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解脱解脱生死

通灵佛教网&||||||
--(500)[] newsfy2
圣严法师:我要教你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生和死的四个层次曹山本寂禅师的《语录》记载:一次,有僧问曹山:“我通身都是病,请您老人家替我医病。”曹山禅师回答说:“我不医。”僧又问:“为什么您不替我医?”曹山禅师说:“我要教你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若由普通人听起来,好像禅师好残忍!但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讲,意义非常重大。现在我把“生和死”这个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一、不知死活第一个层次是“不知死活”。这指的是哪些人呢?就是愚昧的、醉生梦死的众生,连“死活”是什么他们都不知道!而各类众生当中,灵性的高低是有差别的,如灵性较高的动物,我们对它好,它知道感谢;对它不好,它也会记恨在心。我们看到丰子恺所画的《护生画集》里头,有一位屠夫拿刀要杀牛,那头牛跪下来流眼泪——表示它晓得“它要死了”。但不一定所有的牛都知道要被杀,只有那些比较有善根的牛才会知道。众生之中,有很多低等动物是不知死活的,但是稍微高等的动物就已经知道死活了,因此,我们在净土宗的《往生传》里头,看到狗、鸟、鸡、鸭、猴子等等,这些比较有灵性的动物也会往生净土,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动物都知道“”。人类当中,有没有不知死活的呢?有,不过不是终身不知,而是有时不知。比如台湾的治安机构,最近雷厉风行地实施“打黑”的扫荡运动,各帮派的黑社会组织头目纷纷被捕。我们看看那些人,在舞刀弄枪、逞凶斗狠、杀人越货之时,他们不会知道被他们杀害及杀伤的人,是多么的痛苦,是那么的凄惨!他们杀人就跟踩死蚂蚁一样;也不在乎一旦被治安机关逮捕后,会有什么结果。怀有这种心态的人,没有“生与死”的界限,一旦被捕定谳,临刑命终之前,同样畏惧,只是后悔莫及了。从生理而言,有生有死是自然现象;从佛理而言,是一期果报的结束,也是另一期果报的开始,是无可避免的现象。二、贪生怕死第二个层次是“贪生怕死”。“贪生怕死”是好现象!人如贪生就会爱护自己的生命;因为怕死,所以会悉心照顾自己的健康。人类为了谋取生存,在克服种种困难的过程中,发挥了智慧和人性的光辉。由于互助而促成了社会的进步,由于彼此的沟通,产生了语言文字与文明,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富裕、更安全。所以,“贪生怕死”乃是为人带来文明和文化的动力。可是,司马迁《报任安书》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了许多人的安全而自己去冒险犯难,乃至牺牲生命,称为“成仁取义”;这也正是从贪生怕死的基础上,显露出人性的升华。行菩萨道的人,便是常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众生的安乐;唯有肯定了生命的可贵,始可见出舍身救人的行为的崇高伟大。三、了生脱死第三个层次是“了生脱死”。首先必须明白,依佛说,众生都已经过无量,可惜,虽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我们却对过去无从记忆。若不出生死,不论何人,除了随业流转生死,别无自主的能力。生不知从何处来,死不知往何处去,现世为人,来世不知为何物,除非能截断生死之流,否则溯自无始,缘熟即报现,谁知道下一世再以什么面孔见人。成仁取义、慷慨赴死,虽有功德,可以生天,或成为神,然其报尽,仍入茫茫的生死大海中。或者,有好多人不懂佛法,也不知道因缘生的万法,都是生灭无常的。所以为了生存得更久,或者企图不死,人间便出现了些长生不死的方法和传说。比如在印度的古老传说中,有所谓的“甘露”,饮后就可以不死。道书中的方术,无非是些医药卫生及调气、按摩以健身的方法;长生不死则是神话而非事实。佛法的了生脱死,不是叫长生不死,而是生与死跟我不相干。我们只要有身体在,就没有办法离开生死;心执着这个身体,妄认这个身体为我,叫做生死法;同时,心缘自心也是生死法。只要有心的执着和攀缘,便不能脱离生死。缘外境固然是生死因,心缘内境也是生死因;迷于物欲是生死因,执着悟境,也是生死因。所以,凡夫畏惧生死,宜求生死而趣涅槃;但畏惧三界苦恼煎迫,而求出三界,虽然是修学佛法的初阶,唯其尚有所取舍,并不是究竟。所以临济慧照禅师要说:“设有修得者,皆是生死业。”