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有收藏古籍的收藏吗

呼和浩特第一家古旧书店 经营31年卖出古旧书40余万册--内蒙古要闻--内蒙古--地方--首页
呼和浩特第一家古旧书店 经营31年卖出古旧书40余万册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人民网呼和浩特4月20日电 (陈立庚)谷雨时节,青城马路上的杨树、柳树都吐出嫩芽,沿街的桃花争相开放。早晨不到9点,年近古稀的段存瑞早早便来到文苑书店,整理旧书、开门迎客。而就在4个小时前,他还在自家书房里修整老旧线装书。“一修补起线装书连睡觉也忘了。”一旁的妻子埋怨道。
段存瑞是呼和浩特人,1986年创办了文苑书店,2003年被内蒙古新闻出版局评选为内蒙古十大藏书家之一。作为呼和浩特第一家古旧书店,文苑书店店内藏书约为10多万册,其中不包括段存瑞的个人藏书。创办31年来,段存瑞销售出去多少旧书?“按一个月最少卖1000本计算,30多年最少也得卖出40多万册古旧书。”段存瑞笑着说。
文苑书店藏身于呼和浩特大学路文化商城的二层小楼,一楼面积大约30多平米。不大的空间内,四堵墙放满书架,书架顶端的线装书、书架上的平装书摆放得错落有致。除去四堵“书墙”,书店正中用一米多高的书架围成一个“口”字,方便顾客选购。由于书架过多,过道不足半米,走到窄处只够一人通行。“北方天气干燥便于藏书,主要防虫鼠啃咬,所以旧书不能堆一起,需要放在书架上,且勤整理。”段存瑞说。
“除了书店里头的书,家里专门有个80多平米的库房摆放旧书。由于顾客兴趣不同,书店的藏书也品类很多,例如古典文学、中医古籍、世界名著、历史人文……”段存瑞打趣说,读书是衣食住行之外的“第五类生活必需品”,能乐在其中是一种享受。
自嘲“藏书成癖”的段存瑞藏书有两大特点:其一是酷爱中医古籍,其二是偏好古典小说。“一个和我同龄的老中医家中医书也不见得有我多,”段存瑞笑道,中医古籍分为医经、方书、医案、医话和本草几大类。在他看来,“传承发展传统医学离不开中医古籍,所以先要有人做点抢救和保护工作”。而古典文学的古旧书籍藏书不下千册,其中,四大名著收藏版本最为丰富,《三国演义》有10余种,《西游记》有6种,《水浒传》有5种,《红楼梦》有5种。
品类繁多的藏书虽然数目惊人,可在书海中随便挑出一本线装书,段存瑞就可能给你讲一段“淘书”趣事。上个世纪60、70年代,还在运输公司工作的段存瑞便已经用闲暇时间坐上前往南京、上海、天津、北京、成都的火车去淘换古籍。“当时一本厚厚的《康熙字典》才5毛钱,”段存瑞说,一次在上海,一位老先生提了一捆用报纸包着的书,打开报纸却是厚厚的一大摞大开本的线装书,称斤过后收废品的只给1元钱。老先生马上把书打包提走,没走多远,段存瑞就追住老先生搭讪。问出价5元卖不卖,没想到生意一口成交。回到住地他一看,“废纸”竟然是一套写刻本的《清诗别裁集》,“字体秀美,刻印也精致”。
已经运营31年的文苑书店,如今吸引每天来往顾客不下百人,成交量却差强人意。“一天卖书最多时也就上百本,最少时也就30本左右,”段存瑞说,从理论数据来看,卖旧书是很赚钱的,比如5块钱收进来的书,能卖到二三十块,最贵的书可卖上万元。但是很多时候,收几十本书才能卖出一本,店里的书也就越来越多。“人家做30多年的买卖挣下的是钱,我们开旧书店30多年挣下的全是书。”段存瑞的妻子笑着说。
“人这一生应该有所爱好,爱书就是我的爱好。”段存瑞说,20世纪90年代初期自己曾给北大图书馆提供林则徐藏的道光年套印本《苏东坡诗集》,乾隆版的《巾箱纂》和20多册手抄孤本《东周列国志故事探源》。除此之外还给内蒙古图书馆提供多册内蒙古地方志,向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也提供不少古籍。
在段存瑞看来,“淘换”、保存古籍不仅仅是为把“负债经营”的书店做下去。更重要的是在给广大读者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精神食粮的同时,抢救和保护一批先人智慧的结晶。谷雨时节的青城,沿街的桃花年年绽放。不过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只把手机单纯当做电话来用的段存瑞仍端坐在自家文苑书店的书墙下,对于年近70的他而言,藏书这事儿还远没到“收手”的时候。呼和浩特新城区图书馆珍贵古籍急需修补
21:24:46来源: 正北方网-北方新报作者:责任编辑:萨其
近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整理馆藏时,整理出189册古籍文献,其中《东华录》《池北偶谈》为清代珍贵文献。馆长崔筱意称,现有古籍急需专业修补和保护,但是馆内没有条件。
4月,全国公共图书馆接受第5次验收,北京专家对新城区图书馆的馆藏古籍产生了兴趣,但不敢确认。随后,崔筱意请来了内蒙古古籍专家何源景和市图书馆的赵一鑫进行专业鉴定,这些无名古籍才得以被重新发现。据崔筱意介绍,新城区图书馆曾多次搬迁,从最早火车站旁边小平房,到百灵商场六楼,到现在的星火巷20号,中间历经楼上漏水、暖气管爆水等事情,&这些古籍能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
据何源景鉴定,新城区图书馆共整理出包括刻本、石印本、拓印本在内的189册线状古籍文献,内容多为史籍,其中《池北偶谈》《东华录》均为清代较为珍贵的文献,极有可能是自治区唯一善本,属文物。而另一套《百子全书》虽为当时的幼儿启蒙书,但其拓印技术十分特殊,自治区内可保留的实物并不多。
