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湾明星谈大陆和大陆明星表现有所不同

大陆明星上台湾综艺节目显得缺乏人格魅力,显得木讷不具灵性甚至缺失教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我的图书馆
大陆明星上台湾综艺节目显得缺乏人格魅力,显得木讷不具灵性甚至缺失教养,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倒不是想问的重点,想问是好莱坞的拥有强大的“澳洲帮"与“英国派”为什么同样是人家之间沟通显得那么自然?
1.想听听台陆的差异与西方世界的差异两者对比下的不同
2.如果只想归结到西化程度与开放性到大陆的文化前现代色彩浓厚或是意识形态或是缺少普世价值或是太过鄙俗也好,那我就想听多谈谈西方是如何解决的
【Nina Rong的回答(63票)】:
我的回答很偏题,我只是为了抨击个别答案。
不要什么都拿中国的教育来解释好嘛?一有机会就「承认」中国大陆教育政治思想开放程度远不及并不代表你们见解独到好嘛?不断地批评中国政府制度缺失造成人民木讷古板只会让你们显得更愤青,but nothing else 好嘛????
首先,用明星上台湾的表现来体现中国全民素质,多少有些偏颇。上过台湾综艺节目的一共才几个人?其中表现木讷的又有几个人?哪怕是取样调查,样本未免也太少,也缺乏多样性吧?
其次, @桑妮 的说法我很赞同。就拿大家都在用的《康熙来了》为例,上去的明星都是在宣传唱片电影电视剧,端着偶像架子,自然有些官方也不自然。这就叫做「偶像包袱」。谁知道他们公司是怎么要求的?他们搞不好跟你们一样愤青。
第三,我从来都觉得上台湾综艺节目显得木讷的艺人在大陆综艺节目里也一样木讷。不同的是在大陆整个节目都在给他说好话以至于你都注意不到他其实脑袋空空呆若木鸡,正如 @茉茉 所说的,包装遮掩太多。
第四,台湾有很多本土上节目做作又没梗又没礼貌的艺人,请不要无情地忽视他们的存在。
第五,应试教育对中国人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很多其他方面,但上个综艺节目怎么也体现不了,请另寻他地吐槽。
第六,唯一要让一个人(或一群人)显得幽默风趣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变得真正幽默风趣。这是个人修为,国家没有义务教这个,美国也没教,英国也没教,澳大利亚也没教。
我并不是在为中国政府说好话。
【独眼的回答(35票)】:
受邀了两次。。
提问知友啊。。。你知不知道台湾有一类艺人叫“综艺咖”?
这些艺人有专攻,他们专门上综艺类节目,有人上访谈类,有人上游戏类,有人专门跑外景等等。
综艺咖们做的事就是每天在家想段子,自己的人生段子甚至他人的段子,在网上看笑料。
这之前在“康熙来了”“王牌大贱谍”“钻石夜总会”里都有探讨,综艺咖怎么活。
综艺节目的企划助理,在讨论确定主题之后就开始给综艺咖们打电话,关于这个话题,你有没有好段子啊。综艺咖们就在电话里献宝,如果助理觉得好笑有料再告诉节目组,这个家伙有梗诶。导演就说,好吧,发他通告。这样他才能来上这个节目。
晋身综艺咖就是一道筛选,不会说的人已经落选了;
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家伙,此事更是熟能生巧,术业专攻;
电话助理又是一道筛选,没好段子的人也落选了。
但大陆艺人去了之后,这期节目就是必须要让他上台的啊。
前面没有笑料筛选的过程,虽然会聊一聊,但能聊多久呢?
