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的丑角丑角是配角吗

京剧的角色
京剧的角色是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演历史故事为主。它的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人物造型-脸谱,是显示人物性格、辨认善恶忠奸的象征与其辉煌艳丽的头饰相关信息,都成为京剧独特的风格。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有四百多个。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京剧的特点
(1)舞台和时空方式
京剧舞台...
京剧的角色
京剧的角色是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演历史故事为主。它的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人物造型-脸谱,是显示人物性格、辨认善恶忠奸的象征与其辉煌艳丽的头饰相关信息,都成为京剧独特的风格。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有四百多个。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京剧的特点
(1)舞台和时空方式
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有时在演出过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称为“二道幕”,用它把摆设桌椅、演员换装等准备工作挡在幕后,幕前可同时有演员表演,使京剧的演出更加紧凑。
京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是非常自由的,它不受实际生活的时空限制。大幕拉开后,在演员没上场之前,舞台并不表示任何时间、地点。京剧舞的时空是靠演员的活动来确定的。比如,京剧中某个角色上场后,通过念白、歌唱,可以表明舞台是他的书房。但是他下场后这个书房就不存在了,紧接着另一个角色上场,通过他的身段表演,可以表明舞台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当一个人在自己家里闲坐无事,想到朋友家走走,便在舞台上走一个圆圈(叫做“圆场”),他的家也就转换成他朋友的家了。 又如,当剧中人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感到震惊,这本是个瞬间的心理反应,但是为了刻画人物,可以用很长的时间来歌唱。相反,像写信、看信、饮酒过程,本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是为了简炼,只表演一下姿态,同时吹奏一支唢呐曲牌,就完成了。
因此,观众在欣赏京剧时,需要随着演员的念白、歌唱和表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理解戏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2)角色类型
京剧的角色类型俗称“行当”,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划分的。京剧的行当划分,是从昆曲和徽汉等古老剧种衍变而来。起初分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流行等十门角色。后来由于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剧目的丰富,严格的行当界线被打破了,综合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中又包容了几个不同的角色类型。
如生行中有: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有些唱打兼有的武将,如花云、岳飞、黄忠等,则属于“靠把老生”,亦归老生行)、武生(勇猛战将或绿林英雄)、小生(主扮演英武气盛、风流倜傥的人物,如周瑜、吕布,以及英俊的青少年人物)、红生(如关羽、赵匡胤一类人物),剧中的儿童一类角色,则称娃娃生。
旦行中有:正旦(或称青衣)(端庄娴静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武旦(巾帼女将,绿林侠女及神话中的妖女灵仙等)、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性格爽朗风趣的妇女或刁顽的恶婆等)。
净(又称“花脸”)行中有:正净(庄严凝重的忠臣良将)、副净(绿林草莽英雄或权臣奸相等)、武净(?G悍战将或神话中的灵仙妖怪等)。
丑(又称“小花脸”、“三花脸”)行中有: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一类角色)、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等不同的行当,在唱、念、做、打、服装、化妆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在同一行当中,又分出若干流派。各派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对艺术的理解,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
(3)唱腔伴奏
