙痒痒,女朋友还威胁要再这么干就“打死它”。
为什么骂它?为什么要“打死它”?很简单,它把我的猫置身在危险的境地,使我又冒了一次失去它的风险。
馆藏&6228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技巧女不会受伤第二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