他跟小S、蔡康永、导演、助理们能说几句话?通常他们在摄影棚里也就待一两个小时而已。
有备而来的梗通常只够说十几分钟,但一场节目都是他们啊。
小S(大S)蔡康永跟他们不熟啊,没办法用以往常识、见识、八卦来完美的烘托、打趣。
(这方面通常某些明星也缺乏卖点。费翔来了可以拔毛,金城武可以卖脸儿,小沈阳可以卖什么。。。)
台湾综艺节目基本上录影时间只比播出时间长十几二十分钟,每次录影要录三四期的量。
没有时间给任何一期多延长录影时间,不可能让其他明星等着你这一期,不可能从三四个小时的录影里剪出40分钟的好笑段子。
他们综艺节目的目的也很明确,你不就是要到台湾宣传么?我给你40分钟好了。
通告费很低,多数只有区区1350新台币而已。
台湾综艺节目上,不要说大陆明星表现得木讷,港星以及非综艺咖的台星都会有点儿木。
甚至蓝心湄上康熙都会心不在焉,没有小甜甜那么专注兴奋自high。
【韩冰Bill的回答(16票)】:
这情况在我看小沈阳上康熙的时候感觉尤其明显,倒不是说小沈阳有多高的人格魅力,而是他在现场的表现和他在舞台上的表现相差很多,笑料不够,不够敢演,不够机灵??
后来想了一下,觉得除了基础教育这种问题之外,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台湾的综艺节目有很长的历史,有很发达的培养体系,有很成熟的用户群,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弥补,大陆已经有一些不错的综艺节目和综艺节目主持人,他们在个人素质上和台湾的主持人并没有太大差距,但是大陆的嘉宾和台湾的嘉宾相比就“业余”了很多,这也没办法,台湾很多嘉宾真的是“职业”嘉宾,就指着通告费生活呢。
2&综艺节目和影视剧等对表演者的要求有很大区别,综艺节目更多的是要求临场发挥,与其他人的互动,自己的突破性表演,在节目的现场可以尽情表演,然后通过后期来进行剪辑,修饰。而影视剧则是要求在现场多次的演出。两者的要求不同,这也导致演员的演技台湾演员往往比不过大陆明星,他们演电影也跟演综艺节目一样,太过生活化,只能本色出演。而大陆演员在台湾综艺节目中就显得太过拘禁,没有带入感。如果让何炅/汪函去决不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或者说让郭德纲去,不带肢体表演,纯靠口活,还不一定谁缺乏人格魅力呢。
大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综艺类节目的产业链,芒果台走得比较早,江苏/浙江/安徽/辽宁一些卫视台也都涨势迅猛,但是作为嘉宾和观众来说,大陆还不够成熟,这需要时间来培养。真要做点什么的话,我觉得可以先把金鸡/百花/华表之类的奖去掉比较有建设性。
【黑色菠萝的回答(8票)】:
跟两方面的因素有关吧,@带三个表 说了其中一部分而已,另外就是台湾的节目和大陆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
在大陆,像《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这种非常成熟的娱乐节目,嘉宾都是被主持人带动的,嘉宾在节目中更多是一种“参与”的角色;而在台湾综艺节目中,由于有着庞大的通告艺人,因此是由主持人和嘉宾共同带动整个话题走向。
拿目前最红的两档节目《快乐大本营》和《康熙来了》做比较:
《快乐大本营》整个节目的流程是非常清晰的,都有若干个话题,比如:最开始是介绍,然后是互动、游戏等等,中间穿插这主持人的插科打诨。整场节目基本上都是由何炅和谢娜两个人掌握方向,嘉宾只是做做配合而已。
而《康熙来了》则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章法(虽然事先是肯定有台本的)。整个节目由节目组选出一个话题,然后就开场聊了。基本上每一次节目嘉宾里都有我们熟悉的那些艺人。通告艺人由于经常跑电视节目的通告,自己本身也基本上算是半个主持人,像赵正平、沈玉琳等人已经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嘉宾。更像是这些节目的半个主持人。
大陆的明星习惯了大陆综艺节目的方式,一进入台湾模式,自然会显得非常木讷了。
【茉茉的回答(8票)】:
不認為這是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個人人格魅力的有無,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只能說,在一些環境下,我們見的都是被「高亮」或「遮瑕」處理過的人物。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黃磊做客《康熙來了》那期節目。
【黄小素的回答(2票)】:
楼上的各位知友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很多都是从艺人自身的角度和教育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但实际上,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或许也需要得到注意。
大陆人和台湾人眼中的“电视”媒介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大陆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字正腔圆、一板一眼的“电视语境”里面,很多人对电视这种主流媒体背后的构建和组成是感到神秘的,潜意识里有一种感觉,认为电视与观众之间是一种至上而下的传播过程(这其实已经是电视本身塑造出来的一种语境);在这种语境下, 没有人认为在电视上的表演是可以突破界限,可以有大尺度地行为举止,像台湾的艺人一样心直口快到令人瞠目结舌。
综艺节目,毕竟是娱乐产业下的一种产品,内地绝大多数只有明星,没有艺人,我们的电视圈或影视圈的人并没有认为“娱乐”观众是他们的义务,大概有许多人都觉得”娱乐“大众并不是一种多么高雅的行为吧。但对于台湾的艺人而言,”娱乐至死“才是他们的座右铭吧。这是一种认知的差距。
事实上,这样的一种电视语境,是体制限制、制作方式等各方面构成的。这两天,台湾有一个资深综艺制作人李方儒接受采访时候,提到大陆十年内做不出《康熙来了》,其实也是从电视制作的角度可以给你一些解答吧:.