京剧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简称“皮黄”。西皮、二黄是两种腔调的总称,它们都分为若干“板式”。这些板式都是以一种曲调为基础发展变化出来的。西皮、二黄都有“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等板式,西皮还有“二六”、“流水”、“快板”。
西皮类、二黄类的同类各种板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节拍的强弱、整散,节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旋律的繁简等。这些板式既可独立成段,也可连接成套。不同的板式表达不同的感情。在唱念做打中,唱居首位。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京剧除西皮、二黄外,还有“四平调”、“南梆子”、“高拨子”等腔调。
京剧音乐也是程式化的,各种腔调、板式可以重复使用(当然不是完全照搬)。例如《女起解》中的苏三唱“西皮慢板”,《汾河湾》中的柳迎春也唱“西皮慢板”。这在歌剧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欣赏京剧需要仔细分辨唱腔的差异。
为了配合表演、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常常演奏一些器乐曲,这就是“曲牌”。这些曲牌有长有短,有用唢呐、笛子吹的,有用胡琴拉的,各有各的用途。比如,元帅升帐吹“水龙吟”,迎送宾客吹“工尺上”,灵堂祭奠奏“哭皇天”等。
锣鼓在京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唱念做打都离不开它。它的特点是音响强烈,节奏鲜明,用来加强节奏,制造气氛。比如战斗场面,如果没有锣鼓伴奏,那是不可想象的。京剧锣鼓有许多锣鼓点子,叫做“锣鼓经”。它有一定的打法,但又有灵活性。“锣鼓经”主要分为开唱锣鼓和身段锣鼓。开唱锣鼓是唱腔前打的锣鼓,作为先导引出唱腔。身段锣鼓是配合表演、武打的锣鼓。
京剧锣鼓还有个特殊作用,就是用来统一各种表现手段。凡是唱念做打的转换,舞台节奏快慢的调节,都是靠锣鼓来完成的。因此锣鼓贯穿全剧始终。
京剧的念白也很有特色。它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音乐性的舞台语言。
京剧的念白主要分为“京白”和“韵白”。京白是北京话经过初步加工而成,它的节奏快慢、声调起伏较为夸张。京剧的花旦、丑角都念京白。韵白使用的不是北京话,而是“中州韵”,听起来和北京话很不一样。它是经过进一步加工的舞台语言,节奏、声调更为夸张,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京剧的老生、青衣、花脸、小生、老旦等都念韵白。念白能够简洁明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欣赏京剧和欣赏歌剧不同,观众和演员可以直接交流。比如,一个演员抬起一手,用水袖挡住另一个演员的视线,面向观众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假定另一个演员听不见这些话,叫做“打背躬”。看京剧不像看歌剧那样拘束,观众对演员的评价,可以随时做出反应。比如,对演员高超的武功、优美的拖腔,对琴师演奏的精彩“花过门”,可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可大声叫好。演员受到观众的鼓励,演得更加卖力,这样,台上台下呼应,剧场充满热烈的气氛。
(4)服装脸谱
传统戏曲剧目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反映各个朝代的生活,表现的人物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三教九流各式人物。不同朝代和不同地位的人,他们的服饰各不相同,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就逼得戏曲艺人在戏装的穿戴上制定出一套规矩。
戏装的样式,是表现角色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以头盔来说,大体可分冠、帽、盔、巾四类。帝王戴王冠,文官戴纱帽,武将戴盔头,穷书生戴方巾。同是冠帽,翅子的样式又分向上、平直、向下三种。向上的叫朝天翅,为帝王和高级臣僚所戴;一般文官的纱帽为平直翅;向下的翅子都为非官员所戴。同样戴一顶纱帽,插上金花的是状元,加上套翅的便是驸马。戏衣分蟒(包括官衣)、靠、披、褶等。一般规律是帝王和文官穿蟒袍,武将穿靠衣,平民百姓多穿褶衣。
戏衣的色彩很有讲究,一是表现等级,帝王穿黄色,一品至四品官穿绯色,五品以下官员穿青、绿色;二是表现风俗,喜庆场面穿华贵的颜色,刑场上犯人穿红色,哀悼之服为白色;三是表现情景,林冲夜奔穿黑色,突出一个“夜”;四是表现精神气质,关羽红脸绿袍,表现出能文能武、亦智亦勇;五是表现舞台整体美,元帅升帐,一群大将分穿红、绿、白、黑色的靠衣。
纹样在戏装中,不仅是美饰,也具有象征意义。皇家和大臣的服装多用龙纹图案,它是封建权威和尊严的象征;武将的开氅多用虎豹图案,象征勇猛;文生的褶子描绘梅、兰、竹、菊,与他们的性格气质有关;而谋士的戏装用极图、八卦来象征智慧和道术。
戏装的不同着法,也体现了不同的情景。一件腰裙,系在衣服外面,走路时两手拈着裙角,表现了奔波凄惨的情境;文生的巾后垂的两条飘带,系到巾子边上,在左侧打个结,也可以表现出行色匆匆;元帅出征前,扎靠、披蟒,就给人戎马倥偬的感觉。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