也就是说:到了如《心经》所说:“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厌离生死而修行证果,便出离生死;出离分段生死,便出三界,证小乘果;出离变易生死,便证佛果大涅槃。四、生死自在第四个层次是“生死自在”。一般人对于生前与死后的认知,不是如唯物论者说,人死如灯灭,生是开始,死是结束。便是如灵魂不变说者,以为人生是由灵魂投胎,人死是因灵魂离开了肉体;投生如蜗牛入壳,死亡如放下负荷。前者,佛法称为“断灭论”,后者佛法称为“常见论”,均是邪见,同样地不是事实。否则,断灭论者,固然一死百了,不必再对其生前的行为负责;常见论者,也会视死亡为现实苦难的一时。所以有人说:“死后的灵体,无重量、无阻碍;死不可怕,倒是活着比较麻烦!”因此导致一般人以死亡为解脱的错误认识。实际上,“生”是由过去无始以来所造业力的果报;若非大恶大善,人的寿命及福缘,在其出生之时,大致已经决定。生存期间,是受先世业力的牵引;死亡以后,若业力尚在左右生死,则紧接着又将接受另一期的生死。如此流转,佛法称为“六道轮回”。既有六道,就不一定再来投胎为人;同在人中,也不能与先世的亲友相识、相认。所以,死亡绝对不是解脱,倒是另一个业报之身的开始。纵然有些人在生时积功累德,死后成为有福的鬼神,暂时不受苦迫;福尽寿终,仍旧未脱生死。深一层言,小乘圣者出三界而住涅槃,虽已不再生死,仍执生死为实有;不入生死,并不即是得大解脱。唯有不受业力牵引而入生死,也不以生死为实有而不入生死,才是大涅槃、大解脱的“生死自在”。佛菩萨之化世、度众而出现于世间者,有以暂时现身的“变化身”;有以入胎出胎的“托化身”,而且是随类托化,无方不现。他们的托化身,照样现有生死相,不过不以生死为苦,也不以生死为乐;所以有许多大德、高僧及大修行者,能够不畏生死而自主生死,自由来往于生死之间。(实习编辑:许轲)唯有解脱能破生死无常_新浪佛学_新浪网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唯有解脱能破生死无常
唯有解脱能破生死无常
  文/嘎玛仁波切
  吉离舍瞿昙弥嫁给一位富翁,生了个可爱的儿子,但她的儿子却在刚学会走路时去世了。她非常伤心痛苦,就抱着儿子的尸首,到处请求别人救治,看到的人都认为她已经疯了,但有一个人见她如此可怜的样子就告诉她:“你应该去拜见佛陀,佛陀有办法帮助你!”于是她就去拜见佛陀,请求佛陀救活她儿子。
  佛陀知道她现在思绪混乱,便先答应救她的儿子,让她的情绪稳定下来,再要她到村子里去找从未有亲人去世的人家要一些芥子回来。她心想能救活儿 子,因而兴奋过头,没能仔细思量佛陀话中含意,就挨家挨户询问,但她再怎努力找就是找不到一户从来没有亲人去世过的人家。后来,她才明白不是只有她有亲人过世,还发现死去的人比活着的人还多。她的态度因此变了,不再执着于儿子的往生,她明了佛陀用心良苦教导她“有生就有死”的道理。
  她在埋葬完儿子后,就去顶礼佛陀,并说:“我无法找到一户从没有亲人去世的人家。”佛陀于是对她说:“你错误地以为只有你的儿子丧生。现在你已经了解有生就有死,有生就有灭,众生都会死亡。众生在欲望尚未满足之前,死亡就夺走他的生命。”
  吉离舍瞿昙弥明白生命的变化和无常之后,决定放弃世俗的生活,便恳请佛陀允许她加入尼僧团。出家后她非常精进努力修行,正念现前,渐渐去除烦恼,清净自己。
  有一天,她观察火焰明灭相续不断时,她心中突然觉悟到:世上一切众生寿命生灭不断(有人生,有人灭),一如火焰明灭不断,只有证得涅盘(涅盘是生存幻象的终止,是停止死亡不再生灭)的人才不会有生灭。这时,佛陀就要她继续观想诸法无常,并且说:“若长命百岁但不知无为法的涅盘,不如一日一夜彻底明白涅盘。”她在听完佛陀的开示后就证得阿罗汉果。
  人有生、老、病、死,心有生、住、异、灭,物有成、住、坏、空,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无时无刻都在述说生灭循环无常变化的道理。佛陀用这种方法,让一位母亲从丧子悲痛中深深体悟到“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分散而灭”的真理。
  色身是由四大和合而成,一入母胎就已朝向死亡迈进,看着婴儿呱呱落地,一转眼就白发苍苍。这也说明身体的细胞在分分秒秒之间不断地代谢生灭,只是人们因为平时心念繁忙,不易察觉原来生死无常就在我们身边不断演化,是世间的实相,也是世间平等必然的真理。除非我们能跳出生死轮回无常的世间,达到涅盘寂静的境界,否则是无法改变的。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生就有灭,既然是生灭,就非真实,就是缘起性空。
文章关键词:
11:12 11:02 12:03 10:46 12:31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佛教万年历
佛学微博推荐求教:怎么样才能解脱生死?让我不参加六道轮回?