【梁大发的回答(2票)】:
谐星——幽默的本质是宽容
& &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台湾电视节目上一种叫“谐星”的明星。
& &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专业自嘲与嘲讽,亏人与被亏,作贱与被作贱。
选择了当谐星的那一刻,也即把自己的尊严锁进冰箱里了。
& & 那么大陆有谐星吗?
& & 严格讲,当下没有这个职业,零星有,以后肯定会有。
& & 大陆只有笑星,没有谐星。尺度稍宽一点的明星上谈话节目也会一本正经。要让观众知道我是个腕儿,别混淆了舞台上的我同真实的我。而台湾谐星的做法是Camera跟到哪里我演到哪里,没必要让电视机前的受众知道真实的我是个什么性情。
综艺思维——绝不容忍没有梗的语言
& & @独眼 已经详细提及了谐星的筛选,除此之外,更有收视压力迫使这群人锻炼了一种专业的综艺思维。一旦某人开口讲话,收视下滑,接踵而来的可能就是没有通告,甚至失业。
& & 跟这样一群专业练剑,耍噱头的在一起表演,显得木讷很容易,显得机灵就很难了。其难度不亚于在@谌斌,@三个代表的问题中吐槽,耍机灵。
偶像明星包袱重,怕被当小丑。不熟台湾综艺圈的人,谈话尺度,槽点,索性不怎么讲话。这些也常会被当成木讷的,如果熟络了,会好很多的。
总要有个适应的过程,我就不信你去新公司入职的第一天,就他娘的开始展现人格魅力了。
【阿达的回答(3票)】:
不只是明星了.很多中国人到国外给老外的印象是不善于和陌生人交流,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缺乏沟通技巧.这应该是中国人的通病了..
【桑妮的回答(1票)】:
貌似,应试教育啊,国家领导人沟通啊,上升得太大了吧。
虽然,部分是有教育原因啦,比如中国影视界很多的都是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演员,注意,是科班出身的演员,那么其实他们是以学校专业年级来划分的。而那么歌手呢,一般是比赛、挖掘出来的吧。中国比较像是演员圈,歌手圈,两栖圈?反正,并不是港台这样的演艺圈。而香港台湾的演艺圈则不同,都是有自己的规则的,前辈和后辈的划分还是蛮明显的,后辈要恭敬地对待老大哥大姐,要在圈中够灵够能被呛,才能获得前辈的提携和口头宣传,在港台演艺圈里前辈也要必须努力能保住自己前辈的地位。而国内则没有这种互相提携的帮派式氛围。
另外,也有国内的社会政治原因啦,可能演艺公司也受会到的约束吧,中国明星到台湾宣传不能随便乱说,不然很容易在道德上面被上纲上线,动不动就成为破坏大陆艺人形象的众矢之的,这样公司在中国也不好混。所以中国明星上台湾节目内敛不开放,也属正常,背上的担子很重的,自己的名字成为敏感词就不好了。而台湾开放的言论环境,以及普遍的市民八卦小搞笑气息,毕竟还是不同的。(题外话,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天天向上什么的想要学台湾娱乐节目,放六个伪正太,一大五小在那儿扎堆,抓住言语间隙挠挠痒的做娱乐节目方式,真的很无聊很尴尬)。
中国明星上台湾节目首先要够红,要不就是有作品要宣传,要不就是很正点、很特别,能获得台湾娱乐界的注意。当然,上娱乐节目,最主要是要适应台湾式耍嘴皮的幽默搞笑,必须要能拉下明星的脸来被八卦,能抵挡善意调侃,正经时要正经,开玩笑时要脸皮够厚挡住抑或反击,才能看上去像有吃喝拉撒姐妹兄弟帮派糗事的会害羞的可爱的有血有肉的人,比如有时候还能拿出自己的娘亲或闺女或老公来搞笑。貌似那英在上康熙的时候表现貌似还不错,她这种比较大姐大又在台湾开个唱,性格也比较直率大咧的,有自信,而且能贫,上康熙有时还反过来戳穿主持人无聊的调侃把戏。