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廊,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这种原始的脸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脸谱也在吸收各地方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加鲜明,并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脸谱的作用,是通过脸谱的色彩、图案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品质、身份、特长、相貌等。表现这样丰富的内容大体上是采用两种手法:一是颜色的变化组合,二是图案的构成。
从色彩上说,现在的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瓦灰、金、银等色,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一般说来,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水白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油白色则表现自负跋扈的性格;蓝色喻意刚强勇猛;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黄色意示残暴;老红色多表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瓦灰色寓示老年枭雄;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京剧脸谱的构图多种多样,加上五彩缤纷,装饰性很强的各种图案,容易使人眼花潦乱,产生神秘感。其实,归纳起来也不过有十几个类型,由于相互借鉴,相互变化,就派生出许许多多的谱式。这些谱式都是以各种人物的形貌、性格特征为依据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谱式,因人物性格不同,各部位的线条勾画与色彩处理也就各异,使每个人物都富有各自的个性,而绝不雷同。脸谱的构图大体有这样几种:
整脸,基本上以一种颜色为主体把脸涂满,然后再用一种颜色勾画出五官。
三块瓦脸,用线条勾出眉、眼窝和鼻窝,在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明显的主色。
十字门脸,这种画法大都是从鼻梁向上画一条色柱并与左右眼窝相连,在脸部中间形成十字形。
碎花脸,正额有一完整主色,其余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
象形脸,这种脸谱大部分是神话中的精灵神怪,它是用额头案勾出装饰性的鸟、兽、鱼、虫等图案,表明它是由什么动物化为人形的。
歪脸,一般表现心术不正的歹徒或面部受过伤的人,所以五官歪曲变形。
京剧剧目中,还有不少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这些戏中的角色多为神妖,他们脸谱的门类,属于“神仙脸”或“象形脸”。其中最著名的角色莫过于孙悟空。他是一只从石头中迸出的猴子,后得道成精,武艺高强,神通广大。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魔,历经磨难,终取回真经,修成正果,位列仙班。他的脸谱属“象形脸”,图案表现出猴子的面部特征;但他后来又成了神,所以又具有“神仙脸”的特征,即眼窝处涂成金色。额上的珠光表示他乃佛门弟子。
除以上例举的脸谱门类外,还有“太监脸”、“英雄脸”、“小妖脸”等。
关于京剧脸谱,还有一些特例不妨一述。旦角一般不勾脸谱,但也不尽然,钟离春就是一例。此女传说为战国时齐国无盐(今山东东平)人,故又称钟无盐,她能征惯战,颇具男子气,且又生得貌丑,所以在剧中采用了勾画脸谱的处理方法。而无盐毕竟是位女杰,故额上绘有莲花一朵,示其女性身份。
其他答案(共12个回答)
归档。
在实际演出中还有相当细致的艺术个性化处理。
 楼上有的扯远了.问的是京剧的脚色和特点啊,似乎离题千里.
 京剧的脚色或谓行当,即“生旦净末丑”
 1.生--根据年龄的不同,分“娃娃生”、“小生”、“须生”、  “老生”;根据文武的不同,又分出“武生”(不过没有“文生” 的说法,只有“文武老生”表示文武兼备),他们的演唱,“须生”和“老生”一 般用真嗓和本嗓,演的大多是正面人物,只有《艳阳楼》里的反派人物高登是勾脸唱的是老生腔是特例,而其余都是假嗓或真假嗓集合,根据剧情,演的各种人物。脸抹红的叫红生
 2.旦--根据年龄的不同,“青衣”或“花旦”(花衫)和“老旦”。“青衣”是以唱为主,说韵白,较为矜持、花旦”(花衫)则以说演为主,说京白,较为活泼,老旦演年老的女性。还有以武兼文的叫刀马旦,纯演武戏的叫武旦。
 3.净--花脸,其中又分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一般的前者演正面人物,且以唱为主,后者演反派人物,看的是做工。纯演武戏的叫武净。
 4.末--其实也是老生,不过是二路老生,过去演戏,当戏中有两个老生应工的话,那个配戏的称之为末(二路老生),头牌是老生。
 5.丑--小花脸,又分文丑和武丑,不能说丑就是反角,但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是。但,丑角的作用是不小,起到把观众和听众从戏中拉来回到现实中来,娱乐大众的作用。
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于魁智《空城计》
于魁智李胜素《坐宫》
李胜素《贵妃醉酒》
《穆桂英挂帅》
李维康《谢瑶环》
张火丁《白蛇传》
《苏三起解》
吕洋《梅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孙派(孙菊仙)谭派(谭鑫培)王派(鸿寿)汪派(汪笑侬)汪派(汪桂芬)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高派(高庆奎)言派(言菊朋)麒派(周信芳〔麒麟童〕)...