目前,这些古籍被放置在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查阅室的柜子中,为了遮光,这个十几平方米大的房屋内窗帘紧闭,其中最珍贵的《东华录》纸张已严重泛黄脆化。崔筱意无奈地说:&由于图书馆客观条件不足,我们对古籍的保护工作仅停留在最原始的技术层面,远远达不到防护要求。&据悉,古籍需按照国家古籍保护要求做好防酸、防盗、防火、防虫、防水、防霉、恒温恒湿等基础性管理工作。
&我们既没专项经费,工作人员也没参加过古籍修复技术的培训,无力对馆藏残旧破损古籍进行修补。&崔筱意对此无奈。馆内工作人员曾对《百子全书》破损处用透明胶带进行修补,被何源景大呼可惜,但专业修补需要大量经费,图书馆并无此实力。
&将馆藏古籍转交于内蒙古图书馆等大型单位进行保管是下下策。&崔筱意说,专家建议新城区图书馆应尽到公共图书馆的义务,对现有古籍自行保存,只有在馆舍不存在时才可将古籍交予有关部门。&我们现在只能号召社会关注,申请相关经费,加强对馆藏古籍的保护,同时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古籍文献数据目录。&崔筱意说。
欢迎加入"99街"微信报料,微信公众号:nmg_99jee
新闻热线:
今日内蒙古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如因转载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请于作品发布日期后30日内进行。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
电话:、 | E-mail:古籍收藏大家李盛铎:闻有旧书出售必亲往_古籍善本_新浪收藏_新浪网
古籍收藏大家李盛铎:闻有旧书出售必亲往
唐 心经 中国书画专场 李盛铎鉴藏印:德化李氏凡将阁珍藏 (雅昌供图)
宋周邦彦撰 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十卷 木斋、李盛铎印、振铎藏书 雅昌供图(上)
珠神真经 李盛铎木犀轩精刻本 雅昌供图(下)
简介 李盛铎 (),字椒微,号木斋,别号师子庵旧主人、师庵居士等,晚号麂嘉居士,近代江西德化县(今九江)人,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
  “木犀轩”藏书是清末民初北方三大著名藏书楼之一,在中国藏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清末民初的政客兼藏书家李盛铎以其特有的经历,在中国藏书史上写下了独特的一笔。
  李盛铎不仅是大藏书家,毕生手不释卷。而且是校勘学,版本学大家。袁克文、付增湘等都对他执弟子礼。年青时协同父亲编著过《木犀轩丛书》及《续刻》等。收藏 与研究相长,李氏对他的藏书编有多种书目:《木犀轩收藏旧本书目》手稿一册,收录善本书600余种。现在“木犀轩”的全部藏书归北京大学图书馆所有。
  整理: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实习生 卢远芳
  祖辈数代以“木犀轩”藏书 至李盛铎时期达到顶峰
  “木 犀轩”是李盛铎家族藏书的总堂号。始建于道光初年,由李盛铎的曾祖李恕建造,位于今江西九江潭家坡庐山的莲花峰下。“木犀轩” 藏书历经李家几代人的辛苦收藏,到李盛铎这代使其藏书达到辉煌的顶峰。藏书达9000多部,58000余册。随着藏书的增多和仕途的升迁,李氏又分别建造 藏书楼分类安置藏书。名曰建初堂、甘露簃、俪青阁、古欣阁、庐山李氏山房,两晋六朝隋唐五代妙墨之轩、蜚英馆、延昌书库、凡将阁,麐嘉馆等等。其晚年的天 津寓所,仍以“木犀轩”为名。
  李盛铎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藏书大家,精于目录校雠之学。故其“木犀轩”藏书质量水准都远远高于当时的其他藏书家。是晚清、民国时期北方三大藏书楼中最具代表性的藏书楼。
  “木犀轩”承继了李盛铎曾祖、祖父、父及其四代的优秀收藏。其曾祖李恕,著有《邺架堂家训》、《偏方撮录》等书。喜好藏书。建造“木犀轩”用来做藏书楼,藏书达十万卷之多,后来毁于兵燹之灾。
  其祖父李文湜曾任奎文阁典著,执掌宫廷典藏之事。常年督漕运船跑外。家产富足,经常救济穷人,有善士之名。著有《庐山名僧传》、《慎余堂说隽》等书。
  其 父李明墀,著有《抚湘奏稿》、《抚闽奏稿》、《晋斋尺犊》等书。李明墀不仅喜好写书,还喜好藏书和刻书。开刻书坊,刊刻书籍。刻有《范字集略》,《木犀轩 丛书》26种,《木犀轩丛书续刻》6种等。藏书数达十万卷之多,恢复了“木犀轩”藏书旧貌。1886年李明墀去世,其家族的重任就落到了家族唯一的男丁李 盛铎的身上。
  李盛铎出生在江西省德化县(今九江)潭家坡一个富裕的仕宦之家。李氏的伯父李明壎由举人转年连捷成进士,一直是他的榜样。李盛 铎从小就饱读诗书,幼年时喜欢小说、武术和算卦,阅读大量武功和遁学书籍。在青年随父在湖南、福建巡抚任上时就开始购买海内外古籍。曾于光绪十三年初 (1887) 出巨资引进十几部国外的印刷机,在上海英租界开办印刷厂,取名“蜚英馆”。刊印有《资治通鉴》,《三希堂法帖》,《段注说文解字》等等。于光绪十五年 (1889年)放弃“蜚英馆”生意,进京赶考,考取光绪己丑科一甲二名进士,使李家再次光耀门楣。从此打开了他的仕途大门。