【黄偉鴻的回答(1票)】:
補充一點,特別缺少幽默感,開不起玩笑,不懂得「自嘲」,「自尊心」又特別強,被調侃了不會化解,而往往選擇去辯解。另外,兩岸的「梗」不同,「笑點」不同也是一個問題。
【張書瑋的回答(1票)】:
這個問題裏面有太多問題了,因為表述的時候,第一條和第二條又衍生出不同的問題。提問又沒有舉例,真是讓人好難回答。
中國和台灣的差異,當然是比英美澳這些文化差異大多了。中國和台灣是在過去六七十年互斥地基礎上發展各自的文化和經濟,而英美澳他們是沒有官方的互斥文化的舉動的。他們之間的差異就好比中國不同省份之間的差異,有的可以差很遠,但總體有一個共同的根。但中國和台灣是互相警惕對方了那麼多年,比如鄧麗君當年由香港走紅內地,內地官方斥之為靡靡之音。兩岸電視互相封閉,資訊也不發達。直到1989年,台灣的流行歌曲才真的在內地電視上播出,而很多內地人以為的台灣著名歌手,實際在內地比台灣紅很多。可看看人家西方,一首hey jude就唱遍全世界,他們根本沒有解決文化差異,也沒有想去解決,是因為他們根本就從不避諱彼此之間的聯繫,雖然看似互相嫌棄或者要彰顯自己的不同,但他們的文化從來都是共融的。電視,當然是流行文化之中極重要的一環。
回到樓主提問,說大陸明星在台灣電視節目上表現不佳。這實在有太多可講。
首先,台灣媒體業電視業比內地發達很多。雖然同樣是造節目,造話題,造快感,但台灣已經比內地駕輕就熟太多了。並且,之前數個答案里提到的《康熙來了》,在內地暫時沒有相應的節目可以與之相對比,不是說節目質素,而是沒有同類的節目可以相提。《康熙來了》是一個輕鬆的談話節目,而內地的談話節目統統走溫情路線,也許也有搞笑的談話節目,但起碼沒有大紅這就說明了兩地電視文化不同。即便台灣節目在網絡大紅,但一定要明白,在中國網民絕對數量多,但相對其實是小眾。
其次,這七八十年來的教育,讓中國人趨於拘謹,台灣本身也拘謹,但是八十年代末解嚴以後,他們的心態迅速打開了。雖然很多綜藝咖他們上節目也是爲了節目效果有誇張的成份,但是他們的輕鬆狀態,讓演技可以有效發揮。中國人多數沒有放鬆的狀態,就看演員們在喜劇里的狀態就看得出,面對隨性和生活化的港台人士,大陸演員不論演技多麼精湛,演起生活類喜劇來,平均鬆弛度不夠港台演員,上節目就算要演,他們也演不出來。
第三,中國人不懂PR的重要性。很多中國人以為PR是作假,虛偽,其實PR是一種人和集體之間不同對應溝通都及其重要的技能。而上談話節目,其實就是驗收明星PR做得好不好的時候。港台明星要想出道,是要經過訓練的,除了專業訓練,還有一些身為公眾人物需要知道的禮儀,和應對問題的常識。中國藝人在這方面是起步比較晚的。有人說港星上台灣節目也表現不佳,多數是因為語言問題,他們無法順暢表達自己。但只要能表達自己,洪金寶,曾志偉,劉德華這樣的藝人隨便上什麽節目,他們的應對都和自己的身份是極度匹配的。
【曾天的回答(0票)】:
显得木讷是因为做明星还不够久,星光还不够大。所以还不够自信,不够自然。
私下里,放松的状态下我相信他们会表现的更真实,这样才会有魅力
【卡卡的回答(2票)】:
什么嘛,你看那些第一次上康熙的台湾明星,都很呆的好吗。也是多去了几次之后才熟稔起来才放得开的。
无论多能喷,大部分人还是会注意“场合”和“礼数”的。
【AndroidJ的回答(1票)】:
在一个笼子里教育、成长的怎能跟自由放养的教育环境下成长 做对比?!