答: 茶水里面的鞣酸会影响到钙质吸收的,所以可能是不太适合接触的吧!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简介/陈松龄[京剧丑角]
陈松龄,男,京剧。父。
经历/陈松龄[京剧丑角]
演艺精湛,艺术造诣精深,在学习京剧表演艺术,后来在青岛戏院长期演出,由于深入舞台表演艺术,积累了很多实际演出经验,后来到了江西景德镇京剧团当演员。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21:46:31
贡献光荣榜
陈松龄[京剧丑角]京剧丑角、架子花脸人才稀缺 别让传统戏曲“被遗忘”
日 14:30 | 作者:黄启哲 | 来源:
原标题:京剧丑角、架子花脸人才稀缺,武生群戏剧目建设亟待补短板,业内人士呼吁:别让传统戏曲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左图:戏曲舞台上常作为配角出现的丑角,也有挑梁的传统好戏,比如讲述江湖侠士故事的武丑喜剧大戏 《佛手橘》。这是丑角演员严庆谷在剧中饰演的邱小义。(上海京剧院供图)有专家直言,必须花功夫拯救传统京剧那些濒危老戏。对那些经典行业的经典戏码,应该创造条件增加演出机会,创新传承。归根结底,需要梨园内外上至推优选角,下至创作演出,改变区别意识。生旦净丑,角色无大小,排名也理应不分先后“电视播出一档推广京剧的节目,说生、旦、净角时,配了京剧名家的照片,可到了丑角,用的却是小品演员的照片!”一位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最近发出的这番感慨,道出了传统京剧中“边缘行当”的尴尬:丑角演员社会认知度低。与丑角的处境类似,像 《华容道》 里的“曹操”这样的架子花脸等行当,也存在人才缺口;武生则出现人才纷纷转投影视圈的现象,武生群戏剧目在创作和演出等环节出现了跟不上的短板。京剧舞台虽说多以生旦唱主角,但是单靠几个行当热门,京剧艺术很难全面健康发展。“无丑不成戏”,业内都知道有时“绿叶”甚至起着戏魂、戏胆的作用。《女起解》 里苏三一句唱,崇公道一句白,既是对唱的展开,又点出主题。可以想见,若是这样的“绿叶”人才断档、剧目失传而“点染不足”,纵使老生、青衣台上花团锦簇,京剧这幅图卷还是无法春意盎然。戏曲界人士为此呼吁,振兴传统京剧,不要让丑角、架子花脸、武生等行当及其传统剧目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绿叶”们也曾有自己的春天其实,如今传统戏曲舞台上的许多“绿叶”行当,在长长的中国戏曲史的不同阶段里也曾站在舞台的中央。戏曲史研究专家周育德向记者介绍,各类戏曲样式、剧种诞生之初演出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比如汉代角抵戏 《东海黄公》、唐代歌舞戏《踏谣娘》、唐代的戏曲主流“参军戏”。虽尚未形成生旦净丑的行当系统,但戏中主角滑稽的人物个性和表演模式已经初具丑角雏形。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作为京剧史上丑行挑班第一人,叶盛章仍书写着“绿叶”的传奇。那时北京民间有句话:前门大街有多少商铺,就有多少伙计爱看叶盛章的戏。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郑岩感慨:“观众为什么爱看他的戏?因为他演的都是无所畏惧,幽默滑稽的人物,看着过瘾!”武戏更是一直与文戏并重。