  藏书中有罕见的佛教经典古刻本 晚年以“居士”自称
  李盛铎一生从政,“木犀轩”藏书与其家族四代的藏书积累息息相关。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他祖父的收藏;一部分是其父早年购得的袁芳瑛卧雪庐藏书;但最主要部分是他用半个多世纪的毕生收藏。总计达一万多种。内容包涵经史子集四部,数量多、质量高、内容广。
  他从年轻时就喜好读书、藏书。经常多方访书、求购。不间断地购书。常常亲往书肆厂甸购书。由于清末民初社会动荡,许多著名的私家藏书散入厂市。他闻有旧书出 售必亲往。不惜重金。因遇好书价贵时,曾借抄或让子侄辈抄写珍惜版本,有过让子女和亲属三天之内抄完一书的经历。他还影抄部原版书籍,以存其原貌。知其爱 藏书,京津一带的书商常登门荐书。逐渐使其藏书丰富起来。
  木犀轩藏书中有宋本180余种,元本50余种。明刊本1400余种。收有袁氏卧雪 楼、商邱宋氏、曲阜孔氏、聊城杨氏、意园盛氏、宁波范氏、四明卢氏、巴陵方氏等多方名家藏书。颇多宋元旧椠。在版本史和印刷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宋本有: 开辟注疏合刻最早版的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周礼注疏》;南宋伪孔传最早大字本《尚书》;南宋建阳刻本《史记集解》、南宋建阳刘之问刻本《汉书》、南宋 建安黄善夫刊本《后汉书》、宋嘉定汀州刻本《数术记遗》、《五曹算经》、《外台秘要方 》、《伤寒论注解》、《世医得效方》、还有宋本《礼记正义》、《唐六典》、《说苑》、《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孟东野诗集》、《孟浩然集》、《山谷 大全集》、《论语》等。
  元本有延祐七年圆沙书院刻本《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永类钤方》,《孙真人急备千金方》等。
  明刊本《王氏脉经》《新刊铜人针灸经》;崇祯历书原本《浑天仪说》。均为难得的珍本秘籍,涵盖丰富,可补《四部存目》之外,其中收藏的明代野史,颇多清代禁书。
  在 他藏书中还有罕见的佛教经典古刻本,北宋东禅寺大藏;毗卢大藏;思溪圆觉藏;债砂藏以及明代的南藏、北藏、径山藏等。如:北宋本《大方广佛化严经》、《大 般涅盘经后分》宋刊本《佛说优填王经》、《辩意长者子所问经》、《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元刊本《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 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对宗教史学的研究可资借鉴。李盛铎在母亲去世后曾在武昌归元寺守孝,研读《大藏经》等佛学经典,所以晚年亦以居士自称。
  滞留日韩多部古籍 以他之手原貌西归
  李 盛铎早在青年时随父在湖南巡抚任上时就与日本人岸田吟香相识,开始购买海外古籍。后来在出使日本时,又得到日本目录学家岛田翰的帮助,购得多种日本古刻 本,古活字本,旧抄本及朝鲜古刻本,总计有1110部,5840册。约占李氏藏书的九分之一。以医家类和释家类居多。内容包括流传到日本的宋元本;日本和 高丽当地的版本等,且均为国内比较罕见的本子,十分珍贵。如日本江户时代影宋抄本《太平圣惠方》100卷,宋本《医说》、传抄日本卷子(宋)本的《杨氏家 藏方》、《魏氏家藏方》、《养生》、《食禁》、《小儿方例》等。可见其质量之高。
  日本元和七年(明天启元年)铜活字本《新雕皇宋事实类苑》 为日本后水尾天皇敕板官书,亦为国内久佚之书。日本庆长四年(明万历二十七年1601年)活字本《标题句解孔子家语》,是日本德川家康氏据元泰定元年苍岩 书院刊板排印的,后附元人所辑《新刊素土事纪 》、《圣朝通制孔子庙祀》,俱为罕见。朝鲜中宗朝用乙亥字排印的《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明成化年朝鲜铜活字本《格斋赓韵唐贤诗》,此书是丰臣秀 吉入侵朝鲜后劫掠的,有日本“养安院”藏书印为证;这些亦为国内罕见之书,由此可见其藏书之原貌。
  他在日本还曾出资刊印罕有本:日本弘化四年复刻宋越州本《尚书正义》百部。填补国内失传的善本。这些日本、朝鲜古本,可用于研究中国与日本、朝鲜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其为丰富个人的收藏而客观上为古籍西归做出的贡献。使滞留于日本、朝鲜的我国古籍得以原貌回到本土,嘉惠学人,又补国内原文之不足,又可校勘久存之误,为古文献的校勘做了贡献。
  (参考文献:《“木犀轩”一一李盛铎藏书始末》,《浅谈李盛铎在收藏古籍中的功过是非》,刊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不得不读的十大古籍,推荐收藏!
我的图书馆
不得不读的十大古籍,推荐收藏!