【王继军的回答(1票)】:
为何一直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提问者凭什么做出的关于大陆明星和港台明星的个人魅力的判断?“小沈阳和蔡康永比起来,谁更有魅力?”,这个答案谁有权利做出判断?在全中国来做投票,你们觉得谁的票会多一点?
【LouiseCheng的回答(0票)】:
据说,幽默感是儿童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那么,大陆还在发育呢。祝茁壮成长呗。
【Mick-J的回答(0票)】:
还真上纲上线了,体制什么的,国家领导人什么的,啧啧。
以康熙为例,我看到的刘德华陈慧琳等等港星也没有多么娱乐的表现,远远比不上那些所谓通告艺人。
以郭德纲《今夜》为例,那些湾湾明星我也没看出有什么娱乐的表现。
一句话,人生地不熟。奥尼尔类型的大通吃者还是少数。
【朱长城的回答(0票)】:
台湾的综艺节目在我心中的评价年年走低。寻找原因:1、我的年龄日渐增大;2、台式的东西,格局太小,说到底都是小资调调的东西,本人不喜欢;3、大半太重复,过多的做主,同一种耍宝高频率出现;4、自恋的成分太重,台湾岛外是宇宙。回归到自己的兴趣,我现在还是喜欢三国水浒之类的小说和电视剧。没办法,大陆人天生都喜欢这类恢弘格局下的调调吧。各有所长,各有所爱。
格局更大一点儿,台湾的一切都有综艺化的趋势。这也是我降低对台湾的评价的一个原因。台湾的政治家永远谈不出一个十二五计划之类的格局,谈论的格调还是小资调调那种风格。我不太喜欢。
【余和平的回答(2票)】: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詹姆士镇是四百多年前第一批英国人登陆的地点,他们比“五月花号”还早13年。日是该镇建镇400周年纪念日,他们请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本来小布什给我的印象比查韦斯好不到哪里去,论个人魅力远不及普京。但是他在那次非公事活动中的个人表现真得令人非常感慨。随意跟人打招呼聊天拍拍某人的肩膀非常轻松自在,看到有乐队在演奏他也凑过去跟女指挥示意他要指挥一段,自然交接指挥棒,有板有眼地指挥了大约20小节再把指挥棒交回去,一切都显得从从容容平平常常,没有一点做作。
什么时候大陆的最高领导人也能够自自然然讲话正正常常交流,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有了良好的起点。
【伦巴的回答(0票)】:
参见 那英 上康熙来了那期。
【麻友友的回答(0票)】:
没有受邀自己来的
在说说自己观点
一个简单比喻你去别人家做客
你会肆无忌惮的吧别人家当自己家么
不会吧& 应为人只能在熟悉的环境下才能放的开
说以必然解决为什么显得木讷的问题
而台湾综艺节目学习的是日本的综艺节目
说以知道什么是娱乐效果
美国就更不用说了一些访谈节目会请美国总统& 或者第一夫人 开刷
这在中国根本是不肯能的事
归结于中国缺少幽默感和娱乐精神
【张Ender的回答(0票)】:
很多明星缺乏那种能力。
比如很多明星的博客,基本上是照片和一些口水话,别说文章,连俏皮话都少。
【老明的回答(0票)】:
LZ的偶像是通告艺人
【黄婷姣的回答(0票)】:
笑点不同而已……两岸主持人风格不同也造成演员上节目习惯不同吧
馆藏&6258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明星讲述大陆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