鼎盛期的京剧猴戏分南北两派,北派“猴王”以杨小楼、郝振基、李万春为代表;南派则有郑法祥、盖叫天、张翼鹏等人,身法、棒法,筋斗乃至唱念、扮相各有不同。单说勾脸就变化多端:杨小楼勾“一口钟”,郝振基勾“鞋底子”,李万春的是“倒栽桃”,而李少春的则是“反葫芦”。论演出,盖叫天之子张翼鹏能演出数十本的连台本《西游记》,在上海一演就是红红火火的8年。至于武打群戏,比如京剧《三岔口》这样的短打武生剧,对于观众而言,不仅起到张弛观赏节奏的作用,也因喜剧色彩浓郁、武打场面精彩、内容通俗易懂,被看作是京剧最好的“入门戏”。对此,有专家认为,演这些好看、好懂、好玩的戏,不仅有利于戏曲艺术传承的完整性,更有利于戏曲普及推广。遗憾的是,随着娱乐样式的更迭,时下,这样以小见大的老戏几近绝响。要把边缘行当拉回舞台,怎么办?戏曲某些行当被“遗忘”,带来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才流失。上海京剧院今年即将推出丑角挑梁的系列展演,全院丑角演员“全梁上坝”,数一数,只有8个。这在梨园界还算好的。有老艺术家唏嘘,现在一个院团能有六七个丑角演员已属难得,更别说有行业领军水平的丑角演员。70岁的丑角表演艺术家朱世慧尖锐地指出:“如今一些京剧院团很不重视丑行演员,有些地方丑行担当的角色常由其他行当随便挑一个人就干了。”有专家分析称,在传统戏曲里,一些行当的“边缘化”在人才培养的起点已有凸显。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感叹:“现在花脸少,拿枪杆的更少,架子花脸快绝种了!”据了解,近两年,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专业本科生能招到的净行和丑行人数,加起来仅为总数的十分之一。对武生来说,一方面,由于武戏排演成本高,演员鲜有机会演大戏;另一方面,平日里他们却要付出更多:落下伤病是家常便饭,大筋一断30岁不得不“退役”的武生不在少数。有些从小苦练成才的好苗子,也往往因形象好有功夫,转而流向曝光率更高、收益更丰的影视界。在动作片、古装剧盛行的当下,有一身功夫的演员很容易在娱乐圈脱颖而出,成为爆红的明星。但对梨园来说,却是一份遗憾。武生成长太苦,学丑角的后生又嫌“太容易”。曾有人戏言:“现在没有条件的演员,全改到丑行了。”殊不知千旦易得,一丑难求。有“戏包袱”之称的天津京剧院艺术顾问孙元喜说:“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学小丑,认为丑行没有发展,不如学老生、学青衣。可要知道,丑行不丑,而是丑中见美。”哪怕是唱做不多的文丑,光是念白也见功夫。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向卓别林盛赞自己的老搭档、丑行名家萧长华。与梅兰芳合演《审头刺汤》,饰演汤勤的萧长华唱词不多,全靠念白和做派来传神,嘴里不带一个闲字,却将人物个性、情感、心理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要把边缘的“绿叶”们拉回舞台中央,怎么办? 有专家直言,必须花功夫拯救传统京剧那些濒危老戏。对那些经典行业的经典戏码,应该创造条件增加演出机会,创新传承。归根结底,需要梨园内外上至推优选角,下至创作演出,改变区别意识。生旦净丑,角色无大小,排名,也理应不分先后。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京剧 丑角 人才 戏曲 武生“八大样板戏”中的主要演员今何在?