上至炎黄,下至明清,中国古代优秀的经典古籍着实数不胜数,在浩瀚古籍烟海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四书五经,四大名著,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古书,下面这份书单囊括了诗词散文、诸子百家、明清小说,历史人文,值得借鉴。《诗经》《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它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诗经》中许多凄美的故事仍然为后人所传唱,并成为了人们文学创作的源泉,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有深远的影响,对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也有着重要作用。《周易》《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周易》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可以媲美西方国家《圣经》。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今仍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语句。《史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其史实丰富,文采斐然,享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史记》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等无不包含,比如它很早就提出的经济学观点领先了西方国家百余年,其具有前瞻性的智慧名句在今天仍有指导性作用。同时,它也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所以,有的学者把《史记》视为“全史”是很有道理的。&《孙子兵法》孙子是我国古代兵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觉察无际的军事哲理思想、博大精深的古典军事理论体系、辞如珠玉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雄杰对其研究的丰硕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为“兵圣” 。他的著作《孙子兵法》的历史意义早已跨越时空,超出国界,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荣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雅誉。《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极好的材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鲁迅先生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金瓶梅》《金瓶梅》是我国明代长篇世情小说,成书约在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长期以来《金瓶梅》因其大肆渲染的艳俗描写而饱受争议,甚至被一度列为“禁书”,但事实上《金瓶梅》是一部充溢着相当强烈的现实气息的作品,上至宫廷中的宦官,下至市井间的地痞流氓,这本书还原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明朝市井生活。鲁迅称赞《金瓶梅》:“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书中描述了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至今为人所传颂。《聊斋志异》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郭沫若曾评价它:“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部纵横交美的古代散文选集,成书于清代,编者按历史的流程将一位位最优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编录,读之如同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的长廊,沿波讨源,因枝求叶。《古文观止》几乎收存了我国古代文章的各种样式和各类内容,《古文观止》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代散文大观,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散文发展历程,是一部不得不读的文学著作。责任编辑:桑榆
馆藏&25044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籍收藏知识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