在线时间4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想参加六道轮回这个论坛人很多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为什么我已经问了这么长时间还不会回答我问题?
离开反对萧的日子真的不能过下去了?
在线时间1532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心生滅者,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
畫餅不可充飢
南無阿彌陀佛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在线时间15321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心生滅者,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
若要行 菩薩道者 應 不盡有為 不住無為 生生世世在五慾六道之中 廣行佛事。
所以菩薩都是在最底下那层玩的。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这个楼上没有恶言,请教我讲的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喜欢反对别人的那些人为什么不肯回答我问题啊?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怎么样才能解脱生死?让我不继续参加六道轮回啊?
在线时间18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一心一意诚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多做有利众生的善事.证菩提路上能更近一步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谢谢楼上师兄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我不想执着自己如何解脱啊!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谢谢楼上大德,有些看不懂
请给我解释一下吧,把你的水平拿出来给我学习一下吧
在线时间4445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我們所看見的世界是虛幻的..........
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虛幻的.並不是說世界是不存在.而只是說此存在是虛幻性的..........
透過眼睛.我們看到世界.但其實這已是第二手資料.是經過轉換的.因為我們活在物質世界.感官概念是對應物質存在的一種顯現方式.念頭動.故眼看..而世界的景觀顯現.與我們內在的轉換機制有關..因為實際上我們所見的.只是內色.而非外色....
「世尊。彼識云何有色。
佛告跋陀羅波梨。凡有二種色。一者內。二者外。
言內色者何。所謂眼也。外者是色。若有眼識彼名內色。
耳內聲外。鼻內香外。舌內味外。身內觸外。意內法外。」
這個部份可能較深一些..大家可以先參考.
關於週遭環境是自心所顯現.在佛陀的經典與西方的塞斯書等.都有提到.只是一般人不了解其中運作的原理.-而依佛陀的經典.是念動根觸外塵.自心(阿賴耶識)即現起境相.
心外諸境界 妄見毛輪花 所執實皆無 咸是識心變 色具色功能 皆依賴耶識 凡愚妄分別 謂是真實有
《密嚴經》
應知賴耶識,行於蘊稠林,末那為先導,意識能決了,色等一切境,及以五識身,與根境和合,了於現境界,自境之所取,皆是阿賴耶
占察善惡業報經》
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具足無量清淨功業,從無始世來自然圓滿,非修非作,乃至一切眾生身中亦皆具足,不變不異,無增無減。
《如來藏經》
貪欲恚癡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加趺坐儼然不動。善男子。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汙。德相備足如我無異。
那麼眾生自身中的如來藏在哪裡呢?身心中的常住性在哪裡?大家找找吧………
有一個傻蛋.坐在淡水的河堤上看風景.傻蛋就是那個苦主(哈哈哈).河堤黃昏夕陽即是阿賴耶識所現.但苦主的心變來變去.常不定.河堤景色亦是隨時而變色.那麼不變的在哪裡??那個就是想開悟的人在找的……………
找的到嗎?通常素找不到啦……….哈哈哈……………………
如果深入經藏.我們會知道如來藏.如來.法身是什麼.也知道如來藏.法身.如來.真如有常住性.但關於身心中的如來藏常住性在哪裡?這個就只有開悟的人才會知道.
故六祖開悟後說:《六祖壇經》:「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開悟的人能分別識性不常.而身心中如來藏是常.也能清楚知道身心中的如來藏性.常住性.是在哪裡
念善是眾生依自性起善.念惡是眾生依自性起惡.自性非善非惡.所以六祖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但絕非癡呆.無記.昏沉.腦袋空空
正覺同修會找的是阿賴耶識........
但佛早以把這個公開了...............
至於身中如來藏性.自己參吧..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谢谢楼上大德,大部分有些看不懂呢
请大德告诉我,什么是如來藏性.怎么样才能自己參?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送货员大德师兄常常把萧的帖子迷惑我,我的请教为什么不回答?
在线时间208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谢谢楼上大德,大部分有些看不懂呢
我学佛就像小学生那样想求智慧,请教你们佛教中的问题,
可是你们不愿意回答我,我去找萧的著作看看再说吧,
就是看如何有把握可以去极乐世界吧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解脱 的文章

 

随机推荐