在“文革”期间中国有“八大样板戏”,可谓家喻户晓,但这其中的主要演员情况可能知道的人就很少了。《红灯记》? ▍李少春扮演李玉和李少春,1919年出生于梨园世家,7岁拜师学戏,13岁正式登台演出,15岁与梅兰芳同台演出《四郎探母》。建国后任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主演的《野猪林》在1962年被搬上银幕。在《红灯记》中扮演李玉和,后来江青嫌他身材不够“英雄形象,”就让B角钱浩梁扮演。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于1975年逝世,年仅56岁。? ▍钱浩梁扮演李玉和钱浩梁,1934年出生,6岁随父学艺,1943年进入上海戏曲学校,取名钱正伦,1956年加入中国实验京剧团任主演。1962年选调中国京剧院一团。“文革”中,钱浩梁扮演李玉和后受到重用,当了三个月文化部副部长。“四人帮”被粉碎,钱浩梁被认作“爪牙”投入监狱接受审查,最后被定为“犯有严重政治错误,免于起诉”。1982年初才恢复自由。1983年底,与夫人曲素英同到河北省艺术学校任教。1989年,钱浩梁被评为“高级讲师”职称。1989年10月,《新体育》杂志为庆祝创刊40周年,邀请钱浩梁夫妇露演,观众强烈要求他演唱《红灯记》,于是他清唱了“提篮小卖”一段,引起长时间鼓掌。1990年,钱浩梁夫妇与沧州京剧团合作,在河北、山东一些城乡演出,极受欢迎,十分叫座。1991年秋末,钱浩梁舞台上突发脑溢血晕倒,幸而抢救及时得以脱险。稍有好转即以惊人的毅力恢复练功,并且慢慢加大练功力度,经过7年的苦练不辍,完全得到康复。1998年,中国戏曲学院组织校友为学校捐资义演,钱浩梁、曲素英夫妇重新登上了长安大戏院的舞台,受到首都观众不同寻常的欢迎。日,省会石家庄在河北艺术中心举办中国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钱浩梁、曲素英作为大轴出场,观众报以鼓励的掌声。? ▍刘长瑜扮演李铁梅刘长瑜,生于1942年,祖籍无锡,1959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工花旦。曾随筱翠花(于连泉)、华慧麟、雪艳琴、赵桐珊、等名家学艺,1958年拜师荀慧生。《卖水》是刘长瑜的成名作,《春草闯堂》、《红灯记》、《红灯照》、《燕燕》、《玉树后庭花》等都是她的独创剧目,同时她善演的传统戏也很多,如:《红楼二尤》、《辛安驿》、《桃花村》、《四郎探母》等等。1964年开始出演李铁梅。“文革”期间曾拒绝过江青给的“党票。”1996年任中国京剧院常务副院长。? ▍高玉倩扮演李奶奶高玉倩,1927年生,工旦。原名高晨,生于北京。8岁入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先后师从王瑶卿、于连泉、韩世昌、雪艳琴、欧阳予倩、程玉菁等。1947年加入焦菊隐主办的北平艺术馆演出新京剧《桃花扇》、《新蝴蝶梦》、《九件衣》等。1950年调入中国京剧院,演出剧目有《凤凰二乔》、《彩楼记》、《吕布与貂蝉》等。1964年开始改工老旦,嗓音高亮,富有激情,在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扮演李奶奶,非常出色。? ▍袁世海扮演鸠山袁世海,1916年生人,幼年入富连成科班学戏,袁世海出科后,先搭尚小云班演戏,在尚主演的《九曲黄河阵》、《玉虎坠》中扮饰配角。袁世海为得到深造,拜郝寿臣为师,技艺更见精益。袁世海的嗓音宽亮浑厚,他将自己特有的炸音与圆润之音调和使用,听来刚劲明爽。咬字发音真切清透。他的身体魁梧,动作边式稳练,身段漂亮大方,注重造型的完美,美誉他为“活曹操”。六十年代,他在现代戏《红灯记〉中扮演了鸠山一角,并借鉴了话剧的表演,为京剧艺术表现现代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 《盗御马》、《论英雄》、《将相和》、《野猪林》、《响马传〉等。第二届金唱片奖获奖艺术家 。 日上午10时50分,因心肺功能衰竭导致脑死亡抢救无效,于北京复兴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6岁。《沙家浜》? ▍谭元寿扮演郭建光谭元寿,1928年生人,10岁入科班。曾祖为谭鑫培,祖父谭小培,父谭富英。是文武兼备的京剧老生,1964年开始扮演郭建光。现在他的长子谭孝曾、孙子谭正岩也都是工老生,这是中国七代演老生的奇迹。? ▍赵燕侠扮演阿庆嫂赵燕侠,1928年生人,旦角(青衣、花旦、刀马旦),1964年开始演阿庆嫂,后因江青送她了一件毛衣而她没有穿,因此得罪江青被换下,十年多没再演出。1979年后任北京京剧一团团长。? ▍洪雪飞扮演阿庆嫂洪雪飞,1942年生人,1958年入北方昆剧院,1964年被调入北京京剧团改演阿庆嫂。1979年重归昆剧,1995年赴新疆演出途中遇车祸身亡(52岁)? ▍万一英扮演沙奶奶万一英,著名京剧演员,19岁接戏,是全剧演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演的却是剧中年龄最大的角色。参加《沙家浜》的首演是个人艺术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后来1965年又在上海参加了电影《沙家浜》的拍摄。? ▍马长礼扮演刁德一马长礼,1930年生人,谭富英的徒弟,马连良义子,老生演员,1964年开始扮演刁德一。在现代戏《沙家浜》中,将一个外表温文尔雅、内心狡滑奸诈的国民党特务刁德一刻画得惟妙惟肖。? ▍周和桐扮演胡传魁周和桐,男,京剧净角。北京人。出生于1920年,农历庚申年;逝世于1986年,农历丙寅年。(66岁)。《智取威虎山》? ▍李仲林扮演杨子荣李仲林,男,(1918——1999)京剧武生,艺名:小小桂元,其父为京剧名丑“小桂元”。演杨子荣很长的时间,同时也是该剧的导演。在一次无意中用眼瞟了江青一下,恰恰被江青看到,就说是不尊重他,为此就把他撤下了换了童祥苓。? ▍童祥苓扮演杨子荣童祥苓,1935年生人,工老生,8岁在四姐童芷苓的引荐下学戏。文武兼备,演唱富有韵味,做工精细,善于刻画人物。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里前饰鲁肃,中饰孔明,后饰关羽。? ▍沈金波扮演参谋长(少剑波)沈金波,男,京剧老生。原名沈小秋,北京人。五代梨园世家,其叔叔沈玉才。1970年在革命京剧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出演少剑波。后调到上海戏曲学校任教授艺,直至退休。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而阖然长逝。有传九十年代病逝,其实是2008年去世的。? ▍齐漱芳扮演小常宝齐淑芳,刀马旦,1942年生,自幼受其嫂——中国著名京剧武旦张美娟的精心传授。1958年,16岁的齐淑芳为毛泽东演《三战张月娥》,原戏是三个男的打一个女的,毛泽东认为不公平,后改成降伏讲和,还她粮草,共同对付朝廷。1960年齐淑芳在北京吉祥剧院演出引起轰动,此后在民族文化宫演,周恩来总理亲自观看,当他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在台上又翻又打又唱很高兴,认为她很有发展前途。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上台紧握她的手,连声称赞:“后起之秀!后起之秀”!1988年定居美国,在纽约创建“齐淑芳京剧团”,经常在国外演出。? ▍孙正阳扮演栾平孙正阳,京剧丑角,1949年入上海京剧院,与周信芳、李玉茹、童芷苓等长期合作。被誉为“江南名丑”。? ▍施正泉扮演李勇奇《海港》? ▍童芷苓扮演方海珍童芷苓,日生于天津。自幼受家庭熏陶,工旦。 11岁即能演出《女起解》。1939年拜荀慧生为师,并向王瑶卿问艺,后又拜梅兰芳为师。童芷苓戏路极宽,不拘成规,表演细腻,善于刻画人物,为一多才多艺演员。其代表剧目有《红娘》、《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武则天》、《尤三姐》、《金玉奴》、《姑嫂英雄》、《铁弓缘》、《钗头凤》等。后因不被江青看好撤下。日逝世(72岁)。? ▍李丽芳扮演方海珍李丽芳,1932年出生,幼年学戏,工青衣,程派旦角。1952年加入总政京剧团担主演,1958年相应“支边”的号召到甘肃省京剧团,1967年从甘肃京剧团调到上海京剧院演方海珍。善演《穆桂英挂帅》、《花木兰》、《吕布与貂蝉》。日病逝(71岁)。? ▍赵文奎扮演高志扬赵文奎,男,京剧净角。为中共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廿五日在上海市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6岁。赵文奎是革命样板戏《海港》的四位主演之一。(主演:李丽芳 赵文奎 朱文虎 艾世菊)京剧界净角行当著名的“净角三奎”之一,其他两位分别为王泉奎和娄振奎。电影中是李长春伴唱的。&? ▍朱春林扮演马洪亮朱春林,因在闲谈时说“好生活的好,吃在广州,穿在上海,死在台湾(不火化)”而被撤下。? ▍朱文虎扮演马洪亮1938年出生的朱文虎出身京剧世家,其父便是京剧名角朱春林。把朱春林撤下后,因为形象已经定型,就看到它的儿子朱文虎与其相似,便让朱文虎饰演马洪亮,化妆后与其父无异。退休前任上海京剧团抓业务的副团长,是个一专多能的业务尖子。他自编、自导、自拉、自唱,多次出访国外演出,还拍电影、电视剧。年逾花甲的朱文虎并未颓废,为了宏扬京剧,他老当益壮,要一直把京剧唱下去。《奇袭白虎团》? ▍宋玉庆扮演严伟才(杨伟才)宋玉庆,生于1941年,6岁学戏,唱、作、打都是出色的。但由于连连演出,在拍《奇袭白虎团》电影的时候嗓子已经损坏,所以录音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文革期间任山东省文化局长。? ▍方容翔扮演王团长方容翔,生于1925年,7岁学戏,是裘盛戎的弟子,日心脏病去世(63岁)。“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刘庆堂扮演洪常青刘庆棠,后当了国家文化部副部长,由于追随“四人帮”并作了很多的坏事,文革后被审查,判处有期徒刑17年。1985年患肝硬化获准保外就医,现已去世。? ▍白淑湘扮演吴清华白淑湘,1939年出生,1952年参加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儿童剧团,1954年选送入北京舞蹈学校学习芭蕾。白淑湘身体条件不算好,但她勤学苦练,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掌握了高难度的芭蕾技巧和特有的韵律,仅以4年的学历,就成功地扮演了《天鹅湖》中的白天鹅和黑天鹅,受到舞蹈界和观众的欢迎。在芭蕾剧《红色娘子军》中,她成功地塑造了女主角琼花的形象,后被江青撤掉。1980年在菲律宾国际芭蕾舞节上,她与其他中国演员合作,共同获得集体表演一等奖;1981年在文化部直属艺术单位观摩比赛中获表演一等奖。白淑湘现任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等。? ▍薛菁华扮演吴清华薛菁华,1945年生人,“文革”中因在一次偶然机会被江青发现同自己年轻时长的相似,就制定扮演连长,后演吴清华。现在从事培养后一代工作。《白毛女》? ▍顾峡美扮演喜儿顾峡美,由于在“文革”前期“奋起造反”,“反戈一击”批判“芭蕾舞剧”《白毛女》,被从剧组撤下。? ▍石钟琴扮演喜儿石钟琴,因为舞蹈量太大,又增添了张美珍、毛惠芬扮演喜儿。? ▍凌桂明、欧阳少鹏扮演王大春“交响音乐”《沙家浜》? ▍李德伦主持、指挥了“交响音乐沙家浜”李德伦,生于1917年,1987年在北京“交响乐之春”大型音乐会上,他指挥了800人的联合乐队,为规模最盛大的一次。1980年李德伦获文化部授予的指挥荣誉奖。李德伦曾于1985年在巴黎任国际梅纽因小提琴比赛的评委,1986年在莫斯科任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评委。1986年获匈牙利政府文化部授予的李斯特(liszt)纪念奖章获文化部授予指挥荣誉奖。1999年坐在轮椅上指挥了一场大型音乐演出。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京剧艺术盛世梨园 &戏韵万千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剧丑角折子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